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52 第650章:老范家变成了香馍馍
- 653 第651章:老魏家要完!
- 654 第652章:交际之术,妙不可言
- 655 第653章:魏氏讨饶啦
- 656 第654章:不搞事就浑身难受
- 657 第655章:国人逐君
- 658 第656章:一再死掉大人物
- 659 第657章:欺吾刀不利乎!?
- 660 第658章:装了一波逼
- 661 第659章:不霸道,怎么当霸主国
- 662 第660章:楚国这是不行了呀!
- 663 第661章:事了拂衣去
- 664 第662章:阴武,你这个乱臣贼子!
- 665 第663章:其实,我想当个好人
- 666 第664章:寡人若得阴武,何愁霸业不成
- 667 第665章: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 668 第666章:俺这该死的、无处安放的魅力!
- 669 第667章:枭雄本色,懂不懂?
- 670 第668章:真——乱臣贼子
- 671 第669章:这风格极为不对劲
- 672 第670章:寡人的偶像来啦?
- 673 第671章:军容之盛
- 674 第672章:过于抢手,怎么办?
- 675 第673章:那一刻,基情四射
- 676 第674章:除了两位大佬,其余人都懵了
- 677 第675章:古有恶来,今有阴子!
- 678 第676章:全程高能
- 679 第677章:我为蛮夷,诸般手段皆可!
- 680 第678章:阴武已经位比一国之君了啊!
- 681 第679章: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
- 682 第680章:大争再起(4K)
- 683 第681章:阴武和他的一众小弟们
- 684 第682章:已有君权之实
- 685 汇报一下最近的情况吧
- 686 第683章:真.太岁头上动土
- 687 第684章:一不小心,“天下归心”啦?
- 688 第685章:老大很忙,也很莽
- 689 第686章:灾难,天大的灾难!
- 690 第687章:大战在即
- 691 第688章:俺,其实想当个正直的人
- 692 第689章:我已经天下无敌啦,哈哈哈
- 693 第690章:可以开始挑选国号了
- 694 第691章:阴氏强军之威(5K)
- 695 第692章:孔夫子他爹啊
- 696 第693章:唯令楚国衰弱,阴氏方可化家为国(6K)
- 697 第694章:从不玩阴的武大帝【6K(谢啥名字了万赏)】
- 698 第695章:该选哪个呢?(6K)
- 699 第696章:这下连续达到两个成就啦!(6K)
- 700 第697章:在楚国都城耀武扬威(6K)
- 701 第698章:霸业啊,霸业!
- 702 第699章:相信我,阴武不是好人(谢‘现实苦涩,还好有梦’万赏)
- 703 第700章:接下来该瓜分晋国了吧?
- 704 第701章:阴武太牛哔了!
- 705 第702章:晋国之亡,始于今日!
- 706 第703章:不再食晋禄
- 707 第704章:阴氏、范氏、荀氏
- 708 第705章:尘埃落定了啊
- 709 第706章:划江而治,如何?
- 710 第707章:楚人报仇,十年未晚
- 711 第708章:量我等之物力,结与阴子之欢心
- 712 第709章:乱成一锅粥啦!
- 713 第710章:呵?谁能与我一战!
- 714 第711章:谁将被埋葬
- 715 第712章:那可是我的至爱亲朋啊
- 716 第713章:天不生我阴武,万古如长夜
- 717 第714章:反正就没一个好人呗
- 718 第715章:真.内忧外患啊!
- 719 第716章:局势要失控啦!
- 720 第717章:一言定生死,一念天下惊
- 721 第718章:阴氏有丧
- 722 第719章:俺怎么跟阴武比啊?!
- 723 第720章:又双叒叕卖队友啦
- 724 第721章:分晋大概就这三家了
- 725 第722章:天诛国贼!!!
- 726 第723章:亮肌肉,暴兵啦!
- 727 第724章:满城尽带黄金甲
- 728 第725章:乐极生悲???
- 729 第726章:范氏谋反!
- 730 第727章:权力的游戏
- 731 第728章:阴氏正式加入内战
- 732 第729章:物是人非事事休
- 733 第730章:第N次世界大战的节奏?
- 734 第731章:灭魏,灭魏!
- 735 第732章:若阴氏灭亡……
- 736 第733章:灭此朝食!
- 737 第734章:惨,太特么惨了!
- 738 第735章:魏氏除名!
- 739 第736章:斩草不除根的下一句是?
- 740 第737章:扫清障碍,然后……
- 741 第738章:反晋联盟,了解一下?
- 742 第739章:该安排秦国了呀
- 743 第740章:秦国?名存实亡啦。
- 744 第741章:阴武出招,联军百态
- 745 第742章:新时代的来临
- 746 第743章: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 747 第744章:顺路灭一国???
- 748 第745章:大佬,给次机会呀
- 749 第746章:接下来会很关键!
- 750 第747章:决定晋国命运的一天
- 751 第748章:我主沉浮!
- 752 第749章:耻辱,大大的耻辱!
- 753 第750章:所谋者大!
- 754 第751章:偶像,你来啦?
- 755 第752章:卑劣的上位者们
- 756 第753章:这下有好戏看了
- 757 第754章:亲,玩分晋吗?(第二更)
- 758 第755章:开弓没有回头箭!
- 759 第756章:未雨绸缪
- 760 第757章:听说过自治吗?
- 761 第758章:万事俱备,回国就分晋
- 762 第759章:起雄城,大事近
- 763 第760章:汉,银河也!
- 764 第761章:一再的大动作
- 765 第762章:不可逆转了啊
- 766 第763章:侯爵?侯爵!
- 767 第764章:一帮大佬的齐聚
- 768 第765章:可算盼到这一天啦
- 769 第766章:到来的战国时代
- 770 第767章:崭新的历史篇章
- 771 第768章:奋进的周天子
- 772 第769章:必要的风险
- 773 第770章:汉氏子姓
- 774 第771章:汉家自有制度
- 775 第772章:礼崩乐坏了呀
- 776 第773章:巍巍长安
- 777 第774章:妄自尊大
- 778 第775章:稳住,不要浪!
- 779 第776章:太子带兵进京啦
- 780 第777章:天下局势的骤变
- 781 第778章:君臣和谐呀
- 782 第779章:孔丘出生啦
- 783 第780章:岂知有今日?
- 784 第781章:被提前的五国相王
- 785 第782章:带甲百万
- 786 第783章:从今以后各玩各的
- 787 第784章:汉国太子
- 788 第785章:好惨的一个人
- 789 第786章:诸侯汇聚
- 790 第787章:吴国可怜吗?
- 791 第788章:说是误会,信吗?
- 792 第789章:寡人命你们统统滚开
- 793 第790章:确认不是来搞笑的?
- 794 第791章:进位为王
- 795 第792章:远交近攻
- 796 第793章:维新之难
- 797 第794章:不混一,寡人死不瞑目
- 798 第795章:十年,需要十年!
- 799 第796章:匆匆三年
- 800 第797章:范使哭汉庭
- 801 第798章:给脸,特么不要脸!
- 802 第799章:公子被流放啦!
- 803 第800章:时不待我!
- 804 第801章:百家之医家问世
- 805 第802章:可为,可不为
- 806 第803章:经略巴蜀之始
- 807 第804章:函谷关前
- 808 第805章:结盟?那是不可能结盟的。
- 809 第806章:宇内混一,舍我其谁?
- 810 第807章:怎么才能坑到汉国?
- 811 第808章:范王匄,薨。
- 812 第809章:危若累卵
- 813 第810章:汉军威武
- 814 第811章:差距超乎想象
- 815 第812章:必有四晋归一雄心
- 816 第813章:各自的心怀鬼胎
- 817 第814章:这才是战国时代啊
- 818 第815章:汉国危矣!
- 819 第816章:不讲武德啊!
- 820 第817章: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 821 第818章:又一个退出历史舞台
- 822 第819章:都是无耻小人
- 823 第820章:大争之世,唯论强弱存亡
- 824 第821章:错综复杂的局面
- 825 第822章:大汉太子
- 826 第823章:急君父之所急
- 827 第824章:爷孙三代
- 828 第825章:痛失栋梁
- 829 第826章:一人死,多事生
- 830 第827章:三年后,东出!
- 831 第828章:汉王高义啊!
- 832 第829章:寡人真的太难了
- 833 第830章:该拿楚国怎么办?
- 834 第831章:匆匆数载
- 835 第832章:大汉的敌人们
- 836 第833章:因为他是吕政呀
- 837 第834章:公孙初领兵
- 838 第835章:大汉的好圣孙啊
- 839 第836章:父子谈心
- 840 第837章:君父太难当了!
- 841 第838章:举世瞩目
- 842 第839章:难兄难弟
- 843 第840章:殊死一搏!
- 844 第841章:汉王邀荀王会猎
- 845 第842章:不过日子了呀!
- 846 第843章:出征!出征!
- 847 第844章:风云变幻啊!
- 848 第845章:要当乌龟的中行吴
- 849 第846章:陈年往事
- 850 第847章:谁会赢呢?
- 851 第848章:王师东进中原日
- 852 第849章:大汉之强
- 853 第850章:不见血的交锋
- 854 第851章:用兵最高境界是什么?
- 855 第852章:汉王,你不讲武德!
- 856 第853章:四晋归一无可扭转
- 857 第854章:生如夏花,岂可无灿烂之日
- 858 第855章:尘埃落定
- 859 第856章:来到关键的历史时刻
- 860 第857章:果真是好儿子
- 861 第858章:布局将来
- 862 第859章:生前事,身后名
- 863 第860章:一些事在悄悄改变
- 864 第861章:爷、儿、孙
- 865 第862章:即将到来的尾声
- 866 第863章:传承有序(全书终)
- 867 后记①:未来可期
- 868 新书《我在春秋做贵族》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660章:楚国这是不行了呀!
第660章:楚国这是不行了呀!
近些年来的宋国处境其实颇为堪忧,一再遭到楚国和郑国的双面夹击,直接导致“商丘”以南的大部分城邑沦陷。
所以,吴军在“芜湖”战胜楚军的消息传过来,吴人是什么心情不知道,宋国直接举国欢庆了。
楚国先在“沫”大败亏输了一场,败给晋国没什么好丢脸的地方,双方数十年交战下来本是互有胜败,同为霸主国赢一场输一场太正常不过了。
因此,晋国与楚国在“沫”交战分出胜负,使得各国感到震动的仅是楚国令尹遭到俘虏,对于胜败看得比较开。
吴国打赢楚国就有点不一样了。
宋国与吴国并不直接接壤,然而宋国君臣绝对比晋国君臣更加了解吴国。
不提礼仪制度或狡不狡猾那些玩意,宋国很清楚吴国的实力也就那样。
吴国依靠的就是不讲“武德”来抗衡楚国,尤其是楚国经常只拿出两三成的力量来应对吴国,少部分时间认真点也就拿出三四成来针对吴国。
楚国只是用二到四成的实力对付吴国还能大部分战役取得胜利,一旦楚国认真起来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新一次的“芜湖”之战,楚国明显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开打又在极短的时间内输给了吴国,是不是能侧面证明“沫之战”后的楚国要有点不行了呢?
实力也就是个二流强国的吴国能轻易击败南方霸主楚国?宋国也是二流强国来着,感觉楚国变得虚弱肯定想着要反攻的呀。
得到晋国的允许,宋国开始了举国上下的忙碌。
这一次,宋国不但要承担起联军的粮秣供应,连带各个诸侯国一旦出现损失,比如兵甲牛马以及人员伤亡,宋国一样需要在战后进行弥补。
士匄在得知宋国将那些条件答应下来,很直接地说道:“宋国之富,出我意料。”
吕武明白士匄是嫉妒了。
说起来又有谁不会嫉妒?宋国明明被楚国摁着打,逮住机会反攻能拿出那么大的底气,说明以前的库存不少,近期也赚得挺多的。
二十一国联军对楚国的入侵已经展开,尽管晋君姬彪没有在场,晋国元戎吕武还是很理所当然的担任联军统帅的职位。
这个“统帅”有专门的名头,叫“伯长”。
伯,霸也。
长,众家之首。
二十一个国家里面的绝大多数是晋国的小弟,另外几个则是被裹挟着加入联军,哪怕吕武的军事素质不怎么样,仅仅因为他是晋国的元戎,不当这个“伯长”又该是谁来当?
对了,后来又增加了一个国家来会盟,变成二十二国在“商丘”搞大型活动了。
吕武将二十二个国家的联军分成了三个部分。
以晋军、莒军、莱军、鄅军、邾军、薛军为一路,出“商丘”朝蔡国的方向行军,摆明了就是要用攻打蔡国来逼迫楚国做出反应。
以郑军、滕军、介军、杞军、茅军、邳军和钟离国的军队为第二路,选择从钟离国借路,威胁楚国东北疆域。
以宋军、鲁军、齐军、徐军、陈军、卫军、曹军、谭军、纪军为第三路,他们负责收复宋国的沦陷区域。
楚国攻城掠地之后就会让公族接手,等于宋国沦陷的城邑已经成为楚国公族的封地,每一个城邑或多或少有驻军力量,不是溜达一圈就能光复的。
“元戎。”羊舌肸因为赵武没有归建的关系,暂时成了新军的指挥官。
吕武知道羊舌肸是来做什么,抢先说道:“若是有封主不愿出战,需我多言?”
去尼玛的!
公族的那帮封主还没汲取去年在“沫”那边的教训吗?
如果再次有公族封主想当逃兵,吕武不介意收拾一下羊舌肸。
话说,有公族封主要当逃兵,怎么是吕武收拾羊舌肸呢?
没有太复杂的原因,吕武现在是一把手,下面还有几位“卿”当属僚。由羊舌肸来管束那帮公族封主,出事了当然不是吕武直接处置犯事的公族封主,找羊舌肸追责才符合程序。
羊舌肸吓了一大跳!
不过,真有公族封主不愿意出战。
他们之前以为就是来随随便便走个过场,想着将今年的纳赋额度完成,一听要去蔡国还挺高兴,听说是要勾引楚军北上就很不快乐了。
公族沉沦多年再一次出场,参加一次“沫之战”给整得个损失惨重的下场,有一批公族封主重新觉醒了斗志,更多的公族封主被吓破了胆。
要是让他们欺负二流以下的诸侯国,自然是乐意并且雀跃的。
跟另一个霸主正面血拼?他们稍微想想就心里犯虚。
羊舌肸充分感觉到了吕武态度上的强硬,咽下之前想说的话,开口保证会约束公族的封主,有点灰溜溜地离开了。
“公族早已不复当年。”士匄是感概,还是幸灾乐祸?
晋国算是成也晋文公,衰败也是晋文公造成。
他依靠“五贤士”开创了属于晋国的霸业,任命赵衰为“正卿”并且“将”新军也打开了异姓在晋国掌权的大门。
看看其余的诸侯国,有哪个国家让异姓那么得权的吗?并没有。
大多数国家的非公族,他们想获得一块封地都是千难万难,别说是担任“卿”或是执政了。
吕武看了一眼士匄,心里想道:“士鞅今年几岁了来着?”
为什么会想到这个?还不是近些年晋国的权力更替有点频繁,好些个青年才俊都落得一个英年早逝的结局。
他们早就已经进入蔡国的势力范围,摧枯拉朽地攻占了一些“城”和“邑”,拿下的“邦”数量就更多了。
吕武亲率的这一路军,除了莒国像点样子之外,莱国、鄅国、邾国、薛国这些军队加起来估计还没有一个晋国稍微强点的中等贵族强力。
这些个小国,多的带来两千多士兵,少的也就三五百士兵,对于他们来说能出动这些数量的士兵搞远征已经很不容易了。
现实摆在那里,不是每一诸侯国都有像晋国那么多的贵族,也不是每一名贵族都像晋国贵族保持武备以及粮秣储存量,兵源素质方面就更不用比了。
对他们这些小国来说,出门的距离越是遥远,后勤方面的负担就会越大。
历史上有过不少一点都不好笑的笑话,比如某个小型诸侯国得到晋国的召唤前往参加会盟,艰难地跋山涉水抵达会盟地点,吃糠咽菜挺到会盟结束,结果没有余粮来支撑回去路上的消耗,出门三五百人,回去的路上给饿死了一半人。
什么?晋国为什么不提供粮秣给那个小姓诸侯国?也要那个小姓诸侯国开口,他们不说其他人怎么知道,知道了没有得到求助,主动赠予物资会被当成是在侮辱的!
这是个面子比命重要的年代!尤其是对一些小姓诸侯国来说,他们除了尊严之外,真的已经没什么能够坚持的了。
吕武在进军蔡国的路上又增加了两个盟友,他们是发现晋军南下被吓得尿了的顿国和沈国。
事实上,顿国和沈国已经被楚国搞成了傀儡国,控制两个国家的楚国人一看晋军的规模,得出无法力抗的结论,选择了委曲求全。
这种事情在以前那是不可能发生的!谁让楚国先输了“沫之战”,又在“芜湖”那边吃了打败仗,不但列国觉得楚国要衰败了,连带一些楚国人也没有了以前的骄傲。
一个霸主国的衰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其实就是大家都觉得这个霸主国不行了,内部也出现了自我怀疑,外部造成某种程度上“墙倒众人推”的局面,再上演内部形成“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的环境,想不衰败都不行啊!
为什么赵武不在军队?他带着自己的一帮家臣以及赵氏的一个“师”留在顿国地界,帮着顿君姬霸清洗朝堂,再近一步肃清在顿国的楚人,要还顿国一个朗朗乾坤来着。
真的就叫姬霸,没恶搞。顿国爵低疆狭,民寡势弱,上一代顿君还是有些雄心壮志,敢给自己的继承人取了个“霸”的名。
必须知道一点的是,目前除了周天子之外,其余列国之君不能“呼”姓。
所以,始皇帝功盖三皇五帝之前,列国称呼和记载的是“赵政”这个称呼,史书上之所以称呼“嬴政”则是因为他成功登顶了。
另外,现在是公元前560年,又不是2021年,姬和霸连起来这种称呼,没人会想歪的。
吕武这一路大军一再表演什么叫摧枯拉朽,搞得一帮公族觉得自己又行了,打起顺风仗一再演示什么叫凶残。
他们逼近蔡国都城“新蔡”之际,也就是距离“新蔡”约三十里,蔡国那边来人了。
“伯国,蔡无罪也!”这人太委屈了。
吕武和士匄对视了一眼,他们事先已经派出使者前往宣战,理由是蔡国侵占了晋国新收小弟郑国的田。
现在,蔡国来人来喊冤枉?这是不给霸主面子啊!
霸主想揍,弱国忍一忍就是了,喊冤枉不但没半点毛线用,还要挨更毒的打。
所以,蔡国这是何必呢。
………………
不计费的题外话:
看历史正剧就叫赵政,一些带着戏(乱)说(编)的剧无一例外在始皇帝还是小孩子没回国就直接称呼嬴政。
还有一些明明是汉、隋、唐的皇帝,尼玛给称呼皇上,编剧不知道应该称呼陛下,剧组那么多人没一个上网查证的吗?
不过,想到明星存款有一百万叫穷鬼;娱乐圈普遍学历低,好像又能理解了。
所以,吴军在“芜湖”战胜楚军的消息传过来,吴人是什么心情不知道,宋国直接举国欢庆了。
楚国先在“沫”大败亏输了一场,败给晋国没什么好丢脸的地方,双方数十年交战下来本是互有胜败,同为霸主国赢一场输一场太正常不过了。
因此,晋国与楚国在“沫”交战分出胜负,使得各国感到震动的仅是楚国令尹遭到俘虏,对于胜败看得比较开。
吴国打赢楚国就有点不一样了。
宋国与吴国并不直接接壤,然而宋国君臣绝对比晋国君臣更加了解吴国。
不提礼仪制度或狡不狡猾那些玩意,宋国很清楚吴国的实力也就那样。
吴国依靠的就是不讲“武德”来抗衡楚国,尤其是楚国经常只拿出两三成的力量来应对吴国,少部分时间认真点也就拿出三四成来针对吴国。
楚国只是用二到四成的实力对付吴国还能大部分战役取得胜利,一旦楚国认真起来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新一次的“芜湖”之战,楚国明显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开打又在极短的时间内输给了吴国,是不是能侧面证明“沫之战”后的楚国要有点不行了呢?
实力也就是个二流强国的吴国能轻易击败南方霸主楚国?宋国也是二流强国来着,感觉楚国变得虚弱肯定想着要反攻的呀。
得到晋国的允许,宋国开始了举国上下的忙碌。
这一次,宋国不但要承担起联军的粮秣供应,连带各个诸侯国一旦出现损失,比如兵甲牛马以及人员伤亡,宋国一样需要在战后进行弥补。
士匄在得知宋国将那些条件答应下来,很直接地说道:“宋国之富,出我意料。”
吕武明白士匄是嫉妒了。
说起来又有谁不会嫉妒?宋国明明被楚国摁着打,逮住机会反攻能拿出那么大的底气,说明以前的库存不少,近期也赚得挺多的。
二十一国联军对楚国的入侵已经展开,尽管晋君姬彪没有在场,晋国元戎吕武还是很理所当然的担任联军统帅的职位。
这个“统帅”有专门的名头,叫“伯长”。
伯,霸也。
长,众家之首。
二十一个国家里面的绝大多数是晋国的小弟,另外几个则是被裹挟着加入联军,哪怕吕武的军事素质不怎么样,仅仅因为他是晋国的元戎,不当这个“伯长”又该是谁来当?
对了,后来又增加了一个国家来会盟,变成二十二国在“商丘”搞大型活动了。
吕武将二十二个国家的联军分成了三个部分。
以晋军、莒军、莱军、鄅军、邾军、薛军为一路,出“商丘”朝蔡国的方向行军,摆明了就是要用攻打蔡国来逼迫楚国做出反应。
以郑军、滕军、介军、杞军、茅军、邳军和钟离国的军队为第二路,选择从钟离国借路,威胁楚国东北疆域。
以宋军、鲁军、齐军、徐军、陈军、卫军、曹军、谭军、纪军为第三路,他们负责收复宋国的沦陷区域。
楚国攻城掠地之后就会让公族接手,等于宋国沦陷的城邑已经成为楚国公族的封地,每一个城邑或多或少有驻军力量,不是溜达一圈就能光复的。
“元戎。”羊舌肸因为赵武没有归建的关系,暂时成了新军的指挥官。
吕武知道羊舌肸是来做什么,抢先说道:“若是有封主不愿出战,需我多言?”
去尼玛的!
公族的那帮封主还没汲取去年在“沫”那边的教训吗?
如果再次有公族封主想当逃兵,吕武不介意收拾一下羊舌肸。
话说,有公族封主要当逃兵,怎么是吕武收拾羊舌肸呢?
没有太复杂的原因,吕武现在是一把手,下面还有几位“卿”当属僚。由羊舌肸来管束那帮公族封主,出事了当然不是吕武直接处置犯事的公族封主,找羊舌肸追责才符合程序。
羊舌肸吓了一大跳!
不过,真有公族封主不愿意出战。
他们之前以为就是来随随便便走个过场,想着将今年的纳赋额度完成,一听要去蔡国还挺高兴,听说是要勾引楚军北上就很不快乐了。
公族沉沦多年再一次出场,参加一次“沫之战”给整得个损失惨重的下场,有一批公族封主重新觉醒了斗志,更多的公族封主被吓破了胆。
要是让他们欺负二流以下的诸侯国,自然是乐意并且雀跃的。
跟另一个霸主正面血拼?他们稍微想想就心里犯虚。
羊舌肸充分感觉到了吕武态度上的强硬,咽下之前想说的话,开口保证会约束公族的封主,有点灰溜溜地离开了。
“公族早已不复当年。”士匄是感概,还是幸灾乐祸?
晋国算是成也晋文公,衰败也是晋文公造成。
他依靠“五贤士”开创了属于晋国的霸业,任命赵衰为“正卿”并且“将”新军也打开了异姓在晋国掌权的大门。
看看其余的诸侯国,有哪个国家让异姓那么得权的吗?并没有。
大多数国家的非公族,他们想获得一块封地都是千难万难,别说是担任“卿”或是执政了。
吕武看了一眼士匄,心里想道:“士鞅今年几岁了来着?”
为什么会想到这个?还不是近些年晋国的权力更替有点频繁,好些个青年才俊都落得一个英年早逝的结局。
他们早就已经进入蔡国的势力范围,摧枯拉朽地攻占了一些“城”和“邑”,拿下的“邦”数量就更多了。
吕武亲率的这一路军,除了莒国像点样子之外,莱国、鄅国、邾国、薛国这些军队加起来估计还没有一个晋国稍微强点的中等贵族强力。
这些个小国,多的带来两千多士兵,少的也就三五百士兵,对于他们来说能出动这些数量的士兵搞远征已经很不容易了。
现实摆在那里,不是每一诸侯国都有像晋国那么多的贵族,也不是每一名贵族都像晋国贵族保持武备以及粮秣储存量,兵源素质方面就更不用比了。
对他们这些小国来说,出门的距离越是遥远,后勤方面的负担就会越大。
历史上有过不少一点都不好笑的笑话,比如某个小型诸侯国得到晋国的召唤前往参加会盟,艰难地跋山涉水抵达会盟地点,吃糠咽菜挺到会盟结束,结果没有余粮来支撑回去路上的消耗,出门三五百人,回去的路上给饿死了一半人。
什么?晋国为什么不提供粮秣给那个小姓诸侯国?也要那个小姓诸侯国开口,他们不说其他人怎么知道,知道了没有得到求助,主动赠予物资会被当成是在侮辱的!
这是个面子比命重要的年代!尤其是对一些小姓诸侯国来说,他们除了尊严之外,真的已经没什么能够坚持的了。
吕武在进军蔡国的路上又增加了两个盟友,他们是发现晋军南下被吓得尿了的顿国和沈国。
事实上,顿国和沈国已经被楚国搞成了傀儡国,控制两个国家的楚国人一看晋军的规模,得出无法力抗的结论,选择了委曲求全。
这种事情在以前那是不可能发生的!谁让楚国先输了“沫之战”,又在“芜湖”那边吃了打败仗,不但列国觉得楚国要衰败了,连带一些楚国人也没有了以前的骄傲。
一个霸主国的衰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其实就是大家都觉得这个霸主国不行了,内部也出现了自我怀疑,外部造成某种程度上“墙倒众人推”的局面,再上演内部形成“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的环境,想不衰败都不行啊!
为什么赵武不在军队?他带着自己的一帮家臣以及赵氏的一个“师”留在顿国地界,帮着顿君姬霸清洗朝堂,再近一步肃清在顿国的楚人,要还顿国一个朗朗乾坤来着。
真的就叫姬霸,没恶搞。顿国爵低疆狭,民寡势弱,上一代顿君还是有些雄心壮志,敢给自己的继承人取了个“霸”的名。
必须知道一点的是,目前除了周天子之外,其余列国之君不能“呼”姓。
所以,始皇帝功盖三皇五帝之前,列国称呼和记载的是“赵政”这个称呼,史书上之所以称呼“嬴政”则是因为他成功登顶了。
另外,现在是公元前560年,又不是2021年,姬和霸连起来这种称呼,没人会想歪的。
吕武这一路大军一再表演什么叫摧枯拉朽,搞得一帮公族觉得自己又行了,打起顺风仗一再演示什么叫凶残。
他们逼近蔡国都城“新蔡”之际,也就是距离“新蔡”约三十里,蔡国那边来人了。
“伯国,蔡无罪也!”这人太委屈了。
吕武和士匄对视了一眼,他们事先已经派出使者前往宣战,理由是蔡国侵占了晋国新收小弟郑国的田。
现在,蔡国来人来喊冤枉?这是不给霸主面子啊!
霸主想揍,弱国忍一忍就是了,喊冤枉不但没半点毛线用,还要挨更毒的打。
所以,蔡国这是何必呢。
………………
不计费的题外话:
看历史正剧就叫赵政,一些带着戏(乱)说(编)的剧无一例外在始皇帝还是小孩子没回国就直接称呼嬴政。
还有一些明明是汉、隋、唐的皇帝,尼玛给称呼皇上,编剧不知道应该称呼陛下,剧组那么多人没一个上网查证的吗?
不过,想到明星存款有一百万叫穷鬼;娱乐圈普遍学历低,好像又能理解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