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9 第六十九章 打听
- 70 第七十章 新旧
- 71 第七十一章 解疑
- 72 第七十二章 背锅
- 73 第七十三章 古兄
- 74 第七十四章 巧合
- 75 第七十五章 再遇
- 76 第七十六章 掉坑
- 77 第七十七章 问名
- 78 第七十八章 陷阱
- 79 第七十九章 迥异
- 80 第八十章 舒恒
- 81 第八十一章 循序
- 82 第八十二章 疏忽
- 83 第八十三章 窥伺
- 84 第八十四章 枯燥
- 85 第八十五章 猥琐
- 86 第八十六章 晦涩
- 87 第八十七章 试探
- 88 第八十八章 开蒙
- 89 第八十九章 为何
- 90 第九十章 听闻
- 91 第九十一章 探病
- 92 第九十二章 后悔
- 93 第九十三章 齐聚
- 94 第九十四章 反驳
- 95 第九十五章 主意
- 96 第九十六章 情圣
- 97 第九十七章 毒誓
- 98 第九十八章 喜丧
- 99 第九十九章 寻访
- 100 第一百章 撞上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重逢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好玩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反感
- 104 第一百零四章 争执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颜面
- 106 第一百零六章 洗白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去意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发泄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微妙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清风饭
- 111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知道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闭门羹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苦黄连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有趣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泥瓦匠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半瓢水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轻离别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去屋空
- 119 第一百一十九章 吃闷亏
- 120 第一百二十章 占便宜
- 121 第一百二十一章 有毛病
- 122 第一百二十二章 很特殊
- 123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实际
- 124 第一百二十四章 春又来
- 125 第一百二十五章 想好了
- 126 第一百二十六章 不好了
- 127 第一百二十七章 说说话
- 128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个‘人’
- 129 第一百二十九章 遇同乡
- 130 说点儿什么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七十九章 迥异
第七十九章 迥异
“哦?”
从他的话语里,韦团儿咂摸出了不少有意思的东西——原来这里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规矩,相反还挺开化的,会鼓励女子多识字多念书,张扬个性。此外,这里也没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道理,大姑娘和小媳妇们出行时貌似都挺自由的,不会被老古董们指指点点。而对于男女大防,这里亦没有看得很严重,男女之间可以进行正常的学术交流、人情来往,不会被人用唾沫星子淹死。
这个所谓的大周,似乎和大唐的风气有些相像啊!
“苏家小郎君,我现在就有不懂的问题想要请教你。”
念及于此,韦团儿猛地抬起头来,说道。
“问吧。”
难得见她有如此配合自己的时候,他不禁呆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道。
“我很少有机会出门,却很想知道外面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就只好在祖父读书时旁听,顺带了解一二。而祖父他收藏了一整册的《大周纪年》,里头的内容是最齐全的,可我听他读过几次,老觉得内容太难懂了,弄不大明白,你能简单的跟我说一下么?”
反正她凭自己的能力是消化不了那些大部头的,所以干脆就把他当翻译机来用了。
她相信他能胜任这一项工作。
因为他虽然是自恋了点儿,脸皮厚了点儿,但观他的谈吐,看他的思维,的确是比同龄的小孩子要早慧很多,说是小神童也不算夸张,加之他自小接触的就是之乎者也,想必是很容易就通读了史书,理解了其中的含义。
“好啊。”
他果然是自信满满的应道:“你眼光不错,其实那册书是很有意思的,但为了简洁精炼就格外的惜字如金,因此便牺牲了它的趣味。不如……我换一种方式来给你解读好了,包你一听就明白。”
池塘边,树荫下。
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从前,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嗯……也就是大家打成一片,很热闹的意思。然后,太原的李氏大族里出了个力挽狂澜的人,据说他出生时天有异象,有七色祥云在屋顶上缭绕不散,令人啧啧称奇。而他的长相也与常人不同,体有三乳……咳咳,身高八尺,雄壮威武,总之是一个奇男子无疑。他的妻子也不是普通人,据说刚出娘胎,头发就长过了颈项,三岁时头发就已经长到脚踝了,六七岁时就能发表政见,完全打破了头发长见识短的老话。她爹娘觉得此女不凡,不愿意随便将她许人,就在门屏上画了孔雀,让有意求亲的人各射两箭,谁能射中孔雀的双眼,就把她许配给谁,然则前后去了百来人,都未能射中,直到他的出现,才打破了这一僵局……”
他果然是讲的生动有趣,比干巴巴的原文精彩多了。
“雀屏中选?”
韦团儿一面折服于他的机智,一面低声念叨道。
这个情节她隐约有些印象,似是在哪个三流古装电视剧里看到过的,演的是当初唐高祖李渊在迎娶窦皇后前,面对的便是岳家的这一出考验。
莫非这个大周朝真的是历史上的唐朝?
“而他们的次子,竟是比他们两个的经历加起来还要传奇,据说他是生而不惊之人,冷静无比。他方才四岁,就有书生飘然而至,对他爹说“公在相法,贵人也,然必有贵子。”,见到他以后,又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几冠,必能济世安民。”,语毕飘然而去,他爹恐书生再向旁人泄露天机,就派人出去追杀,但书生却杳无踪影,如同神迹。他爹惊惧不已,乃采其语,取名为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
没错了,这就是唐朝!
“后玄武门事变,世民登基,国泰民安,海清河晏……”
嗯,然后武才人就该上位了。
“太宗曰:吴王恪英果类我。后废掉太子李治,传位于恪。”
咦,武才人呢?
“也就是如今的圣人了。”
喂,女皇陛下呢?
“那个……”
韦团儿终是忍不住插嘴道:“好端端的,为何要废掉太子呢?”
还有,太子的家属武女士到底上哪儿去了?
“小孩子家家的,不要问这么多。”
他的脸忽然红了红,“那是……大人的事,说出来不怎么妥当。”
“说嘛,说嘛!求你了!”
韦团儿此刻正是满腹疑问,哪受得了他这样吊自己的胃口?
“呃……”
他的脸更红了,如小媳妇一样羞答答的捏着衣角,半晌后方道:“太子与他的庶母武氏很好,好过头了,被捉了……然后被废了。”
“啊?”
是被抓奸在床了吗?
韦团儿很想这么问一句的,但见他脸红得快烧起来了,只得住了嘴,同时在心里感叹古代的性教育可真是超前,连几岁的小男孩都知道那啥啥是不好在人前说的河蟹话题了。
另外,武女士的落马过程,可真是……河蟹,充满了令群众喜闻乐见的元素。难不成历史的进程就是从这里发生了转变,成为和唐朝走向迥异的大周朝了?
“我跟你说说别的吧。”
他清了清嗓子,努力使自己的脸色变得自然了一些,转移话题道:“我去过长安,也去过鄢陵,吃过很多本地没有的美食,其中有一样叫做罂鹅笼驴,是将肥美的鲜鹅事先用草木灰洗净了肠胃,再塞进笼子中,在下面燃起炭火,上面放一个盛满调味汁的盆子,然后鹅很快就会感到口渴,便会探头去喝调味汁,一直到被炭火烤熟才算完,而驴子也是一样的处理方法……还有一种脱脂肥羊,做法是当着一只小羊的面杀掉其他的羊,把它活活吓疯了,多余的脂肪便会全散到肉里,端的是美味无比。”
哪里美味了?
这分明是残忍好不好?
韦团儿嘴角一抽,暗暗吐槽道。
“创造罂鹅笼驴这一菜式的,是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他们在吃喝一道上极有造诣,于妇人保养上也很有一套,深受长安贵妇的追捧。”
他继续说道。
从他的话语里,韦团儿咂摸出了不少有意思的东西——原来这里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规矩,相反还挺开化的,会鼓励女子多识字多念书,张扬个性。此外,这里也没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道理,大姑娘和小媳妇们出行时貌似都挺自由的,不会被老古董们指指点点。而对于男女大防,这里亦没有看得很严重,男女之间可以进行正常的学术交流、人情来往,不会被人用唾沫星子淹死。
这个所谓的大周,似乎和大唐的风气有些相像啊!
“苏家小郎君,我现在就有不懂的问题想要请教你。”
念及于此,韦团儿猛地抬起头来,说道。
“问吧。”
难得见她有如此配合自己的时候,他不禁呆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道。
“我很少有机会出门,却很想知道外面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就只好在祖父读书时旁听,顺带了解一二。而祖父他收藏了一整册的《大周纪年》,里头的内容是最齐全的,可我听他读过几次,老觉得内容太难懂了,弄不大明白,你能简单的跟我说一下么?”
反正她凭自己的能力是消化不了那些大部头的,所以干脆就把他当翻译机来用了。
她相信他能胜任这一项工作。
因为他虽然是自恋了点儿,脸皮厚了点儿,但观他的谈吐,看他的思维,的确是比同龄的小孩子要早慧很多,说是小神童也不算夸张,加之他自小接触的就是之乎者也,想必是很容易就通读了史书,理解了其中的含义。
“好啊。”
他果然是自信满满的应道:“你眼光不错,其实那册书是很有意思的,但为了简洁精炼就格外的惜字如金,因此便牺牲了它的趣味。不如……我换一种方式来给你解读好了,包你一听就明白。”
池塘边,树荫下。
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从前,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嗯……也就是大家打成一片,很热闹的意思。然后,太原的李氏大族里出了个力挽狂澜的人,据说他出生时天有异象,有七色祥云在屋顶上缭绕不散,令人啧啧称奇。而他的长相也与常人不同,体有三乳……咳咳,身高八尺,雄壮威武,总之是一个奇男子无疑。他的妻子也不是普通人,据说刚出娘胎,头发就长过了颈项,三岁时头发就已经长到脚踝了,六七岁时就能发表政见,完全打破了头发长见识短的老话。她爹娘觉得此女不凡,不愿意随便将她许人,就在门屏上画了孔雀,让有意求亲的人各射两箭,谁能射中孔雀的双眼,就把她许配给谁,然则前后去了百来人,都未能射中,直到他的出现,才打破了这一僵局……”
他果然是讲的生动有趣,比干巴巴的原文精彩多了。
“雀屏中选?”
韦团儿一面折服于他的机智,一面低声念叨道。
这个情节她隐约有些印象,似是在哪个三流古装电视剧里看到过的,演的是当初唐高祖李渊在迎娶窦皇后前,面对的便是岳家的这一出考验。
莫非这个大周朝真的是历史上的唐朝?
“而他们的次子,竟是比他们两个的经历加起来还要传奇,据说他是生而不惊之人,冷静无比。他方才四岁,就有书生飘然而至,对他爹说“公在相法,贵人也,然必有贵子。”,见到他以后,又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几冠,必能济世安民。”,语毕飘然而去,他爹恐书生再向旁人泄露天机,就派人出去追杀,但书生却杳无踪影,如同神迹。他爹惊惧不已,乃采其语,取名为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
没错了,这就是唐朝!
“后玄武门事变,世民登基,国泰民安,海清河晏……”
嗯,然后武才人就该上位了。
“太宗曰:吴王恪英果类我。后废掉太子李治,传位于恪。”
咦,武才人呢?
“也就是如今的圣人了。”
喂,女皇陛下呢?
“那个……”
韦团儿终是忍不住插嘴道:“好端端的,为何要废掉太子呢?”
还有,太子的家属武女士到底上哪儿去了?
“小孩子家家的,不要问这么多。”
他的脸忽然红了红,“那是……大人的事,说出来不怎么妥当。”
“说嘛,说嘛!求你了!”
韦团儿此刻正是满腹疑问,哪受得了他这样吊自己的胃口?
“呃……”
他的脸更红了,如小媳妇一样羞答答的捏着衣角,半晌后方道:“太子与他的庶母武氏很好,好过头了,被捉了……然后被废了。”
“啊?”
是被抓奸在床了吗?
韦团儿很想这么问一句的,但见他脸红得快烧起来了,只得住了嘴,同时在心里感叹古代的性教育可真是超前,连几岁的小男孩都知道那啥啥是不好在人前说的河蟹话题了。
另外,武女士的落马过程,可真是……河蟹,充满了令群众喜闻乐见的元素。难不成历史的进程就是从这里发生了转变,成为和唐朝走向迥异的大周朝了?
“我跟你说说别的吧。”
他清了清嗓子,努力使自己的脸色变得自然了一些,转移话题道:“我去过长安,也去过鄢陵,吃过很多本地没有的美食,其中有一样叫做罂鹅笼驴,是将肥美的鲜鹅事先用草木灰洗净了肠胃,再塞进笼子中,在下面燃起炭火,上面放一个盛满调味汁的盆子,然后鹅很快就会感到口渴,便会探头去喝调味汁,一直到被炭火烤熟才算完,而驴子也是一样的处理方法……还有一种脱脂肥羊,做法是当着一只小羊的面杀掉其他的羊,把它活活吓疯了,多余的脂肪便会全散到肉里,端的是美味无比。”
哪里美味了?
这分明是残忍好不好?
韦团儿嘴角一抽,暗暗吐槽道。
“创造罂鹅笼驴这一菜式的,是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他们在吃喝一道上极有造诣,于妇人保养上也很有一套,深受长安贵妇的追捧。”
他继续说道。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