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 楔子 自刎铜雀台
- 4 第001章 我又回来了
- 5 第002章 倒霉的劫匪
- 6 第003章 石家三郎
- 7 第004章 意有所图
- 8 第005章 宁氏的秘密
- 9 第006章 将计就计
- 10 第007章 月下之惑
- 11 第008章 王将军来了
- 12 第009章 又遇见他
- 13 第010章 怀璧其罪
- 14 第011节 占星之术
- 15 第012章 她的预言
- 16 第013章 想娶她为妻
- 17 第014章 送了个绿头龟
- 18 第015章 流言蜚语
- 19 第016章 临别赠言
- 20 第017章 他的出现
- 21 第018章 玉面郎君
- 22 第019章 又见故人
- 23 第020章 预测风雨
- 24 第021章 风定花犹落
- 25 第022章 这是个下马威
- 26 第023章 入府风波
- 27 第024章 所谓一技之长
- 28 第025章 她这是故意气我
- 29 第026章 王郎来了
- 30 第027章 为我留她一年
- 31 第028章 王济归来 荣晦伏法
- 32 第029章 鲁国公与皇后
- 33 第030章 王济的邀请
- 34 第031章 父亲要见她
- 35 第032章 誓不为妾
- 36 第033章 她是一个谜
- 37 第034章 王澄的讽刺
- 38 第035章 惊鸿一现
- 39 第036章 谢容且
- 40 第037章 嵇叔夜之广陵散
- 41 第038章 赵王与孙秀
- 42 第039章 玉人卫玠
- 43 第040章 王澄的心动
- 44 第041章 谢郎,你流鼻血了
- 45 第042章 卿卿,你太用力了
- 46 第043章 就想抱抱你
- 47 第044章 你得偿所愿了吗
- 48 第045章 我们很快又会再见面了
- 49 第046章 那不还是妾吗
- 50 第047章 乐三娘的挑衅
- 51 第048章 一碗鸡汤引发的血案
- 52 第049章 差点没忍住
- 53 第050章 金谷宴会
- 54 第051章 石三郎的报复
- 55 第052章 再见他
- 56 第053章 天下第一妙人
- 57 第054章 君为卿一舞
- 58 第055章 石崇杀女婢
- 59 第056章 她自此扬名
- 60 第057章 他竟当众抱她了
- 61 第058章 他说,要娶她为妻
- 62 第059章 太子被废
- 63 第060章 阿薇告知的真相
- 64 第061章 王济,你想造反吗
- 65 第062章 逼贾谧道出实情
- 66 第063章 他来了
- 67 第064章 情动了
- 68 第065章 前世一梦
- 69 第066章 她说,愿以此为报
- 70 第067章 王澄的表白
- 71 第068章 她布局营救太子
- 72 第069章 他的谋划
- 73 第070章 潘安的隐情
- 74 第071章 皇后三请入殿
- 75 第072章 与贾后的正面交锋(上)
- 76 第073章 与贾后的正面交锋(下)
- 77 第074章 离间之计
- 78 第075章 齐王初见乐宁朦
- 79 第076章 太子之死?
- 80 第077章 突然兵变
- 81 第078章 贾谧之死
- 82 第079章 贾后死前告知的密秘
- 83 第080章 天时是什么
- 84 第081章 想要你的人
- 85 第082章 他揭开面具了
- 86 第083章 CD王归来
- 87 第084章 孙秀的威胁与强夺
- 88 第085章 王澄的求娶
- 89 第086章 写在他手心的字
- 90 第087章 他的定亲信物
- 91 第088章 淮南王兵变
- 92 第089章 贾后曾许过你什么
- 93 第090章 孙秀讨要绿珠
- 94 第091章 石家灭族
- 95 第092章 我就是天命
- 96 第093章 石氏的忏悔绝望
- 97 第094章 王济之死?
- 98 第095章 她孤身独闯孙府
- 99 第096章 孙秀的占有之心
- 100 第097章 让他如愿以偿
- 101 第098章 他得到她了
- 102 第099章 再见城都王
- 103 第100章 赵王篡位
- 104 第101章 她要这掌家之权
- 105 第102章 这三月你都去了哪里
- 106 第103章 三王起兵
- 107 第104章 他与她军营相见
- 108 第105章 王济出现 孙秀被斩
- 109 第106章 城都王请旨赐婚
- 110 第107章 她是不是怀孕了
- 111 第108章 城都王的算计
- 112 第109章 谢郎的密秘
- 113 第110章 谢君的威胁与挑衅
- 114 第111章 大婚
- 115 第112章 我们的花烛夜
- 116 第113章 拥她入眠
- 117 第114章 二王相争 齐王被杀
- 118 第115章 城都王举兵进洛阳
- 119 第116章 她回来了
- 120 第117章 她来与城都王和谈
- 121 第118章 我的儿子只能由你所出
- 122 第119章 他们重逢了
- 123 第120章 他的情深令她感动
- 124 第121章 这一夜的温情
- 125 第122章 长沙王之死
- 126 第123章 儿子在他手中
- 127 第124章 她来求见城都王
- 128 第125章 完成三拜之礼
- 129 第126章 谢君兵临城下
- 130 第127章 两军阵前,她将孩子给他
- 131 第128章 他说,我想让你当皇后
- 132 第129章 城都王之死
- 133 第130章 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010章 怀璧其罪
第010章 怀璧其罪
这一问令得乐宁朦倏然而醒,将那些飘远的思绪拉了回来,目光再次落在面前之人的脸上。
眼前的人年龄不过十七八岁,面容俊秀,眸光清朗,唇似三月桃花,浑身的气质通透而澄澈,看上去竟如碧水清潭一般,让人一眼就能望到底。
是了,这是十年前的他,十年前的他便是这一幅人蓄无害的样子,可谁又能想到便是这样一个看上去毫无心机的少年最后差一点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呢?
扮猪吃虎便是他隐藏峰芒坐收渔翁之利的最大本事,也是他唯一的生存之道!
努力的平复了心绪,乐宁朦才勉强抛开前世的记忆,答了一声:“不认识!”然后向他与王济跪拜了下来:“见过王将军以及……这位郎君!”
她这么一拜,城都王的表情倒是有些意外了,他笑了一笑,又问:“卿不认识我,又何以知道我会去邺城,又为何要送这样一张字条给我?”
他说着,将手中的一张白绢摊开到了乐宁朦面前,那上面正是乐宁朦写下的一行字:君此去邺城,必有凶险,若君助我,我必助君一臂之力!
下方还特地强调了一句话:欲见骁骑将军王济!
乐宁朦笑了一笑,回答道:“不管我认不认识郎君,郎君之名,小女子都是不敢直呼出口的,因为小女子还惜命,深知祸出口出的道理!”
虽答非所问,但城都王已是脸色一变:刚接到锦囊看到这一句话时,他其实是极为害怕的,侨装打扮至此,便就是不想让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而且这写信之人竟然还知道他会在此密见王济。
如果此人不是朋友,那么对他来说便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人物,他也确实是存了杀心的!
未想这小姑子竟已窥得他这份心思,城都王骇异之余,不免也赞叹道:“你这女郎倒有几分聪慧,能否告知我们,你是何人?为何知我在此?又是何故要求见我与王将军?”
乐宁朦答道:“自我将锦囊交于郎君之手后,想必郎君也派人去跟踪过我,知我与何人见过面?”
城都王再次一怔:“是,我知。”
乐宁朦又看向王济道:“王将军也应知道,今日午时我在距离汜水关百米之外的地方遇到了劫匪,我不过是来自于乡下的小姑子,身上并无太多钱财之物,何以会被他们给盯上?”
王济脸色一沉,若有所思,今日汜水关外所发生的事情,他也颇有怀疑,尤其是那一封随劫匪送到他将军府门前的信,更是来历不明。
他再次看向乐宁朦,只见这小姑子眸光熠熠生辉,竟似透着一股凛然又神秘莫测的慧黠。
就听她接道:“只因我身怀异宝,怀壁招祸!”
话音一落,王济与城都王皆脸色大变,倒不是因为她话中的怀有异宝,而是这样的话她竟然敢这么直接的说出来,不得不叫他们惊讶。
乐宁朦也知道自己此举太过突然,别说是他们,就是任何一人听了她这样的话都嗤之以鼻,当然石氏与石三郎除外!
然而宁氏留下来的那些秘密不会永远是密秘,而一旦这个密秘揭露,她以后也绝无安生之日,所以,在这个密秘揭开之前,她必须找一个可以作为自己靠山的人。
之所以会选中王济,除了这个人出身名门,又手握重兵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便是,王济深恨贾氏一党外戚。
王济有一胞妹王氏嫁河东卫氏卫恒为妻,河东卫氏本也是世族名门,其族长卫伯玉更是有过从龙之功的社稷功臣,然而就在几个月前,楚王玮与清河王司马遐带兵夜造太尉府,以谋图废立之名将卫家老少妇孺一共九口人杀害,若非王氏带着二子当晚离开了太尉府,恐也难逃这一难。
卫氏一门虽为楚王玮所杀,可谁不知道那圣旨是出自于贾氏之手呢?今上未登基之前,贾氏便因卫伯玉曾向武帝谏言立齐王为储君而怀恨久矣,更因武帝一言:“卫氏种贤而多子,美且长,贾氏种妒而少子,且丑而短粗。”而深以为耻,太子继位后,贾氏更是忌惮其手握重权而以削藩之名令诸王与其生出龃龉,最后便以这一招借刀杀人的手段残害了卫府九条人命,那最小的孩子也不过才九岁。
王济虽不是卫家人,却与其胞妹感情亲厚,更是视两个侄儿为己出,卫府招此横祸,王济虽然表面上隐忍不发,却已是对贾氏一党深恶痛绝。
欲诛贾氏与石氏,王济可算得上是她最好的助力。
就在她想着这些时,城都王的声音再度响起,带着少年人强烈的好奇心问道:“哦,那是什么异宝会招至那些人的劫杀?”
乐宁朦笑了笑道:“郎君可有听说过,阴阳家有一门学术称之为《七略*术数略》?”
“七略*术数略?”城都王与王济同声讶然道。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阴阳家可称得上是诸子百家中最诡异莫测的学派,其中《阴阳五行学说》与《易经》已是包罗万象,并广为流传了下来,但这《七略*术数略》似乎已传为神话,知之者甚少,不过,他们也听说过,阴阳家的人行踪不定,最擅观星占卜以窥天机,似乎真有预知天命的能力。
城都王顿时意兴阑珊,问道:“何为七略*术数略?”
乐宁朦知道自己已成功的勾起了这两个人的兴趣,便笑了笑,眨巴着眼睛问:“郎君不让我起身说话吗?”
这时,王济也大笑了起来,对城都王道:“这小姑子恁地不一般,便请她起来说话吧!”
城都王这才恍觉乐宁朦还是半跪着的,连忙向她走了过来,并自然而然的伸出手来扶她:“抱歉,是我疏忽了,女郎快快请起!”
那声音竟似不一般的清润温和,仿佛清泉落至心涧,微风吹落满树木樨白絮,那语气亦是她无比熟悉的柔润动听。
然,看到这只养尊处优保养得洁白如玉的手,乐宁朦却是心中一跳,触电般的躲了开。
她站起身来,匆匆的退了几步,直到站在王济身边时,才顿下了脚步。
城都王愕然的看着她,一时间尴尬的说不出话来,只是那清澈得仿佛一眼便能望得到底的黑瞳里闪泛出了一丝疑惑而受伤的光芒。
“卿怎么了?”
眼前的人年龄不过十七八岁,面容俊秀,眸光清朗,唇似三月桃花,浑身的气质通透而澄澈,看上去竟如碧水清潭一般,让人一眼就能望到底。
是了,这是十年前的他,十年前的他便是这一幅人蓄无害的样子,可谁又能想到便是这样一个看上去毫无心机的少年最后差一点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呢?
扮猪吃虎便是他隐藏峰芒坐收渔翁之利的最大本事,也是他唯一的生存之道!
努力的平复了心绪,乐宁朦才勉强抛开前世的记忆,答了一声:“不认识!”然后向他与王济跪拜了下来:“见过王将军以及……这位郎君!”
她这么一拜,城都王的表情倒是有些意外了,他笑了一笑,又问:“卿不认识我,又何以知道我会去邺城,又为何要送这样一张字条给我?”
他说着,将手中的一张白绢摊开到了乐宁朦面前,那上面正是乐宁朦写下的一行字:君此去邺城,必有凶险,若君助我,我必助君一臂之力!
下方还特地强调了一句话:欲见骁骑将军王济!
乐宁朦笑了一笑,回答道:“不管我认不认识郎君,郎君之名,小女子都是不敢直呼出口的,因为小女子还惜命,深知祸出口出的道理!”
虽答非所问,但城都王已是脸色一变:刚接到锦囊看到这一句话时,他其实是极为害怕的,侨装打扮至此,便就是不想让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而且这写信之人竟然还知道他会在此密见王济。
如果此人不是朋友,那么对他来说便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人物,他也确实是存了杀心的!
未想这小姑子竟已窥得他这份心思,城都王骇异之余,不免也赞叹道:“你这女郎倒有几分聪慧,能否告知我们,你是何人?为何知我在此?又是何故要求见我与王将军?”
乐宁朦答道:“自我将锦囊交于郎君之手后,想必郎君也派人去跟踪过我,知我与何人见过面?”
城都王再次一怔:“是,我知。”
乐宁朦又看向王济道:“王将军也应知道,今日午时我在距离汜水关百米之外的地方遇到了劫匪,我不过是来自于乡下的小姑子,身上并无太多钱财之物,何以会被他们给盯上?”
王济脸色一沉,若有所思,今日汜水关外所发生的事情,他也颇有怀疑,尤其是那一封随劫匪送到他将军府门前的信,更是来历不明。
他再次看向乐宁朦,只见这小姑子眸光熠熠生辉,竟似透着一股凛然又神秘莫测的慧黠。
就听她接道:“只因我身怀异宝,怀壁招祸!”
话音一落,王济与城都王皆脸色大变,倒不是因为她话中的怀有异宝,而是这样的话她竟然敢这么直接的说出来,不得不叫他们惊讶。
乐宁朦也知道自己此举太过突然,别说是他们,就是任何一人听了她这样的话都嗤之以鼻,当然石氏与石三郎除外!
然而宁氏留下来的那些秘密不会永远是密秘,而一旦这个密秘揭露,她以后也绝无安生之日,所以,在这个密秘揭开之前,她必须找一个可以作为自己靠山的人。
之所以会选中王济,除了这个人出身名门,又手握重兵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便是,王济深恨贾氏一党外戚。
王济有一胞妹王氏嫁河东卫氏卫恒为妻,河东卫氏本也是世族名门,其族长卫伯玉更是有过从龙之功的社稷功臣,然而就在几个月前,楚王玮与清河王司马遐带兵夜造太尉府,以谋图废立之名将卫家老少妇孺一共九口人杀害,若非王氏带着二子当晚离开了太尉府,恐也难逃这一难。
卫氏一门虽为楚王玮所杀,可谁不知道那圣旨是出自于贾氏之手呢?今上未登基之前,贾氏便因卫伯玉曾向武帝谏言立齐王为储君而怀恨久矣,更因武帝一言:“卫氏种贤而多子,美且长,贾氏种妒而少子,且丑而短粗。”而深以为耻,太子继位后,贾氏更是忌惮其手握重权而以削藩之名令诸王与其生出龃龉,最后便以这一招借刀杀人的手段残害了卫府九条人命,那最小的孩子也不过才九岁。
王济虽不是卫家人,却与其胞妹感情亲厚,更是视两个侄儿为己出,卫府招此横祸,王济虽然表面上隐忍不发,却已是对贾氏一党深恶痛绝。
欲诛贾氏与石氏,王济可算得上是她最好的助力。
就在她想着这些时,城都王的声音再度响起,带着少年人强烈的好奇心问道:“哦,那是什么异宝会招至那些人的劫杀?”
乐宁朦笑了笑道:“郎君可有听说过,阴阳家有一门学术称之为《七略*术数略》?”
“七略*术数略?”城都王与王济同声讶然道。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阴阳家可称得上是诸子百家中最诡异莫测的学派,其中《阴阳五行学说》与《易经》已是包罗万象,并广为流传了下来,但这《七略*术数略》似乎已传为神话,知之者甚少,不过,他们也听说过,阴阳家的人行踪不定,最擅观星占卜以窥天机,似乎真有预知天命的能力。
城都王顿时意兴阑珊,问道:“何为七略*术数略?”
乐宁朦知道自己已成功的勾起了这两个人的兴趣,便笑了笑,眨巴着眼睛问:“郎君不让我起身说话吗?”
这时,王济也大笑了起来,对城都王道:“这小姑子恁地不一般,便请她起来说话吧!”
城都王这才恍觉乐宁朦还是半跪着的,连忙向她走了过来,并自然而然的伸出手来扶她:“抱歉,是我疏忽了,女郎快快请起!”
那声音竟似不一般的清润温和,仿佛清泉落至心涧,微风吹落满树木樨白絮,那语气亦是她无比熟悉的柔润动听。
然,看到这只养尊处优保养得洁白如玉的手,乐宁朦却是心中一跳,触电般的躲了开。
她站起身来,匆匆的退了几步,直到站在王济身边时,才顿下了脚步。
城都王愕然的看着她,一时间尴尬的说不出话来,只是那清澈得仿佛一眼便能望得到底的黑瞳里闪泛出了一丝疑惑而受伤的光芒。
“卿怎么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