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01 第八十七章 南下:买蒸汽轮船
- 102 第八十八章 定海:一角钱一亩的土地
- 103 第八十九章 还要建造船厂
- 104 第九十章 世界上最先进的螺旋桨蒸汽船
- 105 第九十一章 斯塔克的交易
- 106 第九十三章 可以兼并澳门造船厂
- 107 第九十四章 端走整个澳门造船业
- 108 第九十五章 数学家谢尔敦和杨威利
- 109 第九十六章 美国特使的数万本科技书籍
- 110 第九十七章 约见顾盛
- 111 第九十八章 一万两千本科技书籍到手
- 112 第九十九章 两广总督耆英
- 113 第一百章 大人说得有道理
- 114 第一百零一章 广州和佛山攻略
- 115 第一百零二章 吞噬鲸鱼
- 116 第一百零三章 血神经化万灵精血
- 117 第一百零四章 穴窍升到高维
- 118 第一百零五章 炼精化气,修行之门
- 119 第一百零六章 魔都布武
- 120 第一百零七章 要建第一家缫丝厂
- 121 第一百零八章 自己车出缫丝机
- 122 第一百零九章 真正的从零开始
- 123 第一百一十章 灵金五大功能的妙用
- 124 第一百一十一章 微米级尺寸控制
- 125 第一百一十二章 战略金手指
- 126 第一百一十三章 维度锁和基因锁并举
- 127 第一百一十四章 这一章不好起名字啊
- 128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两个好基友
- 129 第一百一十六 想做船长的男人
- 130 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星辰大海
- 131 第一百一十八章 程阿牛和赵铁柱
- 132 第一百一十九章 工人们的心思
- 133 第一百二十章 机械计算机的构想
- 134 第一百二十一章 巴贝奇的蒸汽机计算机
- 135 第一百二十二章 秘密泄露
- 136 第一百二十三章 现成的竹杠
- 137 第一百二十四章 机械的优美
- 138 第一百二十五章 旁敲侧击
- 139 第一百二十六章 开始有钱了
- 140 第一百二十七章 商战如火如荼
- 141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中日国运所系
- 142 第一百二十九章 蒸汽机缫丝机
- 143 第一百三十章 以牙还牙
- 144 第一百三十一章 生丝期货
- 145 第一百三十二章 灵金机械计算机
- 146 第一百三十三章 最后的疯狂
- 147 第一百三十四章 高手入侵
- 148 第一百三十五章 宗师境的真正实力
- 149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情之请
- 150 第一百三十七章 哪来的大火
- 151 第一百三十八章 兑现提货单
- 152 第一百三十九章 崩盘开始
- 153 第一百四十章 我花开处百花杀,萧条啊
- 154 第一百四十一章 义升行的末路
- 155 第一百四十二章 所有人都在求助
- 156 第一百四十三章 出手帮忙的条件
- 157 第一百四十四章 怎么才能利益最大化
- 158 第一百四十五章 白送过来的竹杠
- 159 第一百四十六章 幕后之间的谈判
- 160 第一百四十七章 根本的利益冲突
- 161 第一百四十八章 幕后之间的交易
- 162 第一百四十九章 成王败寇
- 163 第一百五十章 没有现金,只有厂丝
- 164 第一百五十一章 赵大贵在下一盘大棋
- 165 第一百五十二章 年赚两百万的目标
- 166 第一百五十三章 布置外围
- 167 第一百五十四章 还是要多占地盘
- 168 第一百五十五章 私铸银元和毁钱铸铜
- 169 第一百五十六章 武装力量
- 170 第一百五十七章 组建军队,剿灭海盗
- 171 第一百五十八章 这算是乌龙吗
- 172 第一百五十九章 八百保安团
- 173 第一百六十章 震慑新兵
- 174 第一百六十一章 调教
- 175 第一百六十二章 宫慕久的忧虑
- 176 第一百六十三章 白沙岛第一战
- 177 第一百六十四章 真正的碾压
- 178 第一百六十五章 英国人吃了大亏
- 179 第一百六十六章 必须独立出兵
- 180 第一百六十七章 神兽八岐大蛇
- 181 第一百六十八章 进攻桃花岛
- 182 第一百六十九章 军舰大战神兽
- 183 第一百七十章 追杀海盗
- 184 第一百七十一章 海盗首领的逆袭
- 185 第一百七十二章 诡异的结局
- 186 第一百七十三章 桃花岛的收获
- 187 第一百七十四章 炼气化神,开辟识海
- 188 “”主神图书馆“”完结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十八章 一万两千本科技书籍到手
第九十八章 一万两千本科技书籍到手
斯塔克其实并不特别希望赵大贵去见什么美国总统特使,但赵大贵自然也不会某位英国少校的意见。
赵大贵本身是名声传到港澳的著名买办,在澳门购买造船厂等行为早就传到顾盛耳里,又有谢尔敦居中引见,很快就与顾盛见面会谈。
赵大贵和顾盛的见面堪称愉快,顾盛相貌堂堂,谈吐不俗,关键是人家真有学识啊,赵大贵跟人一顿神侃,聊得很是尽兴,竟有意犹未足的感觉。
看来但凡能做外交人员的,首先要会说啊。
顾盛对赵大贵也是抱着相当的好奇,他见过广东的官员们是如何无能和无知了,本来对中国人有不少轻视之意,之前遇到谢尔敦,这次见到赵大贵,才明白高手在人间,普通的民间学者有很多知识渊博,对西方了解颇深的人。
“听特使先生一说,哈佛大学真是好地方啊,以后如果可以,真想去看一看。”赵大贵感慨地说道。
哈佛啊,大学啊,穿越前如果能读哈佛,也不至于大过年的跑到泰山爬山,好死不死又被送到这个鬼地方,说多了都是泪啊。
“哈佛是整个美国都最好的学校,真值得一去。哪天您到美国,到哈佛了,我给您做导游。”顾盛的客气话也不要钱似地倾斜下来。
“那还要多谢特使先生了。
对了,我听谢尔敦先生提起过,您到中国来的时候还带了不少科技书籍、船模和火炮模型等,是吗?
您也知道中国这里消息闭塞,很少能见到西方科技书籍,能否有幸借来一观呢?”赵大贵不着声色地说出来意。
“我带来书籍是本来想给中国的学者们看的,可惜巧了,这些书籍更好都被送出去,不在我手里。”顾盛做出惋惜的表情来,“前段时间与贵国官员们签订条约,我就把这些书籍当做国礼,跟总统先生的国书一起转交给贵国官员了。”
“还有这等事情,那些官员将书籍怎么处理的,您还知道吗?”赵大贵一愣,问道。
“哦,据我所知是拿到你们望厦县的政府机关,全部封存起来,应该是要送到北京,给皇帝陛下和大臣们看吧。”顾盛不确定地说道。
“看来是我晚了一步。对了,有关中国和贵国之间的生丝贸易,特使先生是怎么看的呢?”赵大贵思索了一下,便把话题往贸易方面转去。
“目前我国市场充斥的多是法国丝织品,但是贵国生丝质量其实更好,我认为...”顾盛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
两人相谈甚欢,赵大贵谈了许久才告辞离开,顾盛一直将他送到门外,回到自己的座位后才突然沉思起来,这位叫大贵赵的商人和学者找自己来,到底是来干嘛的,难道就是为了胡侃一番。
另一反面,赵大贵从顾盛那边出来,回到自己的住处,便面沉似水,找来自己大贵商行的有经验掌柜说道:“那位美国特使顾盛,据说给望厦的官员们送了很多书籍、船模和武器模型。
你去拿点钱打听一下,这些东西现在的下落在哪里。”
赵大贵本人并不擅长跟官员们打交道,也不善于打听消息,但他手下的掌柜们在这方面的经验可就不要太丰富了,很快就打探出消息,回报给他。
原来,顾盛还将清朝的官员们的节操高估了,以为堂堂美国总统使节送来的国礼,肯定被当地官员们好好收藏,然后跟着国书一起送到北京的皇帝手里,借此提高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然而,用膝盖想都知道望厦的官员们绝不会把什么外国人送的东西往皇帝那里拿过去,甚至连耆英也没通知,就找个仓库堆放起来,因为书籍和东西量大,特别占地方,还让官库的吏员好一顿埋怨。
“这帮混蛋,果然如此。张掌柜,这些东西对我很重要,我一定要把这些东西都拿上,你有什么办法吗?”赵大贵问办事的掌柜。
“这个,应该不难吧。这些东西卖不出什么钱,官府之人根本不重视,又因为是洋人送的东西,急于脱手,只是因为担心总督府某天突然想起来询问,才会一直留着,并没有当做垃圾扔掉。
给管库的库吏和其他管事的人送点钱,应该就能偷偷拿出来。”张掌柜说道,觉得东家有些莫名其妙。
当然,自从离开上海以来,东家做事就全是莫名其妙的,虽说拿了不少土地是好事,但是买什么船和造船厂,妥妥是浪费啊。
“我给你一千元,你能把东西弄出来吗?”
“不用那么多,您给我五百元,我就把所有东西全须全尾地拿出来。”
“那就全拜托你了。”赵大贵激动地拍掌柜的肩膀。
顾盛送的那些东西,既不是农民缴纳的粮税,也不是上官下令保管的东西,说白了就是没人管扔了又可惜的东西,而且那些管库房的衙役,也根本不知道这些印着洋文的书籍,能用来干什么。
如果是中文的书籍,好歹还能找人脱手,这洋人的书根本没人看得懂,那真是半分用处都没有。
赵大贵自付自己去跟那些衙役说会儿话,给点钱,应该也能拿到这批书籍,但做这种事情不是自己的专长,还是让刚专业的人干吧。
大贵商行的张掌柜等人平时经常要跟衙役打交道,这些事情果然轻车熟路,比赵大贵本人强了不知多少倍,只是花了三天,就把东西全部从望厦县的不知名仓库里弄出来,一共一万两千本书籍,外加船模和武器模型数百个,堆在院子了里一座小山似的。
“有了这些东西,大清天下,近半在手啊。”赵大贵环视着这些,心里兴奋无比。
自从谢尔敦提起顾盛的事情,又说顾盛拿来大量科技书籍后,赵大贵就想起一个很遥远的记忆。
原来,在现代的时候网上就有讨论,说顾盛当年从美国到中国来的时候,其实买了大量科技书籍和船模等,到了中国后足足有两船书籍两万本之多,价值无法估量,如果有穿越者拿到这些书籍,就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技术积累,横推天下无敌手,至少在中国是这样。
因此,赵大贵对这事非常关注,一定要拿下,现在终于全部得到了。
直到此时,赵大贵才算松了口气,本来他拿到这批书是必然的事情,如果书还在顾盛的手里,那他本来是要拿来送清政府的,肯定乐意送出来;到了清朝官员手中,他们必然不重视,也不难拿到。
只是,因为这事情太过重大,涉及到他的发展速度能否加快好几年的问题,才会让他无端紧张起来的。
赵大贵数了数,这些书籍并没有数万本那么多,但也有一万两千本,内容从物理、化学、数学、历史、地理到军事、气象等,几乎无所不包。
这个时候书籍价格昂贵,不提这些书籍的技术价值,就是赵大贵要花钱买这些书籍,也要花三四万元,更别提中间的时间成本和挑选成本了,而且有些军事类书籍是就算想买都买不到的。
一位哈佛学霸为让中国有能力对抗英国而挑选的科技书籍,果然不同凡响。
赵大贵本身是名声传到港澳的著名买办,在澳门购买造船厂等行为早就传到顾盛耳里,又有谢尔敦居中引见,很快就与顾盛见面会谈。
赵大贵和顾盛的见面堪称愉快,顾盛相貌堂堂,谈吐不俗,关键是人家真有学识啊,赵大贵跟人一顿神侃,聊得很是尽兴,竟有意犹未足的感觉。
看来但凡能做外交人员的,首先要会说啊。
顾盛对赵大贵也是抱着相当的好奇,他见过广东的官员们是如何无能和无知了,本来对中国人有不少轻视之意,之前遇到谢尔敦,这次见到赵大贵,才明白高手在人间,普通的民间学者有很多知识渊博,对西方了解颇深的人。
“听特使先生一说,哈佛大学真是好地方啊,以后如果可以,真想去看一看。”赵大贵感慨地说道。
哈佛啊,大学啊,穿越前如果能读哈佛,也不至于大过年的跑到泰山爬山,好死不死又被送到这个鬼地方,说多了都是泪啊。
“哈佛是整个美国都最好的学校,真值得一去。哪天您到美国,到哈佛了,我给您做导游。”顾盛的客气话也不要钱似地倾斜下来。
“那还要多谢特使先生了。
对了,我听谢尔敦先生提起过,您到中国来的时候还带了不少科技书籍、船模和火炮模型等,是吗?
您也知道中国这里消息闭塞,很少能见到西方科技书籍,能否有幸借来一观呢?”赵大贵不着声色地说出来意。
“我带来书籍是本来想给中国的学者们看的,可惜巧了,这些书籍更好都被送出去,不在我手里。”顾盛做出惋惜的表情来,“前段时间与贵国官员们签订条约,我就把这些书籍当做国礼,跟总统先生的国书一起转交给贵国官员了。”
“还有这等事情,那些官员将书籍怎么处理的,您还知道吗?”赵大贵一愣,问道。
“哦,据我所知是拿到你们望厦县的政府机关,全部封存起来,应该是要送到北京,给皇帝陛下和大臣们看吧。”顾盛不确定地说道。
“看来是我晚了一步。对了,有关中国和贵国之间的生丝贸易,特使先生是怎么看的呢?”赵大贵思索了一下,便把话题往贸易方面转去。
“目前我国市场充斥的多是法国丝织品,但是贵国生丝质量其实更好,我认为...”顾盛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
两人相谈甚欢,赵大贵谈了许久才告辞离开,顾盛一直将他送到门外,回到自己的座位后才突然沉思起来,这位叫大贵赵的商人和学者找自己来,到底是来干嘛的,难道就是为了胡侃一番。
另一反面,赵大贵从顾盛那边出来,回到自己的住处,便面沉似水,找来自己大贵商行的有经验掌柜说道:“那位美国特使顾盛,据说给望厦的官员们送了很多书籍、船模和武器模型。
你去拿点钱打听一下,这些东西现在的下落在哪里。”
赵大贵本人并不擅长跟官员们打交道,也不善于打听消息,但他手下的掌柜们在这方面的经验可就不要太丰富了,很快就打探出消息,回报给他。
原来,顾盛还将清朝的官员们的节操高估了,以为堂堂美国总统使节送来的国礼,肯定被当地官员们好好收藏,然后跟着国书一起送到北京的皇帝手里,借此提高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然而,用膝盖想都知道望厦的官员们绝不会把什么外国人送的东西往皇帝那里拿过去,甚至连耆英也没通知,就找个仓库堆放起来,因为书籍和东西量大,特别占地方,还让官库的吏员好一顿埋怨。
“这帮混蛋,果然如此。张掌柜,这些东西对我很重要,我一定要把这些东西都拿上,你有什么办法吗?”赵大贵问办事的掌柜。
“这个,应该不难吧。这些东西卖不出什么钱,官府之人根本不重视,又因为是洋人送的东西,急于脱手,只是因为担心总督府某天突然想起来询问,才会一直留着,并没有当做垃圾扔掉。
给管库的库吏和其他管事的人送点钱,应该就能偷偷拿出来。”张掌柜说道,觉得东家有些莫名其妙。
当然,自从离开上海以来,东家做事就全是莫名其妙的,虽说拿了不少土地是好事,但是买什么船和造船厂,妥妥是浪费啊。
“我给你一千元,你能把东西弄出来吗?”
“不用那么多,您给我五百元,我就把所有东西全须全尾地拿出来。”
“那就全拜托你了。”赵大贵激动地拍掌柜的肩膀。
顾盛送的那些东西,既不是农民缴纳的粮税,也不是上官下令保管的东西,说白了就是没人管扔了又可惜的东西,而且那些管库房的衙役,也根本不知道这些印着洋文的书籍,能用来干什么。
如果是中文的书籍,好歹还能找人脱手,这洋人的书根本没人看得懂,那真是半分用处都没有。
赵大贵自付自己去跟那些衙役说会儿话,给点钱,应该也能拿到这批书籍,但做这种事情不是自己的专长,还是让刚专业的人干吧。
大贵商行的张掌柜等人平时经常要跟衙役打交道,这些事情果然轻车熟路,比赵大贵本人强了不知多少倍,只是花了三天,就把东西全部从望厦县的不知名仓库里弄出来,一共一万两千本书籍,外加船模和武器模型数百个,堆在院子了里一座小山似的。
“有了这些东西,大清天下,近半在手啊。”赵大贵环视着这些,心里兴奋无比。
自从谢尔敦提起顾盛的事情,又说顾盛拿来大量科技书籍后,赵大贵就想起一个很遥远的记忆。
原来,在现代的时候网上就有讨论,说顾盛当年从美国到中国来的时候,其实买了大量科技书籍和船模等,到了中国后足足有两船书籍两万本之多,价值无法估量,如果有穿越者拿到这些书籍,就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技术积累,横推天下无敌手,至少在中国是这样。
因此,赵大贵对这事非常关注,一定要拿下,现在终于全部得到了。
直到此时,赵大贵才算松了口气,本来他拿到这批书是必然的事情,如果书还在顾盛的手里,那他本来是要拿来送清政府的,肯定乐意送出来;到了清朝官员手中,他们必然不重视,也不难拿到。
只是,因为这事情太过重大,涉及到他的发展速度能否加快好几年的问题,才会让他无端紧张起来的。
赵大贵数了数,这些书籍并没有数万本那么多,但也有一万两千本,内容从物理、化学、数学、历史、地理到军事、气象等,几乎无所不包。
这个时候书籍价格昂贵,不提这些书籍的技术价值,就是赵大贵要花钱买这些书籍,也要花三四万元,更别提中间的时间成本和挑选成本了,而且有些军事类书籍是就算想买都买不到的。
一位哈佛学霸为让中国有能力对抗英国而挑选的科技书籍,果然不同凡响。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