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564 第562章:什么叫灭顶之灾?这就是!
- 565 第563章:投降?俺们不接受!(第三更)
- 566 第564章:跟晋人拼啦!!!
- 567 第565章:临淄,俺来了!
- 568 第566章:这是一盘大棋
- 569 第567章:还是出了幺蛾子
- 570 第568章:历来只有俺阴人
- 571 第569章:齐国完了
- 572 第570章:背锅我来,送死你去
- 573 第571章:听说过军备竞赛吗?(二合一章节)
- 574 第572章:路走窄了呀
- 575 第573章:老键盘侠了
- 576 第574章:摆上棋盘,我为棋手
- 577 第575章:孔圣人的挚友
- 578 第576章:这坑人的使节,国君要完?
- 579 第577章:地点“朝歌”
- 580 第578章:倾巢而来
- 581 第579章:好家伙,真的是好家伙!
- 582 第580章:真的太狠了!
- 583 第581章:不讲武德的年轻人
- 584 第582章:那个男人要来了
- 585 第583章:谜之操作
- 586 第584章:晋国有“卿”死了
- 587 第585章:我是元戎啊!
- 588 第586章:来吧,开打!
- 589 第587章:不谷就是要以多欺少
- 590 第588章:又一个大人物死了
- 591 第589章:王牌对王牌?(二合一章节)
- 592 第590章:握草!?寡人危矣!!!
- 593 第591章:大佬级别的待遇
- 594 第592章:怎么就敢啊!(谢人可欢万赏)
- 595 第593章:寡人不要面子的?
- 596 第594章:作为霸主的气度
- 597 第595章:不可理喻
- 598 第596章:两不耽误,是吧?
- 599 第597章:能不能俘虏楚王啊?
- 600 第598章:动真格的了!
- 601 第599章:活捉阴武换取滔天富贵啦!
- 602 第600章:吾乃蛮夷!
- 603 第601章:不是吧?搞这么大!
- 604 第602章:阴武是个好元戎啊!
- 605 第603章:小宋,锅你来背。
- 606 第604章:晋国的卿位变动
- 607 第605章:又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
- 608 第606章:国君挖坑,阴武敢跳
- 609 第607章:魏氏将何去何从?
- 610 第608章:没有永远的盟友
- 611 第609章:怎么才能抱紧阴氏这条粗大腿啊?
- 612 第610章:来呀,一起玩化家为国的游戏
- 613 第611章:阴武的大动作
- 614 第612章:这是流年不利吗?
- 615 第613章:果然要出事
- 616 第614章:哟呵,给你脸了?
- 617 第615章:天理呢?王法呐!
- 618 第616章:这个元戎太嚣张
- 619 第617章:一帮怂逼(4K)
- 620 第618章:来解释解释,什么是君子(谢NemoFoxx万赏)
- 621 第619章:因绿帽产生的……
- 622 第620章:公私兼顾,俺老在行了
- 623 第621章:赫赫凶名
- 624 第622章:逼死了一位国君?
- 625 第623章:真是热闹的一年啊
- 626 第624章:阴氏正朔,孔子认证
- 627 第625章:尼玛,禽兽啊!
- 628 第626章:啥情况,顺路捡了一场大胜?
- 629 第627章:能喘口气了吧?
- 630 第628章:阴武权威之盛
- 631 第629章:赶紧写书抢“成就”吧!
- 632 第630章:能干不能说啊!(4K)
- 633 第631章:致敬秦帝国、汉帝国
- 634 第632章:这个继承人,有点不好说啊……
- 635 第633章:阴武是个好老大
- 636 第634章:阴、范、魏、荀分晋也是可以有的
- 637 第635章:大事不好啦!
- 638 第636章:最漫长的一天
- 639 第637章:国君到底想搞什么?
- 640 第638章:八“卿”遭围攻,谁脑子被门夹了?
- 641 第639章:武,救我!
- 642 第640章:这下成为四朝元老了啊
- 643 第641章:此刻起,晋国我来做主!
- 644 第642章:一个时代的终结
- 645 第643章:新时代的降临
- 646 第644章:可以开始玩变革啦
- 647 第645章:老范家要雄起
- 648 第646章:坐看起高楼,看他高楼塌
- 649 第647章:下巴都快被惊讶到脱臼了
- 650 第648章:魏氏抉择太反常
- 651 第649章:阴氏还能缺了狐朋狗友?
- 652 第650章:老范家变成了香馍馍
- 653 第651章:老魏家要完!
- 654 第652章:交际之术,妙不可言
- 655 第653章:魏氏讨饶啦
- 656 第654章:不搞事就浑身难受
- 657 第655章:国人逐君
- 658 第656章:一再死掉大人物
- 659 第657章:欺吾刀不利乎!?
- 660 第658章:装了一波逼
- 661 第659章:不霸道,怎么当霸主国
- 662 第660章:楚国这是不行了呀!
- 663 第661章:事了拂衣去
- 664 第662章:阴武,你这个乱臣贼子!
- 665 第663章:其实,我想当个好人
- 666 第664章:寡人若得阴武,何愁霸业不成
- 667 第665章: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 668 第666章:俺这该死的、无处安放的魅力!
- 669 第667章:枭雄本色,懂不懂?
- 670 第668章:真——乱臣贼子
- 671 第669章:这风格极为不对劲
- 672 第670章:寡人的偶像来啦?
- 673 第671章:军容之盛
- 674 第672章:过于抢手,怎么办?
- 675 第673章:那一刻,基情四射
- 676 第674章:除了两位大佬,其余人都懵了
- 677 第675章:古有恶来,今有阴子!
- 678 第676章:全程高能
- 679 第677章:我为蛮夷,诸般手段皆可!
- 680 第678章:阴武已经位比一国之君了啊!
- 681 第679章: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
- 682 第680章:大争再起(4K)
- 683 第681章:阴武和他的一众小弟们
- 684 第682章:已有君权之实
- 685 汇报一下最近的情况吧
- 686 第683章:真.太岁头上动土
- 687 第684章:一不小心,“天下归心”啦?
- 688 第685章:老大很忙,也很莽
- 689 第686章:灾难,天大的灾难!
- 690 第687章:大战在即
- 691 第688章:俺,其实想当个正直的人
- 692 第689章:我已经天下无敌啦,哈哈哈
- 693 第690章:可以开始挑选国号了
- 694 第691章:阴氏强军之威(5K)
- 695 第692章:孔夫子他爹啊
- 696 第693章:唯令楚国衰弱,阴氏方可化家为国(6K)
- 697 第694章:从不玩阴的武大帝【6K(谢啥名字了万赏)】
- 698 第695章:该选哪个呢?(6K)
- 699 第696章:这下连续达到两个成就啦!(6K)
- 700 第697章:在楚国都城耀武扬威(6K)
- 701 第698章:霸业啊,霸业!
- 702 第699章:相信我,阴武不是好人(谢‘现实苦涩,还好有梦’万赏)
- 703 第700章:接下来该瓜分晋国了吧?
- 704 第701章:阴武太牛哔了!
- 705 第702章:晋国之亡,始于今日!
- 706 第703章:不再食晋禄
- 707 第704章:阴氏、范氏、荀氏
- 708 第705章:尘埃落定了啊
- 709 第706章:划江而治,如何?
- 710 第707章:楚人报仇,十年未晚
- 711 第708章:量我等之物力,结与阴子之欢心
- 712 第709章:乱成一锅粥啦!
- 713 第710章:呵?谁能与我一战!
- 714 第711章:谁将被埋葬
- 715 第712章:那可是我的至爱亲朋啊
- 716 第713章:天不生我阴武,万古如长夜
- 717 第714章:反正就没一个好人呗
- 718 第715章:真.内忧外患啊!
- 719 第716章:局势要失控啦!
- 720 第717章:一言定生死,一念天下惊
- 721 第718章:阴氏有丧
- 722 第719章:俺怎么跟阴武比啊?!
- 723 第720章:又双叒叕卖队友啦
- 724 第721章:分晋大概就这三家了
- 725 第722章:天诛国贼!!!
- 726 第723章:亮肌肉,暴兵啦!
- 727 第724章:满城尽带黄金甲
- 728 第725章:乐极生悲???
- 729 第726章:范氏谋反!
- 730 第727章:权力的游戏
- 731 第728章:阴氏正式加入内战
- 732 第729章:物是人非事事休
- 733 第730章:第N次世界大战的节奏?
- 734 第731章:灭魏,灭魏!
- 735 第732章:若阴氏灭亡……
- 736 第733章:灭此朝食!
- 737 第734章:惨,太特么惨了!
- 738 第735章:魏氏除名!
- 739 第736章:斩草不除根的下一句是?
- 740 第737章:扫清障碍,然后……
- 741 第738章:反晋联盟,了解一下?
- 742 第739章:该安排秦国了呀
- 743 第740章:秦国?名存实亡啦。
- 744 第741章:阴武出招,联军百态
- 745 第742章:新时代的来临
- 746 第743章: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 747 第744章:顺路灭一国???
- 748 第745章:大佬,给次机会呀
- 749 第746章:接下来会很关键!
- 750 第747章:决定晋国命运的一天
- 751 第748章:我主沉浮!
- 752 第749章:耻辱,大大的耻辱!
- 753 第750章:所谋者大!
- 754 第751章:偶像,你来啦?
- 755 第752章:卑劣的上位者们
- 756 第753章:这下有好戏看了
- 757 第754章:亲,玩分晋吗?(第二更)
- 758 第755章:开弓没有回头箭!
- 759 第756章:未雨绸缪
- 760 第757章:听说过自治吗?
- 761 第758章:万事俱备,回国就分晋
- 762 第759章:起雄城,大事近
- 763 第760章:汉,银河也!
- 764 第761章:一再的大动作
- 765 第762章:不可逆转了啊
- 766 第763章:侯爵?侯爵!
- 767 第764章:一帮大佬的齐聚
- 768 第765章:可算盼到这一天啦
- 769 第766章:到来的战国时代
- 770 第767章:崭新的历史篇章
- 771 第768章:奋进的周天子
- 772 第769章:必要的风险
- 773 第770章:汉氏子姓
- 774 第771章:汉家自有制度
- 775 第772章:礼崩乐坏了呀
- 776 第773章:巍巍长安
- 777 第774章:妄自尊大
- 778 第775章:稳住,不要浪!
- 779 第776章:太子带兵进京啦
- 780 第777章:天下局势的骤变
- 781 第778章:君臣和谐呀
- 782 第779章:孔丘出生啦
- 783 第780章:岂知有今日?
- 784 第781章:被提前的五国相王
- 785 第782章:带甲百万
- 786 第783章:从今以后各玩各的
- 787 第784章:汉国太子
- 788 第785章:好惨的一个人
- 789 第786章:诸侯汇聚
- 790 第787章:吴国可怜吗?
- 791 第788章:说是误会,信吗?
- 792 第789章:寡人命你们统统滚开
- 793 第790章:确认不是来搞笑的?
- 794 第791章:进位为王
- 795 第792章:远交近攻
- 796 第793章:维新之难
- 797 第794章:不混一,寡人死不瞑目
- 798 第795章:十年,需要十年!
- 799 第796章:匆匆三年
- 800 第797章:范使哭汉庭
- 801 第798章:给脸,特么不要脸!
- 802 第799章:公子被流放啦!
- 803 第800章:时不待我!
- 804 第801章:百家之医家问世
- 805 第802章:可为,可不为
- 806 第803章:经略巴蜀之始
- 807 第804章:函谷关前
- 808 第805章:结盟?那是不可能结盟的。
- 809 第806章:宇内混一,舍我其谁?
- 810 第807章:怎么才能坑到汉国?
- 811 第808章:范王匄,薨。
- 812 第809章:危若累卵
- 813 第810章:汉军威武
- 814 第811章:差距超乎想象
- 815 第812章:必有四晋归一雄心
- 816 第813章:各自的心怀鬼胎
- 817 第814章:这才是战国时代啊
- 818 第815章:汉国危矣!
- 819 第816章:不讲武德啊!
- 820 第817章: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 821 第818章:又一个退出历史舞台
- 822 第819章:都是无耻小人
- 823 第820章:大争之世,唯论强弱存亡
- 824 第821章:错综复杂的局面
- 825 第822章:大汉太子
- 826 第823章:急君父之所急
- 827 第824章:爷孙三代
- 828 第825章:痛失栋梁
- 829 第826章:一人死,多事生
- 830 第827章:三年后,东出!
- 831 第828章:汉王高义啊!
- 832 第829章:寡人真的太难了
- 833 第830章:该拿楚国怎么办?
- 834 第831章:匆匆数载
- 835 第832章:大汉的敌人们
- 836 第833章:因为他是吕政呀
- 837 第834章:公孙初领兵
- 838 第835章:大汉的好圣孙啊
- 839 第836章:父子谈心
- 840 第837章:君父太难当了!
- 841 第838章:举世瞩目
- 842 第839章:难兄难弟
- 843 第840章:殊死一搏!
- 844 第841章:汉王邀荀王会猎
- 845 第842章:不过日子了呀!
- 846 第843章:出征!出征!
- 847 第844章:风云变幻啊!
- 848 第845章:要当乌龟的中行吴
- 849 第846章:陈年往事
- 850 第847章:谁会赢呢?
- 851 第848章:王师东进中原日
- 852 第849章:大汉之强
- 853 第850章:不见血的交锋
- 854 第851章:用兵最高境界是什么?
- 855 第852章:汉王,你不讲武德!
- 856 第853章:四晋归一无可扭转
- 857 第854章:生如夏花,岂可无灿烂之日
- 858 第855章:尘埃落定
- 859 第856章:来到关键的历史时刻
- 860 第857章:果真是好儿子
- 861 第858章:布局将来
- 862 第859章:生前事,身后名
- 863 第860章:一些事在悄悄改变
- 864 第861章:爷、儿、孙
- 865 第862章:即将到来的尾声
- 866 第863章:传承有序(全书终)
- 867 后记①:未来可期
- 868 新书《我在春秋做贵族》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572章:路走窄了呀
第572章:路走窄了呀
是呢!
吕武除了是晋国的元戎之外,还是秦国的执政。
只不过因为晋国太强大,人们总是会忽略其他国家,光去关注吕武是晋国元戎,忽略了近期没有传出半点消息的秦国。
诸夏的各个诸侯国,他们每一年都会向周天子进贡。这样的事情已经持续了很久很久。
周天子东迁之后,各个列国已经没怎么拿周王室当一回事,进献的贡品一年比一年少,断绝却是没有的。
去年吕武已经操作齐国以后只向晋国交保护费,不用再向周天子进贡,还在操作卫国、鲁国、曹国、等等国家相同的事情。
吕武不知道的是,原历史上晋悼公在任时期,几位元戎先后做相同的事情,搞得列国进贡的对象换成晋国,不再是周王室了。
列国不再对周王室进贡,近一步加剧了周王室的衰弱,搞到最后一帮王公连维持体面生活都办不到,临灭亡前甚至要依靠借贷来组建军队。
晋国自己则是依然保持对周王室进贡的行为,不是晋国的几代君臣有多么伟大,完全是不想将周王室逼得太狠,尽力维持周王室一帮王公的体面生活而已。
吕武等人并没有在“单国”刻意逗留,穿过“王野”抵达“滑②”还是没碰上师旷一群人。
他们没有前往“祭”地的“虎牢”,径直南下抵达一个叫“密”的地方。
这个并不是吕武想玩什么花招,纯粹是晋国对各个诸侯国的通知就是到“密”进行会盟。
中军和上军在“密”进行驻扎,先过来打招呼的不是“虎牢”那边的国君或哪个“卿”,郑国那边先来人了。
“我与晋为盟,阴子为何领兵而来?”子耳是郑国那边的卿大夫之一,看称呼就是个公族的大人物。
郑国是公族政治,国中的主要职位必然由公族担任。他们的大人物一般是使用“子”来作为前缀,公开的称呼只是一种“号”,不是名字。
使用“号”来示人也是春秋时期的一种习惯了,家族血脉越是古老,称呼方面就越有讲究。
相反,近百年来新晋崛起的晋国,很多大人物压根就没有“号”,列国要么称呼他们的职务,不然就是以“氏”作为前缀再加上一个“子”的后缀来表示尊重。
吕武对子耳说道:“或是有误,我并未受到寡君示意。”
子耳先是愕然,随后大大地松了口气。
郑国在去年临近冬季时决定投降晋国,一个冬季过去之后事情出现了变化。
不是别的。
楚国那边对郑国攻打蔡国本来就非常不爽,碍于国中的内乱没有平息,暂时无法教训郑国罢了。
郑国投降晋国的消息传到楚国,成功激怒了楚国的君臣,他们决定一边平叛,一边集结大军北上教训反复无常的郑国。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有趣了。
楚国将要出兵讨伐的消息被郑国南下的使节传回“新郑”,作为被两个霸主夹在中间当“受气包”的郑国立刻又怂了。
晋国这边并不知道郑国再次悖盟,也就是郑国与晋国的盟约字迹未干,郑国再一次决定当楚国的小老弟。
“你说甚?”吕武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现了毛病。
子耳重复了一遍,说道:“请阴子攻打‘密’,以惩于我。”
什么个状况?
前一刻,子耳说去年郑国跟晋国结盟了,说白了就是又一次的投降。
下一秒,子耳邀请吕武攻打“密”这个郑国的城池。这是郑国也爆发内乱,他是要当带路党吗?
吕武与士匄对视了一眼。
士匄有点恍然地说道:“郑复叛我,重归于楚。”
事实就是这么一回事,子耳却是有话说。
什么郑国太不幸了,一直以来被夹在晋国与楚国的中间,来来回回被不断折腾,他们也不想这样子。
郑国跟晋国结盟要挨楚国的打,反过来也是一样。
晋国和楚国不会允许郑国中立,郑国谁也打不过,是晋国和楚国逼迫郑国当墙头草的。
说得也是呀。
谁都知道当墙头草不好,关键是郑国真的没办法。
那么,问题来了!
吕武问道:“贵国可遣使节往‘虎牢’禀于寡君?”
在这么个年头,撕毁盟约是要进行通知的哟!
一边结盟又一边挖坑想埋人,没正式通知不再作为盟友,很可能会被全世界联合起来消灭哒!
子耳很尴尬地说道:“正要前往。”
也就是,郑国还没有正式通知晋国,两国已经解除盟友关系,要干点什么可以用力了。
吕武的脸色一下子就黑了。
是不是没过问那么一嘴,破坏规矩的人将变成他们?
士匄说道:“可知齐国下场?”
子耳很老实地答道:“不知也。”
齐国跟郑国有点距离,中间还相隔着很多国家,以目前的通讯手段,他们应该是知道去年晋国讨伐齐国,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则是暂时不知情。
士匄笑得有些阴森,说道:“齐灭,复立。”
没毛病。
晋军攻克了“临淄”就等于是消灭了齐国,后面敲诈了一波再走,“临淄”重新归属于齐国,某种形式上就是再次复国了。
子耳竟然在没走解除盟约程序之前让吕武挥师攻打“密”,路完全走窄了啊!
“‘密’离‘新郑’不足百里。”吕武幽幽地说了这么一句。
特么敢耍花样,作死是真会死掉的!
子耳的脸色一下子变得苍白。
吕武大声说道:“送客!”
不用谁来驱赶,子耳自己掩面而逃了。
“‘临淄’不比‘新郑’。”士匄对在郑国打攻城战多少有些心理阴影,说道:“郑人常年应战,城有‘郭’多层。”
另外一点,过分削弱郑国其实并不符合晋国的利益,不能像玩弄齐国那样对待郑国。
这个是地缘政治决定的因素,有郑国处在中间对晋国和楚国都是好事,免得两国直接接壤,搞到想喘口气都做不到。
一旦晋国和楚国拼全力相搏,有第三个诸侯国崛起并站稳,晋国和楚国极可能要相拥而泣了。
半个月之后,国君带着下军、新军和一帮小老弟的军队过来了。
在此之前,吕武已经命人造好了会盟台,就放在“密”城池正北方向的六里之外。
这一次参加会盟的国家挺多,宋、鲁、卫、曹、莒、邾、滕、薛、杞、牟、介、茅、鄅、郕、郯、邳、徐,包括才刚刚被痛打了一顿的齐国,有被通知和自行求加入的国家,等于位处中原的列国差不多凑齐了。
吕武在进行迎接时,看着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旗帜,心里想道:“看着倒是挺热闹,然而实际上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正儿八经的来算,今次会盟是晋君姬周搞的第二次诸侯会盟,距离“九合诸侯”还剩下七次就能获取成就了。
“阴卿。”国君跟吕武有点距离就下令停车,下了车快步走了上去,一脸不好意思地说道:“诸事多也,阴卿、范卿、魏卿、范卿久候了。”
两个“范卿”指的是士匄和士鲂。
吕武看向了凑过来的鲁君午和鲁国执政叔孙宣伯,心里腻歪地想道:“害怕被直接怼,带上周天子的‘史官’保底是吧?”
鲁国不但是“礼仪之邦”,还是周天子的“史官”来着,负责监督和敦促周王室阵营的礼仪规范,也担当整理历史记录的重任。
这个就是各个诸侯国不想招惹鲁国的原因。
齐国那是没法子,一开始就跟鲁国上演爱恨情仇,后来干脆破罐子破摔了。
吕武没多余的废话,问道:“君上可见过子耳?”
晋君姬周笑着说道:“郑毁盟,想必诸‘卿’已知。”
士匄不咸不淡地说道:“与郑互盟之事,我等乃是经由子耳方知。此事谬也!”
太特么搞笑了啊!
作为一名“卿”竟然是从郑国的大臣那边才知道晋国跟郑国结盟了,还差一点掉进深坑里面去。
作为一名国君在指派告知人选上面,该是多么的不合格?
晋君姬周扫视了一圈,问道:“师旷何在?”
吕武要是恶毒一点就该说“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了。
“大军过道声势极大,亦可错过?”魏琦也发飙了。
不管怎么说,晋君姬周就是错了,仅是用自己的喜好来挑办公务的人选。
他们知道师旷是谁,并且知道这位盲人乐师一直在教导晋君姬周一些大道理。
关于道理的正确与错误不太好去评价,晋君姬周派“乐令”去传达信息就是不对。
另外,他们对师旷那么热心于参与政务的感官极差,尤其是师旷在讲大道理时经常会影射卿位家族。
仅是后面那一点,他们碍于爱惜羽毛,才没对师旷干点什么。
主要是师旷的名声很大,不止在晋国有大名声,几次评价列国的音乐也在“国际”上挂了号。
他们的身份地位对这么一个名声不小的人玩手段,是一种拿瓷器去碰瓦器,太不划算了。
鲁君午和叔孙宣伯对视了一眼,他们其实不想凑上来,过来却见证了霸主国的“君”被臣一阵怼,偏偏还不得不承认怼得非常对。
身为一国之君,怎么能以自身的喜好来做事,会出大问题的呀!
又或者说,里面有什么是他们不知道的???
吕武除了是晋国的元戎之外,还是秦国的执政。
只不过因为晋国太强大,人们总是会忽略其他国家,光去关注吕武是晋国元戎,忽略了近期没有传出半点消息的秦国。
诸夏的各个诸侯国,他们每一年都会向周天子进贡。这样的事情已经持续了很久很久。
周天子东迁之后,各个列国已经没怎么拿周王室当一回事,进献的贡品一年比一年少,断绝却是没有的。
去年吕武已经操作齐国以后只向晋国交保护费,不用再向周天子进贡,还在操作卫国、鲁国、曹国、等等国家相同的事情。
吕武不知道的是,原历史上晋悼公在任时期,几位元戎先后做相同的事情,搞得列国进贡的对象换成晋国,不再是周王室了。
列国不再对周王室进贡,近一步加剧了周王室的衰弱,搞到最后一帮王公连维持体面生活都办不到,临灭亡前甚至要依靠借贷来组建军队。
晋国自己则是依然保持对周王室进贡的行为,不是晋国的几代君臣有多么伟大,完全是不想将周王室逼得太狠,尽力维持周王室一帮王公的体面生活而已。
吕武等人并没有在“单国”刻意逗留,穿过“王野”抵达“滑②”还是没碰上师旷一群人。
他们没有前往“祭”地的“虎牢”,径直南下抵达一个叫“密”的地方。
这个并不是吕武想玩什么花招,纯粹是晋国对各个诸侯国的通知就是到“密”进行会盟。
中军和上军在“密”进行驻扎,先过来打招呼的不是“虎牢”那边的国君或哪个“卿”,郑国那边先来人了。
“我与晋为盟,阴子为何领兵而来?”子耳是郑国那边的卿大夫之一,看称呼就是个公族的大人物。
郑国是公族政治,国中的主要职位必然由公族担任。他们的大人物一般是使用“子”来作为前缀,公开的称呼只是一种“号”,不是名字。
使用“号”来示人也是春秋时期的一种习惯了,家族血脉越是古老,称呼方面就越有讲究。
相反,近百年来新晋崛起的晋国,很多大人物压根就没有“号”,列国要么称呼他们的职务,不然就是以“氏”作为前缀再加上一个“子”的后缀来表示尊重。
吕武对子耳说道:“或是有误,我并未受到寡君示意。”
子耳先是愕然,随后大大地松了口气。
郑国在去年临近冬季时决定投降晋国,一个冬季过去之后事情出现了变化。
不是别的。
楚国那边对郑国攻打蔡国本来就非常不爽,碍于国中的内乱没有平息,暂时无法教训郑国罢了。
郑国投降晋国的消息传到楚国,成功激怒了楚国的君臣,他们决定一边平叛,一边集结大军北上教训反复无常的郑国。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有趣了。
楚国将要出兵讨伐的消息被郑国南下的使节传回“新郑”,作为被两个霸主夹在中间当“受气包”的郑国立刻又怂了。
晋国这边并不知道郑国再次悖盟,也就是郑国与晋国的盟约字迹未干,郑国再一次决定当楚国的小老弟。
“你说甚?”吕武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现了毛病。
子耳重复了一遍,说道:“请阴子攻打‘密’,以惩于我。”
什么个状况?
前一刻,子耳说去年郑国跟晋国结盟了,说白了就是又一次的投降。
下一秒,子耳邀请吕武攻打“密”这个郑国的城池。这是郑国也爆发内乱,他是要当带路党吗?
吕武与士匄对视了一眼。
士匄有点恍然地说道:“郑复叛我,重归于楚。”
事实就是这么一回事,子耳却是有话说。
什么郑国太不幸了,一直以来被夹在晋国与楚国的中间,来来回回被不断折腾,他们也不想这样子。
郑国跟晋国结盟要挨楚国的打,反过来也是一样。
晋国和楚国不会允许郑国中立,郑国谁也打不过,是晋国和楚国逼迫郑国当墙头草的。
说得也是呀。
谁都知道当墙头草不好,关键是郑国真的没办法。
那么,问题来了!
吕武问道:“贵国可遣使节往‘虎牢’禀于寡君?”
在这么个年头,撕毁盟约是要进行通知的哟!
一边结盟又一边挖坑想埋人,没正式通知不再作为盟友,很可能会被全世界联合起来消灭哒!
子耳很尴尬地说道:“正要前往。”
也就是,郑国还没有正式通知晋国,两国已经解除盟友关系,要干点什么可以用力了。
吕武的脸色一下子就黑了。
是不是没过问那么一嘴,破坏规矩的人将变成他们?
士匄说道:“可知齐国下场?”
子耳很老实地答道:“不知也。”
齐国跟郑国有点距离,中间还相隔着很多国家,以目前的通讯手段,他们应该是知道去年晋国讨伐齐国,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则是暂时不知情。
士匄笑得有些阴森,说道:“齐灭,复立。”
没毛病。
晋军攻克了“临淄”就等于是消灭了齐国,后面敲诈了一波再走,“临淄”重新归属于齐国,某种形式上就是再次复国了。
子耳竟然在没走解除盟约程序之前让吕武挥师攻打“密”,路完全走窄了啊!
“‘密’离‘新郑’不足百里。”吕武幽幽地说了这么一句。
特么敢耍花样,作死是真会死掉的!
子耳的脸色一下子变得苍白。
吕武大声说道:“送客!”
不用谁来驱赶,子耳自己掩面而逃了。
“‘临淄’不比‘新郑’。”士匄对在郑国打攻城战多少有些心理阴影,说道:“郑人常年应战,城有‘郭’多层。”
另外一点,过分削弱郑国其实并不符合晋国的利益,不能像玩弄齐国那样对待郑国。
这个是地缘政治决定的因素,有郑国处在中间对晋国和楚国都是好事,免得两国直接接壤,搞到想喘口气都做不到。
一旦晋国和楚国拼全力相搏,有第三个诸侯国崛起并站稳,晋国和楚国极可能要相拥而泣了。
半个月之后,国君带着下军、新军和一帮小老弟的军队过来了。
在此之前,吕武已经命人造好了会盟台,就放在“密”城池正北方向的六里之外。
这一次参加会盟的国家挺多,宋、鲁、卫、曹、莒、邾、滕、薛、杞、牟、介、茅、鄅、郕、郯、邳、徐,包括才刚刚被痛打了一顿的齐国,有被通知和自行求加入的国家,等于位处中原的列国差不多凑齐了。
吕武在进行迎接时,看着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旗帜,心里想道:“看着倒是挺热闹,然而实际上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正儿八经的来算,今次会盟是晋君姬周搞的第二次诸侯会盟,距离“九合诸侯”还剩下七次就能获取成就了。
“阴卿。”国君跟吕武有点距离就下令停车,下了车快步走了上去,一脸不好意思地说道:“诸事多也,阴卿、范卿、魏卿、范卿久候了。”
两个“范卿”指的是士匄和士鲂。
吕武看向了凑过来的鲁君午和鲁国执政叔孙宣伯,心里腻歪地想道:“害怕被直接怼,带上周天子的‘史官’保底是吧?”
鲁国不但是“礼仪之邦”,还是周天子的“史官”来着,负责监督和敦促周王室阵营的礼仪规范,也担当整理历史记录的重任。
这个就是各个诸侯国不想招惹鲁国的原因。
齐国那是没法子,一开始就跟鲁国上演爱恨情仇,后来干脆破罐子破摔了。
吕武没多余的废话,问道:“君上可见过子耳?”
晋君姬周笑着说道:“郑毁盟,想必诸‘卿’已知。”
士匄不咸不淡地说道:“与郑互盟之事,我等乃是经由子耳方知。此事谬也!”
太特么搞笑了啊!
作为一名“卿”竟然是从郑国的大臣那边才知道晋国跟郑国结盟了,还差一点掉进深坑里面去。
作为一名国君在指派告知人选上面,该是多么的不合格?
晋君姬周扫视了一圈,问道:“师旷何在?”
吕武要是恶毒一点就该说“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了。
“大军过道声势极大,亦可错过?”魏琦也发飙了。
不管怎么说,晋君姬周就是错了,仅是用自己的喜好来挑办公务的人选。
他们知道师旷是谁,并且知道这位盲人乐师一直在教导晋君姬周一些大道理。
关于道理的正确与错误不太好去评价,晋君姬周派“乐令”去传达信息就是不对。
另外,他们对师旷那么热心于参与政务的感官极差,尤其是师旷在讲大道理时经常会影射卿位家族。
仅是后面那一点,他们碍于爱惜羽毛,才没对师旷干点什么。
主要是师旷的名声很大,不止在晋国有大名声,几次评价列国的音乐也在“国际”上挂了号。
他们的身份地位对这么一个名声不小的人玩手段,是一种拿瓷器去碰瓦器,太不划算了。
鲁君午和叔孙宣伯对视了一眼,他们其实不想凑上来,过来却见证了霸主国的“君”被臣一阵怼,偏偏还不得不承认怼得非常对。
身为一国之君,怎么能以自身的喜好来做事,会出大问题的呀!
又或者说,里面有什么是他们不知道的???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