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70 第70章 方丈有请
- 71 第71章 向前走
- 72 第72章 斗茶
- 73 第73章 大师,别闹
- 74 第74章 越州初闻
- 75 第75章 刘长卿
- 76 第76章 又见琅邪王氏
- 77 第77章 李龟年(第二更)
- 78 第78章 咄咄逼人
- 79 第79章 擅自调兵
- 80 第80章 促狭
- 81 第81章 果毅校尉,干不干?
- 82 第82章 圣旨到
- 83 第83章 能不能不去?没钱!
- 84 第84章 土特产
- 85 第85章 初到扬州,准备出货
- 86 第86章 少爷说了
- 87 第87章 这位壮士
- 88 第88章父慈子孝
- 89 第89章颜真卿和刘柱
- 90 第90章 《方竹》
- 91 第91章 又见王胖子
- 92 第92章 富商王辉
- 93 第93章 结怨成仇,王见王
- 94 第94章 就是卖个新鲜
- 95 第95章 茶圣毁茶之由来
- 96 第96章 终于求出来了
- 97 第97章 连环套
- 98 第98章 杨门女将
- 99 第99章 咱家立个规矩啊
- 100 第100章 扬州业务培训
- 101 第101章 旅游系统的傻子和优秀工作者
- 102 第102章 阏伯台
- 103 第103章 八关斋
- 104 第104章 英雄何解?
- 105 第105章 假冒参军
- 106 第106章 假的真不了
- 107 第107章 真的假不了
- 108 第108章 喝问
- 109 第109章 请功否
- 110 第110章 英雄碑
- 111 第111章 怎么办?
- 112 第112章 花钱顶罪?做梦!
- 113 第113章 无官有罪,有官事发(第三更)
- 114 第114章 今时不同于往日
- 115 第115章 巴鲁
- 116 第116章 老夫人和小女孩
- 117 第117章 仆固
- 118 第118章 仆固怀恩
- 119 第119章 仆固老太太
- 120 第120章 奇了怪了
- 121 第121章 大唐佘太君
- 122 第122章 守选
- 123 第123章 大唐版碰瓷
- 124 第124章 徐三二三事
- 125 第125章 白捡一个媳妇儿,还多一个小舅子
- 126 第126章 外卖徐小哥
- 127 第127章 颜老爷子
- 128 第128章 小人
- 129 第129章 暴怒的王魁
- 130 第130章 到底是谁始乱终弃
- 131 第131章 也就跟狗比比
- 132 第132章 精气神
- 133 第133章 大唐财相
- 134 第134章 官场礼仪,镇川论盐
- 135 第135章 义责徐山
- 136 第136章 露布飞捷
- 137 第137章 人无信而不立
- 138 第138章 大唐的英雄豪杰
- 139 第139章 登闻鼓
- 140 第140章 郭驸马
- 141 第141章 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80章 促狭
第80章 促狭
王子燕愤而离去。
徐镇川开怀大笑。
刘长卿不大关心两人之间的争斗,倒是对刚才那首诗大加赞赏。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写得真好!草、花、夕阳,用词极简,野、斜二字,用意却深!还有最后一句写燕子,如若他去,这首诗就呆板了,不过入堂的话,却是灵动异常,哈哈,写得真好!”
夸完之后,刘长卿一脸敬佩地看着徐镇川。
“刚才那首《长恨歌》,必然是你精心创作而出,诗长,意真,造诣极高,不过让刘某真心佩服的,还是这一首即兴而作,寥寥四句,竟然写得如此出彩,当真令人高山仰止!”
徐镇川笑了笑,没说话,能不好么,刘禹锡的《乌衣巷》,传唱千年不休,在后世也是顶级的存在。
旁边的李融却是不干了。
“诗好,人可是坏的!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再配上野草花、夕阳斜,嘿,二十八个字,写尽了人事更迭、沧海桑田,这要是怀古所作,当真是一首佳作,不过你当着人家琅邪子弟的面,直接来这么一首诗,不就是指着鼻子骂街么?
最过分的,还是最后一句,王谢堂前燕,说得不就是王子燕,这可是指名道姓的破口大骂了!
嘿嘿,今日之后,说不定这个堂前燕的名号,就要跟随他一生了。”
说着,一指徐镇川,李融忍不住摇头苦笑。
“你这个人,促狭得厉害!”
还没等徐镇川说话,刘长卿却开口了。
“我看也未必,那个王子燕,是个什么东西!不思重振家声,却抱着先祖的荣光不放,整天装出一副清高的样子,他装给谁看?
你再看看他刚才那副咄咄逼人的样子,我要是徐参军,也断然不会放过他!
这样的人,要真是做了一个寻常百姓家,倒也算是朝廷的幸运,要不然的话让他窃居高位,还真不知道能弄出什么样的乱子!别的不说,就说他一个折冲校尉,连唐律中擅自兴兵的律法条文都弄不明白,还能指望着他什么?”
李融斜着眼看向自己的好友,“你又知道了?”
刘长卿一副理所当然,“我也不知道,但是,徐参军知道。”
“你怎么就确定他知道?”
“人家是书判拔萃,律法条文能不熟么?你以为徐参军是傻子啊?”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竟然说到了刚徐镇川故作懵懂,把李融也给骗了过去的趣事,忍不住一阵哄堂大笑。
李融也不得不摇头苦笑,对徐镇川说道:“你这份促狭,倒是可能对了薛节帅的胃口。”
徐镇川听了,不由得心中一动,便开口问道:
“敢问李校书,节帅命令徐某前来越州,可是有什么安排?”
李融一愣,随即摇头,“李某不知。”
徐镇川只能失望地“哦”了一声。
倒是刘长卿对李融随口说到的事情比较感兴趣。
“你刚才说徐参军的促狭会对节帅的胃口,什么意思,难道薛节帅也是如此么?”
李融听了,指着刘长卿一阵笑骂:
“你这个性子什么时候能改改?这里是浙东节度使的治下,你猜测节帅是否促狭,就不怕引来祸端?”
刘长卿也不以为忤,嘿嘿一笑,“这不是你说的么,我就问问,说说,说说吧……”
李融一脸苦笑,这才说起来浙东节度使薛兼谦的八卦。
这位薛节帅,原本乃是大唐中兴名将李光弼的账下爱将,跟着李光弼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才得了李光弼的保荐,被朝廷任命为浙东节度使。
他初到越州,为了打开局面,堪称匠心独运、别辟蹊径。
原来,越州民间纺织业极为发达,风格历来朴素平实,却是和大唐最喜欢的奢华壮丽相差甚远,最直接的体现,便是价格要相对低一些,尤其和江北苏州的华美相比,价格上更是被死死地压住,甚至传出来越州纺织不如苏州的传闻。
薛兼谦一到任,听到这个传闻之后,立刻下令,第一条,大肆奖赏在安史之乱中有功将士,第二条,为了避免越州城家家户户打光棍,所有跟随他前来越州的将士,如果娶亲,必须到江北去娶,不得在本地婚娶!
两条风马牛不相及的命令,在李融的嘴里,却是另外一番解读。
“你们想啊,那些军中粗汉,刀头舔血多年,谁不想过上几天安稳日子?
现在好了,安史之乱平灭在即,他们又随着节帅前来越州安居,手头上再有了大量的钱财,他们最想干的是啥?
娶老婆!
然后节帅又有命令,必须前往江北去娶亲,这对他们来说无所谓啊,越州媳妇是媳妇,苏州媳妇也是媳妇,只要能给他们持家生孩子,不都一样么?
一个这么想,两个这么想,全这么想,行了,三年之内,这些兵将,最少能取回来上千苏州媳妇来!
你说,这些苏州媳妇到了越州,人生地不熟的,干点啥好?
老手艺,织布吧。
你织一匹,我织一匹,谁家小门小户的,还把一匹布送到苏州去?可不都得在当地贩卖么,然后街坊邻居见了,说你家的花样真漂亮,我学学行不?你好意思说不行么?就算你好意思不教,也架不住人家自己琢磨啊。
然后呢,花样越来越多,品质越来越好。
不用多了,五年之内,越州纺织,必然不次于苏州纺织!十年之后,说不定还能反超!”
李融说完,刘长卿不由得摇头苦笑,
“原本以为移风易俗就是史书上一个词汇而已,需要大量的时间才能做到,却是没有想到,竟然这样简单,两条命令啊,简直匪夷所思!”
不但是他,就是见识过后世诡谲商战的徐镇川,也是目瞪口呆。
这样也行!?
好深的套路!
李融见镇住了两人,不由得哈哈大笑。
“为什么我说徐参军的促狭,可能对了节帅的胃口,这回知道了吧?他们都有不按常理出牌的主儿!”
随后又转向了徐镇川:
“徐参军但放宽心,你在台州平灭袁晁起义,其中种种杀戮果断,也是合了薛节帅的军中习惯,再加上你这份促狭,说不定节帅如何欣赏你呢,今日令我前往迎接,就可见一斑。
至于节帅对你到底有什么安排,明天见到了,自然也就明白了。”
徐镇川听了,不由得点点头。
三人又喝了几轮酒,各自散去。
第二天,徐镇川整理妥当,前往节度使府拜见薛兼谦。
结果,在正堂之中,除了薛兼谦这位浙东节度使之外,还有一人,让徐镇川一声惊呼。
“堂前燕!?”
徐镇川开怀大笑。
刘长卿不大关心两人之间的争斗,倒是对刚才那首诗大加赞赏。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写得真好!草、花、夕阳,用词极简,野、斜二字,用意却深!还有最后一句写燕子,如若他去,这首诗就呆板了,不过入堂的话,却是灵动异常,哈哈,写得真好!”
夸完之后,刘长卿一脸敬佩地看着徐镇川。
“刚才那首《长恨歌》,必然是你精心创作而出,诗长,意真,造诣极高,不过让刘某真心佩服的,还是这一首即兴而作,寥寥四句,竟然写得如此出彩,当真令人高山仰止!”
徐镇川笑了笑,没说话,能不好么,刘禹锡的《乌衣巷》,传唱千年不休,在后世也是顶级的存在。
旁边的李融却是不干了。
“诗好,人可是坏的!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再配上野草花、夕阳斜,嘿,二十八个字,写尽了人事更迭、沧海桑田,这要是怀古所作,当真是一首佳作,不过你当着人家琅邪子弟的面,直接来这么一首诗,不就是指着鼻子骂街么?
最过分的,还是最后一句,王谢堂前燕,说得不就是王子燕,这可是指名道姓的破口大骂了!
嘿嘿,今日之后,说不定这个堂前燕的名号,就要跟随他一生了。”
说着,一指徐镇川,李融忍不住摇头苦笑。
“你这个人,促狭得厉害!”
还没等徐镇川说话,刘长卿却开口了。
“我看也未必,那个王子燕,是个什么东西!不思重振家声,却抱着先祖的荣光不放,整天装出一副清高的样子,他装给谁看?
你再看看他刚才那副咄咄逼人的样子,我要是徐参军,也断然不会放过他!
这样的人,要真是做了一个寻常百姓家,倒也算是朝廷的幸运,要不然的话让他窃居高位,还真不知道能弄出什么样的乱子!别的不说,就说他一个折冲校尉,连唐律中擅自兴兵的律法条文都弄不明白,还能指望着他什么?”
李融斜着眼看向自己的好友,“你又知道了?”
刘长卿一副理所当然,“我也不知道,但是,徐参军知道。”
“你怎么就确定他知道?”
“人家是书判拔萃,律法条文能不熟么?你以为徐参军是傻子啊?”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竟然说到了刚徐镇川故作懵懂,把李融也给骗了过去的趣事,忍不住一阵哄堂大笑。
李融也不得不摇头苦笑,对徐镇川说道:“你这份促狭,倒是可能对了薛节帅的胃口。”
徐镇川听了,不由得心中一动,便开口问道:
“敢问李校书,节帅命令徐某前来越州,可是有什么安排?”
李融一愣,随即摇头,“李某不知。”
徐镇川只能失望地“哦”了一声。
倒是刘长卿对李融随口说到的事情比较感兴趣。
“你刚才说徐参军的促狭会对节帅的胃口,什么意思,难道薛节帅也是如此么?”
李融听了,指着刘长卿一阵笑骂:
“你这个性子什么时候能改改?这里是浙东节度使的治下,你猜测节帅是否促狭,就不怕引来祸端?”
刘长卿也不以为忤,嘿嘿一笑,“这不是你说的么,我就问问,说说,说说吧……”
李融一脸苦笑,这才说起来浙东节度使薛兼谦的八卦。
这位薛节帅,原本乃是大唐中兴名将李光弼的账下爱将,跟着李光弼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才得了李光弼的保荐,被朝廷任命为浙东节度使。
他初到越州,为了打开局面,堪称匠心独运、别辟蹊径。
原来,越州民间纺织业极为发达,风格历来朴素平实,却是和大唐最喜欢的奢华壮丽相差甚远,最直接的体现,便是价格要相对低一些,尤其和江北苏州的华美相比,价格上更是被死死地压住,甚至传出来越州纺织不如苏州的传闻。
薛兼谦一到任,听到这个传闻之后,立刻下令,第一条,大肆奖赏在安史之乱中有功将士,第二条,为了避免越州城家家户户打光棍,所有跟随他前来越州的将士,如果娶亲,必须到江北去娶,不得在本地婚娶!
两条风马牛不相及的命令,在李融的嘴里,却是另外一番解读。
“你们想啊,那些军中粗汉,刀头舔血多年,谁不想过上几天安稳日子?
现在好了,安史之乱平灭在即,他们又随着节帅前来越州安居,手头上再有了大量的钱财,他们最想干的是啥?
娶老婆!
然后节帅又有命令,必须前往江北去娶亲,这对他们来说无所谓啊,越州媳妇是媳妇,苏州媳妇也是媳妇,只要能给他们持家生孩子,不都一样么?
一个这么想,两个这么想,全这么想,行了,三年之内,这些兵将,最少能取回来上千苏州媳妇来!
你说,这些苏州媳妇到了越州,人生地不熟的,干点啥好?
老手艺,织布吧。
你织一匹,我织一匹,谁家小门小户的,还把一匹布送到苏州去?可不都得在当地贩卖么,然后街坊邻居见了,说你家的花样真漂亮,我学学行不?你好意思说不行么?就算你好意思不教,也架不住人家自己琢磨啊。
然后呢,花样越来越多,品质越来越好。
不用多了,五年之内,越州纺织,必然不次于苏州纺织!十年之后,说不定还能反超!”
李融说完,刘长卿不由得摇头苦笑,
“原本以为移风易俗就是史书上一个词汇而已,需要大量的时间才能做到,却是没有想到,竟然这样简单,两条命令啊,简直匪夷所思!”
不但是他,就是见识过后世诡谲商战的徐镇川,也是目瞪口呆。
这样也行!?
好深的套路!
李融见镇住了两人,不由得哈哈大笑。
“为什么我说徐参军的促狭,可能对了节帅的胃口,这回知道了吧?他们都有不按常理出牌的主儿!”
随后又转向了徐镇川:
“徐参军但放宽心,你在台州平灭袁晁起义,其中种种杀戮果断,也是合了薛节帅的军中习惯,再加上你这份促狭,说不定节帅如何欣赏你呢,今日令我前往迎接,就可见一斑。
至于节帅对你到底有什么安排,明天见到了,自然也就明白了。”
徐镇川听了,不由得点点头。
三人又喝了几轮酒,各自散去。
第二天,徐镇川整理妥当,前往节度使府拜见薛兼谦。
结果,在正堂之中,除了薛兼谦这位浙东节度使之外,还有一人,让徐镇川一声惊呼。
“堂前燕!?”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