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56 第一章(66)
- 257 第一章(67)
- 258 第一章(68)
- 259 第一章(69)
- 260 第一章(70)
- 261 第一章(71)
- 262 第一章(72)
- 263 第一章(73)
- 264 第一章(74)
- 265 第一章(75)
- 266 第一章(76)
- 267 第一章(77)
- 268 第一章(78)
- 269 第一章(79)
- 270 第一章(80)
- 271 第一章(81)
- 272 第一章(82)
- 273 第一章(83)
- 274 第一章(84)
- 275 第一章(85)
- 276 第一章(86)
- 277 第一章(87)
- 278 第一章(88)
- 279 第一章(89)
- 280 第一章(90)
- 281 第一章(91)
- 282 第一章(92)
- 283 第一章(93)
- 284 第一章(94)
- 285 第一章(95)
- 286 第一章(96)
- 287 第一章(97)
- 288 第一章(98)
- 289 第一章(99)
- 290 第一章(100)
- 291 第一章(101)
- 292 第一章(102)
- 293 第一章(103)
- 294 第一章(1)
- 295 第一章(2)
- 296 第一章(3)
- 297 第一章(4)
- 298 第一章(5)
- 299 第一章(6)
- 300 第一章(7)
- 301 第一章(8)
- 302 第一章(9)
- 303 第一章(10)
- 304 第一章(11)
- 305 第一章(12)
- 306 第一章(13)
- 307 第一章(14)
- 308 第一章(15)
- 309 第一章(16)
- 310 第一章(17)
- 311 第一章(18)
- 312 第一章(19)
- 313 第一章(20)
- 314 第一章(21)
- 315 第一章(22)
- 316 第一章(23)
- 317 第一章(24)
- 318 第一章(25)
- 319 第一章(26)
- 320 第一章(27)
- 321 第一章(28)
- 322 第一章(29)
- 323 第一章(30)
- 324 第一章(31)
- 325 第一章(32)
- 326 第一章(33)
- 327 第一章(34)
- 328 第一章(35)
- 329 第一章(36)
- 330 第一章(37)
- 331 第一章(38)
- 332 第一章(39)
- 333 第一章(40)
- 334 第一章(41)
- 335 第一章(42)
- 336 第一章(43)
- 337 第一章(44)
- 338 第一章(45)
- 339 第一章(46)
- 340 第一章(47)
- 341 第一章(48)
- 342 第一章(49)
- 343 第一章(50)
- 344 第一章(51)
- 345 第一章(52)
- 346 第一章(53)
- 347 第一章(54)
- 348 第一章(55)
- 349 第一章(56)
- 350 第一章(57)
- 351 第一章(58)
- 352 第一章(59)
- 353 第一章(60)
- 354 第一章(61)
- 355 第一章(62)
- 356 第一章(63)
- 357 第一章(64)
- 358 第一章(65)
- 359 第二章(1)
- 360 第二章(2)
- 361 第二章(3)
- 362 第二章(4)
- 363 第二章(5)
- 364 第二章(6)
- 365 第二章(7)
- 366 第二章(8)
- 367 第二章(9)
- 368 第二章(10)
- 369 第二章(11)
- 370 第二章(12)
- 371 第二章(13)
- 372 第二章(14)
- 373 第二章(15)
- 374 第二章(16)
- 375 第二章(17)
- 376 第二章(18)
- 377 第二章(19)
- 378 第二章(20)
- 379 第二章(21)
- 380 第二章(22)
- 381 第二章(23)
- 382 第二章(24)
- 383 第二章(25)
- 384 第二章(26)
- 385 第二章(27)
- 386 第二章(28)
- 387 第二章(29)
- 388 第二章(30)
- 389 第二章(31)
- 390 第二章(32)
- 391 第二章(33)
- 392 第二章(34)
- 393 第二章(35)
- 394 第二章(36)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章(76)
第一章(76)
王一鸣知道,这样的城市西江省里就有,最严重的就是临海市,前些年炒地皮,搞房地产大开发,几乎所有的人都疯了,当时从全国各地涌进来上千亿的资金,把一个人口才五十万左右的中小城市,生生弄成了房地产开发的圣地,号称要打造成为全亚洲最重要的滨海度假旅游中心城市,一时间全国的资金都向这里聚集,买地皮,建酒店,或者修建大规模的别墅群,成了那个时候最疯狂的举动。有的地皮只一夜时间,就可以暴涨几倍,甚至十几倍,一夜暴富的例子举不胜举。这是改革开放后横扫全国的第一轮房地产泡沫,结果大潮很快退去,裸奔者一下子浮出水面,临海市到处是停工的烂尾楼,投资商资不抵债,干脆跑了,把债务留给了银行。工人领不到工资,就开始哄抢建筑工地的物资。地皮的价格也一落千丈,有些囤积了大量地皮的人,受不了这个惨重的打击,因为有的人借的是高利贷,现在一下子亏了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眼看着是没有活路了,于是干脆一死了之。跳楼的,跳海的,那段时间屡见不鲜。临海市的经济也元气大伤,一下子倒退了十几年,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
看起来把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放手让全民炒房子,炒地皮,早晚是会受到报应的,房地产泡沫早晚有一天是会破裂的,到时候对整个国家、社会的冲击到底有多大,谁也估计不清楚,现在只能是走一步说一步了。
放眼全球,好像没有哪个发达国家,把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以美国为例,他们就是利用税收政策,千方百计打压房地产,让富人通过缴纳高额的房产税,不敢多买房子,或者炒房子,把资金千方百计引导到发展高科技,发展实体经济上。
而我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大家的是高物价、高房价和严重的通货膨胀,大家手中的钱越来越毛了,百元大钞现在的购买力,也就相当于几十年前的一元钱,甚至还不如,这样的情况下,老百姓攒钱还有什么意义,只能是把钱投到房地产上。于是房价一天一天在大城市坐上了过山车。什么都贬值,只有房子升值,以至于中国的超级富翁,竟然大部分都是搞房地产的。这样,干实体经济的就眼红了,因为搞房地产最赚钱,于是大家一哄而上,都搞起来房地产来,全民炒房子,这样中国经济事实上空壳化了,这样肥皂泡一个接着一个地吹下去,早晚有一天,逃脱不了破裂的命运。
作为高级领导干部,王一鸣虽然能够接触不少高级领导人,听他们讲话,但是,中央对房地产的政策还是非常不明朗。由中央把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已经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看,房地产这个行业的影响力已经不可低估了,他们中的有些人,本来就来历非凡,非富即贵,他们手中又不缺资金,现在已经能够在中国呼风唤雨,甚至绑架高层的决策了。
当然,中央高层也是有一定分歧的,比如某常委,估计就是谨慎的那一派,是反对房地产业一枝独秀,把房价吵翻天的。但是,这样的声音还是微弱的,王一鸣感受到的,仍然是大力发展房地产,现在各地的政府劲头很大,因为中央实行财政的大包干和分税制后,地方政府的事权没有减轻,财权则相应减少了不少,地方财政都是入不敷出,省级财政还好些,到了下面,特别是到了县一级,几乎没有不借债的。
事情没有减少,日子还得过,怎么办?路子只有一条,就是卖地。于是大力发展房地产成了唯一的出路。现在地方政府卖地已经上瘾了,以江城市为例,每年的卖地收入节节上升,现在已经达到六十亿左右,相信不久很快就会突破百亿大关,地方政府过日子,今后都要依靠出让土地的收入了,你不让它发展房地产,它靠什么过日子?王一鸣不知道中央对此是怎么考虑的。
作为一个省委书记,中央委员,他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的各种决策和决定,确保中央的政令畅通,同时,他又担负着发展地方经济,壮大地方实力,改善民生的责任,这两者之间发生了冲突,怎么办?这正是考验一个人政治智慧的时候。
车队拐进了西江帝豪大酒店的大门口的时候,王一鸣还在脑子里想着这些问题,他有许多困惑,想和首长交流交流,但是,这样的问题似乎太沉重了,这样的场合也不合适,于是只好作罢。
看着眼前的一排排别墅群,掩映在花草、树木之中,远处的小山包上是一大片果树林,园子里到处是假山、怪石和人造的瀑布,还有人工开挖的湖波,蜿蜒曲折的流水在园子里环绕着,真是一座园林式的酒店。
车队在总统一号别墅前停下,首长第一个下来,他站起来左右走了几下,活动了一下筋骨,看着周围这么好的风景,对王一鸣说:“这里搞得这么好,真是很漂亮,和北京的钓鱼台国宾馆有一比了,我要好好看一看。”于是,摆了摆手,对王一鸣说:“让他们收拾,我们散会儿步吧?”
王一鸣说:“好啊,既然首长有这个雅兴,我是恭敬不如从命。”
工作人员正在忙着从车上卸行李,原来那些已经把行李拿在手上的部长、副部长们,一看首长在王一鸣的陪同下,往园子里的小径走去,连忙把手中的行李交给旁边的工作人员,加快步子赶了上来。大家前呼后拥的,几十个人顺着园子里曲曲弯弯的小径,走了几十分钟。
首长兴致很高,一路走,一路问。他说:“这个园子设计得不错,很有中国传统上园林建筑的风格,是哪家设计公司设计的?”
王一鸣说:“这个是我们西江省规划设计院设计的。”
首长说:“不错,我们自己的队五水平不错吗!现在北京就有一股风,认为国外的月亮比我们这里圆,所以什么建筑都求新求怪,找国外的一些大公司,设计一些中国人看不懂的东西,整个建筑造价高,动不动就是十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结果建成后,混杂在中国的建筑里,不伦不类,老百姓不接受,就成了笑柄。我们千万不能在这个问题上跟风,要保持我们本民族的特色,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吗!城市的建筑不能千城一面,我们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不能我们刚建成,过了几十年就不合时宜了,后人还得费劲地拆除。我们中国的建筑据说现在平均寿命不足三十年了,从北京到地方,甚至到县里、乡镇里,都是今天建,明天拆,老百姓说,马路成了拉链马路,楼房成了短命的楼房。这是多么大的浪费啊!要消耗多少煤炭、钢材、水泥啊?光是产生的建筑垃圾就是天文数字,现在北京的沙尘暴越来越频繁,空气质量也很差,动不动就是重度污染,有人说,再这样发展下去,我们将会是肺癌大国、胃癌大国,呼吸的空气是污染的,喝的水是污染的,就是再有钱,没有了蓝天碧水,我们人类连最起码的呼吸、喝水都不能保证,这样的发展还有什么意义?所以,中央认为,要搞科学发展了,再不能为了GDP什么都干,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各方面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正确的方向。”
旁边的记者把首长讲的话,一字不漏都录了音。王一鸣已经交待好了,首长在西江省的每一次讲话,都要争取有记录,有录音,回头要好好整理整理,要向全省厅级以上干部传达学习的。
大家陪着首长散步了二十多分钟,看看已经快十一点了,估计首长也该休息休息了,于是就陪着首长,又回到总统一号别墅里。
首长在秘书、警卫的陪同下,进了三楼的总统套房。王一鸣和李耀把首长送到门口,等首长进去房间,门关上后,才转身下楼,到了一楼的会见大厅。进去一看,西江省的陪同人员都在这里坐着呢。何杰、郑天运、秦书海、薛志恒等人,都坐在沙发上,聊天、喝茶。
大家看王一鸣和李耀进来了,连忙站起来,迎接他们俩。
王一鸣抬手看了看表,离吃饭时间还有将近一个小时,这个时候又不能走远,怕首长随时找他谈话,只能在附近伺候着。
看起来把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放手让全民炒房子,炒地皮,早晚是会受到报应的,房地产泡沫早晚有一天是会破裂的,到时候对整个国家、社会的冲击到底有多大,谁也估计不清楚,现在只能是走一步说一步了。
放眼全球,好像没有哪个发达国家,把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以美国为例,他们就是利用税收政策,千方百计打压房地产,让富人通过缴纳高额的房产税,不敢多买房子,或者炒房子,把资金千方百计引导到发展高科技,发展实体经济上。
而我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大家的是高物价、高房价和严重的通货膨胀,大家手中的钱越来越毛了,百元大钞现在的购买力,也就相当于几十年前的一元钱,甚至还不如,这样的情况下,老百姓攒钱还有什么意义,只能是把钱投到房地产上。于是房价一天一天在大城市坐上了过山车。什么都贬值,只有房子升值,以至于中国的超级富翁,竟然大部分都是搞房地产的。这样,干实体经济的就眼红了,因为搞房地产最赚钱,于是大家一哄而上,都搞起来房地产来,全民炒房子,这样中国经济事实上空壳化了,这样肥皂泡一个接着一个地吹下去,早晚有一天,逃脱不了破裂的命运。
作为高级领导干部,王一鸣虽然能够接触不少高级领导人,听他们讲话,但是,中央对房地产的政策还是非常不明朗。由中央把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已经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看,房地产这个行业的影响力已经不可低估了,他们中的有些人,本来就来历非凡,非富即贵,他们手中又不缺资金,现在已经能够在中国呼风唤雨,甚至绑架高层的决策了。
当然,中央高层也是有一定分歧的,比如某常委,估计就是谨慎的那一派,是反对房地产业一枝独秀,把房价吵翻天的。但是,这样的声音还是微弱的,王一鸣感受到的,仍然是大力发展房地产,现在各地的政府劲头很大,因为中央实行财政的大包干和分税制后,地方政府的事权没有减轻,财权则相应减少了不少,地方财政都是入不敷出,省级财政还好些,到了下面,特别是到了县一级,几乎没有不借债的。
事情没有减少,日子还得过,怎么办?路子只有一条,就是卖地。于是大力发展房地产成了唯一的出路。现在地方政府卖地已经上瘾了,以江城市为例,每年的卖地收入节节上升,现在已经达到六十亿左右,相信不久很快就会突破百亿大关,地方政府过日子,今后都要依靠出让土地的收入了,你不让它发展房地产,它靠什么过日子?王一鸣不知道中央对此是怎么考虑的。
作为一个省委书记,中央委员,他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的各种决策和决定,确保中央的政令畅通,同时,他又担负着发展地方经济,壮大地方实力,改善民生的责任,这两者之间发生了冲突,怎么办?这正是考验一个人政治智慧的时候。
车队拐进了西江帝豪大酒店的大门口的时候,王一鸣还在脑子里想着这些问题,他有许多困惑,想和首长交流交流,但是,这样的问题似乎太沉重了,这样的场合也不合适,于是只好作罢。
看着眼前的一排排别墅群,掩映在花草、树木之中,远处的小山包上是一大片果树林,园子里到处是假山、怪石和人造的瀑布,还有人工开挖的湖波,蜿蜒曲折的流水在园子里环绕着,真是一座园林式的酒店。
车队在总统一号别墅前停下,首长第一个下来,他站起来左右走了几下,活动了一下筋骨,看着周围这么好的风景,对王一鸣说:“这里搞得这么好,真是很漂亮,和北京的钓鱼台国宾馆有一比了,我要好好看一看。”于是,摆了摆手,对王一鸣说:“让他们收拾,我们散会儿步吧?”
王一鸣说:“好啊,既然首长有这个雅兴,我是恭敬不如从命。”
工作人员正在忙着从车上卸行李,原来那些已经把行李拿在手上的部长、副部长们,一看首长在王一鸣的陪同下,往园子里的小径走去,连忙把手中的行李交给旁边的工作人员,加快步子赶了上来。大家前呼后拥的,几十个人顺着园子里曲曲弯弯的小径,走了几十分钟。
首长兴致很高,一路走,一路问。他说:“这个园子设计得不错,很有中国传统上园林建筑的风格,是哪家设计公司设计的?”
王一鸣说:“这个是我们西江省规划设计院设计的。”
首长说:“不错,我们自己的队五水平不错吗!现在北京就有一股风,认为国外的月亮比我们这里圆,所以什么建筑都求新求怪,找国外的一些大公司,设计一些中国人看不懂的东西,整个建筑造价高,动不动就是十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结果建成后,混杂在中国的建筑里,不伦不类,老百姓不接受,就成了笑柄。我们千万不能在这个问题上跟风,要保持我们本民族的特色,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吗!城市的建筑不能千城一面,我们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不能我们刚建成,过了几十年就不合时宜了,后人还得费劲地拆除。我们中国的建筑据说现在平均寿命不足三十年了,从北京到地方,甚至到县里、乡镇里,都是今天建,明天拆,老百姓说,马路成了拉链马路,楼房成了短命的楼房。这是多么大的浪费啊!要消耗多少煤炭、钢材、水泥啊?光是产生的建筑垃圾就是天文数字,现在北京的沙尘暴越来越频繁,空气质量也很差,动不动就是重度污染,有人说,再这样发展下去,我们将会是肺癌大国、胃癌大国,呼吸的空气是污染的,喝的水是污染的,就是再有钱,没有了蓝天碧水,我们人类连最起码的呼吸、喝水都不能保证,这样的发展还有什么意义?所以,中央认为,要搞科学发展了,再不能为了GDP什么都干,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各方面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正确的方向。”
旁边的记者把首长讲的话,一字不漏都录了音。王一鸣已经交待好了,首长在西江省的每一次讲话,都要争取有记录,有录音,回头要好好整理整理,要向全省厅级以上干部传达学习的。
大家陪着首长散步了二十多分钟,看看已经快十一点了,估计首长也该休息休息了,于是就陪着首长,又回到总统一号别墅里。
首长在秘书、警卫的陪同下,进了三楼的总统套房。王一鸣和李耀把首长送到门口,等首长进去房间,门关上后,才转身下楼,到了一楼的会见大厅。进去一看,西江省的陪同人员都在这里坐着呢。何杰、郑天运、秦书海、薛志恒等人,都坐在沙发上,聊天、喝茶。
大家看王一鸣和李耀进来了,连忙站起来,迎接他们俩。
王一鸣抬手看了看表,离吃饭时间还有将近一个小时,这个时候又不能走远,怕首长随时找他谈话,只能在附近伺候着。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