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78 第二十八章 流年
- 79 第二十九章 出山
- 80 第三十章 松涛
- 81 第三十一章 音杀
- 82 第三十二章 宗教
- 83 第三十三章 转轮
- 84 第三十四章 刺杀
- 85 第三十五章 武运
- 86 第三十六章 对饮
- 87 第三十七章 生死
- 88 第三十八章 一招
- 89 第三十九章 鏖战
- 90 第四十章 落幕
- 91 第四十一章 托付
- 92 第四十二章 盛会
- 93 第四十三章 军道
- 94 第四十四章 乱臣
- 95 第四十五章 果实
- 96 第四十六章 希声
- 97 第四十七章 燃灯
- 98 第四十八章 传道
- 99 第一章 酒馆
- 100 第二章 残兵
- 101 第三章 帝崩
- 102 第四章 群歼
- 103 第五章 收徒
- 104 第一章 江上
- 105 第二章 石龙
- 106 第三章 双龙
- 107 第四章 北行
- 108 第五章 追亡
- 109 第六章 鹰扬
- 110 第七章 急雨
- 111 第八章 来客
- 112 第九章 神通
- 113 第十章 曲傲
- 114 第十一章 武尊
- 115 第十二章 锤炼
- 116 第十三章 暂歇
- 117 传说中的三江那啥感言
- 118 第十四章 寿宴
- 119 第十五章 箫音
- 120 第十六章 厌弃
- 121 第十七章 邪王
- 122 第十八章 儒魔
- 123 第十九章 论势
- 124 第二十章 暗谋
- 125 第二十一章 夜宴
- 126 第二十二章 身后
- 127 第二十三章 桥顶
- 128 第二十四章 问刀
- 129 第二十五章 如来
- 130 第二十六章 身死
- 131 第二十七章 农舍
- 132 第二十八章 再见
- 133 第二十九章 浊酒
- 134 第三十章 劝说
- 135 第三十一章 散人
- 136 第三十二章 乱战
- 137 第三十三章 变天
- 138 第三十四章 一网
- 139 第三十五章 任务
- 140 第三十六章 天君
- 141 第三十六章 惊蛰
- 142 第三十七章 月下
- 143 第三十八章 忧虑
- 144 第三十九章 南北
- 145 第四十章 退后
- 146 第四十一章 阵法
- 147 第四十二章 绝境
- 148 第四十三章 破阵
- 149 第四十四章 白马
- 150 第四十六章 惊雁
- 151 第四十七章 降龙
- 152 第四十八章 广成
- 153 第一章 昆仑
- 154 第二章 方士
- 155 第三章 命星
- 156 第四章 持否
- 157 第五章 残垣
- 158 第六章 破楼
- 159 第七章 大殿
- 160 第八章 血阵
- 161 第一章 怪人
- 162 第二张 白衣
- 163 第三章 存神
- 164 第四章 诛仙
- 165 第五章 霞光
- 166 第六章 逐出
- 167 第七章 邀请
- 168 第八章 圣殿
- 169 第九章 烛龙
- 170 第十章 归人
- 171 上架感言什么的
- 172 第十一章 欢聚
- 173 第十二章 道玄
- 174 第十三章 往事
- 175 第十四章 拭剑
- 176 第十五章 兴师
- 177 第十六章 狂想
- 178 第十七章 上官
- 179 第十八章 格杀
- 180 第十九章 镇魔
- 181 第二十章 兽神
- 182 第二十一章 天变
- 183 第二十二章 暗谋
- 184 第二十三章 意气
- 185 第二十四章 剑光
- 186 第二十五章 赞成(三千字)
- 187 第二十六章 行走
- 188 第二十七章 地德
- 189 第二十八章 护法
- 190 第二十九章 变化
- 191 第三十章 求援
- 192 第三十一章 交代(四千字)
- 193 第三十二章 掀翻
- 194 第三十三章 怪物
- 195 第三十四章 赌注
- 196 第三十五章 造化
- 197 第三十六章 瞩目
- 198 第三十七章 身影
- 199 第三十八章 巨眼
- 200 第三十九章 愚公
- 201 第四十章 去休
- 202 第一章 杀剑
- 203 第二章 断山
- 204 第三章 宗门
- 205 第四章 剑客
- 206 第五章 风雨
- 207 第六章 帷幕
- 208 第七章 盟友
- 209 第七章 助力(毕业狗终于安顿好了。。。)
- 210 第一章 苦涩
- 211 第二章 英才
- 212 第三章 起始
- 213 第四章 接战(4000)
- 214 第五章 抹去
- 215 第六章 元磁
- 216 第七章 挥掌
- 217 第八章 旁门
- 218 第九章 等劫
- 219 第十章 劈道
- 220 第十一章 银丝(提前祝福七夕节,心里苦)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十八章 一招
第三十八章 一招
走到那人群中间的空地,只见秦穆无视这周围虎视眈眈的那些学员们,抬头看看那天空依旧迷蒙的细雨,突然笑道:“其实,这也是个杀人的好天气。”
伊贺源此时却早就收敛了自身的怒气,脚踏木屐,每一步都好像用尺量过一般,分毫不差,只见他拿起那毛笔,在墙上工工整整地写上自己的名字,回身对着身后六十来位日本宗师一躬,说道:“诸君,这一战,就让我来展现日本武道的尊严吧。”
那六十人也不说话,只是默默地回礼。
秦穆却毫不意外伊贺源会选择独自与他对决,作为日本明面上的第一高手。他可以战死,但不能承认自己技不如人。
只见他一步一步,走的异常的缓慢沉重,仿佛背负着什么沉甸甸的包袱一般,但他走进那空地时,却已经是脊椎挺直,双脚紧紧地抓在地面。
唐紫尘站在门口没有说话,此时却眼前一亮,赞道:“好一个国破山河在。”
原来那伊贺源此时,本来好似一个亡国之徒一般,痛苦不已,但却又在背负着国家和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慢慢的找回了自己的希望。
这种意境,不是那些传统的武道理念,而是他作为二战之后出生的那一代,细细体会着民族和祖国的悲哀,全国各阶级的痛苦和希望,渐渐萌发的气壮天下的拳意。
这才是伊贺源的心胸,日本第一人的武道。
秦穆看着他,少有的露出了一丝赞赏之意,右手一探,示意他先出手。
伊贺源知晓自己不是秦穆的对手,也不恼怒,只是做出了一个抱丹坐胯的架子,面色猛地通红,脚步向前一踏,身体横撞,仿佛一座山撞了过来。速度又快又猛,地面的砖石被他一踏竟然是出现了一个方圆半米的浅坑。
“铁山靠!”这一招是国术中一种最为刚猛暴烈的拳法中最为经典的招式,这门拳术便是“八极拳”。
八极拳,可以说是外家拳法中最为刚猛的一门,来源于战场的枪术。
八极分为大架和小架,大架是打法,小架是练法桩功,只练大架虽然也能出功夫,很能打,但是不能炼出内劲来。八极擅长肘击,也是枪术演化来的,以臂当枪,扎到人非死即残。
只见伊贺源全身如铁般青黑,手臂上一条条大筋爆起,如树藤绞缠,钢劲有力,肘在前面,关节上一层厚厚的老茧。显然是铜臂铁肘,势不可挡。
他却好似一头大象一般,落脚举重若轻,竟然有些少林象形拳中香象渡河气度。
秦穆站在他面前,看着这个好似猛兽一般的男人,心中无惊无喜,突然地亮出一肘,挤在伊贺源的肘侧面。
肘击对肘击。
伊贺源八极拳肘击如行枪,无坚不摧,但秦穆用出来的却是太极的打法——如封似闭。
太极行肘如推磨一般,无微不至,顺势而行。
两肘一撞一挤,伊贺源只觉自身那如猛将冲阵一般的打法,毫不受力,心中也是震惊,他的八极拳法已然练到了哼哈二音洗髓的最高境界,和当年神枪李书文也只是一线之差。
但秦穆的太极拳法,一粘及收,好像蜻蜓点水一般,甚至伊贺源感觉自己的拳劲好像被秦穆带了个弯,向他自己袭来。
他心中真是震骇不已,所谓四两拨千斤,并非是己身只有四两之力,反而很多时候要用出这招,自身的力道反而比千斤之力更多。
但秦穆此时,面色一点都没变,甚至连呼吸都不曾急促,就简简单单得溜着他走,这样的身体素质,实在是骇人听闻。
伊贺源自知,像秦穆这等表现,自己此时的招式对他来说一点挑战都没有,若是自己再不拿出真本事,可能连一招都过不了。
只见他双目圆睁,手再次晃了晃,突然咬紧牙关,体内的气息更加奔涌。剧烈的长啸从牙齿缝隙中喷射出来,一声高过一声。
在一连串的长啸之中。伊贺源前进,踏步,疾奔。人如钱塘江的大潮,一手向前自上而下的打去。
这一式发出,气势磅礴!伊贺源的整个的身体,海潮一般万马奔腾。而他的手,却就如潮头上的一艘快船,巍然而立,乘风破浪!
日本柳生流的剑术绝招——斩浪!是日本古代武术家剑术大宗师在神奈川大浪之时,面对潮头练剑练刀,领悟剑意而创出的杀招。人如潮,手弄潮。在天的巨力滂湃汹涌的面前,依然站立巅峰的绝顶剑术。是一股以人对抗天的的拳意精神。
这是日本武道最为深刻的表现,与中国的顺天应人不同,日本灾害频发,既造成了他们对自然的恐惧,衍生出日本八百神的神道体系。又让他们的武道带有极端的伤害性和充满对天意的反抗。
斩浪这手一出,声,威,力,势。立刻震慑全场。尤其是从伊贺源牙缝中猛烈迸发出来的气息,一声高过一声,带着他的脚下疾冲,连跺,轰隆隆之势。给人一种大潮一涌而来身临其境的感觉。
秦穆见到这招,眼神才落到伊贺源身上,有了一丝兴趣。
只见他双手一结不动明王印,口中低喝:“临”。伊贺源就觉得面前好像出现了一座须弥山一般,拦在那潮水之前。
伊贺源的攻击是自上而下,如站立潮头的快船,乘风破浪,直指而来。但什么船能撞翻须弥山呢?
却见他仿似急停一般,脚步向前一顿,好像一艘巨轮就要转向。
但秦穆却好似失去了耐心,脚步往前一踏,双臂便猛地胀大了一圈,双手握锤,便向伊贺源头顶打来。
隋唐时期第一好汉李元霸,便是两手大锤,打遍天下无敌手,秦穆此时,也是手中仿佛是重逾万斤的大铁锤一般,不管不顾,就是一砸。
伊贺源双臂向上一翻,身体左右晃动了一下,手臂猛烈上磕,好似两面精铁大盾。正是太极拳中的“左右披身”式。
“左右披身。如牌挨进。”
牌,是盾牌的意思。
这是古时候刀盾兵的打法,最是灵巧而猛烈。但秦穆却是个毫不讲道理的猛将,手中拿着那么重的大锤,居然后发先至,当头便向伊贺源手臂打来。
轰!
却听见两手相交,发出了金戈之声。
再看时,伊贺源双臂已经软塌塌的垂下,目光中更是没有了斗志。
秦穆从始至终,只攻击了一招,这个日本第一人,便再没有出招的能力了。
伊贺源此时却早就收敛了自身的怒气,脚踏木屐,每一步都好像用尺量过一般,分毫不差,只见他拿起那毛笔,在墙上工工整整地写上自己的名字,回身对着身后六十来位日本宗师一躬,说道:“诸君,这一战,就让我来展现日本武道的尊严吧。”
那六十人也不说话,只是默默地回礼。
秦穆却毫不意外伊贺源会选择独自与他对决,作为日本明面上的第一高手。他可以战死,但不能承认自己技不如人。
只见他一步一步,走的异常的缓慢沉重,仿佛背负着什么沉甸甸的包袱一般,但他走进那空地时,却已经是脊椎挺直,双脚紧紧地抓在地面。
唐紫尘站在门口没有说话,此时却眼前一亮,赞道:“好一个国破山河在。”
原来那伊贺源此时,本来好似一个亡国之徒一般,痛苦不已,但却又在背负着国家和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慢慢的找回了自己的希望。
这种意境,不是那些传统的武道理念,而是他作为二战之后出生的那一代,细细体会着民族和祖国的悲哀,全国各阶级的痛苦和希望,渐渐萌发的气壮天下的拳意。
这才是伊贺源的心胸,日本第一人的武道。
秦穆看着他,少有的露出了一丝赞赏之意,右手一探,示意他先出手。
伊贺源知晓自己不是秦穆的对手,也不恼怒,只是做出了一个抱丹坐胯的架子,面色猛地通红,脚步向前一踏,身体横撞,仿佛一座山撞了过来。速度又快又猛,地面的砖石被他一踏竟然是出现了一个方圆半米的浅坑。
“铁山靠!”这一招是国术中一种最为刚猛暴烈的拳法中最为经典的招式,这门拳术便是“八极拳”。
八极拳,可以说是外家拳法中最为刚猛的一门,来源于战场的枪术。
八极分为大架和小架,大架是打法,小架是练法桩功,只练大架虽然也能出功夫,很能打,但是不能炼出内劲来。八极擅长肘击,也是枪术演化来的,以臂当枪,扎到人非死即残。
只见伊贺源全身如铁般青黑,手臂上一条条大筋爆起,如树藤绞缠,钢劲有力,肘在前面,关节上一层厚厚的老茧。显然是铜臂铁肘,势不可挡。
他却好似一头大象一般,落脚举重若轻,竟然有些少林象形拳中香象渡河气度。
秦穆站在他面前,看着这个好似猛兽一般的男人,心中无惊无喜,突然地亮出一肘,挤在伊贺源的肘侧面。
肘击对肘击。
伊贺源八极拳肘击如行枪,无坚不摧,但秦穆用出来的却是太极的打法——如封似闭。
太极行肘如推磨一般,无微不至,顺势而行。
两肘一撞一挤,伊贺源只觉自身那如猛将冲阵一般的打法,毫不受力,心中也是震惊,他的八极拳法已然练到了哼哈二音洗髓的最高境界,和当年神枪李书文也只是一线之差。
但秦穆的太极拳法,一粘及收,好像蜻蜓点水一般,甚至伊贺源感觉自己的拳劲好像被秦穆带了个弯,向他自己袭来。
他心中真是震骇不已,所谓四两拨千斤,并非是己身只有四两之力,反而很多时候要用出这招,自身的力道反而比千斤之力更多。
但秦穆此时,面色一点都没变,甚至连呼吸都不曾急促,就简简单单得溜着他走,这样的身体素质,实在是骇人听闻。
伊贺源自知,像秦穆这等表现,自己此时的招式对他来说一点挑战都没有,若是自己再不拿出真本事,可能连一招都过不了。
只见他双目圆睁,手再次晃了晃,突然咬紧牙关,体内的气息更加奔涌。剧烈的长啸从牙齿缝隙中喷射出来,一声高过一声。
在一连串的长啸之中。伊贺源前进,踏步,疾奔。人如钱塘江的大潮,一手向前自上而下的打去。
这一式发出,气势磅礴!伊贺源的整个的身体,海潮一般万马奔腾。而他的手,却就如潮头上的一艘快船,巍然而立,乘风破浪!
日本柳生流的剑术绝招——斩浪!是日本古代武术家剑术大宗师在神奈川大浪之时,面对潮头练剑练刀,领悟剑意而创出的杀招。人如潮,手弄潮。在天的巨力滂湃汹涌的面前,依然站立巅峰的绝顶剑术。是一股以人对抗天的的拳意精神。
这是日本武道最为深刻的表现,与中国的顺天应人不同,日本灾害频发,既造成了他们对自然的恐惧,衍生出日本八百神的神道体系。又让他们的武道带有极端的伤害性和充满对天意的反抗。
斩浪这手一出,声,威,力,势。立刻震慑全场。尤其是从伊贺源牙缝中猛烈迸发出来的气息,一声高过一声,带着他的脚下疾冲,连跺,轰隆隆之势。给人一种大潮一涌而来身临其境的感觉。
秦穆见到这招,眼神才落到伊贺源身上,有了一丝兴趣。
只见他双手一结不动明王印,口中低喝:“临”。伊贺源就觉得面前好像出现了一座须弥山一般,拦在那潮水之前。
伊贺源的攻击是自上而下,如站立潮头的快船,乘风破浪,直指而来。但什么船能撞翻须弥山呢?
却见他仿似急停一般,脚步向前一顿,好像一艘巨轮就要转向。
但秦穆却好似失去了耐心,脚步往前一踏,双臂便猛地胀大了一圈,双手握锤,便向伊贺源头顶打来。
隋唐时期第一好汉李元霸,便是两手大锤,打遍天下无敌手,秦穆此时,也是手中仿佛是重逾万斤的大铁锤一般,不管不顾,就是一砸。
伊贺源双臂向上一翻,身体左右晃动了一下,手臂猛烈上磕,好似两面精铁大盾。正是太极拳中的“左右披身”式。
“左右披身。如牌挨进。”
牌,是盾牌的意思。
这是古时候刀盾兵的打法,最是灵巧而猛烈。但秦穆却是个毫不讲道理的猛将,手中拿着那么重的大锤,居然后发先至,当头便向伊贺源手臂打来。
轰!
却听见两手相交,发出了金戈之声。
再看时,伊贺源双臂已经软塌塌的垂下,目光中更是没有了斗志。
秦穆从始至终,只攻击了一招,这个日本第一人,便再没有出招的能力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