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 第9章 各方姿态
- 10 第10章 真情假意
- 11 第11章 府内诸人
- 12 第12章 法阵法师
- 13 第13章 慈安宫宴
- 14 第14章 宴上风波
- 15 第15章 以阴作阳
- 16 第16章 宫宴余波
- 17 第17章 糕小事大
- 18 第18章 天家父女
- 19 第19章 皇后心计
- 20 第20章 口嫌体懒
- 21 第21章 有鲠在喉
- 22 第22章 约法三章
- 23 第23章 接管内库
- 24 第24章 文韬武略
- 25 第25章 兴和遗愿
- 26 第26章 机关傀儡
- 27 第27章 酒不醉人
- 28 第28章 穿针引线
- 29 第29章 朱边请愿
- 30 第30章 粉墨登场
- 31 第31章 大朝会上
- 32 第32章 真假玉玺
- 33 第33章 天命所归
- 34 第34章 信口开河
- 35 第35章 厚颜无耻
- 36 第36章 蝴蝶翅膀
- 37 第37章 好与不好
- 38 第38章 他人之事
- 39 第39章 请旨休妻
- 40 第40章 掘人祖坟
- 41 第41章 靠山压顶
- 42 第42章 皇庄见闻
- 43 第43章 一啄一饮
- 44 第44章 前程远大
- 45 第45章 诗情画意
- 46 第46章 知情识趣
- 47 第47章 精彩表演
- 48 第48章 一波三折
- 49 第49章 心有不甘
- 50 第50章 静夜之思
- 51 第51章 各有所愿
- 52 第52章 流派传承
- 53 第53章 空穴来风
- 54 第54章 卖女求荣
- 55 第55章 母子连心
- 56 第56章 暗流涌动
- 57 第57章 恶有恶报
- 58 第58章 没完没了
- 59 第59章 好物成双
- 60 第60章 将错就错
- 61 第61章 是非因果
- 62 第62章 事有对错
- 63 第63章 见微知著
- 64 第64章 人小鬼大
- 65 第65章 自以为是
- 66 第66章 其心可诛
- 67 第67章 聪明糊涂
- 68 第68章 寿诞之日
- 69 第69章 无事生非
- 70 第70章 心结难解
- 71 第71章 黄金牢笼
- 72 第72章 长夜难眠
- 73 第73章 得过且过
- 74 第74章 牵线搭桥
- 75 第75章 神秘花笺
- 76 第76章 前世种种
- 77 第77章 负负得正
- 78 第78章 密室消失
- 79 第79章 宝贝与草
- 80 第80章 如此简单
- 81 第81章 见仁见智
- 82 第82章 奇思怪想
- 83 第83章 爱学不学
- 84 第84章 不争朝夕
- 85 第85章 得不偿失
- 86 第86章 孤芳自赏
- 87 第87章 贼心不死
- 88 第88章 见机行事
- 89 第89章 不可复制
- 90 第90章 日思夜梦
- 91 第91章 弱肉强食
- 92 第92章 吵吵闹闹
- 93 第93章 跳梁小丑
- 94 第94章 借题发挥
- 95 第95章 天要下雨
- 96 第96章 登门问罪
- 97 第97章 开诚布公
- 98 第98章 仁至义尽
- 99 第99章 浮想联翩
- 100 第100章 王涣之死
- 101 第101章 休沐之日
- 102 第102章 家人难当
- 103 第103章 舍己为人
- 104 第104章 人心不足
- 105 第106章 不约而同
- 106 第106章 梅花三弄
- 107 第107章 微服私访
- 108 第108章 恶人难为
- 109 第109章 岁月如刀
- 110 第110章 请君入瓮
- 111 第111章 欧式家教
- 112 第112章 孰不可忍
- 113 第113章 私心杂念
- 114 第114章 打上门去
- 115 第115章 针尖麦芒
- 116 第116章 礼尚往来
- 117 第117章 黄雀太多
- 118 第118章 功成身退
- 119 第119章 唇枪舌剑
- 120 第120章 另一桩事
- 121 第121章 孤枕难眠
- 122 第122章 知足常乐
- 123 第123章 过犹不及
- 124 第124章 积劳成疾
- 125 第125章 始作俑者
- 126 第126章 太后驾到
- 127 第127章 忍无可忍
- 128 第128章 心想事成
- 129 第129章 不问不说
- 130 第130章 见异思迁
- 131 第131章 空穴来风
- 132 第132章 立身之道
- 133 第133章 133、无济于事
- 134 第134章 134、白费力气
- 135 第135章 125、昭然若揭
- 136 第136章 136、朱边私访
- 137 第137章 137、大同世界
- 138 第138章 138、先制人
- 139 第139章 139、低头认罪
- 140 第140章 140、毫无价值
- 141 第141章 141、无关因果
- 142 第142章 142、三年之后
- 143 第143章 143、往事重演
- 144 第144章 144、庸人自扰
- 145 第145章 145、粗心大意
- 146 第146章 146、是是非非
- 147 第147章 147、一脚踹飞
- 148 第148章 148、欢声笑语
- 149 第149章 149、相聚皇庄
- 150 第150章 150、返京途中
- 151 第151章 151、狭路相逢
- 152 第152章 152、积习难改
- 153 第153章 153、花开两处
- 154 第154章 154、各一枝
- 155 第155章 155、桃红柳绿
- 156 第156章 156、还俗待嫁
- 157 第157章 157、祸从口入
- 158 第158章 158、阴私手段
- 159 第159章 159、南辕北辙
- 160 第160章 160、另辟蹊径
- 161 第161章 161、防守反击
- 162 第162章 162、宫里宫外
- 163 第163章 163、冰肌玉骨
- 164 第164章 164、乌龟鸵鸟
- 165 第165章 165、离京之后
- 166 第166章 166、三观不合
- 167 第167章 167、自投罗网
- 168 第168章 168、无需多问
- 169 第169章 169、巧舌如簧
- 170 第170章 170、暂且合作
- 171 第171章 171、烈火干柴
- 172 第172章 172、许我来生
- 173 第173章 173、出人意料
- 174 第174章 174、新人旧人
- 175 第175章 175、以儆效尤
- 176 第176章 176、身不由己
- 177 第177章 177、新科进士
- 178 第178章 178、无妄之灾
- 179 第179章 179、非法正义
- 180 第180章 180、脑洞大开
- 181 第181章 181、算有遗策
- 182 第182章 182、保命为先
- 183 第183章 183、断壁残垣
- 184 第184章 184、难以释怀
- 185 第185章 185、兴师问罪
- 186 第186章 186、来日方长
- 187 第187章 187、曲终人和
- 188 第188章 188、番外(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9章 皇后心计
第19章 皇后心计
戚雨浠低垂着头,没有应声也没有表态,但脸上的表情也同样看不出悲伤或是反对。
“从今往后,你就住在皇后的凤栖宫里,由皇后代为照看。”戚云恒继续说道,“需要什么,直接向皇后开口就是。她不是你的母妃,就算你惹她不快,也不会随随便便地打你骂你。”
这段话让后面的王皇后直想捂脸。
虽然戚雨浠是个五岁大的孩子,不能用应对朝臣的那套拐弯抹角的隐语与之交流,以免出现有听没有懂的尴尬,但……但也不用直白到这种让周围人尴尬的程度吧?
王皇后不由得心下腹诽。
直到很久以后,王皇后打听到了孙氏的来历和秉性,这才恍然大悟地意识到戚云恒这番话其实是对她的认可和赞美。
此刻的王皇后还听不出这段话里的真正隐喻,但一直在孙氏手下讨生活的戚雨浠却是一点即透,郑重地点了点头,然后就转过头,很是认真地看了王皇后好一会儿,像是要把她的模样牢牢记在心里。
孙氏的容貌是后宫里最好的,得她传承的戚雨浠虽然年幼又是男孩装扮,却也是个再漂亮不过的美人坯子。被她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盯,再加上那副再怎么做严肃状都严肃不起来的稚嫩脸庞,王皇后顿时觉得自己的心都被融化了,情不自禁地也想生一个可爱漂亮的娃娃把玩。
床边的戚云恒也被戚雨浠的表情触动,但他想到的却是欧阳的侄女欧菁。那丫头被欧阳接到身边抚养的时候比现在的戚雨浠大不了多少,但性情却是天壤之别。欧菁看着傻乎乎的,心眼却是极多,吃亏受委屈的事那是从来不干,告状的姿势更是花样百出。真要较量起来,他后宫里的这些女人都不一定是那丫头的对手。
这么一想,戚云恒便忍不住多说了几句。
“不管怎样,你也该学着说话,把那些你不喜欢或是不想做的事情讲出来。即便是说出来也有可能无法解决,也好过闷在心里不让朕或者其他人知道,以至于彻彻底底地不可能解决。”戚云恒一脸认真地说道,“记住,会哭的孩子有糖吃,有奶喝。今后若是再遇到诸如被人欺负这种不好的事,直接找父皇告状就是。即便是身边的嬷嬷和宫女都不得用,不能帮你传话做事,也总会有今天这种你我直面相对的机会。”
或许是没有完全听懂,戚雨浠并未因这段话而生出什么反应,倒是一旁的宫人,包括青桐在内,全都低下头做惶恐状。而王皇后则是一边低头一边疑惑,总觉得这些没有原则的话应该出自欧阳之口而非如今的戚云恒。
戚云恒没去管戚雨浠听懂没有,拍拍她的头,让她在凤栖宫中安心修养,然后便转过身来,在王皇后的陪伴下离开西配殿。
“时间已晚,皇后也早些休息吧。”走出西配殿,戚云恒便给出了离开的信号。
“陛下请稍候。”王皇后赶忙上前一步,“关于诸皇子的教养事宜,还请陛下听臣妾一言。”
“说。”戚云恒淡淡打量了王皇后一眼。
“皇长子与皇次子均已过了启蒙的年龄,还请陛下择名师入宫,为诸皇子传道授业。”王皇后尽可能言简意赅地提醒道,“此外,纵然是血浓于水,但亲情亦需维系,还望陛下能在闲暇时多与皇子皇女们亲近,使其得以承欢膝下,也可免去小人们踩低捧高之忧。”
虽然王皇后打心眼里不在乎戚云恒与其子女的关系好坏,可身为皇后,所有皇子皇女的嫡母,她有着再不愿意也不得不承担的责任——诸如今日这样的谏言,说了也未必会起作用,但不说就是她的失职。
但王皇后的重点在前半句,引起戚云恒注意的却是她的最后一句。
“宫中已有踩低捧高这种不堪之事?”戚云恒皱眉问道。
“雨浠之事便是一例。”王皇后根本没想到戚云恒会绝口不提皇子教养一事却转而关注起这个,但马上就找出样本来佐证自己,“即便是臣妾,也是因为陛下今夜到访才得以将凤栖宫中的炭例补足。平日里,别说火炭了,就是地暖也只不过是有那么一点温度罢了。为了不让宫人们冻伤,臣妾只能命她们集中在几间屋子里行走起居,再辅以火炭暖身。”
听王皇后这么一说,戚云恒倒是放下心来。
如今的皇宫里没有什么是充足的,戚云恒又不愿意让那些本就不多的必需品被后宫中人挥霍浪费。和魏公公等人一商量,干脆假借部分宫人之手,减少了各宫应得的份例或降低了份例的档次,使得后宫的皇后诸妃都以为自己因不受宠等原因被人苛待,进而将怨忿转移到趋炎附势的宫人身上。
但即便是有意克扣,各宫分到的日用物资也是绝对充足的,只要合理分配,肯定饿不死谁,也冻不死哪个。可如果哪个宫的主妃非要摆架子,讲规矩,把自己的宫里的每个房间都用人去填满,不管吃不吃得掉也要把每日三餐的十二道菜摆齐,那最后出现什么问题或者后果也只能由她们自己承担了。
戚云恒当即一笑,“皇后这是在学小儿告状?”
“恕臣妾失仪。”王皇后也觉得自己说得有些过了,赶忙垂下头,做忏悔状。
“你不是失仪,你是失格。”戚云恒面色微沉,不客气地指责道,“朕让雨浠学着告状,是因为她乃一介孩童,除了将自己的不满表达出来,再无其他的解决办法。而皇后你则不然。身为后宫之首,妇人之表率,若是连些寻私作祟的宫人都无法解决,那朕真的要重新考虑是否应该由你来承担皇后的重责了。”
戚云恒的语气有些重,但王皇后却从这些话里听出了更多的言外之意——近似于承诺,正是王皇后如今想要得到的。
“谢陛下教诲。”王皇后马上躬身应道,“臣妾定当谨记于心,不使陛下失望。”
“朕拭目以待。”
打过哑谜,戚云恒没再逗留,坐上肩舆,浩浩荡荡地回了泰华宫。
王皇后也没有流露出半点想要挽留的意思,恭恭敬敬地把人送走,然后就施施然地回了自己的寝殿,准备洗漱更衣,上床睡觉。
王家陪嫁过来的嬷嬷却是淡定不起来,其中一人更是追到皇后身边,抱怨道:“娘娘,您怎么能让陛下就这么离开了呢?自大婚之后,陛下就不曾留宿过凤栖宫,如今好不容易来了一次,您竟然留都不留……”
“兰嬷嬷,本宫做事,需要向你解释吗?”王皇后沉下脸,冷冷打断。
王皇后入宫时从家里带了两个嬷嬷和两个婢女,分别以梅兰菊竹命名。但只有两名婢女是与她一起长大的心腹,而两名嬷嬷却是一个来自祖母身边,一个由祖父所赠,美其名曰助她执掌中宫。若不是她的父母冒着不孝的罪名据理力争,连那两名心腹婢女都会变成帮她争“宠”的美婢,省得她笼络不了圣心,生不下皇嗣。
事实上,若不是怕欺君罔上而被满门抄斩,家中人都有心将她取而代之,换上一换了。
王家原本想要推上后位的人是小她两岁半的堂妹,没曾想戚云恒御笔一勾,钦点了她这个大龄又被退婚的二房姑娘。
王皇后当时就想到戚云恒之所以选她,绝对不是因为什么念“旧情”,搞不好还有着相当恶意的打算,甚至很可能就没想过要让她诞下子嗣。
然而那时候的王皇后也没有更好的选择,抗旨更是不敢想象,王皇后便毅然决然地进了宫,只当用己身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量,王皇后对子嗣一事是半点都不急切的。她还不到二十岁,谋划个四五年再要孩子也算不得晚。而戚云恒同样不老,再过个十年也不过才四十出头。到那时,如今的两个皇子却已经长大成人,到了渴望权力的年纪,无论戚云恒立不立太子,立谁为太子,这两人都免不了一场纷争。
然而两个皇子却未必能够想到,他们真正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彼此,而是他们手握大权亦年富力强的父皇。他们对权力越是渴望,他们与那把椅子的距离就越发遥远。因为他们想要的正是他们父皇最不想出让也不可能出让的权力。
说到底,争权如同割肉,疼痛,危险,还会让人丧命。
从这个角度来说,太早生下皇子百弊而无一利,除非戚云恒今后再无子嗣降生,不然的话,无论是皇长子还是皇次子,其实都是最没可能登基继位之人。
既然如此,还不如把时间花在谋求戚云恒的信任上,先把皇后这个“官职”做好再说。
在为人妻、为人母之前,她首先要做的是皇后,不把皇后的活计干好,就算她想为人妻、为人母,也未必会有那个机会!
王皇后一直记得欧阳讥讽前朝皇后的一句话,“后宫其实是个小朝廷,她非要把后宫当成寻常人家的后院去管,能落得好才怪呢!”
入宫之后,王皇后便将这句话铭记于心,等到欧阳回京,更加小心翼翼。
但这样的想法是不能诉诸于口的,更不能告诉一个和自己不是一条心的外人。
见兰嬷嬷还要摆长辈架子,责备于她,王皇后干脆把手一挥,吩咐道:“把她捆去外殿跪着,什么时候知道错了,什么时候再许她起身。”
“从今往后,你就住在皇后的凤栖宫里,由皇后代为照看。”戚云恒继续说道,“需要什么,直接向皇后开口就是。她不是你的母妃,就算你惹她不快,也不会随随便便地打你骂你。”
这段话让后面的王皇后直想捂脸。
虽然戚雨浠是个五岁大的孩子,不能用应对朝臣的那套拐弯抹角的隐语与之交流,以免出现有听没有懂的尴尬,但……但也不用直白到这种让周围人尴尬的程度吧?
王皇后不由得心下腹诽。
直到很久以后,王皇后打听到了孙氏的来历和秉性,这才恍然大悟地意识到戚云恒这番话其实是对她的认可和赞美。
此刻的王皇后还听不出这段话里的真正隐喻,但一直在孙氏手下讨生活的戚雨浠却是一点即透,郑重地点了点头,然后就转过头,很是认真地看了王皇后好一会儿,像是要把她的模样牢牢记在心里。
孙氏的容貌是后宫里最好的,得她传承的戚雨浠虽然年幼又是男孩装扮,却也是个再漂亮不过的美人坯子。被她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盯,再加上那副再怎么做严肃状都严肃不起来的稚嫩脸庞,王皇后顿时觉得自己的心都被融化了,情不自禁地也想生一个可爱漂亮的娃娃把玩。
床边的戚云恒也被戚雨浠的表情触动,但他想到的却是欧阳的侄女欧菁。那丫头被欧阳接到身边抚养的时候比现在的戚雨浠大不了多少,但性情却是天壤之别。欧菁看着傻乎乎的,心眼却是极多,吃亏受委屈的事那是从来不干,告状的姿势更是花样百出。真要较量起来,他后宫里的这些女人都不一定是那丫头的对手。
这么一想,戚云恒便忍不住多说了几句。
“不管怎样,你也该学着说话,把那些你不喜欢或是不想做的事情讲出来。即便是说出来也有可能无法解决,也好过闷在心里不让朕或者其他人知道,以至于彻彻底底地不可能解决。”戚云恒一脸认真地说道,“记住,会哭的孩子有糖吃,有奶喝。今后若是再遇到诸如被人欺负这种不好的事,直接找父皇告状就是。即便是身边的嬷嬷和宫女都不得用,不能帮你传话做事,也总会有今天这种你我直面相对的机会。”
或许是没有完全听懂,戚雨浠并未因这段话而生出什么反应,倒是一旁的宫人,包括青桐在内,全都低下头做惶恐状。而王皇后则是一边低头一边疑惑,总觉得这些没有原则的话应该出自欧阳之口而非如今的戚云恒。
戚云恒没去管戚雨浠听懂没有,拍拍她的头,让她在凤栖宫中安心修养,然后便转过身来,在王皇后的陪伴下离开西配殿。
“时间已晚,皇后也早些休息吧。”走出西配殿,戚云恒便给出了离开的信号。
“陛下请稍候。”王皇后赶忙上前一步,“关于诸皇子的教养事宜,还请陛下听臣妾一言。”
“说。”戚云恒淡淡打量了王皇后一眼。
“皇长子与皇次子均已过了启蒙的年龄,还请陛下择名师入宫,为诸皇子传道授业。”王皇后尽可能言简意赅地提醒道,“此外,纵然是血浓于水,但亲情亦需维系,还望陛下能在闲暇时多与皇子皇女们亲近,使其得以承欢膝下,也可免去小人们踩低捧高之忧。”
虽然王皇后打心眼里不在乎戚云恒与其子女的关系好坏,可身为皇后,所有皇子皇女的嫡母,她有着再不愿意也不得不承担的责任——诸如今日这样的谏言,说了也未必会起作用,但不说就是她的失职。
但王皇后的重点在前半句,引起戚云恒注意的却是她的最后一句。
“宫中已有踩低捧高这种不堪之事?”戚云恒皱眉问道。
“雨浠之事便是一例。”王皇后根本没想到戚云恒会绝口不提皇子教养一事却转而关注起这个,但马上就找出样本来佐证自己,“即便是臣妾,也是因为陛下今夜到访才得以将凤栖宫中的炭例补足。平日里,别说火炭了,就是地暖也只不过是有那么一点温度罢了。为了不让宫人们冻伤,臣妾只能命她们集中在几间屋子里行走起居,再辅以火炭暖身。”
听王皇后这么一说,戚云恒倒是放下心来。
如今的皇宫里没有什么是充足的,戚云恒又不愿意让那些本就不多的必需品被后宫中人挥霍浪费。和魏公公等人一商量,干脆假借部分宫人之手,减少了各宫应得的份例或降低了份例的档次,使得后宫的皇后诸妃都以为自己因不受宠等原因被人苛待,进而将怨忿转移到趋炎附势的宫人身上。
但即便是有意克扣,各宫分到的日用物资也是绝对充足的,只要合理分配,肯定饿不死谁,也冻不死哪个。可如果哪个宫的主妃非要摆架子,讲规矩,把自己的宫里的每个房间都用人去填满,不管吃不吃得掉也要把每日三餐的十二道菜摆齐,那最后出现什么问题或者后果也只能由她们自己承担了。
戚云恒当即一笑,“皇后这是在学小儿告状?”
“恕臣妾失仪。”王皇后也觉得自己说得有些过了,赶忙垂下头,做忏悔状。
“你不是失仪,你是失格。”戚云恒面色微沉,不客气地指责道,“朕让雨浠学着告状,是因为她乃一介孩童,除了将自己的不满表达出来,再无其他的解决办法。而皇后你则不然。身为后宫之首,妇人之表率,若是连些寻私作祟的宫人都无法解决,那朕真的要重新考虑是否应该由你来承担皇后的重责了。”
戚云恒的语气有些重,但王皇后却从这些话里听出了更多的言外之意——近似于承诺,正是王皇后如今想要得到的。
“谢陛下教诲。”王皇后马上躬身应道,“臣妾定当谨记于心,不使陛下失望。”
“朕拭目以待。”
打过哑谜,戚云恒没再逗留,坐上肩舆,浩浩荡荡地回了泰华宫。
王皇后也没有流露出半点想要挽留的意思,恭恭敬敬地把人送走,然后就施施然地回了自己的寝殿,准备洗漱更衣,上床睡觉。
王家陪嫁过来的嬷嬷却是淡定不起来,其中一人更是追到皇后身边,抱怨道:“娘娘,您怎么能让陛下就这么离开了呢?自大婚之后,陛下就不曾留宿过凤栖宫,如今好不容易来了一次,您竟然留都不留……”
“兰嬷嬷,本宫做事,需要向你解释吗?”王皇后沉下脸,冷冷打断。
王皇后入宫时从家里带了两个嬷嬷和两个婢女,分别以梅兰菊竹命名。但只有两名婢女是与她一起长大的心腹,而两名嬷嬷却是一个来自祖母身边,一个由祖父所赠,美其名曰助她执掌中宫。若不是她的父母冒着不孝的罪名据理力争,连那两名心腹婢女都会变成帮她争“宠”的美婢,省得她笼络不了圣心,生不下皇嗣。
事实上,若不是怕欺君罔上而被满门抄斩,家中人都有心将她取而代之,换上一换了。
王家原本想要推上后位的人是小她两岁半的堂妹,没曾想戚云恒御笔一勾,钦点了她这个大龄又被退婚的二房姑娘。
王皇后当时就想到戚云恒之所以选她,绝对不是因为什么念“旧情”,搞不好还有着相当恶意的打算,甚至很可能就没想过要让她诞下子嗣。
然而那时候的王皇后也没有更好的选择,抗旨更是不敢想象,王皇后便毅然决然地进了宫,只当用己身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量,王皇后对子嗣一事是半点都不急切的。她还不到二十岁,谋划个四五年再要孩子也算不得晚。而戚云恒同样不老,再过个十年也不过才四十出头。到那时,如今的两个皇子却已经长大成人,到了渴望权力的年纪,无论戚云恒立不立太子,立谁为太子,这两人都免不了一场纷争。
然而两个皇子却未必能够想到,他们真正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彼此,而是他们手握大权亦年富力强的父皇。他们对权力越是渴望,他们与那把椅子的距离就越发遥远。因为他们想要的正是他们父皇最不想出让也不可能出让的权力。
说到底,争权如同割肉,疼痛,危险,还会让人丧命。
从这个角度来说,太早生下皇子百弊而无一利,除非戚云恒今后再无子嗣降生,不然的话,无论是皇长子还是皇次子,其实都是最没可能登基继位之人。
既然如此,还不如把时间花在谋求戚云恒的信任上,先把皇后这个“官职”做好再说。
在为人妻、为人母之前,她首先要做的是皇后,不把皇后的活计干好,就算她想为人妻、为人母,也未必会有那个机会!
王皇后一直记得欧阳讥讽前朝皇后的一句话,“后宫其实是个小朝廷,她非要把后宫当成寻常人家的后院去管,能落得好才怪呢!”
入宫之后,王皇后便将这句话铭记于心,等到欧阳回京,更加小心翼翼。
但这样的想法是不能诉诸于口的,更不能告诉一个和自己不是一条心的外人。
见兰嬷嬷还要摆长辈架子,责备于她,王皇后干脆把手一挥,吩咐道:“把她捆去外殿跪着,什么时候知道错了,什么时候再许她起身。”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