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177 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国战的意图
- 1178 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引魂符
- 1179 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地狱屠夫
- 1180 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兽潮与炸营(二合一)
- 1181 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汉武帝的痛(二合一)
- 1182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六国联盟
- 1183 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互相算计
- 1184 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不是恶汉,不当陌刀兵
- 1185 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大周出兵
- 1186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两清
- 1187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征伐大清
- 1188 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刺杀汉武帝(谢盟主“江南V神话”赏)
- 1189 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十大名剑之承影
- 1190 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听雨楼】的意志
- 1191 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自杀殉国
- 1192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烽火连城
- 1193 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青鸾劫
- 1194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最不怕的就是要挟
- 1195 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改朝换代?不存在的!
- 1196 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总有刁民想害朕
- 1197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救星来了!
- 1198 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凤堡之战(上)
- 1199 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凤堡之战(下)
- 1200 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不按常理出牌(感谢泪已搁浅的万赏)
- 1201 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这很欧阳朔
- 1202 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英雄气概
- 1203 第一千二百章 军从西面来
- 1204 第一千两百零一章 大清灭亡
- 1205 第一千两百零二章 贬为庶民
- 1206 第一千两百零三章 最尴尬的帝王
- 1207 第一千两百零四章 帝尘夺权
- 1208 第一千两百零五章 风平浪不静
- 1209 第一千两百零六章 非洲大混战
- 1210 第一千两百零七章 救星还是煞星
- 1211 第一千两百零八章 君臣和睦
- 1212 第一千两百零九章 三国归附
- 1213 第一千两百一十章 非洲战区(谢盟主“待小白长发及腰”赏)
- 1214 第一千两百一十一章 镇魔军横空出世
- 1215 第一千两百一十二章 人口大爆炸
- 1216 第一千两百一十三章 大夏银行
- 1217 第一千两百一十四章 怪兽研究院
- 1218 第一千两百一十五章 天灾降临
- 1219 第一千两百一十六章 福祸谁知
- 1220 第一千两百一十七章 战狼宿命
- 1221 第一千两百一十八章 重用与制衡
- 1222 第一千两百一十九章 都在看戏
- 1223 第一千两百二十章 西夏求援
- 1224 第一千两百二十一章 逼到绝境
- 1225 第一千两百二十二章 王师已至
- 1226 第一千两百二十三章 西海行省
- 1227 第一千两百二十四章 问心
- 1228 第一千两百二十五章 大夏皇朝
- 1229 第一千两百二十六章 迁都
- 1230 第一千两百二十七章 登基为皇
- 1231 第一千两百二十八章 京师
- 1232 第一千两百二十九章 非洲起硝烟
- 1233 第一千两百三十章 民主与独裁
- 1234 第一千两百三十一章 没有圣诞,只有春节
- 1235 第一千两百三十二章 神武之治
- 1236 第一千两百三十三章 钓鱼
- 1237 第一千两百三十四章 波澜不惊的清洗
- 1238 第一千两百三十五章 冰雪消融,春播为上
- 1239 第一千两百三十六章 蒙古西征
- 1240 第一千两百三十七章 惊天大案
- 1241 第一千两百三十八章 战略级武器装备
- 1242 第一千两百三十九章 攻伐大周
- 1243 第一千两百四十章 腐朽的大周王朝
- 1244 第一千两百四十一章 给我一个理由
- 1245 第一千两百四十二章 大周末路
- 1246 第一千两百四十三章 一个时代的逝去
- 1247 第一千两百四十四章 朝廷特使
- 1248 第一千两百四十五章 秋后算账
- 1249 第一千两百四十六章 天竺幽灵
- 1250 第一千两百四十七章 吐蕃生变(新年快乐!)
- 1251 第一千两百四十八章 宫变
- 1252 第一千两百四十九章 北宋无将,南宋无相
- 1253 第一千两百五十章 秦始皇的选择
- 1254 第一千两百五十一章 定鼎东非
- 1255 第一千两百五十二章 人事几番新
- 1256 第一千两百五十三章 帝国战略
- 1257 第一千两百五十四章 绞肉机计划
- 1258 第一千两百五十五章 都输不起
- 1259 第一千两百五十六章 大战起兮云飞扬
- 1260 第一千两百五十七章 点兵点将
- 1261 第一千两百五十八章 要致富,先修路
- 1262 第一千两百五十九章 羞煞老夫也!
- 1263 第一千两百六十章 谁比谁更疯狂
- 1264 第一千两百六十一章 飓风过岗,伏草惟存
- 1265 第一千两百六十二章 惊天大八卦
- 1266 第一千两百六十三章 榨干最后一丝战争潜能
- 1267 第一千两百六十四章 流言可杀人
- 1268 第一千两百六十五章 史上最强裁军方案(二合一)
- 1269 第一千两百六十六章 唐蕃古道
- 1270 第一千两百六十七章 谁胜谁负
- 1271 第一千两百六十八章 生之我幸,死之我命!
- 1272 第一千两百六十九章 前路已断
- 1273 第一千两百七十章 吐蕃之战结束
- 1274 第一千两百七十一章 只能站着死,不能跪着生
- 1275 第一千两百七十二章 骑兵时代的余辉
- 1276 第一千两百七十三章 骑兵不死,只是换新颜
- 1277 第一千两百七十四章 六国灭,四海一
- 1278 第一千两百七十五章 屯垦戍边
- 1279 第一千两百七十六章 八大战区
- 1280 第一千两百七十七章 地图归零
- 1281 第一千两百七十八章 试炼之地曝光
- 1282 第一千两百七十九章 暗夜帝国
- 1283 第一千两百八十章 精神上支持你
- 1284 第一千两百八十一章 拉姆战舰
- 1285 第一千两百八十二章 赢了,也是输了!
- 1286 第一千两百八十三章 南疆一统
- 1287 第一千两百八十四章 国情咨文
- 1288 第一千两百八十五章 撤销府衙
- 1289 第一千两百八十六章 集中力量办大事
- 1290 第一千两百八十七章 暴力机构
- 1291 第一千两百八十八章 帝国继承人
- 1292 第一千两百八十九章 世界大战开启
- 1293 第一千两百九十章 要做世界大战的幕后赢家
- 1294 第一千两百九十一章 神秘来客
- 1295 第一千两百九十二章 大夏利益至上
- 1296 第一千两百九十三章 能源战略
- 1297 第一千两百九十四章 算计全人类
- 1298 第一千两百九十五章 接收埃及王朝
- 1299 第一千两百九十六章 四面楚歌的西班牙
- 1300 第一千两百九十七章 自保为上
- 1301 第一千两百九十八章 各怀鬼胎的首脑会议
- 1302 第一千两百九十九章 贪婪是原罪
- 1303 第一千三百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 1304 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搅局者
- 1305 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杰克的应对
- 1306 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不做傀儡
- 1307 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杀手锏
- 1308 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要抱就抱金大腿
- 1309 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全球霸主初显威
- 1310 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南美新格局
- 1311 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稳定压倒一切
- 1312 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不辜负
- 1313 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非洲再起硝烟
- 1314 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肩负起全球治理责任
- 1315 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货币全球化
- 1316 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启动暗雷,布局天竺
- 1317 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第二个皇朝
- 1318 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跟死敌合作
- 1319 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蒸汽朋克时代
- 1320 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遣返
- 1321 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最后一次系统更新
- 1322 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根达亚大陆
- 1323 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楚王
- 1324 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黄金战争
- 1325 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硝烟再起,烽火连天
- 1326 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地缘格局
- 1327 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真真假假
- 1328 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欧洲剧变
- 1329 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震荡余波
- 1330 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天竺大战开启
- 1331 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风起天竺,谁是垂钓之人
- 1332 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大夏军的反常举动
- 1333 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一场不起眼的风浪
- 1334 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孔雀落地
- 1335 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大鱼吃小鱼
- 1336 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年年有鱼
- 1337 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前进基地
- 1338 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阿育王,死!
- 1339 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幽灵军
- 1340 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人类历史灰暗的一天
- 1341 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谁将挺身而出?
- 1342 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放在火上烤
- 1343 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舍我其谁
- 1344 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盖亚降临
- 1345 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重生之秘
- 1346 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母星
- 1347 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波斯受难日
- 1348 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欧洲一台戏
- 1349 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大夏帝朝(谢盟主“镜_雾”赏!)
- 1350 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钢铎之殇
- 1351 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白银掉色
- 1352 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波斯投降
- 1353 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铁道兵
- 1354 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十年之约
- 1355 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拓荒团队的雏形
- 1356 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大夏舰
- 1357 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女蜗
- 1358 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一统亚洲
- 1359 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大结局
- 1360 完本感言
- 1361 新书《废土国度》已发布
- 1362 新书《带着地球去封神》已发布
- 1363 新书《网游之洪荒战纪》已发布
- 1364 新书《全球屠魔:开局成为幕后大佬》已发布
- 1365 偷偷发个新书动态,应该没人看到吧
- 1366 新书《天天撒币》百万字已肥,可以开宰了!!!
- 1367 领地架构
- 1368 领地架构2.0
- 1369 众筹名单,致谢!
- 1370 大夏军队架构2.0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征伐大清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征伐大清
秦唐来使只是一个小插曲,欧阳朔很快就收拾好情绪。
“摆在眼前只有两条路,要么传送大军至落凤城,协助大晋御敌;要么直接对大周开战,打通跟中原行省的通道。怎么选,还请诸卿说一说。”
贾诩出列说道:“微臣不赞同增援大晋王朝。”
“理由。”
“粮草。”贾诩直指问题要害,“大晋王朝仅一行省之地,河东行省又非产粮大省,粮草储备本就有限。在支撑豹韬军后勤的情况下,还要支撑大晋自有的烈焰军跟禁卫军,粮草负荷基本接近极限。”
“想要击退大周军,保守估计,朝廷至少要增援五十万大军。如果战事不利,久拖不决,一旦粮食危机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
“如果我是大周,一定会采取拖延战术,利用他们的粮草优势,跟我军展开长久对峙,以便坐收渔翁之利。”
“还有一点,眼下整个荒野,暴雨倾盆,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第一季水稻跟小麦产量骤降,已经是可预见的事实。”
“基于以上几点,微臣不赞同增援大晋。”
欧阳朔默然。
他怎么也没想到,盖亚六年的粮食危机,最先中招的竟然是准备最充分的大夏。大夏空有海量粮食,却无法运往战场。
中间隔着的,都是大夏的敌人。
“这么说,就只有强攻了。”欧阳朔从谏如流,“南面,还是北面?”
强攻,也叫围魏救赵。
贾诩回道:“从战术上讲,南北各有优缺点。如果从北面进攻,一旦拿下大清,就可直接威胁大周都城邯郸,逼得大周不得不撤军。”
“从南面进攻,则要面临大宋跟大明的联手。好处是,南面进攻的话,无论是军队调度,还是粮草保障,都非常顺畅;而且一旦突破南面防线,进击中原行省,不仅能跟豹韬军汇合,还可建立直通大晋的粮草运输线路。”
简单而言,北面战术单一,是真正的围魏救赵战术,可顺利解大晋之围。南面战术复杂,而且实施难度大,但回报也丰厚。
一旦打通粮草运输线路,大夏大可以此为契机,跟大周,或者说六国联盟,打一场全面大战,一战而定华夏新格局。
从贾诩话中不难发现,他是比较倾向于南面的。
问题是,大夏目前有同时解决大宋跟大明的实力吗?要在大晋王朝失守之前,解决百万禁军,大夏动员的军队至少不能低于一百五十万。
大夏,做好了这个准备吗?
欧阳朔没有急着下结论,看向张良,“子房,说说你的看法。”
在战略决策上,欧阳朔还是更信任张良。
张良也不推让,他跟贾诩本就负责不同层面的咨询,不存在竞争问题,“微臣在想,如果大周此番拿不下大晋王朝,怎么兑现对宋、明两国的承诺?”
欧阳朔眼前一亮,顺着张良的思路说道:“以帝尘的性格,八成会耍赖。但是以宋、明两朝的实力,这个赖可不好耍。”
“王上圣明!”
张良恭维了一下欧阳朔,跟着说道:“南方之事,宜缓不宜急。将敌人逼急了,只会将本来不太稳固的六国联盟,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北方之事,则宜急不宜缓。蒙古国突然结束蛰伏,一个西突厥汗国怕是满足不了成吉思汗的胃口,辽金行省随时可能爆发大战。”
“如果不在蒙古国动手之前,彻底解决大清这个隐患,一旦让两者联合,北疆处境将变得异常艰难,成为朝廷的一块烫手山芋。”
张良的话,让在座大臣悚然而惊。
他们这才意识到,大夏要一统华夏,面对的敌人不仅数量众多,集合在一起,还有抗衡大夏的实力。
面对群敌,可谓步步惊心,丝毫大意不得。
原本,在贾诩分析南北利弊时,白起、孙膑等将领,是比较倾向于南面战场的,他们早就期待,跟大周一决雌雄。
现在想来,事情可没这么简单。
“解决大清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拿下京都的九州鼎;再加上,可预计的洛阳、成都两尊九州鼎,九鼎齐聚之日,就为期不远。”张良补充说道。
等张良说完,孙膑说道:“张阁老所言确实有理,只是末将有一担忧。”
“讲!”
“大晋在无增援的情况下,能在大周军面前支撑多久?一旦战事爆发,大晋还能保证对豹韬军的粮草供给吗?如果粮草被断,正处于胶着期的洛阳之战,该怎么办?豹韬军,又该怎么办?”
作为东南战区的二号人物,孙膑必须为战区利益考量。
攻打大汉是东南战区接下的任务,一旦搞砸,就是整个东南战区的耻辱,这是孙膑无论如何都不愿看到的。
眼下战区统帅韩信正在前线作战,孙膑就必须承担起责任来。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欧阳朔这次没征询哪位大臣的意见,径直说道:“狭路相逢,勇者胜。战局发展到这一步,就不能畏首畏尾,要拿出问鼎天下的气魄来。既然粮草受限,洛阳之战就不能拖,必须想办法尽早结束。”
“文和,你给豹韬军想个速战速决的法子。”欧阳朔又点了贾诩的名。
欧阳朔的临场发挥,实在是考验谋士的随机应变水准,没有两把刷子,三两下就会被欧阳朔问的哑口无言。
好在贾诩是天下一等一的谋士。
作为谋士,功底可不仅体现在朝堂対奏之上。谋士跟演员,在一点上,是非常相像的,那就是“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怎么说呢?
以贾诩为例,作为军中第一谋士,大夏的每一场军事行动,他未必都会亲自参与,但一定会全程跟踪,利用情报机构传来的情报,在平时做足功课。
目的就是对全局有个精准把握,并且时刻推演战局,模拟对策,以便或主动,或被动提出,供王上决策。
这才是谋士的本分。
而不是说到了朝堂奏对,才临场发挥。
再厉害的人,也做不到在不了解前线情况的前提下,准确提出计策,那是瞎扯淡,不可能出现在现实中。
就像演义中的诸葛亮,看似隐居茅庐,实则对天下态势一览无遗,否则的话,又怎能提出建设性极强的《隆中对》。
因此,面对王上的发问,贾诩一点都紧张,稍稍整理一下思路,跟着就说道:“洛阳巷战,如果采取常规战术,必定耗时日久,粮草危机确实会向孙膑将军提出的那样,随时都可能爆发。”
孙膑听了,感激地看了贾诩一眼。
“想要快速解决,只能采取非常规战术。以洛阳城的条件,可采取刺杀战术,汉武帝跟卫青两人之中,但凡有一人阵亡,汉军必定大乱。”
“或者烧掉洛阳粮仓,让汉军士气崩溃;或者展开大屠杀,散播恐惧,让洛阳自乱阵脚;或者下毒,眼下正是暴雨时节,接着雨水,也是能实现的。”
“……”
贾诩的这些计策,听的一众大臣头皮发麻。
毒士就是毒士,真是什么狠招都能想的出来,但是仔细想想,以大夏在华夏区的形象,一些战术是无法实施的。
比如大屠杀跟下毒,大夏就绝对不会做。
至于说烧粮仓,以卫青之谨慎,必定对粮仓严防死守,即便山海卫在洛阳城布置了不少密探,也没有成功的可能。
或者说,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
排除下来,似乎只有刺杀可行,但这也是最高难度的战术。汉武帝就不说了,住在皇宫,戒备森严,别说刺杀,怕是连面都见不到。
卫青作为汉军主将,身边随时有亲卫,刺杀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怎么想,都没有成功的可能。
大臣们正犯愁呢,欧阳朔却若有所思,他想到了一个合作伙伴,正是背叛过大夏一次的超级行会【听雨楼】,也是唯一一个还留在王城的行会。
好巧不巧,【听雨楼】正驻扎在洛阳城。
想到这,欧阳朔说道:“洛阳一事,容本王稍后布置,眼下还是商讨一下,该派出哪几支部队,北上伐清。”
大清虽然只派出二十万禁军,在大周边境驻防,但是要真正威胁邯郸城,必须将整个大清连根拔除。
否则的话,京都城就会像一颗钉子,钉在大夏行军路上,随时都可能将大夏的粮草补给路线,一斩两断。
想要威胁邯郸城,京都城就是绕不过的坎。
而且欧阳朔也正要借此机会,一举攻灭大清,奠定北疆新格局。
“摆在眼前只有两条路,要么传送大军至落凤城,协助大晋御敌;要么直接对大周开战,打通跟中原行省的通道。怎么选,还请诸卿说一说。”
贾诩出列说道:“微臣不赞同增援大晋王朝。”
“理由。”
“粮草。”贾诩直指问题要害,“大晋王朝仅一行省之地,河东行省又非产粮大省,粮草储备本就有限。在支撑豹韬军后勤的情况下,还要支撑大晋自有的烈焰军跟禁卫军,粮草负荷基本接近极限。”
“想要击退大周军,保守估计,朝廷至少要增援五十万大军。如果战事不利,久拖不决,一旦粮食危机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
“如果我是大周,一定会采取拖延战术,利用他们的粮草优势,跟我军展开长久对峙,以便坐收渔翁之利。”
“还有一点,眼下整个荒野,暴雨倾盆,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第一季水稻跟小麦产量骤降,已经是可预见的事实。”
“基于以上几点,微臣不赞同增援大晋。”
欧阳朔默然。
他怎么也没想到,盖亚六年的粮食危机,最先中招的竟然是准备最充分的大夏。大夏空有海量粮食,却无法运往战场。
中间隔着的,都是大夏的敌人。
“这么说,就只有强攻了。”欧阳朔从谏如流,“南面,还是北面?”
强攻,也叫围魏救赵。
贾诩回道:“从战术上讲,南北各有优缺点。如果从北面进攻,一旦拿下大清,就可直接威胁大周都城邯郸,逼得大周不得不撤军。”
“从南面进攻,则要面临大宋跟大明的联手。好处是,南面进攻的话,无论是军队调度,还是粮草保障,都非常顺畅;而且一旦突破南面防线,进击中原行省,不仅能跟豹韬军汇合,还可建立直通大晋的粮草运输线路。”
简单而言,北面战术单一,是真正的围魏救赵战术,可顺利解大晋之围。南面战术复杂,而且实施难度大,但回报也丰厚。
一旦打通粮草运输线路,大夏大可以此为契机,跟大周,或者说六国联盟,打一场全面大战,一战而定华夏新格局。
从贾诩话中不难发现,他是比较倾向于南面的。
问题是,大夏目前有同时解决大宋跟大明的实力吗?要在大晋王朝失守之前,解决百万禁军,大夏动员的军队至少不能低于一百五十万。
大夏,做好了这个准备吗?
欧阳朔没有急着下结论,看向张良,“子房,说说你的看法。”
在战略决策上,欧阳朔还是更信任张良。
张良也不推让,他跟贾诩本就负责不同层面的咨询,不存在竞争问题,“微臣在想,如果大周此番拿不下大晋王朝,怎么兑现对宋、明两国的承诺?”
欧阳朔眼前一亮,顺着张良的思路说道:“以帝尘的性格,八成会耍赖。但是以宋、明两朝的实力,这个赖可不好耍。”
“王上圣明!”
张良恭维了一下欧阳朔,跟着说道:“南方之事,宜缓不宜急。将敌人逼急了,只会将本来不太稳固的六国联盟,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北方之事,则宜急不宜缓。蒙古国突然结束蛰伏,一个西突厥汗国怕是满足不了成吉思汗的胃口,辽金行省随时可能爆发大战。”
“如果不在蒙古国动手之前,彻底解决大清这个隐患,一旦让两者联合,北疆处境将变得异常艰难,成为朝廷的一块烫手山芋。”
张良的话,让在座大臣悚然而惊。
他们这才意识到,大夏要一统华夏,面对的敌人不仅数量众多,集合在一起,还有抗衡大夏的实力。
面对群敌,可谓步步惊心,丝毫大意不得。
原本,在贾诩分析南北利弊时,白起、孙膑等将领,是比较倾向于南面战场的,他们早就期待,跟大周一决雌雄。
现在想来,事情可没这么简单。
“解决大清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拿下京都的九州鼎;再加上,可预计的洛阳、成都两尊九州鼎,九鼎齐聚之日,就为期不远。”张良补充说道。
等张良说完,孙膑说道:“张阁老所言确实有理,只是末将有一担忧。”
“讲!”
“大晋在无增援的情况下,能在大周军面前支撑多久?一旦战事爆发,大晋还能保证对豹韬军的粮草供给吗?如果粮草被断,正处于胶着期的洛阳之战,该怎么办?豹韬军,又该怎么办?”
作为东南战区的二号人物,孙膑必须为战区利益考量。
攻打大汉是东南战区接下的任务,一旦搞砸,就是整个东南战区的耻辱,这是孙膑无论如何都不愿看到的。
眼下战区统帅韩信正在前线作战,孙膑就必须承担起责任来。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欧阳朔这次没征询哪位大臣的意见,径直说道:“狭路相逢,勇者胜。战局发展到这一步,就不能畏首畏尾,要拿出问鼎天下的气魄来。既然粮草受限,洛阳之战就不能拖,必须想办法尽早结束。”
“文和,你给豹韬军想个速战速决的法子。”欧阳朔又点了贾诩的名。
欧阳朔的临场发挥,实在是考验谋士的随机应变水准,没有两把刷子,三两下就会被欧阳朔问的哑口无言。
好在贾诩是天下一等一的谋士。
作为谋士,功底可不仅体现在朝堂対奏之上。谋士跟演员,在一点上,是非常相像的,那就是“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怎么说呢?
以贾诩为例,作为军中第一谋士,大夏的每一场军事行动,他未必都会亲自参与,但一定会全程跟踪,利用情报机构传来的情报,在平时做足功课。
目的就是对全局有个精准把握,并且时刻推演战局,模拟对策,以便或主动,或被动提出,供王上决策。
这才是谋士的本分。
而不是说到了朝堂奏对,才临场发挥。
再厉害的人,也做不到在不了解前线情况的前提下,准确提出计策,那是瞎扯淡,不可能出现在现实中。
就像演义中的诸葛亮,看似隐居茅庐,实则对天下态势一览无遗,否则的话,又怎能提出建设性极强的《隆中对》。
因此,面对王上的发问,贾诩一点都紧张,稍稍整理一下思路,跟着就说道:“洛阳巷战,如果采取常规战术,必定耗时日久,粮草危机确实会向孙膑将军提出的那样,随时都可能爆发。”
孙膑听了,感激地看了贾诩一眼。
“想要快速解决,只能采取非常规战术。以洛阳城的条件,可采取刺杀战术,汉武帝跟卫青两人之中,但凡有一人阵亡,汉军必定大乱。”
“或者烧掉洛阳粮仓,让汉军士气崩溃;或者展开大屠杀,散播恐惧,让洛阳自乱阵脚;或者下毒,眼下正是暴雨时节,接着雨水,也是能实现的。”
“……”
贾诩的这些计策,听的一众大臣头皮发麻。
毒士就是毒士,真是什么狠招都能想的出来,但是仔细想想,以大夏在华夏区的形象,一些战术是无法实施的。
比如大屠杀跟下毒,大夏就绝对不会做。
至于说烧粮仓,以卫青之谨慎,必定对粮仓严防死守,即便山海卫在洛阳城布置了不少密探,也没有成功的可能。
或者说,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
排除下来,似乎只有刺杀可行,但这也是最高难度的战术。汉武帝就不说了,住在皇宫,戒备森严,别说刺杀,怕是连面都见不到。
卫青作为汉军主将,身边随时有亲卫,刺杀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怎么想,都没有成功的可能。
大臣们正犯愁呢,欧阳朔却若有所思,他想到了一个合作伙伴,正是背叛过大夏一次的超级行会【听雨楼】,也是唯一一个还留在王城的行会。
好巧不巧,【听雨楼】正驻扎在洛阳城。
想到这,欧阳朔说道:“洛阳一事,容本王稍后布置,眼下还是商讨一下,该派出哪几支部队,北上伐清。”
大清虽然只派出二十万禁军,在大周边境驻防,但是要真正威胁邯郸城,必须将整个大清连根拔除。
否则的话,京都城就会像一颗钉子,钉在大夏行军路上,随时都可能将大夏的粮草补给路线,一斩两断。
想要威胁邯郸城,京都城就是绕不过的坎。
而且欧阳朔也正要借此机会,一举攻灭大清,奠定北疆新格局。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