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30 第八十九章 用炮弹劝降
- 431 第九十章 后知后觉的李朝
- 432 第九十一章 应战总动员
- 433 第九十二章 雪上加霜的战事
- 434 第九十三章 移民融合新政
- 435 第九十四章 对决高阳平原
- 436 第九十五章 凶残的防御器
- 437 第九十六章 攻击接连受挫
- 438 第九十七章 破晓炮袭营
- 439 第九十八章 筹备反攻
- 440 第九十九章 将计就计大战起
- 441 第一百章 枪盾如林决生死
- 442 第一百零一章 亡国的预兆
- 443 第一百零二章 喜忧两重天
- 444 新书上传,求支持!
- 445 第一百零三章 艰难的抉择
- 446 第一百零四章 皇帝亦抛弃
- 447 第一百零五章 铁血亦有柔情
- 448 第一百零六章 双喜临门
- 449 第一百零七章 无惧流言蜚语
- 450 第一百零八章 哲宗的野望
- 451 第一百零九章 国之根基
- 452 第一百一十章 大宋骑军现状
- 453 第一百一十一章 杀胡令之威
- 454 第一百一十二章 商通四海
- 455 第一百一十三章 御驾亲征
- 456 第一百一十四章 宋辽终开战
- 457 第一百一十五章 杨家将使命
- 458 第一百一十六章 怪异的攻城战
- 459 第一百一十七章 城破众人惊
- 460 第一百一十八章 出力不贪功
- 461 第一百一十九章 战争主动权
- 462 第一百二十章 皇帝的心思
- 463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切为打赢
- 464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午时入城用膳
- 465 一些废话,看看吧!
- 466 第一百二十三章 火炮的威力
- 467 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乱之征兆
- 468 第一百二十五章 赐封辽东王
- 469 第一百二十六章 兄弟再重逢
- 470 第一百二十七章 万骑约死战
- 471 第一百二十八章 虽胜犹败
- 472 第一百二十九章 鬼骑军再现
- 473 第一百三十章 势均力敌
- 474 第一百三十一章 鬼骑VS重骑
- 475 第一百三十二章 慕容复的突袭
- 476 第一百三十三章 皇帝也有童真
- 477 第一百三十四章 新皇继位
- 478 第一百三十五章 回京前的布置
- 479 第一百三十六章 京师暗流涌动
- 480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为皇位不择手段
- 481 第一百三十八章 作茧自缚
- 482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
- 483 第一百四十章 宗庙交锋
- 484 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局初定
- 485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图盛世共盛举
- 486 第一百四十三章 段正明禅位
- 487 第一百四十四章 合纵连横
- 488 第一百四十五章 议和的条件
- 489 第一百四十六章 穷途末路
- 490 第一百四十七章 孤家寡人
- 491 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战重启
- 492 第一百四十九章 兔死狗烹
- 493 第一百五十章 打错算盘的完颜
- 494 第一百五十一章 女真覆灭
- 495 第一百五十二章 战事尘埃落定
- 496 第一百五十三章 铁汉也有柔情
- 497 第一百五十四章 新皇新气象
- 498 第一百五十五章 武帝名、江湖传
- 499 第一百五十六章 童姥也会老!
- 500 第一百五十七章 虚竹的未来
- 501 第一百五十八章 移民天下的计划
- 502 第一百五十九章 征讨海岛三国
- 503 第一百六十章 不臣服则灭族
- 504 第一百六十一章 盛平世来之不易
- 505 第一百六十二章 惮位归隐(大结局)
- 506 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十九章 将计就计大战起
第九十九章 将计就计大战起
对于李朝三位都统,谋算着打宋军一个措手不及的反突袭,赵孝锡还真的不太清楚。回到营盘的他,立刻下令众军开始进食。那怕很多士卒觉得,上午就站了会队列。
可不管如何,上午观看了炮兵的操演,他们也觉得非常自豪。打的李朝军队,狼狈不堪不说,还让他们根本不敢出营一战。
随着午餐被陆续烹制了出来,赵孝锡也在思考,如果下午再进行炮击。李朝的大军,会不会继续当缩头乌龟呢?如果会,那只能继续浪费炮弹。
如果不会,那就意味着,李朝能够依靠的,无非就是他们的兵力充沛。以近五万的优势兵力,打不足两万的他们,这个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只是上午出战时,赵孝锡就考虑过这种情况,排兵布阵上面,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结果李朝的军队,最终还是闭营不出,任由他的炮队进行轰炸。
想到这些,赵孝锡朝身边的赵大道:“让卫队骑兵,进行一下抵近侦察,看看接下来李朝军营,会不会有什么兵力调动。外围骑兵,用千里镜时刻盯紧他们!”
赵大很快道:“是,王爷,手下现在去就下达命令!”
将王府骑兵卫队,全部派到外围跟李朝大军后方的赵孝锡,已然做好了围追堵截李朝大军的准备。这支骑兵卫队,也是他手中的一柄利刃跟杀手锏。
相比现如今的炮队跟火枪队,在这种平原地带交战,骑兵的作用无可替代。这也是为何,昨夜炮袭的时候,他会命令骑兵在一旁守护,相机斩杀李朝骑兵的原因。
在宋军大营开始进入开饭时间,李朝大营也有了一些变动。对于抵近侦察的宋朝骑兵,李朝守军也给予了坚决反击。弓箭手更是使劲,将手中的弓箭给抛射出去。
本身就是过来侦察跟袭扰的骑兵,面对李朝弓箭手的强力反击,倒也没冲过来挨箭射。对他们而言,看到李朝大营,兵力有些调动,就意味着侦察可以宣告结束。
或许是知道,这支宋军骑兵的利害,李朝大营中集结的骑兵,这个时候也不敢派出去。一来骑兵数量太少,二来这些骑兵还有大用呢!
收到骑兵反馈回来的消息,同时利用千里镜观察的骑兵,也看到李朝大军兵卒脸上,那一脸灿烂的笑容。赵孝锡就知道,李朝大军在筹备反攻呢!
收到这些信息,赵孝锡又将赵大找来,对其吩咐了一番后。赵大略显担心的道:“王爷,这样不好吧?这样做,太危险了?”
赵孝锡却笑着道:“行了,你按我吩咐去做就行。你觉得,以我的能力,真的那么容易被人杀掉吗?更何况,这里还有上万大军呢!”
见赵孝锡下定决心,赵大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道:“是,那王爷多保重!”
说完午饭都没吃,直接带领一队卫队骑兵,离开了宋军大营。对于这些骑兵的离开,大营中的其它将士,也习惯这些来来去去的卫队骑兵进出营地。
当两军的兵卒都在享用着午餐的时候,赵孝锡也有些难得,再次披甲持枪上阵。望着这付模样的赵孝锡,不少宋军将士都显得有些意外。
在他们看来,这位王爷威风凛凛,可很多时候跟个文弱王爷一样。真正知道赵孝锡实力的卫队骑兵,却显得非常兴奋。因为他们知道,这次又能跟赵孝锡并肩作战了。
相比上午出征时,赵孝锡没说过什么。可知道下午这场仗,应该会比较艰难的赵孝锡。在大军出发前,在点将台进行了集结,他要对手下的官兵提个醒。
望着一身铠甲护体的赵孝锡,台下的官兵也突然觉得,这个时候的赵孝锡看上去,比穿王袍的赵孝锡更亲切。因为,此刻的赵孝锡看上去跟他们差不多。
面对这上万宋军将士,赵孝锡很平静的道:“在大军即将开拨前,本王特将众军召集起来,就是想跟你们说上一番话。因为,此战过后,有些人肯定已然不在了。
此次本王兴兵讨伐李朝,也许很多将士都觉得,有些大动干戈。可你们都是广南各州府还有琼州治下的子弟兵,你们比本王更清楚,李朝到底是不是大宋的友邦?
远有熙宁之战,李朝大军屠我大宋邕州城,全城十万军民惨遭杀戮,这笔血海深仇,有些人可能会忘记,但本王不会忘记,邕州城的百姓不会忘记。
近的那就多不胜数,这些年李朝仗着军力强盛,派遣水陆大军肆意犯我边境,掳我百姓,抢我百姓家财性命。这样的友邦,你们觉得该不该杀?”
站在下方听训的宋军将士,虽然大多来自琼州岛还有琉球。可他们只要出身临海的村落,他们就受到过这种切肤之痛。更别说,来此与李朝接壤边境的子弟兵。
他们愿意参军,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到赵孝锡手下当兵。觉得军饷非常不错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想找李朝报仇雪恨,为后世子孙打下一个安宁的未来。
现在听到赵孝锡,如此入骨直白的话,这些将士心中很快腾起,对这些李朝人的痛恨之心。他们都清楚,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只要覆灭李朝,他们家乡便将回归安定。
士卒们能回答的,只有一个坚定的字,那就是:“杀!”
听着这如雷般的杀声,赵孝锡觉得很提气。最终又道:“眼下我们又将再战李朝大军,此次李朝派来三支天子军,兵力共计五万有余。而本王身边,只有你们!
接下来的战争,将会很危险,也会很困难。也许你们当中,很多人将从此埋骨于此。可本王要在你们活着的时候,告诉你们这种死很值得,你是为自己的子孙后代打一个天下太平。
本王保证,此战结束,所有在此战中阵亡的将士。本王会给你们树碑立传,让后世子孙永远铭记你们的功德。你们的一家老小,本王也会让他们衣食无忧。
还有最后一句,能跟你们一起并肩作战,本王很高兴。本王也希望,带着你们征服一个个,敢于挑战大宋威严的天下诸国。现在,全军出发吧!”
听了赵孝锡一番战前动员,没人大宋兵卒都意识到,接下来会有一场大战上演。可他们都知道,只要这位王爷活着,他们就能死的无怨无悔。
这年头,能替军人树碑立传的有几个,能令后世子孙永远铭记的又有几个。留名青史,不光文官们向往,身为武人那怕普通一卒,他们同样向往。
同样吃完饭,做好万全准备的李朝大军。三位都统却眼巴巴,望着宋军大营所在的方向。跟上午的感觉不同,他们非常希望下午宋军能再次出现。
在这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情况下,宋军终于走出了营盘,大踏步般来到了他们的营地前。再次看到这支宋朝大军,三位都统却总觉得有什么不对。
尽管队列还跟上午那样严整,可这支军队的气势,似乎比上午增强了不少。只是这个时候,他们没太关注这种所谓的直觉,而是盯着推到阵前的炮队。
看着明显少了一些的火炮,李朝都统尽管觉得奇怪,却觉得少的火炮应该是损坏了。可伴随着火炮轰鸣声再起,李朝的兵卒又感受着,这种血与火的考验。
一直盯着火炮打击的三位都统,传令埋伏在大营的各军,做好准备冲锋的准备。只要宋朝的炮兵停止炮击,他们三支天子军,立刻从各营冲出,直奔宋军而去。
对于三位李朝都统而言,今天下午这仗,也堵上了他们的运气。不管如何,到了这种地步,他们只能拼死一战。希望借助兵力优势,能挽回已然失利的战局。
伴随着下午的炮击,似乎不象上午那样犀利。而且显的比较分散,李朝众军也觉得,稍稍长松了口气。那些等待出击的骑兵,更是开始上马准备出动。
于此同时,计算着炮兵开炮次数的赵孝锡,同样下令各军做好准备。一旦炮兵开始停止炮击,意味着大战即将开始。而接下来,才是宋军真正的考验。
坐在中军的赵孝锡,身边也聚集着五百精锐的卫队骑兵。在大军的左右两侧,同样拥有两支五百人的精锐骑兵。中间的一万多步兵,则与圆桶阵相互防御。
伴随炮兵停止炮击,动作比以往更加迅速,拖着火炮回归本阵之时。等待多时的李朝骑兵,立刻如离弦之箭般,往营外的宋军方阵奔袭。
除此之外,三支李朝天子军的大营营门,几乎在同一时间被打开。密密麻麻的李朝士兵,如同泄洪的江水般,从三面向宋军的方阵包围而来。
面对这种情形,宋军方阵在旗令官的指挥下。丝毫不慌乱的进行着排兵布阵,直到炮兵回归本阵,加入被掩盖在大军中的另一支炮兵方阵。
随着炮队前方的宋军,在旗令官的恢复下,迅速的下蹲立盾。又一支庞大的炮兵部队,出现在李朝的攻击部队面前。而此刻,炮队的掌旗使,重重挥下开炮的旗号,大战就此拉开大幕!R1152
可不管如何,上午观看了炮兵的操演,他们也觉得非常自豪。打的李朝军队,狼狈不堪不说,还让他们根本不敢出营一战。
随着午餐被陆续烹制了出来,赵孝锡也在思考,如果下午再进行炮击。李朝的大军,会不会继续当缩头乌龟呢?如果会,那只能继续浪费炮弹。
如果不会,那就意味着,李朝能够依靠的,无非就是他们的兵力充沛。以近五万的优势兵力,打不足两万的他们,这个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只是上午出战时,赵孝锡就考虑过这种情况,排兵布阵上面,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结果李朝的军队,最终还是闭营不出,任由他的炮队进行轰炸。
想到这些,赵孝锡朝身边的赵大道:“让卫队骑兵,进行一下抵近侦察,看看接下来李朝军营,会不会有什么兵力调动。外围骑兵,用千里镜时刻盯紧他们!”
赵大很快道:“是,王爷,手下现在去就下达命令!”
将王府骑兵卫队,全部派到外围跟李朝大军后方的赵孝锡,已然做好了围追堵截李朝大军的准备。这支骑兵卫队,也是他手中的一柄利刃跟杀手锏。
相比现如今的炮队跟火枪队,在这种平原地带交战,骑兵的作用无可替代。这也是为何,昨夜炮袭的时候,他会命令骑兵在一旁守护,相机斩杀李朝骑兵的原因。
在宋军大营开始进入开饭时间,李朝大营也有了一些变动。对于抵近侦察的宋朝骑兵,李朝守军也给予了坚决反击。弓箭手更是使劲,将手中的弓箭给抛射出去。
本身就是过来侦察跟袭扰的骑兵,面对李朝弓箭手的强力反击,倒也没冲过来挨箭射。对他们而言,看到李朝大营,兵力有些调动,就意味着侦察可以宣告结束。
或许是知道,这支宋军骑兵的利害,李朝大营中集结的骑兵,这个时候也不敢派出去。一来骑兵数量太少,二来这些骑兵还有大用呢!
收到骑兵反馈回来的消息,同时利用千里镜观察的骑兵,也看到李朝大军兵卒脸上,那一脸灿烂的笑容。赵孝锡就知道,李朝大军在筹备反攻呢!
收到这些信息,赵孝锡又将赵大找来,对其吩咐了一番后。赵大略显担心的道:“王爷,这样不好吧?这样做,太危险了?”
赵孝锡却笑着道:“行了,你按我吩咐去做就行。你觉得,以我的能力,真的那么容易被人杀掉吗?更何况,这里还有上万大军呢!”
见赵孝锡下定决心,赵大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道:“是,那王爷多保重!”
说完午饭都没吃,直接带领一队卫队骑兵,离开了宋军大营。对于这些骑兵的离开,大营中的其它将士,也习惯这些来来去去的卫队骑兵进出营地。
当两军的兵卒都在享用着午餐的时候,赵孝锡也有些难得,再次披甲持枪上阵。望着这付模样的赵孝锡,不少宋军将士都显得有些意外。
在他们看来,这位王爷威风凛凛,可很多时候跟个文弱王爷一样。真正知道赵孝锡实力的卫队骑兵,却显得非常兴奋。因为他们知道,这次又能跟赵孝锡并肩作战了。
相比上午出征时,赵孝锡没说过什么。可知道下午这场仗,应该会比较艰难的赵孝锡。在大军出发前,在点将台进行了集结,他要对手下的官兵提个醒。
望着一身铠甲护体的赵孝锡,台下的官兵也突然觉得,这个时候的赵孝锡看上去,比穿王袍的赵孝锡更亲切。因为,此刻的赵孝锡看上去跟他们差不多。
面对这上万宋军将士,赵孝锡很平静的道:“在大军即将开拨前,本王特将众军召集起来,就是想跟你们说上一番话。因为,此战过后,有些人肯定已然不在了。
此次本王兴兵讨伐李朝,也许很多将士都觉得,有些大动干戈。可你们都是广南各州府还有琼州治下的子弟兵,你们比本王更清楚,李朝到底是不是大宋的友邦?
远有熙宁之战,李朝大军屠我大宋邕州城,全城十万军民惨遭杀戮,这笔血海深仇,有些人可能会忘记,但本王不会忘记,邕州城的百姓不会忘记。
近的那就多不胜数,这些年李朝仗着军力强盛,派遣水陆大军肆意犯我边境,掳我百姓,抢我百姓家财性命。这样的友邦,你们觉得该不该杀?”
站在下方听训的宋军将士,虽然大多来自琼州岛还有琉球。可他们只要出身临海的村落,他们就受到过这种切肤之痛。更别说,来此与李朝接壤边境的子弟兵。
他们愿意参军,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到赵孝锡手下当兵。觉得军饷非常不错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想找李朝报仇雪恨,为后世子孙打下一个安宁的未来。
现在听到赵孝锡,如此入骨直白的话,这些将士心中很快腾起,对这些李朝人的痛恨之心。他们都清楚,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只要覆灭李朝,他们家乡便将回归安定。
士卒们能回答的,只有一个坚定的字,那就是:“杀!”
听着这如雷般的杀声,赵孝锡觉得很提气。最终又道:“眼下我们又将再战李朝大军,此次李朝派来三支天子军,兵力共计五万有余。而本王身边,只有你们!
接下来的战争,将会很危险,也会很困难。也许你们当中,很多人将从此埋骨于此。可本王要在你们活着的时候,告诉你们这种死很值得,你是为自己的子孙后代打一个天下太平。
本王保证,此战结束,所有在此战中阵亡的将士。本王会给你们树碑立传,让后世子孙永远铭记你们的功德。你们的一家老小,本王也会让他们衣食无忧。
还有最后一句,能跟你们一起并肩作战,本王很高兴。本王也希望,带着你们征服一个个,敢于挑战大宋威严的天下诸国。现在,全军出发吧!”
听了赵孝锡一番战前动员,没人大宋兵卒都意识到,接下来会有一场大战上演。可他们都知道,只要这位王爷活着,他们就能死的无怨无悔。
这年头,能替军人树碑立传的有几个,能令后世子孙永远铭记的又有几个。留名青史,不光文官们向往,身为武人那怕普通一卒,他们同样向往。
同样吃完饭,做好万全准备的李朝大军。三位都统却眼巴巴,望着宋军大营所在的方向。跟上午的感觉不同,他们非常希望下午宋军能再次出现。
在这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情况下,宋军终于走出了营盘,大踏步般来到了他们的营地前。再次看到这支宋朝大军,三位都统却总觉得有什么不对。
尽管队列还跟上午那样严整,可这支军队的气势,似乎比上午增强了不少。只是这个时候,他们没太关注这种所谓的直觉,而是盯着推到阵前的炮队。
看着明显少了一些的火炮,李朝都统尽管觉得奇怪,却觉得少的火炮应该是损坏了。可伴随着火炮轰鸣声再起,李朝的兵卒又感受着,这种血与火的考验。
一直盯着火炮打击的三位都统,传令埋伏在大营的各军,做好准备冲锋的准备。只要宋朝的炮兵停止炮击,他们三支天子军,立刻从各营冲出,直奔宋军而去。
对于三位李朝都统而言,今天下午这仗,也堵上了他们的运气。不管如何,到了这种地步,他们只能拼死一战。希望借助兵力优势,能挽回已然失利的战局。
伴随着下午的炮击,似乎不象上午那样犀利。而且显的比较分散,李朝众军也觉得,稍稍长松了口气。那些等待出击的骑兵,更是开始上马准备出动。
于此同时,计算着炮兵开炮次数的赵孝锡,同样下令各军做好准备。一旦炮兵开始停止炮击,意味着大战即将开始。而接下来,才是宋军真正的考验。
坐在中军的赵孝锡,身边也聚集着五百精锐的卫队骑兵。在大军的左右两侧,同样拥有两支五百人的精锐骑兵。中间的一万多步兵,则与圆桶阵相互防御。
伴随炮兵停止炮击,动作比以往更加迅速,拖着火炮回归本阵之时。等待多时的李朝骑兵,立刻如离弦之箭般,往营外的宋军方阵奔袭。
除此之外,三支李朝天子军的大营营门,几乎在同一时间被打开。密密麻麻的李朝士兵,如同泄洪的江水般,从三面向宋军的方阵包围而来。
面对这种情形,宋军方阵在旗令官的指挥下。丝毫不慌乱的进行着排兵布阵,直到炮兵回归本阵,加入被掩盖在大军中的另一支炮兵方阵。
随着炮队前方的宋军,在旗令官的恢复下,迅速的下蹲立盾。又一支庞大的炮兵部队,出现在李朝的攻击部队面前。而此刻,炮队的掌旗使,重重挥下开炮的旗号,大战就此拉开大幕!R1152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