目录
- 126 第126章 顾芸之心计
- 127 第127章 引诱
- 128 第128章 这个家到底是谁作主
- 129 第129章 谢郎诉衷情
- 130 第130章 顾钰的选择
- 131 第131章 刺杀
- 132 第132章 圣旨
- 133 第133章 左右夫人
- 134 第134章 封后
- 135 第135章 桓澈入宫
- 136 第136章 桓温欲逼宫?
- 137 第137章 赐婚
- 138 第138章安石出山
- 139 第139章 朝堂对决
- 140 第140章 身份之疑
- 141 第141章 沈氏醒来
- 142 第142章 楼主身份
- 143 第143章 再见虞氏
- 144 第144章 又一道圣旨
- 145 第145章 沈氏道真相
- 146 第146章 沈氏道真相(二)
- 147 第147章 虞氏真面目
- 148 第148章 刺杀的后果
- 149 第149章 一夜温情
- 150 第150章 殿上雄辨 天子用意
- 151 第151章 顾钰名动天下
- 152 第152章 来自桓澈的信
- 153 第153章 名份
- 154 第154章 楼主与桓澈的密谈(1)
- 155 第155章 楼主与桓澈的密谈(2)
- 156 第156章 楼主的坦白
- 157 第157章 谢玄到来,与楼主对峙
- 158 第158章 决战交锋
- 159 第159章 父子?选择?
- 160 第160章 与桓温和谈
- 161 第161章 顾钰的宣言,桓澈归来
- 162 第162章 他来,战!
- 163 第163章 她与他交锋
- 164 第164章 桓澈之泪
- 165 第165章 回归,谢郎之深情
- 166 第166章 审问虞氏
- 167 第167章 虞氏的招供
- 168 第168章 虞氏的招供(下)
- 169 第169章 谢郎告知身份
- 170 第170章 虞氏之死
- 171 第171章 与楼主的对战(1)
- 172 第172章 决战(2)要一个解释
- 173 第173章 承认,都来看(作者有话说)
- 174 第174章 面具落下 众人皆惊
- 175 第175章 遗言,找到凤皇
- 176 第176章 说清,沈氏最后的密秘
- 177 第177章 欲下聘
- 178 第178章 玉面修罗,剑指长安
- 179 第179章 凤止阿房,前尘梦
- 180 第180章 偷听,有孕
- 181 第181章 桓温计谋
- 182 第182章 顾芸之痛
- 183 第183章 顾冲之秘密
- 184 第184章 秘密(2)
- 185 第185章 虞氏真身份
- 186 第186章 顾悦的悔
- 187 第187章 为何会重生
- 188 第188章
- 189 第189章 及笄之礼,提亲!
- 190 第190章 故伎重施,她是谁
- 191 第191章 再次揭发
- 192 第192章 褚氏阿蓉
- 193 第193章 又要作妖
- 194 第194章 顾钰之策
- 195 第195章 做天下第一佞臣
- 196 第196章 顾七娘之死
- 197 第197章 未雨绸缪 定婚期
- 198 第198章 来相问
- 199 第199章 皇后之位,大婚
- 200 第200章 花烛
- 201 第201章 劫掠,不见
- 202 第202章 论情
- 203 第203章 他是慕容冲
- 204 第204章 解说
- 205 第205章 誓师
- 206 第206章 布局
- 207 第207章 有孕
- 208 第208章 萧护玉
- 209 第209章 阿钰,我们回家吧
- 210 第210章 言辞之魅力
- 211 第211章 说服,天下!
- 212 第212章 局变
- 213 第213章 归朝
- 214 第214章 准备揭发
- 215 第215章 重提旧事
- 216 第216章 滴血验亲
- 217 第217章 父子生隙
- 218 第218章 请她来作证
- 219 第219章 是谁
- 220 第220章 封候拜相
- 221 第221章 平反
- 222 第223章 这一巴掌的用意
- 223 第224章 得知,廷尉
- 224 第225章 再审
- 225 第226章 大白
- 226 第227章 昭雪
- 227 第228章 变法,废后
- 228 第229章 冷宫生变
- 229 第230章 夜来,弑君
- 230 第231章 宫变
- 231 第232章 他来
- 232 第233章 让天下人来公证
- 233 第234章 唯觉对不住谢郎
- 234 第235章 与桓澈的最后一次论道
- 235 第236章 发兵建康城
- 236 第237章 桓澈夺位
- 237 第238章 顾芸坦白 黄雀在后
- 238 第239章 宫中再相见
- 239 第240章 最后的决择
- 240 第241章 桓温之死
- 241 第242章 除名
- 242 第243章 请褚皇后临朝听政
- 243 终章 名士为凰
- 244 后记1
- 245 番外 凤皇的觉醒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36章 桓温欲逼宫?
第136章 桓温欲逼宫?
如同以往一样,几乎是桓澈一走进大殿,满殿的宫女太监皆齐齐的抬首向这道身影望了过来,除了顾钰、天子以及琅琊王之外,无人眼中不露惊羡之色,便连庾太后与其兄庾冰都有片刻的愣神,似乎不敢相信世间真有如此风华绝代之人,
原本他们也听说过桓澈自清溪门入健康引得万人空巷的传闻,本以为传言不过是夸大其辞,便如成恭皇后杜陵阳之父杜乂,年轻时便被人赞有“江左卫玠”之称,可事实上其人也不过如此,但现在看到这个同样有“江左卫玠”之称的桓澈时,庾太后与庾冰皆已叹息不敢言。
“难怪连褚太傅都说,便连卫洗马在世,亦有不及!”庾太后不禁在心中叹道:别人不敢说,但褚太傅可是有幸见过那个永嘉年间闻名于江左的卫洗马一面的。
“草民桓澈拜见太后娘娘,拜见天子!”
庾太后还在惊羡愣神,忽闻此声,才猛然惊醒,再度看向这个不卑不亢正从容施礼的白衣少年,不知为何,见他与顾钰站在一起,竟会生出此二人确有金童玉女、天造地设之感,两人无论是从容貌还是气度上都十分的相合,等闲之人未有能及。
但庾太后也旋即想起了自己诏见他来的用意,很快便肃容问道:“你便是大司马之庶子桓澈?”
直言他“庶子”的身份便已有轻蔑之意。
桓澈不动声色,应了声:“是!”
“中正考核之上,你与沈氏黔郎的字都写得极好,王使君与郗参军皆认为,你们的书法评为江左一品也不为过!健康玉郎、江左卫玠,果然是闻名不如一见!”庾太后先是赞了一句。
桓澈自然是客气的道了一声:“太后谬赞!”
庾太后愣了一下,旋即又道:“听闻你与顾十一娘二人皆极为善辨,曾在顾府之中有过极为精彩的辨难,今日哀家诏见你来,便也是想听听所谓的正始之音,不如,你们现在就在此殿上辨上一辨?”说着,停顿了一刻,又接道,“就以‘历年来皇权制度的合理性’来辨,如何?”
庾太后话音一落,天子与琅琊王尽皆骇然变色,齐齐的唤了一声:“母后——”唯大司空庾冰神色不变,只是若有所思的看着桓澈,似乎期待着他会如何回答。
可万万没想到桓澈只淡然的笑了一声,说道:“太后娘娘以此题来考我,是否是因为疑我?”
“桓澈,你说什么?”庾太后愣了一下,似乎没反应过来,可旋即便是柳眉倒竖,不禁再看了顾钰一眼,心中暗道:这两人可真是一样的脾气。
见庾太后已面有溥怒,桓澈依然面不改色,继续道:“关于此题之辨,顾十一娘已经给出了最合理的答案,君臣生疑,乃见疑患,太后娘娘若再问,那就是不信我,疑我,或是想给草民安上个什么罪,以此来诛杀我?”
轰地一声!
几乎是这话音一落,整个大殿之中好似劈过一道闪电,满场震惊,庾太后已愤然起身,宫女太监们皆是悚然变色。
顾钰心中亦是一震,当初她给出这题的答案,原也不过是驳回桓澈那一句“古来君臣之间从来都是祸可同当,福却不能享,功高震主者下场比蝼蚁还不如”的话,可现在桓澈却是拿她的话来反击庾太后,以庄子《齐物》来论,此辨题确实也是一把双刃,既可力谏于君,也可约束于臣,难怪当时桓澈什么也不说,便已默认。
见顾钰陡然僵直的身体,桓澈的唇角边也溢出一丝得意之笑。
此时的庾太后自然是笑不出来了,她手指着桓澈,过了好半响,才道出:“你,你好大胆!你不过是一庶子,以为哀家就真不敢杀你!”
说罢,又高喊了一声:“来人,快来人,拿下他!”
几名持剑的宿卫连忙从殿外奔进,见庾太后手指之人正是那名扬健康城的大司马之子桓澈,竟是一时踌躇不敢上前。
“太后娘娘,他所犯何罪?”有胆大的宿卫首领竟还问了一句。
庾太后又是气得一噎,竟是指着桓澈道:“他所犯何罪?他要刺杀我儿,犯的自然是弑君之罪!”
连弑君之罪都说出来了,这帽子扣得貌似有点大啊!早知太后诏见这位桓氏庶子没好事,却也没想到是这般份量极重的欲加之罪之事!
是不是太儿戏了啊!弑君?谁看见了?
这时,庾太后又指向顾钰道:“顾十一娘,哀家问你,当日在玉泉山上刺杀琅琊王殿下的人是否就是他的人?”
顾钰也被问得一瞬间傻眼,有些错愕的看向了庾太后,心中暗道:前世她所听闻的庾太后德行甚美,性情仁慈,便连史载也是如此,而今日所见的庾太后似乎有些行事乖张出乎意料。
庾太后此举明显的是想行离间之计,让她被桓澈给恨上,虽说她与桓氏本就并无联系,但倘若这太后真要了桓澈的命,再给她一个指证桓澈刺杀琅琊王之名,那么她便彻底的成了桓氏的仇人,只怕桓温还会因此而诛了她满门。
由此可见,这庾太后也不是善茬,心机颇深。
琅琊王亦是神色惊变,正要站出来为顾钰说话,却在这时,殿外又有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有宿卫军士匆匆进来禀报道:“禀太后,禀陛下,中领军桓秘桓将军遣卑职来报,欲请天子至太极殿,桓大司马有表启奏!”
庾太后脸色煞变,问道:“此时并非早朝,大司马有何事启奏,令他将表章交于中枢秘阁便是!”
那宿卫军士似有些为难,迟迟不肯离去。
这时,又有人赶进来报:“禀太后,禀陛下,大司马屯兵城外,已遣使进殿,有急事请奏天子与太后!”
桓温亦是老奸巨滑之人,所有表章皆有专门的人递送于朝廷,以防自己受朝廷所钳制,他本人并不会单独进入台城朝见天子。
宿卫传来的话并不多,但只一句:“大司马屯兵城外”便已令庾太后惊恐色变,天子与琅琊王亦是脸色发白,大司空庾冰更是问了一句:“桓大司马到底意欲何为?”
言罢,不免看向了桓澈:难道为了一个庶子,桓符子果然连清名都不想要,就要行王敦之举逼宫造反了么?
“罢,罢,你们都走吧!都下去吧!”庾太后更是说道,然后吩咐殿中宿卫,“来人,送桓家玉郎以及顾十一娘出宫!”
“是,是!”宿卫连连应道。
很快,顾钰与桓澈各乘一辆宫车,在几名宿卫的护送下出了中枢台城,到达第三重宫墙之外。
待顾钰走下马车之时,就见宫外亦有数百身披白袍凯钾的军士林立,严整以待。
而就在桓澈也走下马车之时,那数百军士便齐刷刷的向他施礼,道:“桓六郎君,我等奉家主之命,前来接郎君归府!”
桓澈点头,旋即便看向了顾钰,极为邪魅而意味深长的一笑。
“请求天子降旨令你生母回归吴兴沈氏,从此与父恩断义绝,顾氏阿钰,我欣赏你的行事果决之风,原本这样一个腐朽的顾家也的确不值得你留恋!”
说到这里,他突地又话锋一转,道:“现在你的事情办完了,是不是就该轮到我的事了?”
原本他们也听说过桓澈自清溪门入健康引得万人空巷的传闻,本以为传言不过是夸大其辞,便如成恭皇后杜陵阳之父杜乂,年轻时便被人赞有“江左卫玠”之称,可事实上其人也不过如此,但现在看到这个同样有“江左卫玠”之称的桓澈时,庾太后与庾冰皆已叹息不敢言。
“难怪连褚太傅都说,便连卫洗马在世,亦有不及!”庾太后不禁在心中叹道:别人不敢说,但褚太傅可是有幸见过那个永嘉年间闻名于江左的卫洗马一面的。
“草民桓澈拜见太后娘娘,拜见天子!”
庾太后还在惊羡愣神,忽闻此声,才猛然惊醒,再度看向这个不卑不亢正从容施礼的白衣少年,不知为何,见他与顾钰站在一起,竟会生出此二人确有金童玉女、天造地设之感,两人无论是从容貌还是气度上都十分的相合,等闲之人未有能及。
但庾太后也旋即想起了自己诏见他来的用意,很快便肃容问道:“你便是大司马之庶子桓澈?”
直言他“庶子”的身份便已有轻蔑之意。
桓澈不动声色,应了声:“是!”
“中正考核之上,你与沈氏黔郎的字都写得极好,王使君与郗参军皆认为,你们的书法评为江左一品也不为过!健康玉郎、江左卫玠,果然是闻名不如一见!”庾太后先是赞了一句。
桓澈自然是客气的道了一声:“太后谬赞!”
庾太后愣了一下,旋即又道:“听闻你与顾十一娘二人皆极为善辨,曾在顾府之中有过极为精彩的辨难,今日哀家诏见你来,便也是想听听所谓的正始之音,不如,你们现在就在此殿上辨上一辨?”说着,停顿了一刻,又接道,“就以‘历年来皇权制度的合理性’来辨,如何?”
庾太后话音一落,天子与琅琊王尽皆骇然变色,齐齐的唤了一声:“母后——”唯大司空庾冰神色不变,只是若有所思的看着桓澈,似乎期待着他会如何回答。
可万万没想到桓澈只淡然的笑了一声,说道:“太后娘娘以此题来考我,是否是因为疑我?”
“桓澈,你说什么?”庾太后愣了一下,似乎没反应过来,可旋即便是柳眉倒竖,不禁再看了顾钰一眼,心中暗道:这两人可真是一样的脾气。
见庾太后已面有溥怒,桓澈依然面不改色,继续道:“关于此题之辨,顾十一娘已经给出了最合理的答案,君臣生疑,乃见疑患,太后娘娘若再问,那就是不信我,疑我,或是想给草民安上个什么罪,以此来诛杀我?”
轰地一声!
几乎是这话音一落,整个大殿之中好似劈过一道闪电,满场震惊,庾太后已愤然起身,宫女太监们皆是悚然变色。
顾钰心中亦是一震,当初她给出这题的答案,原也不过是驳回桓澈那一句“古来君臣之间从来都是祸可同当,福却不能享,功高震主者下场比蝼蚁还不如”的话,可现在桓澈却是拿她的话来反击庾太后,以庄子《齐物》来论,此辨题确实也是一把双刃,既可力谏于君,也可约束于臣,难怪当时桓澈什么也不说,便已默认。
见顾钰陡然僵直的身体,桓澈的唇角边也溢出一丝得意之笑。
此时的庾太后自然是笑不出来了,她手指着桓澈,过了好半响,才道出:“你,你好大胆!你不过是一庶子,以为哀家就真不敢杀你!”
说罢,又高喊了一声:“来人,快来人,拿下他!”
几名持剑的宿卫连忙从殿外奔进,见庾太后手指之人正是那名扬健康城的大司马之子桓澈,竟是一时踌躇不敢上前。
“太后娘娘,他所犯何罪?”有胆大的宿卫首领竟还问了一句。
庾太后又是气得一噎,竟是指着桓澈道:“他所犯何罪?他要刺杀我儿,犯的自然是弑君之罪!”
连弑君之罪都说出来了,这帽子扣得貌似有点大啊!早知太后诏见这位桓氏庶子没好事,却也没想到是这般份量极重的欲加之罪之事!
是不是太儿戏了啊!弑君?谁看见了?
这时,庾太后又指向顾钰道:“顾十一娘,哀家问你,当日在玉泉山上刺杀琅琊王殿下的人是否就是他的人?”
顾钰也被问得一瞬间傻眼,有些错愕的看向了庾太后,心中暗道:前世她所听闻的庾太后德行甚美,性情仁慈,便连史载也是如此,而今日所见的庾太后似乎有些行事乖张出乎意料。
庾太后此举明显的是想行离间之计,让她被桓澈给恨上,虽说她与桓氏本就并无联系,但倘若这太后真要了桓澈的命,再给她一个指证桓澈刺杀琅琊王之名,那么她便彻底的成了桓氏的仇人,只怕桓温还会因此而诛了她满门。
由此可见,这庾太后也不是善茬,心机颇深。
琅琊王亦是神色惊变,正要站出来为顾钰说话,却在这时,殿外又有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有宿卫军士匆匆进来禀报道:“禀太后,禀陛下,中领军桓秘桓将军遣卑职来报,欲请天子至太极殿,桓大司马有表启奏!”
庾太后脸色煞变,问道:“此时并非早朝,大司马有何事启奏,令他将表章交于中枢秘阁便是!”
那宿卫军士似有些为难,迟迟不肯离去。
这时,又有人赶进来报:“禀太后,禀陛下,大司马屯兵城外,已遣使进殿,有急事请奏天子与太后!”
桓温亦是老奸巨滑之人,所有表章皆有专门的人递送于朝廷,以防自己受朝廷所钳制,他本人并不会单独进入台城朝见天子。
宿卫传来的话并不多,但只一句:“大司马屯兵城外”便已令庾太后惊恐色变,天子与琅琊王亦是脸色发白,大司空庾冰更是问了一句:“桓大司马到底意欲何为?”
言罢,不免看向了桓澈:难道为了一个庶子,桓符子果然连清名都不想要,就要行王敦之举逼宫造反了么?
“罢,罢,你们都走吧!都下去吧!”庾太后更是说道,然后吩咐殿中宿卫,“来人,送桓家玉郎以及顾十一娘出宫!”
“是,是!”宿卫连连应道。
很快,顾钰与桓澈各乘一辆宫车,在几名宿卫的护送下出了中枢台城,到达第三重宫墙之外。
待顾钰走下马车之时,就见宫外亦有数百身披白袍凯钾的军士林立,严整以待。
而就在桓澈也走下马车之时,那数百军士便齐刷刷的向他施礼,道:“桓六郎君,我等奉家主之命,前来接郎君归府!”
桓澈点头,旋即便看向了顾钰,极为邪魅而意味深长的一笑。
“请求天子降旨令你生母回归吴兴沈氏,从此与父恩断义绝,顾氏阿钰,我欣赏你的行事果决之风,原本这样一个腐朽的顾家也的确不值得你留恋!”
说到这里,他突地又话锋一转,道:“现在你的事情办完了,是不是就该轮到我的事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