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51 第一章(61)
- 252 第一章(62)
- 253 第一章(63)
- 254 第一章(64)
- 255 第一章(65)
- 256 第一章(66)
- 257 第一章(67)
- 258 第一章(68)
- 259 第一章(69)
- 260 第一章(70)
- 261 第一章(71)
- 262 第一章(72)
- 263 第一章(73)
- 264 第一章(74)
- 265 第一章(75)
- 266 第一章(76)
- 267 第一章(77)
- 268 第一章(78)
- 269 第一章(79)
- 270 第一章(80)
- 271 第一章(81)
- 272 第一章(82)
- 273 第一章(83)
- 274 第一章(84)
- 275 第一章(85)
- 276 第一章(86)
- 277 第一章(87)
- 278 第一章(88)
- 279 第一章(89)
- 280 第一章(90)
- 281 第一章(91)
- 282 第一章(92)
- 283 第一章(93)
- 284 第一章(94)
- 285 第一章(95)
- 286 第一章(96)
- 287 第一章(97)
- 288 第一章(98)
- 289 第一章(99)
- 290 第一章(100)
- 291 第一章(101)
- 292 第一章(102)
- 293 第一章(103)
- 294 第一章(1)
- 295 第一章(2)
- 296 第一章(3)
- 297 第一章(4)
- 298 第一章(5)
- 299 第一章(6)
- 300 第一章(7)
- 301 第一章(8)
- 302 第一章(9)
- 303 第一章(10)
- 304 第一章(11)
- 305 第一章(12)
- 306 第一章(13)
- 307 第一章(14)
- 308 第一章(15)
- 309 第一章(16)
- 310 第一章(17)
- 311 第一章(18)
- 312 第一章(19)
- 313 第一章(20)
- 314 第一章(21)
- 315 第一章(22)
- 316 第一章(23)
- 317 第一章(24)
- 318 第一章(25)
- 319 第一章(26)
- 320 第一章(27)
- 321 第一章(28)
- 322 第一章(29)
- 323 第一章(30)
- 324 第一章(31)
- 325 第一章(32)
- 326 第一章(33)
- 327 第一章(34)
- 328 第一章(35)
- 329 第一章(36)
- 330 第一章(37)
- 331 第一章(38)
- 332 第一章(39)
- 333 第一章(40)
- 334 第一章(41)
- 335 第一章(42)
- 336 第一章(43)
- 337 第一章(44)
- 338 第一章(45)
- 339 第一章(46)
- 340 第一章(47)
- 341 第一章(48)
- 342 第一章(49)
- 343 第一章(50)
- 344 第一章(51)
- 345 第一章(52)
- 346 第一章(53)
- 347 第一章(54)
- 348 第一章(55)
- 349 第一章(56)
- 350 第一章(57)
- 351 第一章(58)
- 352 第一章(59)
- 353 第一章(60)
- 354 第一章(61)
- 355 第一章(62)
- 356 第一章(63)
- 357 第一章(64)
- 358 第一章(65)
- 359 第二章(1)
- 360 第二章(2)
- 361 第二章(3)
- 362 第二章(4)
- 363 第二章(5)
- 364 第二章(6)
- 365 第二章(7)
- 366 第二章(8)
- 367 第二章(9)
- 368 第二章(10)
- 369 第二章(11)
- 370 第二章(12)
- 371 第二章(13)
- 372 第二章(14)
- 373 第二章(15)
- 374 第二章(16)
- 375 第二章(17)
- 376 第二章(18)
- 377 第二章(19)
- 378 第二章(20)
- 379 第二章(21)
- 380 第二章(22)
- 381 第二章(23)
- 382 第二章(24)
- 383 第二章(25)
- 384 第二章(26)
- 385 第二章(27)
- 386 第二章(28)
- 387 第二章(29)
- 388 第二章(30)
- 389 第二章(31)
- 390 第二章(32)
- 391 第二章(33)
- 392 第二章(34)
- 393 第二章(35)
- 394 第二章(36)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章(71)
第一章(7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曾经到当地考察、调研,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这里是地球上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
王一鸣去年到过的里弄屯,在一个大山沟里,叫十八里沟,这里根本没有什么平地,农民的房子都建在半山坡上,用直径十几厘米的树木做桩,依山就势,做成了空中楼阁。王一鸣去的里弄屯,有十几户人家,就散落在一个山坡上。
当天早上,王一鸣在西城市区吃完早餐,在西城市委书记孔明亮的陪同下,一行人都坐着越野车,离开市区,往果林县开去。到了县界,果林县的县委书记和县长早早地等候在那里了。大家于是上车,继续往大山深处开。越往前走,路况越差,越野车继续行驶在悬崖峭壁边。车速也很慢,每小时不超过二十公里的样子。
到上午十一钟的时候,终于到了十八里沟乡了,当地的乡镇干部早早地就等候在路边了。
王一鸣下去,和大家握了握手,问了当地的乡长,说:“你们这个乡有多少口人?”
乡长姓覃,中等个子,胖胖的,看年龄也就是三十多岁。
覃乡长说:“报告王书记,我们乡总共有二万两千六百三十人。”
王一鸣又问:“可耕地有多少?”
覃乡长说:“八千六百亩,平均每人不到四分地,有些还是坡耕地。”
王一鸣问:“都种什么粮食?”
覃乡长说:“主要是玉米、水稻,还有些土豆、红薯什么的。”
王一鸣问:“粮食够吃吗?”
覃乡长笑了笑说:“说实话不够。我们这里是吃粮年年靠救济。每个人平均一年供应大米两百斤,食用油二十斤,都是中央财政下拨。我们是国家级贫困县,年年有补贴的。要是国家不管,估计绝大部分人家要饿肚子,或者靠吃野菜红薯充饥了。”
王一鸣问:“咱们要去的这个里弄屯,属于最贫困的地方吗?”
覃乡长说:“还不算,因为里弄屯毕竟还靠公路,那里交通方便,上级领导来了,我们一般就安排在那里看了,再往山里走,公路就没了,要步行。”说着他拿出来一份地图,指着告诉王一鸣说:“王书记,你看我们现在就在这里,往前五六公里就是里弄屯了,再往前,就要步行翻山越岭了。你看这里,这里,这些村子从地图上看,也就是几公里远,但是要翻过几座大山,其实走一天,也不一定能够到地方。那里的人,十天半月也不会到一次乡里,他们出山一次,都是买够一两个月用的东西,什么油盐酱醋茶之类的,都是靠背,他们走山路走惯了,一天可以搞一个来回,我们不行,那些山路几乎都是在六十多度的陡坡上,我们走,别说背上背着东西了,就是空手,也有一定困难,是不是就会摔倒,很危险的。”
王一鸣问:“那么说,最困难的地方我也看不到吗!”
西城市委书记孔明亮这个时候插话说:“王书记,这个实在是没办法啊,不通路,车子根本就进不去,我在西城市工作九年了,说实话,我也没有进去过一次。上一次杨春风书记来,我陪着他,也就是到弄里屯看了看,让我爬山路,更是没办法。”
王一鸣看了看他的大肚皮,孔明亮个子不高,肚皮却不小,属于典型的横向发展,估计腰围有三层多宽,体重有两百斤左右了。就他这身材,要翻山越岭,真是难为他了。孔明亮原来是省农业厅的厅长,下派到西城市做了几年的市长,后来又做了市委书记,也是省里老资格的正厅级干部了。
王一鸣说:“老孔,既然这样,我就客随主便,就去里弄屯看看吧。”
于是大家分头上车,往大山深处开去。
这个时候,车子行驶在一道大沟边,左边是连绵的群山,右边就是当地的“十八里沟”。大沟里急促的流水声,撞击到石头上,轰鸣声传出了老远。
小龚坐在副驾驶的位子,往车窗外看了几眼,立即感到头晕目眩,连忙闭上了眼睛。司机小邵也是很少跑这样的山路,他小心翼翼地开着越野车,跟在前面的警车后面,大家都不说话,害怕一个闪失,车子翻进了山沟里。
这一趟考察,确实有危险。山区的公路说是柏油路,由于年久失修,已经到处是坑坑洼洼了,车子行驶在上面,颠簸得像是坐在船里,一上一下的。搞得小邵很不好意思,一个劲地解释说:“老板,不是我水平差,是这路实在是太烂了,到处是大坑,绕都绕不过去。”
五六公路的山路,车队竟然走了半个多小时。
远远地看见山坡上有十几户人家,车队就停在路边,王一鸣从车子里下来,在大家的陪同下,往山坡上的一户人家走去。
当地的村干部在前面带路,大家爬了上百个台阶,才来到一个农户家。这家人的院子就是一块二十几个平方米的平地,是主人自己开出来的,上面放了一张木桌,桌子上摆着五六个碗,有一个脸盆,里面放了半盆蒸熟的米饭,旁边一个不锈钢饭盆里,放了一盆煮熟的酸菜、辣椒什么的,黑乎乎的,围着桌子,坐了五个人,一个老妇人,看年纪有六七十岁,头发花白,眼睛不太好使了,眼珠很浑浊,看人要拼命地挤着眼睛,眼角周围,不知道什么时候流出来的脏东西,让老妇人不停地用一块土布,擦来擦去。
旁边是一对年轻的夫妇,男的有三十多岁,个子不高,一脸络腮胡子,眼睛细细的,眯成了一条缝。当时是六月份的天气,中午的时候,山里阳光直射,已经很热了,男人光着膀子,露出发达的肌肉。看来人很多,连忙把一个短袖衫套在头上。
女的个子矮矮的,相貌丑陋,走路还一扭一拐的,是个瘸子。
旁边坐着的是两个孩子,一个女孩,一个男孩,都是四五岁的样子,脸上脏兮兮的,眼睛里满是惊恐,钻进了老奶奶怀里,头也不敢抬。
村干部用当地土话和他们交流着,说:“省里的大领导来看望你们了。”
男人笑着站起来,和王一鸣握手,然后回头到屋子里,搬出几张条凳,让大家坐下。人多,大家根本不够坐,只能让王一鸣和几个领导坐下。随行的省电视台和市里、县里的电视台的记者们,忙着选角度拍摄。
王一鸣和男人握了握手,说:“你们要吃午饭了?”
男人说:“是。”
王一鸣走过去,看了看,问:“我尝一尝可以吗?”
男人端起一个碗,递给王一鸣说:“领导,你随便。”
王一鸣夹了一口米饭,放在嘴里嚼了嚼,然后又在酸菜盆里,挑起一些,放在嘴里品尝。
米饭还可以,就是菜,除了辣味、酸味,根本没有油水,更没有什么肉。
王一鸣放下碗筷,问年轻人:“你们天天就吃这个?”
年轻人笑着说:“有这个就不错了。要不是政府救济,我们哪能天天吃上大米饭。”
王一鸣问:“一年到头,能吃几次肉?”
年轻人说:“几十次吧,现在我们的日子也好了,我在县城里打工,在建筑工地上拉砖头,一个月下来,除了吃喝,还有一千多块钱的收入,我每次回来,都会带一些肉啊、火腿肠、方便面回来,给家里人改善改善生活。”
王一鸣问:“你对当前的生活满意吗?”
年轻人说:“满意,当然满意了,政府对我们这么好,年年有救济,冬天还发被子,过年还有油、大米、面粉什么的,我们非常感谢政府。”
坐着的那个眼睛不好的老妇人这个时候插话说:“还给我们免费检查、看病。县医院的那些医生,还到镇子里来,我们山里人现在日子可痛快了!”说着咯咯地笑起来。
王一鸣问:“大娘你高寿啊?”
老妇人说:“我六十八了。”
王一鸣又问:“您对政府有什么要求?”
老人说:“就是看病贵。我这个眼睛,医生检查了,说是要到市里住院,白内障,要动手术的,听说住院费加上治疗费,需要四五千块,我们没有那么多钱,只能看着我眼瞎了。”
旁边的果林县县委书记连忙插话说:“大娘,你这个眼睛,我做主,由我们县医院统一送到市里,免费治疗,我们现在正在接受国家红十字会的一个援助项目,我们县有两千个名额,可以免费动手术,治疗白内障。”
王一鸣去年到过的里弄屯,在一个大山沟里,叫十八里沟,这里根本没有什么平地,农民的房子都建在半山坡上,用直径十几厘米的树木做桩,依山就势,做成了空中楼阁。王一鸣去的里弄屯,有十几户人家,就散落在一个山坡上。
当天早上,王一鸣在西城市区吃完早餐,在西城市委书记孔明亮的陪同下,一行人都坐着越野车,离开市区,往果林县开去。到了县界,果林县的县委书记和县长早早地等候在那里了。大家于是上车,继续往大山深处开。越往前走,路况越差,越野车继续行驶在悬崖峭壁边。车速也很慢,每小时不超过二十公里的样子。
到上午十一钟的时候,终于到了十八里沟乡了,当地的乡镇干部早早地就等候在路边了。
王一鸣下去,和大家握了握手,问了当地的乡长,说:“你们这个乡有多少口人?”
乡长姓覃,中等个子,胖胖的,看年龄也就是三十多岁。
覃乡长说:“报告王书记,我们乡总共有二万两千六百三十人。”
王一鸣又问:“可耕地有多少?”
覃乡长说:“八千六百亩,平均每人不到四分地,有些还是坡耕地。”
王一鸣问:“都种什么粮食?”
覃乡长说:“主要是玉米、水稻,还有些土豆、红薯什么的。”
王一鸣问:“粮食够吃吗?”
覃乡长笑了笑说:“说实话不够。我们这里是吃粮年年靠救济。每个人平均一年供应大米两百斤,食用油二十斤,都是中央财政下拨。我们是国家级贫困县,年年有补贴的。要是国家不管,估计绝大部分人家要饿肚子,或者靠吃野菜红薯充饥了。”
王一鸣问:“咱们要去的这个里弄屯,属于最贫困的地方吗?”
覃乡长说:“还不算,因为里弄屯毕竟还靠公路,那里交通方便,上级领导来了,我们一般就安排在那里看了,再往山里走,公路就没了,要步行。”说着他拿出来一份地图,指着告诉王一鸣说:“王书记,你看我们现在就在这里,往前五六公里就是里弄屯了,再往前,就要步行翻山越岭了。你看这里,这里,这些村子从地图上看,也就是几公里远,但是要翻过几座大山,其实走一天,也不一定能够到地方。那里的人,十天半月也不会到一次乡里,他们出山一次,都是买够一两个月用的东西,什么油盐酱醋茶之类的,都是靠背,他们走山路走惯了,一天可以搞一个来回,我们不行,那些山路几乎都是在六十多度的陡坡上,我们走,别说背上背着东西了,就是空手,也有一定困难,是不是就会摔倒,很危险的。”
王一鸣问:“那么说,最困难的地方我也看不到吗!”
西城市委书记孔明亮这个时候插话说:“王书记,这个实在是没办法啊,不通路,车子根本就进不去,我在西城市工作九年了,说实话,我也没有进去过一次。上一次杨春风书记来,我陪着他,也就是到弄里屯看了看,让我爬山路,更是没办法。”
王一鸣看了看他的大肚皮,孔明亮个子不高,肚皮却不小,属于典型的横向发展,估计腰围有三层多宽,体重有两百斤左右了。就他这身材,要翻山越岭,真是难为他了。孔明亮原来是省农业厅的厅长,下派到西城市做了几年的市长,后来又做了市委书记,也是省里老资格的正厅级干部了。
王一鸣说:“老孔,既然这样,我就客随主便,就去里弄屯看看吧。”
于是大家分头上车,往大山深处开去。
这个时候,车子行驶在一道大沟边,左边是连绵的群山,右边就是当地的“十八里沟”。大沟里急促的流水声,撞击到石头上,轰鸣声传出了老远。
小龚坐在副驾驶的位子,往车窗外看了几眼,立即感到头晕目眩,连忙闭上了眼睛。司机小邵也是很少跑这样的山路,他小心翼翼地开着越野车,跟在前面的警车后面,大家都不说话,害怕一个闪失,车子翻进了山沟里。
这一趟考察,确实有危险。山区的公路说是柏油路,由于年久失修,已经到处是坑坑洼洼了,车子行驶在上面,颠簸得像是坐在船里,一上一下的。搞得小邵很不好意思,一个劲地解释说:“老板,不是我水平差,是这路实在是太烂了,到处是大坑,绕都绕不过去。”
五六公路的山路,车队竟然走了半个多小时。
远远地看见山坡上有十几户人家,车队就停在路边,王一鸣从车子里下来,在大家的陪同下,往山坡上的一户人家走去。
当地的村干部在前面带路,大家爬了上百个台阶,才来到一个农户家。这家人的院子就是一块二十几个平方米的平地,是主人自己开出来的,上面放了一张木桌,桌子上摆着五六个碗,有一个脸盆,里面放了半盆蒸熟的米饭,旁边一个不锈钢饭盆里,放了一盆煮熟的酸菜、辣椒什么的,黑乎乎的,围着桌子,坐了五个人,一个老妇人,看年纪有六七十岁,头发花白,眼睛不太好使了,眼珠很浑浊,看人要拼命地挤着眼睛,眼角周围,不知道什么时候流出来的脏东西,让老妇人不停地用一块土布,擦来擦去。
旁边是一对年轻的夫妇,男的有三十多岁,个子不高,一脸络腮胡子,眼睛细细的,眯成了一条缝。当时是六月份的天气,中午的时候,山里阳光直射,已经很热了,男人光着膀子,露出发达的肌肉。看来人很多,连忙把一个短袖衫套在头上。
女的个子矮矮的,相貌丑陋,走路还一扭一拐的,是个瘸子。
旁边坐着的是两个孩子,一个女孩,一个男孩,都是四五岁的样子,脸上脏兮兮的,眼睛里满是惊恐,钻进了老奶奶怀里,头也不敢抬。
村干部用当地土话和他们交流着,说:“省里的大领导来看望你们了。”
男人笑着站起来,和王一鸣握手,然后回头到屋子里,搬出几张条凳,让大家坐下。人多,大家根本不够坐,只能让王一鸣和几个领导坐下。随行的省电视台和市里、县里的电视台的记者们,忙着选角度拍摄。
王一鸣和男人握了握手,说:“你们要吃午饭了?”
男人说:“是。”
王一鸣走过去,看了看,问:“我尝一尝可以吗?”
男人端起一个碗,递给王一鸣说:“领导,你随便。”
王一鸣夹了一口米饭,放在嘴里嚼了嚼,然后又在酸菜盆里,挑起一些,放在嘴里品尝。
米饭还可以,就是菜,除了辣味、酸味,根本没有油水,更没有什么肉。
王一鸣放下碗筷,问年轻人:“你们天天就吃这个?”
年轻人笑着说:“有这个就不错了。要不是政府救济,我们哪能天天吃上大米饭。”
王一鸣问:“一年到头,能吃几次肉?”
年轻人说:“几十次吧,现在我们的日子也好了,我在县城里打工,在建筑工地上拉砖头,一个月下来,除了吃喝,还有一千多块钱的收入,我每次回来,都会带一些肉啊、火腿肠、方便面回来,给家里人改善改善生活。”
王一鸣问:“你对当前的生活满意吗?”
年轻人说:“满意,当然满意了,政府对我们这么好,年年有救济,冬天还发被子,过年还有油、大米、面粉什么的,我们非常感谢政府。”
坐着的那个眼睛不好的老妇人这个时候插话说:“还给我们免费检查、看病。县医院的那些医生,还到镇子里来,我们山里人现在日子可痛快了!”说着咯咯地笑起来。
王一鸣问:“大娘你高寿啊?”
老妇人说:“我六十八了。”
王一鸣又问:“您对政府有什么要求?”
老人说:“就是看病贵。我这个眼睛,医生检查了,说是要到市里住院,白内障,要动手术的,听说住院费加上治疗费,需要四五千块,我们没有那么多钱,只能看着我眼瞎了。”
旁边的果林县县委书记连忙插话说:“大娘,你这个眼睛,我做主,由我们县医院统一送到市里,免费治疗,我们现在正在接受国家红十字会的一个援助项目,我们县有两千个名额,可以免费动手术,治疗白内障。”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