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08 207上达天听
- 209 208拟真试飞
- 210 209
- 211 210
- 212 211势不可挡
- 213 212无脑杂音
- 214 213以直报怨
- 215 214企业基金
- 216 215总要还的
- 217 216安全改造
- 218 217各种骚动
- 219 218双重保险
- 220 219奇货可居
- 221 220星火燎原
- 222 221产能急缺
- 223 222投标前夕
- 224 223省长来了
- 225 224去或是留?
- 226 225争主动权
- 227 226喧嚣四起
- 228 227湖边定情
- 229 228逆袭开始
- 230 229会心一击
- 231 230更进一步
- 232 231首飞江海
- 233 232旗舰店前
- 234 233一锤定音(感谢黑哥1973)
- 235 234事后小结
- 236 235紧急任务
- 237 236千里救援
- 238 237棘手问题
- 239 238雷雨狂风
- 240 239黑夜的光
- 241 240轻松降落(感谢首位盟主 黑哥1973)
- 242 241我们回家
- 243 242项目汇报
- 244 243电推技术
- 245 244出乎意料
- 246 245太空旅行
- 247 246引擎试车
- 248 247又憋大招
- 249 248赚不赚钱?
- 250 249日常、异常
- 251 250坏人来啦
- 252 251大战前夕
- 253 252杀招出手
- 254 253来势汹汹
- 255 254战况激烈
- 256 255图穷匕见
- 257 256各存心思
- 258 257股东更替(一)
- 259 258股东更替(二)
- 260 259一波刚平
- 261 260一波又起
- 262 261必须强硬
- 263 262事态升级
- 264 263好戏开始(一)
- 265 264好戏开始(二)
- 266 265好戏开始(三)
- 267 266好戏开始(四)
- 268 267按兵不动
- 269 268组团来访
- 270 269机库初探
- 271 270有了准信
- 272 271节前造势
- 273 272在家过年
- 274 273进京路上
- 275 274会谈升级
- 276 275这下稳了
- 277 276亲身上阵
- 278 277完美入轨
- 279 278成功返航
- 280 279统一思想
- 281 280全球热议
- 282 281新里程碑
- 283 282新开阵地
- 284 283必然趋势
- 285 284效果超出想象
- 286 285新品发售准备
- 287 286终于揭开帷幕
- 288 287得道者必多助
- 289 288一切只是开始
- 290 289商业之大变局(一)
- 291 290商业之大变局(二)
- 292 291商业之大变局(三)
- 293 292商业之大变局(完)
- 294 293公司需要认可
- 295 294改变人生轨迹(一)
- 296 295改变人生轨迹(二)
- 297 296改变人生轨迹(三)
- 298 297改变人生轨迹(四)
- 299 298改变人生轨迹(完)
- 300 299独乐不如众嗨
- 301 300创新中心启动
- 302 301堪称一手王炸
- 303 302格局一定要大
- 304 303赚钱不是战略
- 305 304这是我的野望
- 306 305真的壕无人性
- 307 306买块地不缺钱
- 308 307随手反转舆论
- 309 308有人喜有人愁
- 310 309对手也在进步
- 311 310战略藐视他们
- 312 311战术目标宏大
- 313 312小卡的新身份
- 314 313宏图帷幕拉开
- 315 314牵一发动全身
- 316 315圆心飞船开建
- 317 316飞船“秘密武器”
- 318 317鲲鹏号2.0要来了
- 319 318终于做了这个决定
- 320 319万事俱备不欠东风
- 321 320停下来是不可能的
- 322 321惊心动魄三十小时(1)
- 323 322惊心动魄三十小时(2)
- 324 323惊心动魄三十小时(3)
- 325 324惊心动魄三十小时(4)
- 326 325惊心动魄三十小时(5)
隐藏
显示工具栏
217各种骚动
217各种骚动
“那行,王总,我们先这样说,等碰头了再好好聊聊。”陈文浩客套了几句,结束了通话。
“又要来一家?是那个王总吗?”一边的戴玉倩问道,得到肯定的答案后,她笑着来了一句,“估计物流行业最近都难以平静了。”
戴玉倩这段时间全身心投入到企业公益基金会的筹建工作中,陈文浩作为企业的法人代表,基金会的章程等各类文件都需要他的审核。于是,这些天戴玉倩来找他的次数明显增多。今天带了一堆文档来找他汇报情况,才谈了半小时不到,就见他接了好几通电话。
陈文浩也没什么好避讳她的,这几天来的陌生电话,基本都是国内各大物流公司的老总打来的。之前,飞船的安全改造方案确定后,和适航审定组进行了沟通,对方已经基本认可了方案,不过最终成不成,还得通过试飞测试才能算数。和审定组约定了试飞时间,又向空管组备案了试飞测试时间和方案,一切进行得有条不紊。
不过不知道哪个渠道漏了风声,有神通广大的媒体刊登了飞船即将试飞的消息,还将其称之为“决定能否拿到适航证的最关键试飞”,倒是吸引了不少关注度。网上的热议自不用说,不过这对陈文浩造成不了什么影响,倒是闻风而动的各大物流公司,纷纷走高管路线想和他搭上线,这几天有通过中间人介绍的,也有直接电话沟通的,要求其实都差不多,都想参加这次的试飞测试。
戴玉倩捧着一堆文档,嘴角弯起一个好看的弧度,说,“这对公司是好事呀,飞船只要通过审定,销路肯定不缺。”她目光投向陈文浩,“说实话,有时候真觉得有些不真实,看着那么大的飞船竟然能飞起来,感觉就像科幻片突然都成真了。”
“所以,不后悔跳槽来帮我吧?一起改变世界的感觉如何?”陈文浩调侃着说。
戴玉倩柳眉一挑,“说实话,一开始有点后悔,工作太没挑战性了。不过现在,”她扬了扬手里的文档,“我觉得基金会的事情很有意义,尤其在见识了我们公司的人工智能之后。”
两嗄人一边传递和审核着文档,一边这样聊着,房间内的气氛出奇地温馨。
而对于国内几大物流公司的老总来说,就没有那么闲情逸致了。特别是几家在航空货运上已有大手笔投入的,未免有点难言的郁闷与惶恐。
最近几年,国内各家大型物流公司都意识到了航空货运的重要性,布局早的已经积累了几十架飞机的老底,大家都憋足了劲采购飞机,组建团队,甚至还有申请自建机场的。结果,自从飞船这玩意横空出世,不可避免地对各家的布局计划都有影响。
网上就有飞船首次试飞时的降落视频,每家公司的高层基本上都集合团队看过无数遍,集体开会研究讨论,用慢镜头将重要细节反复播放,气氛是越看越凝重,原因很简单,相比传统飞机,飞船这种新型飞行器的优势实在是太大了。
垂直起降,无需跑道,弄块平整的空地就行了;纯电驱动,费用低廉,比起用航空燃油的飞机,每吨每公里的成本单价肯定要低不少;无人驾驶,免去了飞行小组的成本,而且还不用休息;至于运力,25吨的标称,和现在各公司使用的主力货运飞机相当……就是飞行距离短了些,不过国内使用问题,了不起在节点位置多设置几个起落的场地作为续航……
屈指这么一对比,各家公司领导层心中的天平都开始向飞船倾斜,无论性能表现还是成本控制,都有压倒性的表现。现在还不明朗的因素只剩两点:一是最终售价究竟多少,如果真能控制在亿元以内,那和现在采购二手飞机再改造的价格差距不大,无疑更具性价比,毕竟是新的;二是什么时候能被批准正式投入市场。能够被批准,安全性什么的就不用企业来担心,相信民航局也不敢拿这种事情开玩笑。再说,不是还有保险公司垫底嘛。
正因为对飞船了解得更多,对其重要性看得更重,各家公司领导的心中,卡着的那根刺就更明显了:陈文浩在京东独立出来的物流公司里占了股份,这事在业内不是秘密。对于京东物流这个行业的搅局者,各家都抱着很大的戒心。如今,飞船这个东西,会不会成为京东的独家武器?会不会成为行业洗牌的转折?
所以,得知这次试飞的消息,更重要的是直接关系到能不能拿到适航证,能不能正式商用,各家都憋不住了,有关系的找关系,没关系的靠脸皮,总之想到现场亲眼见证和观察下,还要和陈文浩套套近乎,听听口风,到底他接下来准备怎么弄。
实际上,正如他们所担心的,京东物流那边的确有想过垄断飞船供应的念头,不过被陈文浩拒绝了。当初入了点股,也是盛情难却,同时也是看好新公司的前景,但并不代表就得吊死一棵树。答应商用后优先供货给京东物流,最多再给个优惠价,也算是尽到股东责任了。不管怎么说,陈文浩坐拥外星黑科技,想赚钱的话方法太多,没必要眼界那么狭小。
所以,面对来自其他物流公司的善意,陈文浩都一概接收。不是想来现场观看嘛,来呗,都来。到时候要来的人多的去了,也不差这么点人。
……
……
数日后,平日里地广人稀的园区后山区域,又热闹了起来。
一片平坦的、铺着高强度混凝土的跑道区域,用红色油漆标注出了飞船的起降区域,两艘飞船间隔数米并排停放在其中。公司的飞船团队成员陪着民航局的飞行器适航审定小组成员,正在最后检查飞船上加装的各种测试监控仪器。
外围区域,陈文浩陪着一群穿军装的人,远远看着。部队的人对飞船这种新型飞行器非常关注,这次除了装备发展部的人,空陆海三军都有代表前来。
“陈总,怎么这次有两艘飞船?”吴部长已经正式主管装备发展部,之前名头上的那个副字也去掉了。他和陈文浩已经很熟了,加上又一向是支持他的立场,所以问话也比较随便。
“今天是测试应急安全措施是否有效,很多环节会在高空进行,右边那一艘属于跟拍,外部加装了摄像器,将全程跟踪在另一艘测试飞船的旁边。”陈文浩回答。
吴部长目光一凝,转头看过来,“你的意思是,让这两艘飞船近距离编组飞行?”
空军代表的反应最强烈,立马看了过来。
陆军的代表,海军的代表也都看了过来。所有对近距离编组飞行有概念的人,都换成了惊讶的眼神。
飞行器近距离编组飞行,在军事行动、飞行表演中很常见,可是啥时候见过民用飞行器能这样做的?这需要飞行员的精准操控,也需要飞行器的性能达标。
这次测试,如果能顺利过关,那么不仅各方对飞船的安全担忧可以大为减弱,还能给飞船的无人驾驶加分不少。但是这样给一种新型的飞行器大幅增加难度,真的合适吗?
“又要来一家?是那个王总吗?”一边的戴玉倩问道,得到肯定的答案后,她笑着来了一句,“估计物流行业最近都难以平静了。”
戴玉倩这段时间全身心投入到企业公益基金会的筹建工作中,陈文浩作为企业的法人代表,基金会的章程等各类文件都需要他的审核。于是,这些天戴玉倩来找他的次数明显增多。今天带了一堆文档来找他汇报情况,才谈了半小时不到,就见他接了好几通电话。
陈文浩也没什么好避讳她的,这几天来的陌生电话,基本都是国内各大物流公司的老总打来的。之前,飞船的安全改造方案确定后,和适航审定组进行了沟通,对方已经基本认可了方案,不过最终成不成,还得通过试飞测试才能算数。和审定组约定了试飞时间,又向空管组备案了试飞测试时间和方案,一切进行得有条不紊。
不过不知道哪个渠道漏了风声,有神通广大的媒体刊登了飞船即将试飞的消息,还将其称之为“决定能否拿到适航证的最关键试飞”,倒是吸引了不少关注度。网上的热议自不用说,不过这对陈文浩造成不了什么影响,倒是闻风而动的各大物流公司,纷纷走高管路线想和他搭上线,这几天有通过中间人介绍的,也有直接电话沟通的,要求其实都差不多,都想参加这次的试飞测试。
戴玉倩捧着一堆文档,嘴角弯起一个好看的弧度,说,“这对公司是好事呀,飞船只要通过审定,销路肯定不缺。”她目光投向陈文浩,“说实话,有时候真觉得有些不真实,看着那么大的飞船竟然能飞起来,感觉就像科幻片突然都成真了。”
“所以,不后悔跳槽来帮我吧?一起改变世界的感觉如何?”陈文浩调侃着说。
戴玉倩柳眉一挑,“说实话,一开始有点后悔,工作太没挑战性了。不过现在,”她扬了扬手里的文档,“我觉得基金会的事情很有意义,尤其在见识了我们公司的人工智能之后。”
两嗄人一边传递和审核着文档,一边这样聊着,房间内的气氛出奇地温馨。
而对于国内几大物流公司的老总来说,就没有那么闲情逸致了。特别是几家在航空货运上已有大手笔投入的,未免有点难言的郁闷与惶恐。
最近几年,国内各家大型物流公司都意识到了航空货运的重要性,布局早的已经积累了几十架飞机的老底,大家都憋足了劲采购飞机,组建团队,甚至还有申请自建机场的。结果,自从飞船这玩意横空出世,不可避免地对各家的布局计划都有影响。
网上就有飞船首次试飞时的降落视频,每家公司的高层基本上都集合团队看过无数遍,集体开会研究讨论,用慢镜头将重要细节反复播放,气氛是越看越凝重,原因很简单,相比传统飞机,飞船这种新型飞行器的优势实在是太大了。
垂直起降,无需跑道,弄块平整的空地就行了;纯电驱动,费用低廉,比起用航空燃油的飞机,每吨每公里的成本单价肯定要低不少;无人驾驶,免去了飞行小组的成本,而且还不用休息;至于运力,25吨的标称,和现在各公司使用的主力货运飞机相当……就是飞行距离短了些,不过国内使用问题,了不起在节点位置多设置几个起落的场地作为续航……
屈指这么一对比,各家公司领导层心中的天平都开始向飞船倾斜,无论性能表现还是成本控制,都有压倒性的表现。现在还不明朗的因素只剩两点:一是最终售价究竟多少,如果真能控制在亿元以内,那和现在采购二手飞机再改造的价格差距不大,无疑更具性价比,毕竟是新的;二是什么时候能被批准正式投入市场。能够被批准,安全性什么的就不用企业来担心,相信民航局也不敢拿这种事情开玩笑。再说,不是还有保险公司垫底嘛。
正因为对飞船了解得更多,对其重要性看得更重,各家公司领导的心中,卡着的那根刺就更明显了:陈文浩在京东独立出来的物流公司里占了股份,这事在业内不是秘密。对于京东物流这个行业的搅局者,各家都抱着很大的戒心。如今,飞船这个东西,会不会成为京东的独家武器?会不会成为行业洗牌的转折?
所以,得知这次试飞的消息,更重要的是直接关系到能不能拿到适航证,能不能正式商用,各家都憋不住了,有关系的找关系,没关系的靠脸皮,总之想到现场亲眼见证和观察下,还要和陈文浩套套近乎,听听口风,到底他接下来准备怎么弄。
实际上,正如他们所担心的,京东物流那边的确有想过垄断飞船供应的念头,不过被陈文浩拒绝了。当初入了点股,也是盛情难却,同时也是看好新公司的前景,但并不代表就得吊死一棵树。答应商用后优先供货给京东物流,最多再给个优惠价,也算是尽到股东责任了。不管怎么说,陈文浩坐拥外星黑科技,想赚钱的话方法太多,没必要眼界那么狭小。
所以,面对来自其他物流公司的善意,陈文浩都一概接收。不是想来现场观看嘛,来呗,都来。到时候要来的人多的去了,也不差这么点人。
……
……
数日后,平日里地广人稀的园区后山区域,又热闹了起来。
一片平坦的、铺着高强度混凝土的跑道区域,用红色油漆标注出了飞船的起降区域,两艘飞船间隔数米并排停放在其中。公司的飞船团队成员陪着民航局的飞行器适航审定小组成员,正在最后检查飞船上加装的各种测试监控仪器。
外围区域,陈文浩陪着一群穿军装的人,远远看着。部队的人对飞船这种新型飞行器非常关注,这次除了装备发展部的人,空陆海三军都有代表前来。
“陈总,怎么这次有两艘飞船?”吴部长已经正式主管装备发展部,之前名头上的那个副字也去掉了。他和陈文浩已经很熟了,加上又一向是支持他的立场,所以问话也比较随便。
“今天是测试应急安全措施是否有效,很多环节会在高空进行,右边那一艘属于跟拍,外部加装了摄像器,将全程跟踪在另一艘测试飞船的旁边。”陈文浩回答。
吴部长目光一凝,转头看过来,“你的意思是,让这两艘飞船近距离编组飞行?”
空军代表的反应最强烈,立马看了过来。
陆军的代表,海军的代表也都看了过来。所有对近距离编组飞行有概念的人,都换成了惊讶的眼神。
飞行器近距离编组飞行,在军事行动、飞行表演中很常见,可是啥时候见过民用飞行器能这样做的?这需要飞行员的精准操控,也需要飞行器的性能达标。
这次测试,如果能顺利过关,那么不仅各方对飞船的安全担忧可以大为减弱,还能给飞船的无人驾驶加分不少。但是这样给一种新型的飞行器大幅增加难度,真的合适吗?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