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757 第754章:亲,玩分晋吗?(第二更)
- 758 第755章:开弓没有回头箭!
- 759 第756章:未雨绸缪
- 760 第757章:听说过自治吗?
- 761 第758章:万事俱备,回国就分晋
- 762 第759章:起雄城,大事近
- 763 第760章:汉,银河也!
- 764 第761章:一再的大动作
- 765 第762章:不可逆转了啊
- 766 第763章:侯爵?侯爵!
- 767 第764章:一帮大佬的齐聚
- 768 第765章:可算盼到这一天啦
- 769 第766章:到来的战国时代
- 770 第767章:崭新的历史篇章
- 771 第768章:奋进的周天子
- 772 第769章:必要的风险
- 773 第770章:汉氏子姓
- 774 第771章:汉家自有制度
- 775 第772章:礼崩乐坏了呀
- 776 第773章:巍巍长安
- 777 第774章:妄自尊大
- 778 第775章:稳住,不要浪!
- 779 第776章:太子带兵进京啦
- 780 第777章:天下局势的骤变
- 781 第778章:君臣和谐呀
- 782 第779章:孔丘出生啦
- 783 第780章:岂知有今日?
- 784 第781章:被提前的五国相王
- 785 第782章:带甲百万
- 786 第783章:从今以后各玩各的
- 787 第784章:汉国太子
- 788 第785章:好惨的一个人
- 789 第786章:诸侯汇聚
- 790 第787章:吴国可怜吗?
- 791 第788章:说是误会,信吗?
- 792 第789章:寡人命你们统统滚开
- 793 第790章:确认不是来搞笑的?
- 794 第791章:进位为王
- 795 第792章:远交近攻
- 796 第793章:维新之难
- 797 第794章:不混一,寡人死不瞑目
- 798 第795章:十年,需要十年!
- 799 第796章:匆匆三年
- 800 第797章:范使哭汉庭
- 801 第798章:给脸,特么不要脸!
- 802 第799章:公子被流放啦!
- 803 第800章:时不待我!
- 804 第801章:百家之医家问世
- 805 第802章:可为,可不为
- 806 第803章:经略巴蜀之始
- 807 第804章:函谷关前
- 808 第805章:结盟?那是不可能结盟的。
- 809 第806章:宇内混一,舍我其谁?
- 810 第807章:怎么才能坑到汉国?
- 811 第808章:范王匄,薨。
- 812 第809章:危若累卵
- 813 第810章:汉军威武
- 814 第811章:差距超乎想象
- 815 第812章:必有四晋归一雄心
- 816 第813章:各自的心怀鬼胎
- 817 第814章:这才是战国时代啊
- 818 第815章:汉国危矣!
- 819 第816章:不讲武德啊!
- 820 第817章: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 821 第818章:又一个退出历史舞台
- 822 第819章:都是无耻小人
- 823 第820章:大争之世,唯论强弱存亡
- 824 第821章:错综复杂的局面
- 825 第822章:大汉太子
- 826 第823章:急君父之所急
- 827 第824章:爷孙三代
- 828 第825章:痛失栋梁
- 829 第826章:一人死,多事生
- 830 第827章:三年后,东出!
- 831 第828章:汉王高义啊!
- 832 第829章:寡人真的太难了
- 833 第830章:该拿楚国怎么办?
- 834 第831章:匆匆数载
- 835 第832章:大汉的敌人们
- 836 第833章:因为他是吕政呀
- 837 第834章:公孙初领兵
- 838 第835章:大汉的好圣孙啊
- 839 第836章:父子谈心
- 840 第837章:君父太难当了!
- 841 第838章:举世瞩目
- 842 第839章:难兄难弟
- 843 第840章:殊死一搏!
- 844 第841章:汉王邀荀王会猎
- 845 第842章:不过日子了呀!
- 846 第843章:出征!出征!
- 847 第844章:风云变幻啊!
- 848 第845章:要当乌龟的中行吴
- 849 第846章:陈年往事
- 850 第847章:谁会赢呢?
- 851 第848章:王师东进中原日
- 852 第849章:大汉之强
- 853 第850章:不见血的交锋
- 854 第851章:用兵最高境界是什么?
- 855 第852章:汉王,你不讲武德!
- 856 第853章:四晋归一无可扭转
- 857 第854章:生如夏花,岂可无灿烂之日
- 858 第855章:尘埃落定
- 859 第856章:来到关键的历史时刻
- 860 第857章:果真是好儿子
- 861 第858章:布局将来
- 862 第859章:生前事,身后名
- 863 第860章:一些事在悄悄改变
- 864 第861章:爷、儿、孙
- 865 第862章:即将到来的尾声
- 866 第863章:传承有序(全书终)
- 867 后记①:未来可期
- 868 新书《我在春秋做贵族》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764章:一帮大佬的齐聚
第764章:一帮大佬的齐聚
吕武需要去一趟“洛邑”接受敕封才是侯爵,也就等于有立国的资格。
其余的人,比如士匄,一样是需要去“洛邑”把程序走完。
他们这一批获得立国资格的人,以解朔的家族实力最差,范氏则是被离间了。
这么看的话,周天子完成了对晋国的切割,还在号称晋国内部第一强大的家族范氏埋下了一颗钉子。
那个就是木秀于林的结果了,再来就是范氏的封邑离周王室的核心重镇太近,不怪周天子顺手玩了手段。
彘裘会自立吗?哪怕彘氏没有自行立国,心里肯定也会有些想法。
这个怎么说呢?没有资格就算了,获得资格就会产生患得患失的心理,很是人之常情的呀。
吕武在“魏”地巡视了半年之久,主要是亲自查勘地形,决定在哪里修建函谷关。
目前因为没有大肆砍伐的关系,水土流失方面并不严重,走哪里都能看到茂密的植被,远不是两千五百多年后一眼望去全是光秃秃黄土的景象。
面积极广的森林在当前对人们是一种禁区,进去了害怕迷路是一方面,里面的猛兽和有毒昆虫太多又是一个事实。
毒漳?这种玩意不会出现在北方,算是南方那种长期湿润气候的一种“特产”了。
吕武跑去后世三门峡那边一趟,亲眼看到了林立在河流的巨石。而这边的水流也远比其它河段湍急,行船的话几乎没机会做临时规避,必定是会撞上巨石弄得船毁人亡的。
在后世的很多先秦影视作品中,函谷关看上去就是一个高不足六米,还是一个处在两个山头中间的小关隘。
那种小是到了什么程度呢?关隘的长度不超过三十米,周边的山体也看不到什么防御工事。
其实那是挺能理解的事情,条件和经费都有限得很,真实仿造秦时的函谷关,要花多少钱啊?
历史上的函谷关究竟是个什么模样,由于没有详细的文献,规格方面只能靠猜。
吕武亲自走了一遭,不那么确定是不是找对了地方,选了一个必经之路的山谷口。
这里两道山脉拦截了去路,向西仅有一个宽度约在五六十米的山谷。
两座山脉的坡度很陡峭,人少一些还能攀爬,大军才不会去干这种事情。
比较难得是山谷口前方约百来米还有一道天然河流,它是黄河的一个分支,河面宽度约是二十米,只是水流速度看着很平缓。
另外一点,山谷口之外的地面并不平整,尤其前方还有海拔比较低的几座矮山包。
从军事角度来说,真的没有比这种地形更适合建立关隘的地方了,最为难得的是周边近百里内也就那么一个地方适合大股人马进入秦地。
阴氏将函谷关修起来,再修一条道路通向东边,和平时期的人流和货运方便,战时将关隘城门一关就是一道坚实的壁垒。
当然了,修肯定不会只在山谷口修建一座关隘就算完事。
关前怎么都要有驿馆,再来就是提供过往行人暂时休息的场所,囤放商品的仓库等等。
同时,驻军的永固式营盘不能少的吧?山体之上的工事,诸如驻兵点、烽燧等等,肯定也是不能缺的。
再来就是,山脉有一些地方存在上山的小道,要么是改造山体,不然就是修建屯兵堡垒,有太多的永固式工事需要完成了。
所以,函谷关只是主体,不管是只有耸立在山谷口的城关,还有零零散散很多的配套。
入秋之前,吕武收到了来自士匄的邀请,说是前往“虞”那边一趟。
目前“虞”是阴氏的封邑,士匄并不是进驻城内,选在“虞”附近辟耳山的山脚下。
在那边等候吕武的不止士匄,还有中行吴、解朔、彘裘和先屏、孙林父、崔杼、张老、韩起。
这样一来的话,等于是晋国有数的大人物都在那边,必定是有大事亟待商议。
吕武不可能没有在事先收到消息,除非是范氏或荀氏想搞什么幺蛾子,要不然对将要发生什么事一清二楚。
说起来,吕武一消失就是三年之久,也就是目前是春秋时代,换作是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不要说是三年,消失三天都算不得了啦。
那些在辟耳山等候吕武的人并没有携带大批人马,必要的护卫力量则是肯定要有,一个带上几百或数千,合起来总数也超过了万人。
没办法的事情,当前的贵族出门原本就会显得很是浩浩荡荡,再来是晋国的内战结束不久,太多家族失去封邑,保不准会有漏网之鱼想搞点什么,像智瑩和中行偃死于刺杀不但会是悲剧,还会成为笑话的。
吕武在一个树叶变得枯黄的时间来到辟耳山。
秋风的吹动之下,落叶和枯草随风而舞,人鼻子会闻到属于尘土的味道。
“阿武,任是清闲啊?”士匄看到吕武先是一阵“哈哈”大笑,随后讲了那么一句话。
好像还真的是那么一回事?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尽管是有督造建城的任务,比起以往还真让吕武难得有更多休息的时间。
其余人一一见礼,不免会用探寻的目光打量好久不见的吕武神态怎么样,想要看出一点点什么。
附近有属于阴氏的城邑,按照目前的规则旷野则是属于无主之地,所以吕武也就不是什么东道主。
在吕武来之前,各家分开设立营地,谈事的地点则是在辟耳山的半山腰处。
众人先是讲一些没有意义的寒暄话,少不得又会东拉西扯那么一阵子。
待在半山腰可以眺望很远的所在,只是时节进入秋季,一眼看去大片地面不是绿就是黄,看向北面那边有晋国的一座盐池,南边则是水流清澈的大河。
估计是闲谈够了,众人安静了下来,大多数人将视线落在士匄身上。
这一次见面就是由士匄提议,要讲什么事也在事前透露。
还能是什么事呢?不就是获得爵位的几个人什么时候去“洛邑”接受周天子的敕封嘛。
不能说士匄心急,获得爵位有立国的资格,换做谁都会恨不得马上飞奔“洛邑”接受封赏,再赶紧地立国享受一国之君的待遇。
士匄轻咳了几声,有那么点不好意思,又是难掩迫不及待,说道:“天子酬谢我等之功,不可怠慢啊。”
哈!
多少还留了点颜面,没有将话说得那么直白。
已经决定留在晋国的韩氏之主韩起看上去脸色平静。
获得爵位有立国资格的几个人都是神色一动。
吕武主要观察解朔和彘裘,很想看出两个人是什么想法。
也许是察觉到了吕武的观察,解朔目光移动到吕武身上。
“我仅微末之功……”解朔一边说,一边抽搐着脸颊,有惶恐,更多的是纠结,继续说道:“恐难接受天子美意。”
子爵?好吧,尽管是排行老末,但也是有立国资格的爵位。
解朔很清楚解氏有多少斤两,真的建国也会是一个不入流的诸侯国,现在并不是西周刚刚分封的时代,不要搞得第一天建国,到了第二天亡国的局面才好。
这件事情解朔私下跟吕武沟通过,不会接受周天子的封赏,也不会继续待在晋国,毅然决然选择投奔到阴氏所建立的国家。
吕武其实倾向于解氏自己建立国家,怎么都让世人看看阴氏对解氏的优渥,至于说解氏建立的国家能存在多久,有点那么不好说了。
另外一件事情,吕武已经想明白韩氏为什么选择继续待在晋国了。
韩氏能拉出约一个“军”的兵力,比起很多的诸侯国在武力上并不差劲。
在软实力方面,韩氏的总人口应该是有个三四十万,大小城池七八座,“邑”级别的约是四十左右,“邦”就很难计算了。
阴氏、范氏和荀氏脱离晋国,韩氏就会成为晋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大佬。
所以,韩氏在未来把控晋国会成为一个事实。
吕武现在就盯着韩起在看,心想:“韩起的野心一点不输于我,想要把整个晋国吞了啊。”
就是那么一个事实,等待几个家族脱离晋国,不等于晋国就没有城邑了,怎么都还会保留约两三成的城邑的。
韩氏这一波跟阴氏、范氏和荀氏脱离晋国自行立国,他们仅是那么点软硬实力怎么可能满足,留在晋国等着将整个国家都吞了才香嘛。
韩起发现吕武一直盯着自己看,心里不由很是发毛,艰难地给了一个笑脸。
吕武回给韩起一个微笑,目光转到士匄身上。
而士匄则是有点惊疑地在死死盯着解朔看。
能够获得爵位,还能立国,偏偏解朔坚决放弃了!?
这件事情会影响到范氏的谋划吗?
“为人不可知恩不报。我家有今日皆赖于阴氏,愿长随阴氏为臣。”解朔说道。
士匄露出了恍然的表情,却是扫了一眼彘裘,再将视线转到吕武那边,说道:“又是一段佳话。”
为什么有个“又”字?
这是士匄在提醒吕武,之所以吕武能当上晋国的元戎,是他让贤的呀。
吕武则是注意到士匄刚才目光停留在彘裘身上,心想:“果然,彘裘还是有点想法,就是不知道有没有明晃晃跟士匄提起。”
“诸侯可有表态?”吕武问道。
其余的人,比如士匄,一样是需要去“洛邑”把程序走完。
他们这一批获得立国资格的人,以解朔的家族实力最差,范氏则是被离间了。
这么看的话,周天子完成了对晋国的切割,还在号称晋国内部第一强大的家族范氏埋下了一颗钉子。
那个就是木秀于林的结果了,再来就是范氏的封邑离周王室的核心重镇太近,不怪周天子顺手玩了手段。
彘裘会自立吗?哪怕彘氏没有自行立国,心里肯定也会有些想法。
这个怎么说呢?没有资格就算了,获得资格就会产生患得患失的心理,很是人之常情的呀。
吕武在“魏”地巡视了半年之久,主要是亲自查勘地形,决定在哪里修建函谷关。
目前因为没有大肆砍伐的关系,水土流失方面并不严重,走哪里都能看到茂密的植被,远不是两千五百多年后一眼望去全是光秃秃黄土的景象。
面积极广的森林在当前对人们是一种禁区,进去了害怕迷路是一方面,里面的猛兽和有毒昆虫太多又是一个事实。
毒漳?这种玩意不会出现在北方,算是南方那种长期湿润气候的一种“特产”了。
吕武跑去后世三门峡那边一趟,亲眼看到了林立在河流的巨石。而这边的水流也远比其它河段湍急,行船的话几乎没机会做临时规避,必定是会撞上巨石弄得船毁人亡的。
在后世的很多先秦影视作品中,函谷关看上去就是一个高不足六米,还是一个处在两个山头中间的小关隘。
那种小是到了什么程度呢?关隘的长度不超过三十米,周边的山体也看不到什么防御工事。
其实那是挺能理解的事情,条件和经费都有限得很,真实仿造秦时的函谷关,要花多少钱啊?
历史上的函谷关究竟是个什么模样,由于没有详细的文献,规格方面只能靠猜。
吕武亲自走了一遭,不那么确定是不是找对了地方,选了一个必经之路的山谷口。
这里两道山脉拦截了去路,向西仅有一个宽度约在五六十米的山谷。
两座山脉的坡度很陡峭,人少一些还能攀爬,大军才不会去干这种事情。
比较难得是山谷口前方约百来米还有一道天然河流,它是黄河的一个分支,河面宽度约是二十米,只是水流速度看着很平缓。
另外一点,山谷口之外的地面并不平整,尤其前方还有海拔比较低的几座矮山包。
从军事角度来说,真的没有比这种地形更适合建立关隘的地方了,最为难得的是周边近百里内也就那么一个地方适合大股人马进入秦地。
阴氏将函谷关修起来,再修一条道路通向东边,和平时期的人流和货运方便,战时将关隘城门一关就是一道坚实的壁垒。
当然了,修肯定不会只在山谷口修建一座关隘就算完事。
关前怎么都要有驿馆,再来就是提供过往行人暂时休息的场所,囤放商品的仓库等等。
同时,驻军的永固式营盘不能少的吧?山体之上的工事,诸如驻兵点、烽燧等等,肯定也是不能缺的。
再来就是,山脉有一些地方存在上山的小道,要么是改造山体,不然就是修建屯兵堡垒,有太多的永固式工事需要完成了。
所以,函谷关只是主体,不管是只有耸立在山谷口的城关,还有零零散散很多的配套。
入秋之前,吕武收到了来自士匄的邀请,说是前往“虞”那边一趟。
目前“虞”是阴氏的封邑,士匄并不是进驻城内,选在“虞”附近辟耳山的山脚下。
在那边等候吕武的不止士匄,还有中行吴、解朔、彘裘和先屏、孙林父、崔杼、张老、韩起。
这样一来的话,等于是晋国有数的大人物都在那边,必定是有大事亟待商议。
吕武不可能没有在事先收到消息,除非是范氏或荀氏想搞什么幺蛾子,要不然对将要发生什么事一清二楚。
说起来,吕武一消失就是三年之久,也就是目前是春秋时代,换作是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不要说是三年,消失三天都算不得了啦。
那些在辟耳山等候吕武的人并没有携带大批人马,必要的护卫力量则是肯定要有,一个带上几百或数千,合起来总数也超过了万人。
没办法的事情,当前的贵族出门原本就会显得很是浩浩荡荡,再来是晋国的内战结束不久,太多家族失去封邑,保不准会有漏网之鱼想搞点什么,像智瑩和中行偃死于刺杀不但会是悲剧,还会成为笑话的。
吕武在一个树叶变得枯黄的时间来到辟耳山。
秋风的吹动之下,落叶和枯草随风而舞,人鼻子会闻到属于尘土的味道。
“阿武,任是清闲啊?”士匄看到吕武先是一阵“哈哈”大笑,随后讲了那么一句话。
好像还真的是那么一回事?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尽管是有督造建城的任务,比起以往还真让吕武难得有更多休息的时间。
其余人一一见礼,不免会用探寻的目光打量好久不见的吕武神态怎么样,想要看出一点点什么。
附近有属于阴氏的城邑,按照目前的规则旷野则是属于无主之地,所以吕武也就不是什么东道主。
在吕武来之前,各家分开设立营地,谈事的地点则是在辟耳山的半山腰处。
众人先是讲一些没有意义的寒暄话,少不得又会东拉西扯那么一阵子。
待在半山腰可以眺望很远的所在,只是时节进入秋季,一眼看去大片地面不是绿就是黄,看向北面那边有晋国的一座盐池,南边则是水流清澈的大河。
估计是闲谈够了,众人安静了下来,大多数人将视线落在士匄身上。
这一次见面就是由士匄提议,要讲什么事也在事前透露。
还能是什么事呢?不就是获得爵位的几个人什么时候去“洛邑”接受周天子的敕封嘛。
不能说士匄心急,获得爵位有立国的资格,换做谁都会恨不得马上飞奔“洛邑”接受封赏,再赶紧地立国享受一国之君的待遇。
士匄轻咳了几声,有那么点不好意思,又是难掩迫不及待,说道:“天子酬谢我等之功,不可怠慢啊。”
哈!
多少还留了点颜面,没有将话说得那么直白。
已经决定留在晋国的韩氏之主韩起看上去脸色平静。
获得爵位有立国资格的几个人都是神色一动。
吕武主要观察解朔和彘裘,很想看出两个人是什么想法。
也许是察觉到了吕武的观察,解朔目光移动到吕武身上。
“我仅微末之功……”解朔一边说,一边抽搐着脸颊,有惶恐,更多的是纠结,继续说道:“恐难接受天子美意。”
子爵?好吧,尽管是排行老末,但也是有立国资格的爵位。
解朔很清楚解氏有多少斤两,真的建国也会是一个不入流的诸侯国,现在并不是西周刚刚分封的时代,不要搞得第一天建国,到了第二天亡国的局面才好。
这件事情解朔私下跟吕武沟通过,不会接受周天子的封赏,也不会继续待在晋国,毅然决然选择投奔到阴氏所建立的国家。
吕武其实倾向于解氏自己建立国家,怎么都让世人看看阴氏对解氏的优渥,至于说解氏建立的国家能存在多久,有点那么不好说了。
另外一件事情,吕武已经想明白韩氏为什么选择继续待在晋国了。
韩氏能拉出约一个“军”的兵力,比起很多的诸侯国在武力上并不差劲。
在软实力方面,韩氏的总人口应该是有个三四十万,大小城池七八座,“邑”级别的约是四十左右,“邦”就很难计算了。
阴氏、范氏和荀氏脱离晋国,韩氏就会成为晋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大佬。
所以,韩氏在未来把控晋国会成为一个事实。
吕武现在就盯着韩起在看,心想:“韩起的野心一点不输于我,想要把整个晋国吞了啊。”
就是那么一个事实,等待几个家族脱离晋国,不等于晋国就没有城邑了,怎么都还会保留约两三成的城邑的。
韩氏这一波跟阴氏、范氏和荀氏脱离晋国自行立国,他们仅是那么点软硬实力怎么可能满足,留在晋国等着将整个国家都吞了才香嘛。
韩起发现吕武一直盯着自己看,心里不由很是发毛,艰难地给了一个笑脸。
吕武回给韩起一个微笑,目光转到士匄身上。
而士匄则是有点惊疑地在死死盯着解朔看。
能够获得爵位,还能立国,偏偏解朔坚决放弃了!?
这件事情会影响到范氏的谋划吗?
“为人不可知恩不报。我家有今日皆赖于阴氏,愿长随阴氏为臣。”解朔说道。
士匄露出了恍然的表情,却是扫了一眼彘裘,再将视线转到吕武那边,说道:“又是一段佳话。”
为什么有个“又”字?
这是士匄在提醒吕武,之所以吕武能当上晋国的元戎,是他让贤的呀。
吕武则是注意到士匄刚才目光停留在彘裘身上,心想:“果然,彘裘还是有点想法,就是不知道有没有明晃晃跟士匄提起。”
“诸侯可有表态?”吕武问道。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