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38 237棘手问题
- 239 238雷雨狂风
- 240 239黑夜的光
- 241 240轻松降落(感谢首位盟主 黑哥1973)
- 242 241我们回家
- 243 242项目汇报
- 244 243电推技术
- 245 244出乎意料
- 246 245太空旅行
- 247 246引擎试车
- 248 247又憋大招
- 249 248赚不赚钱?
- 250 249日常、异常
- 251 250坏人来啦
- 252 251大战前夕
- 253 252杀招出手
- 254 253来势汹汹
- 255 254战况激烈
- 256 255图穷匕见
- 257 256各存心思
- 258 257股东更替(一)
- 259 258股东更替(二)
- 260 259一波刚平
- 261 260一波又起
- 262 261必须强硬
- 263 262事态升级
- 264 263好戏开始(一)
- 265 264好戏开始(二)
- 266 265好戏开始(三)
- 267 266好戏开始(四)
- 268 267按兵不动
- 269 268组团来访
- 270 269机库初探
- 271 270有了准信
- 272 271节前造势
- 273 272在家过年
- 274 273进京路上
- 275 274会谈升级
- 276 275这下稳了
- 277 276亲身上阵
- 278 277完美入轨
- 279 278成功返航
- 280 279统一思想
- 281 280全球热议
- 282 281新里程碑
- 283 282新开阵地
- 284 283必然趋势
- 285 284效果超出想象
- 286 285新品发售准备
- 287 286终于揭开帷幕
- 288 287得道者必多助
- 289 288一切只是开始
- 290 289商业之大变局(一)
- 291 290商业之大变局(二)
- 292 291商业之大变局(三)
- 293 292商业之大变局(完)
- 294 293公司需要认可
- 295 294改变人生轨迹(一)
- 296 295改变人生轨迹(二)
- 297 296改变人生轨迹(三)
- 298 297改变人生轨迹(四)
- 299 298改变人生轨迹(完)
- 300 299独乐不如众嗨
- 301 300创新中心启动
- 302 301堪称一手王炸
- 303 302格局一定要大
- 304 303赚钱不是战略
- 305 304这是我的野望
- 306 305真的壕无人性
- 307 306买块地不缺钱
- 308 307随手反转舆论
- 309 308有人喜有人愁
- 310 309对手也在进步
- 311 310战略藐视他们
- 312 311战术目标宏大
- 313 312小卡的新身份
- 314 313宏图帷幕拉开
- 315 314牵一发动全身
- 316 315圆心飞船开建
- 317 316飞船“秘密武器”
- 318 317鲲鹏号2.0要来了
- 319 318终于做了这个决定
- 320 319万事俱备不欠东风
- 321 320停下来是不可能的
- 322 321惊心动魄三十小时(1)
- 323 322惊心动魄三十小时(2)
- 324 323惊心动魄三十小时(3)
- 325 324惊心动魄三十小时(4)
- 326 325惊心动魄三十小时(5)
隐藏
显示工具栏
247又憋大招
247又憋大招
在没有互联网之前,媒体记者要找新闻,无非是两种方式,一是靠自己腿脚勤快,没事就去各种地方打探消息,挖掘素材;二是靠自己的人脉网络,容易出新闻的单位安排个通讯员或是找个内线,有点风吹草动地赶快来报。
而在互联网开始普及之后,记者们不约而同地发现,这可真是个宝贝,只要留意挖掘,有不少可写的东西。渐渐地,部分记者开始了全新的“泡”新闻工作模式——全天候泡在网上找新闻素材。
所以也别抱怨什么传统媒体日渐式微。想当初,网络新闻的来源基本就靠抄袭各家实体报刊的内容,看如今,传统媒体却动不动炒网上的剩饭。这不衰败才有鬼呢。从起初的各大论坛,再到随后的博客微博,都见证了记者扒素材的历程。而随着许多职能部门的网站公示规范化,也成了采集新闻的来源之一。
于是,在寒冷冬季的一个普通工作日,当国家工商的官网上发布了一条新的公示信息后,很快就被有心人快速传播起来,尤其在跑经济条线和科技条线的小圈子里,这条消息就像是颗深水炸_弹,把所有的圈内人都搅动起来。
公示信息的文字很简短,就是关于工商方面通过一家名为深空漫游宇航公司的注册申请,这其实还不算什么,国内在2014年就通过了第一家私人宇航公司的注册。
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这个就有点意思了,国内之前注册成功的几家私人宇航公司,创办人多是学院技术派背景,资金比较拮据,风投对这个新行业也很谨慎,目前还没有哪家拿到过比较大的投资。别说什么注册资金都是假的之类的傻话,那都是需要成本的,也是实力的一种体现。。
更有趣的则是经营范围的描述,赫然写着“外太空旅游服务、外太空科研服务、外太空环境探索”等。若不是出自正规渠道,几乎要以为是哪个三流段子手憋出来的冷笑话。
很快,这家深空漫游公司的股东方资料就被人扒出来了——无限未来公司全资控股!
媒体圈瞬间嗨了,这种放在其他公司身上都像是炒作的梗,换成这家,还真是有不少想象空间呢。无限未来公司,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凭借一系列黑科技产品,已经在国内外都立起了高科技先锋的形象。
无数申请采访的邮件和电话飞向了无限未来公司。
……
……
义东园区,每周定期的高层例会,常规的工作进度汇报完毕,陈文浩一一点评并布置了近期工作重点。放在往常,例会就已是尾声了。陈文浩对冗长会议很反感,所以公司的会一向都是精炼路线,车轱辘话场面话套话说得很少。
只是这次的会场气氛有点奇怪。众人都没有要散会的意思,反而是注意力更集中了三分,不时地往陈文浩的位置看上一眼。在座的高管或多或少都对最近公司内部的调整有所了解,改事业部架构看来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说不关心那是假的。
再说了,还有太空旅游是怎么回事,大家都抱着三分好奇心。听说正在组建的第一个事业部就和此有关。这两天,网上线下的媒体连篇累牍在报道,想不知道都难。
陈文浩扫视一圈,众人的微表情看在眼里,心里已大致有数。这段时间他发现,经过优化提升过的身体,不仅让他的思维更敏锐和清晰,就连视觉观察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比如说同样是目光匆匆扫过一处,有些人对细节的记忆会多些,有些人的记忆点会少一些,而他就像是用眼睛拍了高清图片,只要集中注意力,每个细节都能清楚地记起。
总结所有人微表情的情绪流露,还是期待的为主。虽然外界对民营宇航公司并不看好,但是公司的辉煌战绩给了大家不少底气。
媒体的报道来得比想象中早了点,他本打算等实物落地再正式宣传。不过这也说明了外界对公司的关注度。
陈文浩想了想,对内倒无所谓,就趁这个机会提前和大家展示下后续计划。
实际上,这次的计划刚开始运作就遇到了一点小麻烦:企业注册被卡住了。倒不是因为故意刁难,负责审核的工作人员也很纠结,主要是申报的经营范围不明觉厉,什么外太空旅游、科研服务、环境探索,国内从没有过类似的先例。工作人员只能是层层上报,一直捅到了总局,总局那边还特意开会讨论了一番,得益于飞船在国内外都刷出来的不少声望,最终决定是,通过!新公司的行业分类为“航天产业”!
与一般人想象的不同,国内的航天市场对于民营企业并非禁区,也没有众多监管机构设置门槛。额,其实根本原因是以前能和航天两字沾边的只有国家机构部门,技术和人才门槛就将民营企业挡在了外面,更别说就目前的技术水准,航天就是个吞金兽,还是看不到盈利模式的那种。所以,根本没有职能部门想到要管这一块,完全就一片空白。
就像是二十年前网络刚普及时,能看啪啪啪的网站到处都是,当然,以那时的网速,也就看点静态的图片。这种没人管的局面持续了三五年后,突然一下子,网络就变得纯洁可爱了,想看点不可描述东西的朋友,还得费劲翻墙啥的。额,这比喻似乎有些欠妥,但道理都那么一回事。
总之一句话,拿下了营业执照,可做的事情就多了。而且只要不出事,还暂时没人管。多好,简直是做梦都能笑醒。
接下来的时间,陈文浩就简要地将电推进系统的成果、跨大气层飞行器、太空旅行的业务,和眼前的这批高管介绍了一遍。一些新进度和发展计划,就算先期已经参与的几名高管也是首次听闻。
至于组织架构调整的事情,陈文浩说了几点原则后就没有多提,这件事情他会交给以人事部为主的联合小组去具体执行。目的只有一个,加强团队的执行力和运作效率。对公司的管理层和员工来说,调整后的个人发挥空间更大,不是坏事。
众人的注意力都被太空旅游的计划给吸引了,
有高管问出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陈总,我们的太空旅行定价多少?”
有人开了个头之后,不少人都流露出了好奇的神色,侧耳倾听。
“基础线路预计定价在5万元以内。”陈文浩说出了一个数字。
“5万美元?”有高管暗暗点头,价格很有竞争力,比起国外宇航公司的报价要便宜一半。
大家之前或多或少做过功课,对行情有所了解:国际市场上,飞到60公里高度到此一游的产品报价都在10万美元以上,而且迄今都只是接受报名,还没有真正成行的。
“是5万元人民币。”下一秒,陈文浩简单的一句话让在场者的下巴都合不拢了。
“基础套餐的内容包括超过卡门线高度后,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停留二十分钟。如果顺利的话,明年我们就可以进行试飞了。”
陈文浩的解释又惊掉一桌人的眼镜。
众人的内心是复杂的:“公司这是又憋出一个大招啊!不对,明明是绝杀!”
而在互联网开始普及之后,记者们不约而同地发现,这可真是个宝贝,只要留意挖掘,有不少可写的东西。渐渐地,部分记者开始了全新的“泡”新闻工作模式——全天候泡在网上找新闻素材。
所以也别抱怨什么传统媒体日渐式微。想当初,网络新闻的来源基本就靠抄袭各家实体报刊的内容,看如今,传统媒体却动不动炒网上的剩饭。这不衰败才有鬼呢。从起初的各大论坛,再到随后的博客微博,都见证了记者扒素材的历程。而随着许多职能部门的网站公示规范化,也成了采集新闻的来源之一。
于是,在寒冷冬季的一个普通工作日,当国家工商的官网上发布了一条新的公示信息后,很快就被有心人快速传播起来,尤其在跑经济条线和科技条线的小圈子里,这条消息就像是颗深水炸_弹,把所有的圈内人都搅动起来。
公示信息的文字很简短,就是关于工商方面通过一家名为深空漫游宇航公司的注册申请,这其实还不算什么,国内在2014年就通过了第一家私人宇航公司的注册。
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这个就有点意思了,国内之前注册成功的几家私人宇航公司,创办人多是学院技术派背景,资金比较拮据,风投对这个新行业也很谨慎,目前还没有哪家拿到过比较大的投资。别说什么注册资金都是假的之类的傻话,那都是需要成本的,也是实力的一种体现。。
更有趣的则是经营范围的描述,赫然写着“外太空旅游服务、外太空科研服务、外太空环境探索”等。若不是出自正规渠道,几乎要以为是哪个三流段子手憋出来的冷笑话。
很快,这家深空漫游公司的股东方资料就被人扒出来了——无限未来公司全资控股!
媒体圈瞬间嗨了,这种放在其他公司身上都像是炒作的梗,换成这家,还真是有不少想象空间呢。无限未来公司,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凭借一系列黑科技产品,已经在国内外都立起了高科技先锋的形象。
无数申请采访的邮件和电话飞向了无限未来公司。
……
……
义东园区,每周定期的高层例会,常规的工作进度汇报完毕,陈文浩一一点评并布置了近期工作重点。放在往常,例会就已是尾声了。陈文浩对冗长会议很反感,所以公司的会一向都是精炼路线,车轱辘话场面话套话说得很少。
只是这次的会场气氛有点奇怪。众人都没有要散会的意思,反而是注意力更集中了三分,不时地往陈文浩的位置看上一眼。在座的高管或多或少都对最近公司内部的调整有所了解,改事业部架构看来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说不关心那是假的。
再说了,还有太空旅游是怎么回事,大家都抱着三分好奇心。听说正在组建的第一个事业部就和此有关。这两天,网上线下的媒体连篇累牍在报道,想不知道都难。
陈文浩扫视一圈,众人的微表情看在眼里,心里已大致有数。这段时间他发现,经过优化提升过的身体,不仅让他的思维更敏锐和清晰,就连视觉观察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比如说同样是目光匆匆扫过一处,有些人对细节的记忆会多些,有些人的记忆点会少一些,而他就像是用眼睛拍了高清图片,只要集中注意力,每个细节都能清楚地记起。
总结所有人微表情的情绪流露,还是期待的为主。虽然外界对民营宇航公司并不看好,但是公司的辉煌战绩给了大家不少底气。
媒体的报道来得比想象中早了点,他本打算等实物落地再正式宣传。不过这也说明了外界对公司的关注度。
陈文浩想了想,对内倒无所谓,就趁这个机会提前和大家展示下后续计划。
实际上,这次的计划刚开始运作就遇到了一点小麻烦:企业注册被卡住了。倒不是因为故意刁难,负责审核的工作人员也很纠结,主要是申报的经营范围不明觉厉,什么外太空旅游、科研服务、环境探索,国内从没有过类似的先例。工作人员只能是层层上报,一直捅到了总局,总局那边还特意开会讨论了一番,得益于飞船在国内外都刷出来的不少声望,最终决定是,通过!新公司的行业分类为“航天产业”!
与一般人想象的不同,国内的航天市场对于民营企业并非禁区,也没有众多监管机构设置门槛。额,其实根本原因是以前能和航天两字沾边的只有国家机构部门,技术和人才门槛就将民营企业挡在了外面,更别说就目前的技术水准,航天就是个吞金兽,还是看不到盈利模式的那种。所以,根本没有职能部门想到要管这一块,完全就一片空白。
就像是二十年前网络刚普及时,能看啪啪啪的网站到处都是,当然,以那时的网速,也就看点静态的图片。这种没人管的局面持续了三五年后,突然一下子,网络就变得纯洁可爱了,想看点不可描述东西的朋友,还得费劲翻墙啥的。额,这比喻似乎有些欠妥,但道理都那么一回事。
总之一句话,拿下了营业执照,可做的事情就多了。而且只要不出事,还暂时没人管。多好,简直是做梦都能笑醒。
接下来的时间,陈文浩就简要地将电推进系统的成果、跨大气层飞行器、太空旅行的业务,和眼前的这批高管介绍了一遍。一些新进度和发展计划,就算先期已经参与的几名高管也是首次听闻。
至于组织架构调整的事情,陈文浩说了几点原则后就没有多提,这件事情他会交给以人事部为主的联合小组去具体执行。目的只有一个,加强团队的执行力和运作效率。对公司的管理层和员工来说,调整后的个人发挥空间更大,不是坏事。
众人的注意力都被太空旅游的计划给吸引了,
有高管问出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陈总,我们的太空旅行定价多少?”
有人开了个头之后,不少人都流露出了好奇的神色,侧耳倾听。
“基础线路预计定价在5万元以内。”陈文浩说出了一个数字。
“5万美元?”有高管暗暗点头,价格很有竞争力,比起国外宇航公司的报价要便宜一半。
大家之前或多或少做过功课,对行情有所了解:国际市场上,飞到60公里高度到此一游的产品报价都在10万美元以上,而且迄今都只是接受报名,还没有真正成行的。
“是5万元人民币。”下一秒,陈文浩简单的一句话让在场者的下巴都合不拢了。
“基础套餐的内容包括超过卡门线高度后,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停留二十分钟。如果顺利的话,明年我们就可以进行试飞了。”
陈文浩的解释又惊掉一桌人的眼镜。
众人的内心是复杂的:“公司这是又憋出一个大招啊!不对,明明是绝杀!”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