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35 第240章
- 236 第241章
- 237 第242章
- 238 第243章
- 239 第244章
- 240 第245章
- 241 第246章
- 242 第247章
- 243 第248章
- 244 第249章
- 245 第250章
- 246 第251章
- 247 第252章
- 248 第253章
- 249 第254章
- 250 第255章 章 5
- 251 第256章
- 252 第257章
- 253 第258章
- 254 第259章
- 255 第260章
- 256 第261章
- 257 第263章 (修改乱码)
- 258 第264章
- 259 第265章
- 260 第266章
- 261 第267章
- 262 第268章
- 263 第269章
- 264 第270章
- 265 第271章
- 266 第272章
- 267 第273章 (捉虫)
- 268 第274章 (捉虫)
- 269 第275章
- 270 第276章
- 271 第277章
- 272 第278章
- 273 第279章
- 274 第280章
- 275 第281章
- 276 第282章
- 277 第283章
- 278 第284章
- 279 第285章 (改bug)
- 280 第286章 〔捉虫〕
- 281 第287章
- 282 第288章
- 283 第289章
- 284 第290章
- 285 第291章
- 286 第292章 章 6
- 287 第293章
- 288 第294章
- 289 第295章
- 290 第296章
- 291 第297章
- 292 第298章
- 293 第299章
- 294 第300章
- 295 第301章
- 296 第302章
- 297 第303章 (修改乱码)
- 298 第304章
- 299 第305章
- 300 第306章
- 301 第307章
- 302 第308章
- 303 第309章
- 304 第310章
- 305 第311章
- 306 第312章
- 307 第313章章 7
- 308 第314章
- 309 第315章
- 310 第316章
- 311 第317章
- 312 第318章
- 313 第319章
- 314 第320章
- 315 第321章
- 316 第322章
- 317 第323章
- 318 第324章
- 319 第325章
- 320 第326章
- 321 第327章
- 322 第328章
- 323 第329章
- 324 第330章
- 325 第331章
- 326 第332章
- 327 第333章
- 328 第334章
- 329 第335章
- 330 第336章
- 331 第338章
- 332 第340章
- 333 第341章
- 334 第343章
- 335 第344章
- 336 第345章 8
- 337 第346章
- 338 第347章
- 339 第348章
- 340 第349章
- 341 第350章
- 342 第351章
- 343 第352章
- 344 第353章
- 345 第354章
- 346 第355章
- 347 第356章
- 348 第357章
- 349 第358章
- 350 第359章
- 351 第360章
- 352 第361章
- 353 第362章
- 354 第363章
- 355 第364章
- 356 第365章
- 357 第366章
- 358 第367章
- 359 第368章
- 360 第369章
- 361 第370章
- 362 第371章
- 363 第372章
- 364 第373章
- 365 第374章
- 366 第375章
- 367 第376章
- 368 第377章 9
- 369 第378章
- 370 第379章
- 371 第380章
- 372 第381章
- 373 第382章
- 374 第383章
- 375 第384章
- 376 第385章
- 377 第386章
- 378 第387章
- 379 第388章
- 380 第390章
- 381 第391章
- 382 第392章
- 383 第393章
- 384 第394章
- 385 第395章
- 386 第396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250章
第250章
第十六章改元20
吴诩觉得,如果她现在不是戴着帏帽,并且极力保持着面瘫的话,脸上的表情一定特别蠢。
说起来,她跟李小九两人跟这个李三郎还有一面之缘呢。
那是李二陛下第一次征高句丽的时候,她留在定州辅佐李治监国,当时李小九和她两个人瞒着辅政的相公们,偷偷溜到了定州城中游玩,结果狭路相逢遇到了马周、刘洎和李三郎一行。
幸好,当时李三郎似乎正跟马周和刘洎两人在争论什么,所以马周、刘洎二人并没有发现微服出宫的李小九,两人才有惊无险地逃回了行宫。
说来这件事过去也正好有十年了,仿佛就在昨天一样。
而吴诩对李三郎这个年轻人的印象十分深刻,大概就是那次遇到了这个才貌双全的青年后,李小九就按耐不住向她表白了……
那时两人之间所发生的囧事数不胜数,吴诩每次想来都忍不住好笑。
她记得当时她还称赞那李三郎长得帅来着,可把李小九那货气死了,哈哈哈……
小吴同学顾自陷入了回忆,却把莫名其妙被人‘请’来的李三郎给冷落了全球论战。
今日的天气极好,李三郎却要出城送被贬谪的好友离开长安,他心绪不佳,再看到路边荒村野溪,有感而发之下,就吟了一首诗。
谁知,诗歌才刚刚吟完,不知从哪里冒出两个高壮汉子来,不由分说就把他推搡到了一座大宅子里面。
这让原本心情就不是太好的李三郎十分郁闷。
不过,李三郎素来机敏,心思深沉,即使心中恼怒,面上也没有露出半分郁愤之色,一路跌跌撞撞跟着侍卫走到内院,一路都在四下观察。
他只是稍稍一打量阿韦等宫人的衣着打扮,心里就暗暗吃了一惊——这可不像是乡间富户的婢女,看来这所宅子的主人来历非凡!
等见了吴诩、杨氏等人的做派,李三郎更是警惕万分。
“不知这位娘子传唤仆前来,有何贵干?”
见中间坐着的那个戴帏帽的女子久久不开口,而簇拥着那个女子的那些老、中、青年娘子们都用奇怪的目光打量着他,饶是胆大皮厚、狡黠如狐的李三郎君,也有些发憷。
不料,他不开口倒好,他一开口,那些小娘子们不约而同都发出一声抽吸,眼中的目光更炙热了……
这位郎君不但颜正条顺,连嗓音都这么好听,嗷嗷嗷……
以上是阿韦等宫人妹子们的共同心声!
连杨氏这个久经考验的老徐娘也有一瞬间差点被眼前的美男给惑住了。
她忍不住老脸一红,轻轻扯了扯吴诩的衣袖。
吴诩听到李三郎开口,也微微一愣。
擦咧!
这货的年纪应该跟李小九差不多吧?
怎么看着跟十年前没啥两样啊?
而且这嗓音也太嫩了点吧,难道这娃没过变声期?
满怀嫉妒的某人,直接把李三郎清越的嗓音判定为没有发育好,心里还不和谐地yy了一遍‘李三郎到底是跟马周还是跟刘洎有一腿呢,还是跟他们俩都有一腿呢?’‘3p什么的危险系数有点高’之类的龌龊念头。
“娘子!”杨氏见吴诩还是没有反应,忍不住地咳了一声。
话说眼前的青年长得还真是太诱人犯罪了,也不知是什么来头……
吴诩被杨氏一声叫,立刻收了一脑袋猥琐的念头,正了正身子,对李三郎曼声道:“是我唐突了……”
于是,吴诩把自己无意中听到李三郎吟诗的经过略说了一遍,然后笑道:“我本是在这乡间休养身体,听到郎君的诗,实在感叹,于是让仆下请郎君过府一叙,希望郎君不要见怪!”
李三郎听吴诩的声音娓娓动听,说话又这样客气,哪里还发得出脾气来……
况且,别看吴诩说得这么客气,可看她这种久居上位的气势和着大院中百来号跨刀巡视的侍卫,李三郎就知道他今天是撞见了不得的大人物了。
他是个聪明人,除了年轻时太过傲气,犯过一点倔脾气,经过近十年的磨砺,他也算是圆滑了不少!
所以,他听完吴诩的客气话,脸上立刻露出温文尔雅的笑容,自谦道:“让娘子见笑了……”
“仆微末之躯,草芥之才,区区诗句哪里入得了娘子的耳……”李三郎眉眼弯弯,笑意盈眸,目光流转间,众宫人都那个心跳停滞,呼吸一顿的感觉红颜仕途:草根高官路全文阅读。
吴诩也觉得这李三郎笑起来实在好看,尤其是见阿韦等平素一直十分稳重的宫人都有些小鹿乱撞的样子,她不由嘴角一抽。
这小子倒是个人才,若能收为小弟,将来再不济还能使个美男计啥的=。=
吴诩暗暗盘算定了,就假模假样询问李三郎的姓名来历。
“仆姓李,名义府,现任中书省通事舍人一职……”李三郎倒是没有隐瞒,把自己的姓名官职都说了。
杨氏闻言忍不住问道:“李郎君莫非还未行冠礼,竟没有取字?”
李三郎闻言只是一笑,却不回答杨氏的话。
吴诩猜测,也许是李三郎出身寒微,成年时没有像世家子弟那样大肆操办冠礼,又或是有人给他取过字的,但他不愿意用。
而且,后一种可能性很大啊!
李三郎显然不想让吴诩她们纠结自己的事,于是问道:“恕仆无礼,请问娘子的郎君是朝中哪位贵人?”长安许多权贵在京郊都有别业,但像吴诩她们现在住的这种大院还是很少见的,李三郎一时也拿不准吴诩的身份。
“我们家郎君啊……倒是个贵人,可并没有在朝中做官……”吴诩老神在在道。
她其实很想学影视剧里那些微服私行的老爷们说话,什么爷姓黄/龙之类= =
可她既然打定主意要把李义府守在麾下,这第一次见面就不恶搞了吧╮(╯_╰)╭
然而,众宫人听吴诩这么说,都忍俊不住笑了,连杨氏也掌不住噗嗤一笑,在吴诩手背上拍了一下,大概是嗔她促狭。
李三郎听到吴诩这样的回答,越发疑惑了。
是个贵人,却不是朝臣,那是什么?
难道是宫里的中贵人不成?!
呃……
当然,这话李三郎当然是不敢说出来的,只能再次微笑着转开话题。
既然娘子您喜欢诗歌,咱们就来聊聊文学吧~~~
要是吴诩知道李三郎把李小九的身份猜成了宫中得势大太监,估计非笑死去不可。
--------------------------------废后分割线-----------------------------------
而李小九陛下此刻还不知道他家阿武不但引狼入室,还让人把他误解成面目可憎金屋藏娇的大权宦了呢!
李小九陛下很忙。
原本吴诩刚刚产子,他是定要等着吴诩醒来的,可是宫里的事已经不能再拖了,他只好一咬牙先回长安了。
而李弘小朋友本来也该跟他爹李小九陛下一起回太极宫的,但这货有了弟弟就不要阿爹了,死活赖在行宫不肯走,弄得专程来接人的王内侍十分无奈,只好空着手回宫了。
李小九陛下听到王内侍的汇报,再看了吴诩给他的书信之后,也只好哀叹一声他被老婆儿子嫌弃了tat……
回头,李小九陛下就把满腹怨气发泄到了朝堂上掏宝王。
永徽六年一月,就在中书令柳氏突然称病辞职还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宫中再次爆出丑闻。
王皇后与其母魏国夫人柳氏暗中行巫蛊之术,被昭容徐氏撞破,王皇后企图杀死徐昭容灭口,却被二十二娘引来的禁卫阻止。
李小九陛下闻讯大怒,当即查封了安仁殿,将王皇后和魏国夫人柳氏两人软禁在掖庭宫。
这一爆炸性的消息传到朝中,整个朝堂都如同遭遇了海啸一样。
李小九陛下专门为了皇后搞厌胜之术谋害嫔妃、皇嗣一事,召开了大朝。
整个长安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都必须参加朝议。
如今的李小九陛下再也不是五年前那个只有橡皮图章作用,凡是问辅政大臣的背景板一样的圣人了,他愤怒地丢出一大堆王皇后母女魇镇后宫的各种道具以及萧贵妃宫中心腹宫人的供词,供词中言辞凿凿指证了王皇后指使萧贵妃鸩杀刘妃的经过,还有萧贵妃宫中搜查出来的一坛鸩酒为证。
李小九陛下历数皇后不忠不仁不慈之罪,强烈要求百官给他一个说法,该怎么处置这样的皇后!
整个朝堂只听见李小九陛下的咆哮声,文武百官噤若寒蝉。
即使自命为皇后守护者的褚遂良,在看到王皇后的种种罪证后,也哑口无言。
只在最后表决如何处置王皇后的时候,褚遂良顶着满朝‘严惩’之声,请求李小九陛下看在先帝的面上,从轻发落王氏。
李治素来是见好就收的主,见褚遂良这根硬骨头也已经妥协了,就假惺惺地表示,念在王氏乃是先帝所聘,出自名门,就从轻发落,不加罪王氏一族,只是废了王皇后的金册金宝,贬为庶人,拘禁于掖庭北宫。柳氏则被剥夺国夫人的诰命,驱逐出宫……
看起来确实是轻判了,褚遂良也没什么话好说了。
不过,自此之后,太原王氏的声望一落千丈。
而凭着军功入了李小九陛下眼的崔义玄,因为拥戴吴诩,崔氏开始重新繁荣,与薛氏、魏氏等新兴世家一起把逐渐衰败的王氏挤出了长安的权贵圈子。
这是后话。
王皇后的判决一下来,在最后关头反咬王皇后一口企图脱罪的的萧贵妃,也没能逃脱李小九陛下的清算。
而萧贵妃更倒霉一些,因为没有护花大臣的帮忙,她就没得享受从轻发落的待遇。
萧氏也被按上了‘谋害太子之母’的罪名,跟王氏一起被发配到掖庭宫做邻居了。
因揭发王皇后阴谋而险些被害的徐昭容,受到了李小九陛下的褒奖,从九嫔直接升到了正一品贤妃。
这一系列的事都在新年之前全部搞定,而长孙相公及门下几位相公很反常地没有发出一点反对之声。
志得意满的李小九陛下觉得应该趁胜追击,在接回吴诩的第二天就提出立武昭仪为后。
结果,第一天的吹风会,李小九陛下就遭到了朝臣们的顽强反击,被拍得灰头土脸逃回了后宫。
作者有话要说:下章立后了~~
吴诩觉得,如果她现在不是戴着帏帽,并且极力保持着面瘫的话,脸上的表情一定特别蠢。
说起来,她跟李小九两人跟这个李三郎还有一面之缘呢。
那是李二陛下第一次征高句丽的时候,她留在定州辅佐李治监国,当时李小九和她两个人瞒着辅政的相公们,偷偷溜到了定州城中游玩,结果狭路相逢遇到了马周、刘洎和李三郎一行。
幸好,当时李三郎似乎正跟马周和刘洎两人在争论什么,所以马周、刘洎二人并没有发现微服出宫的李小九,两人才有惊无险地逃回了行宫。
说来这件事过去也正好有十年了,仿佛就在昨天一样。
而吴诩对李三郎这个年轻人的印象十分深刻,大概就是那次遇到了这个才貌双全的青年后,李小九就按耐不住向她表白了……
那时两人之间所发生的囧事数不胜数,吴诩每次想来都忍不住好笑。
她记得当时她还称赞那李三郎长得帅来着,可把李小九那货气死了,哈哈哈……
小吴同学顾自陷入了回忆,却把莫名其妙被人‘请’来的李三郎给冷落了全球论战。
今日的天气极好,李三郎却要出城送被贬谪的好友离开长安,他心绪不佳,再看到路边荒村野溪,有感而发之下,就吟了一首诗。
谁知,诗歌才刚刚吟完,不知从哪里冒出两个高壮汉子来,不由分说就把他推搡到了一座大宅子里面。
这让原本心情就不是太好的李三郎十分郁闷。
不过,李三郎素来机敏,心思深沉,即使心中恼怒,面上也没有露出半分郁愤之色,一路跌跌撞撞跟着侍卫走到内院,一路都在四下观察。
他只是稍稍一打量阿韦等宫人的衣着打扮,心里就暗暗吃了一惊——这可不像是乡间富户的婢女,看来这所宅子的主人来历非凡!
等见了吴诩、杨氏等人的做派,李三郎更是警惕万分。
“不知这位娘子传唤仆前来,有何贵干?”
见中间坐着的那个戴帏帽的女子久久不开口,而簇拥着那个女子的那些老、中、青年娘子们都用奇怪的目光打量着他,饶是胆大皮厚、狡黠如狐的李三郎君,也有些发憷。
不料,他不开口倒好,他一开口,那些小娘子们不约而同都发出一声抽吸,眼中的目光更炙热了……
这位郎君不但颜正条顺,连嗓音都这么好听,嗷嗷嗷……
以上是阿韦等宫人妹子们的共同心声!
连杨氏这个久经考验的老徐娘也有一瞬间差点被眼前的美男给惑住了。
她忍不住老脸一红,轻轻扯了扯吴诩的衣袖。
吴诩听到李三郎开口,也微微一愣。
擦咧!
这货的年纪应该跟李小九差不多吧?
怎么看着跟十年前没啥两样啊?
而且这嗓音也太嫩了点吧,难道这娃没过变声期?
满怀嫉妒的某人,直接把李三郎清越的嗓音判定为没有发育好,心里还不和谐地yy了一遍‘李三郎到底是跟马周还是跟刘洎有一腿呢,还是跟他们俩都有一腿呢?’‘3p什么的危险系数有点高’之类的龌龊念头。
“娘子!”杨氏见吴诩还是没有反应,忍不住地咳了一声。
话说眼前的青年长得还真是太诱人犯罪了,也不知是什么来头……
吴诩被杨氏一声叫,立刻收了一脑袋猥琐的念头,正了正身子,对李三郎曼声道:“是我唐突了……”
于是,吴诩把自己无意中听到李三郎吟诗的经过略说了一遍,然后笑道:“我本是在这乡间休养身体,听到郎君的诗,实在感叹,于是让仆下请郎君过府一叙,希望郎君不要见怪!”
李三郎听吴诩的声音娓娓动听,说话又这样客气,哪里还发得出脾气来……
况且,别看吴诩说得这么客气,可看她这种久居上位的气势和着大院中百来号跨刀巡视的侍卫,李三郎就知道他今天是撞见了不得的大人物了。
他是个聪明人,除了年轻时太过傲气,犯过一点倔脾气,经过近十年的磨砺,他也算是圆滑了不少!
所以,他听完吴诩的客气话,脸上立刻露出温文尔雅的笑容,自谦道:“让娘子见笑了……”
“仆微末之躯,草芥之才,区区诗句哪里入得了娘子的耳……”李三郎眉眼弯弯,笑意盈眸,目光流转间,众宫人都那个心跳停滞,呼吸一顿的感觉红颜仕途:草根高官路全文阅读。
吴诩也觉得这李三郎笑起来实在好看,尤其是见阿韦等平素一直十分稳重的宫人都有些小鹿乱撞的样子,她不由嘴角一抽。
这小子倒是个人才,若能收为小弟,将来再不济还能使个美男计啥的=。=
吴诩暗暗盘算定了,就假模假样询问李三郎的姓名来历。
“仆姓李,名义府,现任中书省通事舍人一职……”李三郎倒是没有隐瞒,把自己的姓名官职都说了。
杨氏闻言忍不住问道:“李郎君莫非还未行冠礼,竟没有取字?”
李三郎闻言只是一笑,却不回答杨氏的话。
吴诩猜测,也许是李三郎出身寒微,成年时没有像世家子弟那样大肆操办冠礼,又或是有人给他取过字的,但他不愿意用。
而且,后一种可能性很大啊!
李三郎显然不想让吴诩她们纠结自己的事,于是问道:“恕仆无礼,请问娘子的郎君是朝中哪位贵人?”长安许多权贵在京郊都有别业,但像吴诩她们现在住的这种大院还是很少见的,李三郎一时也拿不准吴诩的身份。
“我们家郎君啊……倒是个贵人,可并没有在朝中做官……”吴诩老神在在道。
她其实很想学影视剧里那些微服私行的老爷们说话,什么爷姓黄/龙之类= =
可她既然打定主意要把李义府守在麾下,这第一次见面就不恶搞了吧╮(╯_╰)╭
然而,众宫人听吴诩这么说,都忍俊不住笑了,连杨氏也掌不住噗嗤一笑,在吴诩手背上拍了一下,大概是嗔她促狭。
李三郎听到吴诩这样的回答,越发疑惑了。
是个贵人,却不是朝臣,那是什么?
难道是宫里的中贵人不成?!
呃……
当然,这话李三郎当然是不敢说出来的,只能再次微笑着转开话题。
既然娘子您喜欢诗歌,咱们就来聊聊文学吧~~~
要是吴诩知道李三郎把李小九的身份猜成了宫中得势大太监,估计非笑死去不可。
--------------------------------废后分割线-----------------------------------
而李小九陛下此刻还不知道他家阿武不但引狼入室,还让人把他误解成面目可憎金屋藏娇的大权宦了呢!
李小九陛下很忙。
原本吴诩刚刚产子,他是定要等着吴诩醒来的,可是宫里的事已经不能再拖了,他只好一咬牙先回长安了。
而李弘小朋友本来也该跟他爹李小九陛下一起回太极宫的,但这货有了弟弟就不要阿爹了,死活赖在行宫不肯走,弄得专程来接人的王内侍十分无奈,只好空着手回宫了。
李小九陛下听到王内侍的汇报,再看了吴诩给他的书信之后,也只好哀叹一声他被老婆儿子嫌弃了tat……
回头,李小九陛下就把满腹怨气发泄到了朝堂上掏宝王。
永徽六年一月,就在中书令柳氏突然称病辞职还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宫中再次爆出丑闻。
王皇后与其母魏国夫人柳氏暗中行巫蛊之术,被昭容徐氏撞破,王皇后企图杀死徐昭容灭口,却被二十二娘引来的禁卫阻止。
李小九陛下闻讯大怒,当即查封了安仁殿,将王皇后和魏国夫人柳氏两人软禁在掖庭宫。
这一爆炸性的消息传到朝中,整个朝堂都如同遭遇了海啸一样。
李小九陛下专门为了皇后搞厌胜之术谋害嫔妃、皇嗣一事,召开了大朝。
整个长安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都必须参加朝议。
如今的李小九陛下再也不是五年前那个只有橡皮图章作用,凡是问辅政大臣的背景板一样的圣人了,他愤怒地丢出一大堆王皇后母女魇镇后宫的各种道具以及萧贵妃宫中心腹宫人的供词,供词中言辞凿凿指证了王皇后指使萧贵妃鸩杀刘妃的经过,还有萧贵妃宫中搜查出来的一坛鸩酒为证。
李小九陛下历数皇后不忠不仁不慈之罪,强烈要求百官给他一个说法,该怎么处置这样的皇后!
整个朝堂只听见李小九陛下的咆哮声,文武百官噤若寒蝉。
即使自命为皇后守护者的褚遂良,在看到王皇后的种种罪证后,也哑口无言。
只在最后表决如何处置王皇后的时候,褚遂良顶着满朝‘严惩’之声,请求李小九陛下看在先帝的面上,从轻发落王氏。
李治素来是见好就收的主,见褚遂良这根硬骨头也已经妥协了,就假惺惺地表示,念在王氏乃是先帝所聘,出自名门,就从轻发落,不加罪王氏一族,只是废了王皇后的金册金宝,贬为庶人,拘禁于掖庭北宫。柳氏则被剥夺国夫人的诰命,驱逐出宫……
看起来确实是轻判了,褚遂良也没什么话好说了。
不过,自此之后,太原王氏的声望一落千丈。
而凭着军功入了李小九陛下眼的崔义玄,因为拥戴吴诩,崔氏开始重新繁荣,与薛氏、魏氏等新兴世家一起把逐渐衰败的王氏挤出了长安的权贵圈子。
这是后话。
王皇后的判决一下来,在最后关头反咬王皇后一口企图脱罪的的萧贵妃,也没能逃脱李小九陛下的清算。
而萧贵妃更倒霉一些,因为没有护花大臣的帮忙,她就没得享受从轻发落的待遇。
萧氏也被按上了‘谋害太子之母’的罪名,跟王氏一起被发配到掖庭宫做邻居了。
因揭发王皇后阴谋而险些被害的徐昭容,受到了李小九陛下的褒奖,从九嫔直接升到了正一品贤妃。
这一系列的事都在新年之前全部搞定,而长孙相公及门下几位相公很反常地没有发出一点反对之声。
志得意满的李小九陛下觉得应该趁胜追击,在接回吴诩的第二天就提出立武昭仪为后。
结果,第一天的吹风会,李小九陛下就遭到了朝臣们的顽强反击,被拍得灰头土脸逃回了后宫。
作者有话要说:下章立后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