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6 第66章 七星剑
- 67 第67章 天台山旅游局
- 68 第68章 登顶
- 69 第69章 主播施主,功德无量!
- 70 第70章 方丈有请
- 71 第71章 向前走
- 72 第72章 斗茶
- 73 第73章 大师,别闹
- 74 第74章 越州初闻
- 75 第75章 刘长卿
- 76 第76章 又见琅邪王氏
- 77 第77章 李龟年(第二更)
- 78 第78章 咄咄逼人
- 79 第79章 擅自调兵
- 80 第80章 促狭
- 81 第81章 果毅校尉,干不干?
- 82 第82章 圣旨到
- 83 第83章 能不能不去?没钱!
- 84 第84章 土特产
- 85 第85章 初到扬州,准备出货
- 86 第86章 少爷说了
- 87 第87章 这位壮士
- 88 第88章父慈子孝
- 89 第89章颜真卿和刘柱
- 90 第90章 《方竹》
- 91 第91章 又见王胖子
- 92 第92章 富商王辉
- 93 第93章 结怨成仇,王见王
- 94 第94章 就是卖个新鲜
- 95 第95章 茶圣毁茶之由来
- 96 第96章 终于求出来了
- 97 第97章 连环套
- 98 第98章 杨门女将
- 99 第99章 咱家立个规矩啊
- 100 第100章 扬州业务培训
- 101 第101章 旅游系统的傻子和优秀工作者
- 102 第102章 阏伯台
- 103 第103章 八关斋
- 104 第104章 英雄何解?
- 105 第105章 假冒参军
- 106 第106章 假的真不了
- 107 第107章 真的假不了
- 108 第108章 喝问
- 109 第109章 请功否
- 110 第110章 英雄碑
- 111 第111章 怎么办?
- 112 第112章 花钱顶罪?做梦!
- 113 第113章 无官有罪,有官事发(第三更)
- 114 第114章 今时不同于往日
- 115 第115章 巴鲁
- 116 第116章 老夫人和小女孩
- 117 第117章 仆固
- 118 第118章 仆固怀恩
- 119 第119章 仆固老太太
- 120 第120章 奇了怪了
- 121 第121章 大唐佘太君
- 122 第122章 守选
- 123 第123章 大唐版碰瓷
- 124 第124章 徐三二三事
- 125 第125章 白捡一个媳妇儿,还多一个小舅子
- 126 第126章 外卖徐小哥
- 127 第127章 颜老爷子
- 128 第128章 小人
- 129 第129章 暴怒的王魁
- 130 第130章 到底是谁始乱终弃
- 131 第131章 也就跟狗比比
- 132 第132章 精气神
- 133 第133章 大唐财相
- 134 第134章 官场礼仪,镇川论盐
- 135 第135章 义责徐山
- 136 第136章 露布飞捷
- 137 第137章 人无信而不立
- 138 第138章 大唐的英雄豪杰
- 139 第139章 登闻鼓
- 140 第140章 郭驸马
- 141 第141章 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76章 又见琅邪王氏
第76章 又见琅邪王氏
遇见熟人了,李融自然要招呼几句。
在徐镇川看来,全是场面话,比如“过来大家一起喝一杯”之类的。
结果那位翩翩公子竟然欣然点头,施施然走进了包厢。
不过回香阁掌柜和那位老者就有点尴尬了。
他们敲门进屋,刚刚开门站定,结果屋内之人和屋外之人开口说话,他们等于被夹在了两者之间,而屋内之人还没来得及招呼他们,而屋外之人根本想不到招呼他们,就等于把这两位给晾在那里了,还是所有人的正中间,仿佛能感到无形的视线从肩膀上越过,刷刷的,老尴尬了。
尤其那位老者还抱着把琵琶,琴头高挑在肩头之上,不知身中多少道视线的攒射。
现在屋外的翩翩公子要进门,而他们就赌在包厢的门口,让这份尴尬化为了实质。
那位老者的脸都红了,不知道是急得还是气得。
掌柜倒是见多识广,顾不得尴尬,一拉老者的衣袍,进门、闪身,让开了大门的道路。
翩翩公子进门,走过两人原先站立的位置,微微皱起眉头,等到先前的时候,竟然将脚步向左偏,随后紧走几步,又偏了回来。
这是以老者两人为圆心,绕了半个圈圈。
俗称,绕着走。
徐镇川注意到,老者抱着琵琶的手上,有青筋不断暴起。
那翩翩公子走到近前,爽朗一笑。
李融也笑着开口,“王校尉多日不见,一向可好?来来来,快快请坐。”
随后给徐、刘二人介绍。
“这是王公子,琅邪王氏嫡系子弟,王子燕,现任越州折冲府折冲校尉。”
徐振川一听,心中一动,还没等李融介绍自己,便已经开口。
“琅邪王氏,巧了,前几日在天台山国清寺,曾巧遇琅邪王氏的王子康,不知道与子燕兄如何称呼?”
哪里想到,徐镇川话一出口,那王子燕竟然脸上一僵,翻着白眼瞥了徐镇川一眼,根本没搭茬,直接转头,和身边的刘长卿聊了起来。
徐镇川顿时一愣,什么情况这是!?
按照一般的社交礼仪,不应该是这样啊!你应该说句“乃是家兄”或者“正是家叔”,甚至要是你爹的话,还应该避席拱手,说上一句“正是家父”,不管是谁,既然都是琅邪子弟,就是你家的人,别人既然提到了,你总得给个回话吧。
然后徐镇川再吹捧几句王子康的茶道,或者打趣几句王子康的体型。
最终达到拉进双方的距离,避免初次见面的尴尬才对。
现在什么状况?
直接不搭理我了!?
难道大唐人都不愿意提家里人么?什么毛病这是!?
就在徐镇川不明所以的时候,李融凑了过来,一脸苦笑。
“徐参军有所不知,王子燕、王子康二人,都是琅邪王氏子弟,只不过呢,这位王子燕乃是嫡系子弟,他们这一支,从永嘉南渡之后,便在江南开枝散叶,而王子康那一支,却一直生活在祖地琅邪郡,这么多年以来,虽说没有完全断了联系,却被江南琅邪子弟视为外姓。
真要是说起来,王子康那一支琅邪子弟,却是去年才正式认祖归宗。
据说允许他们认祖归宗的真正原因,乃是那一支王姓子弟的族长,也就是王子康的父亲王难得,投身军旅,多年征战下来有望封爵。
这件事,被江左氏族引为笑谈,都说江南琅邪王氏早已堕落,难以支撑硕大的威名,为了延续辉煌,不得不如此行事。
这些风言风语传到琅邪王氏之后,很是让一些年轻子弟不满。
具体到王子燕的身上,他不但不满,甚至在很多场合都扬言,王难得、王子康一系,根本就不是什么琅邪王氏子弟,还说什么琅邪王氏最是清贵不过,哪有成了军中粗汉的道理?
他之所以这么大的反应,主要是因为王难得的长子,王子康的长兄,名叫王子颜,和他的名字正好谐音,就免不了被好事之人拿出来比较,可惜的事,王子燕在比较之中被王子颜碾压了……”
徐镇川听了,忍不住一阵无语。
这都啥屁事啊!?
赶情世家子弟之间的矛盾斗争,也这么狗血?
一点意气之争而已,连外人说上一句,都被甩了冷脸子,说好的世家气度在哪里?有能耐自己奋发图强去,跟外人耍什么横啊!?
一念至此,徐镇川对王子燕印象变得更差,想了一想,突然问道:“我刚才听你介绍,他乃是折冲府的折冲校尉,王子燕不是看不上军中的粗汉么?连马上就要封爵的王难得都不放在眼里,怎么会到折冲府任职,这可不想琅邪王氏的清贵啊?”
李融听了,转头看了看王子燕,只见他拉着刘长卿不断说话,根本没有注意到他和徐镇川,这才压低声音说道:“徐参军,你还不知道么?自从天宝年间以来,天子大建北衙禁军,对各个折冲府都不怎么管了,到了今日,各地折冲府基本形同虚设,折冲校尉哪里还能带兵打仗?充其量也就管理府兵名册而已,这样的职位,还不清贵么?”
徐镇川听了,“噗嗤”一笑,赶情是个吃闲饭的!
就这样的货色,还敢看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在徐镇川看来,王子燕这样的世家子弟,还不如那怀抱琵琶的老者,起码人家是靠着自己的双手吃饭,不会沉浸在先祖的荣光中难以自拔。
徐镇川抬眼看向那位老者,老人家仿佛已然平静了情绪,就站在那里,静静等着,眉眼之间,一股淡然,油然而生。
刚想说话,恰在此时,王子燕却开口对李融说道:“李校书,回香阁内的歌舞乃是一绝,更听得从江北请来了苏州名家,何不请她们前来舞上一曲,也比干巴巴地听这老汉弹琴要好。”
话音一落,那老者脸上顿时闪过一丝羞怒。
李融一笑,没有说话,却把目光投向了徐镇川,这才是今天的主客,看什么听什么,还得以徐镇川的喜好为准。
徐镇川也当仁不让。
“老丈已然来了,却不可空手而回,还请奏上一曲,也好让我等开开眼界。”
王子燕听了,顿时大怒,徐镇川这是话里有话,就差指着鼻子说他没见过世面了,不由得冷哼一声,“五十余岁还在酒楼卖艺,想必技艺也有限,今天倒是要好好开开眼界才是!”
徐镇川瞥了他一眼,没说话。
那老者对徐镇川施了一礼,坐了下来,轻轻一拨怀中的琵琶。
徐镇川顿时一惊。
琵琶这东西,他可是知道,后世传言的中国十大名曲之中,《将军令》就是用琵琶演奏的,在徐镇川的理解中,要想弹出金戈铁马,应该不难,但是要用琵琶弹出别的感情来,可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而老者手中的琵琶,仅仅几个音符响动,竟然带出一种哀怨来。
难不成这位老者,还是位琵琶大家!?
只听老者开口,声音清脆,却刻意放慢了节奏,更是将哀怨渲染得如歌如泣。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徐镇川顿时大惊。
哎我去,真碰上大神了!
在徐镇川看来,全是场面话,比如“过来大家一起喝一杯”之类的。
结果那位翩翩公子竟然欣然点头,施施然走进了包厢。
不过回香阁掌柜和那位老者就有点尴尬了。
他们敲门进屋,刚刚开门站定,结果屋内之人和屋外之人开口说话,他们等于被夹在了两者之间,而屋内之人还没来得及招呼他们,而屋外之人根本想不到招呼他们,就等于把这两位给晾在那里了,还是所有人的正中间,仿佛能感到无形的视线从肩膀上越过,刷刷的,老尴尬了。
尤其那位老者还抱着把琵琶,琴头高挑在肩头之上,不知身中多少道视线的攒射。
现在屋外的翩翩公子要进门,而他们就赌在包厢的门口,让这份尴尬化为了实质。
那位老者的脸都红了,不知道是急得还是气得。
掌柜倒是见多识广,顾不得尴尬,一拉老者的衣袍,进门、闪身,让开了大门的道路。
翩翩公子进门,走过两人原先站立的位置,微微皱起眉头,等到先前的时候,竟然将脚步向左偏,随后紧走几步,又偏了回来。
这是以老者两人为圆心,绕了半个圈圈。
俗称,绕着走。
徐镇川注意到,老者抱着琵琶的手上,有青筋不断暴起。
那翩翩公子走到近前,爽朗一笑。
李融也笑着开口,“王校尉多日不见,一向可好?来来来,快快请坐。”
随后给徐、刘二人介绍。
“这是王公子,琅邪王氏嫡系子弟,王子燕,现任越州折冲府折冲校尉。”
徐振川一听,心中一动,还没等李融介绍自己,便已经开口。
“琅邪王氏,巧了,前几日在天台山国清寺,曾巧遇琅邪王氏的王子康,不知道与子燕兄如何称呼?”
哪里想到,徐镇川话一出口,那王子燕竟然脸上一僵,翻着白眼瞥了徐镇川一眼,根本没搭茬,直接转头,和身边的刘长卿聊了起来。
徐镇川顿时一愣,什么情况这是!?
按照一般的社交礼仪,不应该是这样啊!你应该说句“乃是家兄”或者“正是家叔”,甚至要是你爹的话,还应该避席拱手,说上一句“正是家父”,不管是谁,既然都是琅邪子弟,就是你家的人,别人既然提到了,你总得给个回话吧。
然后徐镇川再吹捧几句王子康的茶道,或者打趣几句王子康的体型。
最终达到拉进双方的距离,避免初次见面的尴尬才对。
现在什么状况?
直接不搭理我了!?
难道大唐人都不愿意提家里人么?什么毛病这是!?
就在徐镇川不明所以的时候,李融凑了过来,一脸苦笑。
“徐参军有所不知,王子燕、王子康二人,都是琅邪王氏子弟,只不过呢,这位王子燕乃是嫡系子弟,他们这一支,从永嘉南渡之后,便在江南开枝散叶,而王子康那一支,却一直生活在祖地琅邪郡,这么多年以来,虽说没有完全断了联系,却被江南琅邪子弟视为外姓。
真要是说起来,王子康那一支琅邪子弟,却是去年才正式认祖归宗。
据说允许他们认祖归宗的真正原因,乃是那一支王姓子弟的族长,也就是王子康的父亲王难得,投身军旅,多年征战下来有望封爵。
这件事,被江左氏族引为笑谈,都说江南琅邪王氏早已堕落,难以支撑硕大的威名,为了延续辉煌,不得不如此行事。
这些风言风语传到琅邪王氏之后,很是让一些年轻子弟不满。
具体到王子燕的身上,他不但不满,甚至在很多场合都扬言,王难得、王子康一系,根本就不是什么琅邪王氏子弟,还说什么琅邪王氏最是清贵不过,哪有成了军中粗汉的道理?
他之所以这么大的反应,主要是因为王难得的长子,王子康的长兄,名叫王子颜,和他的名字正好谐音,就免不了被好事之人拿出来比较,可惜的事,王子燕在比较之中被王子颜碾压了……”
徐镇川听了,忍不住一阵无语。
这都啥屁事啊!?
赶情世家子弟之间的矛盾斗争,也这么狗血?
一点意气之争而已,连外人说上一句,都被甩了冷脸子,说好的世家气度在哪里?有能耐自己奋发图强去,跟外人耍什么横啊!?
一念至此,徐镇川对王子燕印象变得更差,想了一想,突然问道:“我刚才听你介绍,他乃是折冲府的折冲校尉,王子燕不是看不上军中的粗汉么?连马上就要封爵的王难得都不放在眼里,怎么会到折冲府任职,这可不想琅邪王氏的清贵啊?”
李融听了,转头看了看王子燕,只见他拉着刘长卿不断说话,根本没有注意到他和徐镇川,这才压低声音说道:“徐参军,你还不知道么?自从天宝年间以来,天子大建北衙禁军,对各个折冲府都不怎么管了,到了今日,各地折冲府基本形同虚设,折冲校尉哪里还能带兵打仗?充其量也就管理府兵名册而已,这样的职位,还不清贵么?”
徐镇川听了,“噗嗤”一笑,赶情是个吃闲饭的!
就这样的货色,还敢看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在徐镇川看来,王子燕这样的世家子弟,还不如那怀抱琵琶的老者,起码人家是靠着自己的双手吃饭,不会沉浸在先祖的荣光中难以自拔。
徐镇川抬眼看向那位老者,老人家仿佛已然平静了情绪,就站在那里,静静等着,眉眼之间,一股淡然,油然而生。
刚想说话,恰在此时,王子燕却开口对李融说道:“李校书,回香阁内的歌舞乃是一绝,更听得从江北请来了苏州名家,何不请她们前来舞上一曲,也比干巴巴地听这老汉弹琴要好。”
话音一落,那老者脸上顿时闪过一丝羞怒。
李融一笑,没有说话,却把目光投向了徐镇川,这才是今天的主客,看什么听什么,还得以徐镇川的喜好为准。
徐镇川也当仁不让。
“老丈已然来了,却不可空手而回,还请奏上一曲,也好让我等开开眼界。”
王子燕听了,顿时大怒,徐镇川这是话里有话,就差指着鼻子说他没见过世面了,不由得冷哼一声,“五十余岁还在酒楼卖艺,想必技艺也有限,今天倒是要好好开开眼界才是!”
徐镇川瞥了他一眼,没说话。
那老者对徐镇川施了一礼,坐了下来,轻轻一拨怀中的琵琶。
徐镇川顿时一惊。
琵琶这东西,他可是知道,后世传言的中国十大名曲之中,《将军令》就是用琵琶演奏的,在徐镇川的理解中,要想弹出金戈铁马,应该不难,但是要用琵琶弹出别的感情来,可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而老者手中的琵琶,仅仅几个音符响动,竟然带出一种哀怨来。
难不成这位老者,还是位琵琶大家!?
只听老者开口,声音清脆,却刻意放慢了节奏,更是将哀怨渲染得如歌如泣。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徐镇川顿时大惊。
哎我去,真碰上大神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