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38 936【英格兰,你们的国王回来了】
- 939 937【中英法葡四国联盟】
- 940 938【英法变局】
- 941 939【墨西哥有几万汉人?】
- 942 940【富贵车】
- 943 941【电气】
- 944 942【朝鲜的思想剧变】
- 945 943【天使问罪】
- 946 944【君臣跑路】
- 947 945【朝鲜农民起义】
- 948 946【大同细作在搞事儿】
- 949 947【继续党争】
- 950 948【一群虫豸】
- 951 949【北纬38.65度线】
- 952 950【对马岛】
- 953 951【聪明人】
- 954 952【扩张时代】
- 955 953【张献忠做总督了】
- 956 954【猛虎归山】
- 957 955【盗亦有道:圣勇义智仁】
- 958 956【莫卧儿内战结束】
- 959 957【通货膨胀扩张与中庸殖民】
- 960 958【沙皇】
- 961 959【羡慕啊】
- 962 960【东方圣约革命】
- 963 961【SSS级大皇帝】
- 964 962【又一个乐不思蜀的】
- 965 963【二皇子】
- 966 964【分封开拓?】
- 967 965【大家都沉默了】
- 968 966【这是井田制?】
- 969 967【为国纳妾】
- 970 968【大金矿】
- 971 969【四面皆敌】
- 972 970【躺平的苏丹】
- 973 971【外敌入侵】
- 974 972【吃掉尾巴】
- 975 973【资深流寇的战法】
- 976 974【王爷贡士和女贡士】
- 977 975【殿试与分封】
- 978 976【皇帝的新装】
- 979 977【文教政策调整】
- 980 978【军改】
- 981 979【金陵画派】
- 982 980【陛下,该修皇陵啦】
- 983 981【冠带进京和皇帝笑话】
- 984 982【三皇子的钱途】
- 985 983【印刷革命】
- 986 984【工部还有配套发明】
- 987 985【橡胶与玛雅神庙】
- 988 986【印加皇族遗脉】
- 989 987【倭将奴和扶桑姬】
- 990 988【一将功成万骨枯】
- 991 989【尼布楚】
- 992 990【划时代空袭】
- 993 991【官渡之战复刻版】
- 994 992【杀俘】
- 995 993【炸城】
- 996 994【布里亚特蒙古人】
- 997 995【漠北】
- 998 996【一鼓作气】
- 999 997【漠北都护府和北海都护府】
- 1000 998【占领北海】
- 1001 999【封王】
- 1002 1000【造反宣传家】
- 1003 1001【故国他乡】
- 1004 1002【血液净化文书】
- 1005 1003【会说汉语的墨西哥总督】
- 1006 1004【连锁反应】
- 1007 1005【大争之世】
- 1008 1006【沙俄留学生】
- 1009 1007【从留学生到乞丐】
- 1010 1008【蒸汽船】
- 1011 1009【点亮中亚地图】
- 1012 1010【又有人给皇帝送妹子】
- 1013 1011【伏尔加河与顿河大起义】
- 1014 1012【俄文版《大同集》】
- 1015 1013【沙俄军户】
- 1016 1014【关窗户】
- 1017 1015【文青可汗】
- 1018 1016【马达加斯加岛的消息】
- 1019 1017【祖国是中国】
- 1020 1018【“聪明”国王】
- 1021 1019【新广城】
- 1022 1020【晋王很近】
- 1023 1021【财政充裕】
- 1024 1022【吉别可】
- 1025 1023【阔孜少年和巴彦美人】
- 1026 1024【罐头、橡胶与发电机】
- 1027 1025【铜壳罐头】
- 1028 1026【中国的“印度公司”】
- 1029 1027【炒股的韩王】
- 1030 1028【股票经纪人】
- 1031 1029【整顿金融】
- 1032 1030【广交所之狼——郑芝龙】
- 1033 卡文
- 1034 1031【乡士与村吏】
- 1035 1032【日本锁国】
- 1036 1033【长州藩与住友家】
- 1037 1034【江户海战】
- 1038 1035【尊王讨贼】
- 1039 1036【皇帝要北海道】
- 1040 1037【女天皇与和尚太上皇】
- 1041 1038【幕府副将军】
- 1042 1039【攻城与内讧】
- 1043 1040【投降输一半】
- 1044 1041【虾夷县】
- 1045 1042【南京棚户区改造】
- 1046 1043【识字班】
- 1047 1044【西域战事】
- 1048 1045【螳臂当车】
- 1049 1046【纵马戈壁】
- 1050 1047【被踩死的国王】
- 1051 1048【李白的出生地】
- 1052 1049【葱岭回来了】
- 1053 1050【实地调查才靠谱】
- 1054 1051【大宛,大宛!】
- 1055 1052【心怀故国】
- 1056 1053【勇猛骁骑】
- 1057 1054【步兵对重骑】
- 1058 1055【连锁反应】
- 1059 1056【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
- 1060 1057【太子爷体察民情】
- 1061 1508【忆往昔】
- 1062 1059【圣人无情】
- 1063 1060【爪哇一统】
- 1064 1061【西域安定】
- 1065 1062【终章一】
- 1066 1063【终章二】
- 1067 1064【终章三】
- 1068 1065【终章四】
- 1069 1066【终章五】
- 1070 【后记一】
- 1071 【番外二】
- 1072 【番外一】
- 1073 【后记一】
- 1077 【番外五】
- 1078 【番外六】
- 1079 【番外七】
- 1080 【番外八】
- 1081 【番外九】
- 1082 【番外十】
- 1083 【番外十一·终】
- 1084 新书《北宋穿越指南》已发布
隐藏
显示工具栏
946【大同细作在搞事儿】
946【大同细作在搞事儿】
“咸镜道本非我地,而于前朝避役之民,皆归其地矣。至我世宗朝,始设六镇,而野人愿托以生焉。”
这句话,是朝鲜大臣韩亨允,在一百年前说给朝鲜国王李怿听的。
朱元璋追亡逐北的时候,高丽王朝也趁机北拓,不但攻占元朝的双城总管府,还一路打到辽金两朝的地盘。李氏朝鲜建立之后,又跨境招揽、俘虏女真南下,充实这些新占地盘(韩亨允所言野人,很多就是女真族)。
大明永乐年间,女真族的王可仁上疏:“咸州(咸兴)迤北,古为辽、金之地。”请求朱棣收回,赐给女真人繁衍生息。
朱棣没有找朝鲜索要地盘,只让朝鲜把辖内女真人送还北边。朝鲜遂派出大儒,带着《辽史》、《金史》去北京抠字眼,说史书里没有记载这些地名,可见根本不是辽金两朝的土地。
这特么就是废话,那些地名后来才取的,当然不可能出现在史书里!
双方争执不休,把朱棣搞得好烦,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另一个时空,朝鲜趁满清搬空东北人口,悄悄的继续往北边扩大边界。最终在康熙末年的时候,再次以诡辩瞎扯的形式,糊弄满清勘界大臣,完成对图们江以南土地的偷窃。
也即是说,就算到了明末清初,图们江以南某些土地都不是朝鲜的。
咸镜道,会宁城外山区。
韩起元揭竿而起,对数百朝鲜、女真族农民说:“你们可知道,‘三手米’是征来做什么的?那是几十年前倭寇入侵,朝廷征来练兵的杂税。而今,倭寇早就被赶走了,就连建州鞑子都亡了,可朝廷还在向我们征‘三手米’!大家来评评理,‘三手米’该不该征?”
“不该,不该!”数百农民咆哮大呼。
韩起元又说:“朝廷颁布大同法,按田亩折米纳税。可贪官和地主勾结,我们明明没有土地,却把赋税算在我们身上,地主有田却不缴纳田赋。大家来评评理,这田赋该不该我们来交?”
“不该,不该!”
农民变得愈发愤怒。
韩起元继续说:“会宁周边的大山,朝廷不许我们采参。我们冒死去天朝的山里采参,回来就被官府抓捕,把我们的野参通通没收。大家来评评理,贪官污吏坏不坏?”
“坏,坏,坏透了!”
“去年冬天大雪灾,今年夏天又干旱。田里收成本来就不好,地主还要加租子,农民冻死饿死无数,这还有没有道理?”
“没道理,没道理!”
“我经常去天朝的山里采参,江(图们江)北有汉人、女真人、朝鲜人,不管哪个族,日子都过得好。虽然也有旱灾、雪灾,可天朝官府一直在减免税收。百姓开垦荒地,头五年免税,十年内减税。一江之隔,我们却赋税越来越重。你们愿不愿跟我造反,从今往后做天朝的百姓?”
“愿意,愿意!”
“跟我一起喊,生为天朝民,死为天朝鬼!”
“生为天朝民,死为天朝鬼!”
“……”
韩起元不但是朝鲜农民,而且还是大同细作的下线。
大同朝廷在图们江的统治很薄弱,那里地广人稀,不但没多少汉人,就连女真人都少见。
因此,朝廷只在图们江口,移民二百建立小镇。又设了国安院分所,拢共也就几个办事员,这点人手想探查消息,就必须收买朝鲜百姓做下线。
韩起元跑去中国境内挖参被抓,国安所见他聪明伶俐,非但没有罚款,还给他钱放回去。
这厮跟大同细作接触多了,野心也渐渐膨胀,开始图谋造反,想立功变成中国人,说不定还能混个一官半职。
平安道、黄海道的朝鲜农民军,或多或少都有大同细作的影子。
这些细作,以及细作的下线,就跟中国的使臣一般,无时无刻不想着搞大事立功!
韩起元不敢直接攻打会宁城,只带着数百农民军,去攻打城北的山区乡村。他们见到地主就杀,瓜分土地和财货,队伍逐渐庞大到两千多人,周边地主吓得纷纷躲进城里,撺掇城内守军赶紧去平乱。
会宁地处中朝边界,朝鲜驻军足有三千,而且全部属于“精锐”。
郡守勒令武官出兵,浩浩荡荡向北进发。这些朝鲜官兵,还没渡过图们江支流,山里的农民军就开始转移,一路顺着河谷杀向东边,沿途地主要么被杀、要么举家逃亡。
镜城郡守得知有农民起义,也开始出兵镇压,连火速联络广兴郡官兵。
三郡官兵联合围剿,不断压缩农民军的活动空间。
韩起元麾下的农民军,把老弱病残也算上,已然膨胀到5000多人。说是农民军,更像是叫花子部队,这里的朝鲜百姓过得太惨了。
他们不敢跟朝鲜官兵打仗,一路钻山往北逃,看到地主就杀。然后……渡过图们江,来到中国境内,韩起元还派心腹去国安所汇报工作。
嗯,朝鲜三郡官兵,望着图们江毫无办法,他们可不敢去中国的地盘平乱。
韩起元顺着图们江往上游走,制作了大量木筏子,时不时的渡江劫掠。杀死地主,裹挟农民,散出小股部队打探,一旦遇到官兵,立即渡江进入中国境内。
朝鲜官兵都被气疯了,每次拼命追来,然后傻乎乎望着江面。
以此同时,庆兴郡也爆发起义。
庆兴城在图们江口的南边,这里的农民,也经常跟汉人移民接触。三郡为了平乱,大量征发民夫和粮草,让贫苦农民更加不满。
随着官兵追往西边,这里的农民也揭竿而起。在一个叫李金龙的自耕农带领下,他们沿途杀死地主,趁着庆兴城的官兵被调走,数百农民军就杀入城中,把庆兴郡城给攻占了。
李金龙不是大同细作的下线,但这家伙野心更大,号称是世宗大王后裔,闹着要杀去汉阳做国王。只要他做了国王,就免除全国十年田赋,附近的朝鲜农民纷纷来投。
此人打下庆兴城,甚至建制称王,建元裕兴,分封文武大臣。
韩起元那数千农民,一直在中朝边境反复腾挪。嘿,我到朝鲜了,嘿,我又到中国了,官兵追得已经不想再追。此时听说庆兴城沦陷,而且还有个家伙称王建制,立即扔下韩起元,火速赶去攻打庆兴城。
李金龙还想扩大地盘,主动往西边杀来,被朝鲜官兵打得狼狈而逃,一路退回庆兴城遭团团围困。
韩起元发现官兵走了,胆子愈发打起来,渡江径直杀向会宁城。
会宁城的官兵,此时正在围攻庆兴,守城的全是垃圾部队。韩起元带着叫花子农民军,竟然一战而下,自封为大同中国会宁知县。
这家伙的杀心很重,同时又军纪严明。
他将城里的房屋店铺分为三等,上等屋主格杀勿论,财货全部充公;中等屋主可以免死,但须缴纳罚款;下等屋主属于同志,一律收到义军照顾。城内的无业游民,全部编为军队,此举使得军纪迅速败坏。
由于军队抢劫事件激增,韩起元被迫停止扩张,一连杀死上百士兵,终于把风气给约束住。
他让心腹带兵守城,自己率领上万大军,一路杀死地主、裹挟农民,直奔东南边的镜城而去。
三郡官兵围攻庆兴二十余日,终于破城而入,李金龙和麾下文武,悉数被官兵杀死。这些官兵,特别是来自会宁、镜城的官兵,不顾军令开始洗劫城市,把庆兴城搞得一片狼藉,城中百姓人口几乎减半。
就在此时,南边传来消息:镜城被农民军攻破!
三郡官兵只得再次出发,并且强征更多民夫,因为这次不仅要运粮,还要运送他们抢劫来的财货。
民夫们苦不堪言,一路都在逃亡。
民夫数量不够,就沿途强征补充,官兵走到哪里就霍霍到哪里。这个消息传得飞快,陷入绝境的农民,在官兵到来之前,就拖家带口跑路,甚至有人跑去投靠韩起元。
韩起元因此得到官兵的信息,提前埋伏在河边山岭中。
咸镜道遍地大山,只有河谷和沿海能够通行。官兵上万大军(多为民夫),带着沿途抢劫的财货,拖拖拉拉杀向镜城,在渡过一条河流时被伏击。
官兵渡河仅数百人,文武官员就下令运财货,得先把他们抢来的财货运过去。
“杀!”
河流两岸的山中,数千农民军杀出。
处于半渡状态的官兵,顿时陷入绝境,朝鲜文武官员率先逃跑。一些官兵和民夫也跟着逃,与此同时,许多民夫趁机起义,撵着溃兵一路追杀。
扒下官兵的兵甲,韩起元的叫花子兵,终于有了点军队的样子。
他派偏师去攻打庆兴,自己率领上万大军,直杀向南边的明州。
在明州的南边,有一个吉州城,设有吉州都护府。
但是,吉州都护已经抽空附近军队,奉旨跑南边勤王去了。在韩起元的前方,一路城池皆兵力空虚,根本没有像样的抵抗力量。
平安道、咸镜道、黄海道,朝鲜北部遍地烽烟。
中国朝廷并没有插手其中,顶多也就大同细作,以及他们的朝鲜下线在搞事儿。但区区几个细作,以及他们的几十个下线,就能把朝鲜北部搅得天翻地覆,这说明当地的社会矛盾早就到了临界点。
这句话,是朝鲜大臣韩亨允,在一百年前说给朝鲜国王李怿听的。
朱元璋追亡逐北的时候,高丽王朝也趁机北拓,不但攻占元朝的双城总管府,还一路打到辽金两朝的地盘。李氏朝鲜建立之后,又跨境招揽、俘虏女真南下,充实这些新占地盘(韩亨允所言野人,很多就是女真族)。
大明永乐年间,女真族的王可仁上疏:“咸州(咸兴)迤北,古为辽、金之地。”请求朱棣收回,赐给女真人繁衍生息。
朱棣没有找朝鲜索要地盘,只让朝鲜把辖内女真人送还北边。朝鲜遂派出大儒,带着《辽史》、《金史》去北京抠字眼,说史书里没有记载这些地名,可见根本不是辽金两朝的土地。
这特么就是废话,那些地名后来才取的,当然不可能出现在史书里!
双方争执不休,把朱棣搞得好烦,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另一个时空,朝鲜趁满清搬空东北人口,悄悄的继续往北边扩大边界。最终在康熙末年的时候,再次以诡辩瞎扯的形式,糊弄满清勘界大臣,完成对图们江以南土地的偷窃。
也即是说,就算到了明末清初,图们江以南某些土地都不是朝鲜的。
咸镜道,会宁城外山区。
韩起元揭竿而起,对数百朝鲜、女真族农民说:“你们可知道,‘三手米’是征来做什么的?那是几十年前倭寇入侵,朝廷征来练兵的杂税。而今,倭寇早就被赶走了,就连建州鞑子都亡了,可朝廷还在向我们征‘三手米’!大家来评评理,‘三手米’该不该征?”
“不该,不该!”数百农民咆哮大呼。
韩起元又说:“朝廷颁布大同法,按田亩折米纳税。可贪官和地主勾结,我们明明没有土地,却把赋税算在我们身上,地主有田却不缴纳田赋。大家来评评理,这田赋该不该我们来交?”
“不该,不该!”
农民变得愈发愤怒。
韩起元继续说:“会宁周边的大山,朝廷不许我们采参。我们冒死去天朝的山里采参,回来就被官府抓捕,把我们的野参通通没收。大家来评评理,贪官污吏坏不坏?”
“坏,坏,坏透了!”
“去年冬天大雪灾,今年夏天又干旱。田里收成本来就不好,地主还要加租子,农民冻死饿死无数,这还有没有道理?”
“没道理,没道理!”
“我经常去天朝的山里采参,江(图们江)北有汉人、女真人、朝鲜人,不管哪个族,日子都过得好。虽然也有旱灾、雪灾,可天朝官府一直在减免税收。百姓开垦荒地,头五年免税,十年内减税。一江之隔,我们却赋税越来越重。你们愿不愿跟我造反,从今往后做天朝的百姓?”
“愿意,愿意!”
“跟我一起喊,生为天朝民,死为天朝鬼!”
“生为天朝民,死为天朝鬼!”
“……”
韩起元不但是朝鲜农民,而且还是大同细作的下线。
大同朝廷在图们江的统治很薄弱,那里地广人稀,不但没多少汉人,就连女真人都少见。
因此,朝廷只在图们江口,移民二百建立小镇。又设了国安院分所,拢共也就几个办事员,这点人手想探查消息,就必须收买朝鲜百姓做下线。
韩起元跑去中国境内挖参被抓,国安所见他聪明伶俐,非但没有罚款,还给他钱放回去。
这厮跟大同细作接触多了,野心也渐渐膨胀,开始图谋造反,想立功变成中国人,说不定还能混个一官半职。
平安道、黄海道的朝鲜农民军,或多或少都有大同细作的影子。
这些细作,以及细作的下线,就跟中国的使臣一般,无时无刻不想着搞大事立功!
韩起元不敢直接攻打会宁城,只带着数百农民军,去攻打城北的山区乡村。他们见到地主就杀,瓜分土地和财货,队伍逐渐庞大到两千多人,周边地主吓得纷纷躲进城里,撺掇城内守军赶紧去平乱。
会宁地处中朝边界,朝鲜驻军足有三千,而且全部属于“精锐”。
郡守勒令武官出兵,浩浩荡荡向北进发。这些朝鲜官兵,还没渡过图们江支流,山里的农民军就开始转移,一路顺着河谷杀向东边,沿途地主要么被杀、要么举家逃亡。
镜城郡守得知有农民起义,也开始出兵镇压,连火速联络广兴郡官兵。
三郡官兵联合围剿,不断压缩农民军的活动空间。
韩起元麾下的农民军,把老弱病残也算上,已然膨胀到5000多人。说是农民军,更像是叫花子部队,这里的朝鲜百姓过得太惨了。
他们不敢跟朝鲜官兵打仗,一路钻山往北逃,看到地主就杀。然后……渡过图们江,来到中国境内,韩起元还派心腹去国安所汇报工作。
嗯,朝鲜三郡官兵,望着图们江毫无办法,他们可不敢去中国的地盘平乱。
韩起元顺着图们江往上游走,制作了大量木筏子,时不时的渡江劫掠。杀死地主,裹挟农民,散出小股部队打探,一旦遇到官兵,立即渡江进入中国境内。
朝鲜官兵都被气疯了,每次拼命追来,然后傻乎乎望着江面。
以此同时,庆兴郡也爆发起义。
庆兴城在图们江口的南边,这里的农民,也经常跟汉人移民接触。三郡为了平乱,大量征发民夫和粮草,让贫苦农民更加不满。
随着官兵追往西边,这里的农民也揭竿而起。在一个叫李金龙的自耕农带领下,他们沿途杀死地主,趁着庆兴城的官兵被调走,数百农民军就杀入城中,把庆兴郡城给攻占了。
李金龙不是大同细作的下线,但这家伙野心更大,号称是世宗大王后裔,闹着要杀去汉阳做国王。只要他做了国王,就免除全国十年田赋,附近的朝鲜农民纷纷来投。
此人打下庆兴城,甚至建制称王,建元裕兴,分封文武大臣。
韩起元那数千农民,一直在中朝边境反复腾挪。嘿,我到朝鲜了,嘿,我又到中国了,官兵追得已经不想再追。此时听说庆兴城沦陷,而且还有个家伙称王建制,立即扔下韩起元,火速赶去攻打庆兴城。
李金龙还想扩大地盘,主动往西边杀来,被朝鲜官兵打得狼狈而逃,一路退回庆兴城遭团团围困。
韩起元发现官兵走了,胆子愈发打起来,渡江径直杀向会宁城。
会宁城的官兵,此时正在围攻庆兴,守城的全是垃圾部队。韩起元带着叫花子农民军,竟然一战而下,自封为大同中国会宁知县。
这家伙的杀心很重,同时又军纪严明。
他将城里的房屋店铺分为三等,上等屋主格杀勿论,财货全部充公;中等屋主可以免死,但须缴纳罚款;下等屋主属于同志,一律收到义军照顾。城内的无业游民,全部编为军队,此举使得军纪迅速败坏。
由于军队抢劫事件激增,韩起元被迫停止扩张,一连杀死上百士兵,终于把风气给约束住。
他让心腹带兵守城,自己率领上万大军,一路杀死地主、裹挟农民,直奔东南边的镜城而去。
三郡官兵围攻庆兴二十余日,终于破城而入,李金龙和麾下文武,悉数被官兵杀死。这些官兵,特别是来自会宁、镜城的官兵,不顾军令开始洗劫城市,把庆兴城搞得一片狼藉,城中百姓人口几乎减半。
就在此时,南边传来消息:镜城被农民军攻破!
三郡官兵只得再次出发,并且强征更多民夫,因为这次不仅要运粮,还要运送他们抢劫来的财货。
民夫们苦不堪言,一路都在逃亡。
民夫数量不够,就沿途强征补充,官兵走到哪里就霍霍到哪里。这个消息传得飞快,陷入绝境的农民,在官兵到来之前,就拖家带口跑路,甚至有人跑去投靠韩起元。
韩起元因此得到官兵的信息,提前埋伏在河边山岭中。
咸镜道遍地大山,只有河谷和沿海能够通行。官兵上万大军(多为民夫),带着沿途抢劫的财货,拖拖拉拉杀向镜城,在渡过一条河流时被伏击。
官兵渡河仅数百人,文武官员就下令运财货,得先把他们抢来的财货运过去。
“杀!”
河流两岸的山中,数千农民军杀出。
处于半渡状态的官兵,顿时陷入绝境,朝鲜文武官员率先逃跑。一些官兵和民夫也跟着逃,与此同时,许多民夫趁机起义,撵着溃兵一路追杀。
扒下官兵的兵甲,韩起元的叫花子兵,终于有了点军队的样子。
他派偏师去攻打庆兴,自己率领上万大军,直杀向南边的明州。
在明州的南边,有一个吉州城,设有吉州都护府。
但是,吉州都护已经抽空附近军队,奉旨跑南边勤王去了。在韩起元的前方,一路城池皆兵力空虚,根本没有像样的抵抗力量。
平安道、咸镜道、黄海道,朝鲜北部遍地烽烟。
中国朝廷并没有插手其中,顶多也就大同细作,以及他们的朝鲜下线在搞事儿。但区区几个细作,以及他们的几十个下线,就能把朝鲜北部搅得天翻地覆,这说明当地的社会矛盾早就到了临界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