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5 第六章 初遇白衣公子
- 6 第七章 身世背后
- 7 第八章 秋香受屈 王融其人
- 8 第九章 月嫦娥一舞应急
- 9 第十章 元宵节路遇官兵
- 10 第十一章 祸起
- 11 第三章 一哭二闹三上吊
- 12 第十二章 醉钗馆
- 13 第十三章 只言片语的真相
- 14 第十四章 二公子寻谢家女
- 15 第十五章 问斩
- 16 第十六章 交易
- 17 第十七章 传言
- 18 第十八章
- 19 第十九章 月夜一双孤影人
- 20 第二十章 鲜为人知的关系
- 21 第二十一章 刘大人其人
- 22 第二十二章 病来如山倒
- 23 第二十三章 两个谢时力
- 24 第二十四章 狂魅之如扶公子
- 25 第二十五章 夜飞房檐,战祸流民
- 26 第二十六章 封城搜索
- 27 第二十七章 搜查醉钗馆
- 28 第二十八章 闹酒
- 29 第二十九章 毒术
- 30 第三十章 孩子
- 31 第三十一章 有感
- 32 第三十三章 显芜往事
- 33 第三十四章
- 34 第三十五章
- 35 第三十六章
- 36 第三十七章
- 37 第三十八章
- 38 第四十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十五章 问斩
第十五章 问斩
“不管蹊跷不蹊跷,判决令已下,明日就要问斩。二位若有妙法尽早办了才好。”
高长恭让他们暂且留在醉钗馆,不要外出走动。一切由他们二人处理。
是夜,顾灵溪心虑忧思,于窗前独饮姮娘给的一壶“金钗醉”。
遥天之际,月色惨淡,一泓清冷的光浇在窗前,亦浇凉窗下之人的愁肠。她在床上翻来覆去,一夜无眠,直至天已翻白才勉强睡了一会儿。
时间眼看就要到正午。
顾灵溪与谢时力焦急地等待高长恭和斛律的消息,却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
实在不能再等了,即便不能救谢家满门,好歹也要送他们最后一程,已尽作为女儿和儿子的孝心。姐弟二人急匆匆就要出门。
迎面撞上前来报信的斛律伏护。
“斛律大哥,有消息么?”
斛律满是沮丧:“诶,没用了。”
顾灵溪姐弟一听这话,就要哭出来,眼泪在眼眶里打转。“阿时,我们去送爹娘他们最后一程。”
顾灵溪抹去泪光继续说:“你听姐姐的话,到时候千万别哭出声来,不能被人发现,知道么?从今以后你就是谢家唯一的血脉,你要好好保护自己。”
谢时力坚定地点头,两只稚嫩的手坚强地擦去眼泪。
二人带好面纱,与斛律一同去刑场。
街的尽头,围满百姓,水泄不通。高台之上,谢家二老,谢二爷,二太太,还有才七岁的谢林和,排成一排,都用绳子捆着跪在断头台前。
断头台上,余下的血迹未消,今日又添新孽。日未正午,斩判官静坐于案上。
顾灵溪三人隐蔽在人潮中。斛律伏护带他二人挤向前面。
人群中,议论纷纷。
“谢家是书香门第,这些年不问政事,没想到还是遭了祸呀”“谁说不是呢?可惜谢老夫子一生勤勉治学,宽厚待人,却落得这个下场。”皆摇头慨叹。
顾灵溪见眼前之景,强忍悲痛。然而,断头台上却唯独不见珠儿。珠儿是祸起之源,不可能不被问斩。
余光一瞥,却见珠儿被押在台下的柱子上,满身伤痕,一左一右都有兵吏看守。
“斛律大哥,珠儿为何被绑在柱子上?”
“消息封锁得紧,只知道宫里传话,不斩珠儿。”听到这话,顾灵溪一时不知该喜该忧。
柱子旁,一个看上去有些官权的人走过去,直逼珠儿:“看到了么?救你的恩人今日就要为你而死。《弘农经》在哪儿?你说不说?”
珠儿一脸急愤委屈,哭着道:“我真的不知道什么《弘农经》,都是我的错,求你放了谢伯伯他们吧。”
“还嘴硬。那你就眼看着他们为你而死吧。哼。”说完袖子一甩,走至案边,与斩判官悄悄说话,也不知说了什么。
这时斛律光故意放大声音,喊了一句:“师傅,学生给你送行啦。”说完便跪下对台上磕头。
台上谢家众人皆朝他看。他们微微一惊,又及时收敛。顾灵溪知道,他们是认出她和阿时了。谢家二老紧紧看住他们,生怕少看一眼就再也看不到了。谢二爷一房亦如是。
哪知这一句话像是号令似的,台下有一批人也跟着他跪下磕头,齐声道:“学生给师傅送行啦。”谢老夫子一生刚毅,此时竟落下泪来。顾灵溪和谢时力只是跪下,并不磕头,好叫他们多看最后几眼。
一阵微风刮过,掀起面纱,仿佛老天眷顾,让他们见最后一面。日头恰到正午,斩判官一声令下:“时辰已到,斩。”眼看他手起刀落。
“慢,皇命在此。”就在那一瞬间,高长恭赶马而来,手拿一张绢帛,念曰:“应天顺时,受兹明命。谢氏一族窝藏罪女,理当处斩。然,其女谢林和年幼,特赦免其罪,没为官奴,以彰天恩。钦此。”
谢二太太喜极而泣,一个官吏来解绳索。谢二太太趁这时间对她说:“林和,一定要好好活下去。”七岁的谢林和就这样被带走,对亲人最后的记忆便是一句“好好活下去。”
斩判官怕误了时辰,又下一令:“斩。”断头台头已断,刀下血血长流。
郑子湘出面,替谢家收尸。
郑子湘向高长恭答谢道“多谢姐夫救下谢家三妹。”
“我费了多时,也只劝得皇叔放过一个小儿。又何须言谢。”
而珠儿仍旧被带走,那时珠儿已被眼前一幕吓得七魂去了三魄。嘴里还念着:“我不知道什么《弘农经》,我不知道《弘农经》。。。”
顾灵溪带着阿时仍回到醉钗馆。斛律光一路跟着,以免发生意外。
“斛律大哥,谢谢你。”
“谢什么?我并无力救出师傅。”
“若不是你喊那一声,恐怕爹娘也不能看见我们,必为终生之憾。”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我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顾灵溪顿了顿,问道:“我有一事想问,不知斛律大哥和王爷是怎么找到这里的,我出门时裹得很严,并没被认出来啊?”
高长恭让他们暂且留在醉钗馆,不要外出走动。一切由他们二人处理。
是夜,顾灵溪心虑忧思,于窗前独饮姮娘给的一壶“金钗醉”。
遥天之际,月色惨淡,一泓清冷的光浇在窗前,亦浇凉窗下之人的愁肠。她在床上翻来覆去,一夜无眠,直至天已翻白才勉强睡了一会儿。
时间眼看就要到正午。
顾灵溪与谢时力焦急地等待高长恭和斛律的消息,却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
实在不能再等了,即便不能救谢家满门,好歹也要送他们最后一程,已尽作为女儿和儿子的孝心。姐弟二人急匆匆就要出门。
迎面撞上前来报信的斛律伏护。
“斛律大哥,有消息么?”
斛律满是沮丧:“诶,没用了。”
顾灵溪姐弟一听这话,就要哭出来,眼泪在眼眶里打转。“阿时,我们去送爹娘他们最后一程。”
顾灵溪抹去泪光继续说:“你听姐姐的话,到时候千万别哭出声来,不能被人发现,知道么?从今以后你就是谢家唯一的血脉,你要好好保护自己。”
谢时力坚定地点头,两只稚嫩的手坚强地擦去眼泪。
二人带好面纱,与斛律一同去刑场。
街的尽头,围满百姓,水泄不通。高台之上,谢家二老,谢二爷,二太太,还有才七岁的谢林和,排成一排,都用绳子捆着跪在断头台前。
断头台上,余下的血迹未消,今日又添新孽。日未正午,斩判官静坐于案上。
顾灵溪三人隐蔽在人潮中。斛律伏护带他二人挤向前面。
人群中,议论纷纷。
“谢家是书香门第,这些年不问政事,没想到还是遭了祸呀”“谁说不是呢?可惜谢老夫子一生勤勉治学,宽厚待人,却落得这个下场。”皆摇头慨叹。
顾灵溪见眼前之景,强忍悲痛。然而,断头台上却唯独不见珠儿。珠儿是祸起之源,不可能不被问斩。
余光一瞥,却见珠儿被押在台下的柱子上,满身伤痕,一左一右都有兵吏看守。
“斛律大哥,珠儿为何被绑在柱子上?”
“消息封锁得紧,只知道宫里传话,不斩珠儿。”听到这话,顾灵溪一时不知该喜该忧。
柱子旁,一个看上去有些官权的人走过去,直逼珠儿:“看到了么?救你的恩人今日就要为你而死。《弘农经》在哪儿?你说不说?”
珠儿一脸急愤委屈,哭着道:“我真的不知道什么《弘农经》,都是我的错,求你放了谢伯伯他们吧。”
“还嘴硬。那你就眼看着他们为你而死吧。哼。”说完袖子一甩,走至案边,与斩判官悄悄说话,也不知说了什么。
这时斛律光故意放大声音,喊了一句:“师傅,学生给你送行啦。”说完便跪下对台上磕头。
台上谢家众人皆朝他看。他们微微一惊,又及时收敛。顾灵溪知道,他们是认出她和阿时了。谢家二老紧紧看住他们,生怕少看一眼就再也看不到了。谢二爷一房亦如是。
哪知这一句话像是号令似的,台下有一批人也跟着他跪下磕头,齐声道:“学生给师傅送行啦。”谢老夫子一生刚毅,此时竟落下泪来。顾灵溪和谢时力只是跪下,并不磕头,好叫他们多看最后几眼。
一阵微风刮过,掀起面纱,仿佛老天眷顾,让他们见最后一面。日头恰到正午,斩判官一声令下:“时辰已到,斩。”眼看他手起刀落。
“慢,皇命在此。”就在那一瞬间,高长恭赶马而来,手拿一张绢帛,念曰:“应天顺时,受兹明命。谢氏一族窝藏罪女,理当处斩。然,其女谢林和年幼,特赦免其罪,没为官奴,以彰天恩。钦此。”
谢二太太喜极而泣,一个官吏来解绳索。谢二太太趁这时间对她说:“林和,一定要好好活下去。”七岁的谢林和就这样被带走,对亲人最后的记忆便是一句“好好活下去。”
斩判官怕误了时辰,又下一令:“斩。”断头台头已断,刀下血血长流。
郑子湘出面,替谢家收尸。
郑子湘向高长恭答谢道“多谢姐夫救下谢家三妹。”
“我费了多时,也只劝得皇叔放过一个小儿。又何须言谢。”
而珠儿仍旧被带走,那时珠儿已被眼前一幕吓得七魂去了三魄。嘴里还念着:“我不知道什么《弘农经》,我不知道《弘农经》。。。”
顾灵溪带着阿时仍回到醉钗馆。斛律光一路跟着,以免发生意外。
“斛律大哥,谢谢你。”
“谢什么?我并无力救出师傅。”
“若不是你喊那一声,恐怕爹娘也不能看见我们,必为终生之憾。”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我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顾灵溪顿了顿,问道:“我有一事想问,不知斛律大哥和王爷是怎么找到这里的,我出门时裹得很严,并没被认出来啊?”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