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14 第七十三章 孙不教,爷之过!
- 415 第七十四章 为战争做准备
- 416 第七十五章 琼州新政
- 417 第七十六章 党争的牺牲品
- 418 第七十七章 苏轼的惊诧
- 419 第七十八章 恶人兄弟重逢
- 420 第七十九章 王爷驾临岳府
- 421 第八十章 苏轼赴任琼州
- 422 第八十一章 兄弟各有算计
- 423 第八十二章 雷州密宣旨
- 424 第八十三章 一切为了打赢
- 425 第八十四章 靡烂的兵曹司
- 426 第八十五章 钦差卫队入城
- 427 第八十六章 老兵的坚守
- 428 第八十七章 宣战李朝
- 429 第八十八章 海军VS水军
- 430 第八十九章 用炮弹劝降
- 431 第九十章 后知后觉的李朝
- 432 第九十一章 应战总动员
- 433 第九十二章 雪上加霜的战事
- 434 第九十三章 移民融合新政
- 435 第九十四章 对决高阳平原
- 436 第九十五章 凶残的防御器
- 437 第九十六章 攻击接连受挫
- 438 第九十七章 破晓炮袭营
- 439 第九十八章 筹备反攻
- 440 第九十九章 将计就计大战起
- 441 第一百章 枪盾如林决生死
- 442 第一百零一章 亡国的预兆
- 443 第一百零二章 喜忧两重天
- 444 新书上传,求支持!
- 445 第一百零三章 艰难的抉择
- 446 第一百零四章 皇帝亦抛弃
- 447 第一百零五章 铁血亦有柔情
- 448 第一百零六章 双喜临门
- 449 第一百零七章 无惧流言蜚语
- 450 第一百零八章 哲宗的野望
- 451 第一百零九章 国之根基
- 452 第一百一十章 大宋骑军现状
- 453 第一百一十一章 杀胡令之威
- 454 第一百一十二章 商通四海
- 455 第一百一十三章 御驾亲征
- 456 第一百一十四章 宋辽终开战
- 457 第一百一十五章 杨家将使命
- 458 第一百一十六章 怪异的攻城战
- 459 第一百一十七章 城破众人惊
- 460 第一百一十八章 出力不贪功
- 461 第一百一十九章 战争主动权
- 462 第一百二十章 皇帝的心思
- 463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切为打赢
- 464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午时入城用膳
- 465 一些废话,看看吧!
- 466 第一百二十三章 火炮的威力
- 467 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乱之征兆
- 468 第一百二十五章 赐封辽东王
- 469 第一百二十六章 兄弟再重逢
- 470 第一百二十七章 万骑约死战
- 471 第一百二十八章 虽胜犹败
- 472 第一百二十九章 鬼骑军再现
- 473 第一百三十章 势均力敌
- 474 第一百三十一章 鬼骑VS重骑
- 475 第一百三十二章 慕容复的突袭
- 476 第一百三十三章 皇帝也有童真
- 477 第一百三十四章 新皇继位
- 478 第一百三十五章 回京前的布置
- 479 第一百三十六章 京师暗流涌动
- 480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为皇位不择手段
- 481 第一百三十八章 作茧自缚
- 482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
- 483 第一百四十章 宗庙交锋
- 484 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局初定
- 485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图盛世共盛举
- 486 第一百四十三章 段正明禅位
- 487 第一百四十四章 合纵连横
- 488 第一百四十五章 议和的条件
- 489 第一百四十六章 穷途末路
- 490 第一百四十七章 孤家寡人
- 491 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战重启
- 492 第一百四十九章 兔死狗烹
- 493 第一百五十章 打错算盘的完颜
- 494 第一百五十一章 女真覆灭
- 495 第一百五十二章 战事尘埃落定
- 496 第一百五十三章 铁汉也有柔情
- 497 第一百五十四章 新皇新气象
- 498 第一百五十五章 武帝名、江湖传
- 499 第一百五十六章 童姥也会老!
- 500 第一百五十七章 虚竹的未来
- 501 第一百五十八章 移民天下的计划
- 502 第一百五十九章 征讨海岛三国
- 503 第一百六十章 不臣服则灭族
- 504 第一百六十一章 盛平世来之不易
- 505 第一百六十二章 惮位归隐(大结局)
- 506 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八十三章 一切为了打赢
第八十三章 一切为了打赢
对于广南西路的大宋知州知府们而言,对隔海相望的李朝也可谓痛恨不已。这些年打着海盗山贼旗号的李朝官军,进犯他们管控的州府,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面对这些来去如风,防不胜防的袭扰匪军,各州的知府们,也拿不出大好的主意。严防死守虽有功效,却不可能一整年都驻守那些临海乡村。
更何况,这年头调动官军,很多时候都需军饷做后盾。拿不出钱,这些州府的厢军根本就不愿意出兵。再怎么说,打住都是要死人的啊!
来时已然了解过这种情况的赵孝锡,看着朱大同一脸愤恨的表情,说道:“行了,这些事情你知道便是。此战没那么快打起来,暂时你还需要忍耐一二。
此次小王提兵进攻李朝,要做的就是一劳永逸,那地方虽然离大宋比较远。可将其收归大宋版图,也能给这里的百姓,求一个真正休养生息的环境。”
听到赵孝锡打算将李朝吞并,朱大同也显得有些意外。可想想大宋这么多年,似乎一直都没怎么开拓彊土,这李朝不是什么富饶之地,却也是一块可安置百姓的土地。
面对赵孝锡的直言相告,朱大同也很认同的道:“王爷能有这番壮志,下官自然敬佩不已。此番王爷来雷州,有什么下官能帮上忙的吗?”
对于朱大同的直接,赵孝锡也很快道:“此次本王将巡视整个广南西路各州府,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整顿军备。雷州厢军,即日起全部集中起来训练。
大人做为雷州知府,也拥有兵调之权,本王需要你做的,就是支持本王的整顿计划。任何不配合的武将官员,本王都将严肃查办。不论何时,本王的军队不养废物。”
接管军权,这点朱大同倒没什么介意。更何况,如今雷州的军队其实并不多。他是个文官,对于兵备之事知道的并不多。平时调阅军队,更多都是走走过场。
听到赵孝锡要接管雷州军权,朱大同很痛快的道:“王爷但有所命,下官一定全力配合。只是下官不太知兵事,以至雷州的兵备之事,也不尽如人意啊!”
朱大同的话,落到赵孝锡耳中却不以为然的道:“朱大人的难处,本王也是清楚的。训练军队,并非有血勇之气就能成事。百姓当兵,图的也是一口饱饭跟饷银。
有道是‘皇帝不饿差兵’,眼下本王整顿军备,将剔除所有年长跟体弱的兵丁。以至让这样的官兵待在军中混饭吃,不如让他们早点离开,更换青壮补充兵额。
此番整顿军备的粮饷,全部由琼州王府承担。朱大人需要做的,就是配合本王的钦差卫队,管控好军中的形势。这点想必朱大人,应该没问题吧!”
一听不用出钱出粮,还有王府的精兵免费帮忙操练士卒,朱大人那还有什么不同意之礼呢!自然高兴的很,中午还特意在府衙设宴,招待赵孝锡一行就餐。
离开雷州的时候,赵孝锡留下十名钦差卫队的成员,另外也给了朱大同一张,可至码头兑换一万两现银的便条。这一万两银子,便是裁军跟招兵的预备金。
清楚雷州的府库官银,都水如琼州跟新南城多。这笔银两若是让雷州官府出,那么官府储备的官银,只怕也会陷入告急的状态。
这段时间,雷州借助靠近琼州的优势,已然恢复了一点生机。这府库刚有点进帐,赵孝锡也不可能,将其全部的掏空啊!毕竟,府库有银,官府才能心中不慌。
在赵孝锡离开之后,留下的十名钦差卫队成员,立刻让朱大同如今雷州各县厢军,到州府进行检阅。其次,让其清理出几座官仓,不日将有大批武器跟粮食送来。
对于朱大同而言,他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手中有粮心不慌的感觉。对于合格的厢军士卒,每月能拿到二两的军饷,他真觉得有些羡慕。
可他同样清楚,有了这样的军饷,那些不愿让家中青壮参军的百姓,这会只怕会蜂拥而至吧!毕竟,二两银子在雷州,足够一个五口之家,过上能吃饱穿暖的日子。
就如今雷州这些城防军,军饷很多时候,都有名无实。能领到一些口粮带回家,就是很不错的事情。这也导致,真正有能力有想法的青壮,根本不愿入军营当兵。
在朱大同忙着办好赵孝锡交待的这件事,同时也希望借此,在赵孝锡眼前展现一下他的能力。不管如何,相比其它州府的知州,他的出身跟赵孝锡也算同一系。
一直以来,朱大同都觉得,他这辈子怕是只能在这个职务上告老还乡。可现在随着赵孝锡的出现,他未必没有出头之日。也许有天,能重返京城也未尝可知。
但他非常清楚,这位小王爷不是好糊弄的人。从赵孝锡办事干净利落,谋定而后动的布局足以看出,单靠关系想出头,在赵孝锡这里基本行不通。
朱大同心里想些什么,赵孝锡也没太多心思关注。此刻的他,继续带着钦差卫队,往一下目的地前进。此次做为广南西路的钦差大臣,他必须借此树立威望。
虽说赵煦给了他专断之权,可赵孝锡非常清楚,广南西路的官员,也未必个个都会听命于他。而他要做的,就是告诉这些官员,配合跟不配合的下场如何。
此次进军李朝,是他主政琼州的第一战,也是打响琼州王府的名誉之战。任何敢在这件事情上阻拦跟破坏的,不论他是什么人,赵孝锡都不会轻易手软。
都说文官不怕死,可在赵孝锡看来,这种不怕死的官员他还真没怎么见过。拥有专断之权的他,完全可以利用手中职权,让这些死忠的官员俯首称臣。
更何况,此次提调广南西路的军政大权,赵孝锡更多是希望,借助训练出一支强军来。此次进军李朝之后,相信会令不少东南小国安份一些。
可同时,这些小国也会担心,他的下一步吞并举动。那么一支强有力的震慑部队,就必须组建起来。他也希望借此,在广南西路各州府中,做出一些改变现有军队状态的事情来。
虽说如今朝廷,很多时候都存在,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想法。可他们所谓的养,更多是一种荒废般的情况,没有战事的时候,这些兵根本就不能称之为兵。
正常的粮饷补给不到位,士兵训练的训练性不高。每天战时,必须看到银子才肯上战场。这样的兵卒,想让他们在战场英勇杀敌,想想都不太可能。
这次赵孝锡整顿各州军备,用他交待钦差卫队成员的话。如果一个州府,没有一个可用之兵,那他就全部遣散重建。至于那些武官,有能力可留任,没能力趁早滚蛋。
他不想将来自己的军队中,出现什么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情形。况且,随着西北秘营的武卫,不断转移到东南,赵孝锡的基层武官力量根本不缺。
在他开始提调广南西路前,这些各州府的情况,他都安排布衣阁进行了秘密调查。如今的布衣阁情报系统,随着新南城的建立,已然扩大了许多倍。
很多各城各县各府的酒楼商铺,都成为布衣阁打探消息的据点。那些行商天下的商人,不少也是布衣阁的眼线。有情报系统的提前布控,掌握各州府的情况也更便利。
说到底,随着新南城的各个工厂,开始进入正规。从新南城生产出来,大量新奇的东西,给赵孝锡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用日进斗金能形容,还真的一点不差。
手头有钱,以前打下的基础,也陆续显现出力量来。加上琉球建立的新移民基地,也提供大量的粮食,赵孝锡想发动一场战争,几乎是没什么问题的。
相反他非常清楚,老让手下这些部队闲着,他们的实力反倒有降无增。战争最能检验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同时也能促进相应产业的飞速发展。
现在是他投入的时候,可要能打赢这场仗,那么他的收获也将远远大于付出。这种战争生意经,赵孝锡无疑也是有的。所以在为打赢的事情上,他投入起来一点不心疼。
除此之外,为了杜绝李朝再次提前兴兵来犯。如今的布衣阁配合武卫,加大对李朝的军队跟官府情报刺探外,还在广南西路展开了清剿谍报人员的工作。
一些李朝安置在广南西路的谍报人员,以及跟李朝有私通之嫌的人员,此刻正承受着武卫的秘密谋杀。而这一切,李朝目前都没查觉,是赵孝锡在布局策划对他们的战争。
总之,那怕是一场以冷兵器为主的战争,赵孝锡要做的,也是将其谋划好。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夺取这场战争的胜利。彻底将这个国家,纳入到大宋的版图之中。
而他也相信,只要拿下李朝,东南这些诸候小国,将不敢再生什么二心。这对明年他兴兵高丽,也将起到稳定后方的作用。所以,赵孝锡对此事尤为慎重!R1152
面对这些来去如风,防不胜防的袭扰匪军,各州的知府们,也拿不出大好的主意。严防死守虽有功效,却不可能一整年都驻守那些临海乡村。
更何况,这年头调动官军,很多时候都需军饷做后盾。拿不出钱,这些州府的厢军根本就不愿意出兵。再怎么说,打住都是要死人的啊!
来时已然了解过这种情况的赵孝锡,看着朱大同一脸愤恨的表情,说道:“行了,这些事情你知道便是。此战没那么快打起来,暂时你还需要忍耐一二。
此次小王提兵进攻李朝,要做的就是一劳永逸,那地方虽然离大宋比较远。可将其收归大宋版图,也能给这里的百姓,求一个真正休养生息的环境。”
听到赵孝锡打算将李朝吞并,朱大同也显得有些意外。可想想大宋这么多年,似乎一直都没怎么开拓彊土,这李朝不是什么富饶之地,却也是一块可安置百姓的土地。
面对赵孝锡的直言相告,朱大同也很认同的道:“王爷能有这番壮志,下官自然敬佩不已。此番王爷来雷州,有什么下官能帮上忙的吗?”
对于朱大同的直接,赵孝锡也很快道:“此次本王将巡视整个广南西路各州府,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整顿军备。雷州厢军,即日起全部集中起来训练。
大人做为雷州知府,也拥有兵调之权,本王需要你做的,就是支持本王的整顿计划。任何不配合的武将官员,本王都将严肃查办。不论何时,本王的军队不养废物。”
接管军权,这点朱大同倒没什么介意。更何况,如今雷州的军队其实并不多。他是个文官,对于兵备之事知道的并不多。平时调阅军队,更多都是走走过场。
听到赵孝锡要接管雷州军权,朱大同很痛快的道:“王爷但有所命,下官一定全力配合。只是下官不太知兵事,以至雷州的兵备之事,也不尽如人意啊!”
朱大同的话,落到赵孝锡耳中却不以为然的道:“朱大人的难处,本王也是清楚的。训练军队,并非有血勇之气就能成事。百姓当兵,图的也是一口饱饭跟饷银。
有道是‘皇帝不饿差兵’,眼下本王整顿军备,将剔除所有年长跟体弱的兵丁。以至让这样的官兵待在军中混饭吃,不如让他们早点离开,更换青壮补充兵额。
此番整顿军备的粮饷,全部由琼州王府承担。朱大人需要做的,就是配合本王的钦差卫队,管控好军中的形势。这点想必朱大人,应该没问题吧!”
一听不用出钱出粮,还有王府的精兵免费帮忙操练士卒,朱大人那还有什么不同意之礼呢!自然高兴的很,中午还特意在府衙设宴,招待赵孝锡一行就餐。
离开雷州的时候,赵孝锡留下十名钦差卫队的成员,另外也给了朱大同一张,可至码头兑换一万两现银的便条。这一万两银子,便是裁军跟招兵的预备金。
清楚雷州的府库官银,都水如琼州跟新南城多。这笔银两若是让雷州官府出,那么官府储备的官银,只怕也会陷入告急的状态。
这段时间,雷州借助靠近琼州的优势,已然恢复了一点生机。这府库刚有点进帐,赵孝锡也不可能,将其全部的掏空啊!毕竟,府库有银,官府才能心中不慌。
在赵孝锡离开之后,留下的十名钦差卫队成员,立刻让朱大同如今雷州各县厢军,到州府进行检阅。其次,让其清理出几座官仓,不日将有大批武器跟粮食送来。
对于朱大同而言,他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手中有粮心不慌的感觉。对于合格的厢军士卒,每月能拿到二两的军饷,他真觉得有些羡慕。
可他同样清楚,有了这样的军饷,那些不愿让家中青壮参军的百姓,这会只怕会蜂拥而至吧!毕竟,二两银子在雷州,足够一个五口之家,过上能吃饱穿暖的日子。
就如今雷州这些城防军,军饷很多时候,都有名无实。能领到一些口粮带回家,就是很不错的事情。这也导致,真正有能力有想法的青壮,根本不愿入军营当兵。
在朱大同忙着办好赵孝锡交待的这件事,同时也希望借此,在赵孝锡眼前展现一下他的能力。不管如何,相比其它州府的知州,他的出身跟赵孝锡也算同一系。
一直以来,朱大同都觉得,他这辈子怕是只能在这个职务上告老还乡。可现在随着赵孝锡的出现,他未必没有出头之日。也许有天,能重返京城也未尝可知。
但他非常清楚,这位小王爷不是好糊弄的人。从赵孝锡办事干净利落,谋定而后动的布局足以看出,单靠关系想出头,在赵孝锡这里基本行不通。
朱大同心里想些什么,赵孝锡也没太多心思关注。此刻的他,继续带着钦差卫队,往一下目的地前进。此次做为广南西路的钦差大臣,他必须借此树立威望。
虽说赵煦给了他专断之权,可赵孝锡非常清楚,广南西路的官员,也未必个个都会听命于他。而他要做的,就是告诉这些官员,配合跟不配合的下场如何。
此次进军李朝,是他主政琼州的第一战,也是打响琼州王府的名誉之战。任何敢在这件事情上阻拦跟破坏的,不论他是什么人,赵孝锡都不会轻易手软。
都说文官不怕死,可在赵孝锡看来,这种不怕死的官员他还真没怎么见过。拥有专断之权的他,完全可以利用手中职权,让这些死忠的官员俯首称臣。
更何况,此次提调广南西路的军政大权,赵孝锡更多是希望,借助训练出一支强军来。此次进军李朝之后,相信会令不少东南小国安份一些。
可同时,这些小国也会担心,他的下一步吞并举动。那么一支强有力的震慑部队,就必须组建起来。他也希望借此,在广南西路各州府中,做出一些改变现有军队状态的事情来。
虽说如今朝廷,很多时候都存在,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想法。可他们所谓的养,更多是一种荒废般的情况,没有战事的时候,这些兵根本就不能称之为兵。
正常的粮饷补给不到位,士兵训练的训练性不高。每天战时,必须看到银子才肯上战场。这样的兵卒,想让他们在战场英勇杀敌,想想都不太可能。
这次赵孝锡整顿各州军备,用他交待钦差卫队成员的话。如果一个州府,没有一个可用之兵,那他就全部遣散重建。至于那些武官,有能力可留任,没能力趁早滚蛋。
他不想将来自己的军队中,出现什么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情形。况且,随着西北秘营的武卫,不断转移到东南,赵孝锡的基层武官力量根本不缺。
在他开始提调广南西路前,这些各州府的情况,他都安排布衣阁进行了秘密调查。如今的布衣阁情报系统,随着新南城的建立,已然扩大了许多倍。
很多各城各县各府的酒楼商铺,都成为布衣阁打探消息的据点。那些行商天下的商人,不少也是布衣阁的眼线。有情报系统的提前布控,掌握各州府的情况也更便利。
说到底,随着新南城的各个工厂,开始进入正规。从新南城生产出来,大量新奇的东西,给赵孝锡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用日进斗金能形容,还真的一点不差。
手头有钱,以前打下的基础,也陆续显现出力量来。加上琉球建立的新移民基地,也提供大量的粮食,赵孝锡想发动一场战争,几乎是没什么问题的。
相反他非常清楚,老让手下这些部队闲着,他们的实力反倒有降无增。战争最能检验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同时也能促进相应产业的飞速发展。
现在是他投入的时候,可要能打赢这场仗,那么他的收获也将远远大于付出。这种战争生意经,赵孝锡无疑也是有的。所以在为打赢的事情上,他投入起来一点不心疼。
除此之外,为了杜绝李朝再次提前兴兵来犯。如今的布衣阁配合武卫,加大对李朝的军队跟官府情报刺探外,还在广南西路展开了清剿谍报人员的工作。
一些李朝安置在广南西路的谍报人员,以及跟李朝有私通之嫌的人员,此刻正承受着武卫的秘密谋杀。而这一切,李朝目前都没查觉,是赵孝锡在布局策划对他们的战争。
总之,那怕是一场以冷兵器为主的战争,赵孝锡要做的,也是将其谋划好。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夺取这场战争的胜利。彻底将这个国家,纳入到大宋的版图之中。
而他也相信,只要拿下李朝,东南这些诸候小国,将不敢再生什么二心。这对明年他兴兵高丽,也将起到稳定后方的作用。所以,赵孝锡对此事尤为慎重!R1152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