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25 第一百二十二章 端午节龙舟会
- 126 第一百二十三章 楼中叔侄问答
- 127 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心变化一线
- 128 第一百二十五章 十年光阴水流
- 129 第一百二十六章 图穷反目相向
- 130 第一百二十七章 弹指还约戏游
- 131 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变将起纷纷
- 132 第一百二十九章 少年时光离别
- 133 第一百三十章 小院秋深日长
- 134 第一百三十一章 江山翻覆顷刻
- 135 第一百三十二章 八年心苦谁知
- 136 第一百三十三章 当年尚有余庆
- 137 第一百三十四章 鸾凤分飞情断
- 138 第一百三十五章 由来珍物深藏
- 139 第一百三十六章 千锤百炼清白
- 140 第一百三十七章 有情东宫事定
- 141 第一百三十八章 天顺难顺人心
- 142 第一百三十九章 春风晚桃花烂
- 143 第一百四十章 小炉酒暖微醺
- 144 第一百四十一章 冬暖夜来惊梦
- 145 第一百四十二章 等闲平地风波
- 146 第一百四十三章 道离别情更怯
- 147 第一百四十四章 有情何似无情
- 148 第一百四十五章 咫尺天涯一念
- 149 第一百四十六章 花褪残红青杏
- 150 第一百四十七章 毒燎虐焰北冲
- 151 第一百四十八章
- 152 第一百四十九章 人心曲折千里
- 153 第一百五十章 山夜春寒料峭
- 154 第一百五十一章 婉转绝境求生
- 155 第一百五十二章 少年心休相负
- 156 第一百五十三章 风露中霄夜白
- 157 第一百五十四章 春心争与花发
- 158 第一百五十五章 江山丽花草香
- 159 第一百五十六章 芙蓉宴春酒暖
- 160 第一百五十七章 萍聚萍散莫留
- 161 第一百五十八章 旧事翻怨生波
- 162 第一百五十九章 王府夜宴杀机
- 163 第一百六十章 此情生死不离
- 164 第一百六十一章 谁辨当年是非
- 165 第一百六十二章 长夏江村事幽
- 166 第一百六十三章 深知身在情长
- 167 第一百六十四章 梅雨红尘枯荣
- 168 第一百六十五章 只记缘莫记愁
- 169 第一百六十六章 广选秀女择妃
- 170 第一百六十七章 归乡此情难舍
- 171 第一百六十八章 故人舟中论心
- 172 第一百六十九章 那一宵似一生
- 173 第一百七十章 废立风波频发
- 174 第一百七十一章 红尘恶浪滔天
- 175 第一百七十二章 缘法存续取舍
- 176 第一百七十三章 转劫命运谁主
- 177 第一百七十四章 约许时光温柔
- 178 第一百七十五章 洞庭秋水寒烟
- 179 第一百七十六章 同心相携无惧
- 180 第一百七十七章 风寒雪冷冬尽
- 181 第一百七十八章 难解百年忧患
- 182 第一百七十九章 两宫积年旧恨
- 183 第一百八十章 深宫世事纷纷
- 184 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生欢苦难分
- 185 第一百八十二章 天下为你低头
- 186 第一百八十二章 自古事难如意
- 187 第一百八十四章 命运无常难定
- 188 第一百八十五章 朝局纷乱棋争
- 189 第一百八十六章 秋风起花枝霜
- 190 第一百八十七章 心锁关山难渡
- 191 第一百八十八章 连雨不知春去
- 192 第一百八十九章 翘首云中月来
- 193 第一百九十章 求君一世清安
- 194 第一百九十一章 百年相托未负
- 195 第一百九十二章 愿结白首之盟
- 196 第一百九十三章 人间无数爱别
- 197 第一百九十四章 此生非你不可
- 198 番外一 曲终离别日&番外二 跨越几百年的官司
- 199 番外三 相亲对象和小白脸&番外四 故宫游记与陈年老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百三十二章 八年心苦谁知
第一百三十二章 八年心苦谁知
万贞对西苑这边的环境不熟悉,只能由着沂王指路,一行人疾步奔走,直跑了小半个时辰,才跑到西苑与御花园相隔的宫隔下。入了御花园,梁芳已经带了人在门边接应。
沂王一边催她换下身上的带血的衣裳,一边解释:“皇祖母对外只说你是奉命办差去了,包括母妃在内,所有人都不知道你前段时间在哪里。咱们现在只要到皇祖母面前露个脸,请她老人家认回你,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
景泰帝这些年苛待太上皇过甚,朝野上下都知道等到朝政稳定,朱祁镇完全掌控权柄后,必然会有一场报复性的大清洗。万贞若没趁着混乱逃出来,得到孙太后的认可,以后若被人发现她与景泰帝的关系微妙,只怕要生出不少是非。
然而不过大半年不见,自己一直看着长大的孩子,突然有了一举将她从囚禁中抢出来,把后患化解于无形的智慧。这种进步,着实让万贞刮目相看,换好衣服后忍不住上上下下的打量着他。
沂王莫名其妙,问道:“你看什么?”
万贞心中既欣慰,又有些遗憾,叹道:“我看小殿下长大了!举动筹划,理事用人,井井有条,比我强多了!”
沂王白生生的小脸上顿时红云密布,但却强撑着仰着脸道:“我本来就已经长大了!谁让你要瞒着我偷偷走的!”
他开始说自己长大了,很是得意;说到她瞒着自己偷偷离开,却忍不住鼻子一酸,说不出的委屈。万贞一怔,见他双眸盈盈剪水,已经快要哭出来了,顿时心中酥软一片,被囚在小院里时刻意压制的种种情绪瞬间涌了上来,忍不住弯腰拥住眼前的小少年,柔声道:“对不起!我不是故意要瞒你的,只是我怕你不让我走……可当时我要是不走,我们只怕都要惹怒监国,一起丢了性命。”
沂王咽呜一声,又把哭声压了下去,搂着她的腰,将头埋在她怀里,闷闷地说:“我还以为你不要我了!”
万贞叹了口气,抚了抚他的背,道:“我答应过你的,只要你还需要,我就会一直守着你。也许中间会因为一些不抗拒的力量,不能不离开,但绝不会不要你!”
“这话你一定要一直记着才行!”
“好好好!我一定一直记着!”
“即使要离开,也一定要告诉我!”
“一定告诉你!”
她小心翼翼地割地赔款,沂王捞足了承诺,这才借着她的衣襟将眼泪抹去,又使劲干咳了两声,这才从她怀里站开。万贞见他掩饰哭泣的痕迹,赶紧转移话题:“上皇复位,娘娘肯定忙得很,能有空见我吗?”
沂王道:“我现在就住在皇祖母寝宫的偏殿里,我随时能见祖母,带着你进去当然也行。”
他答完这一句,忽又想起一件事来:“你头低一点儿!”
“嗯?”万贞不明所以的低头,沂王屈着手指在上面哈了口气,重重地在她额头上弹了一下,咬牙切齿的说:“你还骗我要乖,不乖就弹脑瓜蹦,结果你自己就没乖!这脑瓜蹦,你自己吃吧!”
这么久了,竟然还记得她离开前诈唬他的的小事!这孩子,怎么能这么可爱呢?
万贞看着沂王气呼呼的小脸,赶紧忏悔:“对不起,以后再不会了!”
她态度这么软和,沂王反而沉默了下来,好一会儿,忽然轻轻地说:“其实我知道,你不得不离开,只不过是因为我……不止不能保护你,反而要赖你来庇佑……”
万贞怔了怔,又心疼又心酸:“傻孩子,你还小呢!本来就应该大人保护你呀!”
沂王定定的看着她,认真的说:“我不小了!我以后不会总要你保护的,我也会保护你!”
他的眼睛带着少年特有的晶莹明亮,剔透得仿佛能盈出水来。她的身影映在那水晶似的眸中,就好像占据了他的整个世界。而他也正试图张开柔稚的羽翼,来替她挡蔽风雨。
虽然这么小的人,这样的承诺,在处于权力漩涡中心的宫廷中,是那么的难以让人信任,更不足以依凭,然而,这确实是这小少年最真诚的心意。
万贞心里暖暖的,暄暄的,也认真的回答:“好的,等殿下长大,我就让殿下保护。”
沂王眉开眼笑,拉着她的手道:“快走吧!别拖太久,让皇祖母发现了。”
毕竟现在的宫廷还处于大变的风眼里,十分危险。若让孙太后知道沂王不顾自身安危去救了万贞,只怕嘴里不说,心里却难免生隙——龙子凤孙,下臣用心用命效忠,不说应当应分,也算世情常理;但为了救援下臣,令主君轻身涉险,就属下臣逾矩越君了。
在孙太后面前说她是逃出来后找到了沂王可以,让孙太后知道是沂王救她出来,却万万不可以。
万贞如今也算熟谙皇室中人的心理了,明白其中的轻重,应了一声,赶紧和沂王一起出了花亭,向仁寿宫方向走去。
朱祁镇夜入皇宫,手中的兵力有限,能确定忠心的臣子也奇缺。孙太后只能把身边亲信的大太监派给儿子听用,又命王婵率慎刑司全员前往慈宁宫弹压吴太后的反弹,再令众亲信女官持懿旨前往京师各王公勋贵府中,笼络人心,稳定态势。
景泰帝打压的几年里,仁寿宫犹如紧攥着的一只拳头,势力虽然有限,但内里却经营紧密严实,无比坚固。独在这看上去拨弄风云,令江山换主,帝位更迭的风云时刻,却是外在风光,内里虚弱无比。
沂王和万贞一路行来,竟没有一个能够镇定面对大变,从容当差的宫人。看到万贞随着沂王进来,端坐在凤椅上的孙太后微微一愕,旋即笑了起来,道:“好,哀家就知道你这丫头,不是那种坐以待毙的人,肯定能逃回来!”
万贞恭敬的行礼:“都是娘娘洪福庇佑,事变突然,那边大乱,奴才有机可乘。”
孙太后点头,问:“皇帝和哀家只封了宫门,没有追索内宫。你逃出来时,那边究竟是什么情况?”
万贞想了想,回答:“奴被囚的地方偏僻,离正殿太远,监国那边究竟是什么情况实不清楚。不过听着很吵,宫人四下奔走……还有,大太监舒良好像在混乱中被杀了。”
孙太后有些惊奇:“舒良被杀了?谁杀的?”
万贞道:“太乱,奴又急于逃跑,不认识里面的人,也没看清是怎么回事。”
她回答不清楚,孙太后反而信了。像她这种曾经随着丈夫征战,见过几代政权更迭的人,十分清楚每临大变之时,总会有突然而来的意外发生。在这种宫廷政变中,莫说死了一个舒良,就是她自己,也说不准就会因为可笑的人或者荒谬的机缘而死于非命。
“死得好!这阉奴是宣庙所赐,比正当权的兴安更难缠,也更忠心……他死了,那边的事要好办许多。”
孙太后绷直的肩膀稍稍放松了些,招手道:“贞儿,你过来。”
万贞连忙走到孙太后身前,垂手候命。她被舒良着意苛刻,柴米油盐都有定额,新鲜菜蔬更得自己动手,虽不至于被饿着,但也没有富余,生活条件远不能与在王府时相提并论,自然瘦了不少。
孙太后一拉她的手,便被她掌心的薄茧硌了一下,不由道:“丫头,可苦了你了。”
万贞回答:“赖娘娘凤威,奴不曾下狱受刑,倒也不算真苦。”
孙太后沉默了一下,叹道:“哀家还道他对你另眼相看,真带你过去了,也不会叫你吃亏。如今看来,真不愧是宣庙和吴氏的好儿子,对不能叫自己如意的人,着实心硬。”
孙太后把万贞选为长孙的内侍长,几乎算是身家性命全副托付,自然要对万贞的各方面都进行相应的监督调查。景泰帝对万贞的照拂虽不明显,但落在有心人眼里,总有迹可寻。孙太后的话令万贞心中凛然,又摸不清她究竟是什么用意,更不敢胡乱辩解,唯有低头听着。
好在孙太后叹息一声,并没有深究的意思,却将案上的一面令牌递给她,道:“这是阿婵的管事牌子,她这段时间都要在外面忙,仁寿宫各局女官也各有要务。哀家精力不济,这几天宫里的事便由你管着罢!”
万贞大吃一惊,连忙道:“奴如何敢当此重任?”
孙太后道:“你管得东宫,管得沂王府,只是代管几日仁寿宫的琐事,又有何不可?收着罢!当此变局,仁寿宫人手不足,除你以外,哀家是再找不着更好的管事人了。”
万贞犹豫道:“如今上皇复位,南宫的诸位娘娘都可以接出来……”
孙太后呵地一笑,淡淡地说:“钱氏一生的能耐,都在皇帝身上,政事变局那是丝毫不懂;周氏性急尖刻,难以容人;万氏要好些,但现在大腹便便,将要临盆,那也不是当用的人。哀家信得过你,你也不必自谦过甚。”
沂王在旁边听到祖母点评生母养母的缺点,赶紧避了开去。孙太后看着沂王站在殿门口的身影,倚着凤椅长长的吁了口气,轻声喃道:“八年了,哀家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安心睡过一个觉,好不容易到了今天……哀家实在是太累了!”
沂王一边催她换下身上的带血的衣裳,一边解释:“皇祖母对外只说你是奉命办差去了,包括母妃在内,所有人都不知道你前段时间在哪里。咱们现在只要到皇祖母面前露个脸,请她老人家认回你,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
景泰帝这些年苛待太上皇过甚,朝野上下都知道等到朝政稳定,朱祁镇完全掌控权柄后,必然会有一场报复性的大清洗。万贞若没趁着混乱逃出来,得到孙太后的认可,以后若被人发现她与景泰帝的关系微妙,只怕要生出不少是非。
然而不过大半年不见,自己一直看着长大的孩子,突然有了一举将她从囚禁中抢出来,把后患化解于无形的智慧。这种进步,着实让万贞刮目相看,换好衣服后忍不住上上下下的打量着他。
沂王莫名其妙,问道:“你看什么?”
万贞心中既欣慰,又有些遗憾,叹道:“我看小殿下长大了!举动筹划,理事用人,井井有条,比我强多了!”
沂王白生生的小脸上顿时红云密布,但却强撑着仰着脸道:“我本来就已经长大了!谁让你要瞒着我偷偷走的!”
他开始说自己长大了,很是得意;说到她瞒着自己偷偷离开,却忍不住鼻子一酸,说不出的委屈。万贞一怔,见他双眸盈盈剪水,已经快要哭出来了,顿时心中酥软一片,被囚在小院里时刻意压制的种种情绪瞬间涌了上来,忍不住弯腰拥住眼前的小少年,柔声道:“对不起!我不是故意要瞒你的,只是我怕你不让我走……可当时我要是不走,我们只怕都要惹怒监国,一起丢了性命。”
沂王咽呜一声,又把哭声压了下去,搂着她的腰,将头埋在她怀里,闷闷地说:“我还以为你不要我了!”
万贞叹了口气,抚了抚他的背,道:“我答应过你的,只要你还需要,我就会一直守着你。也许中间会因为一些不抗拒的力量,不能不离开,但绝不会不要你!”
“这话你一定要一直记着才行!”
“好好好!我一定一直记着!”
“即使要离开,也一定要告诉我!”
“一定告诉你!”
她小心翼翼地割地赔款,沂王捞足了承诺,这才借着她的衣襟将眼泪抹去,又使劲干咳了两声,这才从她怀里站开。万贞见他掩饰哭泣的痕迹,赶紧转移话题:“上皇复位,娘娘肯定忙得很,能有空见我吗?”
沂王道:“我现在就住在皇祖母寝宫的偏殿里,我随时能见祖母,带着你进去当然也行。”
他答完这一句,忽又想起一件事来:“你头低一点儿!”
“嗯?”万贞不明所以的低头,沂王屈着手指在上面哈了口气,重重地在她额头上弹了一下,咬牙切齿的说:“你还骗我要乖,不乖就弹脑瓜蹦,结果你自己就没乖!这脑瓜蹦,你自己吃吧!”
这么久了,竟然还记得她离开前诈唬他的的小事!这孩子,怎么能这么可爱呢?
万贞看着沂王气呼呼的小脸,赶紧忏悔:“对不起,以后再不会了!”
她态度这么软和,沂王反而沉默了下来,好一会儿,忽然轻轻地说:“其实我知道,你不得不离开,只不过是因为我……不止不能保护你,反而要赖你来庇佑……”
万贞怔了怔,又心疼又心酸:“傻孩子,你还小呢!本来就应该大人保护你呀!”
沂王定定的看着她,认真的说:“我不小了!我以后不会总要你保护的,我也会保护你!”
他的眼睛带着少年特有的晶莹明亮,剔透得仿佛能盈出水来。她的身影映在那水晶似的眸中,就好像占据了他的整个世界。而他也正试图张开柔稚的羽翼,来替她挡蔽风雨。
虽然这么小的人,这样的承诺,在处于权力漩涡中心的宫廷中,是那么的难以让人信任,更不足以依凭,然而,这确实是这小少年最真诚的心意。
万贞心里暖暖的,暄暄的,也认真的回答:“好的,等殿下长大,我就让殿下保护。”
沂王眉开眼笑,拉着她的手道:“快走吧!别拖太久,让皇祖母发现了。”
毕竟现在的宫廷还处于大变的风眼里,十分危险。若让孙太后知道沂王不顾自身安危去救了万贞,只怕嘴里不说,心里却难免生隙——龙子凤孙,下臣用心用命效忠,不说应当应分,也算世情常理;但为了救援下臣,令主君轻身涉险,就属下臣逾矩越君了。
在孙太后面前说她是逃出来后找到了沂王可以,让孙太后知道是沂王救她出来,却万万不可以。
万贞如今也算熟谙皇室中人的心理了,明白其中的轻重,应了一声,赶紧和沂王一起出了花亭,向仁寿宫方向走去。
朱祁镇夜入皇宫,手中的兵力有限,能确定忠心的臣子也奇缺。孙太后只能把身边亲信的大太监派给儿子听用,又命王婵率慎刑司全员前往慈宁宫弹压吴太后的反弹,再令众亲信女官持懿旨前往京师各王公勋贵府中,笼络人心,稳定态势。
景泰帝打压的几年里,仁寿宫犹如紧攥着的一只拳头,势力虽然有限,但内里却经营紧密严实,无比坚固。独在这看上去拨弄风云,令江山换主,帝位更迭的风云时刻,却是外在风光,内里虚弱无比。
沂王和万贞一路行来,竟没有一个能够镇定面对大变,从容当差的宫人。看到万贞随着沂王进来,端坐在凤椅上的孙太后微微一愕,旋即笑了起来,道:“好,哀家就知道你这丫头,不是那种坐以待毙的人,肯定能逃回来!”
万贞恭敬的行礼:“都是娘娘洪福庇佑,事变突然,那边大乱,奴才有机可乘。”
孙太后点头,问:“皇帝和哀家只封了宫门,没有追索内宫。你逃出来时,那边究竟是什么情况?”
万贞想了想,回答:“奴被囚的地方偏僻,离正殿太远,监国那边究竟是什么情况实不清楚。不过听着很吵,宫人四下奔走……还有,大太监舒良好像在混乱中被杀了。”
孙太后有些惊奇:“舒良被杀了?谁杀的?”
万贞道:“太乱,奴又急于逃跑,不认识里面的人,也没看清是怎么回事。”
她回答不清楚,孙太后反而信了。像她这种曾经随着丈夫征战,见过几代政权更迭的人,十分清楚每临大变之时,总会有突然而来的意外发生。在这种宫廷政变中,莫说死了一个舒良,就是她自己,也说不准就会因为可笑的人或者荒谬的机缘而死于非命。
“死得好!这阉奴是宣庙所赐,比正当权的兴安更难缠,也更忠心……他死了,那边的事要好办许多。”
孙太后绷直的肩膀稍稍放松了些,招手道:“贞儿,你过来。”
万贞连忙走到孙太后身前,垂手候命。她被舒良着意苛刻,柴米油盐都有定额,新鲜菜蔬更得自己动手,虽不至于被饿着,但也没有富余,生活条件远不能与在王府时相提并论,自然瘦了不少。
孙太后一拉她的手,便被她掌心的薄茧硌了一下,不由道:“丫头,可苦了你了。”
万贞回答:“赖娘娘凤威,奴不曾下狱受刑,倒也不算真苦。”
孙太后沉默了一下,叹道:“哀家还道他对你另眼相看,真带你过去了,也不会叫你吃亏。如今看来,真不愧是宣庙和吴氏的好儿子,对不能叫自己如意的人,着实心硬。”
孙太后把万贞选为长孙的内侍长,几乎算是身家性命全副托付,自然要对万贞的各方面都进行相应的监督调查。景泰帝对万贞的照拂虽不明显,但落在有心人眼里,总有迹可寻。孙太后的话令万贞心中凛然,又摸不清她究竟是什么用意,更不敢胡乱辩解,唯有低头听着。
好在孙太后叹息一声,并没有深究的意思,却将案上的一面令牌递给她,道:“这是阿婵的管事牌子,她这段时间都要在外面忙,仁寿宫各局女官也各有要务。哀家精力不济,这几天宫里的事便由你管着罢!”
万贞大吃一惊,连忙道:“奴如何敢当此重任?”
孙太后道:“你管得东宫,管得沂王府,只是代管几日仁寿宫的琐事,又有何不可?收着罢!当此变局,仁寿宫人手不足,除你以外,哀家是再找不着更好的管事人了。”
万贞犹豫道:“如今上皇复位,南宫的诸位娘娘都可以接出来……”
孙太后呵地一笑,淡淡地说:“钱氏一生的能耐,都在皇帝身上,政事变局那是丝毫不懂;周氏性急尖刻,难以容人;万氏要好些,但现在大腹便便,将要临盆,那也不是当用的人。哀家信得过你,你也不必自谦过甚。”
沂王在旁边听到祖母点评生母养母的缺点,赶紧避了开去。孙太后看着沂王站在殿门口的身影,倚着凤椅长长的吁了口气,轻声喃道:“八年了,哀家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安心睡过一个觉,好不容易到了今天……哀家实在是太累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