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54 第五十四章 舅舅
- 55 第五十五章 书画
- 56 第五十六章 墨迹
- 57 第五十七章 招摇
- 58 第五十八章 苗子
- 59 第五十九章 舒家
- 60 第六十章 瞒着
- 61 第六十一章 目光
- 62 第六十二章 真的
- 63 第六十三章 说服
- 64 第六十四章 变化
- 65 第六十五章 福气
- 66 第六十六章 借问
- 67 第六十七章 误解
- 68 第六十八章 冷淘
- 69 第六十九章 打听
- 70 第七十章 新旧
- 71 第七十一章 解疑
- 72 第七十二章 背锅
- 73 第七十三章 古兄
- 74 第七十四章 巧合
- 75 第七十五章 再遇
- 76 第七十六章 掉坑
- 77 第七十七章 问名
- 78 第七十八章 陷阱
- 79 第七十九章 迥异
- 80 第八十章 舒恒
- 81 第八十一章 循序
- 82 第八十二章 疏忽
- 83 第八十三章 窥伺
- 84 第八十四章 枯燥
- 85 第八十五章 猥琐
- 86 第八十六章 晦涩
- 87 第八十七章 试探
- 88 第八十八章 开蒙
- 89 第八十九章 为何
- 90 第九十章 听闻
- 91 第九十一章 探病
- 92 第九十二章 后悔
- 93 第九十三章 齐聚
- 94 第九十四章 反驳
- 95 第九十五章 主意
- 96 第九十六章 情圣
- 97 第九十七章 毒誓
- 98 第九十八章 喜丧
- 99 第九十九章 寻访
- 100 第一百章 撞上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重逢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好玩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反感
- 104 第一百零四章 争执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颜面
- 106 第一百零六章 洗白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去意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发泄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微妙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清风饭
- 111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知道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闭门羹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苦黄连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有趣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泥瓦匠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半瓢水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轻离别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去屋空
- 119 第一百一十九章 吃闷亏
- 120 第一百二十章 占便宜
- 121 第一百二十一章 有毛病
- 122 第一百二十二章 很特殊
- 123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实际
- 124 第一百二十四章 春又来
- 125 第一百二十五章 想好了
- 126 第一百二十六章 不好了
- 127 第一百二十七章 说说话
- 128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个‘人’
- 129 第一百二十九章 遇同乡
- 130 说点儿什么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六十四章 变化
第六十四章 变化
关于结亲的种种好处,韦老爷子当然是想得到的。
“至于舒教谕的家风和人品,我也是有把握的。”
他继续叹息道:“而团儿的确如你所说,生得又伶俐又招人疼,是个出挑的。”
偏生问题就出在这里。
如果韦团儿也是个安分不惹事的性子,那以后嫁到了为人厚道的舒家,定然能过得相当安稳和顺遂。但只看着她目前的脾性,就晓得她心眼多,颇有几分小聪明,处事时半点都不肯吃亏,小小年纪便隐约有了点掐尖要强的苗头,很让人头疼。
这些都不算最严重的。
如果她一样不漏的捡起了冯氏的劣习,遇着小事就摆出要和人鱼死网破的阵势,遇着大事就做出宁可玉碎、不可瓦全的姿态,那才是再糟糕不过的。
“像这种习性的女子,我见过不少,亦听过不少。她们平日里的形象是近乎于完美的,冰雪聪明,善解人意,才貌皆佳,心地纯善,轻易就把周围的庸脂俗粉给比了下去。可真发生了什么事,她们就不如庸脂俗粉来得稳妥和大度了。譬如男人只要稍稍流露出纳妾的意思,她们就能拿自请下堂来威胁,闹得阖家不宁;婆母只要在言语上稍稍带了点刺,她们就要缠着男人哭闹个不休,让做长辈的下不来台。”
这正是他放着温雅的美娇娘不要,转而选择了王氏为妻的原因。
虽然王氏不是个省油的灯,成天都说三道四的嚼舌根,到处惹是生非,但她有自知之明,很珍惜这段来之不易的姻缘,对他可谓是顺从和讨好到了极致,从不敢在他的头上动土,从不敢在他的面前撒泼,从不敢细问他在外头的事,这让他感到十分的惬意,万分的省事。
另外,她欺凌儿媳、苛待孙女的行为,其实他是全部都看在眼里的,却不怎么想管。毕竟她没什么本事,也没什么见识,只有靠窝里横才能勉勉强强的立威,找找存在感。
因此他不但没有去约束她,反而多有纵容,想的便是一箭三雕的主意——既让她气顺了,心里舒服了,省得她老是来烦他;又能磨平了儿媳们的棱角,让她们更为驯服,让家中的氛围更为和睦;还能让他老好人的形象愈发鲜明,只要在王氏闹得过分了的时候出来说句公道话,就能让儿媳和孙女们对他感激涕零,而不是视作理所当然、稀松平常。
但人算终究不如天算,计划终究赶不上变化。
他没有料到,王氏竟把他无声的纵容当成了有意的撑腰,底气一足,便可劲儿的胡闹起来,逼着先头的大儿媳翠翠在她房里立规矩,几乎整个白天里都得忙前忙后的侍奉她,夜里也不能离开,而是要伺候她喝水和便溺,给她打扇和赶蚊子,到了后半夜才能合眼睡下。
她将翠翠的时间安排得这般紧锣密鼓,翠翠自是没法子经常和大郎同房了,至于孕事,就更是想都别想了,可她明知道内情,偏生却颠倒黑白,在外面跟别人抱怨翠翠是只不下蛋的鸡,动辄就说要休掉翠翠,另娶一个能生的回来。
好在翠翠很识大体,一直都忍着没有发作,这让他很放心,暂时歇下了主持公道的念头,想要让翠翠多吃点苦头,然后再选一个合适的时机责骂一下王氏,再象征性的补偿一下翠翠。
谁知翠翠的娘家却咽不下这口气,粗蛮而无礼的破门而入,抢了人就跑,彻底搞散了两家的关系,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还让大郎消沉了许久,食不下咽,夜不能寐,甚至对前程和功名都失去了兴趣,整日都是一副要烂在泥里的样子,让他好生后悔当初走了眼,让大郎把翠翠迎进了韦家的门,弄得现下无法收场。
从那以后,他就改变了标准,果断选择了和王氏有几分相似的袁氏——虽则表面又泼辣又难缠,实际却是个好拿捏的,必须得依附男人才能活,断断干不出抛家而去的蠢事来。
此外,袁氏是商户出身,比王氏多了几分圆滑和精明,在外面不容易得罪人,也不容易被人欺负,挺压得住大局的,这让他颇为满意。
唯一的不足,便是大郎对袁氏无甚情意,仍没出息的惦念着嫁作他人妇的翠翠。
不过,身为男人,他太清楚男人的习性了——尽管心里没有新人的位置,仍满满的装着旧人,却不妨碍大郎和袁氏睡在一起,并生了一个又一个孩子。
可惜袁氏一直不怎么中用,非但不能督促大郎上进,还是个目光短浅的,为着能常常腻在一块儿,就任由大郎做了无甚前途的泥瓦匠,让他窝火不已,却不好冲她发作,只得另找由头,话里有话的教训了她几回。
而小孙女团儿便是其中最有价值的一个由头,不仅在当下能狠狠的敲打到袁氏,还能埋下伏线,为他日后所用。
“唉!”
一想起这个小孙女,韦老爷子免不了就想起了冯氏。
和翠翠一样,冯氏也是计划里生出的变化。依韦老爷子的意思,本是想给二郎挑个聪明懂事的媳妇,模样不用太好,勉强清秀,好生养就行。
奈何缘分弄人,二郎去翠翠的家乡帮着大郎迎亲,当场就对俏生生立在翠翠身畔的冯氏一见倾心,非她不娶,浑然不顾不顾男儿的尊严和面子,在冯家如野狗般摇着尾巴跪求了好几天,才让一直对读书人有着偏见和恨意的亲家母松了口,说是要考验他一段时日,然后就答应这门亲事。
谁知这一考验就生生拖了好几年,把他和冯氏都拖到了二十好几的年纪,可他仍不改初衷,一门心思的想要和冯氏在一起,迫得韦老爷子改变了端着晾着的态度,带上王氏,去冯家又是说好话又是做保证的,终是让亲家母点了头,择吉日把冯氏嫁了进来。
因为成亲时年岁就不小了,所以韦团儿初来乍到时,冯氏便已经是二十有五的轻熟女了,和各种宫斗剧、宅斗剧里那种十五六岁就当妈的少女们是全然不同的画风。
“至于舒教谕的家风和人品,我也是有把握的。”
他继续叹息道:“而团儿的确如你所说,生得又伶俐又招人疼,是个出挑的。”
偏生问题就出在这里。
如果韦团儿也是个安分不惹事的性子,那以后嫁到了为人厚道的舒家,定然能过得相当安稳和顺遂。但只看着她目前的脾性,就晓得她心眼多,颇有几分小聪明,处事时半点都不肯吃亏,小小年纪便隐约有了点掐尖要强的苗头,很让人头疼。
这些都不算最严重的。
如果她一样不漏的捡起了冯氏的劣习,遇着小事就摆出要和人鱼死网破的阵势,遇着大事就做出宁可玉碎、不可瓦全的姿态,那才是再糟糕不过的。
“像这种习性的女子,我见过不少,亦听过不少。她们平日里的形象是近乎于完美的,冰雪聪明,善解人意,才貌皆佳,心地纯善,轻易就把周围的庸脂俗粉给比了下去。可真发生了什么事,她们就不如庸脂俗粉来得稳妥和大度了。譬如男人只要稍稍流露出纳妾的意思,她们就能拿自请下堂来威胁,闹得阖家不宁;婆母只要在言语上稍稍带了点刺,她们就要缠着男人哭闹个不休,让做长辈的下不来台。”
这正是他放着温雅的美娇娘不要,转而选择了王氏为妻的原因。
虽然王氏不是个省油的灯,成天都说三道四的嚼舌根,到处惹是生非,但她有自知之明,很珍惜这段来之不易的姻缘,对他可谓是顺从和讨好到了极致,从不敢在他的头上动土,从不敢在他的面前撒泼,从不敢细问他在外头的事,这让他感到十分的惬意,万分的省事。
另外,她欺凌儿媳、苛待孙女的行为,其实他是全部都看在眼里的,却不怎么想管。毕竟她没什么本事,也没什么见识,只有靠窝里横才能勉勉强强的立威,找找存在感。
因此他不但没有去约束她,反而多有纵容,想的便是一箭三雕的主意——既让她气顺了,心里舒服了,省得她老是来烦他;又能磨平了儿媳们的棱角,让她们更为驯服,让家中的氛围更为和睦;还能让他老好人的形象愈发鲜明,只要在王氏闹得过分了的时候出来说句公道话,就能让儿媳和孙女们对他感激涕零,而不是视作理所当然、稀松平常。
但人算终究不如天算,计划终究赶不上变化。
他没有料到,王氏竟把他无声的纵容当成了有意的撑腰,底气一足,便可劲儿的胡闹起来,逼着先头的大儿媳翠翠在她房里立规矩,几乎整个白天里都得忙前忙后的侍奉她,夜里也不能离开,而是要伺候她喝水和便溺,给她打扇和赶蚊子,到了后半夜才能合眼睡下。
她将翠翠的时间安排得这般紧锣密鼓,翠翠自是没法子经常和大郎同房了,至于孕事,就更是想都别想了,可她明知道内情,偏生却颠倒黑白,在外面跟别人抱怨翠翠是只不下蛋的鸡,动辄就说要休掉翠翠,另娶一个能生的回来。
好在翠翠很识大体,一直都忍着没有发作,这让他很放心,暂时歇下了主持公道的念头,想要让翠翠多吃点苦头,然后再选一个合适的时机责骂一下王氏,再象征性的补偿一下翠翠。
谁知翠翠的娘家却咽不下这口气,粗蛮而无礼的破门而入,抢了人就跑,彻底搞散了两家的关系,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还让大郎消沉了许久,食不下咽,夜不能寐,甚至对前程和功名都失去了兴趣,整日都是一副要烂在泥里的样子,让他好生后悔当初走了眼,让大郎把翠翠迎进了韦家的门,弄得现下无法收场。
从那以后,他就改变了标准,果断选择了和王氏有几分相似的袁氏——虽则表面又泼辣又难缠,实际却是个好拿捏的,必须得依附男人才能活,断断干不出抛家而去的蠢事来。
此外,袁氏是商户出身,比王氏多了几分圆滑和精明,在外面不容易得罪人,也不容易被人欺负,挺压得住大局的,这让他颇为满意。
唯一的不足,便是大郎对袁氏无甚情意,仍没出息的惦念着嫁作他人妇的翠翠。
不过,身为男人,他太清楚男人的习性了——尽管心里没有新人的位置,仍满满的装着旧人,却不妨碍大郎和袁氏睡在一起,并生了一个又一个孩子。
可惜袁氏一直不怎么中用,非但不能督促大郎上进,还是个目光短浅的,为着能常常腻在一块儿,就任由大郎做了无甚前途的泥瓦匠,让他窝火不已,却不好冲她发作,只得另找由头,话里有话的教训了她几回。
而小孙女团儿便是其中最有价值的一个由头,不仅在当下能狠狠的敲打到袁氏,还能埋下伏线,为他日后所用。
“唉!”
一想起这个小孙女,韦老爷子免不了就想起了冯氏。
和翠翠一样,冯氏也是计划里生出的变化。依韦老爷子的意思,本是想给二郎挑个聪明懂事的媳妇,模样不用太好,勉强清秀,好生养就行。
奈何缘分弄人,二郎去翠翠的家乡帮着大郎迎亲,当场就对俏生生立在翠翠身畔的冯氏一见倾心,非她不娶,浑然不顾不顾男儿的尊严和面子,在冯家如野狗般摇着尾巴跪求了好几天,才让一直对读书人有着偏见和恨意的亲家母松了口,说是要考验他一段时日,然后就答应这门亲事。
谁知这一考验就生生拖了好几年,把他和冯氏都拖到了二十好几的年纪,可他仍不改初衷,一门心思的想要和冯氏在一起,迫得韦老爷子改变了端着晾着的态度,带上王氏,去冯家又是说好话又是做保证的,终是让亲家母点了头,择吉日把冯氏嫁了进来。
因为成亲时年岁就不小了,所以韦团儿初来乍到时,冯氏便已经是二十有五的轻熟女了,和各种宫斗剧、宅斗剧里那种十五六岁就当妈的少女们是全然不同的画风。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