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508 第三十章 揭盅(完)
- 509 第三十一章 底牌
- 510 第三十二章 落定
- 511 第三十三章 各方(一)
- 512 第三十四章 各方(二)
- 513 第三十五章 各方(三)
- 514 第三十六章 各方(四)
- 515 第三十七章 各方(五)
- 516 第三十八章 各方(六)
- 517 第三十九章 各方(完)
- 518 第四十章 求变(一)
- 519 第四十一章 求变(二)
- 520 第四十二章 求变(三)
- 521 第四十三章 求变(四)
- 522 第四十四章 求变(五)
- 523 第四十五章 求变(六)
- 524 第四十六章 渐变(一)
- 525 第四十七章 渐变(二)
- 526 第四十八章 渐变(三)
- 527 第四十九章 渐变(四)
- 528 第五十章 渐变(五)
- 529 第五十一章 渐变(六)
- 530 第五十二章 渐变(七)
- 531 第五十三章 定位
- 532 第五十四章 恣意
- 533 第五十五章 隐忧
- 534 第五十六章 藏头露尾(一)
- 535 第五十七章 藏头露尾(二)
- 536 第五十八章 藏头露尾(三)
- 537 第五十九章 藏头露尾(四)
- 538 第六十章 藏头露尾(五)
- 539 第六十一章 藏头露尾(六)
- 540 第六十二章 藏头露尾(七)
- 541 第六十三章 藏头露尾(完)
- 542 第六十四章 明修栈道(上)
- 543 第六十五章 明修栈道(中)
- 544 第六十六章 明修栈道(下)
- 545 第六十七章 暗度陈仓(上)
- 546 第六十八章 暗度陈仓(中)
- 547 第六十九章 暗度陈仓(下)
- 548 第七十章 挖坑
- 549 第七十一章 填土
- 550 第七十三章 埋人
- 551 第七十三章 虚实
- 552 第七十四章 崩坏
- 553 第七十五章 奔袭
- 554 第七十六章 抉择(上)
- 555 第七十七章 抉择(中)
- 556 第七十八章 抉择(下)
- 557 第七十九章 英德(上)
- 558 第八十章 英德(下)
- 559 第八十一章 对攻(上)
- 560 第八十二章 对攻(下)
- 561 第八十三章 突破
- 562 第八十四章 棋局(上)
- 563 第八十五章 棋局(下)
- 564 第八十六章 落子无悔(一)
- 565 第八十七章 落子无悔(二)
- 566 第八十八章 落子无悔(三)
- 567 第八十九章 落子无悔(四)
- 568 第九十章 落子无悔(五)
- 569 第九十一章 落子无悔(六)
- 570 第九十二章 落子无悔(七)
- 571 第九十三章 落子无悔(八)
- 572 第九十四章 落子无悔(九)
- 573 第九十五章 落子无悔(十)
- 574 第九十六章 落子无悔(完)
- 575 第九十七章 谜局
- 576 第九十八章 季孙之忧(一)
- 577 第九十九章 季孙之忧(二)
- 578 第一百章 季孙之忧(三)
- 579 第一百零一章 季孙之忧(四)
- 580 第一百零二章 季孙之忧(五)
- 581 第一百零三章 季孙之忧(六)
- 582 第一百零四章 季孙之忧(七)
- 583 第一百零五章 季孙之忧(八)
- 584 第一百零六章 季孙之忧(完)
- 585 第一百零七章 织雾(一)
- 586 第一百零八章 织雾(二)
- 587 第一百零九章 织雾(三)
- 588 第一百一十章 织雾(四)
- 589 第一百一十一章 织雾(五)
- 590 第一百一十二章 织雾(六)
- 591 第一百一十三章 织雾(七)
- 592 第一百一十四章 雾尽花开(一)
- 593 第一百一十五章 雾尽花开(二)
- 594 第一百一十六章 雾尽花开(三)
- 595 第一百一十七章 雾尽花开(四)
- 596 第一百一十八章 雾尽花开(五)
- 597 第一百一十九章 雾尽花开(六)
- 598 第一百二十章 雾尽花开(七)
- 599 第一百二十一章 雾尽花开(八)
- 600 第一百二十二章 雾尽花开(完)
- 601 第一章 期限
- 602 第二章 永历十一年(一)
- 603 第三章 永历十一年(二)
- 604 第四章 永历十一年(三)
- 605 第五章 永历十一年(四)
- 606 第六章 永历十一年(五)
- 607 第七章 永历十一年(六)
- 608 第八章 永历十一年(七)
- 609 第九章 永历十一年(八)
- 610 第十章 永历十一年(九)
- 611 第十一章 永历十一年(十)
- 612 第十二章 永历十一年(十一)
- 613 第十三章 永历十一年(完)
- 614 第十四章 顺治十四年(一)
- 615 第十五章 顺治十四年(二)
- 616 第十六章 顺治十四年(三)
- 617 第十七章 顺治十四年(四)
- 618 第十八章 顺治十四年(五)
- 619 第十九章 顺治十四年(完)
- 620 第二十章 窃取
- 621 第二十一章 加速(一)
- 622 第二十二章 加速(二)
- 623 第二十三章 加速(三)
- 624 第二十四章 加速(四)
- 625 第二十五章 加速(五)
- 626 第二十六章 加速(六)
- 627 第二十七章 加速(七)
- 628 第二十八章 加速(八)
- 629 第二十九章 加速(九)
- 630 第三十章 加速(十)
- 631 第三十一章 力从地起(一)
- 632 第三十二章 力从地起(二)
- 633 第三十三章 力从地起(三)
- 634 第三十四章 力从地起(四)
- 635 第三十五章 力从地起(五)
- 636 第三十六章 力从地起(六)
- 637 第三十七章 力从地起(七)
- 638 第三十八章 力从地起(八)
- 639 第三十九章 力从地起(九)
- 640 第四十章 力从地起(十)
- 641 第四十一章 力从地起(十一)
- 642 第四十二章 力从地起(十二)
- 643 第四十三章 力从地起(十三)
- 644 第四十四章 力从地起(完)
- 645 第四十五章 挤压(一)
- 646 第四十六章 挤压(二)
- 647 第四十七章 挤压(三)
- 648 第四十八章 挤压(四)
- 649 第四十九章 挤压(五)
- 650 第五十章 挤压(六)
- 651 第五十一章 挤压(七)
- 652 第五十二章 挤压(八)
- 653 第五十三章 挤压(九)
- 654 第五十四章 挤压(完)
- 655 第五十五章 起手
- 656 第五十六章 故伎重施(一)
- 657 第五十七章 故伎重施(二)
- 658 第五十八章 故伎重施(三)
- 659 第五十九章 故伎重施(四)
- 660 第六十章 故伎重施(五)
- 661 第六十一章 故伎重施(六)
- 662 第六十二章 故伎重施(七)
- 663 第六十三章 故伎重施(八)
- 664 第六十四章 故伎重施(九)
- 665 第六十五章 故伎重施(十)
- 666 第六十六章 故伎重施(十一)
- 667 第六十七章 故伎重施(完)
- 668 第六十八章 骆驼与稻草(一)
- 669 第六十九章 骆驼与稻草(二)
- 670 第七十章 骆驼与稻草(三)
- 671 第七十一章 骆驼与稻草(四)
- 672 第七十二章 骆驼与稻草(五)
- 673 第七十三章 骆驼与稻草(六)
- 674 第七十四章 骆驼与稻草(七)
- 675 第七十五章 骆驼与稻草(八)
- 676 第七十六章 骆驼与稻草(九)
- 677 第七十七章 骆驼与稻草(十)
- 678 第七十八章 骆驼与稻草(十一)
- 679 第七十九章 骆驼与稻草(十二)
- 680 第八十章 骆驼与稻草(十三)
- 681 第八十一章 骆驼与稻草(十四)
- 682 第八十二章 骆驼与稻草(十五)
- 683 第八十三章 骆驼与稻草(十六)
- 684 第八十四章 骆驼与稻草(十七)
- 685 第八十五章 骆驼与稻草(十八)
- 686 第八十六章 骆驼与稻草(十九)
- 687 第八十七章 骆驼与稻草(二十)
- 688 第八十八章 骆驼与稻草(二十一)
- 689 第八十九章 骆驼与稻草(完)
- 690 第九十章 崩塌(一)
- 691 第九十一章 崩塌(二)
- 692 第九十二章 崩塌(三)
- 693 第九十三章 崩塌(四)
- 694 第九十四章 崩塌(五)
- 695 第九十五章 崩塌(六)
- 696 第九十六章 崩塌(七)
- 697 第九十七章 崩塌(八)
- 698 第九十八章 崩塌(九)
- 699 第九十八章 崩塌(玖)
- 700 第九十九章 崩塌(十)
- 701 第一百章 崩塌(十一)
- 702 第一百零一章 崩塌(十二)
- 703 第一百零二章 崩塌(十三)
- 704 第一百零三章 崩塌(十四)
- 705 第一百零四章 崩塌(十五)
- 706 第一百零五章 崩塌(十六)
- 707 第一百零六章 崩塌(十七)
- 708 第一百零七章 崩塌(十八)
- 709 第一百零八章 崩塌(完)
- 710 第一百零九章 侠客行(一)
- 711 第一百一十章 侠客行(二)
- 712 第一百一十一章 侠客行(三)
- 713 第一百一十二章 侠客行(四)
- 714 第一百一十三章 侠客行(五)
- 715 第一百一十四章 侠客行(六)
- 716 第一百一十五章 侠客行(七)
- 717 第一百一十六章 侠客行(八)
- 718 第一百一十七章 侠客行(九)
- 719 第一百一十八章 侠客行(十)
- 720 第一百一十九章 侠客行(十一)
- 721 第一百二十章 侠客行(十二)
- 722 第一百二十一章 侠客行(十三)
- 723 第一百二十二章 侠客行(十四)
- 724 第一百二十三章 侠客行(十五)
- 725 第一百二十四章 侠客行(十六)
- 726 第一百二十五章 侠客行(十七)
- 727 第一百二十六章 侠客行(十八)
- 728 第一百二十七章 侠客行(十九)
- 729 第一百二十八章 侠客行(完)
- 730 第一百二十九章 逆臣(一)
- 731 第一百三十章 逆臣(二)
- 732 第一百三十一章 逆臣(三)
- 733 第一百三十二章 逆臣(四)
- 734 第一百三十三章 逆臣(五)
- 735 第一百三十四章 逆臣(六)
- 736 第一百三十五章 逆臣(七)
- 737 第一百三十六章 逆臣(八)
- 738 第一百三十七章 逆臣(九)
- 739 第一百三十八章 逆臣(十)
- 740 第一百三十九章 逆臣(十一)
- 741 第一百四十章 逆臣(十二)
- 742 第一百四十一章 逆臣(十三)
- 743 第一百四十二章 逆臣(十四)
- 744 第一百四十三章 逆臣(十五)
- 745 第一百四十四章 逆臣(十六)
- 746 第一百四十五章 逆臣(十七)
- 747 第一百四十六章 逆臣(十八)
- 748 第一百四十七章 逆臣(十九)
- 749 第一百四十八章 逆臣(二十)
- 750 第一百四十九章 逆臣(二十一)
- 751 第一百五十章 逆臣(二十二)
- 752 第一百五十一章 逆臣(二十三)
- 753 第一百五十二章 逆臣(二十四)
- 754 第一百五十三章 逆臣(二十五)
- 755 第一百五十四章 逆臣(二十六)
- 756 第一百五十五章 逆臣(二十七)
- 757 第一百五十六章 逆臣(二十八)
- 758 第一百五十七章 逆臣(二十九)
- 759 第一百五十八章 逆臣(三十)
- 760 第一百五十九章 逆臣(三十一)
- 761 第一百六十章 逆臣(三十二)
- 762 第一百六十一章 逆臣(三十三)
- 763 第一百六十二章 逆臣(三十四)
- 764 第一百六十三章 逆臣(三十五)
- 765 第一百六十四章 逆臣(三十六)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四十章 求变(一)
第四十章 求变(一)
六月底,陈凯接到了李定国大军抵近梧州府城的消息。具体战况和战果现在还不甚清楚,只知道大军围城,李定国是打算用他借的攻城炮队来破城。不过,对于最后的战果,陈凯还是愿意持乐观态度的,因为据说马雄已经率先转进桂林,加强那里的防御了,没了这股子中坚力量,就凭些绿营兵在那里,对上李定国估摸着也就是一群送人头儿的。
“抚军,看来对鞑子而言,广西的防御重心还是在桂林一城。梧州虽说是可以起到隔断两广的作用,但却并不是一定要确保的。”
确定了对广州的控制权,陈凯便下令将在潮州的巡抚衙门班底直接调到广州。如此,无论是对于东部的惠州府、潮州府,亦是西部的琼州府,亦或是北部的韶州府前沿,他都可以更好的做到居中策应这四个字。
巡抚衙门的官员,包括屯田道王江在内的府道一级的官员也迅速赶来,为的就是参加这一次的会议,为接下来的发展定下基调。
公示了书信,会议上周全斌说出了想法,众将亦是对此表示了认同。至于那些文官,对此倒也并不太过在意——知道的,了解李定国出兵,陈凯和粤西文官集团都是要出一些粮草作为供给的,这都是应有之义;不知道,那就更只是当听个段子,仅此而已。
当下的战局,其实从永历六年的大反攻开始,明清之间就已经进入到了战略对峙阶段——于湖广战场,在周家铺之战前,明军甚至还保有了一定的进攻态势,只是那一战兵败之后,就只能暂且以确保贵州门户以及蚕食清军地盘为目的了。
接下来,自然是李定国对广东的两次征伐,托陈凯的手贱,新会之战有了一个全新的结局。永历八年,这个看似平平无奇的年份里,明军创下了比之永历六年的大反攻收益更大的佳绩,一扫周家铺之战和肇庆之战的颓势,就连刚刚完结的常德之战也没能为清军挽回太多,无非是减少了一定的损失罢了。
战略对峙的现状已经形成,清廷暂且没有太多力量对明军进行攻伐,明军这边也同样需要缓上一口气儿来。是故,当下的主旋律对于双方而言都是恢复二字,就如同是两头受伤的野兽在对视着的同时舔舐着各自的伤口,等到伤口愈合了,就再度扑上来撕咬。
“湖广是这样的,南赣和江西也是如此,还有浙江,鞑子一口气丢了两个省,总要缓口气儿的。现在,关键就是看哪一方先把这口气儿缓过来的。”
从实力来看,无疑是清廷更胜一筹——控制大半个中国,且江浙这样最富庶的所在皆在囊中,自身的组织力、控制力也都还在巅峰状态。相较他们的对手,明廷则是仅仅控制了五个省的地盘,刚刚收复的两个还残破不堪的,而且最重要的在于明廷现在控制在一个实力最强的藩镇的手中,还有其他藩镇在侧,根本没办法攥成一个拳头。
陈凯在广东的努力已经向世人证明了两根手指头远比一根手指头对清廷更有破坏力。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因为以着清廷当下的强大实力,更因为猪队友,总会把大好局面弄得搞得一塌糊涂。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必须做出更多的努力,拥有更加强悍的实力才能真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积累数载,方有这几年的连番爆发,陈凯从来没有觉得他的选择有什么问题,因为这些年的敌我力量对比造成了当前的情状,而他则是依据大势,从夹缝中寻找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一步步的直到拥有在局部改变力量对比的实力。这,无疑是需要时间的。
到了现在的程度,已经不需要像之前那般了,但是敌我力量对比依旧差距很大,想要更大的胜算,亦是需要更多的实力才行。
“我部现在控制广东一省的四个半府的地盘,另外国姓那里也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对福建的收复。地盘,就那么大,盟友方面,可以合作,但不能指望。说到底,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个道理是没有错处的。”
陈凯的话说得分明,在场的文武基本上都是在陈凯麾下多年的人物,对于陈凯的大局观都很是钦佩。
从军事的角度上去看,郑氏集团在广东的部队已经控制了韶州府的中部和南部地区,与清军对峙于梅岭,有了这个作为前沿,广东最大的威胁方向就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保护。但是,军事防御上的问题依旧存在,前些时日,连州那边传来消息,说是当地的抗清武装倒向了清廷,原本在那里坐镇的明军将领马宝的部队被当地武装排挤得无法立足,于是乎就在前些时日,马宝所部兵马南下清远,现在正在清远那边进行休整。倒是其人,却巴巴的赶到了广州,而陈凯也没有少了对他的拉拢,连这一次的会议也特别安排了其人参加。
指着地图,陈凯讲解起了当前的军事防御态势。提及马宝,便自然而然的看向了李建捷,因为历史上马宝在被洪承畴的幕僚廖文英挤出连山地区后是率部西进,投了那孙可望的。但是,这一遭马宝却南下了,除了西去不如南下安全以外,其中也少不了看着李建捷在他身边混得风生水起,才会有了这么个心思。因为马宝在被排挤出连山地区后便派人到广州来寻李建捷,通过了李建捷的关系才与陈凯正式搭上了话。
“安定伯,连山地区的情况,你是最了解的,在此与诸君谈谈。”
“末将遵命。”
点了名,闻着起身。粗鄙不文,虎虎生风,这是给人的第一印象,但是瞧那恭敬的态度,却显然是个对力量有一定认识的存在,从第一次与陈凯见面时,这个流寇出身的武将就从来没有显示过哪怕一丝一毫的对于文官的轻视。
透过历史,陈凯很清楚眼前的这个武将在未来会成为三藩之乱时期吴三桂阵营内部数得上号的猛将,有勇有谋,很是难缠。如今有几分成色,还很难说,但这起码是个值得期待的潜力股。
此间,陈凯问及,马宝便针对当前连州一带的形势作出了讲解和分析。据他所说,当年清军杀入广东,粤西的不少武装都分崩离析,包括他的情况也很是不好。但是两年后的永历六年,他借着李定国席卷广西的东风,他通过长期的经营与连州、连山、阳山地区的瑶民武装实现联手,大败当地清军,活捉清连阳副将茅生蕙、游击马泗汗、守备白守富等人,并且率部进入湖广。直到李定国被孙可望排挤到了广西,他就再度返回连山地区,一直到这一次长沙幕府完成了对当地瑶民武装的拉拢。
一番话说下来,甚有条理,马宝显然早已有所准备,但若非是真的明白,也未必能够做到这般。
陈凯对此点了点头,在场的文武们亦是听得明白,这连州地区,除了明清以外还有第三方势力,那就是当地的瑶民武装。
瑶民是九黎之一,中国本土的原生少数民族,自古至今,从来都是以民风彪悍著称。动辄起兵反抗,再远的不提,暴元立国九十余载,瑶民起义竟多达四十余次;明时的广西大藤峡瑶民起义从洪武年间开始,隔个几十年就要闹一次,两广总督的设立与他们有关,就连阳明先生王守仁也曾被调派来镇压;等到了清朝,就更是热闹了,独立抗清不说,还先后和太平天国以及同盟会合作,不光是与清廷作对,还要与西方殖民者为难,就没有消停过的时候。
当前的情况,瑶民武装大多是反清的,但是在连州地区,长沙幕府却取得了策反的成功。至于原因很是简单,瑶民抗清,与汉人、黎民的激烈反抗原因其实都差不多,首先就是一个剃发易服没办法接受。而洪承畴那边,对于少数民族的剃发易服并不强求,甚至上疏清廷进行豁免。有了这一点作为基础,合作便并非彻底不可能了。
“早知道这老狗难对付,看来还是太笼统了。”
关于连州地区沦陷的问题,陈凯在马宝抵达时就已经从其口中得到了这样的答案,此间无非是说给其他人的。此间马宝侃侃而谈,说到最后,却是大大咧咧的表示那里虽说是重新姓了清的,但是对于广东的威胁却远逊于其他地区,倒也不需要太过担忧云云。
这并非是照顾自身颜面的解释,在场众人多是人精,哪里听不明白——那里是第三方势力存在,而非清廷实控,不谈洪承畴有没有余力到广东战场与其决战,就算是想要从那里大举过境,只怕那些地头蛇也未必能够答应。
“连州地区还是要派人监控的,另外本官决定调整广东北部地区的防御部署。命令,左提督柯宸枢率部进驻清远县城,以为韶州府后劲。韶州府还是以总镇萧拱宸为首,负责前敌指挥。至于安定伯所部,即日起南下广州,进行整编。”
陈凯要将马宝的部队如李建捷所部那般实现实控,此间马宝亦是干净利落的做出了无条件接受的表态。是不是真的无条件,这一点暂且可以不谈,因为马宝当下的态度,显然是这位李成栋麾下的悍将已经与陈凯达成了默契。于其他人,自然也就一笑了之了。
“李建捷、郝尚久、马宝,李成栋当年留下来的遗产现在已经有一半落入我的手里了。剩下的,张月、郭登第、李光恩,好像还有些,或许也可以派人去谈谈看。”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陈凯很清楚马宝的投效还是在于李建捷和郝尚久,他来到陈凯这边,可以通过老关系与这二位抱团取暖,远比带着少量的部队去投奔还不知道心思的孙可望要强。而对于马宝,陈凯也表示了会将其所部进行扩编,一个两千人的战兵镇自不待提,郑氏集团那边的相关福利也少不了,监营、监纪进驻,也是照着郝尚久那般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对于陈凯的命令,必须无条件的服从,亦如李建捷和郝尚久那般。
在郑氏集团之中,陈凯很清楚他现在的地位早已是众所认同的二号人物了。但是,郑氏集团的首领从来都是姓郑的,郑成功是有嫡长子在,他在日后接替郑成功成为郑氏集团领袖就始终存在着未知数。尤其是在于,郑经那小子,对他是存在着畏惧的情况下,他就更需要一些比之郑氏集团,更加愿意服从于他的人物,以策万全。
政治斗争从来都不是温情脉脉的,陈凯不打算制造内讧,但也从来不是什么好欺负的。甚至,如果有人真的挡在他的面前,他也会毫不犹豫的将其碾在车轮之下。当年的郑芝莞、当年的施琅,皆是如此。
“军事防御方面,粤北以柯帅和萧帅为首,本官居中策应。其他各处,陈侯爷、郝侯爷、张伯爷、杜总兵、蔡副将、聂副将等分据各处要点,负责陆上防御;林侯爷、周侯爷、江总兵、洪总兵负责海上防御。这些,都是已经安排妥当的。只是军无粮则散,现在更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军需粮草的供应、税赋的征收以及民生恢复的问题。”
此言既出,巡抚衙门的大堂内当即便是一片窃窃私语之声。在场的文武除了马宝这个新附之人以外,都是久在郑氏集团旗下的,对于郑氏集团的自身情况都很是了解。
当下,郑氏集团的首领郑成功和二号人物陈凯分别负责福建和广东的地盘。福建不谈,只说广东的这四个半府,潮州、琼州的底子比较好,惠州和广州东部的兵祸不大,也能看得过去,但是广州西部在去年已经彻底打烂了,经济上反倒是个包袱。
除此之外,郑氏集团在粤海征收牌饷,这是陈凯当年封锁尚耿二藩时就已经定下的,与闽海是一般无二的。香港确实是在他的掌控之中,海陆两部明军以及当地的官员也都是以他马首是瞻,但是牌饷的银子却是要上交集团的。
如此算来,收支方面,田税、丁银、赋役、盐课、渔课、商税等方面陈凯是可以指望的,但是牌饷实际上就是郑氏集团收取的海赋,市舶的银子是不要想了,最多也就是指望广东贸易商社能够多赚点儿钱,以为补贴。而他需要花费的方面,最大头的军饷军粮,上次在南澳见面时郑成功表示可以承担各镇的,但是地方驻军的要陈凯自己解决,另外军粮方面,广东要对福建进行贴补——不谈那个不是产粮省,历来都是向周遭各省购买的问题,只说陈凯去年把福建折腾得那个样子,粮食贴补也是少不了的。
除此之外,潮州、琼州的各项官营企业,比如制造局、铁矿、冶炼厂什么的都是花费巨大的。各府县的官吏俸禄,这方面也是少不了的。再有李定国所部的供给和援助,得到了广州,陈凯肯定要比粤西文官集团出得更多才是。再有些其他方面的开销,比如陈凯正在进行或是准备开始的那些折腾,算来算去,好像最后的结果是赤字的,数额还不怎么小。
“还好,做一个正常的文官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
“抚军,看来对鞑子而言,广西的防御重心还是在桂林一城。梧州虽说是可以起到隔断两广的作用,但却并不是一定要确保的。”
确定了对广州的控制权,陈凯便下令将在潮州的巡抚衙门班底直接调到广州。如此,无论是对于东部的惠州府、潮州府,亦是西部的琼州府,亦或是北部的韶州府前沿,他都可以更好的做到居中策应这四个字。
巡抚衙门的官员,包括屯田道王江在内的府道一级的官员也迅速赶来,为的就是参加这一次的会议,为接下来的发展定下基调。
公示了书信,会议上周全斌说出了想法,众将亦是对此表示了认同。至于那些文官,对此倒也并不太过在意——知道的,了解李定国出兵,陈凯和粤西文官集团都是要出一些粮草作为供给的,这都是应有之义;不知道,那就更只是当听个段子,仅此而已。
当下的战局,其实从永历六年的大反攻开始,明清之间就已经进入到了战略对峙阶段——于湖广战场,在周家铺之战前,明军甚至还保有了一定的进攻态势,只是那一战兵败之后,就只能暂且以确保贵州门户以及蚕食清军地盘为目的了。
接下来,自然是李定国对广东的两次征伐,托陈凯的手贱,新会之战有了一个全新的结局。永历八年,这个看似平平无奇的年份里,明军创下了比之永历六年的大反攻收益更大的佳绩,一扫周家铺之战和肇庆之战的颓势,就连刚刚完结的常德之战也没能为清军挽回太多,无非是减少了一定的损失罢了。
战略对峙的现状已经形成,清廷暂且没有太多力量对明军进行攻伐,明军这边也同样需要缓上一口气儿来。是故,当下的主旋律对于双方而言都是恢复二字,就如同是两头受伤的野兽在对视着的同时舔舐着各自的伤口,等到伤口愈合了,就再度扑上来撕咬。
“湖广是这样的,南赣和江西也是如此,还有浙江,鞑子一口气丢了两个省,总要缓口气儿的。现在,关键就是看哪一方先把这口气儿缓过来的。”
从实力来看,无疑是清廷更胜一筹——控制大半个中国,且江浙这样最富庶的所在皆在囊中,自身的组织力、控制力也都还在巅峰状态。相较他们的对手,明廷则是仅仅控制了五个省的地盘,刚刚收复的两个还残破不堪的,而且最重要的在于明廷现在控制在一个实力最强的藩镇的手中,还有其他藩镇在侧,根本没办法攥成一个拳头。
陈凯在广东的努力已经向世人证明了两根手指头远比一根手指头对清廷更有破坏力。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因为以着清廷当下的强大实力,更因为猪队友,总会把大好局面弄得搞得一塌糊涂。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必须做出更多的努力,拥有更加强悍的实力才能真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积累数载,方有这几年的连番爆发,陈凯从来没有觉得他的选择有什么问题,因为这些年的敌我力量对比造成了当前的情状,而他则是依据大势,从夹缝中寻找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一步步的直到拥有在局部改变力量对比的实力。这,无疑是需要时间的。
到了现在的程度,已经不需要像之前那般了,但是敌我力量对比依旧差距很大,想要更大的胜算,亦是需要更多的实力才行。
“我部现在控制广东一省的四个半府的地盘,另外国姓那里也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对福建的收复。地盘,就那么大,盟友方面,可以合作,但不能指望。说到底,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个道理是没有错处的。”
陈凯的话说得分明,在场的文武基本上都是在陈凯麾下多年的人物,对于陈凯的大局观都很是钦佩。
从军事的角度上去看,郑氏集团在广东的部队已经控制了韶州府的中部和南部地区,与清军对峙于梅岭,有了这个作为前沿,广东最大的威胁方向就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保护。但是,军事防御上的问题依旧存在,前些时日,连州那边传来消息,说是当地的抗清武装倒向了清廷,原本在那里坐镇的明军将领马宝的部队被当地武装排挤得无法立足,于是乎就在前些时日,马宝所部兵马南下清远,现在正在清远那边进行休整。倒是其人,却巴巴的赶到了广州,而陈凯也没有少了对他的拉拢,连这一次的会议也特别安排了其人参加。
指着地图,陈凯讲解起了当前的军事防御态势。提及马宝,便自然而然的看向了李建捷,因为历史上马宝在被洪承畴的幕僚廖文英挤出连山地区后是率部西进,投了那孙可望的。但是,这一遭马宝却南下了,除了西去不如南下安全以外,其中也少不了看着李建捷在他身边混得风生水起,才会有了这么个心思。因为马宝在被排挤出连山地区后便派人到广州来寻李建捷,通过了李建捷的关系才与陈凯正式搭上了话。
“安定伯,连山地区的情况,你是最了解的,在此与诸君谈谈。”
“末将遵命。”
点了名,闻着起身。粗鄙不文,虎虎生风,这是给人的第一印象,但是瞧那恭敬的态度,却显然是个对力量有一定认识的存在,从第一次与陈凯见面时,这个流寇出身的武将就从来没有显示过哪怕一丝一毫的对于文官的轻视。
透过历史,陈凯很清楚眼前的这个武将在未来会成为三藩之乱时期吴三桂阵营内部数得上号的猛将,有勇有谋,很是难缠。如今有几分成色,还很难说,但这起码是个值得期待的潜力股。
此间,陈凯问及,马宝便针对当前连州一带的形势作出了讲解和分析。据他所说,当年清军杀入广东,粤西的不少武装都分崩离析,包括他的情况也很是不好。但是两年后的永历六年,他借着李定国席卷广西的东风,他通过长期的经营与连州、连山、阳山地区的瑶民武装实现联手,大败当地清军,活捉清连阳副将茅生蕙、游击马泗汗、守备白守富等人,并且率部进入湖广。直到李定国被孙可望排挤到了广西,他就再度返回连山地区,一直到这一次长沙幕府完成了对当地瑶民武装的拉拢。
一番话说下来,甚有条理,马宝显然早已有所准备,但若非是真的明白,也未必能够做到这般。
陈凯对此点了点头,在场的文武们亦是听得明白,这连州地区,除了明清以外还有第三方势力,那就是当地的瑶民武装。
瑶民是九黎之一,中国本土的原生少数民族,自古至今,从来都是以民风彪悍著称。动辄起兵反抗,再远的不提,暴元立国九十余载,瑶民起义竟多达四十余次;明时的广西大藤峡瑶民起义从洪武年间开始,隔个几十年就要闹一次,两广总督的设立与他们有关,就连阳明先生王守仁也曾被调派来镇压;等到了清朝,就更是热闹了,独立抗清不说,还先后和太平天国以及同盟会合作,不光是与清廷作对,还要与西方殖民者为难,就没有消停过的时候。
当前的情况,瑶民武装大多是反清的,但是在连州地区,长沙幕府却取得了策反的成功。至于原因很是简单,瑶民抗清,与汉人、黎民的激烈反抗原因其实都差不多,首先就是一个剃发易服没办法接受。而洪承畴那边,对于少数民族的剃发易服并不强求,甚至上疏清廷进行豁免。有了这一点作为基础,合作便并非彻底不可能了。
“早知道这老狗难对付,看来还是太笼统了。”
关于连州地区沦陷的问题,陈凯在马宝抵达时就已经从其口中得到了这样的答案,此间无非是说给其他人的。此间马宝侃侃而谈,说到最后,却是大大咧咧的表示那里虽说是重新姓了清的,但是对于广东的威胁却远逊于其他地区,倒也不需要太过担忧云云。
这并非是照顾自身颜面的解释,在场众人多是人精,哪里听不明白——那里是第三方势力存在,而非清廷实控,不谈洪承畴有没有余力到广东战场与其决战,就算是想要从那里大举过境,只怕那些地头蛇也未必能够答应。
“连州地区还是要派人监控的,另外本官决定调整广东北部地区的防御部署。命令,左提督柯宸枢率部进驻清远县城,以为韶州府后劲。韶州府还是以总镇萧拱宸为首,负责前敌指挥。至于安定伯所部,即日起南下广州,进行整编。”
陈凯要将马宝的部队如李建捷所部那般实现实控,此间马宝亦是干净利落的做出了无条件接受的表态。是不是真的无条件,这一点暂且可以不谈,因为马宝当下的态度,显然是这位李成栋麾下的悍将已经与陈凯达成了默契。于其他人,自然也就一笑了之了。
“李建捷、郝尚久、马宝,李成栋当年留下来的遗产现在已经有一半落入我的手里了。剩下的,张月、郭登第、李光恩,好像还有些,或许也可以派人去谈谈看。”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陈凯很清楚马宝的投效还是在于李建捷和郝尚久,他来到陈凯这边,可以通过老关系与这二位抱团取暖,远比带着少量的部队去投奔还不知道心思的孙可望要强。而对于马宝,陈凯也表示了会将其所部进行扩编,一个两千人的战兵镇自不待提,郑氏集团那边的相关福利也少不了,监营、监纪进驻,也是照着郝尚久那般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对于陈凯的命令,必须无条件的服从,亦如李建捷和郝尚久那般。
在郑氏集团之中,陈凯很清楚他现在的地位早已是众所认同的二号人物了。但是,郑氏集团的首领从来都是姓郑的,郑成功是有嫡长子在,他在日后接替郑成功成为郑氏集团领袖就始终存在着未知数。尤其是在于,郑经那小子,对他是存在着畏惧的情况下,他就更需要一些比之郑氏集团,更加愿意服从于他的人物,以策万全。
政治斗争从来都不是温情脉脉的,陈凯不打算制造内讧,但也从来不是什么好欺负的。甚至,如果有人真的挡在他的面前,他也会毫不犹豫的将其碾在车轮之下。当年的郑芝莞、当年的施琅,皆是如此。
“军事防御方面,粤北以柯帅和萧帅为首,本官居中策应。其他各处,陈侯爷、郝侯爷、张伯爷、杜总兵、蔡副将、聂副将等分据各处要点,负责陆上防御;林侯爷、周侯爷、江总兵、洪总兵负责海上防御。这些,都是已经安排妥当的。只是军无粮则散,现在更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军需粮草的供应、税赋的征收以及民生恢复的问题。”
此言既出,巡抚衙门的大堂内当即便是一片窃窃私语之声。在场的文武除了马宝这个新附之人以外,都是久在郑氏集团旗下的,对于郑氏集团的自身情况都很是了解。
当下,郑氏集团的首领郑成功和二号人物陈凯分别负责福建和广东的地盘。福建不谈,只说广东的这四个半府,潮州、琼州的底子比较好,惠州和广州东部的兵祸不大,也能看得过去,但是广州西部在去年已经彻底打烂了,经济上反倒是个包袱。
除此之外,郑氏集团在粤海征收牌饷,这是陈凯当年封锁尚耿二藩时就已经定下的,与闽海是一般无二的。香港确实是在他的掌控之中,海陆两部明军以及当地的官员也都是以他马首是瞻,但是牌饷的银子却是要上交集团的。
如此算来,收支方面,田税、丁银、赋役、盐课、渔课、商税等方面陈凯是可以指望的,但是牌饷实际上就是郑氏集团收取的海赋,市舶的银子是不要想了,最多也就是指望广东贸易商社能够多赚点儿钱,以为补贴。而他需要花费的方面,最大头的军饷军粮,上次在南澳见面时郑成功表示可以承担各镇的,但是地方驻军的要陈凯自己解决,另外军粮方面,广东要对福建进行贴补——不谈那个不是产粮省,历来都是向周遭各省购买的问题,只说陈凯去年把福建折腾得那个样子,粮食贴补也是少不了的。
除此之外,潮州、琼州的各项官营企业,比如制造局、铁矿、冶炼厂什么的都是花费巨大的。各府县的官吏俸禄,这方面也是少不了的。再有李定国所部的供给和援助,得到了广州,陈凯肯定要比粤西文官集团出得更多才是。再有些其他方面的开销,比如陈凯正在进行或是准备开始的那些折腾,算来算去,好像最后的结果是赤字的,数额还不怎么小。
“还好,做一个正常的文官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