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574 第五百七十五章 脱身
- 575 第五百七十六章 近况
- 576 第五百七十七章 求马
- 577 第五百七十八章 震惊
- 578 第五百七十九章 觐见
- 579 第五百八十章 敌意
- 580 第五百八十一章 挑唆
- 581 第五百八十二章 逼迫
- 582 第五百八十三章 闭门
- 583 第五百八十四章 八卦
- 584 第五百八十五章 暗斗
- 585 第五百八十六章 教育
- 586 第五百八十七章 训诫
- 587 第五百八十八章 不悦
- 588 第五百八十九章 观赛
- 589 第五百九十章 胶着
- 590 第五百九十一章 困惑
- 591 第五百九十二章 约谈
- 592 第五百九十三章 方法
- 593 第五百九十四章 应对
- 594 第五百九十五章 表彰
- 595 第五百九十六章 三子
- 596 第五百九十七章 办砸
- 597 第五百九十八章 无虞
- 598 第五百九十九章 劝慰
- 599 第六百章 打击
- 600 第六百零一章 截人
- 601 第六百零二章 得意
- 602 第六百零三章 家书
- 603 第六百零四章 地震
- 604 第六百零五章 罢相
- 605 第六百零六章 应对
- 606 第六百零七章 苦恼
- 607 第六百零八章 心结
- 608 第六百零九章 迁洛
- 609 第六百一十章 东都
- 610 第六百一十一章 哀求
- 611 第六百一十二章 传闻
- 612 第六百一十三章 侵犯
- 613 第六百一十四章 力拒
- 614 第六百一十五章 繁华
- 615 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人
- 616 第六百一十七章 尴尬
- 617 第六百一十八章 纸条
- 618 第六百一十九章 窥知
- 619 第六百二十章 斗法
- 620 第六百二十一章 调查
- 621 第六百二十二章 耳光
- 622 第六百二十三章 看穿
- 623 第六百二十四章 转变
- 624 第六百二十五章 临终
- 625 第六百二十六章 扣留
- 626 第六百二十七章 安置
- 627 第六百二十八章 不满
- 628 第六百二十九章 谋反
- 629 第六百三十章 平息
- 630 第六百三十一章 调查
- 631 第六百三十二章 阴谋
- 632 第六百三十三章 心焦
- 633 第六百三十四章 圈套
- 634 第六百三十五章 弑君
- 635 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谋
- 636 第六百三十七章 犯险
- 637 第六百三十八章 诱捕
- 638 第六百三十九章 送别
- 639 第六百四十章 转醒
- 640 第六百四十一章 驾崩
- 641 第六百四十二章 失算
- 642 第六百四十三章 后路
- 643 第六百四十四章 遗诏
- 644 第六百四十五章 作对
- 645 第六百四十六章 困境
- 646 第六百四十七章 拒绝
- 647 第六百四十八章 凤驾
- 648 第六百四十九章 笑话
- 649 第六百五十章 抱怨
- 650 第六百五十一章 阴云
- 651 第六百五十二章 惊变
- 652 第六百五十三章 出逃
- 653 第六百五十四章 追击
- 654 六百五十五章 露馅
- 655 第六百五十六章 追随
- 656 第六百五十七章 跋涉
- 657 第六百五十八章 京畿
- 658 第六百五十九章 潜入
- 659 第六百六十章 出城
- 660 第六百六十一章 分别
- 661 第六百六十二章 人心
- 662 第六百六十三章 打算
- 663 第六百六十四章 旧识
- 664 第六百六十五章 借钱
- 665 六百六十六章 露底牌
- 666 第六百六十七章 半盏茶
- 667 第六百六十八章 走?留!
- 668 第六百六十就章 审问
- 669 第六百七十章 鼓动
- 670 第六百七十一章 投效
- 671 第六百七十二章 偷城
- 672 第六百七十三章 夺寨
- 673 第六百七十四章 潜入
- 674 第六百七十五章 营救
- 675 第六百七十六章 等待
- 676 第六百七十七章 攻防
- 677 第六百七十八章 震慑
- 678 第六百七十九章 大捷
- 679 第六百八十章 援军
- 680 第六百八十一章 前夕
- 681 第六百八十二章 重逢
- 682 第六百八十三章 战事
- 683 第六百八十四章 攻克
- 684 第六百八十五章 入主
- 685 第六百八十六章 大难
- 686 第六百八十七章 来信
- 687 第六百八十八章 问疾
- 688 第六百八十八章 争议
- 689 第六百九十章 拒绝
- 690 第六百九十一章 决定
- 691 第六百九十二章 并肩而立(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五百八十五章 暗斗
第五百八十五章 暗斗
涵因收到李湛的笺纸已经是上元节之后了。她本以为李湛会长篇大论的把她骂一顿,结果打开一看,笑了,字条上只有短短几行字:
“回去我再好好教训你,长安事乱,务必小心,所嘱之事已安排,一切有我,勿念。”
涵因靠在榻上抻了个懒腰,把笺纸放进了自己的小匣子里。李湛果然生气了,不过看样子现在已经气消了。要不然他不会这么直白的说要教训自己。李湛这样直白的说出来,说明他还是信任自己的,要是信上没有任何表示,只是一些问候的套话,那么就说明他们之间的夫妻关系真的出大麻烦了。
至少现在李湛仍然对她用亲昵的口气说话,这表示李湛还是愿意把她当自己人。
信使是先回来的,张毅带着的私兵应该正在路上。涵因命人把自己的庄子收拾出来,准备给这些“马球队”的队员们用。
当节日过去之后,新的一年刚刚开始,最新一轮的政治角力就在酝酿之中了。梁王主持编修的《舆地志》编修成功,梁王在文人中的声望愈发高了起来,被人称为贤王,也便有人动了心思,认为梁王也是太子的适合人选,何况他还是皇帝的长子。
梁王的风议一起,让晋王的人很紧张,愈发为晋王造起势来,王通也拦不住,只能反复叮嘱晋王身边的人行事一定要小心,不要被人抓住把柄。
其实王通心里明白,是晋王自己坐不住了,梁王是长子,且现在编修了《舆地志》,在儒林中声望又高了一筹,本来儒家就有立长不利贤的规矩。现在这贤名上面梁王也不差在哪了。
梁王跟晋王相比最大的劣势是母妃身份低微,原来不过是皇帝在藩邸时候的婢妾,所谓立子以贵不以长,但许氏虽然出身低微,资历却老,现在也已经熬到了正二品昭仪,九嫔之首,在宫中位分第四,母以子贵、子以母贵,现在皇后位置和贵妃位置都空着。若是皇帝有一天把他的母妃封为正一品妃,那么晋王将连最后一点优势都会消失。
他的母妃王淑妃已经去世了,现在王家的这位充容也没有抚养过他。就算格外恩宠,获封一品妃位,顶多能帮他在宫中增加一些势力,却没有办法让他的身份得到提高。因此晋王的心思愈发急切起来。
王通也明白他心中所想,他也需要晋王声望更高一些。来聚拢人心,他分明知道陆宪在伺机而动,一旦他露出颓势,就会打蛇随棍上,把他掀翻在地。因此,他明知道晋王这样高调。容易引起皇帝的猜忌和反感,但却始终下不定决心阻止这些人。
两边开始的时候只是各自传扬梁王、晋王的名声,之后。难以避免的就出现了比较,有比较就自然而然开始相互较劲,最后就止不住戳对方的痛处了。
当然,双方都是皇子,说话的都是文人。争得再厉害,也不可能像泼妇一般破口大骂。顶多就是酸一酸对方,不着痕迹的揭一揭对方的丑事。
而真正的战争则是在下面,先从打击对方的手脚开始,这才是真正实力的比拼。寒门虽然力量弱小,但是几乎所有的寒门都站在梁王的一边了。
对于他们来说虽然晋王的母妃品级比梁王高,但说到底都是妾,这个“贵”也是有限的。况且若皇帝真有意愿立梁王把许昭仪再提一级就是了。
皇帝也自然也察觉出梁王和晋王两派之间矛盾正在激化。一些折子虽然并不是直接指向对方的,但脑子再多转几个弯就能看得出来他们里面夹带的私货。一些小事上,两方就会针锋相对,纠缠不清,然后趁机引申,相互攻讦。
“真是不让人省心。”皇帝把奏章一扔,冷声说道:“哼,朕要是一天不立太子,他们就安生不下来。现在大事小情一律上纲上线,夸大其词,什么宠妾灭妻都在朝堂上大论特论,居然还引经据典上了……我倒要看看他们想怎么折腾!”
太子这种大事,刘公公才不会轻易插嘴呢,皇帝现在自己也在犹豫,太监的权势完全来自皇帝,所以就算他想对继承人的人选施加影响,也不是现在,于是他弓着身子不说话。
皇帝并不需要刘公公回应,他只是想要发泄一下心中的闷气,想了想又问道:“皇子们最近怎么样?”
“王相还是经常出入晋王府,梁王和侧妃娘家走的近……”刘公公垂着眼帘,小心翼翼的说道。
他尚未说完,皇帝一下子火气盛了起来:“又是那个王良娣!呵,他一个皇长子,被人弹劾宠妾灭妻,脸上很好看是怎么的!”他对刘公公说话声越来越大,喝道:“你叫人,把那个弹劾折子甩到他脸上。我看他是猪油蒙了心,连体统都不要了。”
刘公公笑道:“皇上,这后院的事情,还是给交给娘娘教管吧。”
皇帝愣了一愣,想想他直接去责问太落梁王的面子了,况且他一个皇帝也不该去管后面的家事,气平了一平,说道:“把这事交给贵妃去处置。好好教训一下那个王良娣,让她知道自己的身份。别想着妄图恃宠僭越皇家规矩!”
刘公公也知道皇帝这是借机撒火,甚至想要警告一下后宫,别搀和立储的事情。他拣了那份奏折,说了声:“是。”
皇帝又问道:“楚王怎么样?”
“一直在府里,听说是在钻研学问。也就偶尔打打马球。”刘公公老老实实的答道。
皇帝又问:“跟什么人联系了?”
刘公公笑道:“没有,一直是大门紧闭,拒绝见客。”
“她去过吗?”这话说的语焉不详,含含混混,若是平常,谁知道皇帝什么意思,但刘公公却知道皇帝问的就是楚王的姨母涵因,有没有和楚王来往。
刘公公笑道:“郑国夫人一次也没去过……”
皇帝表情微微有些放松:“他们也太小心了些,至于避嫌避到这种程度吗?朕又不会把她怎样……”想到那个身影,皇帝也不像刚才那样暴躁了。
“应该是因为唐国公得罪了王相,怕他家反而拖累楚王吧。”刘公公的语气微微一变,便让人感觉楚王可怜兮兮的。
皇帝心里软和了下来,笑道:“哪里就要小心成这个样子……”他想了想早逝的郑贵妃,死人永远比活人完美,又想了想涵因,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心里对这个孩子也不由亲近了几分。
干脆把奏章全放下,对刘公公说道:“走,去马球场。把楚王叫过来……”皇帝又一想,说道:“罢了,把梁王、晋王还有嘉宁公主他们夫妇都叫过来,陪朕打打马球。嗯……把几个小的也叫来吧,让他们在旁边看一看。”
刘公公听说只叫楚王的时候,表情有些僵,听皇帝把所有的孩子都叫过来,他也松了一口气,说道:“是,皇上。”
涵因这一日却带着令弘、令熙去了城外的庄子。天云马场的马和一百个私兵都已经到了庄子上,涵因要去亲自看一眼。
本来涵因想要自己去的,只是令熙总粘着涵因,想了想还是决定带着两个孩子去玩玩,宫里虽大,却不能尽兴。涵因也不想让孩子只拘泥于一方小小的院子。
立春刚过,乍暖还寒,路边树木上大部分的枝条还是光秃秃的,有些则冒了几个嫩芽。田间已经开始了新一年的春耕,令熙扒着窗子看着那些在田间低头忙碌的人。
唐国公府的马车进了自家庄子的范围,便有佃户跑过来行礼。令熙没见过田垄,偏要下车去看。涵因知道进了庄子之后,都是自家的地盘,也没什么好怕的,也应该让两个孩子多见识见识,便同意了。
令熙看看这,又看看那,一会儿问问这个是种什么,一会儿问问那个又是种什么。正巧,一个佃户挥汗如雨的耕作一会儿,便下来打开包裹,拿出一块干粮,蹲在天田垄上啃着。令熙便问:“那是什么。”
涵因看了一眼,说道:“那是黍饼子。”
“那个东西好吃吗?”令熙问道。
涵因笑道:“自然没有家里做的好。”
令熙看那人吃得那么香,说道:“我也想吃。”
涵因笑道:“好,待会咱们进了宅子,让管事的安婶子给你拾掇一顿,其实也不算难。”
等到达的时候,已经晌午了,涵因也不挑剔什么,就让安婶子去操办了,还反复叮嘱她一定要跟他们自己平时吃的一样。
令熙之前嚷嚷得欢,结果东西端来她吃了一口酒再吃不下去了。涵因趁机给她念“锄禾日当午”这首诗。令熙才勉强把这顿饭吃了。
她很是不解的问涵因:“为什么他们辛苦干活,却整天吃这些东西,而祖母、母亲还有我什么都不用干,却吃得比他们好呢?”
涵因不禁失笑,没想到这个小丫鬟居然会自己提出这么深奥的问题……但现在的问题是,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下,她该怎么教孩子呢……”
“回去我再好好教训你,长安事乱,务必小心,所嘱之事已安排,一切有我,勿念。”
涵因靠在榻上抻了个懒腰,把笺纸放进了自己的小匣子里。李湛果然生气了,不过看样子现在已经气消了。要不然他不会这么直白的说要教训自己。李湛这样直白的说出来,说明他还是信任自己的,要是信上没有任何表示,只是一些问候的套话,那么就说明他们之间的夫妻关系真的出大麻烦了。
至少现在李湛仍然对她用亲昵的口气说话,这表示李湛还是愿意把她当自己人。
信使是先回来的,张毅带着的私兵应该正在路上。涵因命人把自己的庄子收拾出来,准备给这些“马球队”的队员们用。
当节日过去之后,新的一年刚刚开始,最新一轮的政治角力就在酝酿之中了。梁王主持编修的《舆地志》编修成功,梁王在文人中的声望愈发高了起来,被人称为贤王,也便有人动了心思,认为梁王也是太子的适合人选,何况他还是皇帝的长子。
梁王的风议一起,让晋王的人很紧张,愈发为晋王造起势来,王通也拦不住,只能反复叮嘱晋王身边的人行事一定要小心,不要被人抓住把柄。
其实王通心里明白,是晋王自己坐不住了,梁王是长子,且现在编修了《舆地志》,在儒林中声望又高了一筹,本来儒家就有立长不利贤的规矩。现在这贤名上面梁王也不差在哪了。
梁王跟晋王相比最大的劣势是母妃身份低微,原来不过是皇帝在藩邸时候的婢妾,所谓立子以贵不以长,但许氏虽然出身低微,资历却老,现在也已经熬到了正二品昭仪,九嫔之首,在宫中位分第四,母以子贵、子以母贵,现在皇后位置和贵妃位置都空着。若是皇帝有一天把他的母妃封为正一品妃,那么晋王将连最后一点优势都会消失。
他的母妃王淑妃已经去世了,现在王家的这位充容也没有抚养过他。就算格外恩宠,获封一品妃位,顶多能帮他在宫中增加一些势力,却没有办法让他的身份得到提高。因此晋王的心思愈发急切起来。
王通也明白他心中所想,他也需要晋王声望更高一些。来聚拢人心,他分明知道陆宪在伺机而动,一旦他露出颓势,就会打蛇随棍上,把他掀翻在地。因此,他明知道晋王这样高调。容易引起皇帝的猜忌和反感,但却始终下不定决心阻止这些人。
两边开始的时候只是各自传扬梁王、晋王的名声,之后。难以避免的就出现了比较,有比较就自然而然开始相互较劲,最后就止不住戳对方的痛处了。
当然,双方都是皇子,说话的都是文人。争得再厉害,也不可能像泼妇一般破口大骂。顶多就是酸一酸对方,不着痕迹的揭一揭对方的丑事。
而真正的战争则是在下面,先从打击对方的手脚开始,这才是真正实力的比拼。寒门虽然力量弱小,但是几乎所有的寒门都站在梁王的一边了。
对于他们来说虽然晋王的母妃品级比梁王高,但说到底都是妾,这个“贵”也是有限的。况且若皇帝真有意愿立梁王把许昭仪再提一级就是了。
皇帝也自然也察觉出梁王和晋王两派之间矛盾正在激化。一些折子虽然并不是直接指向对方的,但脑子再多转几个弯就能看得出来他们里面夹带的私货。一些小事上,两方就会针锋相对,纠缠不清,然后趁机引申,相互攻讦。
“真是不让人省心。”皇帝把奏章一扔,冷声说道:“哼,朕要是一天不立太子,他们就安生不下来。现在大事小情一律上纲上线,夸大其词,什么宠妾灭妻都在朝堂上大论特论,居然还引经据典上了……我倒要看看他们想怎么折腾!”
太子这种大事,刘公公才不会轻易插嘴呢,皇帝现在自己也在犹豫,太监的权势完全来自皇帝,所以就算他想对继承人的人选施加影响,也不是现在,于是他弓着身子不说话。
皇帝并不需要刘公公回应,他只是想要发泄一下心中的闷气,想了想又问道:“皇子们最近怎么样?”
“王相还是经常出入晋王府,梁王和侧妃娘家走的近……”刘公公垂着眼帘,小心翼翼的说道。
他尚未说完,皇帝一下子火气盛了起来:“又是那个王良娣!呵,他一个皇长子,被人弹劾宠妾灭妻,脸上很好看是怎么的!”他对刘公公说话声越来越大,喝道:“你叫人,把那个弹劾折子甩到他脸上。我看他是猪油蒙了心,连体统都不要了。”
刘公公笑道:“皇上,这后院的事情,还是给交给娘娘教管吧。”
皇帝愣了一愣,想想他直接去责问太落梁王的面子了,况且他一个皇帝也不该去管后面的家事,气平了一平,说道:“把这事交给贵妃去处置。好好教训一下那个王良娣,让她知道自己的身份。别想着妄图恃宠僭越皇家规矩!”
刘公公也知道皇帝这是借机撒火,甚至想要警告一下后宫,别搀和立储的事情。他拣了那份奏折,说了声:“是。”
皇帝又问道:“楚王怎么样?”
“一直在府里,听说是在钻研学问。也就偶尔打打马球。”刘公公老老实实的答道。
皇帝又问:“跟什么人联系了?”
刘公公笑道:“没有,一直是大门紧闭,拒绝见客。”
“她去过吗?”这话说的语焉不详,含含混混,若是平常,谁知道皇帝什么意思,但刘公公却知道皇帝问的就是楚王的姨母涵因,有没有和楚王来往。
刘公公笑道:“郑国夫人一次也没去过……”
皇帝表情微微有些放松:“他们也太小心了些,至于避嫌避到这种程度吗?朕又不会把她怎样……”想到那个身影,皇帝也不像刚才那样暴躁了。
“应该是因为唐国公得罪了王相,怕他家反而拖累楚王吧。”刘公公的语气微微一变,便让人感觉楚王可怜兮兮的。
皇帝心里软和了下来,笑道:“哪里就要小心成这个样子……”他想了想早逝的郑贵妃,死人永远比活人完美,又想了想涵因,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心里对这个孩子也不由亲近了几分。
干脆把奏章全放下,对刘公公说道:“走,去马球场。把楚王叫过来……”皇帝又一想,说道:“罢了,把梁王、晋王还有嘉宁公主他们夫妇都叫过来,陪朕打打马球。嗯……把几个小的也叫来吧,让他们在旁边看一看。”
刘公公听说只叫楚王的时候,表情有些僵,听皇帝把所有的孩子都叫过来,他也松了一口气,说道:“是,皇上。”
涵因这一日却带着令弘、令熙去了城外的庄子。天云马场的马和一百个私兵都已经到了庄子上,涵因要去亲自看一眼。
本来涵因想要自己去的,只是令熙总粘着涵因,想了想还是决定带着两个孩子去玩玩,宫里虽大,却不能尽兴。涵因也不想让孩子只拘泥于一方小小的院子。
立春刚过,乍暖还寒,路边树木上大部分的枝条还是光秃秃的,有些则冒了几个嫩芽。田间已经开始了新一年的春耕,令熙扒着窗子看着那些在田间低头忙碌的人。
唐国公府的马车进了自家庄子的范围,便有佃户跑过来行礼。令熙没见过田垄,偏要下车去看。涵因知道进了庄子之后,都是自家的地盘,也没什么好怕的,也应该让两个孩子多见识见识,便同意了。
令熙看看这,又看看那,一会儿问问这个是种什么,一会儿问问那个又是种什么。正巧,一个佃户挥汗如雨的耕作一会儿,便下来打开包裹,拿出一块干粮,蹲在天田垄上啃着。令熙便问:“那是什么。”
涵因看了一眼,说道:“那是黍饼子。”
“那个东西好吃吗?”令熙问道。
涵因笑道:“自然没有家里做的好。”
令熙看那人吃得那么香,说道:“我也想吃。”
涵因笑道:“好,待会咱们进了宅子,让管事的安婶子给你拾掇一顿,其实也不算难。”
等到达的时候,已经晌午了,涵因也不挑剔什么,就让安婶子去操办了,还反复叮嘱她一定要跟他们自己平时吃的一样。
令熙之前嚷嚷得欢,结果东西端来她吃了一口酒再吃不下去了。涵因趁机给她念“锄禾日当午”这首诗。令熙才勉强把这顿饭吃了。
她很是不解的问涵因:“为什么他们辛苦干活,却整天吃这些东西,而祖母、母亲还有我什么都不用干,却吃得比他们好呢?”
涵因不禁失笑,没想到这个小丫鬟居然会自己提出这么深奥的问题……但现在的问题是,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下,她该怎么教孩子呢……”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