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楔子独有异香中国兰
- 2 一、成皋之路
- 3 二、重归禝下
- 4 三、自觉担当
- 5 四、人之性恶〈一〉
- 6 五、人之性恶〈二〉
- 7 六、人之性恶(三)
- 8 七、学宫潮
- 9 八、非十二子
- 10 九、授课
- 11 十、真正的君子
- 12 十一、儒学的飞跃
- 13 一、巨浪的前奏
- 14 二、太庙前的较量
- 15 三、君子之约
- 16 四、生死搏斗
- 17 五、正义的审判
- 18 一、长平战火
- 19 二、亲情的蛊惑
- 20 三、人与禽兽
- 21 四、义立而王信立而霸
- 22 六、一旨绝杀
- 23 七、同道不同心
- 24 八、邪恶对正义的审判
- 25 九、女主乱之宫
- 26 十、忠诚的臣子
- 27 十一、智者的悲哀
- 28 十二、欢乐与血泪
- 29 十三、春申君请贤
- 30 十四、无奈之计
- 31 十五、别了,齐国
- 32 一、荀子至楚
- 33 二、茅门之法
- 34 三、行者明也
- 35 四、初任兰陵县公
- 36 五、君王的旨意
- 37 六、天论
- 38 七、讲谤的力量
- 39 八、政客的仗俩
- 40 九、拂袖离楚
- 41 十、诚恳赠言
- 42 一、转程会韩非
- 43 二、回归故里邯郸
- 44 三、一民
- 45 四、艰难抉择
- 46 五、治国与修身
- 47 六、不动刀枪的战争
- 48 七、君心与民心
- 49 八、尴尬邯郸行
- 50 九、春申君二次请贤
- 51 十、别了,故乡
- 52 一、再任县公
- 53 二、兰陵新政
- 54 三、以政裕民
- 55 四、诬陷反坐
- 56 五、劝学
- 57 六、憾山治水育人
- 58 七、民富而邦兴
- 59 八、李斯入秦
- 60 九、良药苦口
- 61 十、生命的仟悔
- 62 十一、不做物的奴隶
- 63 一、窃国的阴谋
- 64 二、楚王宫惊变
- 65 三、罢黜荀子
- 66 四、坚信天道,无怨无悔
- 67 五、兰陵定居
- 68 六、要赋
- 69 一、韩非使秦
- 70 二、秦王政爱才
- 71 三、耄耋的追求
- 72 四、最后的师徒会
- 73 五、始皇帝加冕
- 74 六、痛彻的忧心
- 75 七、哲人的遗言
- 76 一、圣人荀子
- 77 二、叛逆荀子
- 78 三、罪人荀子
- 79 四、评价分歧的原因
- 80 五、现代荀子
- 81 六、基督教与荀子
- 82 七、世界荀子
- 83 一、荀子思想形成的基因
- 84 二、荀子的人格精神
- 85 一、荀子的姓氏之谜
- 86 二、荀子故里之谜
- 87 附录二荀子年谱
- 88 附录三主要参考书目
- 89 后记
隐藏
显示工具栏
楔子独有异香中国兰
楔子独有异香中国兰
中国兰,
生于幽谷,置于厅堂,
因妖娆多姿而出众,
因独有异香而可心,
因质朴、淡雅、高洁而喻尺。
无妩媚素态之气,有超凡脱俗之尊。
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
置于厅堂,不以受宠而骄矜。
兰为王者香,香魂蕴纯真。
楚考烈王二十五年(前238〕,楚王熊元驾崩,楚王宫内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有预谋的血腥屠杀。做了二十多年令尹(丞相〕的春申君黄歇,出乎意外地被割下头颅,扔到王宫棘门以外,随后全家被斩。还在怀抱中的楚幽王芈悍的舅舅李园,自命令尹,大开杀戒,铲除黄歇死
党,波及整个楚国。①
李园一声令下,传到楚国北部边陲的兰陵县,一位白发苍苍的县公因黄歇死党的罪名被罢黜,抄走一切财物,赶出县衙,好歹留下了一条性命。
老县公七十余岁,无可奈何,只得在偏僻的温岭山下寻找一避风之处,搭建个半阴半阳的草棚权且住下。
那草棚简陋得八面透风,夜深之际,初春料峭的寒风从隙缝里钻进来,穿透衾被,撕裂肌肤,卷走草棚内仅有的一点暖意。
草棚内除了竹简和书籍再无它物,唯有一盆春兰在唯一的一张几案上俏然而立。
这盆春兰枝繁叶茂,姿态妖娆,初吐花蕾,散发着奇异的馨香,洒脱地展示着勃勃生机。
灾难过后,瘦骨嶙峋的老县公,席地而坐,静下心来,泰然地欣赏着他珍爱的兰花。那兰花高雅的姿态给他兴致,那兰花淡淡的幽香给他温馨,那兰花素朴的品质让他倍加清醒和淡定。
“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这是孔子的话语。老县公自忖,如今被罢官了,日后该当如何?他一生奔波,往来列国,何处是其家?想来想去,日后哪里也不再去了。过去十数年在兰陵做县公,以政裕民,以后依旧居住兰陵,收徒授业,传承儒家经典,将自己多年的所思所想写下来,留给后人。他痛恨乱世浑浊之政,眼看着亡国暴君一个接着一个,不行正道,反而推崇巫祝,祈祷鬼神,信奉吉凶。那些鄙陋的儒者,又拘于小节,不思天下之大事;庄周那些人又滑稽乱俗。他从来不与这些人为伍。他倡导儒学,吸收墨家、道家等诸子百家的优长,评说列国兴亡盛衰的历史,研讨一统天下的方略,尽管没有被当权者采用,但至今不悔。诸侯分裂的局面快结束了,华夏一统就要到来了。他要总结自己一生对天下正道的认知,为未来的一统天下指出一条长治久安的光明大道。
决心已定,此后他就定居在兰陵的偏僻乡间,调整心态,虚一而静,收徒授业,整理旧文,又写下许多新的篇章,传流于后世,①殊不知一下子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
此人是谁?他就是我们的传主,战国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一荀子。
荀子出于儒学,但主张与儒学相悖的性恶论,因而从宋代开始被斥为异端,八百年间,人不能进孔庙,文不能入课堂,所以虽然在秦汉时代也被奉为圣人,可自宋明以后人们讲儒家便只知道孔孟,知荀子者甚少。一个要唤醒世界的人,被这个世界湮没上千年;一株迎风绽放的香花,被当作毒草无情地踩在脚下。
近代以来人们发现,这个被摒弃的异端竟是奇珍异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章太炎说:“自仲尼而后,孰为后圣?曰:……惟荀卿足以称是。”③给荀子加上了一顶“后圣”的头衔。还说“荀卿学过孔子”③。现代哲学史家冯友兰把荀子放在世界范围内来评价,说:“荀子在中国历史之地位如亚里士多德在西洋历史,其气象之笃实似之。”④英国“人类学大师拉德克利夫丨布朗说,世界社会学的老祖应当是中国的荀子。”⑤
又是“后圣”,又是中国的亚里士多德,又是世界社会学的老祖,荀子这个中国文化史上的异类,成了香饽饽。更有现代学者认为,荀子的思想是中国建设民主政治的民族文化之源,将荀子的学说称之为独立于正统儒家之外的“荀学”。
荀子的思想独特,境遇独有,人格独具,如一株独有异香的中国兰。
荀子的人生究竟如何,本人尊重历史,写下荀子的传略,试图将荀子犹如中国兰一样的异样馨香,传送给今人。但文笔不逮,请读者耐着性子慢慢地往下看来。
生于幽谷,置于厅堂,
因妖娆多姿而出众,
因独有异香而可心,
因质朴、淡雅、高洁而喻尺。
无妩媚素态之气,有超凡脱俗之尊。
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
置于厅堂,不以受宠而骄矜。
兰为王者香,香魂蕴纯真。
楚考烈王二十五年(前238〕,楚王熊元驾崩,楚王宫内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有预谋的血腥屠杀。做了二十多年令尹(丞相〕的春申君黄歇,出乎意外地被割下头颅,扔到王宫棘门以外,随后全家被斩。还在怀抱中的楚幽王芈悍的舅舅李园,自命令尹,大开杀戒,铲除黄歇死
党,波及整个楚国。①
李园一声令下,传到楚国北部边陲的兰陵县,一位白发苍苍的县公因黄歇死党的罪名被罢黜,抄走一切财物,赶出县衙,好歹留下了一条性命。
老县公七十余岁,无可奈何,只得在偏僻的温岭山下寻找一避风之处,搭建个半阴半阳的草棚权且住下。
那草棚简陋得八面透风,夜深之际,初春料峭的寒风从隙缝里钻进来,穿透衾被,撕裂肌肤,卷走草棚内仅有的一点暖意。
草棚内除了竹简和书籍再无它物,唯有一盆春兰在唯一的一张几案上俏然而立。
这盆春兰枝繁叶茂,姿态妖娆,初吐花蕾,散发着奇异的馨香,洒脱地展示着勃勃生机。
灾难过后,瘦骨嶙峋的老县公,席地而坐,静下心来,泰然地欣赏着他珍爱的兰花。那兰花高雅的姿态给他兴致,那兰花淡淡的幽香给他温馨,那兰花素朴的品质让他倍加清醒和淡定。
“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这是孔子的话语。老县公自忖,如今被罢官了,日后该当如何?他一生奔波,往来列国,何处是其家?想来想去,日后哪里也不再去了。过去十数年在兰陵做县公,以政裕民,以后依旧居住兰陵,收徒授业,传承儒家经典,将自己多年的所思所想写下来,留给后人。他痛恨乱世浑浊之政,眼看着亡国暴君一个接着一个,不行正道,反而推崇巫祝,祈祷鬼神,信奉吉凶。那些鄙陋的儒者,又拘于小节,不思天下之大事;庄周那些人又滑稽乱俗。他从来不与这些人为伍。他倡导儒学,吸收墨家、道家等诸子百家的优长,评说列国兴亡盛衰的历史,研讨一统天下的方略,尽管没有被当权者采用,但至今不悔。诸侯分裂的局面快结束了,华夏一统就要到来了。他要总结自己一生对天下正道的认知,为未来的一统天下指出一条长治久安的光明大道。
决心已定,此后他就定居在兰陵的偏僻乡间,调整心态,虚一而静,收徒授业,整理旧文,又写下许多新的篇章,传流于后世,①殊不知一下子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
此人是谁?他就是我们的传主,战国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一荀子。
荀子出于儒学,但主张与儒学相悖的性恶论,因而从宋代开始被斥为异端,八百年间,人不能进孔庙,文不能入课堂,所以虽然在秦汉时代也被奉为圣人,可自宋明以后人们讲儒家便只知道孔孟,知荀子者甚少。一个要唤醒世界的人,被这个世界湮没上千年;一株迎风绽放的香花,被当作毒草无情地踩在脚下。
近代以来人们发现,这个被摒弃的异端竟是奇珍异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章太炎说:“自仲尼而后,孰为后圣?曰:……惟荀卿足以称是。”③给荀子加上了一顶“后圣”的头衔。还说“荀卿学过孔子”③。现代哲学史家冯友兰把荀子放在世界范围内来评价,说:“荀子在中国历史之地位如亚里士多德在西洋历史,其气象之笃实似之。”④英国“人类学大师拉德克利夫丨布朗说,世界社会学的老祖应当是中国的荀子。”⑤
又是“后圣”,又是中国的亚里士多德,又是世界社会学的老祖,荀子这个中国文化史上的异类,成了香饽饽。更有现代学者认为,荀子的思想是中国建设民主政治的民族文化之源,将荀子的学说称之为独立于正统儒家之外的“荀学”。
荀子的思想独特,境遇独有,人格独具,如一株独有异香的中国兰。
荀子的人生究竟如何,本人尊重历史,写下荀子的传略,试图将荀子犹如中国兰一样的异样馨香,传送给今人。但文笔不逮,请读者耐着性子慢慢地往下看来。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