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64 第一章(74)
- 265 第一章(75)
- 266 第一章(76)
- 267 第一章(77)
- 268 第一章(78)
- 269 第一章(79)
- 270 第一章(80)
- 271 第一章(81)
- 272 第一章(82)
- 273 第一章(83)
- 274 第一章(84)
- 275 第一章(85)
- 276 第一章(86)
- 277 第一章(87)
- 278 第一章(88)
- 279 第一章(89)
- 280 第一章(90)
- 281 第一章(91)
- 282 第一章(92)
- 283 第一章(93)
- 284 第一章(94)
- 285 第一章(95)
- 286 第一章(96)
- 287 第一章(97)
- 288 第一章(98)
- 289 第一章(99)
- 290 第一章(100)
- 291 第一章(101)
- 292 第一章(102)
- 293 第一章(103)
- 294 第一章(1)
- 295 第一章(2)
- 296 第一章(3)
- 297 第一章(4)
- 298 第一章(5)
- 299 第一章(6)
- 300 第一章(7)
- 301 第一章(8)
- 302 第一章(9)
- 303 第一章(10)
- 304 第一章(11)
- 305 第一章(12)
- 306 第一章(13)
- 307 第一章(14)
- 308 第一章(15)
- 309 第一章(16)
- 310 第一章(17)
- 311 第一章(18)
- 312 第一章(19)
- 313 第一章(20)
- 314 第一章(21)
- 315 第一章(22)
- 316 第一章(23)
- 317 第一章(24)
- 318 第一章(25)
- 319 第一章(26)
- 320 第一章(27)
- 321 第一章(28)
- 322 第一章(29)
- 323 第一章(30)
- 324 第一章(31)
- 325 第一章(32)
- 326 第一章(33)
- 327 第一章(34)
- 328 第一章(35)
- 329 第一章(36)
- 330 第一章(37)
- 331 第一章(38)
- 332 第一章(39)
- 333 第一章(40)
- 334 第一章(41)
- 335 第一章(42)
- 336 第一章(43)
- 337 第一章(44)
- 338 第一章(45)
- 339 第一章(46)
- 340 第一章(47)
- 341 第一章(48)
- 342 第一章(49)
- 343 第一章(50)
- 344 第一章(51)
- 345 第一章(52)
- 346 第一章(53)
- 347 第一章(54)
- 348 第一章(55)
- 349 第一章(56)
- 350 第一章(57)
- 351 第一章(58)
- 352 第一章(59)
- 353 第一章(60)
- 354 第一章(61)
- 355 第一章(62)
- 356 第一章(63)
- 357 第一章(64)
- 358 第一章(65)
- 359 第二章(1)
- 360 第二章(2)
- 361 第二章(3)
- 362 第二章(4)
- 363 第二章(5)
- 364 第二章(6)
- 365 第二章(7)
- 366 第二章(8)
- 367 第二章(9)
- 368 第二章(10)
- 369 第二章(11)
- 370 第二章(12)
- 371 第二章(13)
- 372 第二章(14)
- 373 第二章(15)
- 374 第二章(16)
- 375 第二章(17)
- 376 第二章(18)
- 377 第二章(19)
- 378 第二章(20)
- 379 第二章(21)
- 380 第二章(22)
- 381 第二章(23)
- 382 第二章(24)
- 383 第二章(25)
- 384 第二章(26)
- 385 第二章(27)
- 386 第二章(28)
- 387 第二章(29)
- 388 第二章(30)
- 389 第二章(31)
- 390 第二章(32)
- 391 第二章(33)
- 392 第二章(34)
- 393 第二章(35)
- 394 第二章(36)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章(84)
第一章(84)
王一鸣说:“按照通常的说法,改革就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吗!”
魏正东说:“对的。但是有一条我必须提醒你注意了,就是不管怎么改、改什么,都应该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脱离了社会主义这个底线,改革就会变成一个似是而非的东西。解释权永远都在官员手里,他说什么是改革,什么就是改革。打个比方,就像一个男人,打扮打扮,洗洗脸,拍拍身上的泥土,理理发,是想更像个男人,像个有品位的男人,这是自我完善;而一个男人主动到医院里让医生为他做变性手术,把自己男性的特征去掉,搞成女人的样子。那就不是改革了,而是彻底的颠覆。真正的共产党人千万不能上这个当。当初戈尔巴乔夫就是这样打着改革的旗号,把苏联的共产党搞垮的,把苏联搞分裂的。他自己说,自己年轻时就想从内部搞垮苏联共产党,搞垮苏联这个国家,他达到自己的目的了,还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你说荒谬不荒谬!一个共产党的总书记,把自己的党搞垮了;一个总统,把自己的国家搞分裂了,这样的一个人,竟然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为什么?因为他做了美国人做梦都没有做到的事情。他对国际上帝国主义者的贡献,是谁也比不了的。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我们好多人现在被别人洗脑了,脑子里缺乏这种辩证法的意识,跟别人一好,就没有底限,结果就会被别人耍弄,被卖了还帮人数钱,这样的例子简直是太多了。还是邓小平说的好,我们的改革不能走到邪路上去了。”
当然,这么尖锐的谈话,只是王一鸣和魏正东私下里的交谈内容,他是不会当着别人的面说出来的,因为那样就有可能被别人抓到把柄,官场上,一言不慎,就可能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在摸不清对方底细的情况下,还是小心为妙,什么话都不说,保持沉默最安全,实在躲不过,就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千万不能有话就说,有炮就放,那样是不成熟的表现。
但今天这个场合却有些特殊,首长兴致很高,明显地是想考一考王一鸣,看王一鸣对这些关键的问题到底抱什么样的看法。这是高层领导考察干部了解干部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平常里大家没有机会接触,现在有了空隙,大家聊聊天,交流交流思想,可以彼此了解对方,这是上级了解下级的好机会,也是下级表现自己水平的好机会,你抓住了这样的机会,就可以脱颖而出,获得高层领导的欣赏。党的许多高级干部就是因为一两句话,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后来被破格提拔的,最后走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岗位上。所以王一鸣觉得,自己不能白白浪费这样的机会。
如果他采取明哲保身的办法,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以为糊弄一下就可以过关了,那就错了,因为首长会认为,这个王一鸣是个没有多少水平的人,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多少理论水平。我党的高级干部不能是这个样子的人,领导一个省,不是小事情,五六千万人啊,赶得上世界上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了。毛主席不是说过,‘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党的路线正确就有一切,没有人可以有人,没有枪可以有枪,没有政权可以有政权,路线不正确,有了也可以丢掉。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作为省委书记,怎么才能领导一个省?又不用你亲自种地,到工厂参加劳动,光靠你一个人,就是累死,能创造多少社会财富啊?!最主要的是思想上政治上的领导。所以,我们的省委书记,首先应该是一个思想家,熟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懂得理论联系实际,如果没有理论上的修养,这样的人在省委书记这个位置上,是不合适的。
另外,王一鸣还会给首长留下一个滑头的印象,不敢向上级领导交心,不敢面对尖锐的问题,这样的人是一个八面玲珑的政客而已,随风倒,靠不住的。
王一鸣思忖了几秒钟,还是决定展示一下自己的水平,他说:“首长,关于发展和深化改革的问题,我是这样思考的。我认为,谈论发展和加快发展,都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发展的成果归谁。现在我们国家,GDP的增长高速发展,每年都在8%左右,这已经不低了,放眼全世界,这么大规模的经济体,高速发展几十年,不说是前所未有,至少是不多见的。你看欧美各国,人家的发展速度有的是百分之一多一点,有的年份是负增长,人家照样没什么问题,老百姓照样安居乐业,为什么?就是收入分配搞得好。全国老百姓分享了GDP的增长。而我们国家,据统计,GDP的绝大部分,也就是所创造出的产品都出口到国外去了,换成了外汇,我们国内消化不了,因为老百姓手中没有钱。剩余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又被各级政府部门消耗了,真正到老百姓手上的,也就是百分之十左右,我们这几十年,全国的工资总收入在GDP中的比重逐年下降,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说明我们绝大部分的老百姓,并没有从改革开放中得到相应的好处,大部分财富都流失了,让外国人消耗掉了,政府官员又消耗掉一部分,老百姓哪里会不穷啊!况且我们出口所赚的外汇,又买了外国的国债,等于支援了外国的经济建设。这样我们出口了物品,换回来的是一堆废纸而已,什么也没有得到,你说这样的发展快一些还是慢一些,真的没有多少意思,至少和本国老百姓没有多少关系,而和外国人有关系。就像一个厨子在家里蒸包子,今天蒸了十个,送给村子里的流氓七个,浪费了二个,自己的家人才得吃一个,你说让这个厨子多蒸包子还有什么意义?”
首长听了王一鸣的话,感到非常震撼,沉思了一下,说:“继续说下去,说下去,一鸣,你非常有见解。”
王一鸣看首长还想听下去,就接着说:“关于改革和深化改革的问题,我是这样想的,现在改革不改革的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因为天天都在改。至于怎么样深化,那是技术问题,也不是问题的重点。”
首长迫不及待地问:“你认为重点是什么?”
王一鸣说:“我认为重点还是谁受益的问题。如果绝大部分老百姓受益,他们自然会拥护改革。如果还是少部分人受益,必然会受到绝大部分老百姓的反对。这样的改革不论如何下功夫,也是适得其反,徒劳无益的。因为达不到小平同志所说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不能越改革执政党越孤立,党群关系越紧张,老百姓越怨声载道,像前苏联一样,改革最后把国家给改分裂了,执政党变成了非法组织,真正的亡党亡国。这样的改革完全成了自取灭亡。这是一个极大的教训。”
首长说:“一鸣,你说得好,非常有见地。我会把你的思想在适当的时候带到常委会上,让大家都得到一些启迪。”
其他的领导在后面坐着,小心翼翼地听着王一鸣和首长的谈话,他们有的在心里对王一鸣佩服起来,认为王一鸣看问题深刻,很有水平,这样的人才实在是难得。有的人却在心里替王一鸣捏一把汗,认为这样的问题王一鸣也敢谈,况且是在政治局常委这一级的领导面前谈,万一引得首长不高兴,王一鸣的前途就会出现重大波折,这样有风险的事情,换了他们,他们肯定是不会这么冒险的。大家在官场上都混惯了,知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糊弄糊弄就算了,这样仗义执言,勇气是可嘉,但方法却有些欠妥。看来,这个王一鸣还是不够老道,沉不住气。抱这种想法的都是官场上的一些老油条。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半个多小时,车队在黄昏的时候终于到达西城市区。这个时候,这个山区小城华灯初上,街道两旁的景观灯全部开放,把这个不到三十万人的小城市装扮得流光溢彩。沿街两旁的店铺招牌,霓虹灯闪烁。市中心的街道上,人流如织,虽然沿路进行了交通管制,到处是警察在执勤,透过车窗可以看到,街道两旁站了很多人,他们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眼前的这个车队,有的人啧啧称叹,说:“看,肯定是什么大人物又来西城了。”
魏正东说:“对的。但是有一条我必须提醒你注意了,就是不管怎么改、改什么,都应该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脱离了社会主义这个底线,改革就会变成一个似是而非的东西。解释权永远都在官员手里,他说什么是改革,什么就是改革。打个比方,就像一个男人,打扮打扮,洗洗脸,拍拍身上的泥土,理理发,是想更像个男人,像个有品位的男人,这是自我完善;而一个男人主动到医院里让医生为他做变性手术,把自己男性的特征去掉,搞成女人的样子。那就不是改革了,而是彻底的颠覆。真正的共产党人千万不能上这个当。当初戈尔巴乔夫就是这样打着改革的旗号,把苏联的共产党搞垮的,把苏联搞分裂的。他自己说,自己年轻时就想从内部搞垮苏联共产党,搞垮苏联这个国家,他达到自己的目的了,还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你说荒谬不荒谬!一个共产党的总书记,把自己的党搞垮了;一个总统,把自己的国家搞分裂了,这样的一个人,竟然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为什么?因为他做了美国人做梦都没有做到的事情。他对国际上帝国主义者的贡献,是谁也比不了的。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我们好多人现在被别人洗脑了,脑子里缺乏这种辩证法的意识,跟别人一好,就没有底限,结果就会被别人耍弄,被卖了还帮人数钱,这样的例子简直是太多了。还是邓小平说的好,我们的改革不能走到邪路上去了。”
当然,这么尖锐的谈话,只是王一鸣和魏正东私下里的交谈内容,他是不会当着别人的面说出来的,因为那样就有可能被别人抓到把柄,官场上,一言不慎,就可能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在摸不清对方底细的情况下,还是小心为妙,什么话都不说,保持沉默最安全,实在躲不过,就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千万不能有话就说,有炮就放,那样是不成熟的表现。
但今天这个场合却有些特殊,首长兴致很高,明显地是想考一考王一鸣,看王一鸣对这些关键的问题到底抱什么样的看法。这是高层领导考察干部了解干部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平常里大家没有机会接触,现在有了空隙,大家聊聊天,交流交流思想,可以彼此了解对方,这是上级了解下级的好机会,也是下级表现自己水平的好机会,你抓住了这样的机会,就可以脱颖而出,获得高层领导的欣赏。党的许多高级干部就是因为一两句话,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后来被破格提拔的,最后走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岗位上。所以王一鸣觉得,自己不能白白浪费这样的机会。
如果他采取明哲保身的办法,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以为糊弄一下就可以过关了,那就错了,因为首长会认为,这个王一鸣是个没有多少水平的人,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多少理论水平。我党的高级干部不能是这个样子的人,领导一个省,不是小事情,五六千万人啊,赶得上世界上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了。毛主席不是说过,‘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党的路线正确就有一切,没有人可以有人,没有枪可以有枪,没有政权可以有政权,路线不正确,有了也可以丢掉。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作为省委书记,怎么才能领导一个省?又不用你亲自种地,到工厂参加劳动,光靠你一个人,就是累死,能创造多少社会财富啊?!最主要的是思想上政治上的领导。所以,我们的省委书记,首先应该是一个思想家,熟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懂得理论联系实际,如果没有理论上的修养,这样的人在省委书记这个位置上,是不合适的。
另外,王一鸣还会给首长留下一个滑头的印象,不敢向上级领导交心,不敢面对尖锐的问题,这样的人是一个八面玲珑的政客而已,随风倒,靠不住的。
王一鸣思忖了几秒钟,还是决定展示一下自己的水平,他说:“首长,关于发展和深化改革的问题,我是这样思考的。我认为,谈论发展和加快发展,都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发展的成果归谁。现在我们国家,GDP的增长高速发展,每年都在8%左右,这已经不低了,放眼全世界,这么大规模的经济体,高速发展几十年,不说是前所未有,至少是不多见的。你看欧美各国,人家的发展速度有的是百分之一多一点,有的年份是负增长,人家照样没什么问题,老百姓照样安居乐业,为什么?就是收入分配搞得好。全国老百姓分享了GDP的增长。而我们国家,据统计,GDP的绝大部分,也就是所创造出的产品都出口到国外去了,换成了外汇,我们国内消化不了,因为老百姓手中没有钱。剩余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又被各级政府部门消耗了,真正到老百姓手上的,也就是百分之十左右,我们这几十年,全国的工资总收入在GDP中的比重逐年下降,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说明我们绝大部分的老百姓,并没有从改革开放中得到相应的好处,大部分财富都流失了,让外国人消耗掉了,政府官员又消耗掉一部分,老百姓哪里会不穷啊!况且我们出口所赚的外汇,又买了外国的国债,等于支援了外国的经济建设。这样我们出口了物品,换回来的是一堆废纸而已,什么也没有得到,你说这样的发展快一些还是慢一些,真的没有多少意思,至少和本国老百姓没有多少关系,而和外国人有关系。就像一个厨子在家里蒸包子,今天蒸了十个,送给村子里的流氓七个,浪费了二个,自己的家人才得吃一个,你说让这个厨子多蒸包子还有什么意义?”
首长听了王一鸣的话,感到非常震撼,沉思了一下,说:“继续说下去,说下去,一鸣,你非常有见解。”
王一鸣看首长还想听下去,就接着说:“关于改革和深化改革的问题,我是这样想的,现在改革不改革的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因为天天都在改。至于怎么样深化,那是技术问题,也不是问题的重点。”
首长迫不及待地问:“你认为重点是什么?”
王一鸣说:“我认为重点还是谁受益的问题。如果绝大部分老百姓受益,他们自然会拥护改革。如果还是少部分人受益,必然会受到绝大部分老百姓的反对。这样的改革不论如何下功夫,也是适得其反,徒劳无益的。因为达不到小平同志所说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不能越改革执政党越孤立,党群关系越紧张,老百姓越怨声载道,像前苏联一样,改革最后把国家给改分裂了,执政党变成了非法组织,真正的亡党亡国。这样的改革完全成了自取灭亡。这是一个极大的教训。”
首长说:“一鸣,你说得好,非常有见地。我会把你的思想在适当的时候带到常委会上,让大家都得到一些启迪。”
其他的领导在后面坐着,小心翼翼地听着王一鸣和首长的谈话,他们有的在心里对王一鸣佩服起来,认为王一鸣看问题深刻,很有水平,这样的人才实在是难得。有的人却在心里替王一鸣捏一把汗,认为这样的问题王一鸣也敢谈,况且是在政治局常委这一级的领导面前谈,万一引得首长不高兴,王一鸣的前途就会出现重大波折,这样有风险的事情,换了他们,他们肯定是不会这么冒险的。大家在官场上都混惯了,知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糊弄糊弄就算了,这样仗义执言,勇气是可嘉,但方法却有些欠妥。看来,这个王一鸣还是不够老道,沉不住气。抱这种想法的都是官场上的一些老油条。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半个多小时,车队在黄昏的时候终于到达西城市区。这个时候,这个山区小城华灯初上,街道两旁的景观灯全部开放,把这个不到三十万人的小城市装扮得流光溢彩。沿街两旁的店铺招牌,霓虹灯闪烁。市中心的街道上,人流如织,虽然沿路进行了交通管制,到处是警察在执勤,透过车窗可以看到,街道两旁站了很多人,他们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眼前的这个车队,有的人啧啧称叹,说:“看,肯定是什么大人物又来西城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