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02 292 海上的敌人
- 303 293 战忽局的作品
- 304 294 出击
- 305 295 空袭舰队
- 306 296 重要的决定
- 307 297 弃车保帅
- 308 298 芬兰湾海战
- 309 299 喷气时代
- 310 300 核子信件
- 311 301 “铀炸弹”
- 312 302 为了祖国而研发
- 313 303 沃兹涅先斯基
- 314 304 原子弹的结构
- 315 305 有点麻烦
- 316 306 怎么改善?
- 317 307 到党中央工作
- 318 308 党组织工作
- 319 309 斯大林的“阴谋”
- 320 310 中央全会
- 321 311 安静的午餐
- 322 312 权力与压力
- 323 313 中组部部长
- 324 314 庞大的作战计划
- 325 315 国家安全人民委员
- 326 316 情报工作
- 327 317 秘密行动
- 328 318 安德罗波夫?
- 329 319 重心转移
- 330 320 兵临城下
- 331 321 赫尔辛基围城战
- 332 322 芬兰的命运
- 333 323 提前行动
- 334 324 庞然大物
- 335 325 劳动战线
- 336 326 大手笔
- 337 327 瓦莲蒂娜
- 338 328 巴格拉季昂
- 339 329 大反攻
- 340 330 波罗的海攻势
- 341 331 紧急情况
- 342 332 围歼
- 343 333 国际战线
- 344 334 地下工作
- 345 335 强势推进
- 346 336 低调
- 347 337 先南后北
- 348 338 登陆
- 349 339 进军法国
- 350 340 抢技术
- 351 341 柏林战役
- 352 342 不列颠搅屎棍
- 353 343 战后的麻烦事
- 354 344 苏共19大
- 355 345 政治局及中央书记选举
- 356 346 收获和安排
- 357 347 影星
- 358 348 东西矛盾
- 359 349 苏日战争
- 360 350 逮捕
- 361 351 诺维科夫案件
- 362 352 瓦西里·斯大林
- 363 353 匿名信
- 364 354 国安体系的调整
- 365 355 权力斗争
- 366 356 清算
- 367 357 朱可夫
- 368 358 吊打鬼子
- 369 359 红色东南亚
- 370 360 安德烈耶夫
- 371 361 赫鲁晓夫
- 372 362 整人
- 373 363 西伯利亚派的崛起
- 374 364 农业问题
- 375 365 芬达
- 376 366 列宁格勒的气氛
- 377 367 舆论攻势
- 378 368 巴勒斯坦问题
- 379 369 针对以色列的动作
- 380 请假。。。
- 381 370 斗争开始
- 382 371 地方角力
- 383 372 爸爸的援助
- 384 373 莫洛托夫
- 385 374 应对
- 386 375
- 387 376 战争补偿
- 388 377 军事力量
- 389 378 新格局
- 390 379 中东局势
- 391 380 苏共二十大
- 392 381 贝利亚的恶行
- 393 382 逮捕
- 394 383 牢不可破的联盟(完)
隐藏
显示工具栏
302 为了祖国而研发
302 为了祖国而研发
“伊戈尔·瓦西列维奇(库尔恰托夫),你知道我们为什么会被召到这里吗?”量子物理学家亚伯拉罕·阿里汉诺夫一走进会议室,就看见了同是物理学家的库尔恰托夫。
“亚伯拉罕·伊萨科维奇,”库尔恰托夫称呼了阿里汉诺夫的名字和父称,皱着眉头说:“其实,我知道的也不多。”
“那把你知道的都说出来吧,让我们有一个心理准备。”
此时此刻,在座的所有科学家们,都把目光投到了库尔恰托夫的身上。他们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专门”的人员接了过来,但这些“接待人员”们也没跟他们说些什么,只说这是国家机密,等他们到达目的地之后就会知道。
“国防委员会正要开展一项物理科学研究计划,所以就把我们这些物理学方面的专家请了过来。
但这项计划是国家机密,内容我并不清楚,等一下会有国防委员会的同志过来向我们介绍,希望大家有心理准备。”库尔恰托夫这么一说,不但没有消除专家们的疑虑,反而还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
“国防委员会?”阿里汉诺夫、捷列波夫等科学家似乎找到了一些端倪,“他们不会是要我们研发武器吧?”
“应该是的,”弗廖罗夫走了进来,坐在事先安排好的位置上,“上个星期,我向斯大林同志写了一封信,提出了研发铀炸弹(原子弹)的设想。”
说到这里,科学家们大概也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就是利用核裂变和连锁反应的原理,研制出一款威力强大的武器,利用铀元素在裂变连锁反应中所产生出来的巨大能量,对目标造成巨大的破坏。
这些理论,对于在座的科学家而言并不陌生。但要把这些理论应用到军事上的话,就有不小难度了。
“同志们,听你们这么说,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这个计划的大概内容是什么了。”这个时候,会议室的门口那边传来了一把年轻的声音。
说话的人,正是被誉为“苏联最伟大建设家”的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曼图洛夫。
身穿一身黑色西装的他,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的他,看上去像是一个年轻的学者。面容年轻的他,自从换上黑框眼镜之后,就多了一份长者般的气息,看上去老成了不少。
跟在曼图洛夫后面的,是他的助手——马克西姆·捷尔诺夫。他跟自己的“老板”一样,也是穿着一身黑色的西装,但从国防部里出来的他,身体则比较壮硕,看上去倒是像一个模特。
“您是……曼图洛夫同志?”弗廖罗夫一眼就把曼图洛夫认了出来,毕竟曼图洛夫已经上过不少次报纸了,被人认出来很正常。
“既然同志们已经知道我的身份,那我就不自我介绍了,直接进入正题吧。”曼图洛夫坐在了主席座上,说:“弗廖罗夫同志说得没错,我们请大家来,就是为了要研发一种以铀为其中一种原材料,应用核裂变及核连锁反应原理的炸弹。
就在一个星期前,弗廖罗夫同志向斯大林同志写了一封信,指出美国和德国有可能已经展开了这种铀炸弹的研发工作。
核裂变和连锁反应的理论,我想大家应该都清楚。当铀元素发生裂变,分裂为两个或以上原子,比如说氪、钯这一组合的时候,会释放出一定的能量,同时也会释放出若干数量的中子。
当这些中子撞击其他铀235的时候,就会引发这些铀原子的裂变,这些铀原子的裂变又会产生出能量和中子,这些中子又会引发更多铀元素的裂变,如此类推。
这一连串的反应,会引发一连串的爆炸,产生出巨大的,估计相当于1.5万TNT当量的能量,造成巨大的破坏。
如果德国人成功研制出这样的武器,战争的局面极有可能会因此而逆转。他们将具备一次性造成大规模破坏及大规模伤亡的能力。
万一他们真的把这种武器应用到对苏联的战事上,他们极有可能会对我国造成大规模的破坏,轻易地杀害数以百万计的生命。
但现在,除了研发我们自己的铀炸弹以外,暂时还没有更好的办法可以阻止这种武器的攻击,所以我们必须抢在德国人之前,完成铀炸弹的研发工作。”
曼图洛夫一说完,科学院会议室里的气氛就变得安静起来。
这些科学家们(弗廖罗夫除外),一时之间还没有接受这个现实。对他们来说,科学家的职责应该是造福人类才对,但现在,中央居然要他们研发一种大杀伤力武器,这和一些科学家的原则有所抵触。
曼图洛夫从科学家们的神态里,猜出了他们的想法。“同志们,我明白你们现在的心情。说实话,我也不希望这样的大杀伤力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出现,这会对世界的格局,还有人类的生存带来巨大的威胁。
但现在,我们还有选择的余地吗?如果我们现在开始研发铀炸弹,恐怕还能赶在德国人之前,完成研发工作。
如果我们再晚一点开始,恐怕就赶不及了。到时,德国人将会在我国的土地上,投下一枚又一枚的铀炸弹,摧毁一座又一座的城市。当我国所有城市都沦为废墟的时候,我们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曼图洛夫的话语出动了科学家们的内心,他们思索了片刻,最终一个接一个地接下了研发核武的任务。
“同志们,感谢你们在祖国面临巨大为难的时候,作出了正确的决定。你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祖国,这是正义的,也是符合道德的,希望你们能够记住这一点。”
曼图洛夫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现在,我宣布2号实验室正式成立,由库尔恰托夫同志领导,负责研发铀炸弹,以及核反应堆等相关科技。
你们的工作地点我们也安排好了,就在莫斯科的休金诺区,待会儿会有专车送你们过去。
那里暂时有一座三层楼高的巴洛克式建筑可供你们使用,里面的实验室、办公室、会议室等房间暂时还在布置之中,相信再过不久就能投入使用。附近的空地也划给了二号实验室,面积大约有3.6万平方米左右,用于兴建核反应堆等配套设施……”
“亚伯拉罕·伊萨科维奇,”库尔恰托夫称呼了阿里汉诺夫的名字和父称,皱着眉头说:“其实,我知道的也不多。”
“那把你知道的都说出来吧,让我们有一个心理准备。”
此时此刻,在座的所有科学家们,都把目光投到了库尔恰托夫的身上。他们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专门”的人员接了过来,但这些“接待人员”们也没跟他们说些什么,只说这是国家机密,等他们到达目的地之后就会知道。
“国防委员会正要开展一项物理科学研究计划,所以就把我们这些物理学方面的专家请了过来。
但这项计划是国家机密,内容我并不清楚,等一下会有国防委员会的同志过来向我们介绍,希望大家有心理准备。”库尔恰托夫这么一说,不但没有消除专家们的疑虑,反而还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
“国防委员会?”阿里汉诺夫、捷列波夫等科学家似乎找到了一些端倪,“他们不会是要我们研发武器吧?”
“应该是的,”弗廖罗夫走了进来,坐在事先安排好的位置上,“上个星期,我向斯大林同志写了一封信,提出了研发铀炸弹(原子弹)的设想。”
说到这里,科学家们大概也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就是利用核裂变和连锁反应的原理,研制出一款威力强大的武器,利用铀元素在裂变连锁反应中所产生出来的巨大能量,对目标造成巨大的破坏。
这些理论,对于在座的科学家而言并不陌生。但要把这些理论应用到军事上的话,就有不小难度了。
“同志们,听你们这么说,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这个计划的大概内容是什么了。”这个时候,会议室的门口那边传来了一把年轻的声音。
说话的人,正是被誉为“苏联最伟大建设家”的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曼图洛夫。
身穿一身黑色西装的他,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的他,看上去像是一个年轻的学者。面容年轻的他,自从换上黑框眼镜之后,就多了一份长者般的气息,看上去老成了不少。
跟在曼图洛夫后面的,是他的助手——马克西姆·捷尔诺夫。他跟自己的“老板”一样,也是穿着一身黑色的西装,但从国防部里出来的他,身体则比较壮硕,看上去倒是像一个模特。
“您是……曼图洛夫同志?”弗廖罗夫一眼就把曼图洛夫认了出来,毕竟曼图洛夫已经上过不少次报纸了,被人认出来很正常。
“既然同志们已经知道我的身份,那我就不自我介绍了,直接进入正题吧。”曼图洛夫坐在了主席座上,说:“弗廖罗夫同志说得没错,我们请大家来,就是为了要研发一种以铀为其中一种原材料,应用核裂变及核连锁反应原理的炸弹。
就在一个星期前,弗廖罗夫同志向斯大林同志写了一封信,指出美国和德国有可能已经展开了这种铀炸弹的研发工作。
核裂变和连锁反应的理论,我想大家应该都清楚。当铀元素发生裂变,分裂为两个或以上原子,比如说氪、钯这一组合的时候,会释放出一定的能量,同时也会释放出若干数量的中子。
当这些中子撞击其他铀235的时候,就会引发这些铀原子的裂变,这些铀原子的裂变又会产生出能量和中子,这些中子又会引发更多铀元素的裂变,如此类推。
这一连串的反应,会引发一连串的爆炸,产生出巨大的,估计相当于1.5万TNT当量的能量,造成巨大的破坏。
如果德国人成功研制出这样的武器,战争的局面极有可能会因此而逆转。他们将具备一次性造成大规模破坏及大规模伤亡的能力。
万一他们真的把这种武器应用到对苏联的战事上,他们极有可能会对我国造成大规模的破坏,轻易地杀害数以百万计的生命。
但现在,除了研发我们自己的铀炸弹以外,暂时还没有更好的办法可以阻止这种武器的攻击,所以我们必须抢在德国人之前,完成铀炸弹的研发工作。”
曼图洛夫一说完,科学院会议室里的气氛就变得安静起来。
这些科学家们(弗廖罗夫除外),一时之间还没有接受这个现实。对他们来说,科学家的职责应该是造福人类才对,但现在,中央居然要他们研发一种大杀伤力武器,这和一些科学家的原则有所抵触。
曼图洛夫从科学家们的神态里,猜出了他们的想法。“同志们,我明白你们现在的心情。说实话,我也不希望这样的大杀伤力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出现,这会对世界的格局,还有人类的生存带来巨大的威胁。
但现在,我们还有选择的余地吗?如果我们现在开始研发铀炸弹,恐怕还能赶在德国人之前,完成研发工作。
如果我们再晚一点开始,恐怕就赶不及了。到时,德国人将会在我国的土地上,投下一枚又一枚的铀炸弹,摧毁一座又一座的城市。当我国所有城市都沦为废墟的时候,我们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曼图洛夫的话语出动了科学家们的内心,他们思索了片刻,最终一个接一个地接下了研发核武的任务。
“同志们,感谢你们在祖国面临巨大为难的时候,作出了正确的决定。你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祖国,这是正义的,也是符合道德的,希望你们能够记住这一点。”
曼图洛夫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现在,我宣布2号实验室正式成立,由库尔恰托夫同志领导,负责研发铀炸弹,以及核反应堆等相关科技。
你们的工作地点我们也安排好了,就在莫斯科的休金诺区,待会儿会有专车送你们过去。
那里暂时有一座三层楼高的巴洛克式建筑可供你们使用,里面的实验室、办公室、会议室等房间暂时还在布置之中,相信再过不久就能投入使用。附近的空地也划给了二号实验室,面积大约有3.6万平方米左右,用于兴建核反应堆等配套设施……”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