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84 第84章 土特产
- 85 第85章 初到扬州,准备出货
- 86 第86章 少爷说了
- 87 第87章 这位壮士
- 88 第88章父慈子孝
- 89 第89章颜真卿和刘柱
- 90 第90章 《方竹》
- 91 第91章 又见王胖子
- 92 第92章 富商王辉
- 93 第93章 结怨成仇,王见王
- 94 第94章 就是卖个新鲜
- 95 第95章 茶圣毁茶之由来
- 96 第96章 终于求出来了
- 97 第97章 连环套
- 98 第98章 杨门女将
- 99 第99章 咱家立个规矩啊
- 100 第100章 扬州业务培训
- 101 第101章 旅游系统的傻子和优秀工作者
- 102 第102章 阏伯台
- 103 第103章 八关斋
- 104 第104章 英雄何解?
- 105 第105章 假冒参军
- 106 第106章 假的真不了
- 107 第107章 真的假不了
- 108 第108章 喝问
- 109 第109章 请功否
- 110 第110章 英雄碑
- 111 第111章 怎么办?
- 112 第112章 花钱顶罪?做梦!
- 113 第113章 无官有罪,有官事发(第三更)
- 114 第114章 今时不同于往日
- 115 第115章 巴鲁
- 116 第116章 老夫人和小女孩
- 117 第117章 仆固
- 118 第118章 仆固怀恩
- 119 第119章 仆固老太太
- 120 第120章 奇了怪了
- 121 第121章 大唐佘太君
- 122 第122章 守选
- 123 第123章 大唐版碰瓷
- 124 第124章 徐三二三事
- 125 第125章 白捡一个媳妇儿,还多一个小舅子
- 126 第126章 外卖徐小哥
- 127 第127章 颜老爷子
- 128 第128章 小人
- 129 第129章 暴怒的王魁
- 130 第130章 到底是谁始乱终弃
- 131 第131章 也就跟狗比比
- 132 第132章 精气神
- 133 第133章 大唐财相
- 134 第134章 官场礼仪,镇川论盐
- 135 第135章 义责徐山
- 136 第136章 露布飞捷
- 137 第137章 人无信而不立
- 138 第138章 大唐的英雄豪杰
- 139 第139章 登闻鼓
- 140 第140章 郭驸马
- 141 第141章 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94章 就是卖个新鲜
第94章 就是卖个新鲜
杨家大郎的品级确实不高,却是扬州盐监的一把手。
自从第五琦乾元元年改革盐法之后,大唐盐政一改国朝新立时候的放任自流,改为统供统销,具体形式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民产,官收,官运,官卖。
自那以后,大唐各个盐监的权力可就大了,虽然盐监的品级并不高,却都是肥得流油的职位,真要是没有什么过硬的背景,还真不一定能拿到这个七品官。
至于王胖子和王辉为什么要上赶着给杨家老太君祝寿,自然是因为有求于人。
这个事,还得从大唐的地大物博开始说。
物博,好理解,就是东西多呗,具体到食盐,蜀中有井盐,河东、陇西有池盐,沿海地区有海盐。
地大呢,也好理解,疆域辽阔、人员众多,对食盐这种生活必需品的消耗,绝对是刚需,考虑到官方的运输成本和大唐百姓的实际需要,大唐食盐的供给区域,也有一个大概的划分,蜀中井盐供西南,河东、陇西池盐供西北、关中,沿海海盐供给东北、东南地区。
然后,这里面就出现问题了。
整个大唐版图的正中区域,直白一点,就是长江中游地区,没人供。
这哪行去!?人不吃盐,一天两天还能对付,要是时间长了,根本没力气,不但如此,还有各种疾病也会找上身。
王胖子就看到了这个问题的所在,一想,哎呀,这里面商机无限啊,只要把食盐运送到这个地区,那不是有多少买多少?根本不用为销路发愁!最可爱的,还是运输成本极低,只要在扬州提了货,顺着长江水道上去,运输成本简直低得令人发指。
这是个好买卖,得干!
但是,盐从哪里来?
自然是扬州盐监喽!
别看扬州出产的海盐都有相对固定的销售区域,但那仅仅是针对着账册上记录在案的海盐,那些数不清的“余盐”,也就是每一年比账册上多生产出来的食盐,可不就是想买到哪里就买到哪里?
王胖子的主意,就打到扬州盐监的“余盐”身上了。
至于怎么能拿到余盐,多简单啊?
杨家大郎!
只要把他拿下,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而且据王胖子打听到的消息,这位杨家大郎事母极孝,你见过几个大唐官员当官还带着亲妈上任的?杨家大郎就是这为数不多的几个之一。
这不正赶上老太太六十大寿么?卖东西贺寿去!只要让老太太高兴了,杨家大郎不也得跟着高兴,后面的事情不就是水到渠成了么?
这才有王胖子上赶着送礼贺寿的事。
不过,比较闹心的是,那富商王辉也不知道怎么的,同样要上赶着送礼贺寿,真不知道他是一开始就和王胖子一样瞄上了余盐的生意,还是听说了王胖子的动静诚心给他添堵,总之,这结缘颇深的两位,又因为余盐的事情撞到了一起。
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说明白之后,王胖子对这徐镇川一阵苦笑。
“徐参军,不满您说,王某从两个多月之前就开始准备贺寿的寿礼,金银珠贝倒是准备了不少,不过总是觉得难以在寿礼之中脱颖而出,正巧你前来扬州,那多子多福的方竹手杖,正是一件难得一见的寿礼,只是可惜……唉……就算你再给我一根相同品质的精品竹杖,我也难以压那王辉一头,弄得好了,也不过平分秋色而已,唉……”
徐镇川听了不由得暗笑,王胖子这话说的,这是装可怜呢?还不是想听听怎么让“好事变坏事”的办法?
一念至此,徐镇川也不卖关子,直接开口。
“真要是这么说起来,倒是徐某坏了二郎的大事……这样吧,徐某想个办法,让那王辉送不出那根多子多福也就是了……”
王胖子眼神一亮,“愿闻其详。”
徐镇川轻轻一笑,“我来问你,这根多子多福,除了占了个好名头之外,还有什么好处,让你觉得乃是最好的寿礼?”
王胖子想了想,“方竹手杖么,说白了不就是一根拐杖?年老之人腿脚不便,用拐杖乃是自然……不对,那杨家大郎事母极孝,如果老太太腿脚不好的话,必定早早准备下了拐杖给她用,说不定还是什么名贵的木料……
不过呢,相对其他木料的拐杖,方竹手杖最是轻便不过,竹竿中空而坚韧,用作拐杖不但可以支撑平衡,而且轻便,最是适合老人使用……嗯,也不对……
我明白了,是新鲜!
这个方竹手杖第一次出现在扬州,这个新奇的特性,就足以博人眼球,这才是方竹手杖最为寿礼最为合适的根源。”
徐镇川笑着点点头,使用功能保证了,只能说是好商品,只有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再博人眼球,这才能是畅销的好商品,这种道理后世营销理论里面都快说得没人听了。
具体到方竹手杖,说白了,就是卖个新鲜。
“既然如此,你只要让这方竹手杖不新鲜了,不就行了?”
王胖子一听,心中一动,恍然大悟,忍不住哈哈大笑。
“徐参军,没想到啊没想到,你竟然会出这样的主意!等到方竹手杖不新鲜了,我看那王辉还怎么把多子多福送出去!”
徐镇川微微一笑,那富商王辉行事极为嚣张,说实话,徐镇川对他也看不顺眼,现在好了,高价卖了他一根竹杖,还顺手给他挖了个坑,不但解决了经济问题,还能出口气,嗯,生活真美好。
“好了,二郎,你还有事要做,徐某就不多叨扰了,咱们后会有期。”
说完之后,徐镇川起身就要离开,却不想又被王胖子给拦住了。
“徐参军且慢。”
徐镇川一愣,事情不都说完了么,怎么还不让走?
只见那王胖子一脸尴尬,运了半天气,这才鼓足勇气说道:“实不相瞒,王某还有一事相求……”
话音未落,楼梯处噔噔瞪作响。
只见一人冲了上来,还大声高喝。
“宣……宣城……徐……徐参军……在……哪?”
王胖子的脸顿时就黑了,我摔!怎么求人办事这么难?两次开口都有人捣乱!到了现在,人家还不知道要求他什么呢!
想要杀人的目光,如同两道利剑一般甩过去。
“陆羽!你小子诚心是不是!?”
徐镇川闻言大惊,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陆羽!?哎我去,说话跟要断气似的,他是个结巴?
自从第五琦乾元元年改革盐法之后,大唐盐政一改国朝新立时候的放任自流,改为统供统销,具体形式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民产,官收,官运,官卖。
自那以后,大唐各个盐监的权力可就大了,虽然盐监的品级并不高,却都是肥得流油的职位,真要是没有什么过硬的背景,还真不一定能拿到这个七品官。
至于王胖子和王辉为什么要上赶着给杨家老太君祝寿,自然是因为有求于人。
这个事,还得从大唐的地大物博开始说。
物博,好理解,就是东西多呗,具体到食盐,蜀中有井盐,河东、陇西有池盐,沿海地区有海盐。
地大呢,也好理解,疆域辽阔、人员众多,对食盐这种生活必需品的消耗,绝对是刚需,考虑到官方的运输成本和大唐百姓的实际需要,大唐食盐的供给区域,也有一个大概的划分,蜀中井盐供西南,河东、陇西池盐供西北、关中,沿海海盐供给东北、东南地区。
然后,这里面就出现问题了。
整个大唐版图的正中区域,直白一点,就是长江中游地区,没人供。
这哪行去!?人不吃盐,一天两天还能对付,要是时间长了,根本没力气,不但如此,还有各种疾病也会找上身。
王胖子就看到了这个问题的所在,一想,哎呀,这里面商机无限啊,只要把食盐运送到这个地区,那不是有多少买多少?根本不用为销路发愁!最可爱的,还是运输成本极低,只要在扬州提了货,顺着长江水道上去,运输成本简直低得令人发指。
这是个好买卖,得干!
但是,盐从哪里来?
自然是扬州盐监喽!
别看扬州出产的海盐都有相对固定的销售区域,但那仅仅是针对着账册上记录在案的海盐,那些数不清的“余盐”,也就是每一年比账册上多生产出来的食盐,可不就是想买到哪里就买到哪里?
王胖子的主意,就打到扬州盐监的“余盐”身上了。
至于怎么能拿到余盐,多简单啊?
杨家大郎!
只要把他拿下,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而且据王胖子打听到的消息,这位杨家大郎事母极孝,你见过几个大唐官员当官还带着亲妈上任的?杨家大郎就是这为数不多的几个之一。
这不正赶上老太太六十大寿么?卖东西贺寿去!只要让老太太高兴了,杨家大郎不也得跟着高兴,后面的事情不就是水到渠成了么?
这才有王胖子上赶着送礼贺寿的事。
不过,比较闹心的是,那富商王辉也不知道怎么的,同样要上赶着送礼贺寿,真不知道他是一开始就和王胖子一样瞄上了余盐的生意,还是听说了王胖子的动静诚心给他添堵,总之,这结缘颇深的两位,又因为余盐的事情撞到了一起。
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说明白之后,王胖子对这徐镇川一阵苦笑。
“徐参军,不满您说,王某从两个多月之前就开始准备贺寿的寿礼,金银珠贝倒是准备了不少,不过总是觉得难以在寿礼之中脱颖而出,正巧你前来扬州,那多子多福的方竹手杖,正是一件难得一见的寿礼,只是可惜……唉……就算你再给我一根相同品质的精品竹杖,我也难以压那王辉一头,弄得好了,也不过平分秋色而已,唉……”
徐镇川听了不由得暗笑,王胖子这话说的,这是装可怜呢?还不是想听听怎么让“好事变坏事”的办法?
一念至此,徐镇川也不卖关子,直接开口。
“真要是这么说起来,倒是徐某坏了二郎的大事……这样吧,徐某想个办法,让那王辉送不出那根多子多福也就是了……”
王胖子眼神一亮,“愿闻其详。”
徐镇川轻轻一笑,“我来问你,这根多子多福,除了占了个好名头之外,还有什么好处,让你觉得乃是最好的寿礼?”
王胖子想了想,“方竹手杖么,说白了不就是一根拐杖?年老之人腿脚不便,用拐杖乃是自然……不对,那杨家大郎事母极孝,如果老太太腿脚不好的话,必定早早准备下了拐杖给她用,说不定还是什么名贵的木料……
不过呢,相对其他木料的拐杖,方竹手杖最是轻便不过,竹竿中空而坚韧,用作拐杖不但可以支撑平衡,而且轻便,最是适合老人使用……嗯,也不对……
我明白了,是新鲜!
这个方竹手杖第一次出现在扬州,这个新奇的特性,就足以博人眼球,这才是方竹手杖最为寿礼最为合适的根源。”
徐镇川笑着点点头,使用功能保证了,只能说是好商品,只有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再博人眼球,这才能是畅销的好商品,这种道理后世营销理论里面都快说得没人听了。
具体到方竹手杖,说白了,就是卖个新鲜。
“既然如此,你只要让这方竹手杖不新鲜了,不就行了?”
王胖子一听,心中一动,恍然大悟,忍不住哈哈大笑。
“徐参军,没想到啊没想到,你竟然会出这样的主意!等到方竹手杖不新鲜了,我看那王辉还怎么把多子多福送出去!”
徐镇川微微一笑,那富商王辉行事极为嚣张,说实话,徐镇川对他也看不顺眼,现在好了,高价卖了他一根竹杖,还顺手给他挖了个坑,不但解决了经济问题,还能出口气,嗯,生活真美好。
“好了,二郎,你还有事要做,徐某就不多叨扰了,咱们后会有期。”
说完之后,徐镇川起身就要离开,却不想又被王胖子给拦住了。
“徐参军且慢。”
徐镇川一愣,事情不都说完了么,怎么还不让走?
只见那王胖子一脸尴尬,运了半天气,这才鼓足勇气说道:“实不相瞒,王某还有一事相求……”
话音未落,楼梯处噔噔瞪作响。
只见一人冲了上来,还大声高喝。
“宣……宣城……徐……徐参军……在……哪?”
王胖子的脸顿时就黑了,我摔!怎么求人办事这么难?两次开口都有人捣乱!到了现在,人家还不知道要求他什么呢!
想要杀人的目光,如同两道利剑一般甩过去。
“陆羽!你小子诚心是不是!?”
徐镇川闻言大惊,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陆羽!?哎我去,说话跟要断气似的,他是个结巴?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