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562 第七百三十九节 此时打成本最低
- 563 第七百四十节 北伐的地缘顾虑
- 564 第七百四十一节 美国华人大起义
- 565 第七百四十二节 洪天王借尸还魂
- 566 第七百四十三节 华人爆发的力量
- 567 第七百四十四节 得意时要知进退
- 568 第七百四十五节 已无退路之人与已无退路之局
- 569 第七百四十六节 夏威夷海战
- 570 第七百四十七节 愤怒的美国
- 571 第七百四十八节 大明的盟友
- 572 第七百四十九节 新生派力量
- 573 第七百五十节 美国人的反攻
- 574 第七百五十一节 打造前敌基地
- 575 第七百五十二节 在墨西哥外交战
- 576 第七百五十三节 佩科斯战役
- 577 第七百五十四节 史上最大歼灭战
- 578 第七百五十六节 悄然兴起的教派
- 579 第七百五十七节 挺进圣安东尼奥
- 580 第七百五十七节 德克萨斯大会战
- 581 第七百五十八节 皇权威信的下降
- 582 第七百五十九节 阿拉斯加的总督
- 583 第七百六十节 饮马墨西哥湾
- 584 第七百六十一节 打断美国社会的支柱
- 585 第七百六十二节 朝鲜东学道起义
- 586 第七百六十三节 大会战序幕
- 587 第七百六十四节 授旗
- 588 第七百六十五节 皇命
- 589 第七百六十六节 煎熬
- 590 第七百六十七节 尤卡坦海战
- 591 第七百六十八节 海军上刺刀
- 592 第七百七十节 越来越像政客
- 593 第七百七十一节 休斯敦大会战(1)
- 594 第七百七十二节 休斯敦大会战(2)
- 595 第七百七十三节 休斯敦大会战(3)
- 596 第七百七十四节 休斯敦大会战(4)
- 597 第七百七十五节 休斯敦大会战(5)
- 598 第七百七十六节 伦敦和谈(1)
- 599 第七百七十七节 伦敦和谈(2)
- 600 第七百七十八节 一样的甲午
- 601 第七百七十九节 昏君混臣
- 602 第七百八十节 迷局
- 603 第七百八十一节 拒和迁都再战
- 604 第七百八十二节 李鸿章的后路
- 605 第七百八十三节 日本狮子大开口
- 606 第七百八十四节 日军攻占北亰城
- 607 第七百八十五节 唯有巧手来捏合
- 608 第七百八十六节 大明的傀儡政权
- 609 第七百八十七节 慈禧的算计
- 610 第七百八十七节 赫德威胁英国人
- 611 第七百八十八节 吞并满清的基础
- 612 第七百八十九节 一统天下的准备
- 613 第七百八十九节 日德纷争
- 614 第七百九十节 给满遗找个去处
- 615 第七百九十一节 明俄满蒙协定
- 616 第七百九十二节 中国统一的过程
- 617 第七百九十三节 工业巨头的春天
- 618 第七百九十四节 让电老虎去撕咬
- 619 第七百九十五节 璀璨的手工艺品
- 620 第七百九十六节 后发国家的工业化路径
- 621 第七百九十七节 战列舰时代到来
- 622 第七百九十七节 海军军备竞赛
- 623 第七百九十八节 东亚大陆协定
- 624 第七百九十九节 新都城和新国名
- 625 第八百节 扩大公局法案
- 626 第八百零一节 赫德的图谋
- 627 第八百零二节 东亚火药桶
- 628 第八百零三节 英国人的打手
- 629 第八百零四节 中国的东亚秩序
- 630 第八百零五节 不可避免的战争
- 631 第八百零六节 德国人的讹诈
- 632 第八百零七节 中德同盟谈判
- 633 第八百零八节 步入世界的中心
- 634 第八百零九节 中国的世界政策
- 635 第八百一十节 中英太平洋协定
- 636 第八百一十一节 国际局势复杂化
- 637 第八百一十二节 列强分赃会议
- 638 第八百一十六节 向贫富分化说不(2)
- 639 第八百一十七节 让城里人回农村
- 640 第八百一十七节 士大夫的救民策
- 641 第八百一十八节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 642 第八百一十九节 用的只是这个身份
- 643 第八百二十节 提前的新农村建设
- 644 第八百二十一节 加利福尼亚危机
- 645 第八百二十三节 拜上帝教的传播
- 646 第八百二十四节 关于加州的战和
- 647 第八百二十五节 大战一触即发
- 648 第八百二十六节 挑拨失败
- 649 第八百二十八节 德国需要保证
- 650 第八百二十九节 笼罩欧洲的恐怖
- 651 第八百三十一节 日本人的小算盘
- 652 第八百三十二节 德法战争爆发了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七百四十九节 新生派力量
第七百四十九节 新生派力量
陆云起则不一样,他生于1862年,正是伴随大明国家成长的一代人,他哥哥从文,他则从小被父亲送去练武,但发现他天性聪颖,于是落第秀才的父亲教他读书,没几年他父亲成为大明政府的公职人员,进入大明官办小学教书,他也跟着进入了大明的学堂,一路上到县学毕业,考入了军校。
他十四岁进军校,十八岁毕业进入軍队,二十四岁以营官身份进入越南战场作战,多次立功,战争结束的时候,就已经是旅帅了。
战后軍队进行了进一步的改组,建制依然是军、旅、营、哨和队五级结构,但长官一律以“长”称呼,进行了标准化统一,总兵依然不常设,临时由军组成,两个军以上称军团,军团规模不设上限。
兵部还根据战争中的表现,很是提拔了一大批军官,尤其是他这样的本土派军官,更是得到文官政府的青睐,大有破格提拔的味道。
显然,兵部清洗留洋少壮派的工作,始终都没有停止,那些人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上一次在越南战场上,还有大批的留洋派指挥,而这次来到美国,就基本上换成了本土派了。
不过就是新生派力量,陆云起的年纪也显得过于年轻了,要知道大明军校可是1868年后就开办的,陆云起1878年才进入军校,已经是第十期学员了,算不得老资格,可是在新生派中,他依然是职位爬的最高的那一批人。
因为他在越南战场上确实打出了一些漂亮仗,第一战就很出彩,那次攻击海防要塞的军事行动,就是他亲自在前线指挥的,那一战成了大明宣传的重点,他自然也就成了军事明星。
可他这种明星人物,往往有一些不利的处境,那就是难以服众,容易成为众矢之的,他们头上的光环越光鲜,受到的抵触就越大,因为他们是时时刻刻都处在镁光灯下的。
文官似乎就喜欢看武将内斗,文官不但将陆云起提拔为了军长,还委任他为加州军官总兵官,让他节制三个军进入加州作战。
他这种少年得志的军官,大多有一种急于证明自己的心态,所以一到加州,发现美国国内实在空虚之后,就申请改变军事计划,尽快进入美国中部作战。
陆云起很快就制定好了军事计划,按照邓世才的要求,将沿着南太平洋铁路攻击前进,在这一路优先抢占军事要地,为将来进军做好准备。这不是什么有难度的军事计划,因为资料十分充分,当地的档案局中找到了铁路和矿产分布的一些图纸,根据这些地质资料,他很容易就能做出进攻计划。
他认为这种文职工作,完全体现不出他的水平,将作战计划交给邓世才之后,他马上申请奔赴第一线指挥作战。
可是邓世才却不答应,而是告诉他,他任务重大,必须留在旧金山辅助邓世才进行指挥工作,作战将由骑兵军的马有为负责。
马有为的资历就比陆云起高多了,他是大明军校培养出来的第一批骑兵军官,在大明军校建立之前,大明軍队中几乎没有骑兵这个兵种存在,因为南方实在是太缺马了,也没有养马的草原。
军校也不过是高价从西方购买战马进行训练,可是高价装备骑兵部队就很困难了,所以马有为毕业之后,很长时间只能带着三瓜俩枣的骑兵队作为侦察兵使用,很是被同学嘲笑了一段时间。
1875年之后,他就时来运转了,因为大明通过外交手段,从满清手里要到了云南。
云南是有大片高山牧场的,历史上培育出滇马的地方,不可能没有牧场。
当地人也有养马的传统,但滇马显然不适合作为战马,所以马有为依然很长一段时间无法装备大量战马,他并不打算闲着,而是申请赶赴云南,从头做起,他亲自带人建立了正规的马场,从法国引入了大批种马,在哪里默默培育了十年,直到明法战争爆发,他都依然被同学戏称为马官。
结果他培养出来的大明第一支骑兵部队,在越南战场上虽然没有特别亮眼的表现,却在敌后搅得法国人不得安宁,让兵部十分认可骑兵部队的作用,战后他的骑兵旅顺势扩编为骑兵军。
邓世才要求马有为无比发扬骑兵速战速决的风格,狂飙突进向美国东部穿插前进,他有两个作战任务,一个是占领军事要地,一个则是联络当地的印第安人。
马有为领命去了,陆云起却郁闷的要继续在加州进行治安战。
不过这治安战可不好打,1870年意大利统一之后,由于南方不太认可北方的撒丁王国王室,因此爆发了十年的治安战,政府军和当地农民武装各自损伤了两万人后,才慢慢平息下来。
美国人反对大明的意志,绝不输给意大利的南方的农民。
可如果要陆云起在加州进行十年的治安战,他会疯掉的。
他证明了自己能身居高位,绝对不是侥幸,他很快就制定出了策略。
打不是问题,美国民兵不可能打得赢明军,可是美国民兵熟悉地形,牛仔们三三两两进行的偷袭战很让人头痛,要么增调兵力进行拉网式搜索,要么就让牛仔们自己走掉。
陆云起很快就向邓世才提出建议,他希望告诉美国人,允许美国人离开加州,专门租用英国游轮将他们运送到加拿大去,美国人不是想走吗,那就让他们走。
一面允许美国人离开,越是不认可大明的美国人,就越是想离开。
那么留下的,要么是顺民,要么就是死心塌地的游击队了。
他马上向各个农场的白人发去命令,要他们夜间不能出农场,白天除非有必要,否则也必须留在农场中,如果有物资采购的需要,向附近驻扎的军营提出要求,军营会组织人力帮他们采购。
他必须先将美国人固定住,让他们流动起来是很麻烦的。
然后他调动对美国白人最恨之入骨的印第安人骑兵,日夜轮番在道路上巡视,允许他们就地击毙任何移动的目标。
美国白人熟悉地形,印第安人更熟悉地形,白人躲进山里他们都能搜出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唯一不好的是,文明程度低下的印第安人,在对待白人方面过于残忍,杀人就不说了,他们常常割人头,割头皮,并且将其带在马上炫耀,更是让美国人不满,也更恐慌。
结果就是世界运来的批判,以及更多美国人离开加州,只是让他郁闷的是,反抗者也更多了。
唯一让他欣慰的是,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的情况也差不多,只不过那两个州的人口更少一些,距离加拿大也更近一些,走的人更多,反抗的基础没有加州这里大而已。
眼看着治安战是越打越乱,陆云起越来越上火,他建议实行保甲制,命令当地的美国人必须联保,一旦发现那个地方出现反抗军,而当地农场主没有报告的话,将会受到重罚,直接将其送入集中营看管。
并且开始搜索一家家农场,要求对方交出所有武器,但凡发现有藏匿的,也会关进集中营。
随着后续兵力的抵达,陆云起能动用的兵力更多了,但主力主要还是派往前线,马有为已经占领了足够多的战略要地,需要步兵进行防守,马有为嚣张的说骑兵就是一股风,风是不能停留的,所以风必须一直前进,一直游动。
陆云起能用到的兵力,主要是当地部队,也就是当地华人组成的民兵,有战斗力的不过是李秀成手下三万老兵,其他华人的民兵战斗力有限,完全就是凑数的。
为了让这些战斗力有限的士兵发挥出战斗力,陆云起一边组织他们进行军事训练,一边让他们在各个抵抗高发地带修建碉堡,采取碉堡封锁战术,一步步扼杀抵抗军的生存空间。
这些方法应该说是卓有成效的,基本上能够保证依托碉堡线的运输,但离开碉堡线,尤其是靠近山区的地带,就有可能遭到袭击。
几万人完全无法控制整个加州,尤其是这种地广人稀,还存在大批山地的复杂地区。
陆云起越打越没有信心,他发现他会陷入无休无止的治安战中去的时候,他向邓世才请求支援,他表示要么让他上前线去,要么就给他增兵,否则他根本无法控制加州的治安。
这里太大了,不是几万人能控制的。
邓世才问他需要多少人。
他说至少地十万人。
邓世才表示会给他派十万人。
一个月后,他果然得到了十万正规军。
但是她发现,十万人也不够,他苦熬了一个月之后,只能宣布他的作战失败,请求邓世才将他发往前线。
邓世才告诉他,除非肃清敌后武装,否则敌后永远比前线更重要,还告诉他,一个优秀的将领,要做的第一件事,永远都是肃清敌后,还给了他一本军校刊印的古代战记给他,尤其是指示他要多看看长平之战。
他十四岁进军校,十八岁毕业进入軍队,二十四岁以营官身份进入越南战场作战,多次立功,战争结束的时候,就已经是旅帅了。
战后軍队进行了进一步的改组,建制依然是军、旅、营、哨和队五级结构,但长官一律以“长”称呼,进行了标准化统一,总兵依然不常设,临时由军组成,两个军以上称军团,军团规模不设上限。
兵部还根据战争中的表现,很是提拔了一大批军官,尤其是他这样的本土派军官,更是得到文官政府的青睐,大有破格提拔的味道。
显然,兵部清洗留洋少壮派的工作,始终都没有停止,那些人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上一次在越南战场上,还有大批的留洋派指挥,而这次来到美国,就基本上换成了本土派了。
不过就是新生派力量,陆云起的年纪也显得过于年轻了,要知道大明军校可是1868年后就开办的,陆云起1878年才进入军校,已经是第十期学员了,算不得老资格,可是在新生派中,他依然是职位爬的最高的那一批人。
因为他在越南战场上确实打出了一些漂亮仗,第一战就很出彩,那次攻击海防要塞的军事行动,就是他亲自在前线指挥的,那一战成了大明宣传的重点,他自然也就成了军事明星。
可他这种明星人物,往往有一些不利的处境,那就是难以服众,容易成为众矢之的,他们头上的光环越光鲜,受到的抵触就越大,因为他们是时时刻刻都处在镁光灯下的。
文官似乎就喜欢看武将内斗,文官不但将陆云起提拔为了军长,还委任他为加州军官总兵官,让他节制三个军进入加州作战。
他这种少年得志的军官,大多有一种急于证明自己的心态,所以一到加州,发现美国国内实在空虚之后,就申请改变军事计划,尽快进入美国中部作战。
陆云起很快就制定好了军事计划,按照邓世才的要求,将沿着南太平洋铁路攻击前进,在这一路优先抢占军事要地,为将来进军做好准备。这不是什么有难度的军事计划,因为资料十分充分,当地的档案局中找到了铁路和矿产分布的一些图纸,根据这些地质资料,他很容易就能做出进攻计划。
他认为这种文职工作,完全体现不出他的水平,将作战计划交给邓世才之后,他马上申请奔赴第一线指挥作战。
可是邓世才却不答应,而是告诉他,他任务重大,必须留在旧金山辅助邓世才进行指挥工作,作战将由骑兵军的马有为负责。
马有为的资历就比陆云起高多了,他是大明军校培养出来的第一批骑兵军官,在大明军校建立之前,大明軍队中几乎没有骑兵这个兵种存在,因为南方实在是太缺马了,也没有养马的草原。
军校也不过是高价从西方购买战马进行训练,可是高价装备骑兵部队就很困难了,所以马有为毕业之后,很长时间只能带着三瓜俩枣的骑兵队作为侦察兵使用,很是被同学嘲笑了一段时间。
1875年之后,他就时来运转了,因为大明通过外交手段,从满清手里要到了云南。
云南是有大片高山牧场的,历史上培育出滇马的地方,不可能没有牧场。
当地人也有养马的传统,但滇马显然不适合作为战马,所以马有为依然很长一段时间无法装备大量战马,他并不打算闲着,而是申请赶赴云南,从头做起,他亲自带人建立了正规的马场,从法国引入了大批种马,在哪里默默培育了十年,直到明法战争爆发,他都依然被同学戏称为马官。
结果他培养出来的大明第一支骑兵部队,在越南战场上虽然没有特别亮眼的表现,却在敌后搅得法国人不得安宁,让兵部十分认可骑兵部队的作用,战后他的骑兵旅顺势扩编为骑兵军。
邓世才要求马有为无比发扬骑兵速战速决的风格,狂飙突进向美国东部穿插前进,他有两个作战任务,一个是占领军事要地,一个则是联络当地的印第安人。
马有为领命去了,陆云起却郁闷的要继续在加州进行治安战。
不过这治安战可不好打,1870年意大利统一之后,由于南方不太认可北方的撒丁王国王室,因此爆发了十年的治安战,政府军和当地农民武装各自损伤了两万人后,才慢慢平息下来。
美国人反对大明的意志,绝不输给意大利的南方的农民。
可如果要陆云起在加州进行十年的治安战,他会疯掉的。
他证明了自己能身居高位,绝对不是侥幸,他很快就制定出了策略。
打不是问题,美国民兵不可能打得赢明军,可是美国民兵熟悉地形,牛仔们三三两两进行的偷袭战很让人头痛,要么增调兵力进行拉网式搜索,要么就让牛仔们自己走掉。
陆云起很快就向邓世才提出建议,他希望告诉美国人,允许美国人离开加州,专门租用英国游轮将他们运送到加拿大去,美国人不是想走吗,那就让他们走。
一面允许美国人离开,越是不认可大明的美国人,就越是想离开。
那么留下的,要么是顺民,要么就是死心塌地的游击队了。
他马上向各个农场的白人发去命令,要他们夜间不能出农场,白天除非有必要,否则也必须留在农场中,如果有物资采购的需要,向附近驻扎的军营提出要求,军营会组织人力帮他们采购。
他必须先将美国人固定住,让他们流动起来是很麻烦的。
然后他调动对美国白人最恨之入骨的印第安人骑兵,日夜轮番在道路上巡视,允许他们就地击毙任何移动的目标。
美国白人熟悉地形,印第安人更熟悉地形,白人躲进山里他们都能搜出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唯一不好的是,文明程度低下的印第安人,在对待白人方面过于残忍,杀人就不说了,他们常常割人头,割头皮,并且将其带在马上炫耀,更是让美国人不满,也更恐慌。
结果就是世界运来的批判,以及更多美国人离开加州,只是让他郁闷的是,反抗者也更多了。
唯一让他欣慰的是,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的情况也差不多,只不过那两个州的人口更少一些,距离加拿大也更近一些,走的人更多,反抗的基础没有加州这里大而已。
眼看着治安战是越打越乱,陆云起越来越上火,他建议实行保甲制,命令当地的美国人必须联保,一旦发现那个地方出现反抗军,而当地农场主没有报告的话,将会受到重罚,直接将其送入集中营看管。
并且开始搜索一家家农场,要求对方交出所有武器,但凡发现有藏匿的,也会关进集中营。
随着后续兵力的抵达,陆云起能动用的兵力更多了,但主力主要还是派往前线,马有为已经占领了足够多的战略要地,需要步兵进行防守,马有为嚣张的说骑兵就是一股风,风是不能停留的,所以风必须一直前进,一直游动。
陆云起能用到的兵力,主要是当地部队,也就是当地华人组成的民兵,有战斗力的不过是李秀成手下三万老兵,其他华人的民兵战斗力有限,完全就是凑数的。
为了让这些战斗力有限的士兵发挥出战斗力,陆云起一边组织他们进行军事训练,一边让他们在各个抵抗高发地带修建碉堡,采取碉堡封锁战术,一步步扼杀抵抗军的生存空间。
这些方法应该说是卓有成效的,基本上能够保证依托碉堡线的运输,但离开碉堡线,尤其是靠近山区的地带,就有可能遭到袭击。
几万人完全无法控制整个加州,尤其是这种地广人稀,还存在大批山地的复杂地区。
陆云起越打越没有信心,他发现他会陷入无休无止的治安战中去的时候,他向邓世才请求支援,他表示要么让他上前线去,要么就给他增兵,否则他根本无法控制加州的治安。
这里太大了,不是几万人能控制的。
邓世才问他需要多少人。
他说至少地十万人。
邓世才表示会给他派十万人。
一个月后,他果然得到了十万正规军。
但是她发现,十万人也不够,他苦熬了一个月之后,只能宣布他的作战失败,请求邓世才将他发往前线。
邓世才告诉他,除非肃清敌后武装,否则敌后永远比前线更重要,还告诉他,一个优秀的将领,要做的第一件事,永远都是肃清敌后,还给了他一本军校刊印的古代战记给他,尤其是指示他要多看看长平之战。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