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569 第567章 大明已准备重新开始
- 570 第568章 战争要继续进行下去
- 571 第569章 当用新的战争方式
- 572 第570章 朱由检搞不懂大明官员们
- 573 第571章 儒家理学是原罪
- 574 第572章 大明多了一个县
- 575 第573章 设立漠南总督
- 576 第574章 大明帝国体制下的二等公民
- 577 第575章 敌袭
- 578 第576章 经略漠南
- 579 第577章 占领科尔沁
- 580 第578章 皇后返京
- 581 第579章 送礼
- 582 第580章 表白与暗下阴谋
- 583 第581章 此女对我们很重要
- 584 第582章 不想离开紫禁城
- 585 第583章 关于蒸汽轮船制造引发的争议
- 586 第584章 帝王发怒
- 587 第585章 马士英的算计
- 588 第586章 开创新式教育与设立新式学堂
- 589 第587章 新式教育改革
- 590 第588章 大明教育发展之概况
- 591 第589章 推迟新任首辅宣布之日
- 592 第590章 宣布新任内阁首辅
- 593 第591章 送土地时有问过人家土著意见吗
- 594 第592章 朕给你撑着
- 595 第593章 惠王见吏部尚书华允诚
- 596 第594章 周后着急了
- 597 第595章 马士英改革大明
- 598 第596章 朕准备玩把大的
- 599 第597章 关于女子放足
- 600 第598章 他朱慈烺离死不远
- 601 第599章 怒扇徐昭华
- 602 第600章 怒扇朱慈烺
- 603 第601章 朱慈烺谋反
- 604 第602章 将三位皇子打入诏狱
- 605 第603章 尘埃落定
- 606 第604章 国力大增的盛世大明
- 607 第605章 朝鲜使团与朝贡制度
- 608 第606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鲜使臣
- 609 第607章 漕运被关,民怨甚大
- 610 第608章 朕要严办!
- 611 第609章 锁拿朝鲜使团
- 612 第610章 给朕拉下去斩了!
- 613 第611章 敢侮辱我大明,给我打!
- 614 第612章 给我大明皇帝跪下
- 615 第613章 有屠杀自南洋来
- 616 第614章 帝王暴怒
- 617 第615章 兵伐南洋
- 618 第616章 蒸汽与风帆双动力战舰
- 619 第617章 加农炮 臼炮大显神威
- 620 第618章 全歼荷兰东印度公司战舰
- 621 第619章 狂虐荷兰东印度公司
- 622 第620章 枪杀红毛番
- 623 第621章 扫荡荷兰东印度群岛
- 624 第622章 大明帝国亮剑西洋
- 625 第623章 李明睿会见西洋诸国
- 626 第624章 进军荷兰
- 627 第625章 击溃荷兰舰队
- 628 第626章 大战荷兰陆军
- 629 第627章 大破荷兰方阵
- 630 第628章 建立大明第一个西洋殖民地
- 631 第629章 大明帝国的殖民时代
- 632 第630章 开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师城
- 633 第631章 第一辆蒸汽机车
- 634 第632章 大明与朝鲜的战事
- 635 第633章 攻入朝鲜
- 636 第634章 步兵野战榴弹炮
- 637 第635章 机炮营出动
- 638 第636章 步炮协同作战
- 639 第637章 图谋大明在朝鲜的租界区
- 640 第638章 南北并进灭朝鲜
- 641 第639章 给老太监的恩赐
- 642 第640章 处决外番贵族
- 643 第641章 朝鲜国王求饶
- 644 第642章 准备征服倭国
- 645 第643章 明军登陆长崎
- 646 第644章 近卫军对战日本武士
- 647 第645章 刺刀拼杀与占领九州岛全境
- 648 第646章 登陆日本本州
- 649 第647章 幕府将军与天皇
- 650 第648章 活捉识仁天皇与幕府将军德川家纲
- 651 第649章 惩罚识仁天皇与德川家纲
- 652 第650章 日不落帝国时代的大明
- 653 第651章 黄河铁路大桥上的君臣奏对
- 654 第652章 大明帝国工业的新变化
- 655 第653章 商人们要求皇帝重新掌权
- 656 第654章 迷茫中的大明皇帝
- 657 第655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对
- 658 第656章 衰落的大明乡村
- 659 第657章 复杂的大明社会结构
- 660 第658章 召开廷议
- 661 第659章 关于取缔农业税与管控地方官府
- 662 第660章 资产阶级与手工业者渗透进朝堂
- 663 第661章 帝国两派之争
- 664 第662章 臣等恭领圣谕
- 665 第663章 朝野震动
- 666 第664章 官府与地方商民之争
- 667 第665章 官僚集团与资本集团的明争暗斗
- 668 第666章 南直隶众议司驳回咨议司提案
- 669 第667章 大明中央内阁出面
- 670 第668章 富商进京
- 671 第669章 内阁否决两院提案
- 672 第670章 帝国政体基本稳固下来
- 673 第671章 阻断英国发展进程
- 674 第672章 大明电学的发展
- 675 第673章 关于电磁感应
- 676 第674章 顾炎武去英国提亲
- 677 第675章 逼迫牛顿去大明
- 678 第676章 牛顿和他的表妹
- 679 第677章 发电机
- 680 第678章 铁甲舰
- 681 第679章 收回澳门与一亿五千万债款
- 682 第680章 这笔债务由我们大明军方来要
- 683 第681章 占领地中海直布罗陀
- 684 第682章 签订《直布罗陀条约》
- 685 第683章 帝国扩张之路
- 686 第684章 十大元帅十大将
- 687 第685章 大结局
- 688 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577章 占领科尔沁
第577章 占领科尔沁
如果是在永乐年间。
开平卫才是大明帝国在漠南边疆的终点。
从古北口即密云后卫以北到开平卫以南的整个滦河流域的一大片沃土本就是大明领土。
只是后来在宣德年间,因为文官集团的短视主动放弃了这些领土如同放弃交趾一样。
文官集团主导的朝廷总是没有进取心的,也只知道尽可能缩减朝廷运作成本来制造盛世。
这种短视导致了现在的大明帝国现在不得不重新用钢刀与钢枪收回这些领地还得重新开发。
也就是说,现在大明近卫军来到开平卫不过只算是收复曾经的失地而已。
当然。
开平卫附近的朵颜三卫即兀良哈部落也没有很好利用开平卫,使得如今的开平卫城也依旧不过是一片废墟。
喀喇沁部落是相对比较小的部落,因而在知道明军主力出现时不会主动进攻。
但兀良哈是大明从辽东到宣府接壤的蒙古部落中最大的部落。
而且这兀良哈和科尔沁属于关系比较好的部落,从宣德年间开始,科尔沁部便一直支持兀良哈南下侵扰大明。
如今近卫军进入开平卫后,这些兀良哈部落自然也就没有再像喀喇沁部落那样轻易放近卫军过开平卫。
因而在近卫军第二军第二兵团与李定国部进入开平卫后便从锦衣卫处得知有三万兀良哈骑兵正往开平卫而来,有意图想吃掉明军。
为此,李定国部主动充当了诱饵,把三万兀良哈骑兵引入了近卫军第二军第二兵团预先设好的埋伏圈里。
三万兀良哈骑兵被近卫军第二军的火炮给制造了不小的伤亡,等到步兵与骑兵冲锋时,兀良哈骑兵就直接落荒而逃,留下上万具尸体。
大明的军队在战场上已经处于了无敌的状态。
鞑子的骑兵已经没办法能对明军产生任何威胁。
兀良哈惨败后,其部落首领不得不也把部族往辽东方向迁徙。
而大明的军队则没有立即开进,而是在开平卫与大宁州一带陆续选派官员,准备修城垦荒,将这些昔日原本就属于大明的领地重新进行改土分流纳入大明的统治之下。
兀良哈部落三万骑兵惨败的消息也传递到了察哈尔部。
察哈尔部的部落首领非常惊慌,他知道自己的部落已经没办法同大明争锋,而科尔沁又是一个很大的部落,他也无法抗衡,因而他便转而向北边的林丹汗部落发动了攻击,整个部落自然也是往林丹汗部落方向迁徙。
近卫军第二军第二兵团也就因此顺利地占据了察哈尔部落的领地。
大明在漠南的疆土总算是比永乐年间有所突破而不再是退缩。
在占据察哈尔与兀良哈两个地区后,大明军队也就直接进入科尔沁部落领域。
科尔沁部是整个漠南东北地区最大的部落。
再加上该部落素来和建虏关系密切,所以得到建虏的照顾也颇多,如今在整个漠南地区也算得上是兵强马壮的部落。
近卫军第二军第二兵团与李定国部也未立即进入科尔沁部落,而是在泰宁卫一带休整集结,同时也是为防止科尔沁部突袭自己后路而做准备。
不过,李定国和焦琏等没料错的是,科尔沁部的骑兵果然有意图偷袭大明近卫军第二军第二兵团的后方。
毕竟,现在任何一个蒙古部落都知道自己的骑兵不再是大明步炮骑混合兵种的对手。
因而,科尔沁部落也知道即便自己的部落兵强马壮也不能和大明正面抗衡,便也就采取了分路偷袭之术,企图从扰乱大明后方。
不得不承认的是,科尔沁部落的这个对策是很毒辣的。
大明现在新占据了不少地盘,出现了大量的新府州县,这些新府周县自然是防卫兵力稀薄,因而最方便科尔沁骑兵进行游击战术各个突破。
但科尔沁部落不会想到的是,大明已经成立了漠南省,还设立了漠南总督。
如今陈子龙一到任漠南便在东征科尔沁的近卫军主力身后增补了大量驻城兵,且还继续增建了无数城堡与关墙以及交通壕。
大范围的区域则先用铁丝与木栅搭建,而城堡附近则是关墙为主。
整个漠南的大明占领地区的草原在短短半年内已被切割大明用关墙和铁丝网切割成了一个个方块,每个方块间只有一条官道相接,同时每个方块里都有一座中心城堡。
科尔沁骑兵一冲入这些地方就如进入迷宫一般会受到各处城堡的漠南军与商团武装的袭击,小规模的甚至会被直接歼灭,而大规模的则会被近卫军主力给截住歼灭。
科尔沁部只得放弃偷袭大明后方的战术,而不得不也带着自己的部众以及投靠过来的顺治等满清势力往北迁徙。
在得知漠南地区各部遭遇敌袭情况减少后,近卫军第二军第二兵团和李定国部此时才继续往科尔沁部落区域进发。
科尔沁部落是左翼蒙古中最大的部落,其拥有的领地也是左翼蒙古最大的,因而当近卫军第二军第二兵团进入科尔沁部后几乎行进了许久才到达了科尔沁部王庭所在的地域。
但此时,科尔沁部大部分主力已随建虏残余势力由鄂温克人主要聚居区进入了奴儿干都司区域即建虏的发家地。
近卫军第二军第二兵团则干脆对叶赫部发动了攻击,将叶赫部的主力予以歼灭后则直接由开原南下与近卫军第二军第一兵团一起对建虏进行南北夹击。
而此时的科尔沁部与建虏残余势力则并不知道他们已经陷入了被明军南北夹击的处境之中,他们依旧在海西女真原控制的区域前进着。
科尔沁部落首领现在很后悔当初和建虏结盟,他没想到建虏在入关后会迅速衰败到如此局面,他有时候真想背叛建虏和大明结盟,但他又不得不忌惮建虏现在还有完整战力的正红旗和镶红旗。
再加上大明保持着对草原上各部落的强硬态度,使得科尔沁部落首领也只能陪着自己的外亲建虏爱新觉罗家族继续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开平卫才是大明帝国在漠南边疆的终点。
从古北口即密云后卫以北到开平卫以南的整个滦河流域的一大片沃土本就是大明领土。
只是后来在宣德年间,因为文官集团的短视主动放弃了这些领土如同放弃交趾一样。
文官集团主导的朝廷总是没有进取心的,也只知道尽可能缩减朝廷运作成本来制造盛世。
这种短视导致了现在的大明帝国现在不得不重新用钢刀与钢枪收回这些领地还得重新开发。
也就是说,现在大明近卫军来到开平卫不过只算是收复曾经的失地而已。
当然。
开平卫附近的朵颜三卫即兀良哈部落也没有很好利用开平卫,使得如今的开平卫城也依旧不过是一片废墟。
喀喇沁部落是相对比较小的部落,因而在知道明军主力出现时不会主动进攻。
但兀良哈是大明从辽东到宣府接壤的蒙古部落中最大的部落。
而且这兀良哈和科尔沁属于关系比较好的部落,从宣德年间开始,科尔沁部便一直支持兀良哈南下侵扰大明。
如今近卫军进入开平卫后,这些兀良哈部落自然也就没有再像喀喇沁部落那样轻易放近卫军过开平卫。
因而在近卫军第二军第二兵团与李定国部进入开平卫后便从锦衣卫处得知有三万兀良哈骑兵正往开平卫而来,有意图想吃掉明军。
为此,李定国部主动充当了诱饵,把三万兀良哈骑兵引入了近卫军第二军第二兵团预先设好的埋伏圈里。
三万兀良哈骑兵被近卫军第二军的火炮给制造了不小的伤亡,等到步兵与骑兵冲锋时,兀良哈骑兵就直接落荒而逃,留下上万具尸体。
大明的军队在战场上已经处于了无敌的状态。
鞑子的骑兵已经没办法能对明军产生任何威胁。
兀良哈惨败后,其部落首领不得不也把部族往辽东方向迁徙。
而大明的军队则没有立即开进,而是在开平卫与大宁州一带陆续选派官员,准备修城垦荒,将这些昔日原本就属于大明的领地重新进行改土分流纳入大明的统治之下。
兀良哈部落三万骑兵惨败的消息也传递到了察哈尔部。
察哈尔部的部落首领非常惊慌,他知道自己的部落已经没办法同大明争锋,而科尔沁又是一个很大的部落,他也无法抗衡,因而他便转而向北边的林丹汗部落发动了攻击,整个部落自然也是往林丹汗部落方向迁徙。
近卫军第二军第二兵团也就因此顺利地占据了察哈尔部落的领地。
大明在漠南的疆土总算是比永乐年间有所突破而不再是退缩。
在占据察哈尔与兀良哈两个地区后,大明军队也就直接进入科尔沁部落领域。
科尔沁部是整个漠南东北地区最大的部落。
再加上该部落素来和建虏关系密切,所以得到建虏的照顾也颇多,如今在整个漠南地区也算得上是兵强马壮的部落。
近卫军第二军第二兵团与李定国部也未立即进入科尔沁部落,而是在泰宁卫一带休整集结,同时也是为防止科尔沁部突袭自己后路而做准备。
不过,李定国和焦琏等没料错的是,科尔沁部的骑兵果然有意图偷袭大明近卫军第二军第二兵团的后方。
毕竟,现在任何一个蒙古部落都知道自己的骑兵不再是大明步炮骑混合兵种的对手。
因而,科尔沁部落也知道即便自己的部落兵强马壮也不能和大明正面抗衡,便也就采取了分路偷袭之术,企图从扰乱大明后方。
不得不承认的是,科尔沁部落的这个对策是很毒辣的。
大明现在新占据了不少地盘,出现了大量的新府州县,这些新府周县自然是防卫兵力稀薄,因而最方便科尔沁骑兵进行游击战术各个突破。
但科尔沁部落不会想到的是,大明已经成立了漠南省,还设立了漠南总督。
如今陈子龙一到任漠南便在东征科尔沁的近卫军主力身后增补了大量驻城兵,且还继续增建了无数城堡与关墙以及交通壕。
大范围的区域则先用铁丝与木栅搭建,而城堡附近则是关墙为主。
整个漠南的大明占领地区的草原在短短半年内已被切割大明用关墙和铁丝网切割成了一个个方块,每个方块间只有一条官道相接,同时每个方块里都有一座中心城堡。
科尔沁骑兵一冲入这些地方就如进入迷宫一般会受到各处城堡的漠南军与商团武装的袭击,小规模的甚至会被直接歼灭,而大规模的则会被近卫军主力给截住歼灭。
科尔沁部只得放弃偷袭大明后方的战术,而不得不也带着自己的部众以及投靠过来的顺治等满清势力往北迁徙。
在得知漠南地区各部遭遇敌袭情况减少后,近卫军第二军第二兵团和李定国部此时才继续往科尔沁部落区域进发。
科尔沁部落是左翼蒙古中最大的部落,其拥有的领地也是左翼蒙古最大的,因而当近卫军第二军第二兵团进入科尔沁部后几乎行进了许久才到达了科尔沁部王庭所在的地域。
但此时,科尔沁部大部分主力已随建虏残余势力由鄂温克人主要聚居区进入了奴儿干都司区域即建虏的发家地。
近卫军第二军第二兵团则干脆对叶赫部发动了攻击,将叶赫部的主力予以歼灭后则直接由开原南下与近卫军第二军第一兵团一起对建虏进行南北夹击。
而此时的科尔沁部与建虏残余势力则并不知道他们已经陷入了被明军南北夹击的处境之中,他们依旧在海西女真原控制的区域前进着。
科尔沁部落首领现在很后悔当初和建虏结盟,他没想到建虏在入关后会迅速衰败到如此局面,他有时候真想背叛建虏和大明结盟,但他又不得不忌惮建虏现在还有完整战力的正红旗和镶红旗。
再加上大明保持着对草原上各部落的强硬态度,使得科尔沁部落首领也只能陪着自己的外亲建虏爱新觉罗家族继续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