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334 1334.第1334章 心照不宣
- 1335 1335.第1335章 假戏真做
- 1336 1336.第1336章 各怀心事(二更)
- 1337 1337.第1337章 第一千三白 美梦成真
- 1338 1338.第1338章 几家欢乐几家愁
- 1339 1339.第1339章 分权制衡
- 1340 1340.第1340章 如实相告
- 1341 1341.第1341章 心生波澜
- 1342 1342.第1342章 闭门羹
- 1343 1343.第1343章 捉摸不透
- 1344 1344.第1344章 反制
- 1345 1345.第1345章 秘密告发
- 1346 1346.第1346章 搜查中殿
- 1347 1347.第1347章 无计可施
- 1348 1348.第1348章 救人之策
- 1349 1349.第1349章 李代桃僵
- 1350 1350.第1350章 临门一脚
- 1351 1351.第1351章 心灰意冷
- 1352 1352.第1352章 醉翁之意
- 1353 1353.第1353章 图穷匕见
- 1354 1354.第1354章 不知所措
- 1355 1355.第1355章 无可奈何
- 1356 1356.第1356章 不识庐山真面目
- 1357 1357.第1357章 明智的选择
- 1358 1358.第1358章 石破天惊
- 1359 1359.第1359章 不识时务
- 1360 1360.第1360章 世态炎凉
- 1361 1361.第1361章 指点迷津
- 1362 第1362章 安心合作
- 1363 第1363章 偏激的少壮派
- 1364 第1364章 五十步笑百步
- 1365 第1365章 未雨绸缪
- 1366 第1366章 科举的曙光
- 1367 第1367章 联名请愿
- 1368 第1368章 恩科的诱惑
- 1369 第1369章 庶子的曙光
- 1370 第1370章 新仇旧恨
- 1371 第1371章 请君入瓮
- 1372 第1372章 据理力争
- 1373 第1373章 酒馆密谋
- 1374 第1374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 1375 第1375章 威逼利诱(第一更)
- 1376 第1376章 委曲求全(第二更)
- 1377 第1377章 鸿门宴(第三更)
- 1378 第1378章 箭在弦上
- 1379 第1379章 突如其来
- 1380 第1380章 艰难的抉择
- 1381 第1381章 逃无可逃
- 1382 第1382章 惜才之心
- 1383 第1383章 网开一面
- 1384 第1384章 察言观色
- 1385 第1385章 成功招揽
- 1386 第1386章 诏书抵达
- 1387 第1387章 水到渠成
- 1388 第1388章 请旨
- 1389 第1389章 意外的相见
- 1390 第1390章 高瞻远瞩
- 1391 第1391章 用心良苦
- 1392 第1392章 提亲
- 1393 第1393章 为民请命
- 1394 第1394章 南杨陨落
- 1395 第1395章 祭奠
- 1396 第1396章 侍寝
- 1397 第1398章 线索
- 1398 第1399章 百般抵赖
- 1399 第1400章 老实招供
- 1400 第1401章 按部就班
- 1401 第1402章 此地无银三百两
- 1402 第1403章 悬赏彻查
- 1403 第1404章 柳暗花明
- 1404 第1405章 真相大白
- 1405 第1406章 往事如烟
- 1406 第1407章 教导
- 1407 第1408章 路遇不平
- 1408 第1409章 有眼不识泰山
- 1409 第1410章 波澜不惊
- 1410 第1411章 线索
- 1411 第1412章 十年之别
- 1412 第1413章 不堪回首
- 1413 第1414章 编造的真相
- 1414 第1415章 打劫
- 1415 第1416章 雕虫小技
- 1416 第1417章 穿帮了
- 1417 第1418章 百思不得其解
- 1418 第1419章 大惊失色
- 1419 第1420章 诱饵
- 1420 第1421章 孤注一掷
- 1421 第1424章 捉摸不透
- 1422 第1423章 化险为夷
- 1423 第1426章 试探
- 1424 第1427章 出人意料
- 1425 第1428章 一战而定
- 1426 第1429章 迎接
- 1427 第1430章 决胜千里
- 1428 第1431章 入城
- 1429 第1432章 风轻云淡
- 1430 第1433章 真实目的
- 1431 第1434章 话里有话
- 1432 第1435章 调兵遣将
- 1433 第1436章 安抚民心
- 1434 第1437章 大战之前
- 1435 第1438章 一战定乾坤(一更)
- 1436 第1439章 法兰西王国(二更)
- 1437 第1440章 未雨绸缪(三更)
- 1438 第1441章 祭奠(四更)
- 1439 第1442章 回京(五更)
- 1440 第1443章 身世之谜(六更)
- 1441 第1444章 亡羊补牢(七更)
- 1442 第1445章 风雨欲来(八更)
- 1443 第1446章 东风至(九更)
- 1444 第1447章 攻打对马岛(十更)
- 1445 第1448章 逃无可逃(十一更)
- 1446 第1449章 东征(十二更)
- 1447 第1450章 齐头并进(十三更)
- 1448 第1451章 先礼后兵(十四更)
- 1449 第1452章 说服(十五更)
- 1450 第1453章 大战序幕(十六更)
- 1451 第1454章 今时不同往日(十七更)
- 1452 第1455章 内忧外患(十八更)
- 1453 第1456章 出人意料(十九更)
- 1454 第1457章 杀鸡骇猴(二十更)
- 1455 第1458章 一战而定(二十一更)
- 1456 第1459章 得偿所愿(二十二更)
- 1457 第1461章 新书《权驭大明》已经上传啦
隐藏
显示工具栏
1344.第1344章 反制
1344.第1344章 反制
金宗瑞回到汉城的当晚就被李璆传召进了景福宫,李璆特意设宴给他接风洗尘,这可是连崔闰德都无法享受的恩典,令李璆受宠若惊。
酒宴上,李璆向金宗瑞询问了朝鲜国军队的整编事宜,说起来也颇为可笑,他身为朝鲜王竟然不清楚军队整编的进度。
金宗瑞没有隐瞒军队整编进度的意思,一五一十地把进展向李璆进行了禀报,东北六镇和西北四郡的部队已经由走水路由明军水师运往了朝鲜国的南部地区,准备用来防范来自倭国的威胁。
这种大规模的兵力调动朝鲜国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完成的,是李云天调用了大量物力和财力才在一年间完成了朝鲜国兵力的这次大调整。
虽然金宗瑞对李云天抱有偏见,但不得不承认李云天是一个难得一见的军事天才,朝鲜国军队所实行的新军制使得军队彻底向职业化转变,这可是他一直梦寐以求的事情,可以预想的是一旦新军建成将有着无比强悍的战斗力。
而且,尤其令金宗瑞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朝鲜国新军的待遇之好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他万万想不到李云天竟然会把朝鲜国军队的伙食完全比照明军,吃的东西赶上了朝鲜国的富裕之家。
当然了,朝鲜国新军的军饷由李云天提供,以朝鲜国孱弱的财力根本无法支撑十万大军的军饷。
金宗瑞在感到惊喜的同时又倍感担忧,因为朝鲜国新军的军需供应攥在了李云天的手里,这就使得李云天无形中控制了朝鲜国新军。
不过无论如何,朝鲜国即将有一支战斗力卓越的军队,从长远来看对朝鲜国大有裨益。
“金大人,新军整编完毕后由谁执掌?”李璆没有想到李云天竟然会对朝鲜国的新军如此下本钱,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随后意识到了一件事情,于是压抑着心中的激动故作镇定地问道。
由于被三司一府制衡,所以李璆很清楚手中有一支武装力量的重要,这将是对三司一府的威慑,故而他准备大力拉拢执掌新军的将领,使得那些将领效忠于他。
“主上殿下,新军的统辖权归各地方将领,调动权在都司衙门,由都司衙门的将领商议后下发调兵令。”
金宗瑞清楚李璆的意思,沉吟了一下后回答,“按照都司衙门的定制,如果想要调兵的话需要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和都指挥佥事共同用印,方可发出调兵令。”
李璆闻言顿时就是微微一皱眉头,如果从都司衙门的定制来看,他已经被排除在权力体系之外了,要想调兵的话必须通过都司衙门这一关。
而朝鲜都司衙门的都指挥使崔闰德以前是首阳大君李瑈的人,与黄喜关系密切,黄喜跟李稷是不折不扣的死对头,因此被李稷推上台的李璆肯定无法获得手握大权的崔闰德的支持。
尤为令李璆感到无奈的是,他并没有制衡崔闰德的办法,因为崔闰德的任命权在大明而不在他手里,他就是想要撤换崔闰德也要通过大明的同意。
不仅朝鲜都司,朝鲜布政使司、朝鲜按察使司和朝鲜都察院的主官的任命权都在大明那里,李璆说好听了只有有名无实的提名权而已,这也是为何三司一院对他形成掣肘的原因。
“金大人,先王在世的时候对大人甚为倚重,把大人视为我朝鲜的肱骨之臣,进而将东北的防务交给大人。”
李璆意识到事态的严重,如果他不能把三司一院降服的话那么将无法执掌朝鲜国的政权,故而沉吟了一下后不动声色地说道,“金大人,本王也相信你,不知道你是否初心不改?”
“主上殿下,臣对朝鲜忠心耿耿,永无二心。”金宗瑞闻言顿时吃了一惊,连忙站起身躬身回道。
“本王就知道金大人是一个忠义之臣。”李璆闻言嘴角顿时流露出了一丝笑意,一脸欣慰的向金宗瑞说道,“像金大人这等中流砥柱,本王一定不会辜负了尔等的报国之心。”
“谢主上殿下。”金宗瑞的双目闪过一丝诧异的神色,随后连忙躬身道谢,他自然听得出来李璆言语中的拉拢之意,心中感到颇为震惊,要知道一年前的李璆还是一个醉心音律的翩翩贵公子,如今却性格却变得阴沉了许多,看来李璆这段时间过得并不怎么愉快。
“坐。”李璆闻言微微一笑,伸手示意金宗瑞坐下,与他聊起了家常,谈笑风生,使得金宗瑞小心翼翼地应对着,生怕一个不小心说错话而得罪了李璆。
毕竟李璆现在已经贵为了朝鲜王,而伴君如伴虎,与尚未掌控国家权力的李璆在一起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天知道他会不会把看不顺眼的人当成敌人。
第二天上午。
“王爷,宫里传来消息,李璆昨晚在宴会上对金宗瑞是大力拉拢,想要让金宗瑞为其效力。”李云天在院子里练剑的时候,云娜快步走来立在一旁,等他练完剑后上前低声禀报,把酒宴上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李云天。
李璆要是知道他与金宗瑞见面时的情形已经泄漏出去的话绝对会大吃一惊,要知道能留在酒宴现场的人不多,而且都是他的心腹,万万想不到那些被他信赖的心腹中会有李云天派去的暗探。
显而易见,李云天绝对不会放任李璆在景福宫里肆意行事,肯定要掌控李璆的一举一动,故而在李璆身边安插了暗探,监控李璆的一言一行。
李璆这些天来频繁接触朝中的官员,其言行举止被那些暗探如实上报,然后经过云娜的汇总后报告给李云天。
“朝鲜王太操之过急了,本王还没走他就迫不及待地拉拢那些官员,难道要视本王于无物?”李云天闻言微微一笑,对李璆拉拢官员的事情不以为意,他清楚李璆是不甘心当一个受制于人的傀儡。
“王爷,咱们是不是该动手了。”云娜闻言沉吟了一下,压低了音量问道。
“嗯。”李云天的眉头微微皱了皱,随后向云娜说道,“你安排一下,尽快解决此事。”
“王爷放心,属下一定办好这件差事。”云娜的嘴角闪过一丝笑意,只要把李璆给拿下了那么朝鲜国的事情就变得简单了许多。
此时此刻,李璆万万不会想到他想要重新夺回朝鲜国军政大权的计划还没展开就注定要失败。
如果换做李瑈或者李珦的话绝对会老老实实地待在李云天走后再有所动作,可李璆的阅历和能力比两个哥哥差远了,太沉不住气想要尽早证明自己,结果却加快他失去朝鲜王的桂冠,李云天现在占据绝度优势故而有的是办法对付他。
几天后,朝鲜国都察院。
朝鲜国都察院是监察朝鲜国文武百官的监察部门,对朝鲜布政使司、朝鲜按察使司和朝鲜都司进行制约,双方相辅相成,共同保障朝鲜国各机构的运作。
值得一提的是,朝鲜都察院的监察御史们全部都是出身科举的进士,两班贵族子弟无法凭借身份上的优势进入都察院。
李云天对此给出的解释非常合理,因为大明都察院的监察御史皆从进士中选拔,故而依照大明都察院设立的朝鲜都察院的监察御史自然也要选取进士出身的人。
这样一来,李云天就给在朝鲜官场上占主导地位的两班贵族出身的官员们树立了一个挑战他们地位的强敌:出身平民阶层的科举官员。
以前,由于两班贵族的出身的官员执掌了朝鲜国的政权,占据了中高层官职,那些科举出身的官员只能沦为附庸,得到中低级官职。
不过,随着朝鲜都察院的出现,朝鲜国官场的这一现象将被打破,都察院的那些科举出身的监察御史拥有了与朝鲜国两班贵族较量的实力和底气。
对李云天来说,科举出身的官员无论是人品、才干还是学识都远超那些凭借着家族的荫恩而获得官职的两班子弟,以科取士将成为朝鲜国未来官场的主流,那些两班贵族子弟将无法再凭借祖辈的荫恩踏入仕途。
都察院衙门以前是一个富商的豪宅,结果那个富商一家死在了当年朝鲜王被弑杀的乱兵之中,由于没有了继承人故而就被充公,都察院成立后被选为了都察院的衙门,经过一番修正后就正式投入使用。
与大明都察院类似,朝鲜国的都察院也分“道”,由于朝鲜国的领土号称“朝鲜八道”,故而朝鲜国都察院设有八道监察御史,互不统属,直接向都察院的堂官负责,而不是向大明都察院那样向皇帝负责。
由此一来,身为都御史的黄喜实际上就掌控了都察院的大权,而黄喜唯一需要负责的人就是李云天,按照李云天的指示行事,彻底把李璆抛在了一旁。
“什么人?”这天上午,一名身穿便装的年轻人火急火燎地来到朝鲜国都察院前,抬头望了一眼门头上悬挂着的匾额就往里走,结果自然被守在门前的差役给拦住了,一名身材粗壮的差役瞪着眼睛呵斥道,“这里是衙门重地,闲杂人等禁止入内。”
“我是宫里的侍卫,有要事求见都御史大人!”那名便装年轻人见状从怀里摸出一面腰牌伸到粗壮差役面前,面无表情地低声说道。
“请!”粗壮差役看了一眼腰牌,果然是宫里侍卫的物品,连忙躬身闪在了一旁,他平常吓吓老百姓还行,宫里的侍卫他可招惹不起。
那名年轻人警惕地打量了一眼四周的动静,收起腰牌后随着那名粗壮差役快步走进了都察院里,他将给黄喜带来一个惊天的消息。
酒宴上,李璆向金宗瑞询问了朝鲜国军队的整编事宜,说起来也颇为可笑,他身为朝鲜王竟然不清楚军队整编的进度。
金宗瑞没有隐瞒军队整编进度的意思,一五一十地把进展向李璆进行了禀报,东北六镇和西北四郡的部队已经由走水路由明军水师运往了朝鲜国的南部地区,准备用来防范来自倭国的威胁。
这种大规模的兵力调动朝鲜国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完成的,是李云天调用了大量物力和财力才在一年间完成了朝鲜国兵力的这次大调整。
虽然金宗瑞对李云天抱有偏见,但不得不承认李云天是一个难得一见的军事天才,朝鲜国军队所实行的新军制使得军队彻底向职业化转变,这可是他一直梦寐以求的事情,可以预想的是一旦新军建成将有着无比强悍的战斗力。
而且,尤其令金宗瑞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朝鲜国新军的待遇之好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他万万想不到李云天竟然会把朝鲜国军队的伙食完全比照明军,吃的东西赶上了朝鲜国的富裕之家。
当然了,朝鲜国新军的军饷由李云天提供,以朝鲜国孱弱的财力根本无法支撑十万大军的军饷。
金宗瑞在感到惊喜的同时又倍感担忧,因为朝鲜国新军的军需供应攥在了李云天的手里,这就使得李云天无形中控制了朝鲜国新军。
不过无论如何,朝鲜国即将有一支战斗力卓越的军队,从长远来看对朝鲜国大有裨益。
“金大人,新军整编完毕后由谁执掌?”李璆没有想到李云天竟然会对朝鲜国的新军如此下本钱,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随后意识到了一件事情,于是压抑着心中的激动故作镇定地问道。
由于被三司一府制衡,所以李璆很清楚手中有一支武装力量的重要,这将是对三司一府的威慑,故而他准备大力拉拢执掌新军的将领,使得那些将领效忠于他。
“主上殿下,新军的统辖权归各地方将领,调动权在都司衙门,由都司衙门的将领商议后下发调兵令。”
金宗瑞清楚李璆的意思,沉吟了一下后回答,“按照都司衙门的定制,如果想要调兵的话需要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和都指挥佥事共同用印,方可发出调兵令。”
李璆闻言顿时就是微微一皱眉头,如果从都司衙门的定制来看,他已经被排除在权力体系之外了,要想调兵的话必须通过都司衙门这一关。
而朝鲜都司衙门的都指挥使崔闰德以前是首阳大君李瑈的人,与黄喜关系密切,黄喜跟李稷是不折不扣的死对头,因此被李稷推上台的李璆肯定无法获得手握大权的崔闰德的支持。
尤为令李璆感到无奈的是,他并没有制衡崔闰德的办法,因为崔闰德的任命权在大明而不在他手里,他就是想要撤换崔闰德也要通过大明的同意。
不仅朝鲜都司,朝鲜布政使司、朝鲜按察使司和朝鲜都察院的主官的任命权都在大明那里,李璆说好听了只有有名无实的提名权而已,这也是为何三司一院对他形成掣肘的原因。
“金大人,先王在世的时候对大人甚为倚重,把大人视为我朝鲜的肱骨之臣,进而将东北的防务交给大人。”
李璆意识到事态的严重,如果他不能把三司一院降服的话那么将无法执掌朝鲜国的政权,故而沉吟了一下后不动声色地说道,“金大人,本王也相信你,不知道你是否初心不改?”
“主上殿下,臣对朝鲜忠心耿耿,永无二心。”金宗瑞闻言顿时吃了一惊,连忙站起身躬身回道。
“本王就知道金大人是一个忠义之臣。”李璆闻言嘴角顿时流露出了一丝笑意,一脸欣慰的向金宗瑞说道,“像金大人这等中流砥柱,本王一定不会辜负了尔等的报国之心。”
“谢主上殿下。”金宗瑞的双目闪过一丝诧异的神色,随后连忙躬身道谢,他自然听得出来李璆言语中的拉拢之意,心中感到颇为震惊,要知道一年前的李璆还是一个醉心音律的翩翩贵公子,如今却性格却变得阴沉了许多,看来李璆这段时间过得并不怎么愉快。
“坐。”李璆闻言微微一笑,伸手示意金宗瑞坐下,与他聊起了家常,谈笑风生,使得金宗瑞小心翼翼地应对着,生怕一个不小心说错话而得罪了李璆。
毕竟李璆现在已经贵为了朝鲜王,而伴君如伴虎,与尚未掌控国家权力的李璆在一起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天知道他会不会把看不顺眼的人当成敌人。
第二天上午。
“王爷,宫里传来消息,李璆昨晚在宴会上对金宗瑞是大力拉拢,想要让金宗瑞为其效力。”李云天在院子里练剑的时候,云娜快步走来立在一旁,等他练完剑后上前低声禀报,把酒宴上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李云天。
李璆要是知道他与金宗瑞见面时的情形已经泄漏出去的话绝对会大吃一惊,要知道能留在酒宴现场的人不多,而且都是他的心腹,万万想不到那些被他信赖的心腹中会有李云天派去的暗探。
显而易见,李云天绝对不会放任李璆在景福宫里肆意行事,肯定要掌控李璆的一举一动,故而在李璆身边安插了暗探,监控李璆的一言一行。
李璆这些天来频繁接触朝中的官员,其言行举止被那些暗探如实上报,然后经过云娜的汇总后报告给李云天。
“朝鲜王太操之过急了,本王还没走他就迫不及待地拉拢那些官员,难道要视本王于无物?”李云天闻言微微一笑,对李璆拉拢官员的事情不以为意,他清楚李璆是不甘心当一个受制于人的傀儡。
“王爷,咱们是不是该动手了。”云娜闻言沉吟了一下,压低了音量问道。
“嗯。”李云天的眉头微微皱了皱,随后向云娜说道,“你安排一下,尽快解决此事。”
“王爷放心,属下一定办好这件差事。”云娜的嘴角闪过一丝笑意,只要把李璆给拿下了那么朝鲜国的事情就变得简单了许多。
此时此刻,李璆万万不会想到他想要重新夺回朝鲜国军政大权的计划还没展开就注定要失败。
如果换做李瑈或者李珦的话绝对会老老实实地待在李云天走后再有所动作,可李璆的阅历和能力比两个哥哥差远了,太沉不住气想要尽早证明自己,结果却加快他失去朝鲜王的桂冠,李云天现在占据绝度优势故而有的是办法对付他。
几天后,朝鲜国都察院。
朝鲜国都察院是监察朝鲜国文武百官的监察部门,对朝鲜布政使司、朝鲜按察使司和朝鲜都司进行制约,双方相辅相成,共同保障朝鲜国各机构的运作。
值得一提的是,朝鲜都察院的监察御史们全部都是出身科举的进士,两班贵族子弟无法凭借身份上的优势进入都察院。
李云天对此给出的解释非常合理,因为大明都察院的监察御史皆从进士中选拔,故而依照大明都察院设立的朝鲜都察院的监察御史自然也要选取进士出身的人。
这样一来,李云天就给在朝鲜官场上占主导地位的两班贵族出身的官员们树立了一个挑战他们地位的强敌:出身平民阶层的科举官员。
以前,由于两班贵族的出身的官员执掌了朝鲜国的政权,占据了中高层官职,那些科举出身的官员只能沦为附庸,得到中低级官职。
不过,随着朝鲜都察院的出现,朝鲜国官场的这一现象将被打破,都察院的那些科举出身的监察御史拥有了与朝鲜国两班贵族较量的实力和底气。
对李云天来说,科举出身的官员无论是人品、才干还是学识都远超那些凭借着家族的荫恩而获得官职的两班子弟,以科取士将成为朝鲜国未来官场的主流,那些两班贵族子弟将无法再凭借祖辈的荫恩踏入仕途。
都察院衙门以前是一个富商的豪宅,结果那个富商一家死在了当年朝鲜王被弑杀的乱兵之中,由于没有了继承人故而就被充公,都察院成立后被选为了都察院的衙门,经过一番修正后就正式投入使用。
与大明都察院类似,朝鲜国的都察院也分“道”,由于朝鲜国的领土号称“朝鲜八道”,故而朝鲜国都察院设有八道监察御史,互不统属,直接向都察院的堂官负责,而不是向大明都察院那样向皇帝负责。
由此一来,身为都御史的黄喜实际上就掌控了都察院的大权,而黄喜唯一需要负责的人就是李云天,按照李云天的指示行事,彻底把李璆抛在了一旁。
“什么人?”这天上午,一名身穿便装的年轻人火急火燎地来到朝鲜国都察院前,抬头望了一眼门头上悬挂着的匾额就往里走,结果自然被守在门前的差役给拦住了,一名身材粗壮的差役瞪着眼睛呵斥道,“这里是衙门重地,闲杂人等禁止入内。”
“我是宫里的侍卫,有要事求见都御史大人!”那名便装年轻人见状从怀里摸出一面腰牌伸到粗壮差役面前,面无表情地低声说道。
“请!”粗壮差役看了一眼腰牌,果然是宫里侍卫的物品,连忙躬身闪在了一旁,他平常吓吓老百姓还行,宫里的侍卫他可招惹不起。
那名年轻人警惕地打量了一眼四周的动静,收起腰牌后随着那名粗壮差役快步走进了都察院里,他将给黄喜带来一个惊天的消息。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