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29 第一百二十八章 京水急(二十一)
- 130 第一百二十九章 京水急(二十二)
- 131 第一百三十章 京水急(二十三)
- 132 第一百三十一章 京水急(二十四)
- 133 第一百三十二章 京水急(二十五)
- 134 第一百三十三章 京水急(二十六)
- 135 第一百三十四章 京水急(二十七)
- 136 第一百三十五章 京水急(二十八)
- 137 第一百三十六章 京水急(二十九)
- 138 第一百三十七章 京水急(三十)
- 139 第一百三十八章 京水急(三十一)
- 140 第一百三十九章 京水急(三十二)
- 141 第一百四十章 京水急(三十三)
- 142 第一百四十一章 京水急(三十四)
- 143 第一百四十二章 京水急(三十五)
- 144 第一百四十三章 京水急(三十六)
- 145 第一百四十四章 京水急(三十七)
- 146 第一百四十五章 京水急(三十八)
- 147 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水急(三十九)
- 148 第一百四十七章 京水急(四十)
- 149 第一百四十八章 烽烟起(一)
- 150 第一百四十九章 烽烟起(二)
- 151 第一百五十章 烽烟起(三)
- 152 第一百五十一章 烽烟起(四)
- 153 第一百五十二章 烽烟起(五)
- 154 第一百五十三章 烽烟起(六)
- 155 第一百五十四章 烽烟起(七)
- 156 第一百五十五章 烽烟起(八)
- 157 第一百五十六章 烽烟起(九)
- 158 第一百五十七章 烽烟起(十)
- 159 第一百五十八章 烽烟起(十一)
- 160 第一百五十九章 烽烟起(十二)
- 161 第一百六十章 烽烟起(十三)
- 162 第一百六十一章 烽烟起(十四)
- 163 第一百六十二章 烽烟起(十五)
- 164 第一百六十三章 烽烟起(十六)
- 165 第一百六十四章 烽烟起(十七)
- 166 第一百六十五章 烽烟起(十八)
- 167 第一百六十六章 烽烟起(十九)
- 168 第一百六十七章 烽烟起(二十)
- 169 第一百六十八章 烽烟起(二十一)
- 170 第一百六十九章 烽烟起(二十二)
- 171 第一百七十章 烽烟起(二十三)
- 172 第一百七十一章 烽烟起(二十四)
- 173 第一百七十二章 烽烟起(二十五)
- 174 第一百七十三章 烽烟起(二十六)
- 175 第一百七十四章 烽烟起(二十七)
- 176 第一百七十五章 烽烟起(二十八)
- 177 第一百七十六章 烽烟起(二十九)
- 178 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烟起(三十)
- 179 第一百七十八章 烽烟起(三十一)
- 180 第一百七十九章 烽烟起(三十二)
- 181 第一百八十章 烽烟起(三十三章)
- 182 第一百八十一章 烽烟起(三十四)
- 183 第一百八十二章 烽烟起(三十五)
- 184 第一百八十三章 烽烟起(三十六)
- 185 第一百八十四章 烽烟起(三十七)
- 186 第一百八十五章 烽烟起(三十八)
- 187 第一百八十六章 烽烟起(三十九)
- 188 第一百八十七章 烽烟起(四十)
- 189 第一百八十八章 烽烟起(四十一)
- 190 第一百八十九章 烽烟起(四十二)
- 191 第一百九十章 烽烟起(四十三)
- 192 第一百九十一章 烽烟起(四十四)
- 193 第一百九十二章 烽烟起(四十五)
- 194 第一百九十三章 烽烟起(四十六)
- 195 第一百九十四章 烽烟起(四十七)
- 196 第一百九十五章 烽烟起(四十八)
- 197 第一百九十六章 烽烟起(四十九)
- 198 第一百九十七章 烽烟起(五十)
- 199 第一百九十八章 烽烟起(五十一)
- 200 第一百九十九章 烽烟起(五十二)
- 201 第二百章 烽烟起(五十三)
- 202 第二百零一章 烽烟起(五十四)
- 203 第二百零二章 烽烟起(五十五)
- 204 第二百零三章 烽烟起(五十六)
- 205 第二百零四章 烽烟起(五十七)
- 206 第二百零五章 烽烟起(五十八)
- 207 第二百零六章 烽烟起(五十九)
- 208 第二百零七章 烽烟起(六十)
- 209 第二百零八章 烽烟起(六十一)
- 210 第二百零九章 烽烟起(六十二)
- 211 第二百一十章 乱世雄(一)
- 212 第二百一十一章 乱世雄(二)
- 213 第二百一十二章 乱世雄(三)
- 214 第二百一十三章 乱世雄(四)
- 215 第二百一十四章 乱世雄(五)
- 216 第二百一十五章 乱世雄(六)
- 217 第二百一十六章 乱世雄(七)
- 218 第二百一十七章 乱世雄(八)
- 219 第二百一十八章 乱世雄(九)
- 220 第二百一十九章 乱世雄(十)
- 221 第二百二十章 乱世雄(十一)
- 222 第二百二十一章 乱世雄(十二)
- 223 第二百二十二章 乱世雄(十三)
- 224 第二百二十三章 乱世雄(十四)
- 225 第二百二十四章 乱世雄(十五)
- 226 第二百二十五章 乱世雄(十六)
- 227 第二百二十六章 乱世雄(十七)
- 228 第二百二十七章 乱世雄(十八)
- 229 第二百二十八章 乱世雄(十九)
- 230 第二百二十九章 乱世雄(二十)
- 231 第二百三十章 乱世雄(二十一)
- 232 第二百三十一章 乱世雄(二十二)
- 233 第二百三十二章 乱世雄(二十三)
- 234 第二百三十三章 乱世雄(二十四)
- 235 第二百三十四章 乱世雄(二十五)
- 236 第二百三十五章 乱世雄(二十六)
- 237 第二百三十六章 乱世雄(二十七)
- 238 第二百三十七章 乱世雄(二十八)
- 239 第二百三十八章 乱世雄(二十九)
- 240 第二百三十九章 乱世雄(三十)
- 241 第二百四十章 乱世雄(三十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百三十八章 京水急(三十一)
第一百三十八章 京水急(三十一)
不知道是姬汝作的警告起了作用,还是唐牛儿伏杀蒙古骑队的余威难散,接下来日子里,郏城守军只敢在城池外围转悠,并未涉唐牛儿所置的营地附近半步。
而营地众士兵,也在唐牛儿的调度下,有条不紊的在营地外设障布防,并时不时派人在四处奔走巡视,免的蒙古兵再来报复。至于郏城那里,唐牛儿也安排了眼线,时刻关注汝州方面的动向。
虽说当日姬汝作在唐牛儿跟前保证的信誓旦旦,但人心隔肚皮,谁知道对方有没有敷衍行事,对方若老老实实通报还好,否则,以唐牛儿不介意再一次登城拜访。
如此微妙的气氛持续了约有两日,终于,在第三天的正午,一支五人组成的马队,才风尘仆仆的出现在了郏城县外,观其赶来方向,似乎就是汝州。
马队领头是个身形魁硕的青壮,只见他斜挎一张长弓,一手拉着缰绳,一手却攥紧了长弓的一角,神色警惕的打量着前方。此事的他,背后的箭壶中剩余的箭簇已经不足二十,显然是在路途中,遇到伏击用去了大半。
随着他左右的,则是两个同样装扮的军汉,二人似是以领头的青年马首是瞻,各自分列在一侧,一左一右,将马队中央的两个文士紧紧护住。
显然,这两个年过四旬文士,才是马队的核心。
也许是看到远处黑色的城郭再望,其中一个身形消瘦些的文士,此刻饱经风霜的脸上满是振奋,他下意识的拽紧了缰绳,催赶着坐骑,想要一鼓作气,冲上前去。
可就在此人加紧赶路的同时,令一个身形偏胖的文士,脸上不禁浮出一丝不满,只见他拿马镫故意踢了踢坐骑,迫使其放慢脚步,然后才慢悠悠道:“仲泽,既然已经到郏城了,那你便慢些吧,这两日马不停蹄赶路,俺这腿都快抬不得了……”
他嘴上像是在商量着,但动作已经明显慢了下来,几乎是一眨眼的功夫,便与那心急赶路的文士拉开了差距,这样一来,倒是难为了左右护送他们的三个军汉。
这三个军汉本来还能连成一线,勉强保护二人周全,现在一下被拉开了老远,一时间快也不是,慢也不是。只得对着跑在最前的文士喊道:“员外郎,且慢些!”
马队前,原本对同伴喊声充耳不闻的文士,此刻见左右军汉都跟着说话,此刻也只得暗暗叹了口气。
此人名叫王渥,乃是完颜思烈帐下左右司员外郎,此番出行,便是得知了唐牛儿领兵归附的消息,所以特意奉命从汝州赶来。
当然,这只是其一,更为重要的原因,还是为了身后之人。
只见王渥重新勒紧缰绳,放慢了步伐,对着那身后一路上叫苦连天的同伴道:“敬之,你我虽不是同窗,但是遗山先生所托,我自然是要照拂你……你可知,在汝州时,你口无遮拦,引得那武仙几次想要杀你……若非我上谏大将军,借着来郏城招贤纳士的机会,将你从帐中带出……你以为,此刻你还能安然无恙吗……”
身后,那被称作‘敬之’的微胖的文士,全名叫李汾。
此人本来只是随口发发牢骚,却没想到此刻王渥会如此较真,竟然就当着三名护卫的面,揭起了自己的短儿,这不禁让他面皮上有些挂不住,遂就想反驳对方。
但任凭他张了半天口,也支支吾吾的没能说出个所以然来,毕竟王渥所说虽然难听,但全都是事实,一路下来,他这条小命之所能够保住,还全多亏了对方的护送。
想到了最后,他也只能恨恨的叹了口气,闷着声反问道:“就算仲泽说的都对,可是钧州战事以来,那武仙拢兵十万,眼看着朝廷危难,却自始至终缩在邓州不出,这不是目无陛下,拥兵自重是什么?
在留山时,他目无尊法,无人敢去言他……如今到了汝州,当着大将军的面,他几次按军不前,首鼠两端,俺自然要当面揭穿他……”
说道生气之处,这个叫李汾的文士更是满脸义愤,显然忘却了自身的处境,这一幕,直看的那王渥苦笑摇头,已然后悔将对方引荐到完颜思烈的跟前。
对方虽是的沙陀唐王后裔,颇有才华,但文人心性太重,极易四处碰壁。也难怪如今都四十有二了,却还连区区一掾吏小官都不曾混到,这样一个人,恐怕也只能放在翰林里做个修编才能堵住他那张破口吧。
再说那武仙,虽说这几日的进军,对方都迟疑犹豫,但也只是出于稳妥考虑,免得中了蒙古军的埋伏。
这般说来,王渥倒是赞成武仙的稳步推进的方阵,甚至有几次议事,他都站在武仙一面,劝谏完颜思烈,不要贸然出兵。倒是这个李汾,总是在帐中夸夸其谈,恨不得三军都听其一人号令,早早出兵,灭了蒙古军才好。他这般义气行事,别说是那武仙了,就算是完颜思烈有时候表面不说,背地里都颇有微辞,显然是碍于自己面子,不好指出来明言。
正因如此,在近几次帐中议事时,王渥也看出了,完颜思烈对这李汾尤为反感,几次都欲言又止,恨不得将其驱赶出帐才好。没有完颜思烈的照拂,那武仙更是杀其之心欲烈,到了最后,王渥实在抵挡不住,这才拉着对方以出使的形式,逃到了郏城。
这般想着,王渥心底也有些暗恨,自己当初怎么听信了元好问的话,接过来这么个烫手山芋。
反观身后的李汾,见王渥被说的哑口无言了,他只当是对方赞成了自己的话,遂畅笑道:“俺不如仲泽你啊,你如今已被大将军认命右司员外郎,行军之策你都能说得上话,可是看的俺好生羡慕……可笑俺苦读数十载,三十七岁还未进士及第,便是去国史馆修编都备受排挤,此生想光复祖上荣膺,怕是真的无望了……”
乘着说话的间隙,李汾也已经策马赶上了王渥,随着黑色的郏城逐渐没入视线,这李汾的脸上也忽地涌上了一股血色,然后长啸一声道:“死心唐室正诸侯,铁马南来隘九州……”
压抑到喷薄而出的诗兴,似乎变成了李汾对际遇不满的唯一释放,当苍茫浑厚的诗意,从他的口中吟出的瞬间,一旁的王渥目光一凝,肃穆以待之余,忙就下意识的驱散了脑中所有想法。
这李汾在中州文坛诗名颇响,就连他也自叹不如,此刻见对方即兴沉吟,他也干忙凝神去听。
见他如此,另外三个护卫自然是不敢怠慢,说归起来,他们心中,对二位文士多有敬重,否则也不户冒着生死,远道而来,一路护送二人。眼瞅着传说中的文杰正在一吐而快,他们岂敢扰乱,忙压住坐骑的嘶鸣,细细去听。
结果一听之下,那为首那个青壮的脸上,顿时露出赞慕,他出身不低,从小就能识文断句,当下,他就感受到了诗句当中,那种磅礴的意境。想到这,这青年心中不禁感慨,早听说这李汾是后唐血裔,起初众人还不相信,眼下听来,当真是皇族后人,才能藏得住此等胸怀啊。
“当日三垂岗上意,诸孙空抱腐…儒…羞……”
说话之间,众人脸上神态各异,唯独当事人李汾,却已经陷入了忘我的境地,尤其到最后三个字时,他似乎宣泄尽了自科举落榜以来,心中所有羞愤之意,完全是一字一顿的喊出。
如此又过了不知多久,等到所有人都从沉默中抬起头来的时候,王渥的方才撒开了攥紧的缰绳,两掌相合道:“好文采,当初遗山先生就与我说,敬之诗名,当属中州之绝,今日一听,当真是令吾等折服……敬之切宽心,等此间事了,我回头在于大将军说说,只是这期间,你要管好自己得言行才是……”
王渥虽然在心中已经打定主意,一找到机会就将这李汾打发走,但当对方这首出口后,他的心中,也隐隐升起了爱才之意,此等人才,若真是随他入这浊浊尘世,也真是可惜了。
也罢,只要这李汾能管住那张嘴,凭借自己在军中的地位,真给对方安排一份体面糊口的差事,也无甚难的。这好人,自己还是干到底吧!
心底暗暗说服自己,王渥的脸上这时候也跟着转笑道:“还不知敬之这首诗作何题目,可有高名?”
谈到自己的诗,王渥脸上还是抑制不住的兴奋,只见他一扫方才脸上的郁郁,此刻挽起了袖子,叉手道:“高名不敢当,俺不过是想到了远祖在三垂岗大破梁军,忠孝唐室,这才一时兴起,作出了此诗。既然仲泽问起来,那索性就叫做《远祖雁门武皇》吧!”
“远祖雁门武皇……好,好一个,大破梁军,雁门武皇……此番就借着敬之的诗,也预贺大将军能在郑州大破蒙军,中兴我大金……”
而营地众士兵,也在唐牛儿的调度下,有条不紊的在营地外设障布防,并时不时派人在四处奔走巡视,免的蒙古兵再来报复。至于郏城那里,唐牛儿也安排了眼线,时刻关注汝州方面的动向。
虽说当日姬汝作在唐牛儿跟前保证的信誓旦旦,但人心隔肚皮,谁知道对方有没有敷衍行事,对方若老老实实通报还好,否则,以唐牛儿不介意再一次登城拜访。
如此微妙的气氛持续了约有两日,终于,在第三天的正午,一支五人组成的马队,才风尘仆仆的出现在了郏城县外,观其赶来方向,似乎就是汝州。
马队领头是个身形魁硕的青壮,只见他斜挎一张长弓,一手拉着缰绳,一手却攥紧了长弓的一角,神色警惕的打量着前方。此事的他,背后的箭壶中剩余的箭簇已经不足二十,显然是在路途中,遇到伏击用去了大半。
随着他左右的,则是两个同样装扮的军汉,二人似是以领头的青年马首是瞻,各自分列在一侧,一左一右,将马队中央的两个文士紧紧护住。
显然,这两个年过四旬文士,才是马队的核心。
也许是看到远处黑色的城郭再望,其中一个身形消瘦些的文士,此刻饱经风霜的脸上满是振奋,他下意识的拽紧了缰绳,催赶着坐骑,想要一鼓作气,冲上前去。
可就在此人加紧赶路的同时,令一个身形偏胖的文士,脸上不禁浮出一丝不满,只见他拿马镫故意踢了踢坐骑,迫使其放慢脚步,然后才慢悠悠道:“仲泽,既然已经到郏城了,那你便慢些吧,这两日马不停蹄赶路,俺这腿都快抬不得了……”
他嘴上像是在商量着,但动作已经明显慢了下来,几乎是一眨眼的功夫,便与那心急赶路的文士拉开了差距,这样一来,倒是难为了左右护送他们的三个军汉。
这三个军汉本来还能连成一线,勉强保护二人周全,现在一下被拉开了老远,一时间快也不是,慢也不是。只得对着跑在最前的文士喊道:“员外郎,且慢些!”
马队前,原本对同伴喊声充耳不闻的文士,此刻见左右军汉都跟着说话,此刻也只得暗暗叹了口气。
此人名叫王渥,乃是完颜思烈帐下左右司员外郎,此番出行,便是得知了唐牛儿领兵归附的消息,所以特意奉命从汝州赶来。
当然,这只是其一,更为重要的原因,还是为了身后之人。
只见王渥重新勒紧缰绳,放慢了步伐,对着那身后一路上叫苦连天的同伴道:“敬之,你我虽不是同窗,但是遗山先生所托,我自然是要照拂你……你可知,在汝州时,你口无遮拦,引得那武仙几次想要杀你……若非我上谏大将军,借着来郏城招贤纳士的机会,将你从帐中带出……你以为,此刻你还能安然无恙吗……”
身后,那被称作‘敬之’的微胖的文士,全名叫李汾。
此人本来只是随口发发牢骚,却没想到此刻王渥会如此较真,竟然就当着三名护卫的面,揭起了自己的短儿,这不禁让他面皮上有些挂不住,遂就想反驳对方。
但任凭他张了半天口,也支支吾吾的没能说出个所以然来,毕竟王渥所说虽然难听,但全都是事实,一路下来,他这条小命之所能够保住,还全多亏了对方的护送。
想到了最后,他也只能恨恨的叹了口气,闷着声反问道:“就算仲泽说的都对,可是钧州战事以来,那武仙拢兵十万,眼看着朝廷危难,却自始至终缩在邓州不出,这不是目无陛下,拥兵自重是什么?
在留山时,他目无尊法,无人敢去言他……如今到了汝州,当着大将军的面,他几次按军不前,首鼠两端,俺自然要当面揭穿他……”
说道生气之处,这个叫李汾的文士更是满脸义愤,显然忘却了自身的处境,这一幕,直看的那王渥苦笑摇头,已然后悔将对方引荐到完颜思烈的跟前。
对方虽是的沙陀唐王后裔,颇有才华,但文人心性太重,极易四处碰壁。也难怪如今都四十有二了,却还连区区一掾吏小官都不曾混到,这样一个人,恐怕也只能放在翰林里做个修编才能堵住他那张破口吧。
再说那武仙,虽说这几日的进军,对方都迟疑犹豫,但也只是出于稳妥考虑,免得中了蒙古军的埋伏。
这般说来,王渥倒是赞成武仙的稳步推进的方阵,甚至有几次议事,他都站在武仙一面,劝谏完颜思烈,不要贸然出兵。倒是这个李汾,总是在帐中夸夸其谈,恨不得三军都听其一人号令,早早出兵,灭了蒙古军才好。他这般义气行事,别说是那武仙了,就算是完颜思烈有时候表面不说,背地里都颇有微辞,显然是碍于自己面子,不好指出来明言。
正因如此,在近几次帐中议事时,王渥也看出了,完颜思烈对这李汾尤为反感,几次都欲言又止,恨不得将其驱赶出帐才好。没有完颜思烈的照拂,那武仙更是杀其之心欲烈,到了最后,王渥实在抵挡不住,这才拉着对方以出使的形式,逃到了郏城。
这般想着,王渥心底也有些暗恨,自己当初怎么听信了元好问的话,接过来这么个烫手山芋。
反观身后的李汾,见王渥被说的哑口无言了,他只当是对方赞成了自己的话,遂畅笑道:“俺不如仲泽你啊,你如今已被大将军认命右司员外郎,行军之策你都能说得上话,可是看的俺好生羡慕……可笑俺苦读数十载,三十七岁还未进士及第,便是去国史馆修编都备受排挤,此生想光复祖上荣膺,怕是真的无望了……”
乘着说话的间隙,李汾也已经策马赶上了王渥,随着黑色的郏城逐渐没入视线,这李汾的脸上也忽地涌上了一股血色,然后长啸一声道:“死心唐室正诸侯,铁马南来隘九州……”
压抑到喷薄而出的诗兴,似乎变成了李汾对际遇不满的唯一释放,当苍茫浑厚的诗意,从他的口中吟出的瞬间,一旁的王渥目光一凝,肃穆以待之余,忙就下意识的驱散了脑中所有想法。
这李汾在中州文坛诗名颇响,就连他也自叹不如,此刻见对方即兴沉吟,他也干忙凝神去听。
见他如此,另外三个护卫自然是不敢怠慢,说归起来,他们心中,对二位文士多有敬重,否则也不户冒着生死,远道而来,一路护送二人。眼瞅着传说中的文杰正在一吐而快,他们岂敢扰乱,忙压住坐骑的嘶鸣,细细去听。
结果一听之下,那为首那个青壮的脸上,顿时露出赞慕,他出身不低,从小就能识文断句,当下,他就感受到了诗句当中,那种磅礴的意境。想到这,这青年心中不禁感慨,早听说这李汾是后唐血裔,起初众人还不相信,眼下听来,当真是皇族后人,才能藏得住此等胸怀啊。
“当日三垂岗上意,诸孙空抱腐…儒…羞……”
说话之间,众人脸上神态各异,唯独当事人李汾,却已经陷入了忘我的境地,尤其到最后三个字时,他似乎宣泄尽了自科举落榜以来,心中所有羞愤之意,完全是一字一顿的喊出。
如此又过了不知多久,等到所有人都从沉默中抬起头来的时候,王渥的方才撒开了攥紧的缰绳,两掌相合道:“好文采,当初遗山先生就与我说,敬之诗名,当属中州之绝,今日一听,当真是令吾等折服……敬之切宽心,等此间事了,我回头在于大将军说说,只是这期间,你要管好自己得言行才是……”
王渥虽然在心中已经打定主意,一找到机会就将这李汾打发走,但当对方这首出口后,他的心中,也隐隐升起了爱才之意,此等人才,若真是随他入这浊浊尘世,也真是可惜了。
也罢,只要这李汾能管住那张嘴,凭借自己在军中的地位,真给对方安排一份体面糊口的差事,也无甚难的。这好人,自己还是干到底吧!
心底暗暗说服自己,王渥的脸上这时候也跟着转笑道:“还不知敬之这首诗作何题目,可有高名?”
谈到自己的诗,王渥脸上还是抑制不住的兴奋,只见他一扫方才脸上的郁郁,此刻挽起了袖子,叉手道:“高名不敢当,俺不过是想到了远祖在三垂岗大破梁军,忠孝唐室,这才一时兴起,作出了此诗。既然仲泽问起来,那索性就叫做《远祖雁门武皇》吧!”
“远祖雁门武皇……好,好一个,大破梁军,雁门武皇……此番就借着敬之的诗,也预贺大将军能在郑州大破蒙军,中兴我大金……”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