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9 第七章 紫霞
- 50 第八章 行医
- 51 第一章 拳争
- 52 第二章 学子
- 53 第三章 悲鸣
- 54 第四章 任务
- 55 第五章 恶斗
- 56 第六章 感动
- 57 第七章 武馆
- 58 第八章 轻取
- 59 第九章 困境
- 60 第十章 初见
- 61 第十章 问道
- 62 第十二章 逐日
- 63 第十二章 行路
- 64 第十三章 归家
- 65 第十四章 事起
- 66 第十五章 关门
- 67 第十六章 禹步
- 68 第十七章 了结
- 69 第十八章 春雷
- 70 第二十章 远客
- 71 第二十一章 过手
- 72 第二十二章 论拳
- 73 第二十三章 麻烦
- 74 第二十四章 艾阳
- 75 第二十五章 回击
- 76 第二十六章 阻截
- 77 第二十七章 灭敌
- 78 第二十八章 流年
- 79 第二十九章 出山
- 80 第三十章 松涛
- 81 第三十一章 音杀
- 82 第三十二章 宗教
- 83 第三十三章 转轮
- 84 第三十四章 刺杀
- 85 第三十五章 武运
- 86 第三十六章 对饮
- 87 第三十七章 生死
- 88 第三十八章 一招
- 89 第三十九章 鏖战
- 90 第四十章 落幕
- 91 第四十一章 托付
- 92 第四十二章 盛会
- 93 第四十三章 军道
- 94 第四十四章 乱臣
- 95 第四十五章 果实
- 96 第四十六章 希声
- 97 第四十七章 燃灯
- 98 第四十八章 传道
- 99 第一章 酒馆
- 100 第二章 残兵
- 101 第三章 帝崩
- 102 第四章 群歼
- 103 第五章 收徒
- 104 第一章 江上
- 105 第二章 石龙
- 106 第三章 双龙
- 107 第四章 北行
- 108 第五章 追亡
- 109 第六章 鹰扬
- 110 第七章 急雨
- 111 第八章 来客
- 112 第九章 神通
- 113 第十章 曲傲
- 114 第十一章 武尊
- 115 第十二章 锤炼
- 116 第十三章 暂歇
- 117 传说中的三江那啥感言
- 118 第十四章 寿宴
- 119 第十五章 箫音
- 120 第十六章 厌弃
- 121 第十七章 邪王
- 122 第十八章 儒魔
- 123 第十九章 论势
- 124 第二十章 暗谋
- 125 第二十一章 夜宴
- 126 第二十二章 身后
- 127 第二十三章 桥顶
- 128 第二十四章 问刀
- 129 第二十五章 如来
- 130 第二十六章 身死
- 131 第二十七章 农舍
- 132 第二十八章 再见
- 133 第二十九章 浊酒
- 134 第三十章 劝说
- 135 第三十一章 散人
- 136 第三十二章 乱战
- 137 第三十三章 变天
- 138 第三十四章 一网
- 139 第三十五章 任务
- 140 第三十六章 天君
- 141 第三十六章 惊蛰
- 142 第三十七章 月下
- 143 第三十八章 忧虑
- 144 第三十九章 南北
- 145 第四十章 退后
- 146 第四十一章 阵法
- 147 第四十二章 绝境
- 148 第四十三章 破阵
- 149 第四十四章 白马
- 150 第四十六章 惊雁
- 151 第四十七章 降龙
- 152 第四十八章 广成
- 153 第一章 昆仑
- 154 第二章 方士
- 155 第三章 命星
- 156 第四章 持否
- 157 第五章 残垣
- 158 第六章 破楼
- 159 第七章 大殿
- 160 第八章 血阵
- 161 第一章 怪人
- 162 第二张 白衣
- 163 第三章 存神
- 164 第四章 诛仙
- 165 第五章 霞光
- 166 第六章 逐出
- 167 第七章 邀请
- 168 第八章 圣殿
- 169 第九章 烛龙
- 170 第十章 归人
- 171 上架感言什么的
- 172 第十一章 欢聚
- 173 第十二章 道玄
- 174 第十三章 往事
- 175 第十四章 拭剑
- 176 第十五章 兴师
- 177 第十六章 狂想
- 178 第十七章 上官
- 179 第十八章 格杀
- 180 第十九章 镇魔
- 181 第二十章 兽神
- 182 第二十一章 天变
- 183 第二十二章 暗谋
- 184 第二十三章 意气
- 185 第二十四章 剑光
- 186 第二十五章 赞成(三千字)
- 187 第二十六章 行走
- 188 第二十七章 地德
- 189 第二十八章 护法
- 190 第二十九章 变化
- 191 第三十章 求援
- 192 第三十一章 交代(四千字)
- 193 第三十二章 掀翻
- 194 第三十三章 怪物
- 195 第三十四章 赌注
- 196 第三十五章 造化
- 197 第三十六章 瞩目
- 198 第三十七章 身影
- 199 第三十八章 巨眼
- 200 第三十九章 愚公
- 201 第四十章 去休
- 202 第一章 杀剑
- 203 第二章 断山
- 204 第三章 宗门
- 205 第四章 剑客
- 206 第五章 风雨
- 207 第六章 帷幕
- 208 第七章 盟友
- 209 第七章 助力(毕业狗终于安顿好了。。。)
- 210 第一章 苦涩
- 211 第二章 英才
- 212 第三章 起始
- 213 第四章 接战(4000)
- 214 第五章 抹去
- 215 第六章 元磁
- 216 第七章 挥掌
- 217 第八章 旁门
- 218 第九章 等劫
- 219 第十章 劈道
- 220 第十一章 银丝(提前祝福七夕节,心里苦)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章 困境
第九章 困境
时光一晃,江南已经是十二月左右,杭州的此时气温倒是不低,但空气中的湿气却总是钻进路上行人的脖颈中,告诉人们冬天的来临。
秦穆早在一个月前便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但他的导师却有意留他做博士后,日后好留校任教,故而秦穆便提前开始了自己博士后的研究生涯,直到前几天,方才跟导师请了一个长假,抽身往北方行去。
他自小习练有原来笑傲世界修炼的外家功法,十五岁之后便跟着师父梁重修习咏春,想来已经接触武功二十年了,到了此时,方才使暗劲练透,不说和那龙蛇的主角王超相比,便是和那世间形形色色的天才相比,都是相形见绌。
但若说是他天赋不好,就更是扯蛋,他学咏春三年,他师父梁重便言无什么可以教他的了。
梁重曾经在第一次败给秦穆时满面复杂的对他说:“我却不知道我教给了你多少东西,你不愿意学我的武功,这是你的志气,但是你要明白,兼容百家,方成宗师。”
梁重一门,虽然是咏春源流,但和那现在秦穆所练咏春有很大区别,梁氏咏春仍然是永春白鹤拳的传承,并且兼修有洪拳。但秦穆所练咏春,却是偏向于叶问传下的打法,最明显的区别,大概就是“形无虎鹤”。
叶问在香港创立他自己流派的咏春之时,进一步地脱开了这咏永春白鹤拳的窠臼,反而引入了西方很多西方搏击的理论,但若说他完全的将咏春转化成一门搏击之术,却也不是,咏春入门第一套要练的“小念头”便是他咏春拳精髓所在,所谓小念头不正,终身不正;习武如是,做人如是。正因为他兼容并蓄,方才成就了如今之咏春,还有一代宗师的名声。
但这虽然成为了咏春如今兴旺发达的基础,却也是叶问之后咏春再不见宗师出现的原因。
中华的武学,究其根底,往往来源于对动物的模仿,形意来源于五禽戏,故而有十二形之法,而太极传说来源于张三丰观察蛇鹤斗之后所创,八卦掌更是有“形如游龙,视若猿守,坐如虎踞,转似鹰盘”的说法。
叶问的咏春抛弃了白鹤门的手法之后,更加简洁,更加容易学习,但是要修炼到化劲,却是难上加难,这却是因为,叶问并没有创出他这门咏春特有的练髓之法。继承者便无路可走了,所以后来咏春人才辈出,但宗师难觅。
秦穆要选这门后继无路的功法,自然是有他的打算,他天生精神强大,在修炼小念头时,咏春拳可以说是突飞猛进,更重要的是,他发现小念头的修行,慢慢地让自己的精神更加活泼灵动,虽然量没有增加,但质却不同于往日,故而虽然明白日后会有阻碍,但依旧是执意修行了叶问咏春。
他以前以为,虽然这门武学有缺陷,但他已经四世为人,武学经验远远胜过此世之人,日后创出一门洗髓之法,也是有八九成把握。
但他后来发现,不是叶问不愿意创出那洗髓之法,而是这种武学的创始之人,并非是先创功然后再捅破那层关隘,反而是功成造化,自然而然地突破,反过来总结了突破的方法,流传后世。
形意门的虎豹雷音,太极拳的钓蟾劲,八极门的哼哈二字,都是如此,若说叶问没有进入化劲,那才是笑话,但他留下的传承中,对化劲却只有寥寥几语,还只是玄之又玄的几句如谈论修心的佛偈。
这就是实力坑徒弟了。
故而秦穆虽然是修炼迅速而且天赋异禀,但到了他这个地步,却也是抓耳挠腮,毫无头绪。他如今却只是将暗劲练到了最为灵活的四肢,但最重要的脏腑和头部,都是不得寸进,这两处地方,精细之至,若是脊椎不通过洗髓之法习练,那以秦穆此时血液质量,根本无法随着意念来进入那些细小血管而不伤身体,故而他修炼到此,便也是极限了。
他不是没有想着寻找那洗髓之法来修习,梁重和武当山几个道门关系都很好,甚至莽牛劲和钓蟾劲秦穆都看过,但他却越看越明白,旁人的洗髓之法,不适合他。
所说武术千门百派,即使排除那些没有上乘功法的门派,留下来的怕也超过了一百之数,但若说打法,其实各家各派并无太大区别,八卦门中的撩阴掌,在形意门中叫转环崩拳,在太极门中叫撇身捶。名字不同,但动作却是一致。故而江湖上也有八卦也是太极,太极也是形意,形意也是八卦的说法。
更不用说那心意六合拳和形意拳的练法都是差不离的,但两门功法使出来,却是千差万别。稍微有点眼力的武者都认得出来,所以打法甚至练法都不是区别一门武学的根本。
一门功法,若想练到上层,必然要身具一门功法的神意,通晓这门功法的哲学。比如若是修炼形意,便是十二形不仅要形似,而且要练得就如你便是那龙,是那蛇一般,故而到最后体内自然而然地就有虎豹之声,洗经伐髓。那太极来源于练气之术,故而你修炼之时,必然要如那金蟾一般,呼吸天地之气,淬炼五胀六腑。其余种种,都是如是。
故而洗髓之法不是人创的法,而是道成法自生。
但秦穆修炼咏春,哪里有这等神意可以去修炼那太极的洗髓之法。世间虽然有那等精通太极形意八卦的大宗师,如孙禄堂之流,但一法不纯,便不能谈博,只有是将其中一门修炼到了极点,方才参考其他的武学来继续精进,若说根基之法,却是不可擅改。
故而秦穆此时已经陷入了这前路无门的困境一年之久。
他自然是明白,若是不能自悟,便要有名师指点,但可以在这方面指点他的,无一不是化劲之人,甚至是化劲将将要练透之人才能对他有所启发。此等宗师,若说是那国术大兴的民国也不过三五人,如今再要找,就更是大海捞针。
但他熟读龙蛇,知道至少有一人可以帮他,这就是他此行的目标。
秦穆早在一个月前便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但他的导师却有意留他做博士后,日后好留校任教,故而秦穆便提前开始了自己博士后的研究生涯,直到前几天,方才跟导师请了一个长假,抽身往北方行去。
他自小习练有原来笑傲世界修炼的外家功法,十五岁之后便跟着师父梁重修习咏春,想来已经接触武功二十年了,到了此时,方才使暗劲练透,不说和那龙蛇的主角王超相比,便是和那世间形形色色的天才相比,都是相形见绌。
但若说是他天赋不好,就更是扯蛋,他学咏春三年,他师父梁重便言无什么可以教他的了。
梁重曾经在第一次败给秦穆时满面复杂的对他说:“我却不知道我教给了你多少东西,你不愿意学我的武功,这是你的志气,但是你要明白,兼容百家,方成宗师。”
梁重一门,虽然是咏春源流,但和那现在秦穆所练咏春有很大区别,梁氏咏春仍然是永春白鹤拳的传承,并且兼修有洪拳。但秦穆所练咏春,却是偏向于叶问传下的打法,最明显的区别,大概就是“形无虎鹤”。
叶问在香港创立他自己流派的咏春之时,进一步地脱开了这咏永春白鹤拳的窠臼,反而引入了西方很多西方搏击的理论,但若说他完全的将咏春转化成一门搏击之术,却也不是,咏春入门第一套要练的“小念头”便是他咏春拳精髓所在,所谓小念头不正,终身不正;习武如是,做人如是。正因为他兼容并蓄,方才成就了如今之咏春,还有一代宗师的名声。
但这虽然成为了咏春如今兴旺发达的基础,却也是叶问之后咏春再不见宗师出现的原因。
中华的武学,究其根底,往往来源于对动物的模仿,形意来源于五禽戏,故而有十二形之法,而太极传说来源于张三丰观察蛇鹤斗之后所创,八卦掌更是有“形如游龙,视若猿守,坐如虎踞,转似鹰盘”的说法。
叶问的咏春抛弃了白鹤门的手法之后,更加简洁,更加容易学习,但是要修炼到化劲,却是难上加难,这却是因为,叶问并没有创出他这门咏春特有的练髓之法。继承者便无路可走了,所以后来咏春人才辈出,但宗师难觅。
秦穆要选这门后继无路的功法,自然是有他的打算,他天生精神强大,在修炼小念头时,咏春拳可以说是突飞猛进,更重要的是,他发现小念头的修行,慢慢地让自己的精神更加活泼灵动,虽然量没有增加,但质却不同于往日,故而虽然明白日后会有阻碍,但依旧是执意修行了叶问咏春。
他以前以为,虽然这门武学有缺陷,但他已经四世为人,武学经验远远胜过此世之人,日后创出一门洗髓之法,也是有八九成把握。
但他后来发现,不是叶问不愿意创出那洗髓之法,而是这种武学的创始之人,并非是先创功然后再捅破那层关隘,反而是功成造化,自然而然地突破,反过来总结了突破的方法,流传后世。
形意门的虎豹雷音,太极拳的钓蟾劲,八极门的哼哈二字,都是如此,若说叶问没有进入化劲,那才是笑话,但他留下的传承中,对化劲却只有寥寥几语,还只是玄之又玄的几句如谈论修心的佛偈。
这就是实力坑徒弟了。
故而秦穆虽然是修炼迅速而且天赋异禀,但到了他这个地步,却也是抓耳挠腮,毫无头绪。他如今却只是将暗劲练到了最为灵活的四肢,但最重要的脏腑和头部,都是不得寸进,这两处地方,精细之至,若是脊椎不通过洗髓之法习练,那以秦穆此时血液质量,根本无法随着意念来进入那些细小血管而不伤身体,故而他修炼到此,便也是极限了。
他不是没有想着寻找那洗髓之法来修习,梁重和武当山几个道门关系都很好,甚至莽牛劲和钓蟾劲秦穆都看过,但他却越看越明白,旁人的洗髓之法,不适合他。
所说武术千门百派,即使排除那些没有上乘功法的门派,留下来的怕也超过了一百之数,但若说打法,其实各家各派并无太大区别,八卦门中的撩阴掌,在形意门中叫转环崩拳,在太极门中叫撇身捶。名字不同,但动作却是一致。故而江湖上也有八卦也是太极,太极也是形意,形意也是八卦的说法。
更不用说那心意六合拳和形意拳的练法都是差不离的,但两门功法使出来,却是千差万别。稍微有点眼力的武者都认得出来,所以打法甚至练法都不是区别一门武学的根本。
一门功法,若想练到上层,必然要身具一门功法的神意,通晓这门功法的哲学。比如若是修炼形意,便是十二形不仅要形似,而且要练得就如你便是那龙,是那蛇一般,故而到最后体内自然而然地就有虎豹之声,洗经伐髓。那太极来源于练气之术,故而你修炼之时,必然要如那金蟾一般,呼吸天地之气,淬炼五胀六腑。其余种种,都是如是。
故而洗髓之法不是人创的法,而是道成法自生。
但秦穆修炼咏春,哪里有这等神意可以去修炼那太极的洗髓之法。世间虽然有那等精通太极形意八卦的大宗师,如孙禄堂之流,但一法不纯,便不能谈博,只有是将其中一门修炼到了极点,方才参考其他的武学来继续精进,若说根基之法,却是不可擅改。
故而秦穆此时已经陷入了这前路无门的困境一年之久。
他自然是明白,若是不能自悟,便要有名师指点,但可以在这方面指点他的,无一不是化劲之人,甚至是化劲将将要练透之人才能对他有所启发。此等宗师,若说是那国术大兴的民国也不过三五人,如今再要找,就更是大海捞针。
但他熟读龙蛇,知道至少有一人可以帮他,这就是他此行的目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