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80 第80章 促狭
- 81 第81章 果毅校尉,干不干?
- 82 第82章 圣旨到
- 83 第83章 能不能不去?没钱!
- 84 第84章 土特产
- 85 第85章 初到扬州,准备出货
- 86 第86章 少爷说了
- 87 第87章 这位壮士
- 88 第88章父慈子孝
- 89 第89章颜真卿和刘柱
- 90 第90章 《方竹》
- 91 第91章 又见王胖子
- 92 第92章 富商王辉
- 93 第93章 结怨成仇,王见王
- 94 第94章 就是卖个新鲜
- 95 第95章 茶圣毁茶之由来
- 96 第96章 终于求出来了
- 97 第97章 连环套
- 98 第98章 杨门女将
- 99 第99章 咱家立个规矩啊
- 100 第100章 扬州业务培训
- 101 第101章 旅游系统的傻子和优秀工作者
- 102 第102章 阏伯台
- 103 第103章 八关斋
- 104 第104章 英雄何解?
- 105 第105章 假冒参军
- 106 第106章 假的真不了
- 107 第107章 真的假不了
- 108 第108章 喝问
- 109 第109章 请功否
- 110 第110章 英雄碑
- 111 第111章 怎么办?
- 112 第112章 花钱顶罪?做梦!
- 113 第113章 无官有罪,有官事发(第三更)
- 114 第114章 今时不同于往日
- 115 第115章 巴鲁
- 116 第116章 老夫人和小女孩
- 117 第117章 仆固
- 118 第118章 仆固怀恩
- 119 第119章 仆固老太太
- 120 第120章 奇了怪了
- 121 第121章 大唐佘太君
- 122 第122章 守选
- 123 第123章 大唐版碰瓷
- 124 第124章 徐三二三事
- 125 第125章 白捡一个媳妇儿,还多一个小舅子
- 126 第126章 外卖徐小哥
- 127 第127章 颜老爷子
- 128 第128章 小人
- 129 第129章 暴怒的王魁
- 130 第130章 到底是谁始乱终弃
- 131 第131章 也就跟狗比比
- 132 第132章 精气神
- 133 第133章 大唐财相
- 134 第134章 官场礼仪,镇川论盐
- 135 第135章 义责徐山
- 136 第136章 露布飞捷
- 137 第137章 人无信而不立
- 138 第138章 大唐的英雄豪杰
- 139 第139章 登闻鼓
- 140 第140章 郭驸马
- 141 第141章 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90章 《方竹》
第90章 《方竹》
徐镇川对刘柱说道:
“好了,起来吧。
念在你是功勋之后,又是一片赤诚,今天的事,就这么算了吧……”
说完之后,示意程大放开刘柱,又对小鼠说道:“去把六号取来。”
小鼠一愣,随即有些为难地说道:“少爷,您看……”
徐镇川一摆手,“去取!”
小鼠不敢多言,飞奔而去,不多时,抱来一个木盒。
围观众人拔着脖子看得目不转睛,等到小鼠来到近前,这才纷纷惊呼。
“紫檀!木盒是紫檀的!”
“好家伙,足足五尺有余,这么大的紫檀木盒,少说也要买两千钱!”
“我的天啊,包装的木盒乃是紫檀,这里面怕不是有什么宝贝吧?”
徐镇川不理众人,等小鼠来到眼前,示意他打开。
木盒开启,里面乃是苏州最上等的丝绸打底,在丝绸之上,横置一根竹杖。
同样是方竹竹杖,却显得极为漂亮,就连竹竿之上,仿佛都泛着光彩。
最引人注目的,却是竹杖顶端的竹根雕刻,同样寥寥几刀下去,竟然雕出一只大象的模样,后背上还驮着一只宝瓶,大象圆圆的脑袋被打磨得精细异常,正笑容可掬地看着场内的众人。
这是徐镇川和小鼠,在将近一千根方竹中挑选出来的精品,一共只有六根,各有妙趣不同,分别用紫檀木盒和苏州丝绸装好,仅仅一根的包装费用,就超过了两贯铜钱!
徐镇川手指寿星竹杖,对着刘柱说道:
“此竹杖名曰太平有象,取意天下太平的宏愿,乃是此次带来的众多方竹竹杖之中的精品。
你既然和颜公有旧,这支竹杖就交给你,请你转交颜公,当做后辈的一番心意。
颜公幼时苦学,及长为天子牧守一方,在天下战乱之中又独自支撑平原郡对抗叛军,堪称我大唐的中流砥柱,足以功耀千古!
不过我想,如果让颜公自行选择的话,他还是会希望天下太平!
所以,这支太平有象送给颜公,也算是物尽所值。”
徐镇川话音落地,周围就像炸了锅一样。
“两贯钱啊,说送就送了?”
“什么两贯钱!?两贯钱乃是包装!就这一支太平有象,你说得多少钱!?碰到真心喜欢的,说不定千金相求!这说送就送,才是大气魄!”
“嘿,刘柱子,你可碰上好人了,人家不但不追究你硬抢竹杖的过错,还把这么好一支竹杖送给你,你还不快快谢谢人家!?”
那刘柱虽然憨直,却也分得清好坏,一见徐镇川送出竹杖,竟然尴尬地手足无措,讷讷不知所言。
“这位官人……”
徐镇川微微一笑。
“宣城徐山,台州参军事。”
“这位徐参军……多谢,多谢!”
徐镇川一听他叫道“徐参军”,一颗心这才算是放回到肚子里,就等着你的!这么好的竹杖送出去,结果人家颜真卿要是不知道谁送的,那不就麻烦了?
他转念又一想,不成,仅仅到这种程度,还是不成,谁知道这二愣子会怎么办事?要是他见到颜真卿拿出竹杖,就说是在扬州得来的,那这里面不就还没有自己的事了么?
不行,还得想个办法,怎么也得让颜老爷子知道自己……
有了!
徐镇川突然眼睛一亮,微笑地对刘柱说道:
“不必多谢,一根方竹而已,虽然雕刻精细,说到底,也不过是一根竹杖而已,如果能在颜公手中得用,也算是好事。
对了,我这里正好有诗一首,一来颂方竹,二来赠颜公。”
周围众人听了,更是激动。
现场作诗啊,好新鲜!今天算是来对了,没想到这么热闹。
徐镇川也不管别人,直接开口,吟诗一首。
这首诗,乃是宋代张咏所作,却是高义传递有关方竹资料的时候,顺手传给他的,没想到竟然还能用在这里。
“笋从初箨已方坚,
峻节凌霜更可怜。
为报世间邪佞者,
如何不似竹枝贤。
枝枝方直绿参参,
林叶疏红始见心。
却恐法时恶圆佞,
结根遥向楚云深。”
众人一听,纷纷叫好,更有读书人大赞,这首诗明面上是颂方竹,实际上是在称赞颜公,以颜公为人,绝对能够称得上一个贤字!更厉害的是,在这首诗里面,还隐隐有方竹比不上颜真卿的意思!
只不过,在众人纷乱叫嚷之中,刘柱却一副愁眉苦脸。
“徐参军,那个……小的不识字,您刚才说的那些这个那个的,小的听不懂啊,另外您这首诗是送给颜爷爷的,小的要是背不下来,或者背错了,颜爷爷该不高兴了……”
徐镇川哈哈一笑。
就等着你呢!
“这有何难!?取纸笔来!”
程大早就放开了刘柱,一听徐镇川招呼,连忙取来纸笔。
徐镇川也不客气,刷刷点点,把这首《方竹》抄了下来,仔细吹干之后,放入太平有象的木盒之中。
当然,这个过程之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把“宣城徐山”四个字,认认真真地写到《方竹》的后面。
诗,是我写的。
留名,很正常吧。
等到刘柱送出太平有象,颜老爷子一看,嗯?还有首诗?写得还行,谁写得?宣城徐山!然后颜老爷子再问问刘柱,一切可不就真相大白了么?
徐镇川都为自己的机智点赞,这也就是身边没个镜子,要是有的话,他恨不得给自己磕一个!
办完了这件事,他看着刘柱越来越顺眼,干脆好人做到底。
“刘柱,你要往长安去,身上还有路费么?”
“没有。”
“这样吧,我正好也要回长安,你可以和我一起同行,暂时委屈你一下,和程大一起,给我当个保镖,吃住都算我的,到时候再给你点工费,等到长安之后,你去留自便。”
刘柱一听,顿时大喜,赶忙道谢。
就在此时,身后突然传来了一个声音。
“徐参军,别来无恙啊!
天台山一别,湛然大师还对你那首‘不负如来不负卿‘念念不忘,没想到今天在扬州相遇,又能见到徐参军一首《方竹》,当真是才华横溢!
徐参军,还记得天台山故人否?”
徐镇川转脸一看,一个胖子带着七八个仆人站在他的身后,正笑吟吟地看着自己。
王小二!
不是,王胖子!
也不对,王子康!
那个曾经和他在天台山国清寺偶遇的琅邪王氏子弟!
“好了,起来吧。
念在你是功勋之后,又是一片赤诚,今天的事,就这么算了吧……”
说完之后,示意程大放开刘柱,又对小鼠说道:“去把六号取来。”
小鼠一愣,随即有些为难地说道:“少爷,您看……”
徐镇川一摆手,“去取!”
小鼠不敢多言,飞奔而去,不多时,抱来一个木盒。
围观众人拔着脖子看得目不转睛,等到小鼠来到近前,这才纷纷惊呼。
“紫檀!木盒是紫檀的!”
“好家伙,足足五尺有余,这么大的紫檀木盒,少说也要买两千钱!”
“我的天啊,包装的木盒乃是紫檀,这里面怕不是有什么宝贝吧?”
徐镇川不理众人,等小鼠来到眼前,示意他打开。
木盒开启,里面乃是苏州最上等的丝绸打底,在丝绸之上,横置一根竹杖。
同样是方竹竹杖,却显得极为漂亮,就连竹竿之上,仿佛都泛着光彩。
最引人注目的,却是竹杖顶端的竹根雕刻,同样寥寥几刀下去,竟然雕出一只大象的模样,后背上还驮着一只宝瓶,大象圆圆的脑袋被打磨得精细异常,正笑容可掬地看着场内的众人。
这是徐镇川和小鼠,在将近一千根方竹中挑选出来的精品,一共只有六根,各有妙趣不同,分别用紫檀木盒和苏州丝绸装好,仅仅一根的包装费用,就超过了两贯铜钱!
徐镇川手指寿星竹杖,对着刘柱说道:
“此竹杖名曰太平有象,取意天下太平的宏愿,乃是此次带来的众多方竹竹杖之中的精品。
你既然和颜公有旧,这支竹杖就交给你,请你转交颜公,当做后辈的一番心意。
颜公幼时苦学,及长为天子牧守一方,在天下战乱之中又独自支撑平原郡对抗叛军,堪称我大唐的中流砥柱,足以功耀千古!
不过我想,如果让颜公自行选择的话,他还是会希望天下太平!
所以,这支太平有象送给颜公,也算是物尽所值。”
徐镇川话音落地,周围就像炸了锅一样。
“两贯钱啊,说送就送了?”
“什么两贯钱!?两贯钱乃是包装!就这一支太平有象,你说得多少钱!?碰到真心喜欢的,说不定千金相求!这说送就送,才是大气魄!”
“嘿,刘柱子,你可碰上好人了,人家不但不追究你硬抢竹杖的过错,还把这么好一支竹杖送给你,你还不快快谢谢人家!?”
那刘柱虽然憨直,却也分得清好坏,一见徐镇川送出竹杖,竟然尴尬地手足无措,讷讷不知所言。
“这位官人……”
徐镇川微微一笑。
“宣城徐山,台州参军事。”
“这位徐参军……多谢,多谢!”
徐镇川一听他叫道“徐参军”,一颗心这才算是放回到肚子里,就等着你的!这么好的竹杖送出去,结果人家颜真卿要是不知道谁送的,那不就麻烦了?
他转念又一想,不成,仅仅到这种程度,还是不成,谁知道这二愣子会怎么办事?要是他见到颜真卿拿出竹杖,就说是在扬州得来的,那这里面不就还没有自己的事了么?
不行,还得想个办法,怎么也得让颜老爷子知道自己……
有了!
徐镇川突然眼睛一亮,微笑地对刘柱说道:
“不必多谢,一根方竹而已,虽然雕刻精细,说到底,也不过是一根竹杖而已,如果能在颜公手中得用,也算是好事。
对了,我这里正好有诗一首,一来颂方竹,二来赠颜公。”
周围众人听了,更是激动。
现场作诗啊,好新鲜!今天算是来对了,没想到这么热闹。
徐镇川也不管别人,直接开口,吟诗一首。
这首诗,乃是宋代张咏所作,却是高义传递有关方竹资料的时候,顺手传给他的,没想到竟然还能用在这里。
“笋从初箨已方坚,
峻节凌霜更可怜。
为报世间邪佞者,
如何不似竹枝贤。
枝枝方直绿参参,
林叶疏红始见心。
却恐法时恶圆佞,
结根遥向楚云深。”
众人一听,纷纷叫好,更有读书人大赞,这首诗明面上是颂方竹,实际上是在称赞颜公,以颜公为人,绝对能够称得上一个贤字!更厉害的是,在这首诗里面,还隐隐有方竹比不上颜真卿的意思!
只不过,在众人纷乱叫嚷之中,刘柱却一副愁眉苦脸。
“徐参军,那个……小的不识字,您刚才说的那些这个那个的,小的听不懂啊,另外您这首诗是送给颜爷爷的,小的要是背不下来,或者背错了,颜爷爷该不高兴了……”
徐镇川哈哈一笑。
就等着你呢!
“这有何难!?取纸笔来!”
程大早就放开了刘柱,一听徐镇川招呼,连忙取来纸笔。
徐镇川也不客气,刷刷点点,把这首《方竹》抄了下来,仔细吹干之后,放入太平有象的木盒之中。
当然,这个过程之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把“宣城徐山”四个字,认认真真地写到《方竹》的后面。
诗,是我写的。
留名,很正常吧。
等到刘柱送出太平有象,颜老爷子一看,嗯?还有首诗?写得还行,谁写得?宣城徐山!然后颜老爷子再问问刘柱,一切可不就真相大白了么?
徐镇川都为自己的机智点赞,这也就是身边没个镜子,要是有的话,他恨不得给自己磕一个!
办完了这件事,他看着刘柱越来越顺眼,干脆好人做到底。
“刘柱,你要往长安去,身上还有路费么?”
“没有。”
“这样吧,我正好也要回长安,你可以和我一起同行,暂时委屈你一下,和程大一起,给我当个保镖,吃住都算我的,到时候再给你点工费,等到长安之后,你去留自便。”
刘柱一听,顿时大喜,赶忙道谢。
就在此时,身后突然传来了一个声音。
“徐参军,别来无恙啊!
天台山一别,湛然大师还对你那首‘不负如来不负卿‘念念不忘,没想到今天在扬州相遇,又能见到徐参军一首《方竹》,当真是才华横溢!
徐参军,还记得天台山故人否?”
徐镇川转脸一看,一个胖子带着七八个仆人站在他的身后,正笑吟吟地看着自己。
王小二!
不是,王胖子!
也不对,王子康!
那个曾经和他在天台山国清寺偶遇的琅邪王氏子弟!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