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177 16.郑文明友人
- 1178 17.曲江封建论
- 1179 18.亭前逢宋五
- 1180 19.广陵王下场
- 1181 20.刘太初反攻
- 1182 1.欲替韦剑南
- 1183 2.行中书省制
- 1184 3.韦城武预言
- 1185 4.符瑞复再显
- 1186 5.分金结银术
- 1187 6.天下推新制
- 1188 7.淮海江东省
- 1189 8.桑田织锦坊
- 1190 9.筑紫太宰帅
- 1191 10.大唐船来航
- 1192 11.难波宫商谈
- 1193 12.东瀛狗血史
- 1194 13.扶桑亦阋墙
- 1195 14.太宰府密航
- 1196 14.弓福据莞岛
- 1197 16.巡狩人主责
- 1198 17.君臣齐声哭
- 1199 18.灵虚灵宝师
- 1200 19.黄帛书天降
- 1201 20.文杰竞上表
- 1202 1.盛世仿再临
- 1203 2.太子拒登封
- 1204 3.五星避明日
- 1205 4.灞桥焚椑车
- 1206 5.陛下忽狂奔
- 1207 6.封禅大功成
- 1208 7.陆九迁都议
- 1209 8.高三为门神
- 1210 9.万象初更新
- 1211 10.少阳院劝进
- 1212 11.郡王呼阿叔
- 1213 12.千秋又万代
- 1214 13.曲江闻内禅
- 1215 14.无忝祖宗命
- 1216 15.噬脐之悔恨
- 1217 16.独目落眼泪
- 1218 17.范希朝入京
- 1219 18.三川望已失
- 1220 19.谎言如冬雨
- 1221 20.罢废宫市使
- 1222 1.厘革神威军
- 1223 2.两仪父与子
- 1224 3.李纯读左传
- 1225 4.郑絪论方镇
- 1226 5.上皇三失误
- 1227 6.韦皋思不得
- 1228 7.银尺画地绝
- 1229 8.淄青献三州
- 1230 9.问计邢曹俊
- 1231 10.李师古翻悔
- 1232 11.最终负约定
- 1233 12.太上皇吃橘
- 1234 13.青鸟已宵逝
- 1235 14.五年大计画
- 1236 15.洛阳明巨万
- 1237 16.刘驼驼立功
- 1238 17.善良剑出鞘
- 1239 18.董混成脱逃
- 1240 19.义武军公案
- 1241 20.王武俊无忧
- 1242 1.宣武敢死队
- 1243 2.万炮击汴州
- 1244 3.纳妾私箧钱
- 1245 4.昼夜攻不休
- 1246 5.宣牙求自新
- 1247 6.琵琶沟尽赤
- 1248 7.讨高岳檄文
- 1249 8.邢老又中风
- 1250 9.太师为妙客
- 1251 10.王武俊北撤
- 1252 11.魏博口岸开
- 1253 12.辱于小儿辈
- 1254 13.刘悟遽反正
- 1255 14.平卢军倒戈
- 1256 15.胡惟堪夺质
- 1257 16.一日得三美
- 1258 17.指画行省界
- 1259 18.新建武康军
- 1260 19.高宫师迫城
- 1261 20.刘悟丧部伍
隐藏
显示工具栏
6.天下推新制
6.天下推新制
张熙和张保高便急忙领命。
此刻高岳取出一物来,原来便是司南,即用磁石磨制成小巧的针形,然后用木头做成盘子,在上面刻上干支文字,并可储水,高岳将磁针放入盘子中央的水里,磁针便浮动起来,指向南方。
“舟师岂可不识地理,你们此行,白昼观日,夜晚观星,遇到晦暗不明的云雾天气,就可以看这个浮水的司南针,以定东西南北。”
于是张熙便小心翼翼地将这司南针盘给接下来。
其后高岳特地叮嘱张保高说:“你家乡就在新罗的莞岛郡,此去本道拨五百白水郎交给你,你持我扬州大都督府的信牒,新罗官府不敢为难你,只须小心海贼便好。你先前曾对本道说,痛心于乡人被海贼掠卖为奴,而今机遇来了,此后数年你便行走在唐土、新罗和倭国间,招兵买马,置办战船,绘制海图,等到势力成形后,本道便为你奥援,请新罗国在莞岛郡设军镇,让你执管海贸孔道。”
张保高当即涕泗横流,咕咚咕咚地叩首,说卫公恩德,我没齿难忘。
“别高兴太早,在海上行走谋事,灾难要避,人心要防,希望你可以逢凶化吉。还有,本道援助你于莞岛郡设镇,也是为了大唐的海外事业,记住你不但是新罗的人,更是大唐的人,也是太子少师高岳的人,本道帮衬你,你须得回报。”言毕,高岳将张保高扶起,温言说,“你在海上遇到任何事,记住在唐土,还有本道为你的后盾。”
“是,敢不竭尽死力,效忠卫公!”
不久,扬州临海的高台处燃起烟火,张熙和张保高已乘着六艘尖底大海船(用江南西道和鄂岳的上好木材制就,船体用松木、杉木,舵用的是岭南的乌木),外带十二艘平底船(平底船也是可以在这道航线上走的,主要把舵放置在船底下,除了能操控方向外,还能有效防备船只遇风浪横摆),满载着贸易的货物和使团、僧侣,开始往莞岛和对马航去。
而环王稻,也开始在淮南推广种植起来,高岳下令,免费将取来的稻谷分发给农户,尤其以下几等为多,先在楚州、蔡州、光州、寿州的旱地、盐碱地种植,并称种环王稻的田亩,免征斛斗米两年,且让各护国寺及禅寺的僧人,密切观察环王稻的生长状态,并责令他们撰写《谷谱》,记录各种稻麦的种类、习性和栽种技巧,并摸索改良的方法,一旦功成,便刊印发给各处保甲村社。
等到高岳听说韦皋今年要献《南诏奉圣乐》,杜佑则献雷神猪彘时,觉得自己忙乎大半年,也实在没啥祥瑞能献给大明宫,便只好说:“那就献环王稻吧!”
几位在军府内听命的僧人很是为难,小心翼翼地对高岳说:“卫国公,这环王稻得米比一般的粳稻要多是不假,可粒小无芒,献给圣主的话,会不会太寒碜?”
高岳想了想,忽然想到了后世的做法,就对僧人说这个好办,你们用胶水将十枚环王稻穗黏起来,便说一稻生十穗,天大的嘉禾吉祥。
结果最终送到皇帝眼前的,黏在一起的“环王嘉禾”,简直和个米团差不多。
皇帝冷哼声。
但他也没有追究嘉禾祥瑞的事,因为更痛苦的事摆在他的面前。
延英殿中,宰相前来报告说:剑南、淮南和岭南,及其他方镇如鄂岳、山南东道、汴宋等都一并支持朝廷推行“行中书省制”,来取代原本的郡县制、藩道制。
皇帝的嘴角抽动着,他本来想挑拨各镇间关系,然后借机推阻新制的,可没想到韦皋居然退而求其次,不要封建世爵,而答应行中书省制,杜佑也附和同意。
总之,韦皋、高岳、杜佑、严震、于頔等都同意,由此往后,再过两年便归朝的归朝,调任的调任,完成中书门下和地方行中书省的流动迁转。
大家都是没有私心的,都是忠于朝廷的。
皇帝根本没有掀桌子的借口,和掀桌子的能力。
同时陆贽和郑絪主笔,又写好了《兴元行中书省革新起请文》,向皇帝详细描述地方行中书省的官署情况,并请求皇帝尽快批准。
按照郑絪的说法:
先以淮南为示范,高岳的想法是在十一州的基础上,废扬州大都督府、淮南节度使,改之以崭新的“淮海行中书省”,自己领“淮海行中书省中书侍郎平章事”,兼“海东诸国押蕃使”,执掌武毅军、镇戍军的“鱼符”,另外请朝廷命两官为“淮海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这两官挂中书舍人、给事中或尚书省侍郎衔,等同于高岳的佐貮官和副手,以示高岳不会独断,且忠于朝廷中枢。
一名中书侍郎平章事,外加两名参知政事,这便是淮海行中书省的核心最高层。
其下设“行省衙司”,衙司内的一把手便是左右郎中,二把手为四位员外郎,一如朝廷尚书省六部,统摄行省大小庶务,行省衙司除去郎中、员外郎外,还有一批流外官即吏员,统称为“掾官”,负责具体事务的办理、抄录、传达。
衙司便相当于行省的“尚书省”。
此外,行省还设自己的御史台,“行中书省监察司”,负责审核监察公事、文牍里的错漏过失,弹纠行省官僚,一把手挂六品侍御史宪衔;
司法机构方面,行省便有独立的“刑狱司”,主事者挂大理寺少卿官衔,负责整个淮海行中书省的推鞠事务;
财政方面,行省则是单独的“巡院司”,共设四司,均直属于行省中书侍郎,“淮海发运司”管漕运、海贸,“淮海泉宝司”管矿冶、铸币,“淮海经界司”管理籍田、定税,“淮海巡检司”管缉私、营田、征赋、禁榷等。
当然淮海行中书省还有军事机构,按照郑絪的说法,那便是“武毅军宣抚司”,其中设都知宣抚兵马使一位,副兵马使两位,负责统军征伐事,又设宣抚行军左右司马,负责驻屯、操练、掌印、钱粮事;而镇戍军则由“镇戍司”所统,设镇戍使一人,副使一人,掌印行军司马一人。而原本高岳幕府三衙诸司诸色人,全部并入到宣抚司和镇戍司机构当中。
“行中书省制,军政事务由中书侍郎平章事与佐貮参知政事圆议,而后由衙司和其他各司施行,剑南、淮南等大镇设行中书省中书侍郎,稍次的镇则为行中书省门下侍郎,再次则为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天下行中书省由此分为三等,不知陛下认为稳便否?”叙述完毕后,郑絪就问皇帝,到底稳不稳,便不便。
此刻高岳取出一物来,原来便是司南,即用磁石磨制成小巧的针形,然后用木头做成盘子,在上面刻上干支文字,并可储水,高岳将磁针放入盘子中央的水里,磁针便浮动起来,指向南方。
“舟师岂可不识地理,你们此行,白昼观日,夜晚观星,遇到晦暗不明的云雾天气,就可以看这个浮水的司南针,以定东西南北。”
于是张熙便小心翼翼地将这司南针盘给接下来。
其后高岳特地叮嘱张保高说:“你家乡就在新罗的莞岛郡,此去本道拨五百白水郎交给你,你持我扬州大都督府的信牒,新罗官府不敢为难你,只须小心海贼便好。你先前曾对本道说,痛心于乡人被海贼掠卖为奴,而今机遇来了,此后数年你便行走在唐土、新罗和倭国间,招兵买马,置办战船,绘制海图,等到势力成形后,本道便为你奥援,请新罗国在莞岛郡设军镇,让你执管海贸孔道。”
张保高当即涕泗横流,咕咚咕咚地叩首,说卫公恩德,我没齿难忘。
“别高兴太早,在海上行走谋事,灾难要避,人心要防,希望你可以逢凶化吉。还有,本道援助你于莞岛郡设镇,也是为了大唐的海外事业,记住你不但是新罗的人,更是大唐的人,也是太子少师高岳的人,本道帮衬你,你须得回报。”言毕,高岳将张保高扶起,温言说,“你在海上遇到任何事,记住在唐土,还有本道为你的后盾。”
“是,敢不竭尽死力,效忠卫公!”
不久,扬州临海的高台处燃起烟火,张熙和张保高已乘着六艘尖底大海船(用江南西道和鄂岳的上好木材制就,船体用松木、杉木,舵用的是岭南的乌木),外带十二艘平底船(平底船也是可以在这道航线上走的,主要把舵放置在船底下,除了能操控方向外,还能有效防备船只遇风浪横摆),满载着贸易的货物和使团、僧侣,开始往莞岛和对马航去。
而环王稻,也开始在淮南推广种植起来,高岳下令,免费将取来的稻谷分发给农户,尤其以下几等为多,先在楚州、蔡州、光州、寿州的旱地、盐碱地种植,并称种环王稻的田亩,免征斛斗米两年,且让各护国寺及禅寺的僧人,密切观察环王稻的生长状态,并责令他们撰写《谷谱》,记录各种稻麦的种类、习性和栽种技巧,并摸索改良的方法,一旦功成,便刊印发给各处保甲村社。
等到高岳听说韦皋今年要献《南诏奉圣乐》,杜佑则献雷神猪彘时,觉得自己忙乎大半年,也实在没啥祥瑞能献给大明宫,便只好说:“那就献环王稻吧!”
几位在军府内听命的僧人很是为难,小心翼翼地对高岳说:“卫国公,这环王稻得米比一般的粳稻要多是不假,可粒小无芒,献给圣主的话,会不会太寒碜?”
高岳想了想,忽然想到了后世的做法,就对僧人说这个好办,你们用胶水将十枚环王稻穗黏起来,便说一稻生十穗,天大的嘉禾吉祥。
结果最终送到皇帝眼前的,黏在一起的“环王嘉禾”,简直和个米团差不多。
皇帝冷哼声。
但他也没有追究嘉禾祥瑞的事,因为更痛苦的事摆在他的面前。
延英殿中,宰相前来报告说:剑南、淮南和岭南,及其他方镇如鄂岳、山南东道、汴宋等都一并支持朝廷推行“行中书省制”,来取代原本的郡县制、藩道制。
皇帝的嘴角抽动着,他本来想挑拨各镇间关系,然后借机推阻新制的,可没想到韦皋居然退而求其次,不要封建世爵,而答应行中书省制,杜佑也附和同意。
总之,韦皋、高岳、杜佑、严震、于頔等都同意,由此往后,再过两年便归朝的归朝,调任的调任,完成中书门下和地方行中书省的流动迁转。
大家都是没有私心的,都是忠于朝廷的。
皇帝根本没有掀桌子的借口,和掀桌子的能力。
同时陆贽和郑絪主笔,又写好了《兴元行中书省革新起请文》,向皇帝详细描述地方行中书省的官署情况,并请求皇帝尽快批准。
按照郑絪的说法:
先以淮南为示范,高岳的想法是在十一州的基础上,废扬州大都督府、淮南节度使,改之以崭新的“淮海行中书省”,自己领“淮海行中书省中书侍郎平章事”,兼“海东诸国押蕃使”,执掌武毅军、镇戍军的“鱼符”,另外请朝廷命两官为“淮海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这两官挂中书舍人、给事中或尚书省侍郎衔,等同于高岳的佐貮官和副手,以示高岳不会独断,且忠于朝廷中枢。
一名中书侍郎平章事,外加两名参知政事,这便是淮海行中书省的核心最高层。
其下设“行省衙司”,衙司内的一把手便是左右郎中,二把手为四位员外郎,一如朝廷尚书省六部,统摄行省大小庶务,行省衙司除去郎中、员外郎外,还有一批流外官即吏员,统称为“掾官”,负责具体事务的办理、抄录、传达。
衙司便相当于行省的“尚书省”。
此外,行省还设自己的御史台,“行中书省监察司”,负责审核监察公事、文牍里的错漏过失,弹纠行省官僚,一把手挂六品侍御史宪衔;
司法机构方面,行省便有独立的“刑狱司”,主事者挂大理寺少卿官衔,负责整个淮海行中书省的推鞠事务;
财政方面,行省则是单独的“巡院司”,共设四司,均直属于行省中书侍郎,“淮海发运司”管漕运、海贸,“淮海泉宝司”管矿冶、铸币,“淮海经界司”管理籍田、定税,“淮海巡检司”管缉私、营田、征赋、禁榷等。
当然淮海行中书省还有军事机构,按照郑絪的说法,那便是“武毅军宣抚司”,其中设都知宣抚兵马使一位,副兵马使两位,负责统军征伐事,又设宣抚行军左右司马,负责驻屯、操练、掌印、钱粮事;而镇戍军则由“镇戍司”所统,设镇戍使一人,副使一人,掌印行军司马一人。而原本高岳幕府三衙诸司诸色人,全部并入到宣抚司和镇戍司机构当中。
“行中书省制,军政事务由中书侍郎平章事与佐貮参知政事圆议,而后由衙司和其他各司施行,剑南、淮南等大镇设行中书省中书侍郎,稍次的镇则为行中书省门下侍郎,再次则为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天下行中书省由此分为三等,不知陛下认为稳便否?”叙述完毕后,郑絪就问皇帝,到底稳不稳,便不便。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