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96 第三百九十四章 决断
- 397 第三百九十五章 蛟龙入海
- 398 第三百九十六章 兵临城下
- 399 第三百九十七章 望风而降
- 400 第三百九十八章 血火之港
- 401 第三百九十九章 随心所欲
- 402 第四百章 入城
- 403 第四百零一章 小马叔的交待
- 404 第四百零二章 占领
- 405 第四百零三章 狼子野心
- 406 第四百零四章 风动长安
- 407 第四百零五章 行行复行行
- 408 第四百零六章 风平浪静
- 409 第四百零七章 心乱如麻
- 410 第四百零八章 来龙去脉(上)
- 411 第四百零九章 来龙去脉(下)
- 412 第四百一十章 有民,而无君!
- 413 第四百一十一章 注定之事
- 414 第四百一十二章 舍生取义
- 415 第四百一十三章 庭州一夜
- 416 第四百一十四章 天地正气
- 417 第四百一十五章 新的时代
- 418 第四百一十六章 哪来的自信!
- 419 第四百一十七章 河西,河西
- 420 第四百一十八章 会兰州
- 421 第四百一十九章 步步紧逼
- 422 第四百二十章 剖明心迹
- 423 第四百二十一章 碛西总督
- 424 第四百二十二章 嘉德天子的烦恼
- 425 第四百二十三章 不测风云
- 426 第四百二十四章 贱骨头
- 427 第四百二十五章 肇始之日
- 428 第四百二十六章 高仙芝的要求
- 429 第四百二十七章 西归
- 430 第四百二十八章 高芊芊的烦恼
- 431 第四百二十九章 战争之神(上)
- 432 第四百三十章 战争之神(下)
- 433 第四百三十一章 洞房花烛
- 434 第四百三十二章 绝色双姝
- 435 第四百三十三章 新罗婢
- 436 第四百三十四章 新罗僧
- 437 第四百三十五章 不同
- 438 第四百三十六章 安闲时光
- 439 第四百三十七章 西风紧
- 440 第四百三十八章 几件小事
- 441 第四百三十九章 重上羌塘(上)
- 442 几句心里话
- 443 第四百四十章 重上羌塘(下)
- 444 第四百四十一章 痴情种子
- 445 第四百四十二章 羌塘局势
- 446 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张旗鼓
- 447 第四百四十四章 重逢
- 448 第四百四十五章 不速刺客
- 449 第四百四十六章 精分的唐朝和尚
- 450 第四百四十七章 莲花生
- 451 第四百四十八章 苦口婆心
- 452 第四百四十九章 兵分两路
- 453 第四百五十章 幼娘的建议
- 454 第四百五十一章 头人的请求
- 455 第四百五十二章 井底之蛙
- 456 第四百五十三章 跳梁小丑
- 457 第四百五十四章 京观
- 458 第四百五十五章 余韵
- 459 第四百五十六章 保证
- 460 第四百五十七章 汉家文明的对手
- 461 第四百五十八章 潜移默化的改变
- 462 第四百五十九章 双雄
- 463 第四百六十章 救援
- 464 第四百六十一章 东征
- 465 第四百六十二章 二月
- 466 第四百六十三章 别离
- 467 第四百六十四章 开学典礼
- 468 第四百六十五章 西归
- 469 第四百六十六章 康胖子的身份
- 470 第四百六十七章 根脉深扎
- 471 第四百六十八章 双雄归来
- 472 第四百六十九章 分兵
- 473 第四百七十章 重入呼罗珊
- 474 第四百七十一章 杀戮再起
- 475 第四百七十二章 无胆鼠辈
- 476 第四百七十三章 绿卡
- 477 第四百七十四章 毫不留情
- 478 第四百七十五章 又打又拉
- 479 第四百七十六章 无聊之日
- 480 第四百七十七章 伊斯法罕
- 481 第四百七十八章 阿卜杜拉的使者
- 482 第四百七十九章 刺杀
- 483 第四百八十章 好人卡
- 484 第四百八十一章 幼娘的疑惑
- 485 第四百八十二章 灯塔
- 486 第四百八十三章 兵强马壮
- 487 第四百八十四章 焦土政策
- 488 第四百八十五章 腐儒之见
- 489 第四百八十六章 黑云压城
- 490 第四百八十七章 天佑
- 491 第四百八十八章 残忍
- 492 第四百八十九章 彪悍的使者
- 493 第四百九十章 灯塔闪耀
- 494 第四百九十一章 万物非主
- 495 第四百九十二章 命运之战(1)
- 496 第四百九十三章 命运之战(2)
- 497 第四百九十四章 命运之战(3)
- 498 第四百九十五章 命运之战(4)
- 499 第四百九十六章 命运之战(5)
- 500 第四百九十七章 命运之战(6)
- 501 第四百九十八章 圣人之死
- 502 第四百九十九章 彻底解决
- 503 第五百章 金杯共汝饮
- 504 第五百零一章 白刃不相饶
- 505 第五百零二章 传檄而定(上)
- 506 第五百零三章 传檄而定(下)
- 507 第五百零四章 女帝受辱
- 508 第五百零五章 律宗和尚
- 509 第五百零六章 余波
- 510 第五百零七章 四境
- 511 第五百零八章 地狱
- 512 第五百零九章 地狱天使
- 513 第五百一十章 求见
- 514 第五百一十一章 圣母
- 515 第五百一十二章 圣母婊
- 516 第五百一十三章 旧话重提
- 517 第五百一十四章 固执己见
- 518 第五百一十五章 送别
- 519 第五百一十六章 骨牌效应
- 520 第五百一十七章 奇耻大辱
- 521 第五百一十八章 获救
- 522 第五百一十九章 唐河平原
- 523 第五百二十章 巴格达
- 524 第五百二十一章 再见牛诩
- 525 第五百二十二章 说辞
- 526 第五百二十三章 封赏
- 527 第五百二十四章 求助
- 528 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马士革
- 529 第五百二十六章 碧海银沙
- 530 第五百二十七章 再次分兵
- 531 第五百二十八章 贼咬一口
- 532 第五百二十九章 入骨三分
- 533 第五百三十章 玄武门(上)
- 534 第五百三十一章 玄武门(下)
- 535 安西诗两首以及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四百零四章 风动长安
第四百零四章 风动长安
天才壹秒記住風雨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自从马府众人拘捕开始,他和陈玄礼已经确定会有不测之事发生,所以一直都在尽量的做着准备。心中早已把马璘看作是乱臣贼子了,然而接到这样的一封奏章,张巡依然是觉得极为愤怒。
就算是认定了马璘要造反,他也没有想到会出这样的事情。太上皇居然真的在庭州,居然是遭了马璘的毒手。
马仁杰,他当真敢弑君!
这些日子以来,他为了稳住局势已经是费尽了心力,所做的事情,早已超越了右相的权限,甚至可以说是大逆不道。带兵攻入漠南草原的安思顺、哥舒翰、郭子仪和李嗣业原本都已经在回师的路上,皆已脱离了亲兵正遵照谕旨赶往长安论功,他已经命使者带着密旨离开长安,命令四位大将即刻返回各自军中,安思顺哥舒翰皆是返回原来驻地,郭子仪李嗣业带兵前往朔方驻扎。
这些安排,自然是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不测局势的。虽然知道根本不够,然而他也只能如此了。而使者们带走的密旨是以至德天子李亨的名义发出的,至德天子却依然是在昏迷之中,每日只能无意识的吃下一些流食,说到底他其实是在矫诏,这样的行为将来追查起来,同样可以说是大逆不道,不比马仁杰的罪过小多少,史册上留下骂名也是少不了的。
然而也只能如此,天子刚刚登基,却又陷入昏迷之中,这个时候重新拥戴一位天子,未免太过儿戏。身为右相,他只能是独自支撑。
隐瞒天子状况,矫诏调兵,这些都是死罪,张巡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其实已经不在乎这些了。
然而今日信使带来的这个消息,则是给了他新的重重一击,令他几乎要崩溃了。
张巡心中极为愤怒。然而他本就是一位孤臣,这些事情根本没人可以分担,只能是独自承受。
原本为户部尚书之时,尚书府不过是个寻常的小院。新皇登基他成了右相,天子觉得他的府邸太过寒碜,便赐下这一座大宅给他,侍女童仆一应俱全,不过没有家人。他又不习惯别人服侍,后宅里便极为冷清。
花园极大,寂静无人,倒是让他有个发泄的地方。然而发泄完毕之后,该做事还是要去做事的。兴庆宫中,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还在等着他。
最近每日里都会吐血,吐了一口血之后,心口的烦闷便好了许多。张巡伸手拭去嘴角的血丝,正了正衣冠之后快速出了右相府,在一帮龙武军骑士的护卫之下快速前往兴庆宫而去。
兴庆宫中。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眉头紧锁,神色极为凝重,见到张巡走了进来,猛然转身沉声道:“先皇驾崩的消息,不能隐瞒!”
张巡点了点头:“明日廷议,我便把这个消息告知诸位大臣。”
陈玄礼又道:“先皇灵柩,尚在碛西那小贼手里,我不管那小贼作何打算,须要先把先皇灵柩迎回来才是。”
“老将军,这件事情——”
“张相。这件事情不必多说,我跟从先皇四十余年,不能看着先皇灵柩就放在庭州苦寒之地!”陈玄礼猛一摆手,斩钉截铁地道。“我是禁军大将,也不用遵从张相之令。明日我就亲带麾下兵马,去碛西迎接先皇灵柩,我倒要看看马仁杰有何面目见我,敢在我面前生什么事!”
张巡摇了摇头道:“老将军,此事不可。”
“为何不可?”陈玄礼怒声喝道。“难道就这般看着先皇灵柩放在庭州不成?张相,某家告诉你,办不到!你再阻拦某家,某家就要问一问你是何居心了!”
张巡深吸了口气,低声道:“老将军,迎回先皇灵柩是必然之事,此为人臣之道,这件事情一定要做。不过却不能是将军出面,而应该是陛下!——老将军,你明白了么?”
陈玄礼微微一怔,扭头看向了不远处的地方。至德天子李亨颦着眉头躺在那里,看上去已经消瘦了不少。
一瞬之间,他也明白了张巡的意思。
陛下素来有仁孝的名声,而如今发生了先皇驾崩在外的大事,无论如何,是该陛下亲自前往迎接灵柩的。然而如今陛下这个样子,又如何能够去碛西迎接先皇灵柩?
若陛下不亲自去碛西迎接灵柩,便是不孝,必然会引起议论。然而陛下自己尚在昏迷之中,又怎么能去碛西迎接灵柩?
“老将军,马仁杰不臣之心,已是昭然若揭。便是陛下身体安好,亦是不可去碛西迎接先皇灵柩,若是去了,那便是羊入虎口。”
张巡看着神色凝重的陈玄礼,这位老将的双眼通红,显然是已经哭过了。他从先皇在潜邸时便追随左右,对于先皇感情极深,张巡根本不敢对他说出马仁杰弑君这件事情,若是让老将军知道了,只怕立马就会失控。
他更在意的是这个帝国,是整个大唐,是汉家天下的安稳,先皇对他有知遇之恩,他知道消息亦曾流泪,更多的却是震惊与愤怒,对于马仁杰大逆不道的痛恨。
“如今陛下自己是这个样子,自然无法亲自去迎接灵柩。然而陛下昏迷之事,此时又不能传扬出去,不然长安城立马就成了一个烂泥潭,那就什么都完了。”
“所以……老将军,为了安定人心,陛下须要离开长安,做出迎接先皇灵柩的姿态,然而又不能真的去。所以这件事情——老将军,你明白么?”
“不明白!”陈玄礼摆了摆手,“张相,某家现在方寸已乱,你就说该当如何吧,不要在这里绕弯子了。你要说的有道理,某家就再听你一次。若是没有道理,某家自己再想法子。”
“那好,我就直说了。”张巡点了点头,“老将军,这件事情须得如此……”
……
至德元年八月二十三日。
一个惊人的消息从兴庆宫中传开,震动了整个城市。
消失了近一年的太上皇终于有音讯传来,一些流言终于被坐实。
太上皇当真是去了庭州。
太上皇驾崩了!
消息便如同是晴天霹雳一般,每个人都极为震惊。相比这个消息,夹在其中的左相杨国忠病死庭州的消息,则是基本上没人注意。
李隆基执掌这个帝国四十余年,长安城的人们对于这位天子的感情是真实的。听闻这个消息之后,不知道有多少长安人流下了眼泪。
四十多年的太平天子,文治武功都是极为显赫,而在长安城的百姓印象里,更多的却是天子的仁慈。即便是谋逆的罪名,往往也只是只诛首恶,家人都可保全性命,四十多年的时间,已经让李隆基在这个帝国积累下了足够的人望,即便是平康坊这等烟花之地,美人们也多为这位天子流下了泪水。
短短的时间之内,整个城市一片缟素,北衙禁军皆是白衣白甲,神色极为肃穆,长安万年两县的衙役们也是一身白色,来去匆匆的大小官吏们自然亦是如此,每个人的神色都是极为哀伤。
素色的白练向来为人们所不喜,今日却很快被抢购一空,不管是文人士子还是贩夫走卒,能够找到白练的都把浑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丝竹之声不再在这个城市之内响起,整个城市变得极为沉寂和哀伤,站在高处看的话,宛若是已经到了冬季。
天子为了督战北征去了庭州,功成之后寿终正寝含笑而逝,四十四年太平皇帝,亦是古之少有,虽说万岁万岁,又有哪个帝王真能千秋万世,人们这样相互安慰着,然而泪水却依然是不免涌出来。
因为一位天子的死,整个城市不知道有多少人流下了泪水。不知道天子下落之前,他们想要天子登基,是因为需要一位新的天子来安定人心,而此时听说了先皇驾崩的消息,他们的哀伤也是真实的。
没过多久,兴庆宫内又有新的消息传来出来,却是当今天子的旨意。
天子将亲自前往碛西去迎接先皇灵柩,以全人子之道。右相张巡陪同前往,一众大臣都将跟随。同时为了让先皇灵柩尽快返回长安城,八百里加急传旨给安西大都护马璘,令他接到旨意之日起,自行护送先皇灵柩离开庭州,和天子在道中汇合。
旨意的内容,并不出人预料。陛下为太子时便是以仁孝闻名,此时亲自去庭州迎接先皇灵柩,亦是应有之义。而让马大将军自行先护送先皇灵柩离开庭州,亦是可以接受的变通之法,毕竟碛西道路遥远,先皇驾崩已经有些时日了,须要入土为安,马大将军护送灵柩入长安,双方在半道上汇合,亦是不失礼数。
有心之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特意去延康坊看了看,倒是还有大量的龙武军士卒在扶风郡王府外,不过却有很多工匠正在重新修建扶风郡王府的大门和围墙,原来的扶风郡王府的牌子早已损坏,在扶风郡王府门口却有了一块新的牌子已经准备好了。
这个消息,自然亦是在长安城里慢慢传开了。对于悲伤的长安人来说,这倒是一个好消息,毕竟以马大将军的功绩,谁也不想他当真落个兔死狗烹的下场。陛下能够如此,亦是正确的抉择,以后君臣相得,马大将军继续为大唐开疆拓土岂不甚好。有些人自然能猜到一些事情,却也不好公然说出来。
至德元年八月二十四日,大唐天子李亨的车驾便离开了长安城,在两万龙武军的护卫下浩浩荡荡的出了安远门,踏上了前往碛西的路途。(未完待续。)
就算是认定了马璘要造反,他也没有想到会出这样的事情。太上皇居然真的在庭州,居然是遭了马璘的毒手。
马仁杰,他当真敢弑君!
这些日子以来,他为了稳住局势已经是费尽了心力,所做的事情,早已超越了右相的权限,甚至可以说是大逆不道。带兵攻入漠南草原的安思顺、哥舒翰、郭子仪和李嗣业原本都已经在回师的路上,皆已脱离了亲兵正遵照谕旨赶往长安论功,他已经命使者带着密旨离开长安,命令四位大将即刻返回各自军中,安思顺哥舒翰皆是返回原来驻地,郭子仪李嗣业带兵前往朔方驻扎。
这些安排,自然是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不测局势的。虽然知道根本不够,然而他也只能如此了。而使者们带走的密旨是以至德天子李亨的名义发出的,至德天子却依然是在昏迷之中,每日只能无意识的吃下一些流食,说到底他其实是在矫诏,这样的行为将来追查起来,同样可以说是大逆不道,不比马仁杰的罪过小多少,史册上留下骂名也是少不了的。
然而也只能如此,天子刚刚登基,却又陷入昏迷之中,这个时候重新拥戴一位天子,未免太过儿戏。身为右相,他只能是独自支撑。
隐瞒天子状况,矫诏调兵,这些都是死罪,张巡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其实已经不在乎这些了。
然而今日信使带来的这个消息,则是给了他新的重重一击,令他几乎要崩溃了。
张巡心中极为愤怒。然而他本就是一位孤臣,这些事情根本没人可以分担,只能是独自承受。
原本为户部尚书之时,尚书府不过是个寻常的小院。新皇登基他成了右相,天子觉得他的府邸太过寒碜,便赐下这一座大宅给他,侍女童仆一应俱全,不过没有家人。他又不习惯别人服侍,后宅里便极为冷清。
花园极大,寂静无人,倒是让他有个发泄的地方。然而发泄完毕之后,该做事还是要去做事的。兴庆宫中,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还在等着他。
最近每日里都会吐血,吐了一口血之后,心口的烦闷便好了许多。张巡伸手拭去嘴角的血丝,正了正衣冠之后快速出了右相府,在一帮龙武军骑士的护卫之下快速前往兴庆宫而去。
兴庆宫中。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眉头紧锁,神色极为凝重,见到张巡走了进来,猛然转身沉声道:“先皇驾崩的消息,不能隐瞒!”
张巡点了点头:“明日廷议,我便把这个消息告知诸位大臣。”
陈玄礼又道:“先皇灵柩,尚在碛西那小贼手里,我不管那小贼作何打算,须要先把先皇灵柩迎回来才是。”
“老将军,这件事情——”
“张相。这件事情不必多说,我跟从先皇四十余年,不能看着先皇灵柩就放在庭州苦寒之地!”陈玄礼猛一摆手,斩钉截铁地道。“我是禁军大将,也不用遵从张相之令。明日我就亲带麾下兵马,去碛西迎接先皇灵柩,我倒要看看马仁杰有何面目见我,敢在我面前生什么事!”
张巡摇了摇头道:“老将军,此事不可。”
“为何不可?”陈玄礼怒声喝道。“难道就这般看着先皇灵柩放在庭州不成?张相,某家告诉你,办不到!你再阻拦某家,某家就要问一问你是何居心了!”
张巡深吸了口气,低声道:“老将军,迎回先皇灵柩是必然之事,此为人臣之道,这件事情一定要做。不过却不能是将军出面,而应该是陛下!——老将军,你明白了么?”
陈玄礼微微一怔,扭头看向了不远处的地方。至德天子李亨颦着眉头躺在那里,看上去已经消瘦了不少。
一瞬之间,他也明白了张巡的意思。
陛下素来有仁孝的名声,而如今发生了先皇驾崩在外的大事,无论如何,是该陛下亲自前往迎接灵柩的。然而如今陛下这个样子,又如何能够去碛西迎接先皇灵柩?
若陛下不亲自去碛西迎接灵柩,便是不孝,必然会引起议论。然而陛下自己尚在昏迷之中,又怎么能去碛西迎接灵柩?
“老将军,马仁杰不臣之心,已是昭然若揭。便是陛下身体安好,亦是不可去碛西迎接先皇灵柩,若是去了,那便是羊入虎口。”
张巡看着神色凝重的陈玄礼,这位老将的双眼通红,显然是已经哭过了。他从先皇在潜邸时便追随左右,对于先皇感情极深,张巡根本不敢对他说出马仁杰弑君这件事情,若是让老将军知道了,只怕立马就会失控。
他更在意的是这个帝国,是整个大唐,是汉家天下的安稳,先皇对他有知遇之恩,他知道消息亦曾流泪,更多的却是震惊与愤怒,对于马仁杰大逆不道的痛恨。
“如今陛下自己是这个样子,自然无法亲自去迎接灵柩。然而陛下昏迷之事,此时又不能传扬出去,不然长安城立马就成了一个烂泥潭,那就什么都完了。”
“所以……老将军,为了安定人心,陛下须要离开长安,做出迎接先皇灵柩的姿态,然而又不能真的去。所以这件事情——老将军,你明白么?”
“不明白!”陈玄礼摆了摆手,“张相,某家现在方寸已乱,你就说该当如何吧,不要在这里绕弯子了。你要说的有道理,某家就再听你一次。若是没有道理,某家自己再想法子。”
“那好,我就直说了。”张巡点了点头,“老将军,这件事情须得如此……”
……
至德元年八月二十三日。
一个惊人的消息从兴庆宫中传开,震动了整个城市。
消失了近一年的太上皇终于有音讯传来,一些流言终于被坐实。
太上皇当真是去了庭州。
太上皇驾崩了!
消息便如同是晴天霹雳一般,每个人都极为震惊。相比这个消息,夹在其中的左相杨国忠病死庭州的消息,则是基本上没人注意。
李隆基执掌这个帝国四十余年,长安城的人们对于这位天子的感情是真实的。听闻这个消息之后,不知道有多少长安人流下了眼泪。
四十多年的太平天子,文治武功都是极为显赫,而在长安城的百姓印象里,更多的却是天子的仁慈。即便是谋逆的罪名,往往也只是只诛首恶,家人都可保全性命,四十多年的时间,已经让李隆基在这个帝国积累下了足够的人望,即便是平康坊这等烟花之地,美人们也多为这位天子流下了泪水。
短短的时间之内,整个城市一片缟素,北衙禁军皆是白衣白甲,神色极为肃穆,长安万年两县的衙役们也是一身白色,来去匆匆的大小官吏们自然亦是如此,每个人的神色都是极为哀伤。
素色的白练向来为人们所不喜,今日却很快被抢购一空,不管是文人士子还是贩夫走卒,能够找到白练的都把浑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丝竹之声不再在这个城市之内响起,整个城市变得极为沉寂和哀伤,站在高处看的话,宛若是已经到了冬季。
天子为了督战北征去了庭州,功成之后寿终正寝含笑而逝,四十四年太平皇帝,亦是古之少有,虽说万岁万岁,又有哪个帝王真能千秋万世,人们这样相互安慰着,然而泪水却依然是不免涌出来。
因为一位天子的死,整个城市不知道有多少人流下了泪水。不知道天子下落之前,他们想要天子登基,是因为需要一位新的天子来安定人心,而此时听说了先皇驾崩的消息,他们的哀伤也是真实的。
没过多久,兴庆宫内又有新的消息传来出来,却是当今天子的旨意。
天子将亲自前往碛西去迎接先皇灵柩,以全人子之道。右相张巡陪同前往,一众大臣都将跟随。同时为了让先皇灵柩尽快返回长安城,八百里加急传旨给安西大都护马璘,令他接到旨意之日起,自行护送先皇灵柩离开庭州,和天子在道中汇合。
旨意的内容,并不出人预料。陛下为太子时便是以仁孝闻名,此时亲自去庭州迎接先皇灵柩,亦是应有之义。而让马大将军自行先护送先皇灵柩离开庭州,亦是可以接受的变通之法,毕竟碛西道路遥远,先皇驾崩已经有些时日了,须要入土为安,马大将军护送灵柩入长安,双方在半道上汇合,亦是不失礼数。
有心之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特意去延康坊看了看,倒是还有大量的龙武军士卒在扶风郡王府外,不过却有很多工匠正在重新修建扶风郡王府的大门和围墙,原来的扶风郡王府的牌子早已损坏,在扶风郡王府门口却有了一块新的牌子已经准备好了。
这个消息,自然亦是在长安城里慢慢传开了。对于悲伤的长安人来说,这倒是一个好消息,毕竟以马大将军的功绩,谁也不想他当真落个兔死狗烹的下场。陛下能够如此,亦是正确的抉择,以后君臣相得,马大将军继续为大唐开疆拓土岂不甚好。有些人自然能猜到一些事情,却也不好公然说出来。
至德元年八月二十四日,大唐天子李亨的车驾便离开了长安城,在两万龙武军的护卫下浩浩荡荡的出了安远门,踏上了前往碛西的路途。(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