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717 第716章 象棋与名人
- 718 第717章 象棋高手 养成
- 719 第718章 象棋过去以及发展
- 720 第719章 象棋发展论述
- 721 第720章 象棋故事
- 722 第721章 象棋名人故事
- 723 第722章 象棋英雄
- 724 第723章 澳门象棋
- 725 第724章 东南亚象棋的崛起
- 726 第725章 象棋的王者之王
- 727 第726章 东南亚象棋
- 728 第727章 象棋的对弈?
- 729 第728章 象棋故事
- 730 第729章 象棋常识
- 731 第730章 象棋文化的传承
- 732 第731章 象棋 棋具
- 733 第732章 象棋历史
- 734 第733章 大攀帝国的棋王
- 735 第734章 四川象棋文化的传承
- 736 第735章 西门吹雪的由来
- 737 第736章 亲王陛下的烦恼
- 738 第737章 化敌为友
- 739 第738章 狼王星的新国王
- 740 第739章 王小七的绝招
- 741 第740章 西门吹雪的等待
- 742 第741章 王小七和西门吹雪的对决
- 743 第742章 忘我的境界
- 744 第743章 西门大官人
- 745 第744章 故事与发展
- 746 第745章 象棋世界情节
- 747 第746章 象棋在国外的发展
- 748 第747章 新加坡象棋高手
- 749 第748章 象棋精神
- 750 第749章 象棋界的神雕侠侣
- 751 第750章 吕布
- 752 第751章 来自地球的少年
- 753 第752章 狼王星的时间
- 754 第753章 象棋知识普及时间
- 755 第754章 象棋文化探索
- 756 第755章 象棋的文化
- 757 第756章 象棋文化的海外传播之旅
- 758 第757章 象棋在澳洲的发展
- 759 第758章 象棋在国外
- 760 第759章 象棋天才少年成长史
- 761 第760章 象棋高手李开先
- 762 第761章 象棋十大高手
- 763 第762章 天才之间的惺惺相惜
- 764 第763章 王小七的梦境
- 765 第764章 象棋文化的精研
- 766 第765章 唐代象棋的那些事儿
- 767 第766章 象棋教学教习
- 768 第767章 象棋小故事赏析
- 769 第768章 象棋名家——文天祥(1)
- 770 第769章 象棋名家——文天祥
- 771 第770章 象棋故事
- 772 第771章 象棋
- 773 第772章 象棋与爱情
- 774 第773章 象棋与爱情
- 775 第774章 象棋最高境界
- 776 第775章 象棋与谋略
- 777 第776章 象棋
- 778 第777章 中国棋文化
- 779 第778章 象棋文化
- 780 第779章 象棋
- 781 第780章 象棋文明
- 782 第781章 象棋棋谱
- 783 第782章 象棋的境界
- 784 第783章 象棋文化
- 785 第784章 象棋故事
- 786 第785章 象棋故事
- 787 第786章 象棋高手
- 788 第787章 象棋精髓
- 789 第788章 象棋精髓
- 790 第789章 象棋
- 791 第790章 象棋
- 792 第791章 象棋
- 793 第792章 象棋的发展
- 794 第793章 象棋影视作品
- 795 第794章 象棋经典棋局分析
- 796 第795章 王小七的穿越之旅
- 797 第796章 苏先生的担忧
- 798 第797章 苏先生的反击
- 799 第798章 幽古战神的象棋实力
- 800 第799章 来自幽灵城的问候
- 801 第800章 第七百七十七主章 幽灵少主
- 802 第801章 城主大人的心思
- 803 第802章 一念之间的输和赢
- 804 第803章 尔虞我诈
- 805 第804章 少主大人的烦恼
- 806 第805章 终于苏醒过来了
- 807 第806章 狼王星的曙光
- 808 第807章 真正的象棋
- 809 第808章 象棋知识普及
- 810 第809章 国际象棋简介
- 811 第810章 国际象棋大师
- 812 第811章 国际象棋故事
- 813 第812章 星际联盟
- 814 第813章 国际象棋在中国的发展
- 815 第814章 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的渊源
- 816 第815章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
- 817 第816章 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赛
- 818 第817章 电脑和人脑的对决
- 819 第818章 国际象棋进化史
- 820 第819章 国际象棋在美国的发展
- 821 第820章 国际象棋大师 诸宸
- 822 第821章 国际象棋和俄罗斯
- 823 第822章 国际象棋和苏联
- 824 第823章 亚历山德拉·科斯坚纽克
- 825 第824章 巾帼不让须眉
- 826 第825章 俄罗斯的国际象棋之光
- 827 第826章 国际象棋大师
- 828 第827章 国际象棋大师
- 829 第828章 中国 国际象棋协会
- 830 第829章 国际象棋奥赛
- 831 第830章 国际象棋大师博比菲舍尔
- 832 第831章 国际象棋知识普及
- 833 第832章 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
- 834 第833章 象棋大师赵国荣
- 835 第834章 国际象棋女子赛
- 836 第835章 象棋大师赵国容(2
- 837 第836章 国际象棋的家国荣誉
- 838 第837章 国际象棋在深圳
- 839 第838章 棋的智慧
- 840 第839章 周武帝宇文邕
- 841 第840章 象棋故事
- 842 第841章 中国象棋大师
- 843 第842章 中国象棋大师
- 844 第843章 象棋大师
- 845 第844章 象棋七星
- 846 第845章 象棋大师于幼华
- 847 第846章 中国象棋与古代文明
- 848 第847章 象棋文化的传播
- 849 第848章 象棋大师
- 850 第849章 象棋大师
- 851 第850章 象棋大师李义庭
- 852 第851章 象棋大师
- 853 第852章 象棋大师
- 854 第853章 象棋大师
- 855 第854章 中国象棋大师
- 856 第855章 象棋大师简介
- 857 第856章 国际智力联盟
- 858 第857章 女子象棋大师
- 859 第858章 女子象棋大师
- 860 第859章 巾帼不让须眉
- 861 第860章 女中豪杰
- 862 第861章 女子象棋高手
- 863 第862章 象棋大师宋国强
- 864 第863章 女子 象棋大师 尤颖钦
- 865 第864章 蒙古象棋
- 866 第865章 象棋文化
- 867 第866章 越南象棋
- 868 第867章 象棋高手蒋川
- 869 第868章 枭雄与象棋
- 870 第869章 象棋与大人物
- 871 第870章 国际象棋终极对手
- 872 第871章 国际象棋大师谢军
- 873 第872章 越南象棋文化
- 874 第873章 国际象棋 故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726章 东南亚象棋
第726章 东南亚象棋
第七百零七章东南亚象棋
象棋,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是该民族的心理符号,甚至可以间接反映民族文化特质和性格。如若不信,那好吧,用事实说话。???
?
朝鲜在历史上和中国文化的渊源颇深,据文献记载,朝鲜的汉字使用有两千年之久,绝大部分词汇也都是汉语词汇。在其他文化和中国也有一致性,象孔庙,端午,中秋,春节,春联等等,那么,朝鲜象棋和中国象棋又有何异同呢。
朝鲜象棋(將棋,??),又称朝鲜将棋、韩国将棋或高丽将棋等,是由中国象棋所演变,二者所采用的棋盘一模一样,但棋盘上没有楚河汉界。朝鲜将棋是八角型,棋子大小不一,其中楚(?)和汉(?)为最大,表示它的重要性;然后为车(?)、马(?)、包(?)和象(?)为第二大;士(?)、兵/卒(?/?)为最小。红棋以正楷书写,绿棋则以草书书写。绿棋先手,红棋后手。
按照朝鲜族象棋的规则,将帅摆在“方城”的正中,与士一样在“方城”中行动自如,既可走直线,也可走斜线。相的活动空间扩大了,走“用”字明显加大了“步伐”,而且相还可以越过“楚河汉界”去进攻敌人。较受“委屈”的是炮,不但要隔山前行,炮与炮之间还不能互吃。更有意思的是,开局前摆放棋子时,棋手可按照自己的战略和喜好将马与相的位置互换,后摆定棋子者为先手,但后手可得到1·5分的加分。在实战中,朝鲜族象棋也有许多不同于象棋之处:将帅“碰面”视为和棋;一方以相同的方式连将对方3次也为和棋;如果一方认为无棋可走,可采取“顿”的方式,即不走棋,而让对方随便走。朝鲜族象棋重防御而轻进攻,前3步就开始进攻的棋手被视作“臭棋篓子”。也正因为这一点,在对局中出现和棋的概率高达30%。为了区分棋手的优劣,朝鲜族象棋为不同的棋子规定了不同的分值,车13分,炮7分,马5分,相士3分,卒2分,平局时则以所剩棋子的总分高低判定输赢,于是又有了输、赢、平胜、平负之分。在朝鲜族聚居区,下象棋是人们茶余饭后最喜爱的活动之一。街头巷尾,人们三五成群下棋的景象随处可见,弈者苦思冥想,观者献计献策,其乐融融。
?中国与日本隔海相望,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亦源远流长,而中国文化也影响到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宗教等各个方面,日本将棋就是中日文化交流最好的例证。日语写法日语原文将棋假名しょうぎ罗马字 shōgi 日文旧字体將棋?
主流观点认为日本将棋从东南亚传入,又受唐代的宝应象棋的影响而以文字表示棋子[1],演变成与泰国象棋类同的平安将棋,之后分支成小将棋、中将棋、大将棋、大大将棋、天竺大将棋、摩诃大大将棋、泰将棋、大局将棋等诸多日本将棋变体,传说奈良天皇改良小将棋,去除棋子醉象,成为现在流行的本将棋。
棋所反应的是日本国家的政治制度,棋子也有升变,说明日本的政治制度也是鼓励在战场上作战的时候积极立功杀敌的。此外,将棋还折射了日本的文化背景.如棋子桂马、香车,走棋时无法后退,一往无前,表现了日本武士道精神。?
将棋的棋盘是一个由10条横线及10条竖线相交的方格阵,而棋子则置于方格之内,也就是9列9行的棋盘。靠近自己的3列是本阵,远离自己而靠近对手的3列是敌阵。
将棋的棋子呈钟形,前端较尖。和中国象棋及国际象棋不同,将棋是以棋子前端的指的方向来区别所属。将棋共有八种棋子。如图,上行由左至右分别为龙王、飞车、王将、玉将、角行与龙马,而下行由左至右则分别为成香、香车、成银、银将、金将、桂马、成桂、步兵与成金。
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将棋与围棋的爱好者之比例为3 :1,游人们随处都可以看到将棋的身影:报纸上有“将棋专栏”,将棋的标志、著名棋士题词的将棋经念牌、雕塑,在日本随处可见,数不胜数,各地都设立了将棋道场。
公元1924年(大正13年),由东京的棋士联合结成“东京将棋连盟”;公元(昭和2年),改名为“日本将棋连盟”成为专业棋士的法人组织称之为“总本山”。自公元1975年(昭和50年)起每年11月17日为“将棋之日”。
有关将棋的媒体也很多:日本将棋连盟会刊为《将棋世界》,各大电视台也都有介绍将棋的节目。日本将棋的专业棋手称为“棋士”,只有在专门的升段赛中升至四段后,才能正式以“棋士”资格参加大棋战。目前,将棋每年有众多大棋战,经费的来源大多以新闻单位筹资主办。
日本将棋最受关注的奖励是由《将棋世界》杂志主办的“将棋大赏”,表彰一年之中将棋届成绩优秀、贡献突出的启示获得者是由各棋战的主办单位进行严格的选考和打分来决定。将棋在海外的发展非常快。就日本将棋连盟的海外支部而言,1995年3月,经其人定的海外支部为17个而过了短短的三年半的时间内,截止于1998年8月1日,其海外支部增至23个,增长为35.3%,远大于其国内的增长20.8%。海外支部有泰国、香港、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美国、哥伦比亚、巴拉圭、德国、巴西、新加坡、墨西哥、菲律宾、中国等。为将棋能在全世界得以推广,早日成为奥林匹克的运动项目。1999年6月19、20日,由日本将棋连盟主办、日本全日空协办,由日本近30个企业赞助,筹备了整整两年--------以将棋为桥梁、以“礼”、“学”、“技”、为主题的“第一回国际FORUM将棋大会”于东京举行。大赛每三年一届,20到05年10月已经举办了第三届.将棋棋手收入高过围棋,日本最有名的将棋手是羽生善治九段。?东南亚各国象棋在历史上,东南亚各国曾经对中国称藩,奇怪的是他们的象棋和中国象棋却完全不同,反而类似于国际象棋。呵呵,难道中化文化对该地区的影响有限?高棉象棋(Ouk Chaktrung 、Khmer Chess或Cambodian Chess),是流传在柬埔寨双人对奕的图版游戏,颇类似泰国象棋,高棉象棋起始位置。
??缅甸象棋(Sittuyin或是Burmese Chess),是流行于缅甸的图版游戏,由印度的恰图兰卡演变而来。棋盘与棋子象的移动除兵有固定位置,与车要放在最底横列外,其余己棋可任意放置在己方阵地第二、三横列。上图为布局的其中一种,称为Myin Set Pyin Kwet开局[1]。?
目录棋子兵种有一王、一仕、两象、两马、两车、八兵。王、马、车分别同于国际象棋国王、骑士、城堡的走法,但无王车移位。仕同于中国象棋仕的走法,斜线走一格。象则同于日本将棋银将、泰国象棋、马来象棋象的走法:斜线走一格及正前方一格。兵与国际象棋的兵走法类似,但第一步不能选择走两格,也无吃过路兵。兵要升等必须穿过棋盘的大斜线,且在己方无仕时方可升等,只能升等为仕。马来象棋起始位置。马来象棋(Main Chator或是Malay chess),是流传在马来西亚、印尼的双人对奕的图版游戏,[棋盘为正方形,八乘八的方格。棋子配置类似现在的国际象棋,但双方王与士的位置交错。棋子兵种有王(Raja)一个、士(Mantri)一个、象(Gajah)两个、马(Kuda)两个、船(Chemor)两个、兵(Bidaq)八个。走法皆如同泰国象棋、缅甸象棋。兵走至底线后,再往后退至棋盘的大对角斜线才可升变,也只能升变成该直行的起始棋子,而国王的直行则升变成士。如白方卒后退至f6格成为象。而在a8、h8的白方卒因刚好在大对角线因此不用后退便可升级。以将死对方王为胜。
中国象棋近年来的颓势已是不争的事实。这项在全国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棋类运动,目前的形势较为严峻,赞助少、比赛少、奖金少、舆论关注少、赛制赛规有待改进、国际推广不够、职业比赛市场尚未建立等都是摆在象棋面前的难题。有识有志之士对此有很多剖析及建议,然而笔者认为如果从经济文化的角度切入,将更有助于找到象棋颓势的根源。
棋类运动的推广,很大程度是讲是一种民族文化的推广,而文化触角的延伸不可能不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现在中国经济的总体状况,要使中华文化在欧美发达国家占据主流地位,这几乎是不大可能的,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因而中国象棋在国际上进行普及总是不大顺利,东南亚一些华裔多的国家普及情况尚可,欧陆美洲的情况则不敢称道,其他地区更可想见。
这就不仅仅是国家舍不舍得为象棋投钱的的问题,而是象棋具不具备占领国际市场的能力问题了。中国经济的腾飞是举世公认的,但以现有的经济水平要使整个民族文化成为世界强势文化则较为勉强。此同时,世界发达国家的文化却席卷而来,看好莱坞、听英文歌、吃麦当劳、观 NBA赏意甲,如果说欧美文化大行其道是时尚的话,那么现今看日剧、听韩文歌则是新新时尚。在整个民族文化尚不能占领国际市场的形势下,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象棋,要想在国际上推广输出,形成相互交流对抗谈何容易。如果有人说棋文化的推广与民族文化的输出不可相较的话,那么怎么解释源于日本的五子棋在中国的兴起呢。
目前很多中小学生不会下象棋围棋,但下起五子棋却是兴趣盎然,这其实就是日本文化在我国流行的一个侧面反映。对比象棋在日本的推广状况,看看现今五子棋在国内的发展势头,很能说明问题。再说国际象棋。这项曾流行于古印度的棋种,在诞生后很长一段时间无法传入中国,这是因为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最为强盛的国家,印度的文化自然不可能成为当时中国的流行文化,他的棋种当然不可能在中国普及。国象传至欧洲立即在当时尚不强大的欧洲国家间普及,爱好者众多。后来欧洲资本主义兴起经济强盛,国象便由欧洲的商船战舰传到世界各地,使得国象在世界范围内普及。以当前世界国象的普及率来看,称它为世界第一棋种应该不为过,仅从世界棋王的奖金高达数百万美元就可见一斑,卡氏与深蓝对抗吸引全球几十亿人关注更令人惊叹。这可以给我们相当大的启示。当然,有人会说既然现在的情况如此,不如我们中国象棋就家天下,全力扩大“内需”,对国际市场听而任之。这显然是不正确的,扩大“内需”无庸置疑,放弃“外需”绝不可取。且不说有国际竞争才会有象棋运动的发展,仅从国内市场有限国际市场广大就可驳回这种观点。令人可喜的是随着棋协棋手棋迷的共同努力,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权威媒体的日渐重视,中象职业联赛的即将出台,扭转中国象棋的颓势将之推向一个发展高峰是指日可待的。这些利好局面是中象走向世界的坚实基础,但只有“外需”搞好才能让“内需”摊大,把市场做大后才可能使象棋运动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激烈,企业愿意投资,棋手专心下棋,比赛质量提高……因此我们在“外需”的扩大上就应该客观些聪明些的来开展。目前我们可以利用区域上的经济优势进一步巩固拓展东南亚的象棋市场,并以此为基础凭借一定的经济优势向东亚、南亚大陆、南美、非洲等地区辐射。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人力物力投入到阻力较小,效果体现快的市场是较为明智的。如果我们有了上述地区的象棋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弥补经济整体水平的不足,再向发达国家推广应该就会容易很多。愿新千年里中国经济能伟大振兴!愿新世纪的象棋能铸就辉煌!?
象棋,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是该民族的心理符号,甚至可以间接反映民族文化特质和性格。如若不信,那好吧,用事实说话。???
?
朝鲜在历史上和中国文化的渊源颇深,据文献记载,朝鲜的汉字使用有两千年之久,绝大部分词汇也都是汉语词汇。在其他文化和中国也有一致性,象孔庙,端午,中秋,春节,春联等等,那么,朝鲜象棋和中国象棋又有何异同呢。
朝鲜象棋(將棋,??),又称朝鲜将棋、韩国将棋或高丽将棋等,是由中国象棋所演变,二者所采用的棋盘一模一样,但棋盘上没有楚河汉界。朝鲜将棋是八角型,棋子大小不一,其中楚(?)和汉(?)为最大,表示它的重要性;然后为车(?)、马(?)、包(?)和象(?)为第二大;士(?)、兵/卒(?/?)为最小。红棋以正楷书写,绿棋则以草书书写。绿棋先手,红棋后手。
按照朝鲜族象棋的规则,将帅摆在“方城”的正中,与士一样在“方城”中行动自如,既可走直线,也可走斜线。相的活动空间扩大了,走“用”字明显加大了“步伐”,而且相还可以越过“楚河汉界”去进攻敌人。较受“委屈”的是炮,不但要隔山前行,炮与炮之间还不能互吃。更有意思的是,开局前摆放棋子时,棋手可按照自己的战略和喜好将马与相的位置互换,后摆定棋子者为先手,但后手可得到1·5分的加分。在实战中,朝鲜族象棋也有许多不同于象棋之处:将帅“碰面”视为和棋;一方以相同的方式连将对方3次也为和棋;如果一方认为无棋可走,可采取“顿”的方式,即不走棋,而让对方随便走。朝鲜族象棋重防御而轻进攻,前3步就开始进攻的棋手被视作“臭棋篓子”。也正因为这一点,在对局中出现和棋的概率高达30%。为了区分棋手的优劣,朝鲜族象棋为不同的棋子规定了不同的分值,车13分,炮7分,马5分,相士3分,卒2分,平局时则以所剩棋子的总分高低判定输赢,于是又有了输、赢、平胜、平负之分。在朝鲜族聚居区,下象棋是人们茶余饭后最喜爱的活动之一。街头巷尾,人们三五成群下棋的景象随处可见,弈者苦思冥想,观者献计献策,其乐融融。
?中国与日本隔海相望,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亦源远流长,而中国文化也影响到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宗教等各个方面,日本将棋就是中日文化交流最好的例证。日语写法日语原文将棋假名しょうぎ罗马字 shōgi 日文旧字体將棋?
主流观点认为日本将棋从东南亚传入,又受唐代的宝应象棋的影响而以文字表示棋子[1],演变成与泰国象棋类同的平安将棋,之后分支成小将棋、中将棋、大将棋、大大将棋、天竺大将棋、摩诃大大将棋、泰将棋、大局将棋等诸多日本将棋变体,传说奈良天皇改良小将棋,去除棋子醉象,成为现在流行的本将棋。
棋所反应的是日本国家的政治制度,棋子也有升变,说明日本的政治制度也是鼓励在战场上作战的时候积极立功杀敌的。此外,将棋还折射了日本的文化背景.如棋子桂马、香车,走棋时无法后退,一往无前,表现了日本武士道精神。?
将棋的棋盘是一个由10条横线及10条竖线相交的方格阵,而棋子则置于方格之内,也就是9列9行的棋盘。靠近自己的3列是本阵,远离自己而靠近对手的3列是敌阵。
将棋的棋子呈钟形,前端较尖。和中国象棋及国际象棋不同,将棋是以棋子前端的指的方向来区别所属。将棋共有八种棋子。如图,上行由左至右分别为龙王、飞车、王将、玉将、角行与龙马,而下行由左至右则分别为成香、香车、成银、银将、金将、桂马、成桂、步兵与成金。
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将棋与围棋的爱好者之比例为3 :1,游人们随处都可以看到将棋的身影:报纸上有“将棋专栏”,将棋的标志、著名棋士题词的将棋经念牌、雕塑,在日本随处可见,数不胜数,各地都设立了将棋道场。
公元1924年(大正13年),由东京的棋士联合结成“东京将棋连盟”;公元(昭和2年),改名为“日本将棋连盟”成为专业棋士的法人组织称之为“总本山”。自公元1975年(昭和50年)起每年11月17日为“将棋之日”。
有关将棋的媒体也很多:日本将棋连盟会刊为《将棋世界》,各大电视台也都有介绍将棋的节目。日本将棋的专业棋手称为“棋士”,只有在专门的升段赛中升至四段后,才能正式以“棋士”资格参加大棋战。目前,将棋每年有众多大棋战,经费的来源大多以新闻单位筹资主办。
日本将棋最受关注的奖励是由《将棋世界》杂志主办的“将棋大赏”,表彰一年之中将棋届成绩优秀、贡献突出的启示获得者是由各棋战的主办单位进行严格的选考和打分来决定。将棋在海外的发展非常快。就日本将棋连盟的海外支部而言,1995年3月,经其人定的海外支部为17个而过了短短的三年半的时间内,截止于1998年8月1日,其海外支部增至23个,增长为35.3%,远大于其国内的增长20.8%。海外支部有泰国、香港、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美国、哥伦比亚、巴拉圭、德国、巴西、新加坡、墨西哥、菲律宾、中国等。为将棋能在全世界得以推广,早日成为奥林匹克的运动项目。1999年6月19、20日,由日本将棋连盟主办、日本全日空协办,由日本近30个企业赞助,筹备了整整两年--------以将棋为桥梁、以“礼”、“学”、“技”、为主题的“第一回国际FORUM将棋大会”于东京举行。大赛每三年一届,20到05年10月已经举办了第三届.将棋棋手收入高过围棋,日本最有名的将棋手是羽生善治九段。?东南亚各国象棋在历史上,东南亚各国曾经对中国称藩,奇怪的是他们的象棋和中国象棋却完全不同,反而类似于国际象棋。呵呵,难道中化文化对该地区的影响有限?高棉象棋(Ouk Chaktrung 、Khmer Chess或Cambodian Chess),是流传在柬埔寨双人对奕的图版游戏,颇类似泰国象棋,高棉象棋起始位置。
??缅甸象棋(Sittuyin或是Burmese Chess),是流行于缅甸的图版游戏,由印度的恰图兰卡演变而来。棋盘与棋子象的移动除兵有固定位置,与车要放在最底横列外,其余己棋可任意放置在己方阵地第二、三横列。上图为布局的其中一种,称为Myin Set Pyin Kwet开局[1]。?
目录棋子兵种有一王、一仕、两象、两马、两车、八兵。王、马、车分别同于国际象棋国王、骑士、城堡的走法,但无王车移位。仕同于中国象棋仕的走法,斜线走一格。象则同于日本将棋银将、泰国象棋、马来象棋象的走法:斜线走一格及正前方一格。兵与国际象棋的兵走法类似,但第一步不能选择走两格,也无吃过路兵。兵要升等必须穿过棋盘的大斜线,且在己方无仕时方可升等,只能升等为仕。马来象棋起始位置。马来象棋(Main Chator或是Malay chess),是流传在马来西亚、印尼的双人对奕的图版游戏,[棋盘为正方形,八乘八的方格。棋子配置类似现在的国际象棋,但双方王与士的位置交错。棋子兵种有王(Raja)一个、士(Mantri)一个、象(Gajah)两个、马(Kuda)两个、船(Chemor)两个、兵(Bidaq)八个。走法皆如同泰国象棋、缅甸象棋。兵走至底线后,再往后退至棋盘的大对角斜线才可升变,也只能升变成该直行的起始棋子,而国王的直行则升变成士。如白方卒后退至f6格成为象。而在a8、h8的白方卒因刚好在大对角线因此不用后退便可升级。以将死对方王为胜。
中国象棋近年来的颓势已是不争的事实。这项在全国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棋类运动,目前的形势较为严峻,赞助少、比赛少、奖金少、舆论关注少、赛制赛规有待改进、国际推广不够、职业比赛市场尚未建立等都是摆在象棋面前的难题。有识有志之士对此有很多剖析及建议,然而笔者认为如果从经济文化的角度切入,将更有助于找到象棋颓势的根源。
棋类运动的推广,很大程度是讲是一种民族文化的推广,而文化触角的延伸不可能不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现在中国经济的总体状况,要使中华文化在欧美发达国家占据主流地位,这几乎是不大可能的,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因而中国象棋在国际上进行普及总是不大顺利,东南亚一些华裔多的国家普及情况尚可,欧陆美洲的情况则不敢称道,其他地区更可想见。
这就不仅仅是国家舍不舍得为象棋投钱的的问题,而是象棋具不具备占领国际市场的能力问题了。中国经济的腾飞是举世公认的,但以现有的经济水平要使整个民族文化成为世界强势文化则较为勉强。此同时,世界发达国家的文化却席卷而来,看好莱坞、听英文歌、吃麦当劳、观 NBA赏意甲,如果说欧美文化大行其道是时尚的话,那么现今看日剧、听韩文歌则是新新时尚。在整个民族文化尚不能占领国际市场的形势下,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象棋,要想在国际上推广输出,形成相互交流对抗谈何容易。如果有人说棋文化的推广与民族文化的输出不可相较的话,那么怎么解释源于日本的五子棋在中国的兴起呢。
目前很多中小学生不会下象棋围棋,但下起五子棋却是兴趣盎然,这其实就是日本文化在我国流行的一个侧面反映。对比象棋在日本的推广状况,看看现今五子棋在国内的发展势头,很能说明问题。再说国际象棋。这项曾流行于古印度的棋种,在诞生后很长一段时间无法传入中国,这是因为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最为强盛的国家,印度的文化自然不可能成为当时中国的流行文化,他的棋种当然不可能在中国普及。国象传至欧洲立即在当时尚不强大的欧洲国家间普及,爱好者众多。后来欧洲资本主义兴起经济强盛,国象便由欧洲的商船战舰传到世界各地,使得国象在世界范围内普及。以当前世界国象的普及率来看,称它为世界第一棋种应该不为过,仅从世界棋王的奖金高达数百万美元就可见一斑,卡氏与深蓝对抗吸引全球几十亿人关注更令人惊叹。这可以给我们相当大的启示。当然,有人会说既然现在的情况如此,不如我们中国象棋就家天下,全力扩大“内需”,对国际市场听而任之。这显然是不正确的,扩大“内需”无庸置疑,放弃“外需”绝不可取。且不说有国际竞争才会有象棋运动的发展,仅从国内市场有限国际市场广大就可驳回这种观点。令人可喜的是随着棋协棋手棋迷的共同努力,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权威媒体的日渐重视,中象职业联赛的即将出台,扭转中国象棋的颓势将之推向一个发展高峰是指日可待的。这些利好局面是中象走向世界的坚实基础,但只有“外需”搞好才能让“内需”摊大,把市场做大后才可能使象棋运动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激烈,企业愿意投资,棋手专心下棋,比赛质量提高……因此我们在“外需”的扩大上就应该客观些聪明些的来开展。目前我们可以利用区域上的经济优势进一步巩固拓展东南亚的象棋市场,并以此为基础凭借一定的经济优势向东亚、南亚大陆、南美、非洲等地区辐射。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人力物力投入到阻力较小,效果体现快的市场是较为明智的。如果我们有了上述地区的象棋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弥补经济整体水平的不足,再向发达国家推广应该就会容易很多。愿新千年里中国经济能伟大振兴!愿新世纪的象棋能铸就辉煌!?
正在加载...