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32 第九十一章 应战总动员
- 433 第九十二章 雪上加霜的战事
- 434 第九十三章 移民融合新政
- 435 第九十四章 对决高阳平原
- 436 第九十五章 凶残的防御器
- 437 第九十六章 攻击接连受挫
- 438 第九十七章 破晓炮袭营
- 439 第九十八章 筹备反攻
- 440 第九十九章 将计就计大战起
- 441 第一百章 枪盾如林决生死
- 442 第一百零一章 亡国的预兆
- 443 第一百零二章 喜忧两重天
- 444 新书上传,求支持!
- 445 第一百零三章 艰难的抉择
- 446 第一百零四章 皇帝亦抛弃
- 447 第一百零五章 铁血亦有柔情
- 448 第一百零六章 双喜临门
- 449 第一百零七章 无惧流言蜚语
- 450 第一百零八章 哲宗的野望
- 451 第一百零九章 国之根基
- 452 第一百一十章 大宋骑军现状
- 453 第一百一十一章 杀胡令之威
- 454 第一百一十二章 商通四海
- 455 第一百一十三章 御驾亲征
- 456 第一百一十四章 宋辽终开战
- 457 第一百一十五章 杨家将使命
- 458 第一百一十六章 怪异的攻城战
- 459 第一百一十七章 城破众人惊
- 460 第一百一十八章 出力不贪功
- 461 第一百一十九章 战争主动权
- 462 第一百二十章 皇帝的心思
- 463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切为打赢
- 464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午时入城用膳
- 465 一些废话,看看吧!
- 466 第一百二十三章 火炮的威力
- 467 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乱之征兆
- 468 第一百二十五章 赐封辽东王
- 469 第一百二十六章 兄弟再重逢
- 470 第一百二十七章 万骑约死战
- 471 第一百二十八章 虽胜犹败
- 472 第一百二十九章 鬼骑军再现
- 473 第一百三十章 势均力敌
- 474 第一百三十一章 鬼骑VS重骑
- 475 第一百三十二章 慕容复的突袭
- 476 第一百三十三章 皇帝也有童真
- 477 第一百三十四章 新皇继位
- 478 第一百三十五章 回京前的布置
- 479 第一百三十六章 京师暗流涌动
- 480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为皇位不择手段
- 481 第一百三十八章 作茧自缚
- 482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
- 483 第一百四十章 宗庙交锋
- 484 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局初定
- 485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图盛世共盛举
- 486 第一百四十三章 段正明禅位
- 487 第一百四十四章 合纵连横
- 488 第一百四十五章 议和的条件
- 489 第一百四十六章 穷途末路
- 490 第一百四十七章 孤家寡人
- 491 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战重启
- 492 第一百四十九章 兔死狗烹
- 493 第一百五十章 打错算盘的完颜
- 494 第一百五十一章 女真覆灭
- 495 第一百五十二章 战事尘埃落定
- 496 第一百五十三章 铁汉也有柔情
- 497 第一百五十四章 新皇新气象
- 498 第一百五十五章 武帝名、江湖传
- 499 第一百五十六章 童姥也会老!
- 500 第一百五十七章 虚竹的未来
- 501 第一百五十八章 移民天下的计划
- 502 第一百五十九章 征讨海岛三国
- 503 第一百六十章 不臣服则灭族
- 504 第一百六十一章 盛平世来之不易
- 505 第一百六十二章 惮位归隐(大结局)
- 506 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百零一章 亡国的预兆
第一百零一章 亡国的预兆
当意识到李朝大军,准备打防守反击之时。—.赵孝锡就清楚,李朝大军想反击,必定是全力反击。这也意味着,他们的大营兵力将极度空虚,这也给他的骑兵留下可趁之机。
这也是为何,在吃午饭的时候,他会让赵大领着一支骑兵离开营地的原因。在李朝大军的后方,赵孝锡已然派遣了三支五百人的骑兵卫队,以袭扰李朝的物资补给线。
赵大需要做的,就是将他们集中起来,在李朝大军发动反击的时候。从李朝大军的后方,直接抄了李朝大军的大营。这个时候,想必李朝大军也不会想到,赵孝锡敢玩这一招。
本身兵力就不如李朝大军,还敢玩分兵,这无疑犯了兵家大忌。只是对于赵孝锡而言,他相信自己训练出来的部队,更相信这支部队拥有的武器,能抵挡住李朝大军的反击。
现实正如他预料的那样,面对提前诞生的火炮,还有火枪队近距离无人可挡的快速射击。李朝的大军,几乎如横扫一般,不断前赴后继倒在宋军的铁桶阵外。
尽管每个火枪兵打到最后,都觉得眼前看不到一切。可还是按照习惯性的开枪动作,将手中的子弹给击发出来。这种排枪,除非来攻的敌人是爬过来,不然绝对冲不过来。
就算有几个漏网之鱼,那些刀盾兵跟长枪兵,也不是吃干饭的。他们会将这些漏网之鱼,全部钉死于盾阵之外。这种战术,打的各多都是兵种之间的相互配合。
伴随着骑兵开始分割包围,李朝大军的崩溃再所难免。随着旗令兵,果断下达分而击之的命令。铁桶阵很快分散成,若干个小铁桶阵。将已然没斗志的李朝兵拿下。
直到有李朝士兵,已然跑不动也不想跑,开始丢掉手中武器乞降之时。看到投降能保住性命,一批批被围追堵截的李朝大军,开始成片成片的投降。
至于负隅顽抗的李朝部队,比如三位都统身边的亲信护卫。他们有三支骑兵重点照顾。直到战死到最后一人,这场持续到天黑的战事,才宣告正式结束。
看着平原上,开始不断点燃的火把,一身浴血的赵孝锡。却很平静的道:“通知后方俘虏队,尽快过来接收俘虏。大军休整一夜,明日继续往升龙城进发。”
一场在官兵们看来酣畅淋漓的大胜,就这样迅速的结束。望着李朝大军,死伤过万的数字。赵孝锡却知道,明年这片平原的野草,怕是会长的更加茂盛。
至于宋军死伤的兵卒,此刻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清点收敛。他们尽管战死,却也能享受到,赵孝锡所承诺的一切。毕竟,赵孝锡会对他所说出的话,说到做到。
而他也相信。有了这过二万人的俘虏,单单那些商人给他的租金。就足够他修建一个纪念碑。还有给予战死者的抚恤金,以及立功者的奖励。
清楚随着天黑,那些四散而逃的溃兵,一时半会也不可能全部抓到。可赵孝锡相信,随着大军的继续进发,这些溃兵终于不当兵。否则难逃当俘虏的命运。
对于这些战俘,赵孝锡的处置方式,就是将他们做为苦力,卖给治下那些商人当劳动力。那怕一些手头有钱的百姓,也可雇佣做为劳动力。
如果在服苦役期间。战俘敢做出伤害雇主的事情,一律杀无郝。而雇主在雇佣期间,也必须保证战俘的生命安全,不得任意打骂或污辱。
要是战俘能在三年时间,跟雇主达成良好的雇佣关系。那么三年之后,他们将得到释放,拥有重新做人的机会。并不会,一直被当成奴隶般被雇佣。
而赵孝锡也相信,三年的时间,足以磨灭一个战俘的仇恨之心。带着仇恨,他们是得不到雇主的宽恕,那自然得不到赵孝锡的宽恕。
只要他们三年服苦役的时间老老实实工作,说不定雇佣期结束,管理这些苦役的琼州王府。会给他们一笔工钱,甚至给他们分上几亩田,能够好好的过日子。
一句话,要想过上好日子,那就必须听话。至于听谁的话,那就不言而喻了。三年之后,赵孝锡也相信,李朝应该会大变样,这里或许会成为大宋的安南路。
在赵孝锡给众军犒赏加餐之时,那些幸运逃过一劫的李朝溃兵,确将大军失利的消息,辐射到通往升龙城的各个府城。得知三支天子军惨败,这些府城自然也是人心慌慌。
相比赵孝锡这边,阵亡的将士只有不到千人。同样结束一场惨烈之战的赵五跟武定这路大军,他们与另两路李朝天子军的大战同样结束。
虽说胜利最终属于他们,可代价原比赵孝锡这边大的多。近半成的将士战死,武定也身重三刀被紧急送医。身为统领的赵五,同样觉得这是场惨胜。
原因是,他们也以为有了炮队就有了一切。结果被李朝依靠人数优势,硬拼硬的跟他们死嗑。发展到战斗的最后,那些炮兵竟然抱着炮弹,向李朝士兵密集的地方殒爆。
正是凭借着这股狠劲,赵五这路出自邕州跟琼州的大军,最终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可望着李朝仅剩不足五千的俘虏,己方同样只剩下六七千可战之兵,赵五真有点欲哭无泪。
他非常清楚,那怕他与李朝大军的战损比例,达到了恐怖的一比四甚至更多。可在赵孝锡看来,那也是一场惨败。而惨败的原因,便是他指挥太过大意。
连夜给赵孝锡发来一封请罪信的赵五,不得不停下前进的脚步。命令后方,加快给他们补充新兵源。不然,其次炮队的损失,更令他失去了攻城略地的底气。
结果当第二天,收到赵五发来的请罪书,赵孝锡的好心情自然一扫而空。面对赵大等人畏惧的表情,赵孝锡也知道,他们是替赵五担心。
虽然赵孝锡清楚,战场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可这个时候,也不是追究赵五责任的时候。毕竟,在很多士兵眼中,赵五最终还是带领他们取得了胜利。
想到这里,赵孝锡很快道:“传令,从本军中,调派一支炮队与赵五大军汇合。另外传令广南各府,将完成新兵训练的部队,优先补充到赵五大军中去。
另外,再从本军中,抽调一支一千人的火枪队,随同炮兵一起过去。告诉赵五,要是再出问题,不用回来请罪,让他直接自己看着办。伤亡五六千人,他这统领怎么当的!”
面对有些怒气冲天的赵孝锡,赵大等人也知道。这次赵五能当上一路大军的统领,更多也是他练兵有方,加上又是主动请战所致。
虽说一将成名万骨枯,可他们都知道,赵孝锡对于每次战斗的战损,都是极其在意的。他跟一般的统兵将领不同,更多会考虑己方的战损情况。
没敢吭声的赵大,正准备出门传令的时候。却听赵孝锡又道:“对了,另外传令邕州知州苏子元,让他派民夫收敛士兵遗体,告知王府司库,抚恤金必须第一时间发放下去。
另外让琼州府工部,优先给那里的士兵,修建一座烈士纪念碑。同时告知邕州百姓,他们武指挥的光辉战绩,将邕州军的编制,始终保留起来。”
赵大听到这一系列的布置,也知道这是赵孝锡给予那些死难将士的补偿。不管怎么说,他们此次出征李朝,也是为了大宋未来的长治久安所做出的牺牲。
在赵孝锡的大军,继续踏上前往升龙城的路上之时。两路大军惨败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升龙城内。五路天子军,全部战败的消息,对李朝而言无疑是亡国的预兆。
那怕是雄心壮志的李乾德,在听到这两份加急战报时,呆坐在龙椅之上半晌都没有声音。至于朝堂上那些文武大臣,同样意识到国将灭亡的危机。
这两场李朝大军战败的消息,也很快被赵孝锡安排人在李朝扩散开来。自清化城以南,那些沿海的李朝府城,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很快放弃了抵抗。
一支支海军派出的登陆部队,开始接管他们的府城,封存他们的府库,清点所有的战利品。眼下李朝拥有的地盘,真可谓一天天的在减少当中。
唯一乐观点的,就是李朝与大理交战的区域。同样爱惜士卒的段誉,本身要的就是屏边城这一块土地。所以,他的攻击更多是牵制。
可就算如此,大理大军的步伐,同样在不断往升龙城靠近。尤其得知赵孝锡,统领的两路大军,都取得了大胜,段誉也知道,李朝这个邻居怕是真的完了。
面对这种节节失利的情况,李乾德很是急切的道:“礼部还没收到消息吗?”
对于李乾德指望占城跟真腊出兵援助,两国又怎么可能,会在大宋军队携大胜之威时,去触这种霉头呢?将李朝的使者,全部押起来,送到一海之隔的琼州王府。
至于那位至今没有消息的礼部尚书,根本就没走出李朝的境内,就被一支不明武装给抢劫了。此刻尸体,埋在土里都有段时间了!李朝的历史,也开始进入倒计时!(未完待续。。)R752
这也是为何,在吃午饭的时候,他会让赵大领着一支骑兵离开营地的原因。在李朝大军的后方,赵孝锡已然派遣了三支五百人的骑兵卫队,以袭扰李朝的物资补给线。
赵大需要做的,就是将他们集中起来,在李朝大军发动反击的时候。从李朝大军的后方,直接抄了李朝大军的大营。这个时候,想必李朝大军也不会想到,赵孝锡敢玩这一招。
本身兵力就不如李朝大军,还敢玩分兵,这无疑犯了兵家大忌。只是对于赵孝锡而言,他相信自己训练出来的部队,更相信这支部队拥有的武器,能抵挡住李朝大军的反击。
现实正如他预料的那样,面对提前诞生的火炮,还有火枪队近距离无人可挡的快速射击。李朝的大军,几乎如横扫一般,不断前赴后继倒在宋军的铁桶阵外。
尽管每个火枪兵打到最后,都觉得眼前看不到一切。可还是按照习惯性的开枪动作,将手中的子弹给击发出来。这种排枪,除非来攻的敌人是爬过来,不然绝对冲不过来。
就算有几个漏网之鱼,那些刀盾兵跟长枪兵,也不是吃干饭的。他们会将这些漏网之鱼,全部钉死于盾阵之外。这种战术,打的各多都是兵种之间的相互配合。
伴随着骑兵开始分割包围,李朝大军的崩溃再所难免。随着旗令兵,果断下达分而击之的命令。铁桶阵很快分散成,若干个小铁桶阵。将已然没斗志的李朝兵拿下。
直到有李朝士兵,已然跑不动也不想跑,开始丢掉手中武器乞降之时。看到投降能保住性命,一批批被围追堵截的李朝大军,开始成片成片的投降。
至于负隅顽抗的李朝部队,比如三位都统身边的亲信护卫。他们有三支骑兵重点照顾。直到战死到最后一人,这场持续到天黑的战事,才宣告正式结束。
看着平原上,开始不断点燃的火把,一身浴血的赵孝锡。却很平静的道:“通知后方俘虏队,尽快过来接收俘虏。大军休整一夜,明日继续往升龙城进发。”
一场在官兵们看来酣畅淋漓的大胜,就这样迅速的结束。望着李朝大军,死伤过万的数字。赵孝锡却知道,明年这片平原的野草,怕是会长的更加茂盛。
至于宋军死伤的兵卒,此刻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清点收敛。他们尽管战死,却也能享受到,赵孝锡所承诺的一切。毕竟,赵孝锡会对他所说出的话,说到做到。
而他也相信。有了这过二万人的俘虏,单单那些商人给他的租金。就足够他修建一个纪念碑。还有给予战死者的抚恤金,以及立功者的奖励。
清楚随着天黑,那些四散而逃的溃兵,一时半会也不可能全部抓到。可赵孝锡相信,随着大军的继续进发,这些溃兵终于不当兵。否则难逃当俘虏的命运。
对于这些战俘,赵孝锡的处置方式,就是将他们做为苦力,卖给治下那些商人当劳动力。那怕一些手头有钱的百姓,也可雇佣做为劳动力。
如果在服苦役期间。战俘敢做出伤害雇主的事情,一律杀无郝。而雇主在雇佣期间,也必须保证战俘的生命安全,不得任意打骂或污辱。
要是战俘能在三年时间,跟雇主达成良好的雇佣关系。那么三年之后,他们将得到释放,拥有重新做人的机会。并不会,一直被当成奴隶般被雇佣。
而赵孝锡也相信,三年的时间,足以磨灭一个战俘的仇恨之心。带着仇恨,他们是得不到雇主的宽恕,那自然得不到赵孝锡的宽恕。
只要他们三年服苦役的时间老老实实工作,说不定雇佣期结束,管理这些苦役的琼州王府。会给他们一笔工钱,甚至给他们分上几亩田,能够好好的过日子。
一句话,要想过上好日子,那就必须听话。至于听谁的话,那就不言而喻了。三年之后,赵孝锡也相信,李朝应该会大变样,这里或许会成为大宋的安南路。
在赵孝锡给众军犒赏加餐之时,那些幸运逃过一劫的李朝溃兵,确将大军失利的消息,辐射到通往升龙城的各个府城。得知三支天子军惨败,这些府城自然也是人心慌慌。
相比赵孝锡这边,阵亡的将士只有不到千人。同样结束一场惨烈之战的赵五跟武定这路大军,他们与另两路李朝天子军的大战同样结束。
虽说胜利最终属于他们,可代价原比赵孝锡这边大的多。近半成的将士战死,武定也身重三刀被紧急送医。身为统领的赵五,同样觉得这是场惨胜。
原因是,他们也以为有了炮队就有了一切。结果被李朝依靠人数优势,硬拼硬的跟他们死嗑。发展到战斗的最后,那些炮兵竟然抱着炮弹,向李朝士兵密集的地方殒爆。
正是凭借着这股狠劲,赵五这路出自邕州跟琼州的大军,最终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可望着李朝仅剩不足五千的俘虏,己方同样只剩下六七千可战之兵,赵五真有点欲哭无泪。
他非常清楚,那怕他与李朝大军的战损比例,达到了恐怖的一比四甚至更多。可在赵孝锡看来,那也是一场惨败。而惨败的原因,便是他指挥太过大意。
连夜给赵孝锡发来一封请罪信的赵五,不得不停下前进的脚步。命令后方,加快给他们补充新兵源。不然,其次炮队的损失,更令他失去了攻城略地的底气。
结果当第二天,收到赵五发来的请罪书,赵孝锡的好心情自然一扫而空。面对赵大等人畏惧的表情,赵孝锡也知道,他们是替赵五担心。
虽然赵孝锡清楚,战场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可这个时候,也不是追究赵五责任的时候。毕竟,在很多士兵眼中,赵五最终还是带领他们取得了胜利。
想到这里,赵孝锡很快道:“传令,从本军中,调派一支炮队与赵五大军汇合。另外传令广南各府,将完成新兵训练的部队,优先补充到赵五大军中去。
另外,再从本军中,抽调一支一千人的火枪队,随同炮兵一起过去。告诉赵五,要是再出问题,不用回来请罪,让他直接自己看着办。伤亡五六千人,他这统领怎么当的!”
面对有些怒气冲天的赵孝锡,赵大等人也知道。这次赵五能当上一路大军的统领,更多也是他练兵有方,加上又是主动请战所致。
虽说一将成名万骨枯,可他们都知道,赵孝锡对于每次战斗的战损,都是极其在意的。他跟一般的统兵将领不同,更多会考虑己方的战损情况。
没敢吭声的赵大,正准备出门传令的时候。却听赵孝锡又道:“对了,另外传令邕州知州苏子元,让他派民夫收敛士兵遗体,告知王府司库,抚恤金必须第一时间发放下去。
另外让琼州府工部,优先给那里的士兵,修建一座烈士纪念碑。同时告知邕州百姓,他们武指挥的光辉战绩,将邕州军的编制,始终保留起来。”
赵大听到这一系列的布置,也知道这是赵孝锡给予那些死难将士的补偿。不管怎么说,他们此次出征李朝,也是为了大宋未来的长治久安所做出的牺牲。
在赵孝锡的大军,继续踏上前往升龙城的路上之时。两路大军惨败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升龙城内。五路天子军,全部战败的消息,对李朝而言无疑是亡国的预兆。
那怕是雄心壮志的李乾德,在听到这两份加急战报时,呆坐在龙椅之上半晌都没有声音。至于朝堂上那些文武大臣,同样意识到国将灭亡的危机。
这两场李朝大军战败的消息,也很快被赵孝锡安排人在李朝扩散开来。自清化城以南,那些沿海的李朝府城,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很快放弃了抵抗。
一支支海军派出的登陆部队,开始接管他们的府城,封存他们的府库,清点所有的战利品。眼下李朝拥有的地盘,真可谓一天天的在减少当中。
唯一乐观点的,就是李朝与大理交战的区域。同样爱惜士卒的段誉,本身要的就是屏边城这一块土地。所以,他的攻击更多是牵制。
可就算如此,大理大军的步伐,同样在不断往升龙城靠近。尤其得知赵孝锡,统领的两路大军,都取得了大胜,段誉也知道,李朝这个邻居怕是真的完了。
面对这种节节失利的情况,李乾德很是急切的道:“礼部还没收到消息吗?”
对于李乾德指望占城跟真腊出兵援助,两国又怎么可能,会在大宋军队携大胜之威时,去触这种霉头呢?将李朝的使者,全部押起来,送到一海之隔的琼州王府。
至于那位至今没有消息的礼部尚书,根本就没走出李朝的境内,就被一支不明武装给抢劫了。此刻尸体,埋在土里都有段时间了!李朝的历史,也开始进入倒计时!(未完待续。。)R752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