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015 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你我不可能
- 1016 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争执
- 1017 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造船与大航海
- 1018 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患得患失
- 1019 第一千零二十章 他有时候太仁慈
- 1020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说不通
- 1021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有抱负,无野心
- 1022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体验
- 1023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再来两个月
- 1024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暴脾气
- 1025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如临大敌
- 1026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并无试探之意义
- 1027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无风起浪
- 1028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太突然
- 1029 第一千零三十章 病榻前深谈
- 1030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为自己打算
- 1031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有个想法
- 1032 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相见不如怀念
- 1033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留人的手段
- 1034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朕决定的没商量
- 1035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唯一的翰林学士
- 1036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陨落
- 1037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丧礼不太平
- 1038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人浮于事
- 1039 第一千零四十章 不同的女人不同的定位
- 1040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奇妙的安排
- 1041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焦灼
- 1042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主动背黑锅
- 1043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 1044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消弭于无形
- 1045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要走还是要留?
- 1046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虚幻的目标
- 1047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南京工部尚书
- 1048 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叛徒的下场
- 1049 第一千零五十章 保陆松
- 1050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卖官鬻爵
- 1051 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潜在的危机
- 1052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征服
- 1053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比奸,你还忠了一点
- 1054 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争权夺利
- 1055 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忙人
- 1056 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下南洋
- 1057 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收钱不办事
- 1058 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不一样
- 1059 第一千零六十章 野望
- 1060 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跑得比谁都快
- 1061 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海外贡品
- 1062 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出海
- 1063 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有一种美
- 1064 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漫天要价(求月票)
- 1065 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大海茫茫(求月票)
- 1066 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无底洞(求月票)
- 1067 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漫长的旅途(求月票)
- 1068 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脱缰了
- 1069 第一千零七十章 新大陆
- 1070 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第一仗
- 1071 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站稳脚跟
- 1072 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正面交锋
- 1073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殖民者的战争
- 1074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改变从根开始
- 1075 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大撒钱
- 1076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安抚人心
- 1077 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开启宝藏的前奏
- 1078 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巴拿马城之战
- 1079 第一千零八十章 印加帝国
- 1080 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代表神明消灭你
- 1081 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杀戮和怀柔
- 1082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灭国之战
- 1083 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围城
- 1084 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天神
- 1085 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人质在手,天下我有
- 1086 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吸血鬼
- 1087 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野心家
- 1088 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庞大的计划
- 1089 第一千零九十章 不与强盗贸易
- 1090 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没他不行
- 1091 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陆路交通
- 1092 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南征北战
- 1093 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舰船时代
- 1094 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征服
- 1095 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时间表
- 1096 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没钱的时候想起他
- 1097 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造城运动
- 1098 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中美洲双子城
- 1099 第一千一百章 称帝前的准备
- 1100 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万事俱备
- 1101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回师
- 1102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扬帆大明
- 1103 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澳洲
- 1104 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不速之客
- 1105 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回合制
- 1106 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无敌战舰
- 1107 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兵临城下
- 1108 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走上绝路
- 1109 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不一样的使节
- 1110 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最后的死战
- 1111 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不见棺材不落泪
- 1112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天下一统(终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如临大敌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如临大敌
朱四跟大臣置气了。
这点是张璁没预料到的,当他在翰林院中听说皇帝发诏书说已去了西山后,他心中的惊骇跟那些闻听此消息的文臣一样,都觉得皇帝是在胡闹。
当然文臣认为的胡闹是皇帝私自离宫,好像前任朱厚照那样不负责任。
而张璁所认为的则是皇帝居然任性到消息泄露后,会直接发诏书公之于众。
霍韬在听说此事后,赶紧到张璁的公事房找到他,表达了担忧:“据说陛下非常气恼,对张公公等人大发雷霆,若是陛下派人彻查此事,只怕……”
“除了你我,还有谁知晓?”张璁问询。
本来张璁的目的是让君臣对立,他趁机出来当军师,为皇帝出谋划策,现在君臣间果然产生嫌隙,但皇帝却滞留西山不归,性质一下子变了。
随着君臣间矛盾扩大,一旦再闹出什么死谏的事件,局面绝对不是他张璁能收拾的。
所以现在张璁的应对策略,就是把事按住,不管怎么样,不能让人查出来是他泄的密。
霍韬道:“此事乃有人往外放出的风声,没人知晓你我牵扯其中。”
“谁放的风声?”
张璁很奇怪。
我跟你一起策划的事情,交给你来办,怎么你却说我们牵扯不到其中?那是借助谁的手传播出去,又凭借谁的威信,让大臣们采信呢?难道仅仅是告诉大臣,来日朝堂上皇帝不会出现,去西山了,结果早朝取消,那些大臣就相信了谣言?
必然有足够的说服力,才能让大臣深信不疑。
霍韬摇头:“其实此事……以我估计,很可能跟黄部堂有关……”
“是他?”
张璁皱眉。
从一开始,他就忽略了这件事牵连扩大的问题,他只想朱浩不在京城的时候朝中出问题,他站出来力挽狂澜,却没想过会不会有人算计他,因为决定是他做出来的,总不能有人能料他的想法于先,提前洞悉他的计划吧?
可现在他却觉得,自己很有可能才是被利用的那个,而不是他利用君臣矛盾做文章。
自以为是棋手,谁料突然就变成了棋盘上的棋子。
张璁这点觉悟还是有的,连忙道:“那就找人对外传扬,说是这件事或跟黄部堂泄密有关。”
“真要闹大吗?”
霍韬的意思是,现在事情已经变得不好收场了,还要继续闹下去,把黄瓒捅出来,先不说皇帝信不信,就说这件事对你有何好处?
你真觉得,只要朱浩不在,皇帝有事一定会征询你的意见?
张璁心中其实已经很忐忑了,但他却要在霍韬面前展现出信心十足的模样:“你还没看明白吗?其实当下结果向好,陛下或许很快就会传召我去西山,商讨对策,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局面?”
霍韬本想问,有没有作茧自缚的可能?
但他还是忍住了。
无论张璁现在有何想法,他都没有退缩的余地,因为他已经上了张璁的贼船,如果他现在跳船,张璁就会往水里丢石头砸死他,因为没人能够容忍背叛。
……
……
西山别墅,皇帝临时行在。
朱四让人回京城发布他在西山的消息后,生气了不到一个时辰,又安心当起他的闲散帝王,在别墅附近的园林游逛起来。
这次他不敢走远,因为他怕自己来西山的事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来几个刺客或许无伤大雅,可要是把鞑靼人招惹来,或是出现叛军……那可就大大不妙了。
张左急匆匆过来,见到朱四后,却不马上奏事。
朱四问道:“京城内,那些大臣听说朕不在皇宫,有何反应?”
张左很为难,因为有些事不太好查,如果是朝堂上,大臣会把心中想法直接说出来,胆子大的会犯颜直谏,胆子小的则会选择沉默,甚至臣子间会相互争论,辨明是非。
但现在大臣刚得知消息没多久,皇帝又没接见他们,大臣们私下商议可不太容易被外人知晓,想知道他们的想法只有看过他们因此事所上奏疏后,才能知晓。
“陛下,目前为止,尚未有人对此事公开表态,也未见有人上奏。”张左谨慎地说道。
朱四有些奇怪,侧着头想了想,皱眉问道:“他们现在学聪明了,不跟朕对着来?不会有人暗地里商量,又跑去左顺门搞跪谏吧?”
张左道:“未见有此倾向。”
“不对!不对!”
朱四自己否定了先前的想法,“他们知道这么做没用,如果想来个直接的,或许会跑去跟皇宫那位皇伯母请示,让皇伯母下懿旨,废了朕!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张左吓了一大跳。
皇帝这是有多不自信?
居然觉得张太后随时都会把他给废掉?
先不说张太后是否真的想这么做,就算张太后有这个想法,那些大臣敢吗?就算文臣和太后真的携手,那些武勋敢吗?
朱四道:“敬道之前不是跟朕说过吗?当初夺门时,就是有臣子去请示太后,拿到太后的懿旨……”
张左心说,原来在这里等着呢!
既然陛下你知道贸然离宫有风险,干嘛还要跑来西山呢?
张左连忙道:“老奴立即派人回去,让人盯着宫禁,不允许任何人将只字片语送进宫中!”
“防得住吗?”
朱四连珠炮般问道,“如果有人假传懿旨呢?”
张左有点崩溃。
制造麻烦的是你,提出问题的也是你,现在否定应对方案的还是你……你到底要我们怎样,你倒是说明白啊。
连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君心难测,果真如此,如果那位朱先生在这里,稍微一提点,我们就知道陛下在想什么了,做什么事都张弛有度,有条不紊,何至于此时在这儿跟陛下打哑谜呢?
“这样,去把张秉用给朕叫来,哦对了,还有礼部的席尚书,让他们一起来!”
朱四自己大概心里也没底,决定把两个帝党干将同时叫来。
张左问询:“陛下,是否将黄尚书一并请来?”
朱四道:“不能一次性都调来,总需要有人留在朝中探听风向,如果朕把所有亲信都调走,那不是给乱臣贼子以可趁之机吗?”
张左顿时觉得,皇帝这是做了最坏的打算。
只是因为一次出巡惹出来的事……
要是昨天皇帝没有突发奇想说要来西山,那该多好?
……
……
席书和张璁收到皇帝的口头传令后,马上往西山去,他们也是选择乘坐火车出行。
对他们而言,这是从京城到西山最方便快捷的方式,就算是骑马也没这个快。
“席部堂,您觉得陛下要作何?”
张璁显得完全不知情,此时火车车厢里只有他二人,张璁一副虚心受教的模样,向席书请示。
席书道:“陛下为何要巡视西山?怎么提前一点消息都没有?”
相比于张璁的拘谨,席书对此却看得很开。
当初朱厚照出游,直接跑去西北当什么总兵官,还要把朝堂迁徙到宣府,那才让文臣头大。
而现在皇帝找了个合理的借口,说是去西山巡视,就算事后说的……但以现在皇帝对朝堂的控制,别人想作乱怕也不容易吧?
再说连内阁几人都没表现出要谏言的意思。
张璁道:“我是完全不知情。会不会有人刻意让陛下出巡,以试探朝中人的反应?”
席书笑了笑,没说什么。
张璁跟朱浩的矛盾,现在不是什么秘密,席书对张璁还是有期待的,所以才会对张璁说这些。
现在张璁故意在他面前装湖涂,席书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
……
西山北校场,中军大帐。
黄锦在帅桉旁站着,城内护军正在陆松调动下,加强城池内外的安保。
皇帝到来,而且是向外公开,对城内普通人来说影响还是很大的,有些场合不得不临时关闭,就连靠近山脚的两座煤矿都不得不停止运作。
西山普通人对于皇帝的驾临,感觉很荣幸。
尤其是那些扎根西山的人,他们已开始逐渐在西山置产、生活,如果西山得到皇帝的肯定,那代表他们之前的选择是对的,这对他们来说是很大的鼓舞。
“陆千户,如果现在有鞑靼兵马前来袭扰的话,是否有能力抵御?”黄锦紧张地问询。
陆松回答:“目前未见鞑靼游骑活动的迹象。”
黄锦又问:“可靠吗?”
陆松肯定地道:“夜不收在紫荆关以西,居庸关以北,都布置有大批哨位,相互传信非常方便,况且目前临时行在靠近车站,真有鞑靼人来袭,陛下只要上了火车,即可快速返回京城,鞑靼人无计可施!”
“对,对!”
黄锦突然放松下来。
皇帝上了火车,以火车的行进速度,鞑靼人想追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有没有可能,鞑靼人会绕道,破坏铁轨?”
黄锦突然又想到什么,紧张起来。
陆松笑道:“厂公过虑了,这些都在朱先生预计中,鞑靼人想干扰我大明火车运行,非常困难。而且就算陛下不走,我城内兵马拥有大批先进火器,只要鞑靼人轻敌冒进,孤军深入,必定有来无回!”
黄锦摇头道:“还是谨慎点好,任何隐患都不能有,出了事谁都担待不起!”
这点是张璁没预料到的,当他在翰林院中听说皇帝发诏书说已去了西山后,他心中的惊骇跟那些闻听此消息的文臣一样,都觉得皇帝是在胡闹。
当然文臣认为的胡闹是皇帝私自离宫,好像前任朱厚照那样不负责任。
而张璁所认为的则是皇帝居然任性到消息泄露后,会直接发诏书公之于众。
霍韬在听说此事后,赶紧到张璁的公事房找到他,表达了担忧:“据说陛下非常气恼,对张公公等人大发雷霆,若是陛下派人彻查此事,只怕……”
“除了你我,还有谁知晓?”张璁问询。
本来张璁的目的是让君臣对立,他趁机出来当军师,为皇帝出谋划策,现在君臣间果然产生嫌隙,但皇帝却滞留西山不归,性质一下子变了。
随着君臣间矛盾扩大,一旦再闹出什么死谏的事件,局面绝对不是他张璁能收拾的。
所以现在张璁的应对策略,就是把事按住,不管怎么样,不能让人查出来是他泄的密。
霍韬道:“此事乃有人往外放出的风声,没人知晓你我牵扯其中。”
“谁放的风声?”
张璁很奇怪。
我跟你一起策划的事情,交给你来办,怎么你却说我们牵扯不到其中?那是借助谁的手传播出去,又凭借谁的威信,让大臣们采信呢?难道仅仅是告诉大臣,来日朝堂上皇帝不会出现,去西山了,结果早朝取消,那些大臣就相信了谣言?
必然有足够的说服力,才能让大臣深信不疑。
霍韬摇头:“其实此事……以我估计,很可能跟黄部堂有关……”
“是他?”
张璁皱眉。
从一开始,他就忽略了这件事牵连扩大的问题,他只想朱浩不在京城的时候朝中出问题,他站出来力挽狂澜,却没想过会不会有人算计他,因为决定是他做出来的,总不能有人能料他的想法于先,提前洞悉他的计划吧?
可现在他却觉得,自己很有可能才是被利用的那个,而不是他利用君臣矛盾做文章。
自以为是棋手,谁料突然就变成了棋盘上的棋子。
张璁这点觉悟还是有的,连忙道:“那就找人对外传扬,说是这件事或跟黄部堂泄密有关。”
“真要闹大吗?”
霍韬的意思是,现在事情已经变得不好收场了,还要继续闹下去,把黄瓒捅出来,先不说皇帝信不信,就说这件事对你有何好处?
你真觉得,只要朱浩不在,皇帝有事一定会征询你的意见?
张璁心中其实已经很忐忑了,但他却要在霍韬面前展现出信心十足的模样:“你还没看明白吗?其实当下结果向好,陛下或许很快就会传召我去西山,商讨对策,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局面?”
霍韬本想问,有没有作茧自缚的可能?
但他还是忍住了。
无论张璁现在有何想法,他都没有退缩的余地,因为他已经上了张璁的贼船,如果他现在跳船,张璁就会往水里丢石头砸死他,因为没人能够容忍背叛。
……
……
西山别墅,皇帝临时行在。
朱四让人回京城发布他在西山的消息后,生气了不到一个时辰,又安心当起他的闲散帝王,在别墅附近的园林游逛起来。
这次他不敢走远,因为他怕自己来西山的事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来几个刺客或许无伤大雅,可要是把鞑靼人招惹来,或是出现叛军……那可就大大不妙了。
张左急匆匆过来,见到朱四后,却不马上奏事。
朱四问道:“京城内,那些大臣听说朕不在皇宫,有何反应?”
张左很为难,因为有些事不太好查,如果是朝堂上,大臣会把心中想法直接说出来,胆子大的会犯颜直谏,胆子小的则会选择沉默,甚至臣子间会相互争论,辨明是非。
但现在大臣刚得知消息没多久,皇帝又没接见他们,大臣们私下商议可不太容易被外人知晓,想知道他们的想法只有看过他们因此事所上奏疏后,才能知晓。
“陛下,目前为止,尚未有人对此事公开表态,也未见有人上奏。”张左谨慎地说道。
朱四有些奇怪,侧着头想了想,皱眉问道:“他们现在学聪明了,不跟朕对着来?不会有人暗地里商量,又跑去左顺门搞跪谏吧?”
张左道:“未见有此倾向。”
“不对!不对!”
朱四自己否定了先前的想法,“他们知道这么做没用,如果想来个直接的,或许会跑去跟皇宫那位皇伯母请示,让皇伯母下懿旨,废了朕!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张左吓了一大跳。
皇帝这是有多不自信?
居然觉得张太后随时都会把他给废掉?
先不说张太后是否真的想这么做,就算张太后有这个想法,那些大臣敢吗?就算文臣和太后真的携手,那些武勋敢吗?
朱四道:“敬道之前不是跟朕说过吗?当初夺门时,就是有臣子去请示太后,拿到太后的懿旨……”
张左心说,原来在这里等着呢!
既然陛下你知道贸然离宫有风险,干嘛还要跑来西山呢?
张左连忙道:“老奴立即派人回去,让人盯着宫禁,不允许任何人将只字片语送进宫中!”
“防得住吗?”
朱四连珠炮般问道,“如果有人假传懿旨呢?”
张左有点崩溃。
制造麻烦的是你,提出问题的也是你,现在否定应对方案的还是你……你到底要我们怎样,你倒是说明白啊。
连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君心难测,果真如此,如果那位朱先生在这里,稍微一提点,我们就知道陛下在想什么了,做什么事都张弛有度,有条不紊,何至于此时在这儿跟陛下打哑谜呢?
“这样,去把张秉用给朕叫来,哦对了,还有礼部的席尚书,让他们一起来!”
朱四自己大概心里也没底,决定把两个帝党干将同时叫来。
张左问询:“陛下,是否将黄尚书一并请来?”
朱四道:“不能一次性都调来,总需要有人留在朝中探听风向,如果朕把所有亲信都调走,那不是给乱臣贼子以可趁之机吗?”
张左顿时觉得,皇帝这是做了最坏的打算。
只是因为一次出巡惹出来的事……
要是昨天皇帝没有突发奇想说要来西山,那该多好?
……
……
席书和张璁收到皇帝的口头传令后,马上往西山去,他们也是选择乘坐火车出行。
对他们而言,这是从京城到西山最方便快捷的方式,就算是骑马也没这个快。
“席部堂,您觉得陛下要作何?”
张璁显得完全不知情,此时火车车厢里只有他二人,张璁一副虚心受教的模样,向席书请示。
席书道:“陛下为何要巡视西山?怎么提前一点消息都没有?”
相比于张璁的拘谨,席书对此却看得很开。
当初朱厚照出游,直接跑去西北当什么总兵官,还要把朝堂迁徙到宣府,那才让文臣头大。
而现在皇帝找了个合理的借口,说是去西山巡视,就算事后说的……但以现在皇帝对朝堂的控制,别人想作乱怕也不容易吧?
再说连内阁几人都没表现出要谏言的意思。
张璁道:“我是完全不知情。会不会有人刻意让陛下出巡,以试探朝中人的反应?”
席书笑了笑,没说什么。
张璁跟朱浩的矛盾,现在不是什么秘密,席书对张璁还是有期待的,所以才会对张璁说这些。
现在张璁故意在他面前装湖涂,席书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
……
西山北校场,中军大帐。
黄锦在帅桉旁站着,城内护军正在陆松调动下,加强城池内外的安保。
皇帝到来,而且是向外公开,对城内普通人来说影响还是很大的,有些场合不得不临时关闭,就连靠近山脚的两座煤矿都不得不停止运作。
西山普通人对于皇帝的驾临,感觉很荣幸。
尤其是那些扎根西山的人,他们已开始逐渐在西山置产、生活,如果西山得到皇帝的肯定,那代表他们之前的选择是对的,这对他们来说是很大的鼓舞。
“陆千户,如果现在有鞑靼兵马前来袭扰的话,是否有能力抵御?”黄锦紧张地问询。
陆松回答:“目前未见鞑靼游骑活动的迹象。”
黄锦又问:“可靠吗?”
陆松肯定地道:“夜不收在紫荆关以西,居庸关以北,都布置有大批哨位,相互传信非常方便,况且目前临时行在靠近车站,真有鞑靼人来袭,陛下只要上了火车,即可快速返回京城,鞑靼人无计可施!”
“对,对!”
黄锦突然放松下来。
皇帝上了火车,以火车的行进速度,鞑靼人想追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有没有可能,鞑靼人会绕道,破坏铁轨?”
黄锦突然又想到什么,紧张起来。
陆松笑道:“厂公过虑了,这些都在朱先生预计中,鞑靼人想干扰我大明火车运行,非常困难。而且就算陛下不走,我城内兵马拥有大批先进火器,只要鞑靼人轻敌冒进,孤军深入,必定有来无回!”
黄锦摇头道:“还是谨慎点好,任何隐患都不能有,出了事谁都担待不起!”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