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89 第089章 旖念
- 90 第090章 李氏之心
- 91 第091章 夜会
- 92 第092章 本是嫡女
- 93 第093章 顾钰之诺
- 94 第094章 挑衅
- 95 第095章 请他们来看戏
- 96 第096章 名传健康城
- 97 第097章 为何选我
- 98 第098章 太后用意
- 99 第099章 与太后雄辨
- 100 第100章 带你去见我父亲
- 101 第101章 袭杀
- 102 第102章 动情
- 103 第103章 查明
- 104 第104章 冶伤
- 105 第105章 定情夜
- 106 第106章 该她出手了
- 107 第107章 刺杀楼主
- 108 第108章 令众人皆惊的顾钰
- 109 第109章 舌战群雄(上)
- 110 第110章 舌战群雄(下)
- 111 第111章 验身
- 112 第112章 两个顾钰
- 113 第113章 顾钰的反击
- 114 第114章 她要的公道
- 115 第115章 质问父亲
- 116 第116章 将她交给我
- 117 第117章 被杀
- 118 第118章 谢郎之心痛
- 119 第119章 深情
- 120 第120章 顾芸受辱
- 121 第121章 谈一谈
- 122 第122章 聊聊前世
- 123 第123章 求娶
- 124 第124章 论道
- 125 第125章 前世情今世了
- 126 第126章 顾芸之心计
- 127 第127章 引诱
- 128 第128章 这个家到底是谁作主
- 129 第129章 谢郎诉衷情
- 130 第130章 顾钰的选择
- 131 第131章 刺杀
- 132 第132章 圣旨
- 133 第133章 左右夫人
- 134 第134章 封后
- 135 第135章 桓澈入宫
- 136 第136章 桓温欲逼宫?
- 137 第137章 赐婚
- 138 第138章安石出山
- 139 第139章 朝堂对决
- 140 第140章 身份之疑
- 141 第141章 沈氏醒来
- 142 第142章 楼主身份
- 143 第143章 再见虞氏
- 144 第144章 又一道圣旨
- 145 第145章 沈氏道真相
- 146 第146章 沈氏道真相(二)
- 147 第147章 虞氏真面目
- 148 第148章 刺杀的后果
- 149 第149章 一夜温情
- 150 第150章 殿上雄辨 天子用意
- 151 第151章 顾钰名动天下
- 152 第152章 来自桓澈的信
- 153 第153章 名份
- 154 第154章 楼主与桓澈的密谈(1)
- 155 第155章 楼主与桓澈的密谈(2)
- 156 第156章 楼主的坦白
- 157 第157章 谢玄到来,与楼主对峙
- 158 第158章 决战交锋
- 159 第159章 父子?选择?
- 160 第160章 与桓温和谈
- 161 第161章 顾钰的宣言,桓澈归来
- 162 第162章 他来,战!
- 163 第163章 她与他交锋
- 164 第164章 桓澈之泪
- 165 第165章 回归,谢郎之深情
- 166 第166章 审问虞氏
- 167 第167章 虞氏的招供
- 168 第168章 虞氏的招供(下)
- 169 第169章 谢郎告知身份
- 170 第170章 虞氏之死
- 171 第171章 与楼主的对战(1)
- 172 第172章 决战(2)要一个解释
- 173 第173章 承认,都来看(作者有话说)
- 174 第174章 面具落下 众人皆惊
- 175 第175章 遗言,找到凤皇
- 176 第176章 说清,沈氏最后的密秘
- 177 第177章 欲下聘
- 178 第178章 玉面修罗,剑指长安
- 179 第179章 凤止阿房,前尘梦
- 180 第180章 偷听,有孕
- 181 第181章 桓温计谋
- 182 第182章 顾芸之痛
- 183 第183章 顾冲之秘密
- 184 第184章 秘密(2)
- 185 第185章 虞氏真身份
- 186 第186章 顾悦的悔
- 187 第187章 为何会重生
- 188 第188章
- 189 第189章 及笄之礼,提亲!
- 190 第190章 故伎重施,她是谁
- 191 第191章 再次揭发
- 192 第192章 褚氏阿蓉
- 193 第193章 又要作妖
- 194 第194章 顾钰之策
- 195 第195章 做天下第一佞臣
- 196 第196章 顾七娘之死
- 197 第197章 未雨绸缪 定婚期
- 198 第198章 来相问
- 199 第199章 皇后之位,大婚
- 200 第200章 花烛
- 201 第201章 劫掠,不见
- 202 第202章 论情
- 203 第203章 他是慕容冲
- 204 第204章 解说
- 205 第205章 誓师
- 206 第206章 布局
- 207 第207章 有孕
- 208 第208章 萧护玉
- 209 第209章 阿钰,我们回家吧
- 210 第210章 言辞之魅力
- 211 第211章 说服,天下!
- 212 第212章 局变
- 213 第213章 归朝
- 214 第214章 准备揭发
- 215 第215章 重提旧事
- 216 第216章 滴血验亲
- 217 第217章 父子生隙
- 218 第218章 请她来作证
- 219 第219章 是谁
- 220 第220章 封候拜相
- 221 第221章 平反
- 222 第223章 这一巴掌的用意
- 223 第224章 得知,廷尉
- 224 第225章 再审
- 225 第226章 大白
- 226 第227章 昭雪
- 227 第228章 变法,废后
- 228 第229章 冷宫生变
- 229 第230章 夜来,弑君
- 230 第231章 宫变
- 231 第232章 他来
- 232 第233章 让天下人来公证
- 233 第234章 唯觉对不住谢郎
- 234 第235章 与桓澈的最后一次论道
- 235 第236章 发兵建康城
- 236 第237章 桓澈夺位
- 237 第238章 顾芸坦白 黄雀在后
- 238 第239章 宫中再相见
- 239 第240章 最后的决择
- 240 第241章 桓温之死
- 241 第242章 除名
- 242 第243章 请褚皇后临朝听政
- 243 终章 名士为凰
- 244 后记1
- 245 番外 凤皇的觉醒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099章 与太后雄辨
第099章 与太后雄辨
“哀家听说,桓氏庶子桓澈欲向你提亲,你对此事是何态度?”
庾太后问此话的时候,目光颇有些咄咄逼人,不得不说作为东晋第一个垂帘听政掌权的太后,庾太后身上也有属于上位者不可忽视的威压气势。
而庾太后问此话的意图也很明显,她是在试探抑或是在判断一个有可能成为她庾氏门阀之敌人的人,是拉拢还是毁灭便在顾钰所回答的一念之间。
不过停顿了一刻,顾钰便含笑答道:“不过一庶子也,太后何惧?”
太后神色立即煞变,冷笑拂袖道:“庶子耶?可龙亢桓氏便是一庶子也可欺压到我皇族天子之上,实是太过猖狂!”
听此言,顾钰便心知太后已然得知了天子微服于晋陵所遇到的一切,自然也就包括那一场宴会上桓澈关于皇权制度合理性的辩论。
“太后,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这世间本就没有什么能长久,既然你们颖川庾氏能在朝堂之上取代琅琊王氏,那么龙亢桓氏必也有取代颖川庾氏的一天。”
随着顾钰一说完,庾太后的脸色顿时一沉,面露愠愤之色,这时又听到顾钰接道,“同理,龙亢桓氏又焉能长久,盛极必衰乃常理之事,这本就是天道循环!”
看着庾太后依然皱着眉头,顾钰又施了一礼,含笑道:“太后,你所忧虑者不过是担心桓大司马行谋图废立有取代晋室之举,其庶子猖狂,何不就由得他猖狂去,有太原王氏、琅琊王氏以及陈郡谢氏等清望高门在,桓大司马断然不敢冒然行废立之举,毕竟他也需要声望支应门庭!”
听到顾钰如此一说,庾太后的神色便稍微有些缓和,不由得又再次审视了顾钰一眼,忽问道:“哀家听闻你有观星之能,莫不是真如杜道首一样能观星命、知世间人事?”
听闻杜道首三个字的顾钰便是眉头微皱,陡然想起了一件事情。
庾太后口中的杜道首便是天师道首座钱塘杜子恭,传说杜子恭其人颇通一些玄妙义理,能以巫术冶病,又能窥探天命,东土豪家及都下贵望,并事之为弟子,在各大世族尤其是以琅琊王氏为首的健康门阀士族,都对其尊敬有加,
杜子恭在世时,天师道不过是传授以《老子想尔注》为核心思想的一些秘术,说到底也就是给那些求神拜佛的人一些心里安慰,然顾钰记得,前世杜子恭去逝后,接受他衣钵的孙泰便将天师道扩大并养成一定规模的军队,最终对东晋朝廷发起了叛乱,这次叛乱也是大规模的,不仅连琅琊王氏的王凝之都死于其手,便连健康城也受到了不少的重创。
想到这个孙泰,顾钰忽然间就想到了谢玄对她说过的,那些闯进外祖家沈氏庄园的天师道信徒以及那个戴面具的黑衣首领。
有没有这种可能,那个男人便是这个孙泰?
这样一想,顾钰又摇了摇头,若从年龄上推算来看,那孙泰如今也不过是一小儿,似乎并不符合那黑衣男人颀长伟岸的魁梧身形,杜子恭就更不用说了,现在的杜子恭恐怕也是头发花白年至古稀的垂垂老者了。
思虑至及,顾钰很快又定了心神,向庾太后答道:“太后过誉,臣女如何能与海内皆闻的杜道首相提并论,臣女所谈不过时事也!”
“何为时事也?”庾太后又饶有兴趣的问,“哀家还听闻,你曾建议天子以儒道冶国,施行仁政,如今士人们皆以玄道入仕,又纷纷效仿前朝名士学老子思想无为而冶,其政何施耶?”
顾钰便道:“太后,愚常窃闻,孔圣若不知老子,决不快活,老子若不知孔,决不口口说无为而冶,此本所谓圣人所同者心,殊途同归也!”
庾太后的眼前便是一亮,又问道:“何所谓殊途同归也?”
“儒以仁为本,释以戒为本,故曰,孝悌为仁之本,老子若不知孔,不知佛,决不能以慈悲为宝,谈及道法自然,以正冶国,使民不争,此所谓万派朝宗,百川一味,殊途同归也!”
随着顾钰说完,庾太后神情更是一愣,只是怔怔的看着顾钰,许久都说不出话来。
直到空荡的显阳殿中静寂了良久,庾太后才问:“你今年多大了?”
被直接问到年龄时的顾钰便是一怔,迟疑了一瞬,方才答道:“臣女很快就满十五了!”
“十五岁及笄之龄,如此稚龄便有如此雄辨之才,顾氏阿钰果然名不虚传,诚然才女也!”
待庾太后说完,顾钰又含笑道:“多谢太后夸赞,吾常听闻甘罗十二岁拜相,项橐七岁便作孔子之师,故而臣女还不算是稚龄。”
庾太后再次愣了一愣,在沉默片刻后,忽然唤了一名宫女进来,吩咐道:“去哀家的寝房,将哀家准备好的那一只锦盒拿来,赐给这位顾十一娘!”
宫女略微一惊,竟是有些不可思议的看了顾钰一眼,方才欠身答:“诺!”转身碎步而去,进了一间挂着葱绿色帘子的寝房。
顾钰心中若有所思,这时,庾太后又问道:“哀家还听说,你想重振你外祖沈家吴兴沈氏的士族地位,是也?”
顾钰抬起头,毫不犹豫的答了声:“是!”
庾太后的目光陡地又转厉,看向她道:“你可知,你外祖父沈士居乃是兴兵作乱的判臣,复兴沈氏,你就得为你外祖父沈士居洗刷掉污名,你如何洗刷污名?”
这话问得甚是威严且隐含肃杀之气,而在这抹肃杀之气下,顾钰依旧不卑不亢道:“太后,竹林七贤阮兵步曾对嵇叔夜之子嵇仁祖说过,天地四时,犹有消息,水云星月,犹有长损,何况人乎,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寻求的道,这并不关乎君臣父子,伦理纲常,
何况,我外祖父一案不过是由别人来说,由别人来定,其真相到底如何,尚未可知。”
她话刚完,庾太后便挑起了眉峰,不禁厉喝了一声:“大胆!”
守在殿外的宫女与太监都吓得纷纷奔了进来!
“太后——”
“太后——”
众宫女太监将目光投向了顾钰,似乎就等着庾太后的一声令下,然而,气氛不过凝滞了一刻,庾太后又伸手示意他们退下。
“都下去!”
“是!”
“是!”
宫女太监们又纷纷退守各自的位置,这时庾太后又将目光投向了顾钰,但见其神色不动,一双如碧潭般的眸子幽深难测,竟是连她也感觉到一种不可轻视的高贵魄力。
庾太后微微怔神,顾钰便在这时说道:“请太后给臣女时间,臣女会想办法来证明!”
庾太后一愣,旋即失笑:“证明什么?证明你外祖父沈士居没有作乱?”
顾钰便笑着接道:“臣女只需要证明他无罪,吴兴沈氏无罪!”
庾太后沉默了下来,面对这样的顾钰竟是再也无语反驳,原本这一声斥喝不过是挫一挫她的锐气,也好让她心甘情愿的诚服为她所用,可这样的一个小姑子,竟是连她也生出一种不容侵犯之感。
不……这丫头根本就不能当作小姑子来看。
庾太后不禁心中想,这时,适才被她遣进寝宫去的宫女端着一只锦盒走了出来,先是在太后面前施了一礼,然后将锦盒呈到顾钰的面前。
“你既已快及笈,这便当作是哀家送给你的及笄之礼!”太后说道。
顾钰看了这只锦盒一眼,从宫女的眼神中,她可以判断出盒中之物若非非常名贵,便是对庾太后来说极有意义的物件。
若谈及名贵,只怕再名贵的东西对于其外祖家有江东之豪之称的她来说也不过是个小玩艺儿。
这一点,庾太后心中必然也十分清楚,那么这份赏赐又意味着什么呢?
顾钰迟疑了一刻,庾太后见她不接,又道:“怎么?十一娘是看不上我们皇家之物?”
顾钰垂首道了一声:“岂敢!”这才将宫女递过来的锦盒接到了手中。
庾太后见她收下后,仿佛心中稍安,唇角微微抿起了一抹笑,这才让顾钰退出宫去。
而顾钰在临走的时候,方才发现这偌大的显阳殿中还放置着一扇巨大的沉香木仕女屏风,在屏风的一侧可以瞥见一角青色的衣袂微微拂动!
有人?
只是一个念头,顾钰也不多想,而随着宫婢径直走出了显阳殿。
而就在她走后,那屏风后的人影果然便走了出来,这是一个衣冠楚楚非常有风华气度之人,虽年近不惑,却身姿卓然如鹤,气度不凡。
看到这个人,庾太后的神色便缓和了几分,忙问道:“二兄,你看,这小姑子如何?”
“聪慧异常,有贵命!”男人答道,然后走到了庾太后面前,“只怕心怀大志,难以驯服。”
庾太后也点了点头,又道:“阿兄,你觉不觉得她像一个人?”
“谁?”
“前朝城都王妃,也便是镇西将军谢尚之母,乐氏女乐宁朦。”
男人便是一怔,提起那位镇西将军谢尚之母,在前朝可谓是一传奇之女,传说其为阴阳家之后,通术数,知天命,得她便可得天下,然而,她嫁给城都王之后,城都王依然兵败而亡,故而打破了这样的传言,但后来这女子又嫁给了谢尚之父,陈郡谢氏便在其二人手中崛起,传至谢尚手中时,便已然为健康一等门阀士族。
男人沉吟片刻后,眼中也闪过一丝诧异之光。
“难道……这位顾十一娘并非……”
言至此,他又忽地止住了话头。
庾太后问此话的时候,目光颇有些咄咄逼人,不得不说作为东晋第一个垂帘听政掌权的太后,庾太后身上也有属于上位者不可忽视的威压气势。
而庾太后问此话的意图也很明显,她是在试探抑或是在判断一个有可能成为她庾氏门阀之敌人的人,是拉拢还是毁灭便在顾钰所回答的一念之间。
不过停顿了一刻,顾钰便含笑答道:“不过一庶子也,太后何惧?”
太后神色立即煞变,冷笑拂袖道:“庶子耶?可龙亢桓氏便是一庶子也可欺压到我皇族天子之上,实是太过猖狂!”
听此言,顾钰便心知太后已然得知了天子微服于晋陵所遇到的一切,自然也就包括那一场宴会上桓澈关于皇权制度合理性的辩论。
“太后,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这世间本就没有什么能长久,既然你们颖川庾氏能在朝堂之上取代琅琊王氏,那么龙亢桓氏必也有取代颖川庾氏的一天。”
随着顾钰一说完,庾太后的脸色顿时一沉,面露愠愤之色,这时又听到顾钰接道,“同理,龙亢桓氏又焉能长久,盛极必衰乃常理之事,这本就是天道循环!”
看着庾太后依然皱着眉头,顾钰又施了一礼,含笑道:“太后,你所忧虑者不过是担心桓大司马行谋图废立有取代晋室之举,其庶子猖狂,何不就由得他猖狂去,有太原王氏、琅琊王氏以及陈郡谢氏等清望高门在,桓大司马断然不敢冒然行废立之举,毕竟他也需要声望支应门庭!”
听到顾钰如此一说,庾太后的神色便稍微有些缓和,不由得又再次审视了顾钰一眼,忽问道:“哀家听闻你有观星之能,莫不是真如杜道首一样能观星命、知世间人事?”
听闻杜道首三个字的顾钰便是眉头微皱,陡然想起了一件事情。
庾太后口中的杜道首便是天师道首座钱塘杜子恭,传说杜子恭其人颇通一些玄妙义理,能以巫术冶病,又能窥探天命,东土豪家及都下贵望,并事之为弟子,在各大世族尤其是以琅琊王氏为首的健康门阀士族,都对其尊敬有加,
杜子恭在世时,天师道不过是传授以《老子想尔注》为核心思想的一些秘术,说到底也就是给那些求神拜佛的人一些心里安慰,然顾钰记得,前世杜子恭去逝后,接受他衣钵的孙泰便将天师道扩大并养成一定规模的军队,最终对东晋朝廷发起了叛乱,这次叛乱也是大规模的,不仅连琅琊王氏的王凝之都死于其手,便连健康城也受到了不少的重创。
想到这个孙泰,顾钰忽然间就想到了谢玄对她说过的,那些闯进外祖家沈氏庄园的天师道信徒以及那个戴面具的黑衣首领。
有没有这种可能,那个男人便是这个孙泰?
这样一想,顾钰又摇了摇头,若从年龄上推算来看,那孙泰如今也不过是一小儿,似乎并不符合那黑衣男人颀长伟岸的魁梧身形,杜子恭就更不用说了,现在的杜子恭恐怕也是头发花白年至古稀的垂垂老者了。
思虑至及,顾钰很快又定了心神,向庾太后答道:“太后过誉,臣女如何能与海内皆闻的杜道首相提并论,臣女所谈不过时事也!”
“何为时事也?”庾太后又饶有兴趣的问,“哀家还听闻,你曾建议天子以儒道冶国,施行仁政,如今士人们皆以玄道入仕,又纷纷效仿前朝名士学老子思想无为而冶,其政何施耶?”
顾钰便道:“太后,愚常窃闻,孔圣若不知老子,决不快活,老子若不知孔,决不口口说无为而冶,此本所谓圣人所同者心,殊途同归也!”
庾太后的眼前便是一亮,又问道:“何所谓殊途同归也?”
“儒以仁为本,释以戒为本,故曰,孝悌为仁之本,老子若不知孔,不知佛,决不能以慈悲为宝,谈及道法自然,以正冶国,使民不争,此所谓万派朝宗,百川一味,殊途同归也!”
随着顾钰说完,庾太后神情更是一愣,只是怔怔的看着顾钰,许久都说不出话来。
直到空荡的显阳殿中静寂了良久,庾太后才问:“你今年多大了?”
被直接问到年龄时的顾钰便是一怔,迟疑了一瞬,方才答道:“臣女很快就满十五了!”
“十五岁及笄之龄,如此稚龄便有如此雄辨之才,顾氏阿钰果然名不虚传,诚然才女也!”
待庾太后说完,顾钰又含笑道:“多谢太后夸赞,吾常听闻甘罗十二岁拜相,项橐七岁便作孔子之师,故而臣女还不算是稚龄。”
庾太后再次愣了一愣,在沉默片刻后,忽然唤了一名宫女进来,吩咐道:“去哀家的寝房,将哀家准备好的那一只锦盒拿来,赐给这位顾十一娘!”
宫女略微一惊,竟是有些不可思议的看了顾钰一眼,方才欠身答:“诺!”转身碎步而去,进了一间挂着葱绿色帘子的寝房。
顾钰心中若有所思,这时,庾太后又问道:“哀家还听说,你想重振你外祖沈家吴兴沈氏的士族地位,是也?”
顾钰抬起头,毫不犹豫的答了声:“是!”
庾太后的目光陡地又转厉,看向她道:“你可知,你外祖父沈士居乃是兴兵作乱的判臣,复兴沈氏,你就得为你外祖父沈士居洗刷掉污名,你如何洗刷污名?”
这话问得甚是威严且隐含肃杀之气,而在这抹肃杀之气下,顾钰依旧不卑不亢道:“太后,竹林七贤阮兵步曾对嵇叔夜之子嵇仁祖说过,天地四时,犹有消息,水云星月,犹有长损,何况人乎,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寻求的道,这并不关乎君臣父子,伦理纲常,
何况,我外祖父一案不过是由别人来说,由别人来定,其真相到底如何,尚未可知。”
她话刚完,庾太后便挑起了眉峰,不禁厉喝了一声:“大胆!”
守在殿外的宫女与太监都吓得纷纷奔了进来!
“太后——”
“太后——”
众宫女太监将目光投向了顾钰,似乎就等着庾太后的一声令下,然而,气氛不过凝滞了一刻,庾太后又伸手示意他们退下。
“都下去!”
“是!”
“是!”
宫女太监们又纷纷退守各自的位置,这时庾太后又将目光投向了顾钰,但见其神色不动,一双如碧潭般的眸子幽深难测,竟是连她也感觉到一种不可轻视的高贵魄力。
庾太后微微怔神,顾钰便在这时说道:“请太后给臣女时间,臣女会想办法来证明!”
庾太后一愣,旋即失笑:“证明什么?证明你外祖父沈士居没有作乱?”
顾钰便笑着接道:“臣女只需要证明他无罪,吴兴沈氏无罪!”
庾太后沉默了下来,面对这样的顾钰竟是再也无语反驳,原本这一声斥喝不过是挫一挫她的锐气,也好让她心甘情愿的诚服为她所用,可这样的一个小姑子,竟是连她也生出一种不容侵犯之感。
不……这丫头根本就不能当作小姑子来看。
庾太后不禁心中想,这时,适才被她遣进寝宫去的宫女端着一只锦盒走了出来,先是在太后面前施了一礼,然后将锦盒呈到顾钰的面前。
“你既已快及笈,这便当作是哀家送给你的及笄之礼!”太后说道。
顾钰看了这只锦盒一眼,从宫女的眼神中,她可以判断出盒中之物若非非常名贵,便是对庾太后来说极有意义的物件。
若谈及名贵,只怕再名贵的东西对于其外祖家有江东之豪之称的她来说也不过是个小玩艺儿。
这一点,庾太后心中必然也十分清楚,那么这份赏赐又意味着什么呢?
顾钰迟疑了一刻,庾太后见她不接,又道:“怎么?十一娘是看不上我们皇家之物?”
顾钰垂首道了一声:“岂敢!”这才将宫女递过来的锦盒接到了手中。
庾太后见她收下后,仿佛心中稍安,唇角微微抿起了一抹笑,这才让顾钰退出宫去。
而顾钰在临走的时候,方才发现这偌大的显阳殿中还放置着一扇巨大的沉香木仕女屏风,在屏风的一侧可以瞥见一角青色的衣袂微微拂动!
有人?
只是一个念头,顾钰也不多想,而随着宫婢径直走出了显阳殿。
而就在她走后,那屏风后的人影果然便走了出来,这是一个衣冠楚楚非常有风华气度之人,虽年近不惑,却身姿卓然如鹤,气度不凡。
看到这个人,庾太后的神色便缓和了几分,忙问道:“二兄,你看,这小姑子如何?”
“聪慧异常,有贵命!”男人答道,然后走到了庾太后面前,“只怕心怀大志,难以驯服。”
庾太后也点了点头,又道:“阿兄,你觉不觉得她像一个人?”
“谁?”
“前朝城都王妃,也便是镇西将军谢尚之母,乐氏女乐宁朦。”
男人便是一怔,提起那位镇西将军谢尚之母,在前朝可谓是一传奇之女,传说其为阴阳家之后,通术数,知天命,得她便可得天下,然而,她嫁给城都王之后,城都王依然兵败而亡,故而打破了这样的传言,但后来这女子又嫁给了谢尚之父,陈郡谢氏便在其二人手中崛起,传至谢尚手中时,便已然为健康一等门阀士族。
男人沉吟片刻后,眼中也闪过一丝诧异之光。
“难道……这位顾十一娘并非……”
言至此,他又忽地止住了话头。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