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24 第八十三章 一切为了打赢
- 425 第八十四章 靡烂的兵曹司
- 426 第八十五章 钦差卫队入城
- 427 第八十六章 老兵的坚守
- 428 第八十七章 宣战李朝
- 429 第八十八章 海军VS水军
- 430 第八十九章 用炮弹劝降
- 431 第九十章 后知后觉的李朝
- 432 第九十一章 应战总动员
- 433 第九十二章 雪上加霜的战事
- 434 第九十三章 移民融合新政
- 435 第九十四章 对决高阳平原
- 436 第九十五章 凶残的防御器
- 437 第九十六章 攻击接连受挫
- 438 第九十七章 破晓炮袭营
- 439 第九十八章 筹备反攻
- 440 第九十九章 将计就计大战起
- 441 第一百章 枪盾如林决生死
- 442 第一百零一章 亡国的预兆
- 443 第一百零二章 喜忧两重天
- 444 新书上传,求支持!
- 445 第一百零三章 艰难的抉择
- 446 第一百零四章 皇帝亦抛弃
- 447 第一百零五章 铁血亦有柔情
- 448 第一百零六章 双喜临门
- 449 第一百零七章 无惧流言蜚语
- 450 第一百零八章 哲宗的野望
- 451 第一百零九章 国之根基
- 452 第一百一十章 大宋骑军现状
- 453 第一百一十一章 杀胡令之威
- 454 第一百一十二章 商通四海
- 455 第一百一十三章 御驾亲征
- 456 第一百一十四章 宋辽终开战
- 457 第一百一十五章 杨家将使命
- 458 第一百一十六章 怪异的攻城战
- 459 第一百一十七章 城破众人惊
- 460 第一百一十八章 出力不贪功
- 461 第一百一十九章 战争主动权
- 462 第一百二十章 皇帝的心思
- 463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切为打赢
- 464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午时入城用膳
- 465 一些废话,看看吧!
- 466 第一百二十三章 火炮的威力
- 467 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乱之征兆
- 468 第一百二十五章 赐封辽东王
- 469 第一百二十六章 兄弟再重逢
- 470 第一百二十七章 万骑约死战
- 471 第一百二十八章 虽胜犹败
- 472 第一百二十九章 鬼骑军再现
- 473 第一百三十章 势均力敌
- 474 第一百三十一章 鬼骑VS重骑
- 475 第一百三十二章 慕容复的突袭
- 476 第一百三十三章 皇帝也有童真
- 477 第一百三十四章 新皇继位
- 478 第一百三十五章 回京前的布置
- 479 第一百三十六章 京师暗流涌动
- 480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为皇位不择手段
- 481 第一百三十八章 作茧自缚
- 482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
- 483 第一百四十章 宗庙交锋
- 484 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局初定
- 485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图盛世共盛举
- 486 第一百四十三章 段正明禅位
- 487 第一百四十四章 合纵连横
- 488 第一百四十五章 议和的条件
- 489 第一百四十六章 穷途末路
- 490 第一百四十七章 孤家寡人
- 491 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战重启
- 492 第一百四十九章 兔死狗烹
- 493 第一百五十章 打错算盘的完颜
- 494 第一百五十一章 女真覆灭
- 495 第一百五十二章 战事尘埃落定
- 496 第一百五十三章 铁汉也有柔情
- 497 第一百五十四章 新皇新气象
- 498 第一百五十五章 武帝名、江湖传
- 499 第一百五十六章 童姥也会老!
- 500 第一百五十七章 虚竹的未来
- 501 第一百五十八章 移民天下的计划
- 502 第一百五十九章 征讨海岛三国
- 503 第一百六十章 不臣服则灭族
- 504 第一百六十一章 盛平世来之不易
- 505 第一百六十二章 惮位归隐(大结局)
- 506 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十三章 移民融合新政
第九十三章 移民融合新政
一天三封边关告急的八百里加急,这情况对李朝君臣而言,也是从未碰到过的情况。三路大军,几乎都在同一时间,向李朝发动了进攻,情况着实有点令人担忧甚至害怕。
打从李乾德主政开始,李朝的军事实力,就是周边各国中最强的。很多时候,那怕西北战事紧张的大宋,也不得不采取安抚的办法,以保证西南的局势平稳。
可眼下,就因为李朝派遣几个水军官兵,冒充海盗到琼州打劫,便引发这样一场战争。李朝的君臣无论如何也想不通,这位大宋琼州王那里来的底气呢?
面对眼下紧急的局势,一向强势的李乾德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局势对李朝非常不利。打开战多久,李朝几座城池就拱手让于它人。这让身为皇帝的他,心里是何感受呢?
想到这些李乾德立刻道:“李佑,你昨天不是告诉朕,广南西路的大宋军队,还在忙着到处剿匪吗?怎么一天时间,他们的大军将攻陷了朕的谅山城呢?
朕每天给兵部这么多银子,让尔等派遣细作前往大宋各州打探军情。你们就给朕,打探出这么个情报?眼下的情况,你做何解释?说?”
被雷霆质问的兵部尚书李佑,也觉得非常冤枉。有关此次大宋,有点违背常理的大举入侵,他确实没想到。可更没想到的,还是他组建的细作。竟然丝毫没打探出情报来。
当然,要是他知道,赵孝锡手下有一支。远比他精锐许多的情报部队,相信他就不会这样想。眼下对于布衣阁这支情报网,也就汴梁城的赵煦有所知晓。
可就算赵煦想查清,目前在大宋有多少布衣阁的分部,他同样无能为力。甚至皇室秘探,调查的太过份,就会遇到不明的袭击人员。对他们施于警告。
用将近一年的时间,筹划的这场战事。又岂是那样容易被侦测出来的呢!现在将责任推到他头上,总体说起来,李佑也很冤枉。可谁叫他是兵部尚书呢?
要不是其它大臣联名求情,这位出身将门的兵部尚书。只怕也将成为李乾德怒火的替罪羊。可局势已经到了这种地步,李朝不可能坐以待毙的。
针对这种情况,李乾德自然不好独断朝纲,也开始试着发动群臣,希望借助群策群力,能应对此次危机。毕竟,一个不慎李朝怕是要亡国啊!
在这个时候,礼部尚书突然站出来说道:“皇上,依微臣愚见。此次的战事。只怕最终的问题,还是出在这位琼州王身上。据臣所知,大宋君臣似乎并不知此次的战事。
那我们是否可以派遣一些使臣。带领一些贡品前大宋京城,让大宋的皇帝下令中止此次的战事。就算不行,也能干扰一下大宋的战事推进。毕竟,大宋真正的敌人并非是我们。
另外微臣还建议,可派出使团前往真腊跟占城,许以一定的好处。让他们派兵来援。毕竟,如果我们失败。他们未来的日子也不会好过,此时必须一致团结起来对外才行。”
听完礼部尚书的建议,李乾德自然觉得有些不妥。一来,他对大宋没太多好感,二来这些年李朝,在边境的问题上,没少跟真腊还有占城进行战争。
总的来说,李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并不好。这个时候,让别人帮忙出兵支援,只怕希望不大。可他非常清楚,以目前的局势看来,这不是办法的办法,也必须试一下。
而且从这些群臣的脸上,他多少也能看出,不少大臣也是认可礼部尚书提出的办法。很快道:“行,许爱卿,既然如此,那就劳烦你幸苦一趟。
由你亲自前往大宋,跟大宋的君臣好好拉拢一下关系,最好阻止琼州王这种不宣而战的入侵。另外礼部门下侍郎,也派往真腊跟占城,晓以大义讲清楚此事的严重性。
只要他们愿意答应出兵,朕可以归还一些存在争议的领土给他们。只是这些事情,暂时由礼部全权负责。我们要做的,就是阻止三路大军的合围。
根据各城送来的战报,朕觉得原有计划不变。只是升龙城周边,所有厢军都编练成军。无论如何,都必须把敌人拒于皇城之外,诸位爱卿都听清楚了吗?”
在李朝开始加紧完善应对策略的时候,被攻占的李朝城市里,却来了一批批带着车队的商人。这些商人,在各个被占领的城市中,开始收购所谓的战利品。
于此同时,从琼州跟琉球抽调的文官,在驻守军队的帮助下。开始实行琼州王制定的法令,似乎根本不担心,这些城池会不会被李朝重新夺回去。
面对一些城中百姓的抗拒,这些从各地调来的文官,也很爽快的将他们交给城防军处置。年青的,直接被当成战俘,租给急需劳动力的商人。
至于那些年老的,城防军则直接以通敌之明,将其斩首示众。而真正敢于反抗的人,大多都是心向李朝的大户。对普通百姓,他们不在意谁替他们当家做主。
相反赵孝锡抽调的这些主政官员,抵达占领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收缴到的官员跟大户家的田地,以非常优惠的价格,租给当地的老百姓租种。
只需要每年象官府,交给一定的租粮,其余的粮种跟农具,都有官府免费发放。这种好事,对于这些以往,幸苦给大户当佃户的百姓而言,自然是非常欢迎。
而他们要做的,就是将户籍改成大宋治下的良民即可。换领了这种新户籍,他们也将得到城防军的保护。至于会不会有人说他们是卖国贼,这些平头百姓才不关注。
用这些大宋来的官员所说,往上数几朝的话,这里同样是中原王朝的领地。而他们现在,只是认祖归宗,根本不存在什么卖国的意思。
一句话,拉拢生活贫苦的大众老百姓,打压极少数的富人阶层。这便是赵孝锡入侵李朝,所想好的统治制度。只要这些百姓看到好处,自然会拥护大宋的统治。
这种占领一城,就统治一城的作法,让前线作战的部队。很大程度上不用担心后方出现危机,可以放心大胆的往前进攻,将李朝派来的军队,慢慢的消灭干净。
至于占领区的统治,有城防军跟那些,同样希望赚钱的商人帮忙做宣传。源源不断的物资,从李朝运送出去,也有源源不断的物资被运送进来。
总之,战争即是消耗财富的无底洞,也是大量赚取财富的战场。那怕琼州有些官员百姓觉得,这场仗不应该打。看到不断送来的俘虏跟物资,也没人吭声了。
有了这些跟奴隶一样的俘虏,琼州各个工厂跟矿山,人手也不象以前那样紧张。一些再修的公路,也因为人手的增加,变得快速起来。
而各地官府,需要做的就是看押好,这些被租用到各工地的李朝俘虏。不让他们饿死便行,其它怎么用,就全凭租赁者高兴了。
另外李朝一些百姓家的年青未婚配的女孩,此刻也享受到特别的优待。只要她们愿意嫁到琉球或琼州,全家就有资格搬迁到那里。
而他们的夫家,除了给予不菲的聘礼,官府还会给他们家,发放不用交税的田地。这样的好处,在商人们巧舌如簧的宣传下,不少生活贫困的百姓都选择移民。
而为了杜绝出现拐卖妇女的事情,赵孝锡也命令海军的运输船,以及各占领区的官府。对于这种移民到琼州跟琉球的家庭,必须做到三方签字方能放行。
三方,自然是接受委托的商人,还是移民的百姓,以及新上任的管理区官府。这样一来,拿着这份三方签属的文件,这些未婚的女孩家人,才能坐船前往赵孝锡的统治区。
随着这些大量的未婚女子,出现在琉球的移民村落。那些兜里有钱的老移民,自然也是争相娶亲。甚至一度发生,一个村子同一天,有十对新人成亲的事情。
可就算如此,搬迁到琉球的李朝百姓。在看到女婿家的条件,还有移民能享受的政策,都觉得他们选择冒险是对的。这里相比他们以前生活的情况,明显是好了无数倍。
伴随着大量的未婚女子进入琉球,负责管理琉球的官员,也清楚有人成亲,那么琉球的人口,往后就会不断的增加。这样一来,琉球未来也许,不用再担心人口欠缺了。
同样的,在琼州全境,这样的事情也不少。有些不想去琉球安家的百姓,选择一海之隔的琼州。对于商人提供的女婿家情况,他们也是比较满意的。
这样一来,赵孝锡治下的人口,也随着战事的开展,不断的扩充起来。在赵孝锡看来,人口才是战争真正赚钱的项目,而且这种赚钱还是永久性的。
至于李朝会不会因此,让他给彻底搬空了。赵孝锡觉得一点不用担心,这年头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背井离乡的。迁走一些人,对刚刚实施占领的官府而言,也能减少治理的难度。
等到将这里发展起来,再从内陆不断迁移百姓过来。这样来回一迁,将来谁还会记得,这里曾经是李朝的领地呢?(未完待续)R752
打从李乾德主政开始,李朝的军事实力,就是周边各国中最强的。很多时候,那怕西北战事紧张的大宋,也不得不采取安抚的办法,以保证西南的局势平稳。
可眼下,就因为李朝派遣几个水军官兵,冒充海盗到琼州打劫,便引发这样一场战争。李朝的君臣无论如何也想不通,这位大宋琼州王那里来的底气呢?
面对眼下紧急的局势,一向强势的李乾德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局势对李朝非常不利。打开战多久,李朝几座城池就拱手让于它人。这让身为皇帝的他,心里是何感受呢?
想到这些李乾德立刻道:“李佑,你昨天不是告诉朕,广南西路的大宋军队,还在忙着到处剿匪吗?怎么一天时间,他们的大军将攻陷了朕的谅山城呢?
朕每天给兵部这么多银子,让尔等派遣细作前往大宋各州打探军情。你们就给朕,打探出这么个情报?眼下的情况,你做何解释?说?”
被雷霆质问的兵部尚书李佑,也觉得非常冤枉。有关此次大宋,有点违背常理的大举入侵,他确实没想到。可更没想到的,还是他组建的细作。竟然丝毫没打探出情报来。
当然,要是他知道,赵孝锡手下有一支。远比他精锐许多的情报部队,相信他就不会这样想。眼下对于布衣阁这支情报网,也就汴梁城的赵煦有所知晓。
可就算赵煦想查清,目前在大宋有多少布衣阁的分部,他同样无能为力。甚至皇室秘探,调查的太过份,就会遇到不明的袭击人员。对他们施于警告。
用将近一年的时间,筹划的这场战事。又岂是那样容易被侦测出来的呢!现在将责任推到他头上,总体说起来,李佑也很冤枉。可谁叫他是兵部尚书呢?
要不是其它大臣联名求情,这位出身将门的兵部尚书。只怕也将成为李乾德怒火的替罪羊。可局势已经到了这种地步,李朝不可能坐以待毙的。
针对这种情况,李乾德自然不好独断朝纲,也开始试着发动群臣,希望借助群策群力,能应对此次危机。毕竟,一个不慎李朝怕是要亡国啊!
在这个时候,礼部尚书突然站出来说道:“皇上,依微臣愚见。此次的战事。只怕最终的问题,还是出在这位琼州王身上。据臣所知,大宋君臣似乎并不知此次的战事。
那我们是否可以派遣一些使臣。带领一些贡品前大宋京城,让大宋的皇帝下令中止此次的战事。就算不行,也能干扰一下大宋的战事推进。毕竟,大宋真正的敌人并非是我们。
另外微臣还建议,可派出使团前往真腊跟占城,许以一定的好处。让他们派兵来援。毕竟,如果我们失败。他们未来的日子也不会好过,此时必须一致团结起来对外才行。”
听完礼部尚书的建议,李乾德自然觉得有些不妥。一来,他对大宋没太多好感,二来这些年李朝,在边境的问题上,没少跟真腊还有占城进行战争。
总的来说,李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并不好。这个时候,让别人帮忙出兵支援,只怕希望不大。可他非常清楚,以目前的局势看来,这不是办法的办法,也必须试一下。
而且从这些群臣的脸上,他多少也能看出,不少大臣也是认可礼部尚书提出的办法。很快道:“行,许爱卿,既然如此,那就劳烦你幸苦一趟。
由你亲自前往大宋,跟大宋的君臣好好拉拢一下关系,最好阻止琼州王这种不宣而战的入侵。另外礼部门下侍郎,也派往真腊跟占城,晓以大义讲清楚此事的严重性。
只要他们愿意答应出兵,朕可以归还一些存在争议的领土给他们。只是这些事情,暂时由礼部全权负责。我们要做的,就是阻止三路大军的合围。
根据各城送来的战报,朕觉得原有计划不变。只是升龙城周边,所有厢军都编练成军。无论如何,都必须把敌人拒于皇城之外,诸位爱卿都听清楚了吗?”
在李朝开始加紧完善应对策略的时候,被攻占的李朝城市里,却来了一批批带着车队的商人。这些商人,在各个被占领的城市中,开始收购所谓的战利品。
于此同时,从琼州跟琉球抽调的文官,在驻守军队的帮助下。开始实行琼州王制定的法令,似乎根本不担心,这些城池会不会被李朝重新夺回去。
面对一些城中百姓的抗拒,这些从各地调来的文官,也很爽快的将他们交给城防军处置。年青的,直接被当成战俘,租给急需劳动力的商人。
至于那些年老的,城防军则直接以通敌之明,将其斩首示众。而真正敢于反抗的人,大多都是心向李朝的大户。对普通百姓,他们不在意谁替他们当家做主。
相反赵孝锡抽调的这些主政官员,抵达占领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收缴到的官员跟大户家的田地,以非常优惠的价格,租给当地的老百姓租种。
只需要每年象官府,交给一定的租粮,其余的粮种跟农具,都有官府免费发放。这种好事,对于这些以往,幸苦给大户当佃户的百姓而言,自然是非常欢迎。
而他们要做的,就是将户籍改成大宋治下的良民即可。换领了这种新户籍,他们也将得到城防军的保护。至于会不会有人说他们是卖国贼,这些平头百姓才不关注。
用这些大宋来的官员所说,往上数几朝的话,这里同样是中原王朝的领地。而他们现在,只是认祖归宗,根本不存在什么卖国的意思。
一句话,拉拢生活贫苦的大众老百姓,打压极少数的富人阶层。这便是赵孝锡入侵李朝,所想好的统治制度。只要这些百姓看到好处,自然会拥护大宋的统治。
这种占领一城,就统治一城的作法,让前线作战的部队。很大程度上不用担心后方出现危机,可以放心大胆的往前进攻,将李朝派来的军队,慢慢的消灭干净。
至于占领区的统治,有城防军跟那些,同样希望赚钱的商人帮忙做宣传。源源不断的物资,从李朝运送出去,也有源源不断的物资被运送进来。
总之,战争即是消耗财富的无底洞,也是大量赚取财富的战场。那怕琼州有些官员百姓觉得,这场仗不应该打。看到不断送来的俘虏跟物资,也没人吭声了。
有了这些跟奴隶一样的俘虏,琼州各个工厂跟矿山,人手也不象以前那样紧张。一些再修的公路,也因为人手的增加,变得快速起来。
而各地官府,需要做的就是看押好,这些被租用到各工地的李朝俘虏。不让他们饿死便行,其它怎么用,就全凭租赁者高兴了。
另外李朝一些百姓家的年青未婚配的女孩,此刻也享受到特别的优待。只要她们愿意嫁到琉球或琼州,全家就有资格搬迁到那里。
而他们的夫家,除了给予不菲的聘礼,官府还会给他们家,发放不用交税的田地。这样的好处,在商人们巧舌如簧的宣传下,不少生活贫困的百姓都选择移民。
而为了杜绝出现拐卖妇女的事情,赵孝锡也命令海军的运输船,以及各占领区的官府。对于这种移民到琼州跟琉球的家庭,必须做到三方签字方能放行。
三方,自然是接受委托的商人,还是移民的百姓,以及新上任的管理区官府。这样一来,拿着这份三方签属的文件,这些未婚的女孩家人,才能坐船前往赵孝锡的统治区。
随着这些大量的未婚女子,出现在琉球的移民村落。那些兜里有钱的老移民,自然也是争相娶亲。甚至一度发生,一个村子同一天,有十对新人成亲的事情。
可就算如此,搬迁到琉球的李朝百姓。在看到女婿家的条件,还有移民能享受的政策,都觉得他们选择冒险是对的。这里相比他们以前生活的情况,明显是好了无数倍。
伴随着大量的未婚女子进入琉球,负责管理琉球的官员,也清楚有人成亲,那么琉球的人口,往后就会不断的增加。这样一来,琉球未来也许,不用再担心人口欠缺了。
同样的,在琼州全境,这样的事情也不少。有些不想去琉球安家的百姓,选择一海之隔的琼州。对于商人提供的女婿家情况,他们也是比较满意的。
这样一来,赵孝锡治下的人口,也随着战事的开展,不断的扩充起来。在赵孝锡看来,人口才是战争真正赚钱的项目,而且这种赚钱还是永久性的。
至于李朝会不会因此,让他给彻底搬空了。赵孝锡觉得一点不用担心,这年头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背井离乡的。迁走一些人,对刚刚实施占领的官府而言,也能减少治理的难度。
等到将这里发展起来,再从内陆不断迁移百姓过来。这样来回一迁,将来谁还会记得,这里曾经是李朝的领地呢?(未完待续)R752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