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67 第三百六十九章 攀山
- 368 第三百七十章 登城
- 369 第三百七十一章 血战
- 370 第三百七十二章 盾阵
- 371 第三百七十三章 夺城
- 372 第三百七十四章 全歼
- 373 第三百七十五章 当杀
- 374 第三百七十六章 远虑
- 375 第三百七十七章 定计
- 376 第三百七十八章 人心
- 377 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唐爸爸
- 378 第三百八十章 得道多助
- 379 第三百八十一章 献计
- 380 第三百八十二章 威武沈将军
- 381 第三百八十三章 狼烟
- 382 第三百八十四章 吐蕃将主
- 383 第三百八十五章 阵而后战
- 384 第三百八十六章 摧枯拉朽
- 385 第三百八十七章 勃律
- 386 第三百八十八章 夺寨
- 387 第三百八十九章 穷途末路
- 388 第三百九十章 败军之将
- 389 第三百九十一章 人心所向
- 390 第三百九十二章 罗马人的日记
- 391 第三百九十三章 王袍加身
- 392 第三百九十四章 愿为王师前驱
- 393 第三百九十五章 神威天将军
- 394 第三百九十六章 斩将
- 395 第三百九十七章 杀人诛心
- 396 第三百九十八章 窃国杂种
- 397 第三百九十九章 鱼朝恩
- 398 第四百章 死士营
- 399 第四百零一章 藩国主
- 400 第四百零二章 坦驹岭
- 401 第四百零三章 冰梯
- 402 第四百零四章 阿弩越城
- 403 第四百零五章 敲打
- 404 第四百零六章 神迹
- 405 第四百灵七章 忐忑的胡商
- 406 第四百零八章 妖妃
- 407 第四百零九章 大军至
- 408 第四百一十章 里应外合
- 409 第四百一十一章 夜袭
- 410 第四百一十二章 奴隶复仇
- 411 第四百一十三章 柘羯郎
- 412 第四百一十四章 视死如归
- 413 第四百一十五章 降不降
- 414 第四百一十六章 厚颜无耻
- 415 第四百一十七章 三千营
- 416 第四百一十八章 王子
- 417 第四百一十九章 五大臣
- 418 第四百二十章 老贼
- 419 第四百二十一章 烛龙
- 420 第四百二十二章 对手
- 421 第四百二十三章 试探
- 422 第四百二十四章 阵前斗
- 423 第四百二十五章 贼过河
- 424 第四百二十六章 伏击
- 425 第四百二十七章 两难
- 426 第四百二十八章 吉兆
- 427 第四百二十九章 选锋
- 428 第四百三十章 战书
- 429 第四百三十一章 决战前夜
- 430 第四百三十二章 大军出城
- 431 第四百三十三章 布阵
- 432 第四百三十四章 会面
- 433 第四百三十五章 开战
- 434 第四百三十六章 争锋
- 435 第四百三十七章 猛攻
- 436 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
- 437 第四百三十九章 战死
- 438 第四百四十章 追忆
- 439 第四百四十一章 风大
- 440 第四百四十二章 老卒
- 441 第四百四十三章 夺桥
- 442 第四百四十四章 伪装
- 443 第四百四十五章 袭营
- 444 第四百四十六章 破贼
- 445 第四百四十七章 危局
- 446 第四百四十八章 败势
- 447 第四百四十九章 破阵
- 448 第四百五十章 授首
- 449 第四百五十一章 哀伤
- 450 第四百五十二章 惨烈
- 451 第四百五十三章 安排
- 452 第四百五十四章 睥睨
- 453 第四百五十五章 野望
- 454 第四百五十六章 闲暇
- 455 第四百五十七章 刀伤
- 456 第四百五十八章 归心
- 457 第四百五十九章 仆固怀恩
- 458 第四百六十章 大喜
- 459 第四百六十一章 贺礼
- 460 第四百六十二章 郭子仪
- 461 第四百六十三章 定策
- 462 第四百六十四章 调任
- 463 第四百六十五章 锦衣
- 464 第四百六十六章 礼贤下士
- 465 第四百六十七章 胡商
- 466 第四百六十八章 胡姬
- 467 第四百六十九章 东都豪商
- 468 第四百七十章 赌坊
- 469 第四百七十一章 地头蛇
- 470 第四百七十二章 万家灯火
- 471 第四百七十三章 波诡云谲
- 472 第四百七十四章 武威张氏
- 473 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富贵
- 474 第四百七十六章 府邸
- 475 第四百七十七章 市署令
- 476 第四百七十八章 商场
- 477 第四百七十九章 帮会
- 478 第四百八十章 行会
- 479 第四百八十一章 豪强
- 480 第四百八十二章 唐奸
- 481 第四百八十三章 安氏
- 482 第四百八十四章 李白
- 483 第四百八十五章 钱能通神
- 484 第四百八十六章 旧事
- 485 第四百八十七章 风流
- 486 第四百八十八章 国语
- 487 第四百八十九章 效忠
- 488 第四百九十章 暗潮
- 489 第四百九十一章 隐忍
- 490 第四百九十二章 无题
- 491 第四百九十三章 与民同乐
- 492 第四百九十四章 戏曲
- 493 第四百九十五章 功高难封
- 494 第四百九十六章 商团
- 495 第四百九十七章 建牙开府
- 496 第四百九十八章 投奔
- 497 第四百九十九章 用间
- 498 第五百章 灯会
- 499 第五百零一章 野心
- 500 第五百零二章 气度
- 501 第五百零三章 比斗
- 502 第五百零四章 庶人
- 503 第五百零五章 痴情
- 504 第五百零六章 蹴鞠
- 505 第五百零七章 翁婿
- 506 第五百零八章 物资
- 507 第五百零九章 部落
- 508 第五百一十章 投诚
- 509 第五百一十一章 人心所向
- 510 第五百一十二章 穷途
- 511 第五百一十三章 献俘
- 512 第五百一十四章 落幕
- 513 第五百一十五章 伤兵
- 514 第五百一十六章 吐谷浑
- 515 第五百一十七章 亲从官
- 516 第五百一十八章 王子
- 517 第五百一十九章 税法
- 518 第五百二十章 烧粮
- 519 第五百二十一章 约战
- 520 第五百二十二章 强兵
- 521 第五百二十三章 吐蕃副相
- 522 第五百二十四章 蛮夷
- 523 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军
- 524 第五百二十六章 会面
- 525 第五百二十七章 歼敌
- 526 第五百二十八章 慕容
- 527 第五百二十九章 援军
- 528 第五百三十章 战起
- 529 第五百三十一章 地狱
- 530 第五百三十二章 阵
- 531 第五百三十三章 铁鹞子
- 532 第五百三十四章 神臂弩
- 533 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胜
- 534 第五百三十六章 老将
- 535 第五百三十七章 地狱
- 536 第五百三十八章 战后
- 537 第五百三十九章 京观
- 538 第五百四十章 弃城
- 539 第五百四十一章 班师
- 540 第五百四十二章 胡无人
- 541 第五百四十三章 归家
- 542 第五百四十四章 大捷
- 543 第五百四十五章 工商
- 544 第五百四十六章 胡商
- 545 第五百四十七章 西去
- 546 第五百四十八章 复国
- 547 第五百四十九章 佛道
- 548 第五百五十章 兵团
- 549 第五百五十一章 官吏
- 550 第五百五十二章 上会
- 551 第五百五十三章 丰年
- 552 第五百五十四章 剑南道
- 553 第五百五十五章 呼罗珊
- 554 第五百五十六章 辩经
- 555 第五百五十七章 弘法
- 556 第五百五十八章 法库论唐
- 557 第五百五十九章 天宝九载
- 558 第五百六十章 李林甫之死
- 559 第五百六十一章 遣唐使
- 560 第五百六十二章 神仙
- 561 第五百六十三章 河西大都护
- 562 第五百六十四章 遗族
- 563 第五百六十五章 未曾发生的战争
- 564 第五百六十六章 怛罗斯
- 565 第五百六十七章 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唐爸爸
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唐爸爸
“主君,这都是咱们在路上撞见的小勃律人,为防止大军行踪泄露,是以将他们带了回来。”
傍晚时分,何大力回来时,还抓了十来个小勃律人回来,这都是他领着程千里他们前往山岭藏身时遇上的牧民。
连云堡地处孤山,补给全靠城南二十里外的大寨供应,而吐蕃军设在山谷间的大寨附近自然都是夹在山岭间的草甸和河滩地,水草丰美,有不少小勃律的部族在其间放牧牛羊,他们需得向吐蕃人缴纳牛羊粮食,实际上便处在吐蕃人的统治下。
十来个小勃律人这时候都跪在地上,他们大都面露惊恐之色,只有两个年长的老汉反倒是满脸喜色,“敢问郎君可是大唐的将军?”
听到虽然有些生硬,但大体还是能听清楚的汉话,沈光愣了愣,随即看向那个大约年近五旬的老汉,只见这老汉不似寻常牧民那般苍老,反倒是能看出原先曾是养尊处优的富贵影子。
“老丈何人,何以懂我大唐语言?”
“大唐果是我等父国,终于派兵来救咱们小勃律人了!”
老汉亲耳听到沈光承认乃是大唐王师,忍不住热泪盈眶,自言自语间朝身边那些牧民们用土话说了起来,随后沈光和岑参李嗣业等人便见这些原本还十分畏惧惊恐的小勃律人脸上都露出惊喜神情,随后便磕头起来,口中所说的土话里依稀能听出阿耶的语音。
沈光这时候忽地想起在出征小勃律之前,他曾听封常清说过,小勃律在投靠大唐以前,曾是比各藩属国更亲近的大唐子国,所谓子国,便是说小勃律视大唐为父。
开元初年,当时的小勃律王没谨忙入长安朝贡,因为长得英武再加上又对大唐风华十分仰慕故而显得十分忠谨,是以得了圣人的青睐,将其视为假子,而没谨忙亦是以此为荣? 回到小勃律后更是请求大唐驻军于小勃律,那时圣人便在小勃律设了绥远军。
当时勃律周围诸国都是直接将小勃律视做大唐的领土,换句话说当时的小勃律和别的藩属国不同? 那是真把大唐当爸爸看的。
小勃律地处要害? 乃是吐蕃染指西域的关键? 当初大小勃律尚是勃律国时,便是吐蕃人出兵打得勃律国分做大小两部,小勃律立国以后更是时常受吐蕃侵扰? 直到没谨忙认了大唐做爸爸。
开元十年吐蕃突然出兵攻打小勃律? 夺了九座城池,没谨忙自然向大唐爸爸哭诉,随后大怒的李隆基就让北庭都护府发兵救援? 随后北庭大都护张孝嵩派遣精兵四千人兼程前往小勃律大败吐蕃? 杀死吐蕃军数万人? 夺回九座城池还于小勃律。
这次大战后? 吐蕃连续多年不敢进犯小勃律边境? 自那以后小勃律三代国王都对大唐忠心耿耿? 就连小勃律的百姓在周围诸国中都以唐人自居。直到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再次发大兵攻打小勃律,只不过这时候大唐和吐蕃之间已经全面开战,陇右河西战事激烈,大唐才没有余力救援小勃律。
只不过吐蕃虽然打下小勃律? 可小勃律国中贵族百姓都亲近大唐? 视吐蕃为仇寇? 直到开元二十八年赤德祖赞将自己的姐姐赤玛禄嫁给小勃律王苏失利? 以和亲的名义才算勉强笼络了小勃律,使其成为吐蕃属国。
也正是这次和亲,才真正激怒了李隆基? 小勃律乃是小国,大唐无力救援之下为吐蕃吞并,他可以接受,但是小勃律王娶了吐蕃公主,公开投靠吐蕃,这就让他颜面大失,要知道小勃律国和大唐乃是外藩人尽皆知的父子国关系,这也是他前后四次让安西军远征小勃律的原因所在。
想清楚这些关节后,沈光看向这些小勃律人的眼神缓和不少,看起来小勃律人还是把大唐视做宗主国的,眼前这老汉说不定还去过长安,当下自道,“某乃大唐安西大都护麾下碎叶镇守使沈光,此番大都护便是奉了圣人旨意率领大兵讨伐吐蕃逆贼,助小勃律复国,你们都起来吧!”
听到沈光的话,那老汉越发高兴,自从吐蕃人占了小勃律,他们这些地方上的士绅可谓是西望王师一年又一年,盼着大唐爸爸来解救他们于水火之中,只是这些年来只有一个个坏消息,大唐爸爸组织了三次远征结果都半道而归,一度成了吐蕃人口中的笑柄,也让他们这些亲唐的老辈人绝望不已。
可是如今大唐爸爸真的来了,老汉忍不住泪流满面,想他当年曾跟随大首领察卓那斯摩没胜去长安朝贡,也是在那里他见识了长安万国来朝的威仪和大唐的富庶繁华,学会了唐言,回到国中后也成了连云堡这边的首领。
想他原本也是过着富贵日子,有良田牧场,牛羊成群,更是深得底下部众百姓爱戴,可自从吐蕃人来了后,蛮不讲理、横征暴敛,这十多年下来连他自己都得和底下的部众一起放牧牛羊,还要应付吐蕃人的种种无理要求,那简直就不是人过的日子。
想到辛酸处,这老汉哭得越发伤心,而他这一哭,其余小勃律人也跟着哭了起来,想到吐蕃人不但抢他们的牛羊,动辄鞭打他们,还要淫辱他们的妻女,哪个不是悲从中来。
一时间看着痛哭流涕的小勃律人,沈光和身边众将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等沈光问明原委,众将听着那汉一把泪一把鼻涕地哭诉吐蕃人的暴行,都是摇头不语。
这些小勃律人固然可怜,可在沈光等人眼里却是既可怜其悲惨,又怒其不争。
“这些吐蕃人如此折辱你等,你们便不思反抗吗?”
众人里,岑参忍不住朝那自称曾在长安朝贡过的老汉问道。
“这位郎君,咱们如何不曾反抗过,可是咱们真的打不过那些吐蕃贼,而且彼辈残暴,一人抵抗,全家都要死,还要被剥皮拆骨,更何况就连大王都降了吐蕃贼,咱们又能怎么办?”
老汉惶恐地解释起来,这才让李嗣业等人脸色稍缓,这吐蕃乃是当世强国,也只比大唐弱,这些小国寡民打不过吐蕃贼倒也是应有之义。
“你们且都起来,如今王师已至,自不会再让你们身陷水深火热之中,你们且在堡中住两日,等王师击败了吐蕃贼子,再放你们归家。”
沈光想了想道,他没想到吐蕃人在小勃律这般不得人心,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将这些见过程千里所部动向的小勃律人暂时关押在堡中比较好些。
“将军不可,我等若是不能归家,族人担心之下,明日难免会去吐蕃贼那儿询问,到时候只怕会误了将军大事。”
老汉到底曾是当过首领的,他是真心盼着大唐爸爸能把那些万恶的吐蕃贼子都杀了,于是也不管会不会惹来怀疑,连忙开口说道。
傍晚时分,何大力回来时,还抓了十来个小勃律人回来,这都是他领着程千里他们前往山岭藏身时遇上的牧民。
连云堡地处孤山,补给全靠城南二十里外的大寨供应,而吐蕃军设在山谷间的大寨附近自然都是夹在山岭间的草甸和河滩地,水草丰美,有不少小勃律的部族在其间放牧牛羊,他们需得向吐蕃人缴纳牛羊粮食,实际上便处在吐蕃人的统治下。
十来个小勃律人这时候都跪在地上,他们大都面露惊恐之色,只有两个年长的老汉反倒是满脸喜色,“敢问郎君可是大唐的将军?”
听到虽然有些生硬,但大体还是能听清楚的汉话,沈光愣了愣,随即看向那个大约年近五旬的老汉,只见这老汉不似寻常牧民那般苍老,反倒是能看出原先曾是养尊处优的富贵影子。
“老丈何人,何以懂我大唐语言?”
“大唐果是我等父国,终于派兵来救咱们小勃律人了!”
老汉亲耳听到沈光承认乃是大唐王师,忍不住热泪盈眶,自言自语间朝身边那些牧民们用土话说了起来,随后沈光和岑参李嗣业等人便见这些原本还十分畏惧惊恐的小勃律人脸上都露出惊喜神情,随后便磕头起来,口中所说的土话里依稀能听出阿耶的语音。
沈光这时候忽地想起在出征小勃律之前,他曾听封常清说过,小勃律在投靠大唐以前,曾是比各藩属国更亲近的大唐子国,所谓子国,便是说小勃律视大唐为父。
开元初年,当时的小勃律王没谨忙入长安朝贡,因为长得英武再加上又对大唐风华十分仰慕故而显得十分忠谨,是以得了圣人的青睐,将其视为假子,而没谨忙亦是以此为荣? 回到小勃律后更是请求大唐驻军于小勃律,那时圣人便在小勃律设了绥远军。
当时勃律周围诸国都是直接将小勃律视做大唐的领土,换句话说当时的小勃律和别的藩属国不同? 那是真把大唐当爸爸看的。
小勃律地处要害? 乃是吐蕃染指西域的关键? 当初大小勃律尚是勃律国时,便是吐蕃人出兵打得勃律国分做大小两部,小勃律立国以后更是时常受吐蕃侵扰? 直到没谨忙认了大唐做爸爸。
开元十年吐蕃突然出兵攻打小勃律? 夺了九座城池,没谨忙自然向大唐爸爸哭诉,随后大怒的李隆基就让北庭都护府发兵救援? 随后北庭大都护张孝嵩派遣精兵四千人兼程前往小勃律大败吐蕃? 杀死吐蕃军数万人? 夺回九座城池还于小勃律。
这次大战后? 吐蕃连续多年不敢进犯小勃律边境? 自那以后小勃律三代国王都对大唐忠心耿耿? 就连小勃律的百姓在周围诸国中都以唐人自居。直到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再次发大兵攻打小勃律,只不过这时候大唐和吐蕃之间已经全面开战,陇右河西战事激烈,大唐才没有余力救援小勃律。
只不过吐蕃虽然打下小勃律? 可小勃律国中贵族百姓都亲近大唐? 视吐蕃为仇寇? 直到开元二十八年赤德祖赞将自己的姐姐赤玛禄嫁给小勃律王苏失利? 以和亲的名义才算勉强笼络了小勃律,使其成为吐蕃属国。
也正是这次和亲,才真正激怒了李隆基? 小勃律乃是小国,大唐无力救援之下为吐蕃吞并,他可以接受,但是小勃律王娶了吐蕃公主,公开投靠吐蕃,这就让他颜面大失,要知道小勃律国和大唐乃是外藩人尽皆知的父子国关系,这也是他前后四次让安西军远征小勃律的原因所在。
想清楚这些关节后,沈光看向这些小勃律人的眼神缓和不少,看起来小勃律人还是把大唐视做宗主国的,眼前这老汉说不定还去过长安,当下自道,“某乃大唐安西大都护麾下碎叶镇守使沈光,此番大都护便是奉了圣人旨意率领大兵讨伐吐蕃逆贼,助小勃律复国,你们都起来吧!”
听到沈光的话,那老汉越发高兴,自从吐蕃人占了小勃律,他们这些地方上的士绅可谓是西望王师一年又一年,盼着大唐爸爸来解救他们于水火之中,只是这些年来只有一个个坏消息,大唐爸爸组织了三次远征结果都半道而归,一度成了吐蕃人口中的笑柄,也让他们这些亲唐的老辈人绝望不已。
可是如今大唐爸爸真的来了,老汉忍不住泪流满面,想他当年曾跟随大首领察卓那斯摩没胜去长安朝贡,也是在那里他见识了长安万国来朝的威仪和大唐的富庶繁华,学会了唐言,回到国中后也成了连云堡这边的首领。
想他原本也是过着富贵日子,有良田牧场,牛羊成群,更是深得底下部众百姓爱戴,可自从吐蕃人来了后,蛮不讲理、横征暴敛,这十多年下来连他自己都得和底下的部众一起放牧牛羊,还要应付吐蕃人的种种无理要求,那简直就不是人过的日子。
想到辛酸处,这老汉哭得越发伤心,而他这一哭,其余小勃律人也跟着哭了起来,想到吐蕃人不但抢他们的牛羊,动辄鞭打他们,还要淫辱他们的妻女,哪个不是悲从中来。
一时间看着痛哭流涕的小勃律人,沈光和身边众将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等沈光问明原委,众将听着那汉一把泪一把鼻涕地哭诉吐蕃人的暴行,都是摇头不语。
这些小勃律人固然可怜,可在沈光等人眼里却是既可怜其悲惨,又怒其不争。
“这些吐蕃人如此折辱你等,你们便不思反抗吗?”
众人里,岑参忍不住朝那自称曾在长安朝贡过的老汉问道。
“这位郎君,咱们如何不曾反抗过,可是咱们真的打不过那些吐蕃贼,而且彼辈残暴,一人抵抗,全家都要死,还要被剥皮拆骨,更何况就连大王都降了吐蕃贼,咱们又能怎么办?”
老汉惶恐地解释起来,这才让李嗣业等人脸色稍缓,这吐蕃乃是当世强国,也只比大唐弱,这些小国寡民打不过吐蕃贼倒也是应有之义。
“你们且都起来,如今王师已至,自不会再让你们身陷水深火热之中,你们且在堡中住两日,等王师击败了吐蕃贼子,再放你们归家。”
沈光想了想道,他没想到吐蕃人在小勃律这般不得人心,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将这些见过程千里所部动向的小勃律人暂时关押在堡中比较好些。
“将军不可,我等若是不能归家,族人担心之下,明日难免会去吐蕃贼那儿询问,到时候只怕会误了将军大事。”
老汉到底曾是当过首领的,他是真心盼着大唐爸爸能把那些万恶的吐蕃贼子都杀了,于是也不管会不会惹来怀疑,连忙开口说道。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