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74 第74章 越州初闻
- 75 第75章 刘长卿
- 76 第76章 又见琅邪王氏
- 77 第77章 李龟年(第二更)
- 78 第78章 咄咄逼人
- 79 第79章 擅自调兵
- 80 第80章 促狭
- 81 第81章 果毅校尉,干不干?
- 82 第82章 圣旨到
- 83 第83章 能不能不去?没钱!
- 84 第84章 土特产
- 85 第85章 初到扬州,准备出货
- 86 第86章 少爷说了
- 87 第87章 这位壮士
- 88 第88章父慈子孝
- 89 第89章颜真卿和刘柱
- 90 第90章 《方竹》
- 91 第91章 又见王胖子
- 92 第92章 富商王辉
- 93 第93章 结怨成仇,王见王
- 94 第94章 就是卖个新鲜
- 95 第95章 茶圣毁茶之由来
- 96 第96章 终于求出来了
- 97 第97章 连环套
- 98 第98章 杨门女将
- 99 第99章 咱家立个规矩啊
- 100 第100章 扬州业务培训
- 101 第101章 旅游系统的傻子和优秀工作者
- 102 第102章 阏伯台
- 103 第103章 八关斋
- 104 第104章 英雄何解?
- 105 第105章 假冒参军
- 106 第106章 假的真不了
- 107 第107章 真的假不了
- 108 第108章 喝问
- 109 第109章 请功否
- 110 第110章 英雄碑
- 111 第111章 怎么办?
- 112 第112章 花钱顶罪?做梦!
- 113 第113章 无官有罪,有官事发(第三更)
- 114 第114章 今时不同于往日
- 115 第115章 巴鲁
- 116 第116章 老夫人和小女孩
- 117 第117章 仆固
- 118 第118章 仆固怀恩
- 119 第119章 仆固老太太
- 120 第120章 奇了怪了
- 121 第121章 大唐佘太君
- 122 第122章 守选
- 123 第123章 大唐版碰瓷
- 124 第124章 徐三二三事
- 125 第125章 白捡一个媳妇儿,还多一个小舅子
- 126 第126章 外卖徐小哥
- 127 第127章 颜老爷子
- 128 第128章 小人
- 129 第129章 暴怒的王魁
- 130 第130章 到底是谁始乱终弃
- 131 第131章 也就跟狗比比
- 132 第132章 精气神
- 133 第133章 大唐财相
- 134 第134章 官场礼仪,镇川论盐
- 135 第135章 义责徐山
- 136 第136章 露布飞捷
- 137 第137章 人无信而不立
- 138 第138章 大唐的英雄豪杰
- 139 第139章 登闻鼓
- 140 第140章 郭驸马
- 141 第141章 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84章 土特产
第84章 土特产
征集能够在大唐快速赚钱的方法,30000麻椒相酬!
徐镇川也是拼了,一改往日的扣扣索索,直接拿出30000麻椒来,总额虽然算不得多,但是相对于找寻个剧本才3000麻椒的数量,已经悄然提升了10倍。
300块钱!
直播间老铁一看就乐了,很多人虽然不差这300块钱,但是也算头一回见着回头钱,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一样,数不清的点子,铺天盖地淹没了徐镇川的私信信箱。
“抢劫、绑票!”
哥!违法乱纪的事情,咱们坚决不能干啊!
“造纸!”
别闹,那得穿越到东汉以前,这种事,还是留给云琅去干吧。
“当个厨子,每天炒菜,保准发财,这个没问题,炒菜是宋朝才发明的,现在还来得及!”
大哥,咱说点正经的行不?我是台州参军事,你见过哪个官员给人炒菜的不?还卖!?第一天就得被御史弹劾!
“酿酒、造玻璃!”
这个勉强还算是靠谱,不过酿酒也好,造玻璃也罢,都得有个固定的地点,从越州到长安一路前行,怎么可能有时间去干这个?等到能保证在一个地方多待写日子的时候,倒是可以尝试一下,不过,现在,不行。
徐镇川一条条看,一条条否定,到了最后都烦了,好几百万人出不了一个主意,老铁们,实在太扎心了!
就在他想要放弃,准备和老汤张女侠他们再商量商量的时候,终于看到一条靠谱的建议。
“小徐,我觉得以你现在的情况,想要挣大钱,没戏,不过要是想赚够三万钱的话,应该不难,最简单的,就是贩卖点土特产……”
有道理啊!
越州距离长安一千四百里,以大唐的交通状况,再考虑安史之乱的影响,物质流通肯定极其稀少,买点土特产,也不指着发财,就卖个新鲜,三万钱,好像还真不多。
一看ID,狐狸撒点野。
嗯,衣不如新人不如旧,关键时候,还得说是老朋友!
直接发送了30000麻椒之后,徐镇川又发布了今天的第二个任务。
查询进京线路上的土特产,3000麻椒相酬。
任务指向性明确,反馈自然也快。
高义:“找了《元和郡县图志》,上面标明的土产,有的还是给皇家的贡品,应该有用。
说明一下啊,《元和郡县图志》成书时间是元和八年,和你所在的宝应元年相差五十年左右,这是能找到的相差最近的资料的,可能还会有些出入,你自己把握。
另外,《元和郡县图志》传承到后世有不少缺失,对付着看吧。
越州土产:绯纱、瓷器、越绫、这些是贡品,还有普通的土产柑橘、甘蔗、玉芝、葛根……
扬州土产:莞席、锦绮、白绫、铜镜、拓木。
楚州土产:丝、绢、淮白鱼……
宋州特产:漆、绵、绢……
宿州土产:绢,是贡品。
……”
徐镇川一看,顿时脑袋都大了,然后耐着性子看了一遍,总结出来,这些土特产里面,主要是几类,第一类,织品,无论是越绫还是绢,都是这一类。第二类,药材,第三类,食物,第四类,杂项,比如扬州的铜镜、宋州的漆、越州的瓷器。
仔细想了想,开始和老汤商量。
首先要排除的,是食物,理由很简单,一千四百里,得走两个来月,什么吃的都得坏了。
第二排除的,是贡品,只要进入了上贡的名单,必然有当地大型商家进行运输贩卖,甚至当地的政府也会掺和进去,以徐镇川一行人的体量,犯不上跟他们去打擂台。
第三个排除的,是药材,这东西的专业性太强,一个不慎就容易被人骗了,风险太大
随后众人商量了一下,把种种织品也都排除了,道理很简单,在大唐,织品这种东西,完全可以当钱花,尤其是大宗交易的时候,谁还能拖着好几车铜钱去结账,一般都是一车丝绸就全办了,按照宝应元年的物价,一匹丝绸大概相当于一贯钱,以徐镇川等人手上的区区二十六贯铜钱,还真玩不起这种重资产的买卖。
排除来排除去,只剩下杂项了,扬州的铜镜、宋州的漆、越州的瓷器,只有这三种。
但是……
瓷器容易破损,风险大。
漆不容易运输,需要大量的车马,运输成本太高。
铜镜太贵,玩不起。
徐镇川很无奈啊,这么一看,竟然没有一样合适的土特产,心中那份郁闷就别提了,给他愁得直嘬牙花子,这可如何是好?
老汤一见这种情况,嘴角的笑意怎么也藏不住,为了不刺激徐镇川,咳嗽一声,随便说了个借口,抄起自己的竹杖,就要出门。
“你给我站住!”
徐镇川一声暴喝。
老汤吓了一跳,随即说道:
“小郎,非是汤某不尽心竭力,实在是力有所不逮啊!没有合适的土特产,咱们也没办法贩运啊?
再说了,本小利薄、长途贩运,这买卖哪里有那么好做?
我看啊,不如沿途打打秋风,无论如何,也能抵达长安。
只不过么,依我看,前往长安的人员,还是越少越好……”
沿途打秋风?几个意思?
让我“另行封赏”的堂堂参军,一路要着饭进京?
丢的起那人不!?
徐镇川懒得搭理他,一把抢过他手中的竹杖。
这根竹杖乃是小鼠亲自雕琢出来、送给老汤当孝心的,不过在这之前,乃是徐镇川在天台山上崴了脚,程大随手拔出来的竹子给他当拐杖用的。
在当时,徐镇川就有些奇怪,这根竹子,与普通竹子截然不同,普通竹子是圆的,这根竹子,却是方的。
方竹!
再次在直播间中发布任务,查询方竹的信息。
高义马上就回了信。
“方竹,竹秆呈青绿色,小型竹杆呈圆形,成材时竹杆呈四方型……方竹竹杆方形,别具一格……其秆可制作手杖。”
最让徐镇川欣喜的,方竹虽然在后世分布较广,但是在唐朝,乃是台州天台山的特产!
一见如此,徐镇川忍不住哈哈大笑。
“就它了!
谢谢你啊,老汤,要不是你拿着这根竹杖,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老汤:“……”
徐镇川也是拼了,一改往日的扣扣索索,直接拿出30000麻椒来,总额虽然算不得多,但是相对于找寻个剧本才3000麻椒的数量,已经悄然提升了10倍。
300块钱!
直播间老铁一看就乐了,很多人虽然不差这300块钱,但是也算头一回见着回头钱,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一样,数不清的点子,铺天盖地淹没了徐镇川的私信信箱。
“抢劫、绑票!”
哥!违法乱纪的事情,咱们坚决不能干啊!
“造纸!”
别闹,那得穿越到东汉以前,这种事,还是留给云琅去干吧。
“当个厨子,每天炒菜,保准发财,这个没问题,炒菜是宋朝才发明的,现在还来得及!”
大哥,咱说点正经的行不?我是台州参军事,你见过哪个官员给人炒菜的不?还卖!?第一天就得被御史弹劾!
“酿酒、造玻璃!”
这个勉强还算是靠谱,不过酿酒也好,造玻璃也罢,都得有个固定的地点,从越州到长安一路前行,怎么可能有时间去干这个?等到能保证在一个地方多待写日子的时候,倒是可以尝试一下,不过,现在,不行。
徐镇川一条条看,一条条否定,到了最后都烦了,好几百万人出不了一个主意,老铁们,实在太扎心了!
就在他想要放弃,准备和老汤张女侠他们再商量商量的时候,终于看到一条靠谱的建议。
“小徐,我觉得以你现在的情况,想要挣大钱,没戏,不过要是想赚够三万钱的话,应该不难,最简单的,就是贩卖点土特产……”
有道理啊!
越州距离长安一千四百里,以大唐的交通状况,再考虑安史之乱的影响,物质流通肯定极其稀少,买点土特产,也不指着发财,就卖个新鲜,三万钱,好像还真不多。
一看ID,狐狸撒点野。
嗯,衣不如新人不如旧,关键时候,还得说是老朋友!
直接发送了30000麻椒之后,徐镇川又发布了今天的第二个任务。
查询进京线路上的土特产,3000麻椒相酬。
任务指向性明确,反馈自然也快。
高义:“找了《元和郡县图志》,上面标明的土产,有的还是给皇家的贡品,应该有用。
说明一下啊,《元和郡县图志》成书时间是元和八年,和你所在的宝应元年相差五十年左右,这是能找到的相差最近的资料的,可能还会有些出入,你自己把握。
另外,《元和郡县图志》传承到后世有不少缺失,对付着看吧。
越州土产:绯纱、瓷器、越绫、这些是贡品,还有普通的土产柑橘、甘蔗、玉芝、葛根……
扬州土产:莞席、锦绮、白绫、铜镜、拓木。
楚州土产:丝、绢、淮白鱼……
宋州特产:漆、绵、绢……
宿州土产:绢,是贡品。
……”
徐镇川一看,顿时脑袋都大了,然后耐着性子看了一遍,总结出来,这些土特产里面,主要是几类,第一类,织品,无论是越绫还是绢,都是这一类。第二类,药材,第三类,食物,第四类,杂项,比如扬州的铜镜、宋州的漆、越州的瓷器。
仔细想了想,开始和老汤商量。
首先要排除的,是食物,理由很简单,一千四百里,得走两个来月,什么吃的都得坏了。
第二排除的,是贡品,只要进入了上贡的名单,必然有当地大型商家进行运输贩卖,甚至当地的政府也会掺和进去,以徐镇川一行人的体量,犯不上跟他们去打擂台。
第三个排除的,是药材,这东西的专业性太强,一个不慎就容易被人骗了,风险太大
随后众人商量了一下,把种种织品也都排除了,道理很简单,在大唐,织品这种东西,完全可以当钱花,尤其是大宗交易的时候,谁还能拖着好几车铜钱去结账,一般都是一车丝绸就全办了,按照宝应元年的物价,一匹丝绸大概相当于一贯钱,以徐镇川等人手上的区区二十六贯铜钱,还真玩不起这种重资产的买卖。
排除来排除去,只剩下杂项了,扬州的铜镜、宋州的漆、越州的瓷器,只有这三种。
但是……
瓷器容易破损,风险大。
漆不容易运输,需要大量的车马,运输成本太高。
铜镜太贵,玩不起。
徐镇川很无奈啊,这么一看,竟然没有一样合适的土特产,心中那份郁闷就别提了,给他愁得直嘬牙花子,这可如何是好?
老汤一见这种情况,嘴角的笑意怎么也藏不住,为了不刺激徐镇川,咳嗽一声,随便说了个借口,抄起自己的竹杖,就要出门。
“你给我站住!”
徐镇川一声暴喝。
老汤吓了一跳,随即说道:
“小郎,非是汤某不尽心竭力,实在是力有所不逮啊!没有合适的土特产,咱们也没办法贩运啊?
再说了,本小利薄、长途贩运,这买卖哪里有那么好做?
我看啊,不如沿途打打秋风,无论如何,也能抵达长安。
只不过么,依我看,前往长安的人员,还是越少越好……”
沿途打秋风?几个意思?
让我“另行封赏”的堂堂参军,一路要着饭进京?
丢的起那人不!?
徐镇川懒得搭理他,一把抢过他手中的竹杖。
这根竹杖乃是小鼠亲自雕琢出来、送给老汤当孝心的,不过在这之前,乃是徐镇川在天台山上崴了脚,程大随手拔出来的竹子给他当拐杖用的。
在当时,徐镇川就有些奇怪,这根竹子,与普通竹子截然不同,普通竹子是圆的,这根竹子,却是方的。
方竹!
再次在直播间中发布任务,查询方竹的信息。
高义马上就回了信。
“方竹,竹秆呈青绿色,小型竹杆呈圆形,成材时竹杆呈四方型……方竹竹杆方形,别具一格……其秆可制作手杖。”
最让徐镇川欣喜的,方竹虽然在后世分布较广,但是在唐朝,乃是台州天台山的特产!
一见如此,徐镇川忍不住哈哈大笑。
“就它了!
谢谢你啊,老汤,要不是你拿着这根竹杖,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老汤:“……”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