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47 第252章
- 248 第253章
- 249 第254章
- 250 第255章 章 5
- 251 第256章
- 252 第257章
- 253 第258章
- 254 第259章
- 255 第260章
- 256 第261章
- 257 第263章 (修改乱码)
- 258 第264章
- 259 第265章
- 260 第266章
- 261 第267章
- 262 第268章
- 263 第269章
- 264 第270章
- 265 第271章
- 266 第272章
- 267 第273章 (捉虫)
- 268 第274章 (捉虫)
- 269 第275章
- 270 第276章
- 271 第277章
- 272 第278章
- 273 第279章
- 274 第280章
- 275 第281章
- 276 第282章
- 277 第283章
- 278 第284章
- 279 第285章 (改bug)
- 280 第286章 〔捉虫〕
- 281 第287章
- 282 第288章
- 283 第289章
- 284 第290章
- 285 第291章
- 286 第292章 章 6
- 287 第293章
- 288 第294章
- 289 第295章
- 290 第296章
- 291 第297章
- 292 第298章
- 293 第299章
- 294 第300章
- 295 第301章
- 296 第302章
- 297 第303章 (修改乱码)
- 298 第304章
- 299 第305章
- 300 第306章
- 301 第307章
- 302 第308章
- 303 第309章
- 304 第310章
- 305 第311章
- 306 第312章
- 307 第313章章 7
- 308 第314章
- 309 第315章
- 310 第316章
- 311 第317章
- 312 第318章
- 313 第319章
- 314 第320章
- 315 第321章
- 316 第322章
- 317 第323章
- 318 第324章
- 319 第325章
- 320 第326章
- 321 第327章
- 322 第328章
- 323 第329章
- 324 第330章
- 325 第331章
- 326 第332章
- 327 第333章
- 328 第334章
- 329 第335章
- 330 第336章
- 331 第338章
- 332 第340章
- 333 第341章
- 334 第343章
- 335 第344章
- 336 第345章 8
- 337 第346章
- 338 第347章
- 339 第348章
- 340 第349章
- 341 第350章
- 342 第351章
- 343 第352章
- 344 第353章
- 345 第354章
- 346 第355章
- 347 第356章
- 348 第357章
- 349 第358章
- 350 第359章
- 351 第360章
- 352 第361章
- 353 第362章
- 354 第363章
- 355 第364章
- 356 第365章
- 357 第366章
- 358 第367章
- 359 第368章
- 360 第369章
- 361 第370章
- 362 第371章
- 363 第372章
- 364 第373章
- 365 第374章
- 366 第375章
- 367 第376章
- 368 第377章 9
- 369 第378章
- 370 第379章
- 371 第380章
- 372 第381章
- 373 第382章
- 374 第383章
- 375 第384章
- 376 第385章
- 377 第386章
- 378 第387章
- 379 第388章
- 380 第390章
- 381 第391章
- 382 第392章
- 383 第393章
- 384 第394章
- 385 第395章
- 386 第396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263章 (修改乱码)
第263章 (修改乱码)
第十八章外戚
在小吴同学的眼里,武妈妈杨氏一直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女人,嫁给阿武的老爹时她已经是个半老徐娘了,为了在是个继子面前挺起腰杆,以四十多岁的高龄,接二连三生了三个女儿——这种情况就是在现代也很罕见,
由于没能生下一个儿子,在武老爹死后,杨氏就不得不带着三个女儿孤儿寡母的远赴长安。
在长安这个伤心地,杨氏先是与二女儿生离,之后又与小女儿死别,不得不寄居在大女婿家里混口饭吃。
原本以为下半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作为依靠的大女婿也一病而逝,徒留下一个寡妇女儿和一对外孙(女)……
如果对于一个普通的贵族妇女来说,这一连串的打击下来,足以让一个年过花甲的夫人心死如灰,就算不崩溃那她也该苍老许多。
但当李小九陛下找到他这位老岳母的时候,李小九陛下惊讶地发现她是那么坚强有活力,根本不像一个老妇人该有的样子!
杨氏的胸怀不像那种世家出来的女子那样狭蔽,她身上流着隋杨氏的血液,大胆奔放,有魄力,以及不服老重生之冰雪炫舞全文阅读!
就是吴诩本人,在跟杨氏一起生活了这么几年,也觉得自己的心胸开阔了许多!
杨氏不会经常教她怎么辖制后院的女人什么的话,她只会告诉吴诩,该怎么样做才会让自己的丈夫更尊重她!
吴诩很喜欢这样的女人,也一直认为杨氏是一个值得她敬重的女人。
她经常听到的是杨氏爽朗的笑声,却很少看到她哭——就算是哭泣,杨氏仅有几次在她面前的哭泣,也不是无措、无奈或者是无能为力的,那只是她表达情绪的一种发泄,比如感伤女儿受苦多年终于熬出头了,那是一种母亲的喜悦……
吴诩就从来没见杨氏灰心绝望的样子。
但这一次,吴诩觉得杨氏是真伤了心了!
“阿娘快擦把脸,这妆都花了呢……”吴诩真不知道该怎么劝解杨氏,她是最见不得女人哭了,偏偏杨氏还哭得那么豪放,这个……
好好一个飞霞妆都快成猴子屁股了!
杨氏一听吴诩这么说,立刻用帕子掩住脸,大雨转小雨了……
吴诩只觉哭笑不得,忙让随侍的宫人去取洗脸水和奁盒来。
杨氏听见众人都退下了,这才放下帕子,抽抽噎噎渐渐止住了哭声,叹气道:“我上辈子也不知做了什么孽,尽遇见这种……”
“阿娘这是什么话,这些不相干的人哪值得您生这么大气!”吴诩已经从跟着杨氏回别业的宫人那里听说了事情的经过。
却是许敬宗为了讨好准皇后,特地把阿武的两个异母兄长武元庆、武元爽和武氏宗亲中的堂兄弟武惟良、武怀运四人都召回了长安,预备将他们放进考核升迁的官员里面。
武士彟死的时候,前妻相里氏的四个儿子就剩武元庆和武元爽哥儿俩,两人都荫封了从七品的小官,这么多年过去了,也就升了半级的样子。
而武惟良和武怀运都是族中宗长的子嗣,也最多只做到了一州府的长史而已。
许敬宗暗中授意吏部,将四人或连升几级成为四品官,或者从地方幕僚迁为京官,全部都搞了特殊化了。
一开始,吴诩看了这份条陈,就不怎么乐意批复,偏不知又是哪个多嘴的,就先跑去跟武氏兄弟献媚露底了……
杨氏想着她好歹是武元庆、武元爽兄弟的嫡母,又是武惟良、武怀运二人的婶娘,即使这四人不主动来拜访她,她也不好不闻不问。
于是,杨氏就特地回到李小九陛下给她置办的宅子,下帖请这四兄弟来饮宴。
杨氏原本是一番好意,在席上嘱咐这四兄弟要好好做官,不要丢了宫里娘子的脸面。
不想四人不但不感念杨氏不念旧怨之恩,还以跟吴诩有裙带关系为耻,几个骄傲惯了的二世祖怒气冲冲地数落了杨氏一番,最后年纪最大的武惟良还道:他们之所以能得到升迁都是因为老爹给力,跟准皇后一毛关系都没有!让杨氏别在他们面前做出一副恩人的脸孔!
杨氏被骂得直接懵了,不等她反应过来,这武氏四人就拍拍屁股扬长而去了!
杨氏那个气啊,饭也没吃,就哭着回宫了!
吴诩初听宫人回报武惟良等人的话,也气得要命。
尼玛你们还嫌跟老子是裙带关系,看不上?
老子还没嫌你们这帮废物是包袱呢老师,我们要幸福哦!!
一个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
人武老爹都死了多少年了,尼玛一个个还在六、七品的位子上混混,足见都是一帮毫无能力的废物!
傲个屁啊!
吴诩对着许敬宗呈上来的关于册封皇后大典流程的则子发了一顿火之后,脑子倒是冷静下来了。
武家的人她本来就是一个也不想沾,现在他们自己作死,也就怪不得她‘铁面无私’了!
吴诩当即把吏部新送上来的考核官员的则子批了意见,让他们不必考虑武氏兄弟的任职情况了,直接无视这四个人吧……
吏部那可是人精扎堆的地方,吴诩的批复一下去,众人都心里有数了,看样子这四个家伙是惹了不该惹的任务了,居然被明令搁置了……
要知道长安的消费水平是很贵的哟,从地方来的土鳖连房子都租不起的大有人在!就算某些土鳖出得起钱,人家还不一定肯租给你呢!
吴诩才不管武家兄弟能在长安待多久呢,她就是要把这几个家伙彻底无视了!
解决完吏部的事,吴诩这才得空来安慰杨氏——其实杨氏也不是那种需要别人安慰的女人。
她听说吴诩没有同意吏部关于将武家师兄弟升迁的则子,只是叹了一口气,也不再多说什么。
这年头宗族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没有宗族笼罩的寒门子弟要想出头,除了考科举,没有第二条路。但科举出身的官宦人家,却是没有萌荫可言的。
而武家这样原本没什么根基的家族,好不容易出了个像武老爹这样的牛人,竟然没有一个有能力的子孙能够继承下去,杨氏怎么能不叹气呢!
吴诩看杨氏一副萎顿的样子,只好又劝道:“阿娘也不必烦恼了,武氏子孙不肖,我也不好徇私,索性不让他们身处高位,还是保全了他们呢!”
“华娘你的意思我明白,只是你阿爹好不容易挣下的一份家业……唉!”杨氏到底还是纠结武老爹这个国公的位子,到底应该传给谁。
吴诩一听杨氏的话,就明白了她的意思,于是笑道:“阿娘原来是在烦恼这个!”
“您也不必多想,有我和圣人在呢,必叫您称心满意!”
说来武家这两个兄弟也真是蠢透了,还以为武老爹的位子迟早都会传到他们头上,就对杨氏这么无礼!
也不想想武老爹的国公位子是怎么来的!
要不是吴诩混出了头,武德年间那么多元勋功臣呢,哪轮得到武老爹被追封!
子承父业这话是没错,可谁规定周国公的爵位一定是传给他亲儿子的呢?
杨氏没有儿子,不要紧!
她就想办法给她过继一个不就成了!
吴诩心里打定主意,却没有立刻跟杨氏提及,这种事她也有许多不懂的关窍,还有涉及到不少法律知识,倒是该跟李小九好好商议一下。
吴诩把杨氏劝走之后,又叫来小顺子,让他把立后大典的则子打回礼部,批复就俩字:重做!
看样子,某人实在是太闲了,居然管到她家的事来了,还是多干些本职工作吧那些年混过的兄弟全文阅读!
而自信满满一心以为能拍好了准皇后马屁的许敬宗尚书,看到吴诩批复的‘重做’二字给吓了一大跳:妈呀!这尼玛不是先帝的字迹吗?!
不说礼部尚书摸着冷汗开始用心干活,却说负责起草立后诏书的李喵同学已经洋洋洒洒写了一篇精彩文章,送往中书省审批去了!
褚遂良因为上次御前顶撞李小九陛下,被拖出了两仪殿,虽然身上还挂着尚书右仆射的职位,却已经被禁止上班,在家听候处分。
而长孙舅舅当日在两仪殿晕倒,也请了病假。
李绩老爷子一直龟缩家中未出,即使接了给皇后册宝的任务,也没有从国公府出来过……
于志宁老爷子也病了……
于是,如今政事堂中只剩来济、韩瑗和崔敦礼三人。
三人看了李义府递上来的那份封后诏书后,神色各异。
来济的脾气最是急躁,看完之后气急败坏地拂袖而去。
韩瑗倒是想面见李小九陛下进谏,可王内侍哪肯放他进去!
至于崔敦礼,他原本就是李小九陛下亲自提拔的亲信,见两位相公都跑了,他就做主来审核。
结果,崔相公看了如此华丽的一份文稿,先不管其内容真实与否,他因诏书的华美文辞沉醉不已,不由自主拍案叫绝。
“不愧是与来相公齐名的文士,被埋没至此,实在可惜!”
于是,这份封后诏书,崔相公一字不改就直接审核通过了!
当晚,在李小九的强烈要求下,吴诩给他念了这份册封的诏书。
李治是听得津津有味,甚合他心意。
而吴诩只觉得黑线满头。
这诏书里说的人还是她和李小九吗?
怎么听着就像同人呢?
不管吴诩怎么无语,这份封后诏书还是以正式文件发行了下去,不仅通过政府内部的邸报发给各州府,还刊登在了国中最大的几家报纸上。
此外,被吴诩折腾了近半个月的许敬宗也收到了准确消息,他提交的第n+1个方案终于被准皇后接受了,大典的日期也同时被定了下来,就在今年十一月初一。
按照李治的心思,封阿武为皇后是越快越好,可同时他又希望封后大典办得越隆重越好。他的阿武应该穿上最华美的凤袍,戴上那顶他为她珍藏多年的凤冠,大大方方地坐在他的身侧,真真正正成为他的妻!
此外,他还下诏给皇室宗亲、各州府长官以及大唐的所有藩属邻国,让他们在大典的时候能够出席盛会!
他要让天下所有人看看,谁才是配得上他的女人!
当然,做好这一切准备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
至于吴诩,她大概只想到了一点——据说皇后的礼服有十二层那么多,如果不是冬天穿,她非热晕过去不可=。=
作者有话要说:各种累=。=
ps:不作死就不会死,武大姐快领盒饭了,亲们别急=。=
在小吴同学的眼里,武妈妈杨氏一直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女人,嫁给阿武的老爹时她已经是个半老徐娘了,为了在是个继子面前挺起腰杆,以四十多岁的高龄,接二连三生了三个女儿——这种情况就是在现代也很罕见,
由于没能生下一个儿子,在武老爹死后,杨氏就不得不带着三个女儿孤儿寡母的远赴长安。
在长安这个伤心地,杨氏先是与二女儿生离,之后又与小女儿死别,不得不寄居在大女婿家里混口饭吃。
原本以为下半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作为依靠的大女婿也一病而逝,徒留下一个寡妇女儿和一对外孙(女)……
如果对于一个普通的贵族妇女来说,这一连串的打击下来,足以让一个年过花甲的夫人心死如灰,就算不崩溃那她也该苍老许多。
但当李小九陛下找到他这位老岳母的时候,李小九陛下惊讶地发现她是那么坚强有活力,根本不像一个老妇人该有的样子!
杨氏的胸怀不像那种世家出来的女子那样狭蔽,她身上流着隋杨氏的血液,大胆奔放,有魄力,以及不服老重生之冰雪炫舞全文阅读!
就是吴诩本人,在跟杨氏一起生活了这么几年,也觉得自己的心胸开阔了许多!
杨氏不会经常教她怎么辖制后院的女人什么的话,她只会告诉吴诩,该怎么样做才会让自己的丈夫更尊重她!
吴诩很喜欢这样的女人,也一直认为杨氏是一个值得她敬重的女人。
她经常听到的是杨氏爽朗的笑声,却很少看到她哭——就算是哭泣,杨氏仅有几次在她面前的哭泣,也不是无措、无奈或者是无能为力的,那只是她表达情绪的一种发泄,比如感伤女儿受苦多年终于熬出头了,那是一种母亲的喜悦……
吴诩就从来没见杨氏灰心绝望的样子。
但这一次,吴诩觉得杨氏是真伤了心了!
“阿娘快擦把脸,这妆都花了呢……”吴诩真不知道该怎么劝解杨氏,她是最见不得女人哭了,偏偏杨氏还哭得那么豪放,这个……
好好一个飞霞妆都快成猴子屁股了!
杨氏一听吴诩这么说,立刻用帕子掩住脸,大雨转小雨了……
吴诩只觉哭笑不得,忙让随侍的宫人去取洗脸水和奁盒来。
杨氏听见众人都退下了,这才放下帕子,抽抽噎噎渐渐止住了哭声,叹气道:“我上辈子也不知做了什么孽,尽遇见这种……”
“阿娘这是什么话,这些不相干的人哪值得您生这么大气!”吴诩已经从跟着杨氏回别业的宫人那里听说了事情的经过。
却是许敬宗为了讨好准皇后,特地把阿武的两个异母兄长武元庆、武元爽和武氏宗亲中的堂兄弟武惟良、武怀运四人都召回了长安,预备将他们放进考核升迁的官员里面。
武士彟死的时候,前妻相里氏的四个儿子就剩武元庆和武元爽哥儿俩,两人都荫封了从七品的小官,这么多年过去了,也就升了半级的样子。
而武惟良和武怀运都是族中宗长的子嗣,也最多只做到了一州府的长史而已。
许敬宗暗中授意吏部,将四人或连升几级成为四品官,或者从地方幕僚迁为京官,全部都搞了特殊化了。
一开始,吴诩看了这份条陈,就不怎么乐意批复,偏不知又是哪个多嘴的,就先跑去跟武氏兄弟献媚露底了……
杨氏想着她好歹是武元庆、武元爽兄弟的嫡母,又是武惟良、武怀运二人的婶娘,即使这四人不主动来拜访她,她也不好不闻不问。
于是,杨氏就特地回到李小九陛下给她置办的宅子,下帖请这四兄弟来饮宴。
杨氏原本是一番好意,在席上嘱咐这四兄弟要好好做官,不要丢了宫里娘子的脸面。
不想四人不但不感念杨氏不念旧怨之恩,还以跟吴诩有裙带关系为耻,几个骄傲惯了的二世祖怒气冲冲地数落了杨氏一番,最后年纪最大的武惟良还道:他们之所以能得到升迁都是因为老爹给力,跟准皇后一毛关系都没有!让杨氏别在他们面前做出一副恩人的脸孔!
杨氏被骂得直接懵了,不等她反应过来,这武氏四人就拍拍屁股扬长而去了!
杨氏那个气啊,饭也没吃,就哭着回宫了!
吴诩初听宫人回报武惟良等人的话,也气得要命。
尼玛你们还嫌跟老子是裙带关系,看不上?
老子还没嫌你们这帮废物是包袱呢老师,我们要幸福哦!!
一个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
人武老爹都死了多少年了,尼玛一个个还在六、七品的位子上混混,足见都是一帮毫无能力的废物!
傲个屁啊!
吴诩对着许敬宗呈上来的关于册封皇后大典流程的则子发了一顿火之后,脑子倒是冷静下来了。
武家的人她本来就是一个也不想沾,现在他们自己作死,也就怪不得她‘铁面无私’了!
吴诩当即把吏部新送上来的考核官员的则子批了意见,让他们不必考虑武氏兄弟的任职情况了,直接无视这四个人吧……
吏部那可是人精扎堆的地方,吴诩的批复一下去,众人都心里有数了,看样子这四个家伙是惹了不该惹的任务了,居然被明令搁置了……
要知道长安的消费水平是很贵的哟,从地方来的土鳖连房子都租不起的大有人在!就算某些土鳖出得起钱,人家还不一定肯租给你呢!
吴诩才不管武家兄弟能在长安待多久呢,她就是要把这几个家伙彻底无视了!
解决完吏部的事,吴诩这才得空来安慰杨氏——其实杨氏也不是那种需要别人安慰的女人。
她听说吴诩没有同意吏部关于将武家师兄弟升迁的则子,只是叹了一口气,也不再多说什么。
这年头宗族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没有宗族笼罩的寒门子弟要想出头,除了考科举,没有第二条路。但科举出身的官宦人家,却是没有萌荫可言的。
而武家这样原本没什么根基的家族,好不容易出了个像武老爹这样的牛人,竟然没有一个有能力的子孙能够继承下去,杨氏怎么能不叹气呢!
吴诩看杨氏一副萎顿的样子,只好又劝道:“阿娘也不必烦恼了,武氏子孙不肖,我也不好徇私,索性不让他们身处高位,还是保全了他们呢!”
“华娘你的意思我明白,只是你阿爹好不容易挣下的一份家业……唉!”杨氏到底还是纠结武老爹这个国公的位子,到底应该传给谁。
吴诩一听杨氏的话,就明白了她的意思,于是笑道:“阿娘原来是在烦恼这个!”
“您也不必多想,有我和圣人在呢,必叫您称心满意!”
说来武家这两个兄弟也真是蠢透了,还以为武老爹的位子迟早都会传到他们头上,就对杨氏这么无礼!
也不想想武老爹的国公位子是怎么来的!
要不是吴诩混出了头,武德年间那么多元勋功臣呢,哪轮得到武老爹被追封!
子承父业这话是没错,可谁规定周国公的爵位一定是传给他亲儿子的呢?
杨氏没有儿子,不要紧!
她就想办法给她过继一个不就成了!
吴诩心里打定主意,却没有立刻跟杨氏提及,这种事她也有许多不懂的关窍,还有涉及到不少法律知识,倒是该跟李小九好好商议一下。
吴诩把杨氏劝走之后,又叫来小顺子,让他把立后大典的则子打回礼部,批复就俩字:重做!
看样子,某人实在是太闲了,居然管到她家的事来了,还是多干些本职工作吧那些年混过的兄弟全文阅读!
而自信满满一心以为能拍好了准皇后马屁的许敬宗尚书,看到吴诩批复的‘重做’二字给吓了一大跳:妈呀!这尼玛不是先帝的字迹吗?!
不说礼部尚书摸着冷汗开始用心干活,却说负责起草立后诏书的李喵同学已经洋洋洒洒写了一篇精彩文章,送往中书省审批去了!
褚遂良因为上次御前顶撞李小九陛下,被拖出了两仪殿,虽然身上还挂着尚书右仆射的职位,却已经被禁止上班,在家听候处分。
而长孙舅舅当日在两仪殿晕倒,也请了病假。
李绩老爷子一直龟缩家中未出,即使接了给皇后册宝的任务,也没有从国公府出来过……
于志宁老爷子也病了……
于是,如今政事堂中只剩来济、韩瑗和崔敦礼三人。
三人看了李义府递上来的那份封后诏书后,神色各异。
来济的脾气最是急躁,看完之后气急败坏地拂袖而去。
韩瑗倒是想面见李小九陛下进谏,可王内侍哪肯放他进去!
至于崔敦礼,他原本就是李小九陛下亲自提拔的亲信,见两位相公都跑了,他就做主来审核。
结果,崔相公看了如此华丽的一份文稿,先不管其内容真实与否,他因诏书的华美文辞沉醉不已,不由自主拍案叫绝。
“不愧是与来相公齐名的文士,被埋没至此,实在可惜!”
于是,这份封后诏书,崔相公一字不改就直接审核通过了!
当晚,在李小九的强烈要求下,吴诩给他念了这份册封的诏书。
李治是听得津津有味,甚合他心意。
而吴诩只觉得黑线满头。
这诏书里说的人还是她和李小九吗?
怎么听着就像同人呢?
不管吴诩怎么无语,这份封后诏书还是以正式文件发行了下去,不仅通过政府内部的邸报发给各州府,还刊登在了国中最大的几家报纸上。
此外,被吴诩折腾了近半个月的许敬宗也收到了准确消息,他提交的第n+1个方案终于被准皇后接受了,大典的日期也同时被定了下来,就在今年十一月初一。
按照李治的心思,封阿武为皇后是越快越好,可同时他又希望封后大典办得越隆重越好。他的阿武应该穿上最华美的凤袍,戴上那顶他为她珍藏多年的凤冠,大大方方地坐在他的身侧,真真正正成为他的妻!
此外,他还下诏给皇室宗亲、各州府长官以及大唐的所有藩属邻国,让他们在大典的时候能够出席盛会!
他要让天下所有人看看,谁才是配得上他的女人!
当然,做好这一切准备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
至于吴诩,她大概只想到了一点——据说皇后的礼服有十二层那么多,如果不是冬天穿,她非热晕过去不可=。=
作者有话要说:各种累=。=
ps:不作死就不会死,武大姐快领盒饭了,亲们别急=。=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