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02 第八十八章 定海:一角钱一亩的土地
- 103 第八十九章 还要建造船厂
- 104 第九十章 世界上最先进的螺旋桨蒸汽船
- 105 第九十一章 斯塔克的交易
- 106 第九十三章 可以兼并澳门造船厂
- 107 第九十四章 端走整个澳门造船业
- 108 第九十五章 数学家谢尔敦和杨威利
- 109 第九十六章 美国特使的数万本科技书籍
- 110 第九十七章 约见顾盛
- 111 第九十八章 一万两千本科技书籍到手
- 112 第九十九章 两广总督耆英
- 113 第一百章 大人说得有道理
- 114 第一百零一章 广州和佛山攻略
- 115 第一百零二章 吞噬鲸鱼
- 116 第一百零三章 血神经化万灵精血
- 117 第一百零四章 穴窍升到高维
- 118 第一百零五章 炼精化气,修行之门
- 119 第一百零六章 魔都布武
- 120 第一百零七章 要建第一家缫丝厂
- 121 第一百零八章 自己车出缫丝机
- 122 第一百零九章 真正的从零开始
- 123 第一百一十章 灵金五大功能的妙用
- 124 第一百一十一章 微米级尺寸控制
- 125 第一百一十二章 战略金手指
- 126 第一百一十三章 维度锁和基因锁并举
- 127 第一百一十四章 这一章不好起名字啊
- 128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两个好基友
- 129 第一百一十六 想做船长的男人
- 130 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星辰大海
- 131 第一百一十八章 程阿牛和赵铁柱
- 132 第一百一十九章 工人们的心思
- 133 第一百二十章 机械计算机的构想
- 134 第一百二十一章 巴贝奇的蒸汽机计算机
- 135 第一百二十二章 秘密泄露
- 136 第一百二十三章 现成的竹杠
- 137 第一百二十四章 机械的优美
- 138 第一百二十五章 旁敲侧击
- 139 第一百二十六章 开始有钱了
- 140 第一百二十七章 商战如火如荼
- 141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中日国运所系
- 142 第一百二十九章 蒸汽机缫丝机
- 143 第一百三十章 以牙还牙
- 144 第一百三十一章 生丝期货
- 145 第一百三十二章 灵金机械计算机
- 146 第一百三十三章 最后的疯狂
- 147 第一百三十四章 高手入侵
- 148 第一百三十五章 宗师境的真正实力
- 149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情之请
- 150 第一百三十七章 哪来的大火
- 151 第一百三十八章 兑现提货单
- 152 第一百三十九章 崩盘开始
- 153 第一百四十章 我花开处百花杀,萧条啊
- 154 第一百四十一章 义升行的末路
- 155 第一百四十二章 所有人都在求助
- 156 第一百四十三章 出手帮忙的条件
- 157 第一百四十四章 怎么才能利益最大化
- 158 第一百四十五章 白送过来的竹杠
- 159 第一百四十六章 幕后之间的谈判
- 160 第一百四十七章 根本的利益冲突
- 161 第一百四十八章 幕后之间的交易
- 162 第一百四十九章 成王败寇
- 163 第一百五十章 没有现金,只有厂丝
- 164 第一百五十一章 赵大贵在下一盘大棋
- 165 第一百五十二章 年赚两百万的目标
- 166 第一百五十三章 布置外围
- 167 第一百五十四章 还是要多占地盘
- 168 第一百五十五章 私铸银元和毁钱铸铜
- 169 第一百五十六章 武装力量
- 170 第一百五十七章 组建军队,剿灭海盗
- 171 第一百五十八章 这算是乌龙吗
- 172 第一百五十九章 八百保安团
- 173 第一百六十章 震慑新兵
- 174 第一百六十一章 调教
- 175 第一百六十二章 宫慕久的忧虑
- 176 第一百六十三章 白沙岛第一战
- 177 第一百六十四章 真正的碾压
- 178 第一百六十五章 英国人吃了大亏
- 179 第一百六十六章 必须独立出兵
- 180 第一百六十七章 神兽八岐大蛇
- 181 第一百六十八章 进攻桃花岛
- 182 第一百六十九章 军舰大战神兽
- 183 第一百七十章 追杀海盗
- 184 第一百七十一章 海盗首领的逆袭
- 185 第一百七十二章 诡异的结局
- 186 第一百七十三章 桃花岛的收获
- 187 第一百七十四章 炼气化神,开辟识海
- 188 “”主神图书馆“”完结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十九章 两广总督耆英
第九十九章 两广总督耆英
赵大贵稍微翻了一番,其中有关于现代火枪、火炮的制造的书籍,有关于现代军舰和商船建造的书籍,有关于玻璃和香皂、香水制造的书籍、有关于火药和蒸汽机的书籍,清政府真要有心攀爬科技树,依靠这些书籍能省数十年的弯路。
对赵大贵来说,这些书籍比“九阴真经”、“九阳神功”、“六脉神剑”等盖世武功秘籍都要重要。
在鸦片战争前后,就有很多法国商人和美国商人给中国官员送先进火炮模型和船模,出售各种武器等,恨不得中国跟英国打得不可开交,给英国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痛,就是在战后,这种努力也从没放弃过。
这得是多想看英国倒霉啊,赵大贵也难得吐槽一句。
可惜的是,熟读圣贤书的中国官员和皇帝们,向来对这些努力嗤之以鼻,未曾理会。
把澳门的造船业全部端走,又得到一万两千本科技类书籍,赵大贵这次的澳门之行算是远超预期了。
搬迁设备和人员涉及的琐事很多,从上海租过来的船还不够用,赵大贵便带着书籍和部分工人,先回到香港,让两名留下来慢慢打理这些事情,再租船到上海什么的。
回香港的时候,谢尔敦和杨威利就一定要跟着一起走,赵大贵手里如今有了顾盛带来的全部西方科技书籍,有了这些书籍引诱,都不用赵大贵动用,这两个人就要哭着喊着一起到上海去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如今中国研究西学的人都是相当任性的人,家里花了大量钱财,又培养十几年让他们读书认字,但长大了之后却无意到看起来很有钱途的科举场或官场拼搏,反而鼓捣根本赚不了钱的所需钱财,想来他们家人的心理阴影面积是不小的。
回到香港后,赵大贵带来的书籍在学者们群中引起了一场轰动,他们平时也就在传教士和洋人手中捡点漏,淘换点西方书籍看,还从没看过如此全面系统,足以做成一座图书馆的书籍。
可惜的是,这些学者中真正懂得英文,可以多少看懂英语的人极少,也就那么五六人,只能让这些人先看完后翻译,其他人在旁心痒难耐,也无可奈何。
还好,赵大贵表示等回到上海后,要找人专门整理和翻译这些书籍,以供大家阅读,同时还提示,最好还是学者们自己学点英语,就不用等着别人都看完翻译了,再拾人牙慧。
这一番话,倒是让不少人心中一动。
赵大贵购买的那艘“东方号”改装得差不多了,斯塔克还帮忙找来能开船的船长和水手等,赵大贵将人面试了一下,觉得比较满意,全部聘用。
在赵大贵的计划中,以后开动定期邮轮,肯定是要从上海到香港,然后再到广州,之后才再返回的,在广州也要购地建码头和配套设施。
又想到广州其实有大量西学派学者,利用从上海带来的学者们邀请之外,自己还能添一把火,赵大贵便跟船长商量好,开着这艘蒸汽船到广州去,权当是正式运营之前的预演了。
等到“东方号”到达广州,引起了一片轰动,弄得人山人海的。
广州人见识不凡,西方船只其实见过不少,但这种外壳全部用铁制作的蒸汽船还是第一次,争相到码头观看。
广州的西学派学者们果然心痒难耐,托人请托要到船上来看看,赵大贵自然让他们上来观看,顺便跟他们介绍上海东方学院的福利,又将船舱里堆积如山的西方书籍指给他们看。
“这位赵老爷真是大手笔啊!”
“整个广东的西学书籍全部加在一起,恐怕也不如东方学院藏书的十分之一!”
学者们纷纷赞叹,又觉得东方学院的福利甚好,很多人当场表示愿意到上海工作,就是一时没有答应的,也露出深思的表情。
赵大贵在广州展览东方号,广州的商人们也特别感兴趣,纷纷过来观赏,探询有没有借以做生意的机会。
一看这行情很好,赵大贵干脆开办广州到香港的临时航线,也就是说,只要花五元钱,就能坐船到广州旅游一趟,然后再回来。
五元钱其实有些高了,如果自己租小木船,广州到香港也就是几百文的事情,但架不住东方号装饰豪华,充满异国风情,很多有钱人还愿意试一试。
不过,赵大贵心里也明白,这些人多只是想尝鲜,估计过个一两个月,这样的热情就会减退不少的。
东方号的热闹还惊动了两广总督耆英,专门派下人过来,要到东方号视察一番。
总督大人要来,自然不能等闲对待,赵大贵便特意不收其他人商船,将蒸汽船好好打扫一番,还让斯塔克少校过来作陪,才让耆英总督带着多名亲友和官员,一起商船游览一番,还让船长把船开动,一直开到穿鼻海再回来。
耆英对这趟旅行相当满意,还专门把赵大贵叫过去说话。
“赵老爷这生意做得不错啊,有钱啊。”耆英开玩笑地说道。
“学生也是托朝廷和大人们的洪福,赚点辛苦钱。”赵大贵忙拱手说道。
耆英见到赵大贵自称学生,感到诧异,便询问其缘故,等到赵大贵回答说自己原是上海县的童生,便呵呵一笑,并不多说什么。
“赵老爷原来还是位读书人,难得难得,还望平时不忘忠君报国,多为我大清做贡献。
对了,现在正是国家危难之际,很需要了解西方的虚实,可否将这船借给朝廷,研究研究呢?”耆英看似不经意地问道。
“那敢情好,如果朝廷需要,我赵大贵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报销一二。
只是,这艘船实是洋人开的轮船商行的船,因为学生在商行里有股份,平时帮他们打理杂务,帮忙揽客而已。
如果大人要用船,我跟那些洋人们说一下,一定要让大人满意。”赵大贵呵呵一笑说道。
“原来是这样,那就要赵买办有心了。”耆英脸上笑容不变,心里却暗骂一声油滑。
“对了,我有件事情一直觉得奇怪,这木头比水轻,能浮在水上没问题,怎么这铁做的东西也能在海上跑,不会沉下去呢?”过了一会儿,耆英想到一事,好奇地问道。
“对于这个,学生也不是很清楚。不过,用铜铁之物做成盆之类的放到水上,一时也不会沉去,是不是同一个道理呢?”赵大贵说道,心里想着这要真想解释,就得从阿基米德开始好好讲解,我倒想好好讲,只怕你还不耐烦听。
对赵大贵来说,这些书籍比“九阴真经”、“九阳神功”、“六脉神剑”等盖世武功秘籍都要重要。
在鸦片战争前后,就有很多法国商人和美国商人给中国官员送先进火炮模型和船模,出售各种武器等,恨不得中国跟英国打得不可开交,给英国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痛,就是在战后,这种努力也从没放弃过。
这得是多想看英国倒霉啊,赵大贵也难得吐槽一句。
可惜的是,熟读圣贤书的中国官员和皇帝们,向来对这些努力嗤之以鼻,未曾理会。
把澳门的造船业全部端走,又得到一万两千本科技类书籍,赵大贵这次的澳门之行算是远超预期了。
搬迁设备和人员涉及的琐事很多,从上海租过来的船还不够用,赵大贵便带着书籍和部分工人,先回到香港,让两名留下来慢慢打理这些事情,再租船到上海什么的。
回香港的时候,谢尔敦和杨威利就一定要跟着一起走,赵大贵手里如今有了顾盛带来的全部西方科技书籍,有了这些书籍引诱,都不用赵大贵动用,这两个人就要哭着喊着一起到上海去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如今中国研究西学的人都是相当任性的人,家里花了大量钱财,又培养十几年让他们读书认字,但长大了之后却无意到看起来很有钱途的科举场或官场拼搏,反而鼓捣根本赚不了钱的所需钱财,想来他们家人的心理阴影面积是不小的。
回到香港后,赵大贵带来的书籍在学者们群中引起了一场轰动,他们平时也就在传教士和洋人手中捡点漏,淘换点西方书籍看,还从没看过如此全面系统,足以做成一座图书馆的书籍。
可惜的是,这些学者中真正懂得英文,可以多少看懂英语的人极少,也就那么五六人,只能让这些人先看完后翻译,其他人在旁心痒难耐,也无可奈何。
还好,赵大贵表示等回到上海后,要找人专门整理和翻译这些书籍,以供大家阅读,同时还提示,最好还是学者们自己学点英语,就不用等着别人都看完翻译了,再拾人牙慧。
这一番话,倒是让不少人心中一动。
赵大贵购买的那艘“东方号”改装得差不多了,斯塔克还帮忙找来能开船的船长和水手等,赵大贵将人面试了一下,觉得比较满意,全部聘用。
在赵大贵的计划中,以后开动定期邮轮,肯定是要从上海到香港,然后再到广州,之后才再返回的,在广州也要购地建码头和配套设施。
又想到广州其实有大量西学派学者,利用从上海带来的学者们邀请之外,自己还能添一把火,赵大贵便跟船长商量好,开着这艘蒸汽船到广州去,权当是正式运营之前的预演了。
等到“东方号”到达广州,引起了一片轰动,弄得人山人海的。
广州人见识不凡,西方船只其实见过不少,但这种外壳全部用铁制作的蒸汽船还是第一次,争相到码头观看。
广州的西学派学者们果然心痒难耐,托人请托要到船上来看看,赵大贵自然让他们上来观看,顺便跟他们介绍上海东方学院的福利,又将船舱里堆积如山的西方书籍指给他们看。
“这位赵老爷真是大手笔啊!”
“整个广东的西学书籍全部加在一起,恐怕也不如东方学院藏书的十分之一!”
学者们纷纷赞叹,又觉得东方学院的福利甚好,很多人当场表示愿意到上海工作,就是一时没有答应的,也露出深思的表情。
赵大贵在广州展览东方号,广州的商人们也特别感兴趣,纷纷过来观赏,探询有没有借以做生意的机会。
一看这行情很好,赵大贵干脆开办广州到香港的临时航线,也就是说,只要花五元钱,就能坐船到广州旅游一趟,然后再回来。
五元钱其实有些高了,如果自己租小木船,广州到香港也就是几百文的事情,但架不住东方号装饰豪华,充满异国风情,很多有钱人还愿意试一试。
不过,赵大贵心里也明白,这些人多只是想尝鲜,估计过个一两个月,这样的热情就会减退不少的。
东方号的热闹还惊动了两广总督耆英,专门派下人过来,要到东方号视察一番。
总督大人要来,自然不能等闲对待,赵大贵便特意不收其他人商船,将蒸汽船好好打扫一番,还让斯塔克少校过来作陪,才让耆英总督带着多名亲友和官员,一起商船游览一番,还让船长把船开动,一直开到穿鼻海再回来。
耆英对这趟旅行相当满意,还专门把赵大贵叫过去说话。
“赵老爷这生意做得不错啊,有钱啊。”耆英开玩笑地说道。
“学生也是托朝廷和大人们的洪福,赚点辛苦钱。”赵大贵忙拱手说道。
耆英见到赵大贵自称学生,感到诧异,便询问其缘故,等到赵大贵回答说自己原是上海县的童生,便呵呵一笑,并不多说什么。
“赵老爷原来还是位读书人,难得难得,还望平时不忘忠君报国,多为我大清做贡献。
对了,现在正是国家危难之际,很需要了解西方的虚实,可否将这船借给朝廷,研究研究呢?”耆英看似不经意地问道。
“那敢情好,如果朝廷需要,我赵大贵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报销一二。
只是,这艘船实是洋人开的轮船商行的船,因为学生在商行里有股份,平时帮他们打理杂务,帮忙揽客而已。
如果大人要用船,我跟那些洋人们说一下,一定要让大人满意。”赵大贵呵呵一笑说道。
“原来是这样,那就要赵买办有心了。”耆英脸上笑容不变,心里却暗骂一声油滑。
“对了,我有件事情一直觉得奇怪,这木头比水轻,能浮在水上没问题,怎么这铁做的东西也能在海上跑,不会沉下去呢?”过了一会儿,耆英想到一事,好奇地问道。
“对于这个,学生也不是很清楚。不过,用铜铁之物做成盆之类的放到水上,一时也不会沉去,是不是同一个道理呢?”赵大贵说道,心里想着这要真想解释,就得从阿基米德开始好好讲解,我倒想好好讲,只怕你还不耐烦听。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