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8 第二十五章 整合
- 29 第二十六章 闲适
- 30 第二十七章 愤怒
- 31 第二十八章 圣火
- 32 第二十九章 破敌
- 33 第三十章 天意
- 34 第三十一章 归途
- 35 第三十二章 转移(推荐加更)
- 36 第三十三章 志向
- 37 第三十四章 发展
- 38 第三十五章 离别(推荐期加更)
- 39 第三十六章 邀斗
- 40 第三十七章 自在
- 41 第三十八章 人心
- 42 第三十九章 终结
- 43 第一章 范离
- 44 第二章 饵食
- 45 第三章 追逃
- 46 第四章 生死
- 47 第五章 报复
- 48 第六章 反杀
- 49 第七章 紫霞
- 50 第八章 行医
- 51 第一章 拳争
- 52 第二章 学子
- 53 第三章 悲鸣
- 54 第四章 任务
- 55 第五章 恶斗
- 56 第六章 感动
- 57 第七章 武馆
- 58 第八章 轻取
- 59 第九章 困境
- 60 第十章 初见
- 61 第十章 问道
- 62 第十二章 逐日
- 63 第十二章 行路
- 64 第十三章 归家
- 65 第十四章 事起
- 66 第十五章 关门
- 67 第十六章 禹步
- 68 第十七章 了结
- 69 第十八章 春雷
- 70 第二十章 远客
- 71 第二十一章 过手
- 72 第二十二章 论拳
- 73 第二十三章 麻烦
- 74 第二十四章 艾阳
- 75 第二十五章 回击
- 76 第二十六章 阻截
- 77 第二十七章 灭敌
- 78 第二十八章 流年
- 79 第二十九章 出山
- 80 第三十章 松涛
- 81 第三十一章 音杀
- 82 第三十二章 宗教
- 83 第三十三章 转轮
- 84 第三十四章 刺杀
- 85 第三十五章 武运
- 86 第三十六章 对饮
- 87 第三十七章 生死
- 88 第三十八章 一招
- 89 第三十九章 鏖战
- 90 第四十章 落幕
- 91 第四十一章 托付
- 92 第四十二章 盛会
- 93 第四十三章 军道
- 94 第四十四章 乱臣
- 95 第四十五章 果实
- 96 第四十六章 希声
- 97 第四十七章 燃灯
- 98 第四十八章 传道
- 99 第一章 酒馆
- 100 第二章 残兵
- 101 第三章 帝崩
- 102 第四章 群歼
- 103 第五章 收徒
- 104 第一章 江上
- 105 第二章 石龙
- 106 第三章 双龙
- 107 第四章 北行
- 108 第五章 追亡
- 109 第六章 鹰扬
- 110 第七章 急雨
- 111 第八章 来客
- 112 第九章 神通
- 113 第十章 曲傲
- 114 第十一章 武尊
- 115 第十二章 锤炼
- 116 第十三章 暂歇
- 117 传说中的三江那啥感言
- 118 第十四章 寿宴
- 119 第十五章 箫音
- 120 第十六章 厌弃
- 121 第十七章 邪王
- 122 第十八章 儒魔
- 123 第十九章 论势
- 124 第二十章 暗谋
- 125 第二十一章 夜宴
- 126 第二十二章 身后
- 127 第二十三章 桥顶
- 128 第二十四章 问刀
- 129 第二十五章 如来
- 130 第二十六章 身死
- 131 第二十七章 农舍
- 132 第二十八章 再见
- 133 第二十九章 浊酒
- 134 第三十章 劝说
- 135 第三十一章 散人
- 136 第三十二章 乱战
- 137 第三十三章 变天
- 138 第三十四章 一网
- 139 第三十五章 任务
- 140 第三十六章 天君
- 141 第三十六章 惊蛰
- 142 第三十七章 月下
- 143 第三十八章 忧虑
- 144 第三十九章 南北
- 145 第四十章 退后
- 146 第四十一章 阵法
- 147 第四十二章 绝境
- 148 第四十三章 破阵
- 149 第四十四章 白马
- 150 第四十六章 惊雁
- 151 第四十七章 降龙
- 152 第四十八章 广成
- 153 第一章 昆仑
- 154 第二章 方士
- 155 第三章 命星
- 156 第四章 持否
- 157 第五章 残垣
- 158 第六章 破楼
- 159 第七章 大殿
- 160 第八章 血阵
- 161 第一章 怪人
- 162 第二张 白衣
- 163 第三章 存神
- 164 第四章 诛仙
- 165 第五章 霞光
- 166 第六章 逐出
- 167 第七章 邀请
- 168 第八章 圣殿
- 169 第九章 烛龙
- 170 第十章 归人
- 171 上架感言什么的
- 172 第十一章 欢聚
- 173 第十二章 道玄
- 174 第十三章 往事
- 175 第十四章 拭剑
- 176 第十五章 兴师
- 177 第十六章 狂想
- 178 第十七章 上官
- 179 第十八章 格杀
- 180 第十九章 镇魔
- 181 第二十章 兽神
- 182 第二十一章 天变
- 183 第二十二章 暗谋
- 184 第二十三章 意气
- 185 第二十四章 剑光
- 186 第二十五章 赞成(三千字)
- 187 第二十六章 行走
- 188 第二十七章 地德
- 189 第二十八章 护法
- 190 第二十九章 变化
- 191 第三十章 求援
- 192 第三十一章 交代(四千字)
- 193 第三十二章 掀翻
- 194 第三十三章 怪物
- 195 第三十四章 赌注
- 196 第三十五章 造化
- 197 第三十六章 瞩目
- 198 第三十七章 身影
- 199 第三十八章 巨眼
- 200 第三十九章 愚公
- 201 第四十章 去休
- 202 第一章 杀剑
- 203 第二章 断山
- 204 第三章 宗门
- 205 第四章 剑客
- 206 第五章 风雨
- 207 第六章 帷幕
- 208 第七章 盟友
- 209 第七章 助力(毕业狗终于安顿好了。。。)
- 210 第一章 苦涩
- 211 第二章 英才
- 212 第三章 起始
- 213 第四章 接战(4000)
- 214 第五章 抹去
- 215 第六章 元磁
- 216 第七章 挥掌
- 217 第八章 旁门
- 218 第九章 等劫
- 219 第十章 劈道
- 220 第十一章 银丝(提前祝福七夕节,心里苦)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十五章 离别(推荐期加更)
第三十五章 离别(推荐期加更)
秦穆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三十年之久,如果说他做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好似也没有,他不过是保证了神教的存续,救下了几个值得救的人罢了。
也许他最大的功绩,不过是为这个世界的中华,种下了一颗微不足道的种子,慢慢地等它发芽。
秦穆自南迁以来,将近十年没有下过青城山,不过是日日在那山上观云,习武,听琴,读书,这世间的纷纷扰扰,那江湖上的恩怨仇杀,也好似早已经不在他眼里,更没有在他心内留下一丝痕迹。
可是今日他却明白,他要走了。
早已经和童百熊黄钟公等人叙过离别,也早已经安排好自己离开后神教一众大小事宜怎么处理。只是有一人,他不知道怎么说,甚至不知道该不该说。
而那个人若衡,此时却自己来到了那秦穆的住所,也不言语,不过是静静的熏香,奉茶,一如第一次见时,那样的淡然高雅,那样的倔强无言。
若衡这些年来,不仅学会了当初曲扬留给她的那门惊弦指法,就是黄钟公的独门绝技“七弦无形剑”也被她慢慢的学到了手,这却是黄钟公看她于琴之一道有着绝顶的天赋,见猎心喜,故而传授。
这七弦无形剑却不是真的什么手发剑气,不过是通过琴音来影响敌人的听觉乃至内功招式的运转,若衡学后,不说威力如何,单单那一手琴技,已经是登峰造极,便是秦穆听了她的琴音,也很难说淡然处之,江湖上被若衡戏弄过的武林人士不知凡几,甚至还有人称若衡为“琴魔”,若是说这世间还有人听了她弹琴而不为所动,那大抵便是个聋子吧。
此时的若衡却并没有再运用那些学来的高深技巧,不过是平平淡淡的为他弹着,刚开始却是那一首秦穆当年欲听未得的《广陵散》,这琴谱自然也是从曲洋那里得来的,若衡却一直藏着不肯给他听,此时听来,果然是激昂壮烈,竟然是隐隐有金戈之声。
一曲毕,她却也不待秦穆开口说什么,又是弹起当年他无意间为难于她的《十面埋伏》,此时的若衡自然比当年技艺高超多了,这首琵琶曲由她弹来,也像是自然之极,但秦穆此时听来,却感觉这曲比原曲多了一点缠绵之意,不免有些疑惑。
若衡却并没有停下来,双手轻挥,却是又弹了一首当年两人初见时,秦穆第一次点的琴曲《平沙落雁》,到此,秦穆才恍然明白,若衡已经知道他的离意,此次前来,不过是表明两人因琴结缘,也终结于这琴曲罢了。
秦穆抬头,就看见若衡正看着他,灿烂至极的笑着,一如这二十年来,她总是这样对他笑,恍如没有一点心思和烦恼,那双明眸中点点星光闪烁,那么无忧无虑又那么骄傲。
秦穆看着她的笑颜,也慢慢地笑了起来,也不开口,只是起身直立,缓缓地向那若衡弯了下腰,以示珍重,就转身,踏着那琴声的节拍,头也不回,下山去了。
待得他走远之后,只见黄钟公从一旁走来,站在若衡的身旁,却是轻轻叹息道:“傻丫头,既然是不舍,又何必不言?一首《十面埋伏》都弹得缠绵悱恻,哪里要装什么豁达?”
此时的若衡,依然是微微笑着,但泪水早已经浸湿了双目,也不过轻轻地答道:“他不是那个战败身死的霸王,我也不是那个他心心念念的虞姬,他的心不在这里,又何必留下他呢?”
她却又是琴声一转,开口唱起了那不知从哪里学来的小调:“与君相隔似参商,此生何以谈琴理;爱我者众,知我者稀;欲言俱休,欲聚皆离;巍巍昆仑,不解我语,袅袅秋风,此心何寄。都言道:东去流水可曾西?你可见,城外青山何时移?”
此歌袅袅,却再也传不到那个应该听它的人的耳朵里去了。
自秦穆下山后,江湖上艳名远播的神教圣姑顾若衡便再也没有摘下过脸上的面纱,也再也没有在人前弹过那三首琴曲;她并没有在青城等待那个人回来,而是走下了那处没有她爱的人所在的家园,走进了那山下的滚滚红尘。
若衡本就是个生性不羁的女子,下得山后,时而化身为墨客骚人,游览名胜,事儿又成为江湖上的劲装女侠,打抱不平。待得她玩够之后,又到处去救济那些如她一样,不得已落入了烟花之地的女子,替她们赎身,教她们习字练武,甚至后来发展到,神教之后又必须得新建一所女子学校来接纳她所救回的那些姑娘。
待得她近七十岁时,已经救助过不知凡几的落难女子,也不知踏遍了多少的大好河山,此时她早已经声传天下,若说神教还有人敢暗地里说些不好的话,那她却是无有一人可以违心地在背后嚼舌根,那些为她所救的女子,更是将她奉若神明。
若衡一生从来没有向那些女子要过什么报答,若有人请求想随身侍奉,也只不过说道:“侍奉我一人何如去解救其他千万人?你既学得本领,当不负我望,行得善事,便是对我的厚报。”
若衡逝去之时,享年七十有二,消息传开,中原各地烟花柳巷,甚至是凡有女子存身之处都是一片泣音,处处都是青烟袅袅,乃至到了后来,这一天的青楼妓院都是要歇业,楼内姑娘们都是要一身素衣,以纪念那个风尘一生的奇女子。而若衡救过的那些姑娘们,却是擦干了眼泪,继承了她的遗志,致力于让这个世界的女子,不再无力反抗。
没有人知道,这一日也是当年秦穆初见那若衡的一日,也没有人知道,她做了这么多,不过是当年秦穆无意间跟她说了一句:“不要做一个闺阁女子,要走出去,做些不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故而,也没有人听懂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少爷,若衡做到了。”
也许他最大的功绩,不过是为这个世界的中华,种下了一颗微不足道的种子,慢慢地等它发芽。
秦穆自南迁以来,将近十年没有下过青城山,不过是日日在那山上观云,习武,听琴,读书,这世间的纷纷扰扰,那江湖上的恩怨仇杀,也好似早已经不在他眼里,更没有在他心内留下一丝痕迹。
可是今日他却明白,他要走了。
早已经和童百熊黄钟公等人叙过离别,也早已经安排好自己离开后神教一众大小事宜怎么处理。只是有一人,他不知道怎么说,甚至不知道该不该说。
而那个人若衡,此时却自己来到了那秦穆的住所,也不言语,不过是静静的熏香,奉茶,一如第一次见时,那样的淡然高雅,那样的倔强无言。
若衡这些年来,不仅学会了当初曲扬留给她的那门惊弦指法,就是黄钟公的独门绝技“七弦无形剑”也被她慢慢的学到了手,这却是黄钟公看她于琴之一道有着绝顶的天赋,见猎心喜,故而传授。
这七弦无形剑却不是真的什么手发剑气,不过是通过琴音来影响敌人的听觉乃至内功招式的运转,若衡学后,不说威力如何,单单那一手琴技,已经是登峰造极,便是秦穆听了她的琴音,也很难说淡然处之,江湖上被若衡戏弄过的武林人士不知凡几,甚至还有人称若衡为“琴魔”,若是说这世间还有人听了她弹琴而不为所动,那大抵便是个聋子吧。
此时的若衡却并没有再运用那些学来的高深技巧,不过是平平淡淡的为他弹着,刚开始却是那一首秦穆当年欲听未得的《广陵散》,这琴谱自然也是从曲洋那里得来的,若衡却一直藏着不肯给他听,此时听来,果然是激昂壮烈,竟然是隐隐有金戈之声。
一曲毕,她却也不待秦穆开口说什么,又是弹起当年他无意间为难于她的《十面埋伏》,此时的若衡自然比当年技艺高超多了,这首琵琶曲由她弹来,也像是自然之极,但秦穆此时听来,却感觉这曲比原曲多了一点缠绵之意,不免有些疑惑。
若衡却并没有停下来,双手轻挥,却是又弹了一首当年两人初见时,秦穆第一次点的琴曲《平沙落雁》,到此,秦穆才恍然明白,若衡已经知道他的离意,此次前来,不过是表明两人因琴结缘,也终结于这琴曲罢了。
秦穆抬头,就看见若衡正看着他,灿烂至极的笑着,一如这二十年来,她总是这样对他笑,恍如没有一点心思和烦恼,那双明眸中点点星光闪烁,那么无忧无虑又那么骄傲。
秦穆看着她的笑颜,也慢慢地笑了起来,也不开口,只是起身直立,缓缓地向那若衡弯了下腰,以示珍重,就转身,踏着那琴声的节拍,头也不回,下山去了。
待得他走远之后,只见黄钟公从一旁走来,站在若衡的身旁,却是轻轻叹息道:“傻丫头,既然是不舍,又何必不言?一首《十面埋伏》都弹得缠绵悱恻,哪里要装什么豁达?”
此时的若衡,依然是微微笑着,但泪水早已经浸湿了双目,也不过轻轻地答道:“他不是那个战败身死的霸王,我也不是那个他心心念念的虞姬,他的心不在这里,又何必留下他呢?”
她却又是琴声一转,开口唱起了那不知从哪里学来的小调:“与君相隔似参商,此生何以谈琴理;爱我者众,知我者稀;欲言俱休,欲聚皆离;巍巍昆仑,不解我语,袅袅秋风,此心何寄。都言道:东去流水可曾西?你可见,城外青山何时移?”
此歌袅袅,却再也传不到那个应该听它的人的耳朵里去了。
自秦穆下山后,江湖上艳名远播的神教圣姑顾若衡便再也没有摘下过脸上的面纱,也再也没有在人前弹过那三首琴曲;她并没有在青城等待那个人回来,而是走下了那处没有她爱的人所在的家园,走进了那山下的滚滚红尘。
若衡本就是个生性不羁的女子,下得山后,时而化身为墨客骚人,游览名胜,事儿又成为江湖上的劲装女侠,打抱不平。待得她玩够之后,又到处去救济那些如她一样,不得已落入了烟花之地的女子,替她们赎身,教她们习字练武,甚至后来发展到,神教之后又必须得新建一所女子学校来接纳她所救回的那些姑娘。
待得她近七十岁时,已经救助过不知凡几的落难女子,也不知踏遍了多少的大好河山,此时她早已经声传天下,若说神教还有人敢暗地里说些不好的话,那她却是无有一人可以违心地在背后嚼舌根,那些为她所救的女子,更是将她奉若神明。
若衡一生从来没有向那些女子要过什么报答,若有人请求想随身侍奉,也只不过说道:“侍奉我一人何如去解救其他千万人?你既学得本领,当不负我望,行得善事,便是对我的厚报。”
若衡逝去之时,享年七十有二,消息传开,中原各地烟花柳巷,甚至是凡有女子存身之处都是一片泣音,处处都是青烟袅袅,乃至到了后来,这一天的青楼妓院都是要歇业,楼内姑娘们都是要一身素衣,以纪念那个风尘一生的奇女子。而若衡救过的那些姑娘们,却是擦干了眼泪,继承了她的遗志,致力于让这个世界的女子,不再无力反抗。
没有人知道,这一日也是当年秦穆初见那若衡的一日,也没有人知道,她做了这么多,不过是当年秦穆无意间跟她说了一句:“不要做一个闺阁女子,要走出去,做些不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故而,也没有人听懂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少爷,若衡做到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