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25 第八十四章 靡烂的兵曹司
- 426 第八十五章 钦差卫队入城
- 427 第八十六章 老兵的坚守
- 428 第八十七章 宣战李朝
- 429 第八十八章 海军VS水军
- 430 第八十九章 用炮弹劝降
- 431 第九十章 后知后觉的李朝
- 432 第九十一章 应战总动员
- 433 第九十二章 雪上加霜的战事
- 434 第九十三章 移民融合新政
- 435 第九十四章 对决高阳平原
- 436 第九十五章 凶残的防御器
- 437 第九十六章 攻击接连受挫
- 438 第九十七章 破晓炮袭营
- 439 第九十八章 筹备反攻
- 440 第九十九章 将计就计大战起
- 441 第一百章 枪盾如林决生死
- 442 第一百零一章 亡国的预兆
- 443 第一百零二章 喜忧两重天
- 444 新书上传,求支持!
- 445 第一百零三章 艰难的抉择
- 446 第一百零四章 皇帝亦抛弃
- 447 第一百零五章 铁血亦有柔情
- 448 第一百零六章 双喜临门
- 449 第一百零七章 无惧流言蜚语
- 450 第一百零八章 哲宗的野望
- 451 第一百零九章 国之根基
- 452 第一百一十章 大宋骑军现状
- 453 第一百一十一章 杀胡令之威
- 454 第一百一十二章 商通四海
- 455 第一百一十三章 御驾亲征
- 456 第一百一十四章 宋辽终开战
- 457 第一百一十五章 杨家将使命
- 458 第一百一十六章 怪异的攻城战
- 459 第一百一十七章 城破众人惊
- 460 第一百一十八章 出力不贪功
- 461 第一百一十九章 战争主动权
- 462 第一百二十章 皇帝的心思
- 463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切为打赢
- 464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午时入城用膳
- 465 一些废话,看看吧!
- 466 第一百二十三章 火炮的威力
- 467 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乱之征兆
- 468 第一百二十五章 赐封辽东王
- 469 第一百二十六章 兄弟再重逢
- 470 第一百二十七章 万骑约死战
- 471 第一百二十八章 虽胜犹败
- 472 第一百二十九章 鬼骑军再现
- 473 第一百三十章 势均力敌
- 474 第一百三十一章 鬼骑VS重骑
- 475 第一百三十二章 慕容复的突袭
- 476 第一百三十三章 皇帝也有童真
- 477 第一百三十四章 新皇继位
- 478 第一百三十五章 回京前的布置
- 479 第一百三十六章 京师暗流涌动
- 480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为皇位不择手段
- 481 第一百三十八章 作茧自缚
- 482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
- 483 第一百四十章 宗庙交锋
- 484 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局初定
- 485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图盛世共盛举
- 486 第一百四十三章 段正明禅位
- 487 第一百四十四章 合纵连横
- 488 第一百四十五章 议和的条件
- 489 第一百四十六章 穷途末路
- 490 第一百四十七章 孤家寡人
- 491 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战重启
- 492 第一百四十九章 兔死狗烹
- 493 第一百五十章 打错算盘的完颜
- 494 第一百五十一章 女真覆灭
- 495 第一百五十二章 战事尘埃落定
- 496 第一百五十三章 铁汉也有柔情
- 497 第一百五十四章 新皇新气象
- 498 第一百五十五章 武帝名、江湖传
- 499 第一百五十六章 童姥也会老!
- 500 第一百五十七章 虚竹的未来
- 501 第一百五十八章 移民天下的计划
- 502 第一百五十九章 征讨海岛三国
- 503 第一百六十章 不臣服则灭族
- 504 第一百六十一章 盛平世来之不易
- 505 第一百六十二章 惮位归隐(大结局)
- 506 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十四章 对决高阳平原
第九十四章 对决高阳平原
伴随着李朝展开了紧急动员,原本居住在皇城周边的百姓,也感受到战争来临的气氛。一些百姓家的青壮年,也被官府紧急征调,编进各城团练之中进行备战。
已然许久没感受过这种气氛的李朝百姓,才真正明白。身为他们邻居的大宋,不动则已,一动也不是他们所能随便承受的。尽管官府强调,此战李朝必赢。
可百姓也不傻,开始大量的储备生活物资。一时间,包括李朝皇城升龙城在内,各城的粮食跟食盐价格,几乎是一个时辰一个价,甚至还出现百姓哄抢商铺的情况。
这种大战来临前的紧急气氛,让原本歌舞升平的皇城权贵们,也开始思考着家族的生存方式。尽管现在朝廷派往前线的大军,还没传来具体的消息。
可谁都知道,一旦朝廷几支天子军也战败,皇城被攻破也是早晚的问题。虽说李朝近些年,国力强盛了不少。可再强,也难挡大宋的雷霆一击啊!
加上这次大宋兴兵,完全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被大宋掌握了战略主动的李朝,也第一次感受到乌云压境的危机。以往热闹的夜市,如今都没人敢出来。
对于这种情况,李乾德身为皇帝也无能为力。现在的他,也急切的期待着,前线的战况早一点到来。只要他的天子军能取胜,那李朝尚且还有救。
要是他派出的五支天子军。都在接下来的对战中出现战败,李乾德都不敢相象,到时的局面会是什么样子。可眼下。他也只能寄望,他的天子军也不负厚望。
同样是以兵事起家的李朝,一直都非常重视军队的建设。相比大宋重文抑武不同,李朝的军事指挥权,一直都控制在皇帝的手中,并将其中的精锐统称为天子军。
为拱卫皇城,李朝将天子军还分别赐予封号。除守卫皇城的禁军外,以“御龙”、“武胜”、“龙翼”、“神电”、“棒圣”、“保胜”、“雄略”、“万捷”八军为军队根基跟柱石。
非战时。这些天子军皆列于皇城周边,以拱卫皇城之用。军中将士,额上皆刺有“天子军”字样,以示其效忠天子之意。各军又分弓、骑、象队及掷石兵等兵种。
除了皇城禁军跟八支天子军。李朝又以各城设有番兵(即地方兵),仔细区分兵种,不得混杂,以防其生变。一旦发生兵变,亦可互为制衡,便于朝廷调遣。
正是这种军队集权的方式,让李朝的皇帝拥有绝对的统制调动权。一旦皇令下达,任何将领都需无条件服从。不然,皆属于不遵皇令的大罪。
眼下前往追剿赵孝锡一部的天子军。三军合计近五万兵力。而赵孝锡此刻,手中的实际兵力,只有两万不足。可就算如此。李朝军队也丝毫不敢大意。
从陆续收到的消息,李朝军队已然知道,赵孝锡统领的军队,似乎使用一种叫天雷般的武器。只要这种武器发声,触到他的兵卒都非死即伤,端是利器一件。
虽然李朝的军队也知道。这种火器大宋以前就有。可相比以前他们见识到的大宋火器,如今这种被称为天雷的武器。越发的威力巨大跟震慑人心。
正在攻城掠地的赵孝锡也清楚,现在他所收复的这些城池,其实都没怎么遇到抵抗。很多李朝的城池,大多在步兵将火炮进行试射之后,就很痛快的开城投降。
这样一来,赵孝锡统领的部队,更多都将时间花费在赶路的事情上。在得知李朝派遣了三支天子军,意图歼灭自己统领的这种大军时,赵孝锡也觉得是时候打一仗。
命赵大拿来细作描绘的李朝地图,赵孝锡很快看到一个,适合与李朝军队进攻交战的地方。而这一战,也将决定,此次他进攻李朝,最终能否取得胜利。
选定了决战的地点,赵孝锡很快道:“赵大,传令众军,各分出一支五百人的队伍,去接收附近的县城。告诉那些李朝守军,如果顽抗,破城之日全部斩杀。
另外大军改变路线,以最快的速度赶到高阳平原,搭建防御工事,准备等待李朝三路大军的到来。在那里,我们与李朝的精锐一较高下吧!”
与此同时,赵五跟武定统领的一万大军,与李朝派出的近三万大军之间,相隔的距离只有一天。为了打好这一战,赵五跟武定自然也是好好的谋划了一番。
当李朝派出的细作,看到赵孝锡的大军,突然改变既定的攻击路线,直奔高阳州的平原而去。指挥作战的李朝将军,也很快明白赵孝锡的用意。
原本还担心,拥有天雷这种利器的赵孝锡,会借助李朝的城池固守。可赵孝锡却想着,跟李朝近五万的部队,在平原进行攻防战,这无疑更对人多势众的李朝有利。
鉴于这种情况,李朝的三路大军,同样调整行军路线直扑高阳平原而来。对他们而言,只要解决了赵孝锡这路近二万人的大军,收复被攻陷的城池,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尽管双方距离高阳平原的路程差不多,可最终还是赵孝锡先李朝军队一步,抢占了最有利的防守高地。抵达平原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诸军安营扎寨。
其次,随他出征的王府骑兵卫队,也开始外出打探李朝军队的动向。留守营地的步兵跟辎重部队,也加快修建营地,等待李朝军队的到来。
相比目前很多军队常用,搭建木制营房所不同,赵孝锡的部队,却大多采用北方游牧民族所擅长的营帐扎营。而营房外面大量构筑土墙工事,看上去非常古怪。
与此同时,一批布置防御的士兵,挑着一圈圈有点份量的铁圈。开始将其展开,将其简单的用木桩,将一圈圈铁丝网固定在营地的外围。
而铁丝网后面,则是一队队火枪兵跟盾牌兵,负责常态巡逻。除了前后两个营地出口,其余营盘四处,都被铁丝网给环绕了起来。
至于王府的骑兵卫队,在完全布置在营盘之外,几乎不用理会营盘里面的事情。在营地旁边的高地上,炮队也在加紧修建发射阵地,以便在战时也更好的帮上忙。
在炮队的营地前方,同样有一道道铁丝网给环绕了起来。铁丝网之后,又是火枪兵跟刀盾手的布置。每支部队各思其职,搭建营盘的速度也是超乎想象。
帅帐已然搭建好的赵孝锡,并没入住帅帐,而是来到士兵们构建工事的地方。仔细的检查,他们营盘的构筑情况,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也会立刻让士兵纠正。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一扎营就开始动手制造热饭的辎重兵,也将热气腾腾的饭菜,一桶桶的提到阵地上。正肚子有些饿的士兵们,也很享受这战前的第一顿饭。
用赵孝锡的话来说,只有吃饱肚子才能打好仗。而且只要打好这一仗,接下来就算有大战,也要等到他们兵临升龙城的时候,才有可能受到李朝的顽强抵抗。
大战未启,赵孝锡派出的侦骑,已然在高阳平原上,跟李朝的侦骑展开撕杀。面对这些跟北方游牧骑兵,都展开过撕杀的卫队骑兵,李朝的侦骑自然不是对手。
可就算如此,直奔此地而来的李朝三路大军,也知道了赵孝锡,他们一步抵达的情况。对于那里的情况,他们又如何不知呢!
将派出的侦骑收回,三路大军联合在一起,朝位于高阳平原上的赵孝锡包围而去。等到他们的前锋,终于出现在高阳平原时,也看到做好迎战准备的大宋军队。
做为游击力量的王府骑兵部队,如今则分成百人一队,不断的袭扰着三路大军后勤补给线。面对这种骚扰,李朝军队也不得不派出,相应的兵力进行防御。
等到三路大军成功,将位于高阳平原上的赵孝锡大军包围。他们也被眼前出现的怪异大营所迷惑,不明白这种大营,为何扎的如此怪异。
不知归不知,看到军容严整的大宋军队。不少曾经跟大宋军队,进行过战争的李朝老兵,也觉得这支军队不好对付。接下来的战事,谁输谁赢真的未尝可知。
面对大宋军拒营不出,这几天不断赶路的李朝军队,也做出决定,暂时先休息一下。安排他们的辎重兵,开始准备埋锅造饭,给有些饿的饥肠辘辘的官兵做顿热食。
身为天子军,他们的后勤供应条件,自然也比各城的番兵强太多。从他们扎营的情况,站在炮队阵地上的赵孝锡,通过单筒望远镜,已然能看的一清二楚。
相比他控制高阳平原一角,李朝的三支天子军,将分别控制了另外三角。并没想象中,两支大军碰面,不由分说立刻交战的情况出现。
相反双方,都互派一些侦骑哨,在形成的交战区域,不断的进行挑衅。只可惜,对于这种散骑的对决,李朝天子军中的骑兵,根本不是赵孝锡卫队骑兵的对手。
看着己方的骑兵,不断的摔落马下,李朝的统兵将领,也觉得这些大宋的骑兵实力,还真的超乎他们的想象。这样的骑兵,游离在他们营盘四处,还真是个不小的威胁!(未完待续)R752
已然许久没感受过这种气氛的李朝百姓,才真正明白。身为他们邻居的大宋,不动则已,一动也不是他们所能随便承受的。尽管官府强调,此战李朝必赢。
可百姓也不傻,开始大量的储备生活物资。一时间,包括李朝皇城升龙城在内,各城的粮食跟食盐价格,几乎是一个时辰一个价,甚至还出现百姓哄抢商铺的情况。
这种大战来临前的紧急气氛,让原本歌舞升平的皇城权贵们,也开始思考着家族的生存方式。尽管现在朝廷派往前线的大军,还没传来具体的消息。
可谁都知道,一旦朝廷几支天子军也战败,皇城被攻破也是早晚的问题。虽说李朝近些年,国力强盛了不少。可再强,也难挡大宋的雷霆一击啊!
加上这次大宋兴兵,完全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被大宋掌握了战略主动的李朝,也第一次感受到乌云压境的危机。以往热闹的夜市,如今都没人敢出来。
对于这种情况,李乾德身为皇帝也无能为力。现在的他,也急切的期待着,前线的战况早一点到来。只要他的天子军能取胜,那李朝尚且还有救。
要是他派出的五支天子军。都在接下来的对战中出现战败,李乾德都不敢相象,到时的局面会是什么样子。可眼下。他也只能寄望,他的天子军也不负厚望。
同样是以兵事起家的李朝,一直都非常重视军队的建设。相比大宋重文抑武不同,李朝的军事指挥权,一直都控制在皇帝的手中,并将其中的精锐统称为天子军。
为拱卫皇城,李朝将天子军还分别赐予封号。除守卫皇城的禁军外,以“御龙”、“武胜”、“龙翼”、“神电”、“棒圣”、“保胜”、“雄略”、“万捷”八军为军队根基跟柱石。
非战时。这些天子军皆列于皇城周边,以拱卫皇城之用。军中将士,额上皆刺有“天子军”字样,以示其效忠天子之意。各军又分弓、骑、象队及掷石兵等兵种。
除了皇城禁军跟八支天子军。李朝又以各城设有番兵(即地方兵),仔细区分兵种,不得混杂,以防其生变。一旦发生兵变,亦可互为制衡,便于朝廷调遣。
正是这种军队集权的方式,让李朝的皇帝拥有绝对的统制调动权。一旦皇令下达,任何将领都需无条件服从。不然,皆属于不遵皇令的大罪。
眼下前往追剿赵孝锡一部的天子军。三军合计近五万兵力。而赵孝锡此刻,手中的实际兵力,只有两万不足。可就算如此。李朝军队也丝毫不敢大意。
从陆续收到的消息,李朝军队已然知道,赵孝锡统领的军队,似乎使用一种叫天雷般的武器。只要这种武器发声,触到他的兵卒都非死即伤,端是利器一件。
虽然李朝的军队也知道。这种火器大宋以前就有。可相比以前他们见识到的大宋火器,如今这种被称为天雷的武器。越发的威力巨大跟震慑人心。
正在攻城掠地的赵孝锡也清楚,现在他所收复的这些城池,其实都没怎么遇到抵抗。很多李朝的城池,大多在步兵将火炮进行试射之后,就很痛快的开城投降。
这样一来,赵孝锡统领的部队,更多都将时间花费在赶路的事情上。在得知李朝派遣了三支天子军,意图歼灭自己统领的这种大军时,赵孝锡也觉得是时候打一仗。
命赵大拿来细作描绘的李朝地图,赵孝锡很快看到一个,适合与李朝军队进攻交战的地方。而这一战,也将决定,此次他进攻李朝,最终能否取得胜利。
选定了决战的地点,赵孝锡很快道:“赵大,传令众军,各分出一支五百人的队伍,去接收附近的县城。告诉那些李朝守军,如果顽抗,破城之日全部斩杀。
另外大军改变路线,以最快的速度赶到高阳平原,搭建防御工事,准备等待李朝三路大军的到来。在那里,我们与李朝的精锐一较高下吧!”
与此同时,赵五跟武定统领的一万大军,与李朝派出的近三万大军之间,相隔的距离只有一天。为了打好这一战,赵五跟武定自然也是好好的谋划了一番。
当李朝派出的细作,看到赵孝锡的大军,突然改变既定的攻击路线,直奔高阳州的平原而去。指挥作战的李朝将军,也很快明白赵孝锡的用意。
原本还担心,拥有天雷这种利器的赵孝锡,会借助李朝的城池固守。可赵孝锡却想着,跟李朝近五万的部队,在平原进行攻防战,这无疑更对人多势众的李朝有利。
鉴于这种情况,李朝的三路大军,同样调整行军路线直扑高阳平原而来。对他们而言,只要解决了赵孝锡这路近二万人的大军,收复被攻陷的城池,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尽管双方距离高阳平原的路程差不多,可最终还是赵孝锡先李朝军队一步,抢占了最有利的防守高地。抵达平原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诸军安营扎寨。
其次,随他出征的王府骑兵卫队,也开始外出打探李朝军队的动向。留守营地的步兵跟辎重部队,也加快修建营地,等待李朝军队的到来。
相比目前很多军队常用,搭建木制营房所不同,赵孝锡的部队,却大多采用北方游牧民族所擅长的营帐扎营。而营房外面大量构筑土墙工事,看上去非常古怪。
与此同时,一批布置防御的士兵,挑着一圈圈有点份量的铁圈。开始将其展开,将其简单的用木桩,将一圈圈铁丝网固定在营地的外围。
而铁丝网后面,则是一队队火枪兵跟盾牌兵,负责常态巡逻。除了前后两个营地出口,其余营盘四处,都被铁丝网给环绕了起来。
至于王府的骑兵卫队,在完全布置在营盘之外,几乎不用理会营盘里面的事情。在营地旁边的高地上,炮队也在加紧修建发射阵地,以便在战时也更好的帮上忙。
在炮队的营地前方,同样有一道道铁丝网给环绕了起来。铁丝网之后,又是火枪兵跟刀盾手的布置。每支部队各思其职,搭建营盘的速度也是超乎想象。
帅帐已然搭建好的赵孝锡,并没入住帅帐,而是来到士兵们构建工事的地方。仔细的检查,他们营盘的构筑情况,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也会立刻让士兵纠正。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一扎营就开始动手制造热饭的辎重兵,也将热气腾腾的饭菜,一桶桶的提到阵地上。正肚子有些饿的士兵们,也很享受这战前的第一顿饭。
用赵孝锡的话来说,只有吃饱肚子才能打好仗。而且只要打好这一仗,接下来就算有大战,也要等到他们兵临升龙城的时候,才有可能受到李朝的顽强抵抗。
大战未启,赵孝锡派出的侦骑,已然在高阳平原上,跟李朝的侦骑展开撕杀。面对这些跟北方游牧骑兵,都展开过撕杀的卫队骑兵,李朝的侦骑自然不是对手。
可就算如此,直奔此地而来的李朝三路大军,也知道了赵孝锡,他们一步抵达的情况。对于那里的情况,他们又如何不知呢!
将派出的侦骑收回,三路大军联合在一起,朝位于高阳平原上的赵孝锡包围而去。等到他们的前锋,终于出现在高阳平原时,也看到做好迎战准备的大宋军队。
做为游击力量的王府骑兵部队,如今则分成百人一队,不断的袭扰着三路大军后勤补给线。面对这种骚扰,李朝军队也不得不派出,相应的兵力进行防御。
等到三路大军成功,将位于高阳平原上的赵孝锡大军包围。他们也被眼前出现的怪异大营所迷惑,不明白这种大营,为何扎的如此怪异。
不知归不知,看到军容严整的大宋军队。不少曾经跟大宋军队,进行过战争的李朝老兵,也觉得这支军队不好对付。接下来的战事,谁输谁赢真的未尝可知。
面对大宋军拒营不出,这几天不断赶路的李朝军队,也做出决定,暂时先休息一下。安排他们的辎重兵,开始准备埋锅造饭,给有些饿的饥肠辘辘的官兵做顿热食。
身为天子军,他们的后勤供应条件,自然也比各城的番兵强太多。从他们扎营的情况,站在炮队阵地上的赵孝锡,通过单筒望远镜,已然能看的一清二楚。
相比他控制高阳平原一角,李朝的三支天子军,将分别控制了另外三角。并没想象中,两支大军碰面,不由分说立刻交战的情况出现。
相反双方,都互派一些侦骑哨,在形成的交战区域,不断的进行挑衅。只可惜,对于这种散骑的对决,李朝天子军中的骑兵,根本不是赵孝锡卫队骑兵的对手。
看着己方的骑兵,不断的摔落马下,李朝的统兵将领,也觉得这些大宋的骑兵实力,还真的超乎他们的想象。这样的骑兵,游离在他们营盘四处,还真是个不小的威胁!(未完待续)R752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