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77 第277章 宣大总督
- 278 第278章 盛京
- 279 第279章
- 280 第280章 动摇
- 281 第281章 建奴入寇
- 282 第282章 出兵
- 283 第283章 偷袭
- 284 第284章 逼供
- 285 第285章 房县
- 286 第286章 良乡
- 287 第287章 如此彪悍
- 288 第288章 多尔衮
- 289 第289章 天不佑大明
- 290 第290章 分兵
- 291 第291章 血骑之敌
- 292 第292章 粮草之争
- 293 第293章 会师
- 294 第294章 定策
- 295 第295章 遇敌
- 296 第296章 交战
- 297 第297章 该如何自救
- 298 第298章 拦截
- 299 第299章 不死不休
- 300 第300章 那个梦中,没有易飞……
- 301 第301章 突围
- 302 第302章 烧粮
- 303 第303章 通州相会
- 304 第304章 通州再会〔下〕
- 305 第305章 通州城下
- 306 第306章 爵位
- 307 第307章 会合
- 308 第308章
- 309 第309章 激战
- 310 第310章 引退而去
- 311 第311章 宣大劲旅
- 312 第312章 猛虎入笼〔上〕
- 313 第313章 猛虎入笼〔中〕
- 314 第314章 猛虎入笼〔下〕
- 315 第315章 奋武伯
- 316 第316章 再次分兵
- 317 第317章 和议
- 318 第318章 杨嗣昌视察
- 319 第319章 决裂
- 320 第320章
- 321 第321章 易飞又来了!
- 322 第322章 送信
- 323 第323章 查探
- 324 第324章 应对
- 325 第325章 大战开启
- 326 第326章 攻城
- 327 第327章 为吾大明而战
- 328 第328章 唐水之战
- 329 329章 唐水之战〔二〕
- 330 第330章 唐水之战〔三〕
- 331 第331章 退却
- 332 第332章 布置
- 333 第333章 大军出笼
- 334 第334章 杜度
- 335 第335章 突袭
- 336 第336章 斩杀杜度
- 337 第337章 孙承宗〔上〕
- 338 第338章 孙承宗〔中〕
- 339 第339章 孙承宗〔下〕
- 340 第340章 唐水激战
- 341 第341章 殇逝
- 342 第342章 末路
- 343 第343章 压抑
- 344 第344章 北逃
- 345 第345章 归回
- 346 第346章 回家
- 347 第347章 家人
- 348 第348章 董卫国到来
- 349 第349章 处置〔上〕
- 350 第350章 处置〔下〕
- 351 第351章 大局开幕
- 352 第352章 联合出塞
- 353 第353章 大军出塞
- 354 第354章 进退惟谷
- 355 第355章 首战
- 356 第356章 进度顺利
- 357 第357章 逼向归化城
- 358 第358章 流血的武川
- 359 第359章 野战
- 360 第360章 追击
- 361 第361章 围困
- 362 第362章 后果
- 363 第363章
- 364 第364章 安北都司
- 365 第365章 异动
- 366 第366章 商议
- 367 第367章 前路黯然
- 368 第368章 入城
- 369 第369章 凡抵抗,皆杀无赦
- 370 第370章 这下麻烦了
- 371 第371章 大开杀戒
- 372 第372章 介休
- 373 第373章 兵戎相见
- 374 第374章 大局已定
- 375 第375章 代王
- 376 第376章 阴差阳错
- 377 第377章 抄王府
- 378 第378章 我反了
- 379 第379章 主动收缩
- 380 第380章 太原
- 381 第381章 第382
- 382 第382章 人臣极致
- 383 第383章 洛阳
- 384 第384章 闯军复起
- 385 第385章 援军动
- 386 第386章 洛阳之战
- 387 第387章 后路断绝
- 388 第388章 不一样的闯军
- 389 第389章 艰难之路
- 390 第391章 绝望
- 391 第392章 收降
- 392 第393章 大势已去
- 393 第394章 盛宴
- 394 第395章 盛京
- 395 第396章 联明伐易
- 396 第397章 决战在即
- 397 第398章 试探
- 398 第399章
- 399 第400章 再拼一把
- 400 第401章 杀了又如何
- 401 第402章 核查
- 402 第403章 铁板一块
- 403 第404章 援军尽失
- 404 第405章 抄家灭族
- 405 第406章
- 406 第407章 孙传庭复出
- 407 第五十七章 决堤
- 408 第409章 斩贺人龙
- 409 第410章 压制
- 410 第411章 民心向背
- 411 第412章 丁氏火铳
- 412 第413章 出兵陕西
- 413 第414章 急转之下
- 414 第415章 为吾皇战
- 415 第416章 御驾亲征
- 416 第418章 艰难推进
- 417 第418章 直指宁武
- 418 第419章 兵临城下
- 419 第420章 突破
- 420 第421章 突袭
- 421 第422章 打开局面
- 422 第425章 攻占西安
- 423 第426章 截击
- 424 第427章 有敌无我
- 425 第428章
- 426 第429章
- 427 第430章 汉八旗
- 428 第431章 逆流
- 429 第432章 孔有德
- 430 第433章 可识得汉家好儿郎
- 431 第434章 国运之战
- 432 第435这章 危局
- 433 第436章 北上
- 434 第437章 激战
- 435 第438章
- 436 第439章 阿济格
- 437 第440章 不堪一击
- 438 第441章 收服
- 439 第442章 狙杀
- 440 第443章 两败俱伤
- 441 第444章 末路
- 442 第445章 资本
- 443 第446章 天下震动
- 444 第447章 会盟草原
- 445 第448章 歃血为盟
- 446 第449章 广宁城下
- 447 第450章 穷途末路
- 448 第451章 拜祭
- 449 第452章 等待
- 450 第453章 紧逼
- 451 第454章 转变
- 452 第455章 肃反
- 453 第466章 顺利
- 454 第457章 路在何方
- 455 第458章 报纸
- 456 第459章 疯狂的崇祯
- 457 第460章 出征辽阳
- 458 第461章 愤怒的多尔衮
- 459 第462章 末路
- 460 第463章 难逃宿命〔上〕
- 461 第464章 难逃宿命〔中〕
- 462 第465章 难逃宿命〔下〕
- 463 第466章 迁都
- 464 第467章 剧变
- 465 第468章 勤王
- 466 第469章 截击
- 467 第470章 入京
- 468 第471章
- 469 第472章 目标京城
- 470 第473章 决战序幕
- 471 第474章 攻城
- 472 第475章 穴攻
- 473 第476章 掌控命运
- 474 第477章 藐视
- 475 第478章 论功行赏
- 476 第479章 廷议
- 477 第480章 兵发辽东
- 478 第481章 顽抗到底
- 479 第482章
- 480 第483章 大军北上
- 481 第484章 大乱到来
- 482 第484章 生机
- 483 第486章 蓄势
- 484 第487章 大西王
- 485 第485章 年号隆武
- 486 第486章 双明并立
- 487 第490章 大军压境
- 488 第491章 江宁
- 489 第489章 过江
- 490 第490章 南京
- 491 第491章 陷城
- 492 第492章 江南攻略
- 493 第493章 坚城扬州
- 494 第497章 真正想要的
- 495 第498章 帝国主义
- 496 第496章 海贸先行者〔上〕
- 497 第500章 海贸先行者〔下〕
- 498 第501章 规划
- 499 第502章
- 500 第503章 本王教你
- 501 第504章 厚待
- 502 第505这 帝国主义
- 503 第506章 无可选择
- 504 第504章 决不妥协
- 505 第505章
- 506 第506章 惊变
- 507 第507章 再无退路
- 508 第511章 心在海洋
- 509 第512章 出兵
- 510 第510章 对手
- 511 第511章 剑阁〔上〕
- 512 第515章 剑阁〔下〕
- 513 第516章 一触即发〔补完欠的了〕
- 514 第517章 八大王落幕〔上〕
- 515 第518章 八大王落幕〔下〕
- 516 第519章 大结局
- 517 完本9了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287章 如此彪悍
第287章 如此彪悍
第287章如此彪悍
崇祯十一年十月十七日,芦沟桥。
芦沟桥在后世可谓大名鼎鼎,但是于此时却是一座普通的石桥,更是算不上什么交通要道,因此,更加不要说什么名声了。
而此时驻扎于此桥的也只是正白旗的不满编牛录,从这也可以看到建奴是多么的骄狂。距离石桥不到二十里便是宛平县,而过了宛平县就是就是近郊了。而在大明首都如此近的距离下,竟然只安排了这区区一个不满编牛录,这种心理蔑视可想而知。
当魏志远呼啸而至之时,这些建奴的表现与方才遭遇的一伙建奴没什么两样。两百建奴,说是驻守于此,实则是路经于此。抢劫也是一件十分耗费体力的行为,尤其是他们这种jiānyín掳掠无所不为之辈,那更是消耗巨大的体力。
此时,天色已晚,这些人也是毫不在意的留于此地歇息,等待第二天的继续抢劫。
没有营帐,只有几个懒洋洋放哨之人。而营地内则是升起一堆堆篝火,十数人围坐一个篝火,边取暖边烧着抢来的各种牲畜。而精力特别旺盛之辈,更是还在女人身上发泄着体力。听着这些女人悲惨的哭泣声,再看到这些在她们身上卖力耸动着的族人,许多人也是心中欲火大盛。但是他们这次的运气实在不好,明国百姓基本上都逃光了,抢来的女人数量委实不足以分配,许多人也是提着裤子,排队等候。
“娘亲!你们这些坏人!”
突然,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也是被几个yín笑着的建奴从人群中拖了出来。但是她的七八岁的孩子却是六神无主的扑了上来,边哭边牢牢的抱着他的母亲。
“小杂种,去死吧!”
虽然听不懂这个孩子的话,但是这个孩子一脸的愤怒却是个人就看的出来。这人一把拨出长刀,一个反撩,在这个母亲凄厉的惨呼声中,这个小孩的左臂已经被削了下来!这个小孩似乎一下子愣住了,呆呆的看着还在紧紧抓着母亲衣服的左臂,倒在地上不断的翻滚哀嚎着。
一帮建奴见状,都是哈哈大笑,而这个建奴刚想再补一刀时,一边的建奴却是拉住了他,嘿嘿yín笑着道,“别杀,这样不是更加刺激一点?”
一众建奴都是会意的yín笑起,几人纷纷出手,直接将这个小孩母亲的衣服撕开。东一块,西一块的扯下一块块布条,却是不急着扑上去。似乎看着她不断的惊叫和痛哭,也是一种享受。
“你们这些天杀的,不会有好下场的!”
这位母亲看了一眼自己的孩子,片刻之间,失血过多的孩子已经渐渐没了声息。她眼中也是闪过一丝绝望,痛哭了一句之后,便直接咬断了自己的舌头。
“娘的,臭贱货,你以死了就完了么?!”一众建奴大骂晦气,但是依旧是扑了上去。
而一众动作慢一点的建奴顿时将目光转向已经只有不断抽搐的孩子,怒火大盛之下,乱刀齐下,片刻间便将之剁成了肉泥。
……
“他娘的,又是一批送死的!弟兄们,冲上去,一个不留!”魏志远稍稍看了一眼桥对岸的情况,已经得出这伙建奴人数在五、六百左右,又是一盘到了嘴边的肉。
芦沟桥南面是平阔的原野,就算静悄悄的掩上来,那哨兵只要不是瞎子便瞧的见。更别说魏志远这种大摇大摆,几乎无视于他们的大军了。
“站住,你们是谁?!”远远的,桥对面的建奴哨兵也是高声喝道,更是向自己后方发出警报。
“要你们命的祖宗!”
魏志远一声爆喝,催马而进,身先士卒的冲了上来。
“明军偷……”这个哨兵话还未说完,便被身后急驰而来的魏志远劈飞了脑袋。
“杀!速战速决!”
魏志远策马冲在最前,他马术娴熟,手上端着一根精铁制成的马刀,他身材魁梧,厚重的斩马刀端在手上,仍是毫不费力。在他身后,是四个旗手,手持马队大旗,随后又是八个护卫紧紧策马跟随后面。接着各队的队官伙长们,背上都插着背旗,镇西军旗帜尚红,一大片火红的旗帜飞舞。
几百骑兵滚滚而来,以魏志远为首,连战连胜的情况下,士气更是不断攀升。尤其对面已经是一片混乱的情况下,在一片欢呼中,除了魏志远和他的护卫们,其他的血骑都等不及的从官道右侧坡地冲下河道,然后从河岸那边上去官道。
终于,田启明看到一杆白色镶红边的大旗出现在自己眼前,随后一大片红白旗帜紧随而来,寒风中猎猎飞舞。在密密麻麻的旗帜下面,尽是慌慌张张想翻身上马,身披白色盔甲骑士,乌黑尖高的盔顶上,火红的盔缨飘扬。
“鞑子兵正白旗的军队。只有五、六百不到!”
不过他心中在骂,眼中却是看得仔细,对面约有五、六百个鞑子兵。看他们兵力不多,打着甲喇章京的官纛大旗,据夜不收抓到的舌头曾说过,现在鞑子出征,由牛录章京统兵的,会加甲喇章京衔,看来对面就是一个加衔的牛录章京了。
魏志远估计对面只有一、二百个披甲兵,其中最多八十个左右马甲兵。鞑子统一军制后,每牛录抽巴牙喇兵十七人到巴牙喇营,抽噶布什贤兵几人到噶布什贤营,抽步甲马甲几十人到阿礼哈超哈营,由各旗原来的牛录章京与甲喇章京领兵。大至五十人一队,军官仍称分得拨什库,十人设什长,称壮达。
对面最多三百个披甲兵,余者是跟役辅兵,估计一步甲有一辅兵,一马甲有两辅兵,辅兵中一些显然是身着不镶嵌铁叶棉甲的旗中余丁,这些人虽也持刀拿抢,但在自己突然出现的千骑偷袭更兼猛烈打击下,只有送命的份。
更有一些各兵家奴,阿哈、包衣啥的,只是作为杂役、炮灰使用,根本没战斗力,可以忽略不计。
盘算到这里,他知道这仗已经不用置疑了。他也是没兴趣再冲到最前,有些惊讶地看着对面清军骑兵,那些披甲兵个个有马不说,连他们身后那些跟役杂兵,也个个有马,这些鞑子很富啊。
而此时,两支同样骄傲的军队也终于撞在了一起。虽然没有骑阵配合,但是相互之间的配合却是已经磨砺出来了,这时候的血骑才算的上真正的骑兵。他们可以不用再靠密集的骑墙阵来进行进攻,却也是可以达到骑墙而进的效果。数人一小队对上一个建奴,自然是大占便宜!
两支同样信心十足的军队撞在一块,那只能说是无比惨烈,一瞬间便是血肉横飞,不断的有着骑兵倒撞下马!但是靠着人数优势和与之差别不大的单兵作战能力,更兼默契的配合之下,血骑几乎在一开始便压着建奴打!
几乎是建奴倒下两三人,血骑才会倒下一人!
可以说,这种交换比例是建奴从来没有想过的。他们习惯的战术便是,一开战便拼着数十人的伤亡,以命搏命,将最擅战,也是最敢战的明军前排一扫而空!然后剩下的事情就简单的多了,再杀上一小部分,明军就会逃的漫山遍野。
但是今日他们却是有些慌乱的发现,他们好不容易才取得一个战果,却是立即有人补了上来。这些人都是戴着铁制面罩,根本看不清他们的表情,只有一双狂热的眼神配合着狰狞的鬼脸,不断的向前,再向前。
人数伤亡,他们似乎都看不见,从他们身上,似乎有一种气质。那是一种不共戴天的气息,不是敌死就是我亡。
几乎只是一个照面,清军的伤亡就超过二十人后,而剩余的清军再坚持片刻,就绝望的发现,要战胜这些明军。以往的经验根本不管用,他们都是有一种感觉,击败这些血骑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全部杀光他们!否则,只要还有一人,他们就会不计生死的扑上来!
也不知道谁先转身,清军发一声喊,直接崩溃。说到底,他们是来抢劫的,不是来拼命的。所谓软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以前的明军可以说是软的,所以在他们面前,清兵一向是十分的骄横。但是突然遇到这种不要命的,清军也是一下子变成了软蛋,在做梦中也没有想过的溃败也是真实的发生在他们身上。
清军披甲兵也是为他们的骄横付出了代价,原本以为手到擒来的肥羊却突然变成了狮群,处于最前方的他们自然成了最悲惨的对象。数十人直接死于对攻之中,而剩余之人想要逃走,却是比不过直接冲撞过来的血骑的速度。
一片惨叫声过后,披甲兵几乎一个不存!而各兵家奴,阿哈、包衣啥的,原本做为炮灰的他们,这次由于站的位置靠后,更兼有着战马,这次却是运气最好的。眼见情形不对,大半人都是顺利逃脱。
不过,对于这些逃离而去的炮灰,魏志远却是发出了不死不休的追击!除了从地上死尸上搜集而来大量的金银之后,更因为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一些汉jiān和棒子国之人,这些人更是易飞痛恨之辈。而受到易飞影响比较重的魏志远更是不会轻易放过这些二鞑子!
在留下了一百余人打扫战场之后,其余血骑并未停留,直接催马而过,穷追不舍!
半个时辰过后,宛平县城之上的明军也是看到了这让他们有些目瞪口呆的一幕,数百建奴居然被数百明军追的如同丧家之犬!如此彪悍!这是城头之上数千明军以及百姓中征召而来的青壮的一致想法。
崇祯十一年十月十七日,芦沟桥。
芦沟桥在后世可谓大名鼎鼎,但是于此时却是一座普通的石桥,更是算不上什么交通要道,因此,更加不要说什么名声了。
而此时驻扎于此桥的也只是正白旗的不满编牛录,从这也可以看到建奴是多么的骄狂。距离石桥不到二十里便是宛平县,而过了宛平县就是就是近郊了。而在大明首都如此近的距离下,竟然只安排了这区区一个不满编牛录,这种心理蔑视可想而知。
当魏志远呼啸而至之时,这些建奴的表现与方才遭遇的一伙建奴没什么两样。两百建奴,说是驻守于此,实则是路经于此。抢劫也是一件十分耗费体力的行为,尤其是他们这种jiānyín掳掠无所不为之辈,那更是消耗巨大的体力。
此时,天色已晚,这些人也是毫不在意的留于此地歇息,等待第二天的继续抢劫。
没有营帐,只有几个懒洋洋放哨之人。而营地内则是升起一堆堆篝火,十数人围坐一个篝火,边取暖边烧着抢来的各种牲畜。而精力特别旺盛之辈,更是还在女人身上发泄着体力。听着这些女人悲惨的哭泣声,再看到这些在她们身上卖力耸动着的族人,许多人也是心中欲火大盛。但是他们这次的运气实在不好,明国百姓基本上都逃光了,抢来的女人数量委实不足以分配,许多人也是提着裤子,排队等候。
“娘亲!你们这些坏人!”
突然,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也是被几个yín笑着的建奴从人群中拖了出来。但是她的七八岁的孩子却是六神无主的扑了上来,边哭边牢牢的抱着他的母亲。
“小杂种,去死吧!”
虽然听不懂这个孩子的话,但是这个孩子一脸的愤怒却是个人就看的出来。这人一把拨出长刀,一个反撩,在这个母亲凄厉的惨呼声中,这个小孩的左臂已经被削了下来!这个小孩似乎一下子愣住了,呆呆的看着还在紧紧抓着母亲衣服的左臂,倒在地上不断的翻滚哀嚎着。
一帮建奴见状,都是哈哈大笑,而这个建奴刚想再补一刀时,一边的建奴却是拉住了他,嘿嘿yín笑着道,“别杀,这样不是更加刺激一点?”
一众建奴都是会意的yín笑起,几人纷纷出手,直接将这个小孩母亲的衣服撕开。东一块,西一块的扯下一块块布条,却是不急着扑上去。似乎看着她不断的惊叫和痛哭,也是一种享受。
“你们这些天杀的,不会有好下场的!”
这位母亲看了一眼自己的孩子,片刻之间,失血过多的孩子已经渐渐没了声息。她眼中也是闪过一丝绝望,痛哭了一句之后,便直接咬断了自己的舌头。
“娘的,臭贱货,你以死了就完了么?!”一众建奴大骂晦气,但是依旧是扑了上去。
而一众动作慢一点的建奴顿时将目光转向已经只有不断抽搐的孩子,怒火大盛之下,乱刀齐下,片刻间便将之剁成了肉泥。
……
“他娘的,又是一批送死的!弟兄们,冲上去,一个不留!”魏志远稍稍看了一眼桥对岸的情况,已经得出这伙建奴人数在五、六百左右,又是一盘到了嘴边的肉。
芦沟桥南面是平阔的原野,就算静悄悄的掩上来,那哨兵只要不是瞎子便瞧的见。更别说魏志远这种大摇大摆,几乎无视于他们的大军了。
“站住,你们是谁?!”远远的,桥对面的建奴哨兵也是高声喝道,更是向自己后方发出警报。
“要你们命的祖宗!”
魏志远一声爆喝,催马而进,身先士卒的冲了上来。
“明军偷……”这个哨兵话还未说完,便被身后急驰而来的魏志远劈飞了脑袋。
“杀!速战速决!”
魏志远策马冲在最前,他马术娴熟,手上端着一根精铁制成的马刀,他身材魁梧,厚重的斩马刀端在手上,仍是毫不费力。在他身后,是四个旗手,手持马队大旗,随后又是八个护卫紧紧策马跟随后面。接着各队的队官伙长们,背上都插着背旗,镇西军旗帜尚红,一大片火红的旗帜飞舞。
几百骑兵滚滚而来,以魏志远为首,连战连胜的情况下,士气更是不断攀升。尤其对面已经是一片混乱的情况下,在一片欢呼中,除了魏志远和他的护卫们,其他的血骑都等不及的从官道右侧坡地冲下河道,然后从河岸那边上去官道。
终于,田启明看到一杆白色镶红边的大旗出现在自己眼前,随后一大片红白旗帜紧随而来,寒风中猎猎飞舞。在密密麻麻的旗帜下面,尽是慌慌张张想翻身上马,身披白色盔甲骑士,乌黑尖高的盔顶上,火红的盔缨飘扬。
“鞑子兵正白旗的军队。只有五、六百不到!”
不过他心中在骂,眼中却是看得仔细,对面约有五、六百个鞑子兵。看他们兵力不多,打着甲喇章京的官纛大旗,据夜不收抓到的舌头曾说过,现在鞑子出征,由牛录章京统兵的,会加甲喇章京衔,看来对面就是一个加衔的牛录章京了。
魏志远估计对面只有一、二百个披甲兵,其中最多八十个左右马甲兵。鞑子统一军制后,每牛录抽巴牙喇兵十七人到巴牙喇营,抽噶布什贤兵几人到噶布什贤营,抽步甲马甲几十人到阿礼哈超哈营,由各旗原来的牛录章京与甲喇章京领兵。大至五十人一队,军官仍称分得拨什库,十人设什长,称壮达。
对面最多三百个披甲兵,余者是跟役辅兵,估计一步甲有一辅兵,一马甲有两辅兵,辅兵中一些显然是身着不镶嵌铁叶棉甲的旗中余丁,这些人虽也持刀拿抢,但在自己突然出现的千骑偷袭更兼猛烈打击下,只有送命的份。
更有一些各兵家奴,阿哈、包衣啥的,只是作为杂役、炮灰使用,根本没战斗力,可以忽略不计。
盘算到这里,他知道这仗已经不用置疑了。他也是没兴趣再冲到最前,有些惊讶地看着对面清军骑兵,那些披甲兵个个有马不说,连他们身后那些跟役杂兵,也个个有马,这些鞑子很富啊。
而此时,两支同样骄傲的军队也终于撞在了一起。虽然没有骑阵配合,但是相互之间的配合却是已经磨砺出来了,这时候的血骑才算的上真正的骑兵。他们可以不用再靠密集的骑墙阵来进行进攻,却也是可以达到骑墙而进的效果。数人一小队对上一个建奴,自然是大占便宜!
两支同样信心十足的军队撞在一块,那只能说是无比惨烈,一瞬间便是血肉横飞,不断的有着骑兵倒撞下马!但是靠着人数优势和与之差别不大的单兵作战能力,更兼默契的配合之下,血骑几乎在一开始便压着建奴打!
几乎是建奴倒下两三人,血骑才会倒下一人!
可以说,这种交换比例是建奴从来没有想过的。他们习惯的战术便是,一开战便拼着数十人的伤亡,以命搏命,将最擅战,也是最敢战的明军前排一扫而空!然后剩下的事情就简单的多了,再杀上一小部分,明军就会逃的漫山遍野。
但是今日他们却是有些慌乱的发现,他们好不容易才取得一个战果,却是立即有人补了上来。这些人都是戴着铁制面罩,根本看不清他们的表情,只有一双狂热的眼神配合着狰狞的鬼脸,不断的向前,再向前。
人数伤亡,他们似乎都看不见,从他们身上,似乎有一种气质。那是一种不共戴天的气息,不是敌死就是我亡。
几乎只是一个照面,清军的伤亡就超过二十人后,而剩余的清军再坚持片刻,就绝望的发现,要战胜这些明军。以往的经验根本不管用,他们都是有一种感觉,击败这些血骑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全部杀光他们!否则,只要还有一人,他们就会不计生死的扑上来!
也不知道谁先转身,清军发一声喊,直接崩溃。说到底,他们是来抢劫的,不是来拼命的。所谓软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以前的明军可以说是软的,所以在他们面前,清兵一向是十分的骄横。但是突然遇到这种不要命的,清军也是一下子变成了软蛋,在做梦中也没有想过的溃败也是真实的发生在他们身上。
清军披甲兵也是为他们的骄横付出了代价,原本以为手到擒来的肥羊却突然变成了狮群,处于最前方的他们自然成了最悲惨的对象。数十人直接死于对攻之中,而剩余之人想要逃走,却是比不过直接冲撞过来的血骑的速度。
一片惨叫声过后,披甲兵几乎一个不存!而各兵家奴,阿哈、包衣啥的,原本做为炮灰的他们,这次由于站的位置靠后,更兼有着战马,这次却是运气最好的。眼见情形不对,大半人都是顺利逃脱。
不过,对于这些逃离而去的炮灰,魏志远却是发出了不死不休的追击!除了从地上死尸上搜集而来大量的金银之后,更因为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一些汉jiān和棒子国之人,这些人更是易飞痛恨之辈。而受到易飞影响比较重的魏志远更是不会轻易放过这些二鞑子!
在留下了一百余人打扫战场之后,其余血骑并未停留,直接催马而过,穷追不舍!
半个时辰过后,宛平县城之上的明军也是看到了这让他们有些目瞪口呆的一幕,数百建奴居然被数百明军追的如同丧家之犬!如此彪悍!这是城头之上数千明军以及百姓中征召而来的青壮的一致想法。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