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223 1223.第1223章 入土为安
- 1224 1224.第1224章 内廷制衡
- 1225 1225.第1225章 报信
- 1226 1226.第1226章 科道之争
- 1227 1227.第1227章 得偿所愿
- 1228 1228.第1228章 波澜再起
- 1229 1229.第1229章 薛瑄入狱
- 1230 1230.第1230章 内有隐情
- 1231 1231.第1231章 严刑逼供
- 1232 1232.第1232章 弄巧成拙(第一更)
- 1233 1233.第1233章 变幻莫测(第二更)
- 1234 1234.第1234章 蛛丝马迹(第三更)
- 1235 1235.第1235章 层层深入
- 1236 1236.第1236章 顺水推舟
- 1237 1237.第1237章 随机应变
- 1238 1238.第1238章 略施小计
- 1239 1239.第1239章 查阅卷宗
- 1240 1240.第1240章 夜探诏狱
- 1241 1241.第1241章 案情由来
- 1242 1242.第1242章 请君入瓮
- 1243 1243.第1243章 和盘托出
- 1244 1244.第1244章 心照不宣
- 1245 1245.第1245章 讨价还价
- 1246 1246.第1246章 按部就班
- 1247 1247.第1247章 层层递进
- 1248 1248.第1248章 以假乱真
- 1249 1249.第1249章 开棺验尸
- 1250 1250.第1250章 夜会老友
- 1251 1251.第1251章 空穴来风
- 1252 1252.第1252章 当堂对质
- 1253 1253.第1253章 别有情由
- 1254 1254.第1254章 剥茧抽丝
- 1255 1255.第1255章 皆大欢喜
- 1256 1256.第1256章 各有所得
- 1257 1257.第1257章 求援
- 1258 1258.第1258章 故布迷局
- 1259 1259.第1259章 势在必得
- 1260 1260.第1260章 心腹之患
- 1261 1261.第1261章 安插耳目
- 1262 1262.第1262章 绝处逢生
- 1263 1263.第1263章 姜太公钓鱼
- 1264 1264.第1264章 愿者上钩
- 1265 1265.第1265章 意外惊喜
- 1266 1266.第1266章 请君入瓮
- 1267 1267.第1267章 出人意料
- 1268 1268.第1268章 得失难料
- 1269 1269.第1269章 心情迥异(第一更)
- 1270 1270.第1270章 虎头蛇尾(第二更)
- 1271 1271.第1271章 惊喜(第三更)
- 1272 1272.第1272章 恼羞成怒
- 1273 1273.第1273章 汉城司务处
- 1274 1274.第1274章 蛇之七寸(第一更)
- 1275 1275.第1275章 顺水推舟(第二更)
- 1276 1276.第1276章 扑朔迷离(第三更)
- 1277 1277.第1277章 迷雾重重
- 1278 1278.第1278章 浮出水面
- 1279 1279.第1279章 步步为营
- 1280 1280.第1280章 身不由己
- 1281 1281.第1281章 无妄之灾
- 1282 1282.第1282章 义愤填膺
- 1283 1283.第1283章 出人意料
- 1284 1284.第1284章 烫手的山芋
- 1285 1285.第1285章 难眠之夜
- 1286 1286.第1286章 真正的对手
- 1287 1287.第1287章 封疆大吏
- 1288 1288.第1288章 闭门羹
- 1289 1289.第1289章 鸿门宴
- 1290 1290.第1290章 不识庐山真面目
- 1291 1291.第1291章 用心良苦
- 1292 1292.第1292章 紧急诏令
- 1293 1293.第1293章 跪谏
- 1294 1294.第1294章 探听虚实
- 1295 1295.第1295章 一场闹剧
- 1296 1296.第1296章 有恃无恐
- 1297 1297.第1297章 请辞
- 1298 1298.第1298章 喜忧参半
- 1299 1299.第1299章 义禁府审案
- 1300 1300.第1300章 按部就班
- 1301 1301.第1301章 弄巧成拙
- 1302 1302.第1302章 无力辩驳
- 1303 1303.第1303章 幕后赢家
- 1304 1304.第1304章 悲喜两重天
- 1305 1305.第1305章 连蒙带骗(第一更)
- 1306 1306.第1306章 顺水推舟(第二更)
- 1307 1307.第1307章 多管闲事(第三更)
- 1308 1308.第1308章 查明真身(第一更)
- 1309 1309.第1309章 功夫不负有心人(二更)
- 1310 1310.第1310章 打草惊蛇(三更)
- 1311 1311.第1311章 守株待兔(一更)
- 1312 1312.第1312章 震动(二更)
- 1313 1313.第1313章 心事各异(三更)
- 1314 1314.第1314章 意外变故(一更)
- 1315 1315.第1315章 赌场抓人(二更)
- 1316 1316.第1316章 风雨欲来(三更)
- 1317 1317.第1317章 义禁府公审(一更)
- 1318 1318.第1318章 唇枪舌剑(二更)
- 1319 1319.第1319章 真假难辨(三更)
- 1320 1320.第1320章 图穷匕见
- 1321 1321.第1321章 负隅顽抗
- 1322 1322.第1322章 步步为营
- 1323 1323.第1323章 顽抗到底
- 1324 1324.第1324章 谎言的代价
- 1325 1325.第1325章 事实确凿
- 1326 1326.第1326章 尘埃落定
- 1327 1327.第1327章 地方恩怨
- 1328 1328.第1328章 清官难断家务事
- 1329 1329.第1329章 保媒
- 1330 1330.第1330章 大水冲了龙王庙
- 1331 1331.第1331章 应对之策
- 1332 1332.第1332章 惊人之举
- 1333 1333.第1333章 心照不宣
- 1334 1334.第1334章 心照不宣
- 1335 1335.第1335章 假戏真做
- 1336 1336.第1336章 各怀心事(二更)
- 1337 1337.第1337章 第一千三白 美梦成真
- 1338 1338.第1338章 几家欢乐几家愁
- 1339 1339.第1339章 分权制衡
- 1340 1340.第1340章 如实相告
- 1341 1341.第1341章 心生波澜
- 1342 1342.第1342章 闭门羹
- 1343 1343.第1343章 捉摸不透
- 1344 1344.第1344章 反制
- 1345 1345.第1345章 秘密告发
- 1346 1346.第1346章 搜查中殿
- 1347 1347.第1347章 无计可施
- 1348 1348.第1348章 救人之策
- 1349 1349.第1349章 李代桃僵
- 1350 1350.第1350章 临门一脚
- 1351 1351.第1351章 心灰意冷
- 1352 1352.第1352章 醉翁之意
- 1353 1353.第1353章 图穷匕见
- 1354 1354.第1354章 不知所措
- 1355 1355.第1355章 无可奈何
- 1356 1356.第1356章 不识庐山真面目
- 1357 1357.第1357章 明智的选择
- 1358 1358.第1358章 石破天惊
- 1359 1359.第1359章 不识时务
- 1360 1360.第1360章 世态炎凉
- 1361 1361.第1361章 指点迷津
- 1362 第1362章 安心合作
- 1363 第1363章 偏激的少壮派
- 1364 第1364章 五十步笑百步
- 1365 第1365章 未雨绸缪
- 1366 第1366章 科举的曙光
- 1367 第1367章 联名请愿
- 1368 第1368章 恩科的诱惑
- 1369 第1369章 庶子的曙光
- 1370 第1370章 新仇旧恨
- 1371 第1371章 请君入瓮
- 1372 第1372章 据理力争
- 1373 第1373章 酒馆密谋
- 1374 第1374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 1375 第1375章 威逼利诱(第一更)
- 1376 第1376章 委曲求全(第二更)
- 1377 第1377章 鸿门宴(第三更)
- 1378 第1378章 箭在弦上
- 1379 第1379章 突如其来
- 1380 第1380章 艰难的抉择
- 1381 第1381章 逃无可逃
- 1382 第1382章 惜才之心
- 1383 第1383章 网开一面
- 1384 第1384章 察言观色
- 1385 第1385章 成功招揽
- 1386 第1386章 诏书抵达
- 1387 第1387章 水到渠成
- 1388 第1388章 请旨
- 1389 第1389章 意外的相见
- 1390 第1390章 高瞻远瞩
- 1391 第1391章 用心良苦
- 1392 第1392章 提亲
- 1393 第1393章 为民请命
- 1394 第1394章 南杨陨落
- 1395 第1395章 祭奠
- 1396 第1396章 侍寝
- 1397 第1398章 线索
- 1398 第1399章 百般抵赖
- 1399 第1400章 老实招供
- 1400 第1401章 按部就班
- 1401 第1402章 此地无银三百两
- 1402 第1403章 悬赏彻查
- 1403 第1404章 柳暗花明
- 1404 第1405章 真相大白
- 1405 第1406章 往事如烟
- 1406 第1407章 教导
- 1407 第1408章 路遇不平
- 1408 第1409章 有眼不识泰山
- 1409 第1410章 波澜不惊
- 1410 第1411章 线索
- 1411 第1412章 十年之别
- 1412 第1413章 不堪回首
- 1413 第1414章 编造的真相
- 1414 第1415章 打劫
- 1415 第1416章 雕虫小技
- 1416 第1417章 穿帮了
- 1417 第1418章 百思不得其解
- 1418 第1419章 大惊失色
- 1419 第1420章 诱饵
- 1420 第1421章 孤注一掷
- 1421 第1424章 捉摸不透
- 1422 第1423章 化险为夷
- 1423 第1426章 试探
- 1424 第1427章 出人意料
- 1425 第1428章 一战而定
- 1426 第1429章 迎接
- 1427 第1430章 决胜千里
- 1428 第1431章 入城
- 1429 第1432章 风轻云淡
- 1430 第1433章 真实目的
- 1431 第1434章 话里有话
- 1432 第1435章 调兵遣将
- 1433 第1436章 安抚民心
- 1434 第1437章 大战之前
- 1435 第1438章 一战定乾坤(一更)
- 1436 第1439章 法兰西王国(二更)
- 1437 第1440章 未雨绸缪(三更)
- 1438 第1441章 祭奠(四更)
- 1439 第1442章 回京(五更)
- 1440 第1443章 身世之谜(六更)
- 1441 第1444章 亡羊补牢(七更)
- 1442 第1445章 风雨欲来(八更)
- 1443 第1446章 东风至(九更)
- 1444 第1447章 攻打对马岛(十更)
- 1445 第1448章 逃无可逃(十一更)
- 1446 第1449章 东征(十二更)
- 1447 第1450章 齐头并进(十三更)
- 1448 第1451章 先礼后兵(十四更)
- 1449 第1452章 说服(十五更)
- 1450 第1453章 大战序幕(十六更)
- 1451 第1454章 今时不同往日(十七更)
- 1452 第1455章 内忧外患(十八更)
- 1453 第1456章 出人意料(十九更)
- 1454 第1457章 杀鸡骇猴(二十更)
- 1455 第1458章 一战而定(二十一更)
- 1456 第1459章 得偿所愿(二十二更)
- 1457 第1461章 新书《权驭大明》已经上传啦
隐藏
显示工具栏
1233.第1233章 变幻莫测(第二更)
1233.第1233章 变幻莫测(第二更)
很快,都察院右都御史陈智、左副都御史王文等人赶来了李云天的公房,一个个神色严肃,他们也得知了薛瑄被抓的事情,为此感到非常头疼。
薛瑄给贺氏翻案的事情陈智和王文等人都知道,由于锦衣卫和大理寺都不好得罪,故而原本该由都察院重查的案子由于没有监察御史原意接手,故而都察院就推给了刑部议处。
刑部自然也不愿意得罪锦衣卫和薛瑄,可它是大明审理刑狱的司法衙门,贺氏的案子又是都察院和大理寺共同交办的案子,因此退无可退,唯有找了一名刚从地方上调来的主事去审。
原本,刑部的那些人以为贺氏的案子不过走走过场而已,不会改动都察院审理的结果,这样的话有责任也是都察院在前面顶着。
可惜令刑部的人感到郁闷的是,那名主事想要在京城站稳脚跟并且更进一步,故而觉得这次贺氏的案子上一次绝佳的上位机会。
由于那名主事初来乍到在京城人脉有限,故而不知道锦衣卫涉及到了里面,还以为只是都察院和大理寺的一次案件争端,所以痛快地接下了案子,准备向外界展现其审案的才华,进而在京城的官场崭露头角,让那些位高权重的大人们知道有他这一号人物。
京城乃各大部院衙门的聚集地,像那名主事一样的官员可谓数不胜数,只有打响了名声他才能不至于被湮没在人才济济的官场里。
虽然后来那名主事也听到了贺氏案子的一些风声,不过俗话说的好,荣华富贵险中求,他要是随大流的话岂不是太过平庸了,左右权衡了一番后还是打算博一下前程,再怎么说贺氏的案子也受到了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的关注。
其实,贺氏的案子非常简单,那些证人的口供以及物证上都无法证明贺氏有罪,其案情里面也有着非常多的漏洞,故而那名刑部主事当堂宣布贺氏无罪释放,将岳氏以反坐之罪关进了刑部大牢。
岂料,这一下捅了锦衣卫的马蜂窝,锦衣卫北镇抚司随即出动,不仅抓了给贺氏翻供的薛瑄而且那名刑部主事也受到了牵连,一并连着进了刑部的大牢。
由于薛瑄的名声和在官场上的地位都非常高,是朝廷清流中的领袖人物,故而他这一入狱就使得都察院的各位堂官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因为贺氏一案的源头就在都察院。
“诸位大人,这是皇上送来的,大家都看看吧。”等陈智和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五大都察院堂官到齐后,李云天不动声色地把桌上的奏章递给了陈智。
陈智等人连忙传阅着薛瑄的奏章,脸上纷纷流露出尴尬的神色,在贺氏一案上他们确实没有尽到职责,为了避免麻烦对案子进行了推诿,并没有在薛瑄对案情提出异议后进行核查。
“皇上的意思想必不用本王多说,都察院这个面子可丢不起。”环视了一眼神情复杂的陈智等人,李云天端起一旁的茶杯,一边慢条斯理地品着,一边淡淡地问道,“贺氏的案子是谁督办的?”
“王爷,是下官督办的。”左副都御史王文脸上一热,向李云天躬身说道。
按照规定,都察院审理的案子在案子审结后要把案情向上禀报,王文当时汇报的上司正是王文。
王文虽然看出了贺氏一案有着颇多疑点,但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并没有理会,如今倘若追责的话王文也难辞其咎。
“贺氏一案现在已经不再是一起单独的人命官司,涉及到了咱们都察院的颜面,皇上已然关注此案,故而本王希望能将其妥善了结。”李云天抬头望了一眼王文,不紧不慢地说道,“王大人,既然这件案子是你督办的,那么就有始有终,把它查个清楚。”
“下官遵命。”王文闻言顿时感到一阵郁闷,不无无奈地向李云天躬身说道,他本想驱邪避凶,不成想却招惹来了一个大麻烦,谁都知道薛瑄入狱一事不简单,有锦衣卫横在中间恐怕他有力也使不上。
与此同时,王文不由得在心里恨上了薛瑄,如果不是薛瑄多管闲事的话他也不会沦落到如今这个地位,而且还恼怒薛瑄故意找都察院的麻烦,京城的案子多了薛瑄为何盯着贺氏一案不放?
“本王会亲自督办,以给皇上一个交代。”李云天见王文脸色沉郁,知道他心中肯定郁闷之至,随后放下手里的茶杯沉声说道。
由于正统帝已经关注了贺氏一案,所以李云天肯定要亲自介入否则就是对正统帝不敬了。
另外,身为都察院的一把手,面对都察院招惹的麻烦他当然义无反顾地要出手解决,否则何来的上位者的担当,归根结底都察院的颜面也就是李云天的脸面,他不得不出面来解决这个麻烦。
王文闻言先是一怔,接着心里松了一口气,脸色变得舒缓下来,有李云天坐镇的话事情就变得简单了许多,锦衣卫的那些人再跋扈也不敢对李云天不敬。
“忠王爷,皇上有旨。”就在李云天与陈智、王文等人听着郑祥汇报贺氏一案案情的时候,一名宫里的宦官手里托举着一道圣旨走进了房间,尖着嗓子向李云天说道。
李云天闻言不由得怔了一下,没想到正统帝此时会给他传旨,连忙领着陈智和王文等人跪接圣旨,考虑到京城当前的局势,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正统帝的这道圣旨跟贺氏的案子有关。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贺氏杀夫一案案情复杂,牵连大理寺左少卿薛瑄受贿一事,影响重大,故而朕责成忠王会同司礼监和三法司共审此案,查清缘由,不得有误!钦此!”
那名宦官随即打开圣旨,尖着嗓子抑扬顿挫地高声念了起来,随后把圣旨合上躬身递给了李云天,满脸堆笑地说道,“小的走得时候皇上特意嘱咐,忠王公务繁忙,此案不必操之过急。”
“臣谢主隆恩。”李云天闻言眉头微微蹙了一下,接过圣旨后高声谢恩,看来这次薛瑄难逃一劫。
虽然正统帝在圣旨里让李云天查清贺氏杀夫案和薛瑄受贿案,看似想要查清这两件案子,但又让那名宦官传口谕不要操之过急,这就使得正统帝的表述显得有些前后矛盾,如果正统帝不着急这两起案子的话为何如何匆忙就下来了这道圣旨?
不过,如果注意到圣旨里提到司礼监的话,那么李云天心头的疑问就迎刃而解了,司礼监的首领是王振,而薛瑄入狱可以说与王振有着莫大的干系,正统帝此举将使得薛瑄无法从这起受贿案中脱身,很显然王振肯定会从中作梗的。
对此李云天并没有什么好办法,王振这次可是奉了皇命来督办案子,从某种意义上其言行代表了正统帝,李云天不得不对其进行妥协,否则势必遭到正统帝的嫉恨,这可是他不愿意看见的一幕。
“王爷,皇上的这道旨意下的也太快了吧!”等那名传旨的宦官离开后,陈智不由得来到李云天的身旁,皱着眉头说道。
按理说,正统帝已经派人把薛瑄的奏章给李云天送来,已经有着让李云天处置贺氏一案的寓意,好像没有必要下这道旨意,而且还算上了司礼监。
按照大明的定制,司礼监并不是大明的司法衙门故而没有审案的权力,最多也就是派人去听审案子,然后把案子向皇帝禀报,直接参与审案的现象非常罕见。
毕竟现在不是明朝中后期宦官篡权的时候,宦官们还没强势到压制住外臣,进而为所欲为的地步,很多朝廷的规矩都要遵守。
可正统帝这次下旨竟然把司礼监也算在圣旨上,要起与三法司共同审案,这样一来就赋予了司礼监的太监审案的权力,使得其不再是案件审理中的配角。
“天威难测。”李云天隐隐约约地意识到正统帝对贺氏一案的态度好像发生了变化,他不便于说破,唯有笑着回答了陈智。
“王大人,本王就赵家的那些街坊以及赵都指挥同知的同僚交给你了,务必要从中审出蛛丝马迹!
随后,李云天的视线落在了神色复杂的王文身上,不动声色地叮嘱道,身为大明亲王后他已经不方便再审案子,故而自然要通过王文等人来暗中掌控案子的进展。
“王爷放心,下官一定不会让王爷失望。”审理这些贺氏一案中的小虾米可难不倒王文,再怎么说他也是都察院的左副都御史,有着丰富的审案经验,闻言想李云天一躬身,沉声回答。
这并不是李云天不想让王文审贺氏等相关的涉案人,由于贺氏等人现在被关进了锦衣卫的诏狱里,现在正统帝的态度不明故而不方便派人去要人。
不过,也不要小看了贺氏的那些街坊邻居,以及死去的赵都指挥同知的同僚,从他们那里肯定能有意想不到的巨大收获。
在李云天看来,贺氏杀夫案中有着许多的线索可以寻找,并不一定非要从贺氏等直接涉案人的身上入手,从一些间接人士那里往往能有意外的发现。
薛瑄入狱后,内阁首辅杨溥和礼部尚书胡滢等文官集团的领袖纷纷进宫求见正统帝替薛瑄鸣冤,认为薛瑄乃正人君子不可能做出收受贿赂这种龌龊的事情来,一定是有人从中栽赃陷害。
在一波又一波前来乾清宫觐见的大臣狂轰滥炸下,正统帝被弄得头昏脑胀,唯有强打起精神面对着那些慷慨激昂的大臣的说教,说什么“亲君子疏小人”、“谏者无罪”等等,就差指着鼻子呵斥正统帝是个昏君。
正统帝心中暗自感到恼火,不过那些正义凛然的大臣都是朝中重臣,而且又是打着忧国忧民大义的旗帜,这使得他唯有强行压抑着心头的怒气,如果洪武皇帝和永乐皇帝在的话朝中的这些文臣岂敢如此无礼。
归根结底,作为一名少年天子,正统帝的实力和权威还是有些弱,因此未能威慑住朝中的那些权贵,君权和臣权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利益体,一方强势另一方必定低落。
等那些文官走后,正统帝将乾清宫里的东西砸了一个稀巴烂,将怒火统统发泄了出来,使得现场的内侍和宫女噤若寒蝉,他们还是第一次看见正统帝发如此大的火气。
李云天得知此事后不由得暗自摇了摇头,嘴角流露出无奈的苦笑,正统帝即便是再年幼那也是大明的天子,那些文臣的行为确实有些过火,这样一来只会激起正统帝的逆反心理,到时候吃亏的还是那些文官。
晚上,忠王府。
一辆四轮马车停在了忠王府大门前,一名中年妇人被两名年轻人搀扶着从车上下来,神色焦急地向府门走去。
“尔等何人?”守门的卫兵见状拦住了那名中年妇人的去路,面无表情地问道。
“本夫人是大理寺左少卿薛瑄的夫人,有要事要见王妃娘娘。”中年妇人见状连忙自报了家门,并且向身后跟着的一名年轻人点了一下头,那名年轻人立刻掏出几枚银币递了过去。
“凭证!”出乎意料的是,卫兵并不像其他人家的门卒那样收下这辛苦钱,而是面无表情地向中年妇人一伸手,想要查验她的身份,要知道王府可是谁想进就能进的?
中年妇人就是薛瑄的发妻,没想到那名卫兵竟然要看她身份的凭证,顿时就是微微一怔,不知道是不是有意刁难。
李云天和薛瑄是同科的进士,又是都察院的同僚,故而两人私下里也时常走动,只不过随着李云天权势和地位的不断提升双方家眷走动的次数逐渐减少罢了,但也算是忠王府的常客,故而守门的卫兵应该能认出她才对。
难道是李云天授意的,其目的是不想介入薛瑄的案子,故而阻止她进门?
“原来是薛少卿的夫人,夫人请。”就在薛夫人胡思乱想的时候,那名拦路卫兵身后走过来一名卫兵,打量了她一眼后躬身让开了路,一脸歉意地解释道,“夫人莫怪,这位兄弟是新近调来的,不认识夫人。”
“夫人,小刚才冒犯了,还望恕罪。”听闻此言,先前拦路的卫兵躬身向薛夫人致歉。
“不知罪无罪,你做的很好,恪守了职责。”薛夫人这才明白怎么回事,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向那名拦路的卫兵点了点头后急匆匆进了府门,要怪就怪她深夜前来由于光线昏暗下没被认识她的卫兵认出来,否则也就不会闹出这么一出误会来。
薛瑄给贺氏翻案的事情陈智和王文等人都知道,由于锦衣卫和大理寺都不好得罪,故而原本该由都察院重查的案子由于没有监察御史原意接手,故而都察院就推给了刑部议处。
刑部自然也不愿意得罪锦衣卫和薛瑄,可它是大明审理刑狱的司法衙门,贺氏的案子又是都察院和大理寺共同交办的案子,因此退无可退,唯有找了一名刚从地方上调来的主事去审。
原本,刑部的那些人以为贺氏的案子不过走走过场而已,不会改动都察院审理的结果,这样的话有责任也是都察院在前面顶着。
可惜令刑部的人感到郁闷的是,那名主事想要在京城站稳脚跟并且更进一步,故而觉得这次贺氏的案子上一次绝佳的上位机会。
由于那名主事初来乍到在京城人脉有限,故而不知道锦衣卫涉及到了里面,还以为只是都察院和大理寺的一次案件争端,所以痛快地接下了案子,准备向外界展现其审案的才华,进而在京城的官场崭露头角,让那些位高权重的大人们知道有他这一号人物。
京城乃各大部院衙门的聚集地,像那名主事一样的官员可谓数不胜数,只有打响了名声他才能不至于被湮没在人才济济的官场里。
虽然后来那名主事也听到了贺氏案子的一些风声,不过俗话说的好,荣华富贵险中求,他要是随大流的话岂不是太过平庸了,左右权衡了一番后还是打算博一下前程,再怎么说贺氏的案子也受到了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的关注。
其实,贺氏的案子非常简单,那些证人的口供以及物证上都无法证明贺氏有罪,其案情里面也有着非常多的漏洞,故而那名刑部主事当堂宣布贺氏无罪释放,将岳氏以反坐之罪关进了刑部大牢。
岂料,这一下捅了锦衣卫的马蜂窝,锦衣卫北镇抚司随即出动,不仅抓了给贺氏翻供的薛瑄而且那名刑部主事也受到了牵连,一并连着进了刑部的大牢。
由于薛瑄的名声和在官场上的地位都非常高,是朝廷清流中的领袖人物,故而他这一入狱就使得都察院的各位堂官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因为贺氏一案的源头就在都察院。
“诸位大人,这是皇上送来的,大家都看看吧。”等陈智和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五大都察院堂官到齐后,李云天不动声色地把桌上的奏章递给了陈智。
陈智等人连忙传阅着薛瑄的奏章,脸上纷纷流露出尴尬的神色,在贺氏一案上他们确实没有尽到职责,为了避免麻烦对案子进行了推诿,并没有在薛瑄对案情提出异议后进行核查。
“皇上的意思想必不用本王多说,都察院这个面子可丢不起。”环视了一眼神情复杂的陈智等人,李云天端起一旁的茶杯,一边慢条斯理地品着,一边淡淡地问道,“贺氏的案子是谁督办的?”
“王爷,是下官督办的。”左副都御史王文脸上一热,向李云天躬身说道。
按照规定,都察院审理的案子在案子审结后要把案情向上禀报,王文当时汇报的上司正是王文。
王文虽然看出了贺氏一案有着颇多疑点,但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并没有理会,如今倘若追责的话王文也难辞其咎。
“贺氏一案现在已经不再是一起单独的人命官司,涉及到了咱们都察院的颜面,皇上已然关注此案,故而本王希望能将其妥善了结。”李云天抬头望了一眼王文,不紧不慢地说道,“王大人,既然这件案子是你督办的,那么就有始有终,把它查个清楚。”
“下官遵命。”王文闻言顿时感到一阵郁闷,不无无奈地向李云天躬身说道,他本想驱邪避凶,不成想却招惹来了一个大麻烦,谁都知道薛瑄入狱一事不简单,有锦衣卫横在中间恐怕他有力也使不上。
与此同时,王文不由得在心里恨上了薛瑄,如果不是薛瑄多管闲事的话他也不会沦落到如今这个地位,而且还恼怒薛瑄故意找都察院的麻烦,京城的案子多了薛瑄为何盯着贺氏一案不放?
“本王会亲自督办,以给皇上一个交代。”李云天见王文脸色沉郁,知道他心中肯定郁闷之至,随后放下手里的茶杯沉声说道。
由于正统帝已经关注了贺氏一案,所以李云天肯定要亲自介入否则就是对正统帝不敬了。
另外,身为都察院的一把手,面对都察院招惹的麻烦他当然义无反顾地要出手解决,否则何来的上位者的担当,归根结底都察院的颜面也就是李云天的脸面,他不得不出面来解决这个麻烦。
王文闻言先是一怔,接着心里松了一口气,脸色变得舒缓下来,有李云天坐镇的话事情就变得简单了许多,锦衣卫的那些人再跋扈也不敢对李云天不敬。
“忠王爷,皇上有旨。”就在李云天与陈智、王文等人听着郑祥汇报贺氏一案案情的时候,一名宫里的宦官手里托举着一道圣旨走进了房间,尖着嗓子向李云天说道。
李云天闻言不由得怔了一下,没想到正统帝此时会给他传旨,连忙领着陈智和王文等人跪接圣旨,考虑到京城当前的局势,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正统帝的这道圣旨跟贺氏的案子有关。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贺氏杀夫一案案情复杂,牵连大理寺左少卿薛瑄受贿一事,影响重大,故而朕责成忠王会同司礼监和三法司共审此案,查清缘由,不得有误!钦此!”
那名宦官随即打开圣旨,尖着嗓子抑扬顿挫地高声念了起来,随后把圣旨合上躬身递给了李云天,满脸堆笑地说道,“小的走得时候皇上特意嘱咐,忠王公务繁忙,此案不必操之过急。”
“臣谢主隆恩。”李云天闻言眉头微微蹙了一下,接过圣旨后高声谢恩,看来这次薛瑄难逃一劫。
虽然正统帝在圣旨里让李云天查清贺氏杀夫案和薛瑄受贿案,看似想要查清这两件案子,但又让那名宦官传口谕不要操之过急,这就使得正统帝的表述显得有些前后矛盾,如果正统帝不着急这两起案子的话为何如何匆忙就下来了这道圣旨?
不过,如果注意到圣旨里提到司礼监的话,那么李云天心头的疑问就迎刃而解了,司礼监的首领是王振,而薛瑄入狱可以说与王振有着莫大的干系,正统帝此举将使得薛瑄无法从这起受贿案中脱身,很显然王振肯定会从中作梗的。
对此李云天并没有什么好办法,王振这次可是奉了皇命来督办案子,从某种意义上其言行代表了正统帝,李云天不得不对其进行妥协,否则势必遭到正统帝的嫉恨,这可是他不愿意看见的一幕。
“王爷,皇上的这道旨意下的也太快了吧!”等那名传旨的宦官离开后,陈智不由得来到李云天的身旁,皱着眉头说道。
按理说,正统帝已经派人把薛瑄的奏章给李云天送来,已经有着让李云天处置贺氏一案的寓意,好像没有必要下这道旨意,而且还算上了司礼监。
按照大明的定制,司礼监并不是大明的司法衙门故而没有审案的权力,最多也就是派人去听审案子,然后把案子向皇帝禀报,直接参与审案的现象非常罕见。
毕竟现在不是明朝中后期宦官篡权的时候,宦官们还没强势到压制住外臣,进而为所欲为的地步,很多朝廷的规矩都要遵守。
可正统帝这次下旨竟然把司礼监也算在圣旨上,要起与三法司共同审案,这样一来就赋予了司礼监的太监审案的权力,使得其不再是案件审理中的配角。
“天威难测。”李云天隐隐约约地意识到正统帝对贺氏一案的态度好像发生了变化,他不便于说破,唯有笑着回答了陈智。
“王大人,本王就赵家的那些街坊以及赵都指挥同知的同僚交给你了,务必要从中审出蛛丝马迹!
随后,李云天的视线落在了神色复杂的王文身上,不动声色地叮嘱道,身为大明亲王后他已经不方便再审案子,故而自然要通过王文等人来暗中掌控案子的进展。
“王爷放心,下官一定不会让王爷失望。”审理这些贺氏一案中的小虾米可难不倒王文,再怎么说他也是都察院的左副都御史,有着丰富的审案经验,闻言想李云天一躬身,沉声回答。
这并不是李云天不想让王文审贺氏等相关的涉案人,由于贺氏等人现在被关进了锦衣卫的诏狱里,现在正统帝的态度不明故而不方便派人去要人。
不过,也不要小看了贺氏的那些街坊邻居,以及死去的赵都指挥同知的同僚,从他们那里肯定能有意想不到的巨大收获。
在李云天看来,贺氏杀夫案中有着许多的线索可以寻找,并不一定非要从贺氏等直接涉案人的身上入手,从一些间接人士那里往往能有意外的发现。
薛瑄入狱后,内阁首辅杨溥和礼部尚书胡滢等文官集团的领袖纷纷进宫求见正统帝替薛瑄鸣冤,认为薛瑄乃正人君子不可能做出收受贿赂这种龌龊的事情来,一定是有人从中栽赃陷害。
在一波又一波前来乾清宫觐见的大臣狂轰滥炸下,正统帝被弄得头昏脑胀,唯有强打起精神面对着那些慷慨激昂的大臣的说教,说什么“亲君子疏小人”、“谏者无罪”等等,就差指着鼻子呵斥正统帝是个昏君。
正统帝心中暗自感到恼火,不过那些正义凛然的大臣都是朝中重臣,而且又是打着忧国忧民大义的旗帜,这使得他唯有强行压抑着心头的怒气,如果洪武皇帝和永乐皇帝在的话朝中的这些文臣岂敢如此无礼。
归根结底,作为一名少年天子,正统帝的实力和权威还是有些弱,因此未能威慑住朝中的那些权贵,君权和臣权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利益体,一方强势另一方必定低落。
等那些文官走后,正统帝将乾清宫里的东西砸了一个稀巴烂,将怒火统统发泄了出来,使得现场的内侍和宫女噤若寒蝉,他们还是第一次看见正统帝发如此大的火气。
李云天得知此事后不由得暗自摇了摇头,嘴角流露出无奈的苦笑,正统帝即便是再年幼那也是大明的天子,那些文臣的行为确实有些过火,这样一来只会激起正统帝的逆反心理,到时候吃亏的还是那些文官。
晚上,忠王府。
一辆四轮马车停在了忠王府大门前,一名中年妇人被两名年轻人搀扶着从车上下来,神色焦急地向府门走去。
“尔等何人?”守门的卫兵见状拦住了那名中年妇人的去路,面无表情地问道。
“本夫人是大理寺左少卿薛瑄的夫人,有要事要见王妃娘娘。”中年妇人见状连忙自报了家门,并且向身后跟着的一名年轻人点了一下头,那名年轻人立刻掏出几枚银币递了过去。
“凭证!”出乎意料的是,卫兵并不像其他人家的门卒那样收下这辛苦钱,而是面无表情地向中年妇人一伸手,想要查验她的身份,要知道王府可是谁想进就能进的?
中年妇人就是薛瑄的发妻,没想到那名卫兵竟然要看她身份的凭证,顿时就是微微一怔,不知道是不是有意刁难。
李云天和薛瑄是同科的进士,又是都察院的同僚,故而两人私下里也时常走动,只不过随着李云天权势和地位的不断提升双方家眷走动的次数逐渐减少罢了,但也算是忠王府的常客,故而守门的卫兵应该能认出她才对。
难道是李云天授意的,其目的是不想介入薛瑄的案子,故而阻止她进门?
“原来是薛少卿的夫人,夫人请。”就在薛夫人胡思乱想的时候,那名拦路卫兵身后走过来一名卫兵,打量了她一眼后躬身让开了路,一脸歉意地解释道,“夫人莫怪,这位兄弟是新近调来的,不认识夫人。”
“夫人,小刚才冒犯了,还望恕罪。”听闻此言,先前拦路的卫兵躬身向薛夫人致歉。
“不知罪无罪,你做的很好,恪守了职责。”薛夫人这才明白怎么回事,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向那名拦路的卫兵点了点头后急匆匆进了府门,要怪就怪她深夜前来由于光线昏暗下没被认识她的卫兵认出来,否则也就不会闹出这么一出误会来。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